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怎麼補短板

菲律賓怎麼補短板

發布時間:2022-11-20 20:26:35

❶ 巨大的求助!!關於日本戰後的歷史

一、日本戰後改革

(riben zhanhou gaige)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在美國佔領當局主導之下進行的日本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司法等廣泛領域的民主主義改革。主要包括:第一,為打擊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採取如下措施:解散日本全部軍隊;逮捕東條英機等140多名戰犯,並組織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進行審訊;廢除《治安維持法》和《治安警察法》,撤銷特高警察;解散右翼法西斯團體;解除軍國主義分子的公職;神道和國家分離;釋放共產黨人在內的全部政治犯等。第二,根據美國佔領當局意旨修改憲法。修改後的《日本國憲法》於1946年10月7日經貴族院和眾議院通過, 11月3日正式公布,從1947年5月3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主權屬於國民」,廢除天皇的絕對統治大權,「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日本為議會制國家,內閣對國會負責,行政權由內閣執行;「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新憲法使日本成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實現了政治體制的民主化。第三,解散財閥。美國佔領當局首先指定三井總公司等83家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十大財閥的56人為財閥家族。這些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須交給「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處理。解散持股公司,勒令財閥家族及財閥公司負責人一律辭職,十年內不許復職。在此基礎上又制定《禁止壟斷法》和《經濟力量過分集中排除法》,禁止卡特爾的共同行動,劃小經濟力量過分集中的企業。此項改革遠未達到預期目標。被指定的83家持股公司只解散28家,原指定為經濟力量過度集中的325家企業中,實際上被劃小的企業只有8家。解散財閥雖不徹底,但鏟除了日本財閥的封建統治形式,促進了戰後日本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第四,農地改革。先後頒布兩次農地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有:凡在村地主超過一町步的出租地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由政府強制收買,出售給無地或少地農民。全國原230萬町步出租地征購了190多萬町步,其中180多萬町步廉價售給佃農。農村90%耕地變成自耕地,90%左右農戶成為自耕農或半自耕農。封建地主制基本上被消滅,形成以自耕農為主體的新的土地所有制關系。此外,日本還對文化教育、勞動立法、公務員制度、警察制度、家族制度等進行改革。戰後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民主改革,解決了明治維新遺留下的歷史任務。日本由軍國主義法西斯國家轉變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國家,為戰後經濟恢復和高速增長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分析戰後日本經濟基礎、美國的扶持政策、朝鮮和越南戰爭的機遇、國防開支的減少與軍事負擔的減輕及有利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揭示了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是曾經獲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條件和重大機遇所致.

二、日本戰後經濟

二戰結束時,日本經濟陷於癱瘓和崩潰邊緣。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1949年報告中統計:日本物質財富損失總額為1057億日元,相當於1944年全部國家財富的35%。1946年,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僅為1934—1936年平均水平的30.7%,農業生產降至戰前的60%,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及戰前一半。就連美國國佔領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都說:「由於這次戰爭,日本已降為四等國。」

經濟崛起原因之一:美國的扶持。二戰後,世界分成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為抗衡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廣泛的結成軍事或經濟同盟。由於二戰的摧毀,西歐國家及日本等傳統資本主義強國都是百廢待興。因此,為抗衡蘇聯,美國開始扶持這些國家,幫助他們恢復經濟。在東亞,扶持日本便成為了制約蘇聯及新成立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有效方法。

原因之二:戰爭的刺激,即朝鮮戰爭及越南戰爭。從1945年至1949年是戰後日本重建的「蝸牛爬行」階段,經濟恢復速度緩慢。到1948年初,盡管通貨膨脹稍有抑制,但整個經濟形勢仍不景氣。1949年2月,日本在美國幫助下實施以「緊縮通貨、平衡預算」為核心的「道奇路線」。經過整頓,到1949年底,日本的通貨膨脹得到有效遏制,稅收增長40%以上。但道奇路線在另一方面又造成貨物大量積壓,工廠相繼倒閉,失業增加,銀根緊縮,出現所謂「穩定恐慌」。到1950年初,日本經濟陰雲密布。恰在此時,朝鮮戰爭爆發。它宛若久旱之後的甘露,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戰後「第一次軍需繁榮」。
朝鮮戰爭對促進日本經濟在1950~1955年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朝鮮戰爭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軍事「特需訂貨」。據統計,3年戰爭期間,日本直接向戰場美軍提供的「特需訂貨」達13億美元;而外國官員在日本購物以及外國有關機構支付款項的「間接特需」達23億美元之巨。美國的「特需訂貨」動員了日本各部門的經濟力量,在侵朝戰爭期間,日本電力的70%,煤炭的80%,船舶和陸地交通的90%的上部直接或間接地為美軍服務。日本成為美國的「兵工廠」。「軍需訂貨」的源源而來,為日本經濟注入了起死回生的「強心劑」。
其次,朝鮮戰爭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貿易的增長。僅1950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日本出口額增加55%。而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對外貿易總額增長達2.8倍。隨著對外貿易的增長,日本的外匯儲備迅速增加。1952年,日本「特需收入」為8.2億美元,占該年外匯收入的66.8%。
再次,「特需訂貨」和出口增加使日本的商業迅速恢復了生機與活力。日本有近1500億日元的積壓商品頃刻間被搶購一空。許多百貨大樓拔地而起;衣料、糧食的配給制被取消;工農業生產指數迅速回升。工礦業生產在1950年10月已達到戰前水平。農業生產1952年已達戰前水平的111.2%。國民生產總值1951年達152億美元,為戰前水平的119.4%。
最後,朝鮮戰爭使日本企業界獲得了高額利潤,反過來又促進了壟斷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例如日本棉紡織業十大公司在其間利潤增加9~19倍之多。其中90%的利潤都留在企業內部用作積累資金,這就保證了有充足的資金來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設備,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增強其國際競爭力。例如在薄鋼板方面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帶鋼軋機代替過去的遞回式軋機,使生產效率提高了1000倍。煤炭、電力、造船、電子等方面都採用了現代化的新技術。
三年朝鮮戰爭為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與發展提供了契機。軍事「特需訂貨」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貿易;工農業生產指數大幅回升;企業利潤大幅度增加,又反過來促進了壟斷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這一系列的良性經濟運行循環使戰後步履維艱的日本經濟很快走出了「死胡同」。1956年日本政府發表的《經濟藍皮書》正式宣布「以恢復為杠桿的成長已經結束」,提出要由現代化來支撐以後的經濟發展。從此日本經濟入了以實現現代化為主要目標的高速或超高速增長時期。而1950~1955年,日本經濟的復甦恰恰為1956年後日本經濟持續18年高速增長奠定了堅實根基。
總之,朝鮮戰爭成為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正如日本資產階級政客所津津樂道的那樣:朝鮮戰爭「真是天佑神助、起死回生的妙葯」,是「一股神風」。
同樣,越南戰爭為日本帶來了「第二次軍需繁榮」。日本沒有直接參加越戰,也沒有直接從越戰中獲得太多的好處,但越戰為日本消化設備投資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美國經濟服務於越戰以後,民用品的生產讓出來了一大塊,日本的設備投資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整個越戰期間及越戰結束後美國休養生息期間,是日本向美國提供了美國市民日常的生活用品。1965年日本對美出口為24億美元,70年增加到了59億美元。
越戰期間,美國為了安撫越南周邊國家,在經濟上予以了很大的支援。越南周邊國家的經濟現代化,需要大量的生產設備,在美國沒有能力提供的時候,是日本負責提供的。1963年日本對越南周邊國家的出口僅有13億美元,70年為36億美元,增長幅度大大地超過了對美國的出口。

原因之三:日本自身的努力,即根據本國實際,適時調整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表現在: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把科學技術水平推向新的高峰,開創了科學社會化和社會科學化的新紀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主要時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運用的關鍵時期,更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日本趕上了機遇,更抓住 了機遇,在確立外向型經濟妥展戰略的同時,制定了「科技立國長遠發展戰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選擇以計算機技術的開發,合成材料技術的開發,為振興日本工業的突破口,引進國際尖端技術,進行消化後使之轉化為生產力。從1950—1972年共引進11786項新技術,使日本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據統計1956—1964年,日本經濟全年平均增長率為10.1%,其中因技術而增長的部分為48.5%。可見運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2、制定「高度經濟成長」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訂《經濟自立五年計劃》,從此,日本進入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時期。1960年池田內閣制定了「高度經濟成長」政策,即《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預計劃在十年後的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為了「高度成長」,政府給國家財政進行巨額投資和金額貸款,採取對公司企業減稅及其他財政措施,以增加資本積累,增加出口貿易。為了「高底成長」,工業生產在大規模設備投資下,以技術革新為中心,進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繼續增長。
1964年佐滕內閣執政,繼續執行「高度經濟成長」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現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7.2%的十年裡日本工業生產水平年平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超過了美國2.69倍,英國4倍,聯邦德國2.4倍,國民生產總值,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聯盟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國」。
3、推行貿易外匯的自由化計劃。
為了擴大出口,增收外匯,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訂了《貿易、外匯自由化計劃大綱》,同時恢復日元對美元的交換性能。池田內閣執政後,1961年7月,進一步制定了《促進自由化計劃》。1962年內,包括石油、煤炭在內,日本實現了產品88%的自由化。1964年6月,日本政府發表《貿易匯兌自由化計劃大綱》,8月,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所規定的國家。接著又加入了當時以開發「後進國」為名的歐洲合作組織(OEEC)這些標志著日本「開放型」經濟體制的形成。這一系列計劃的實施,是日本的對外貿易呈迅速上升勢頭。
4、積極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系
70年代以後,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日本隨其經濟的發展,地位的提高,開始改變其向美國「一邊倒」的對外政策方針。為了獲得穩定的國際和平環境,日本政府積極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系,為發展經濟服務。先後出台了「等距離多邊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選擇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內閣同中國恢復邦交,邁出了「多邊自主外交」的第一步。1973年9月田中首相訪問西歐這是日本與西歐關系的轉折點,奠定了日本與西歐「確立夥伴關系」的基礎。1974年三木武夫組閣後,推行中蘇兩國不偏不倚的「等距離外交政策」,福田赳夫任首相銜後修補了上述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1977年8月福田出訪東南亞各國,表示向東盟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擴大了日本對東南亞的影響。鑒於蘇聯威脅的增加,福田內閣末期於1978年8月同中國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從此中日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
日中友好,為日本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兩國貿易迅速增長,1981年貿易額達100億元,為復交前1971年10億美元的10倍,1991年中日貿易額超過200億美元,為復交前的20倍,日本在華投資企業已達1500多家。這些無疑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5、多次採取「反蕭條對策」。第四產供銷中東戰爭爆發,由石油危機而導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深刻的經濟危機之中。日本從60年代開始,就以中東的廉價石油作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中東的石油危機,使日本經濟受到劇烈的打擊,日本的經濟也進入戰後最嚴重的危機中。從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工礦業生產指數從最高點下降20.6%,倒閉企業達11681家,失業人數達112萬15、元人,1974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第一次出現0.5%的負增長,日本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低速增長的時期。
為了緩和危機,刺激經濟的復甦,從1975年開始日本政府多次採取「反蕭條政策」,主要對策有:「⑴增加財政開支,擴大公共投資。⑵對壟斷資本減稅,以刺激擴大生產。⑶松動銀根,降低利率,增加企業利潤。⑷發行赤字公債。⑸制訂修訂種種法律,為壟斷資本擺脫尋找出路。上述措施,促進了日本經濟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從1975年至1978年連續4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5.5%的水平上。這次經濟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空前干預和企業「減量經營」實現的,同時也是實行產業合理化的結果。

原因之四:重視教育,加速人才的培養。
1、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高等教育體系完善。日本較早的推行義務教育制度,戰前就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義務教育,1947年進行教育改革,實行九年義務教育。1950年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普及,就學率達99%,1965年初中畢業升入高中的比率達69.6%;1970年高中畢業升入大學的達23.6%。同時還有配套齊全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一句話「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機會。
2、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加。
日本政府重視教育,還表現在教育經費在行政費中逐年增加,1956—1978年期間,教育經費在行政費中的比例就達20—33%;1978年教育經費占國民總投入的7.1%;同年按人口平均的教育經費相當於1950年度的51.46倍。
3、提出「造就人才」「建設國家」的發展戰略。為了振興日本經濟,適應「高度經濟成長」的政策,1962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設國家」的戰略思想。「造就人才」實質是美國的「開發人類能力的政策」即把人看作經濟上的生產力,因教育投資來開發這個力量的政策,是和日本式「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暗物。「建設國家」就要造就「熱愛民族、國土和文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見識,在國際上也是以贏得依賴和尊敬的日本人」。
為了實現「造就人才」、「建設國家」的發展戰略日本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⑴進行「學力測驗」,建立早期優秀學生選拔制度,建立優秀學生跟蹤檔案,確保成才。
⑵頒布《教科書免費分配法》,對義務教育期間的中小學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境貧窮的學生提供助學金和中餐補貼制度。
⑶建立「光榮母親」評選制度。
為了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重視教育的氛圍,日本文部省在全國推行「光榮母親」評選活動,對那些教子有方、愛女有道的突出母親或父親政府授予「光榮母親」(父親)的榮譽,給予獎勵,登報表彰,通過評選,涌現了一大批「光榮母親」(父親),使尊師尊教成為日本國民的自覺行動。
通過大力發展教育,日本國民的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發展經濟所需的各類人才都有了較充分的保證。

原因之五:「經濟第一」,勤勉勞作的精神。
戰後的日本,在學習西方尤其是學習美國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反省」戰前的「軍刀政治」、「版圖擴張」的富國強兵文化,認識到「軍事第一」絕不能使日本通向幸福,從而確立了「經濟第一」、「勤勉勞作」的新的經濟文化觀點。
1、國內建設中,信奉「經濟第一」的原則,他們在狂熱的軍事熱情遭到破滅後,所幸福的希望完全建立在國內經濟發展上,經濟成為戰後日本所關心的唯一國策。發展經濟,努力生產,成為有志青年的獻身目標,大批優秀的人才開始由軍事轉向企業界,科學、教育和工程人員的奮斗歸宿只有一點,那就是推動日本振興。
2、國際事務中,堅持「經濟第一」的原則。
在國際事務方面,日本也堅持「經濟第一」的原則,一切以日本的經濟發展服務為基點,對戰後冷戰、地區沖突堅持保持中立的消極態度,使得日本經濟在國際交往中避免了許多 不必要的「封鎖」和「干擾」,以至今天日本仍有「經濟動物」的雅號.
3、樂於奉獻的「勤勉勞作」精神。
與「經濟第一」相共存的是日本人的「勤勉勞作」精神。由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吃苦耐勞、樂於奉獻、勤勉勞作同樣成為日本民族的精髓。日本人為了家庭、為了妻子兒子,為了幸福的生活,自覺地加倍工作。他們堅信勤勞就會幸福,甚至甘願犧牲自己的汗水而少取工資。日本人效忠企業,以廠為家。真正樹立「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企業競爭意識,正是這種樂於奉獻的勤勉勞作精神,創造了戰後日本經濟騰飛的奇跡。塑造了日本民族深邃的靈魂。

三、啟示:

通過戰後日本經常濟的崛起原因的初探,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日本能在短短的50年時間,迅速醫治戰爭創傷,創造日本經濟騰飛的奇跡,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經濟強國,絕非偶然,從上面的探索中,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之一:日本經濟崛起,得益於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益於吸收消化歐美先進的文化科技技術。日本1960—1970年十年裡,工業生產水平保持16%的增長速度,其中增長的80%都是靠吸收轉化科技成果而獲得。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諄諄教導我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今天我們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就要有日本當年那種敢於引進,善於引時,甚至不惜「錯誤」引進的決策和膽識。充分利用、吸收消化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成果,為我所用,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所用。
啟示之二:日本經濟崛起也得益於政府政策的靈活性和實用性。為了發展經濟,日本不惜以允許美軍駐軍為代價,來換取美國的「保護」和支持;為了發展經濟,日本能夠主動改善鄰國的關系,包括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關系,化敵為友,贏得安寧的國際環境;為了發展經濟,能夠依據需要制定適應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包括暫時「不平等」的政策。這些對我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鄧小平同志也曾說過:「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不正有力證明鄧小平「貓論」的無比正確嗎。在大力發展經濟的今天,只有對我們建設有用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大膽嘗試,不要怕「吃虧」,今天的「吃虧」就是為了明天的崛起。
啟示之三:日本經濟的崛起還得益於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無論是戰後困難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高速增長時期,日本政府始終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教育成了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杠桿。有人說,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下一個世紀即將到來,我國要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各級政府都必須要向日本那樣,真正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真正樹立科教興國的意識,決不能以經濟困難為借口而忽視教育壓縮教育經費的投入。全教會剛剛落幕,《教育發展十年綱要》已經頒布,我們有理由相信教育發展的春天就要到來。
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咬定發展經濟不放鬆,藉助日本成功經驗,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日本今天的富強,就是我們明天的現實。

❷ 初中一對一補課多少錢一節

不同省市,不同學段,不同老師(大學生、在職教師)有一定差別。一般,小學150,初中200,高中250,從幾十元、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一般說來,一線城市的名師、在職教師價格高一些,網路輔導低一些,樓主也可以嘗試100教育的在線家教,多比較比較幾家。

❸ 菲律賓是一個生活節奏相當慢的國家,菲律賓的環境怎麼樣

菲律賓是一個生活節奏相當慢的國家,菲律賓的環境怎麼樣?

針對生活在中國內地的我們,多數時候從新聞中了解到的菲律賓全是貧困、動盪、政局永遠不平穩,熱帶島國人民群眾皮膚顏色普遍比我們黑的多。但是,真實的菲律賓的環境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01交通方面

菲律賓人天生樂觀、風趣、喜歡笑、愛大吵大鬧!有時候工作中並不像工作中,工作中並享受樂趣!她們喜歡音樂,喜愛舞蹈,愛用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關鍵是唱起來真的很好聽。

自然,他們也有一同的缺點「懶散」,她們理所當然地覺得「懶散」是他們的文化藝術,但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菲律賓人「懶散」在他們的文化和生活心態中不可動搖。正是這種懶散使我們回到原來的生活方法。如果你在這兒待得夠久,你會發現你好像被感染了!你也變懶了!心竟然靜下心來了,人也變得平靜了!

你可能不相信,但信任我,時長和環境能夠改變一個人。中國的生活節奏太快了,你能來這里度假旅遊或生活一段時間,讓自己慢慢的走,這些自身的靈魂。平凡的我們終究會重歸平凡的世界,如果你必須選擇菲律賓,既然你在這里,學會接受和忍受這里的一切,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其實生活很美好。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關於菲律賓大家還知道些什麼,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❹ 促消費補短板新政將密集落地

夜間經濟成中秋消費亮點

中秋期間消費再次呈現多個亮點。文化和 旅遊 部數據顯示,綜合各地 旅遊 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數據,經文化和 旅遊 部綜合測算,期間全國接待國內 旅遊 總人數1.0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國內 旅遊 收入增速達8.7%。

出境遊方面,攜程數據顯示,小長假期間我國遊客從近599個海內外城市出發,到達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871個國內外城市。國家數量從去年的82個增加到了88個,增長7.3%。人氣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依次是日本、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義大利和英國。

除了出遊,在餐飲消費方面,今年在電商平台上,月餅、白酒、各式禮盒、大閘蟹及蟹卡成為中秋消費主角。蘇寧大數據顯示,以上商品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34%、143%、139%和156%,螃蟹及相關周邊銷量首次超過月餅。

另外,今年中秋期間,眾多商家開展夜間活動,延長營業時間,助力夜間經濟持續上揚。天津此前出台《夜間經濟可持續高品質2.0版實施方案》,以今年中秋為契機,天津各夜市打造新穎消費載體。廈門市舉辦2019中國廈門中秋 旅遊 嘉年華,數百家餐廳24小時不打烊。北京夜間消費表現強勁。其中,夜間餐飲、休閑 娛樂 等消費總訂單量同比增長26%,居一線城市首位。

分析指出,中秋期間的消費亮點是我國消費潛力釋放的一個縮影,顯示出各地落實細化促消費相關政策的效應。

促消費再迎密集利好

圍繞擴內需促消費的多個利好仍在密集釋放。一個月內,央地在多領域出台一攬子重磅舉措。

8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 旅遊 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了系列促消費政策舉措,包括推出消費惠民措施,繼續推動國有景區門票降價,提高消費便捷程度等。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了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8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促進 體育 健身和 體育 消費的措施。

部委層面,8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明確下一階段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8月30日,商務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 汽車 平行進口發展的意見》。

地方上促消費新政也密集落地。9月11日,海口召開「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促進消費動員大會,發布60條具體措施,確保 社會 消費品零售額指標年度增長10%。9月12日,河北省召開全省經濟運行暨投資和項目建設調度會議,強調著力挖掘消費潛力,支持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支持免稅店、港貨銷售店設點布局,活躍「夜經濟」,擴大農村消費、假日消費。

此外,福建省在進一步促進消費增長方面,則推出促進商圈(步行街)繁榮發展,鼓勵開展形式多樣商業促銷,省級每年安排2000萬元對促銷活動給予獎勵等舉措。貴州將採取多種措施激發 汽車 消費市場潛力,穩定和規范 汽車 消費。據了解,北京市有關部門計劃在 旅遊 、文化、 體育 、 健康 、養老、家政、教育、信息等領域各出台至少一項促消費政策,形成全市域促進總消費政策集成。

補短板深挖消費潛力

「從區域來看,中西部消費增長速度也高於東部地區,是我國消費增速未來的引領地區。」趙萍說。

以夜經濟為例,有關數據顯示,長沙、成都、重慶、貴陽等中西部城市「夜經濟」活躍程度甚至超越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大都市。

趙萍表示,我們要重視中西部地區和農村目前消費高速增長的勢頭,進一步釋放中西部地區和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創造更多的消費增長點,促進其和東部地區以及城鎮之間消費增長更加平衡。「推進城鄉消費市場、中西部消費市場協同發展,進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是擴大內需的關鍵。」

❺ 愛上一個菲律賓女孩怎麼辦

竟然喜歡菲律賓人,恭喜了!第一:准備好錢,她們超級喜歡別人給她買東西,吃的喝的用的!第二:准備好養她,剛開始她們很勤快,結婚後就超級懶,什麼都不幹!第三:給自己准備一個綠帽子,她們看到更好的有錢的立馬就跟走了!
不知道是中國女的沒有選擇了還是什麼,為什麼選菲律賓人,奴性很重!

❻ 菲律賓現在怎麼還會有共產黨游擊隊和政府軍對戰一說啊

是的,菲律賓新人民軍,是由毛澤東當年扶持起來的毛派共產黨,他們使用的是和當年我們的紅軍一樣的服裝,旗幟,實行的和我們當年紅軍時代一樣的政策等。中國政府於一九九二年開始停止了對東南亞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毛派共產黨的支持。目前菲律賓共產黨領導的新人民軍和政府軍的沖突相對比較少,最危險的還是伊摩組織和政府軍經常發生沖突。

❼ 在菲律賓如何匯人民幣回中國

用西聯匯款 ,很快的,以前朋友從美國匯款給我就是用這個,全球都有,很方便,取款人只要帶身份證和匯款人的名字和匯款號在國內有西聯辦理點的銀行或者郵政就可以取,一般農行就可以取。

❽ 菲律賓原是亞洲一霸,但後來落後時怎麼回事

個人覺得菲律賓從來算不上亞洲一霸,因為其經濟發展成果一直沒有得到鞏固,其經濟發展有兩個高峰:一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二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最有「霸相」的應該算是第一次。
第一次發展主要得益於寬松的市場經濟體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有利因素,總之二戰後菲律賓經濟迅速起飛,至六十年代已經被視為僅次於日本的亞洲第二大經濟體。但隨著Ferdinand Marcos上台後將原本的市場經濟轉化為中央控制的計劃經濟,菲律賓經濟開始走下坡路,隨之而來的是宗教等社會矛盾的激化,最終導致其國內政治動盪,而政治動盪反過來又加劇了經濟下滑。總之,直至1992年Fidel V. Ramos當選前,菲律賓經濟一直在低谷徘徊,逐漸喪失了優勢。
第二次發展十分短暫,大致從1992年至1997年金融風暴。當時東南亞很多國家都以寬松的經濟政策吸引外資,菲律賓的經濟自由化也順應了這種潮流,在外資投入與出口的拉動下,菲律賓與其他東南亞國家迎來了一個發展較快的時期,但也為金融風暴埋下了伏筆。至於後來的金融風暴,我想不需要太多解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很多。
菲律賓是一個新工業化國家,應該說對農業的依賴還很大,旅遊業、商業外包貢獻不小,最有特色的是勞務輸出(約一千一百萬菲律賓人在海外工作)。
菲律賓的發展優勢這里不多說,主要談談其經濟出現混亂的一些原因:過度依賴外國資本以及出口,本國經濟獨立性偏差;國內社會矛盾復雜,體制不完善,導致政治不穩時有發生;國際經濟體系分工中處於下游,與周邊國家競爭激烈等。
大概就是這樣,希望能有點幫助。

❾ 越南媒體是怎麼批評中國足球的

北京時間1月12日,中國國奧隊以0進球的恥辱提前告別了東京奧運會,這個結果真的很讓我們球迷憤怒生氣,作為球迷真心希望我們的足球是強大的,更能夠沖擊到世界盃,這也是我們多年的足球夢想。可是我們的這個夢想居然遭到了越南媒體的嘲諷,甚至開始批評我們的足球,這真的是我們的最大的恥辱,更是我們的悲催。

其實我們應該高興,輸得越慘不忍睹,輸得越干凈利落,越對現在的我們有利。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們就可以認認真真尋找自己的失敗根源。要不然我們一直保存著僥幸心理,認為我們的短板只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只要補上這個錯誤,我們還能走得更遠!其實這樣的輸,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去正視我們的不足,尋找到了真正的根源,我們能真正的崛起!

❿ 俄羅斯是發達國家嗎

俄羅斯不是發達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國家是否「發達」,不僅要看工業化水平,還要看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和人類發展指數。

俄羅斯與其他新興經濟體如馬來西亞、土耳其和巴西,同屬於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然而,俄羅斯缺乏一個發達國家的多元化和現代化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和開采礦產。同樣,波斯灣的石油國家也沒有資格成為發達國家,盡管這些國家的人均收入很高。

發達國家的社會往往具有社會凝聚力。發達國家通常是開放的社會,有一個龐大而充滿活力的中產階級,他們的價值觀佔主導地位,而俄羅斯的社會不具備這樣的特徵。我們今天看到的發達國家將是高科技消費驅動的社會,而俄羅斯顯然沒有達到這樣的標准。

此外,許多「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正在快速發展,甚至有可能在各方面超過俄羅斯。這些國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和智利。

(10)菲律賓怎麼補短板擴展閱讀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和先進國家。是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又稱作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

全球的發達國家共31個,分別為:

歐洲: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冰島、丹麥、瑞典、芬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馬爾他、塞普勒斯。

北美洲:美國、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怎麼補短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