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怎麼葬人

菲律賓怎麼葬人

發布時間:2022-12-11 00:01:39

㈠ 世界上有哪些恐怖,怪異的傳統和習俗

1、日本「熊祭」
阿伊努人是日本最初的居民,以前曾經是一個受壓迫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漁獵為生,漸漸開始農耕定居,後來與本州居民通商。阿伊努人有自己的節日和祭祀活動,最有名的是「熊祭」。他們相信「萬物有靈論」,對自然非常崇拜,因此便有了「熊祭」。
2、印尼卡洛西人的特殊葬禮
印尼卡洛西人(Torajan),是印尼中部蘇拉威西島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葬禮非常特殊,在親人死後,家人要與已故親人同住幾個月後再埋葬。因為他們把葬看得非常重,在親人死後的這幾個月里,其家人會想方設法籌備足夠多的錢來舉行一場重要的葬禮。死者被用衣物包著放在家裡,其家人相信死者的靈魂在未舉行葬禮前一直與他們同在。葬禮舉行的那一天,要把水牛殺掉作為祭品,殺的牛越多,表明死者的身份就越重要。而死者的棺材放置在山洞裡面,洞口放置死者的假人雕像。
3、肯亞馬塞族人的吐口水特殊禮儀
這里的吐口水跟我們日常所見的意義完全是兩回事。肯亞馬塞族人用往對方身上吐口水的方式打招呼。不僅如此,小孩出生時他們也要往小孩身上吐口水,並說一些壞話。他們相信只有說壞話,才能夠養活這個小孩。當跟年齡比自己大的人握手之前,要先往手上吐口手以示對前輩的尊敬。
4、古羅馬人與死人一起吃飯,並給死者餵食
最近,研究者挖掘梵蒂岡古羅馬人的墓地後,得知了一項不為人知的傳統:古羅馬人會與死人一起吃飯,並給死者餵食。研究者在墓地周圍和墓地里發現了不少曾在英國古羅馬人的墓地也曾經被發現過的管子。研究者認為,古羅馬人用這些管子給死者餵食酒、蜂蜜和其它食物。古羅馬人喜歡在親人的墓地野餐,他們相信死者的靈魂也可以跟他們共享食物。
5、委內瑞拉亞諾馬莫人的「滅屍」傳統
委內瑞拉亞諾馬莫人(Yanomamo)長期遠離現代文明,因此很多古老的傳統都得以保存下來。亞諾馬莫人將死者屍體燃燒,然後將骨灰分發給家人吃掉。亞諾馬莫相信當受到巫師或其它部落的人詛咒時人就會死,因此經常跟其它部落的人發生武裝沖突。
6、菲律賓——掛棺材習俗
菲律賓薩加達周圍的石灰岩洞穴是很多死亡者的家園。這里有一個傳統習俗,通常富裕的成年人的棺材放在洞穴里,而小孩或窮人的棺材掛在懸崖上。
7、印度——高空扔孩子活動
每年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Solapur,都會舉行一項很特別的活動,父母從50英尺高塔上將自己的孩子往下扔。但下面有人用床單接住。父母認為,這種做法可使他們的孩子一生健康。這種活動一般由穆斯林舉行,但一些印度教的家庭也會參與這項活動。政府是反對搞高空仍孩子活動的,所以地方當局會做好維持治安秩序的工作。
8、印度——印度教成員Aghori同類相食
Aghori是印度教的成員,他們崇拜濕婆,因為他們認為濕婆創造了一切,並認為濕婆創造的一切沒有什麼不好的。為此他們毫無節制地喝酒、吸毒、吃肉,沒有禁忌。但是,他們有一項怪誕的習俗,他們會穿死人的衣服,並把死者屍體放在寺廟里火葬。最令人震驚的就是Aghori同類相食。他們會將漂浮在河面上的屍體撈上來,分解四肢,然後生吃。

㈡ 菲律賓華人公墓:年付5萬一平米,設施齊全堪比「豪宅」

提到墓地你會想到什麼?


庄嚴、肅穆,充滿哀思的……


但有這樣一個地方,不僅把墓地當成了 旅遊 景點,還宣稱是當地旅行必到的一站,乍一聽屬實有些另類。


這個墓地就是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華僑義山公墓。



這片公墓的外圍被高高的圍牆環繞,內設寬敞的馬路和成片的綠茵,放眼望去盡是風格迥異的「別墅」。


光從外表,讓人很難將它與墓地聯系在一起。


據當地人稱,這片墓地已經有150多年的 歷史 了,因為內設豪華,所以又被稱為「百萬富豪街」或「小比弗利山莊」 (全球有名的富豪住宅區) 。


除此外,它還被稱為「世界上最豪華的華人公墓」,它也是華人的專屬墓地。



「沒去過百萬富翁街,就不算來過馬尼拉」。 這句話足以證明,華僑義山公墓在當地的地位。



走進華僑義山公墓,給人最大的感受是,這里更像是遠離市井的高檔住宅區而非墓地,裡面不僅路標路牌齊全、區域規劃清晰,而且房屋排列得錯落有致、建築外觀設計得十分考究。



這里既有中國江南常見的庭院建築,也有古代宮殿的門樓設計,還有宗教特徵明顯的房屋樣式。


比起華麗的外觀,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建築的內部,竟然配備了全套的現代化設施,空調、馬桶、冰箱、吊燈、電梯等家電一應俱全,居住條件竟然比活人的還要好。



這讓人不禁對華僑義山公墓的「入住」標准及「租住」費用產生了好奇。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被葬在這里?它的收費標准又是怎樣?


想要弄明白上述問題,就得先了解華僑義山公墓的建造史。


然而,這段 歷史 並不像華僑義山外表展示的那樣美好,相反,裡面充滿了在菲華僑的血與淚。



華僑義山建於19世紀50年代,初始佔地只有20公頃,經過在菲華僑的努力和集資,現已擴大至52.67萬平方米。


如今,它不僅是馬尼拉第二座古老的墓地,也是全球最大、最古老的華人公墓。



然而,這樣一座意義重大的墓地,背後卻是一段充滿血淚的 歷史 。


當時的菲律賓正值西班牙殖民時期,國內突發瘟疫,許多在菲華僑也不幸「中招」,病死在了異鄉。


因為信仰問題,這些華人的屍體被當地天主教公墓「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只好草草掩埋。


但中國人向來注重體面,死後不能落葉歸根就算了,還沒有像樣的墓地入土,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於是,倖存的華僑們決定聚集起來,懇請當局批准華人修建自己的墓園。


幾番周折,當局終於同意了。



最初的華僑義山跟一般的墓園沒有什麼區別,只有一些刻了名字的石碑和寄存骨灰盒的石室。


二戰爆發後,菲律賓被日本佔領。


許多在菲的中國籍戰士,沒有像當地人一樣坐以待斃,而是選擇奮起反抗,與侵略者斗爭到底。


在他們英勇就義後,當地的華人同胞懷著沉重的心情,將他們的屍骨埋在了華僑義山。


戰後,在菲的華人為了表達對先烈的緬懷之情,不僅紛紛集資重新修整了墓園,還為先烈豎起了英雄牌坊、烈士堂等紀念碑及牌樓。


由此,華僑義山才漸漸有了今日的風采。



不少在菲華僑表示,將華僑義山修整得如此富麗,主要是為了彌補故人無法「落葉歸根」的遺憾。


同時,這些華僑也堅信,將先祖的墓地修建得越豪華,後代得到的庇護就會越多。

回顧華僑義山的建造史,不難發現,裡面既濃縮了在菲華僑受到的壓迫與歧視,也體現了華人敢於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



如今,在華僑義山公墓里沉睡的不僅有革命先烈,還有為菲律賓做出傑出貢獻的華人,比如創辦中國銀行的商人李清泉等。


然而,華僑義山被當局打造成 旅遊 景點後,這片墓地便不再接受去世的華人「入住」了,哪怕再有錢也不行。



雖然不能入住,但仍然允許祭祀。


所以,每逢菲律賓的亡人節或中國的清明節,華僑義山都會聚集不少華僑及政界商要,前來祭拜祖先,緬懷先烈。



據前來祭祖的華僑稱,10年前,華僑義山的地皮價格是每平米15000披索,摺合人民幣2017.5元,一次性結清25年的租金(每平米約5萬人民幣)後,便可動土為死者修建「住宅」了。


等到租契到期後,家屬還需按每平米1400披索 (摺合人民幣188元) 的價格交納續租租金,不然先祖的骨灰就會被工作人員移至公共墓地。


公共墓地雖然免費的,但環境卻極其簡陋。



粗略算算,那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墓地,不算修建費用,光25年的租金就夠在國內普通城市買一套房了。


果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但凡去 旅遊 過的人,都會發出「有錢任性」的感慨。


除此外,就連習以為常的菲律賓大眾也會對這些在菲華僑的選擇感到不可思議。


有的華僑不但會高價購買墓地,還會專門僱人來看守自家的墓園、建築里配備的電器並不是擺設,而是24小時都在運轉等。



而當他們看到華僑義山的周圍,有那麼多居無定所的本地居民後,這些菲律賓大眾對華僑義山的「富麗」,就不再只是感嘆那麼簡單了。


一些人表示,活人的處境都這么艱難了,而死人卻住得那麼好,真是諷刺;有錢修建死人的墓園,真不如救助活人等。



其實,能讓菲律賓大眾發出這種聲音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當地的貧富差距較大 ;知乎上有一張圖片,能夠清楚地看到馬尼拉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富人們坐在體面現代的高樓里,俯瞰這座城市,而窮人卻在破敗、擁擠的貧民窟里,仰望天空。



二是,菲律賓人對待死亡的態度與中國截然相反 ;他們認為死亡是擺脫人間苦難的開始,值得慶祝。在亡靈升入天堂後,在人間的墓園上花費太多錢財,並沒有什麼意義。



三是,菲律賓大眾忽視了華人一路走來對當地所作的貢獻,也忽視了華人在菲紮根的艱辛。


可以這么說,整個華僑義山公墓的建造史,就是在菲華人打拚的縮影。


瘟疫、戰爭沒有將他們打倒,歧視、貧困也沒有讓他們放棄。他們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獲得了當局的認可,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可如今,人們只看到在菲華人表面的風光,卻忽略了他們風光背後的血與淚。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外華僑看似名利雙收,但內心始終被周圍人的不理解和無法「魂歸故里」的遺憾所煎熬,早已傷痕累累 。文/影疏

㈢ 菲律賓水棺材為什麼邪乎

菲律賓水棺材會覺得邪乎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墓葬習俗並沒有被人們廣泛接受。菲律賓水棺材不會沉入大海。會發現這些木製棺材上刻有壁虎,象徵著幸福,財富和永恆的靈魂。

㈣ 世界各地都有"船棺葬"的習俗,它的葬具的形狀似:

船棺葬是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主要是福建、江西的武夷山區)的一種古老的葬俗,其基本特徵就是把死者遺體放進形狀似船的棺材裡,再行安葬。
船為棺的源頭應是盤瓠系統等少數民族的葬俗,但這種葬具的原型其實是一種碓米工具——舂塘,由於它和古人的獨木舟的製作方式相似,也是用整段樹木挖鑿而成,所以引起後人的誤會。又有人指出,以船為棺是初民生殖崇拜觀念在殯葬儀式中的表現,所謂船棺,其實就是一個象徵母體子宮的容器,具有寄託靈魂和催發生命的雙重功能,目的是祈望死者的復生或再生,重新回到氏族社會的大家庭中。
在東南亞、索羅門群島、薩摩阿群島,只有首領死後才能使用船棺,如不埋於近海處,則置入海中任其漂流沉沒。
船棺葬在斯堪的納維亞、波利尼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等地也有分布。

㈤ 各個國家的葬禮習俗

當家裡死了人,首先是向親朋好友報喪,報喪要身背大米,將米灑在親戚朋友家的樓梯上,然後站在樓下,把死訊報告給親朋。如果到外寨報喪,按照古老的傳統,只能站在寨子外面,託人把死訊通報給寨里的親朋好友。

家裡人則把死者抬到竹樓的中間,將屍體依靠在木柱上,傣家稱棵木柱為「騷流乃」,並要求一次性坐靠穩,否則不吉利。然後用溫水沐浴更衣,隨後將死者平卧,雙手合於胸前,手下置臘條二對,用白布裹屍,把眼、鼻、嘴部位剪孔裸露,殮入棺中。擇日出殯,傣家人有許多忌諱,傣語說:「晚隴抱些宰,晚來抱些影」。「隴」與「來」分別為干支中的「辛」與「丙」。「晚隴抱些宰,晚來抱些影」,意思是「隴」日,死者是男的就不能出殯;「來」日,死者是女的也不能出殯。出殯那天,要把竹樓作一次徹底大掃除,把三腳架下作一次徹底清除,將死者生前用過的東西,集中化為灰燼,倒在江河裡,順水而流,和死者一起進入天國。另外,由一親屬男子,右手持一把長刀,左手拿一個白布袋,用刀把前來參加送葬親友手中的「曼苦」樹葉包著的飯粒挑進白布袋裡,一起送進墓地,讓死者不作餓死鬼,好好安息。如果死者是熱戀中的青年,要選擇他(她)們常去那進而玩耍的一棵樹,出殯時,將屍體在樹幹上撞擊數下(一般是雙數),並禱告說:「這就是您心愛的人了,帶上他(她)一起去嗎。」據說,不這樣做,死者的靈魂就會回來找他(她)心愛的人。使其鬧病。

如果是孕婦病故,就要對孕婦進行剖腹,將嬰兒取出,把婦女和嬰兒分葬兩地。這是因為成人和小孩是要分葬的。有些地方,出殯時,還要舉行斷絕夫妻關系儀式。不論年齡多大,其中一方去世,都要舉行儀式,其儀式是:用一縷白線(或用一臘條,從中折斷),系在棺木上或屍體上,生者握住另一端,由村長或一長者,將其線割斷,即表示斷絕夫妻關系。可以另娶和另嫁,不受婚約。

送葬返回,重新安放鐵三腳架,重新燃起火光,請僧侶誦「芒嗄拉」經文,送家神家鬼,然後方告葬禮結束,開始新的生活。

壯族二次葬習俗

人死後,第一次葬是將遺體安放在木製的棺材裡,「躺」著埋在土裡,堆成長形墳,叫「長墓」,也叫「新墓」,表示人還「睡」著,並沒有「死」;也表示人的靈魂還沒有到「陰府」,還是「新鬼」,沒有投胎轉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給他設靈位,祭祖時他是沒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靈位設祭。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後,也就是腐屍「化凈」之後,將「凈骨」撿出,安放在陶罐(壯話叫做「金罐」,也叫「金鍾」)中,選取「墳山寶地」重葬,堆成圓形墳,叫「圓墓」,也叫「祖墓」。顧名思義,「祖墓」的死者是應該有後代的(含旁系親屬),故年輕人死後一般不作二次葬。解放前,按習俗不滿36歲的人(還有帶身孕死[壯語叫「濕身死」]的婦女)是不進行二次葬的。但在解放後,人們思想解放了,沒那麼迷信了,成年人(16歲以上)及「濕身死」婦女也行二次葬了。

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較隨便,地頭田邊、茅山荒坡均可,並不講究「風水」,不過還是要請「地理師(風水先生)」來定「墳向」,定下葬時辰,除了葬禮十分看重之外,入葬卻非常從簡。但在舊社會,或追溯到民國以前,有個別「富貴」的人,為顯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異常堂皇,仿照帝皇的做法,不再做二次葬,民間稱之為「大葬」。不過,在民眾觀念中,對此種葬式大都嗤之以鼻,並不看重;甚至對一些荒蕪的「長墓」譏之為「無主」或「無後」,有時還以此來咒罵自己厭惡的人「以後死了埋長墓」,意為未成年即死(早死)。

二次葬的墓地則很講究「風水」,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墓地,寧可把「金壇」(撿骨後安放凈骨的陶罐)寄葬在臨時選定的地點,一般尋找向陽、乾爽的土坡劈崖,挖個可以容得「金壇」的拱門形的洞穴,「金壇」安放好之後,通常敞開著,過路的人可以看到,也有用草皮土塊封住的。對這種寄葬,清明掃墓也很簡單,砍去雜草,燒幾柱香即可。但寄葬時間不能太長,通常是一年,最多三年,當然也有因經濟問題或其他原因而長年寄葬的。

二次葬墓地的「風水」通常由「地理師」來尋找,或自己尋得後由「地理師」來確認。人們普遍認為,墓地的「風水」會給子孫後代帶來好運,否則就要倒運。稍懂「地理」的人都知道,墓地應該靠山臨水或枕山面水或背靠山峰、面臨平原,就像活人所住的村莊一樣。上林李姓巨族(據族譜記載,宗傳三十餘代,現今人口二十餘萬人)祖傳的族譜上有個故事,足以說明人們對墓地風水的看重。故事原文是:

傳說五百年前,有個風水先生,寄宿於吾太始祖諱景晟公的家居住,其人之名乃是江西黃勝東也。此人有博通古今之學,尤屬風水特長,終日遊山玩水,到處命山為名,所謂金雞展翅,丹鳳朝陽,白鶴飲水,九龍戲珠,每一山都因其形而得其名。……景晟公官任鳳化(今上林)知縣,娶妻黃氏。黃氏為人寬達,四海來客,視同一家。前述黃勝東先生游旅鳳化,客居景晟公家,黃氏待之如親兄弟,黃先生感動得世所罕見,因而有心送一風水寶地與她。送地之前,特再三試黃氏之心:一說,先生每天出遊,返家時將帶滿污泥的雙腳浸入水缸滌洗,黃氏不但不惱,反而慰問先生,並毫無怨言地清洗水缸,再充滿水,次次如此;二說,先生每逢雨天必出遊,並向黃氏取傘,返家時,黃氏總在門口等其歸來,在門口,先生就當黃氏之面,故意將雨傘在門框上碰破,黃氏非但不怪,還為先生頂風冒雨而贊賞有嘉,如此不知損壞了幾多雨傘;三說,有一次,先生要去邀約故人,因而借景晟公官衣一用,黃氏慷慨與之並多予銀兩,先生酒宴之後,將所剩豬肉以官衣包回,弄得官衣齷齪不堪,黃氏亦不怪之;……先生既受黃氏之招待,於是送給黃氏一墳地坐落於天堂山之嶺西燕雲徐村背,並稱,所謂天堂山三台落脈,土角流金螞蟻窩地也,此吉地有三種葬法:一曰九代狀元,二曰代代富足,三曰千子萬孫。景晟公願以九代狀元而葬,而黃氏則因景晟之前五代、代代獨子,因而阻止道:九代狀元雖貴但不長而衰,而千子萬孫世代綿長,蕃而不絕。先生滿口稱贊黃氏之見勝於須眉,正是福人葬福地,結果黃氏百年之後而葬之,先生親自主持葬事,後來應驗,於是留下千子萬孫《澄江巨族》之傳說……

二次葬,先是撿骨(也叫「撿金」),一般是一次葬三年後。所以定三年,一是等遺體腐化干凈,二是按「五服」應「斬哀三年」。撿骨也要選好時辰,「五服」內的直系親人都到場,先燒香祭拜,然後掘土、開棺,開棺時用蓬布或雨傘遮陽,見骨時親屬痛哭流涕,之後才圍成一圈,逐一將遺骨取出,揩凈,如果遺骨潮濕,還要用炭火烘乾。最後按從腳到頭的順序安放到「金壇」中,取「坐」著的姿勢,表示他自然從容地坐著,面對人間和他的子孫,祭拜時就像與後人親密無間地「見面」一樣,蓋好罐蓋。下葬又另選時辰,在墓地事先挖好一個容得「金壇」的圓筒形井穴,到時辰才將「金壇」放進去,「井穴」上嚴蓋一塊圓形石板,再堆土成墓。然後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二次葬禮儀結束。

二次葬後,一至三年之間,還要「探金」一至兩次。所謂「探金」,就是掘開墳土,打開石板,探看「金壇」里的遺骨好不好:乾爽的、金黃色的為好,泡水的、灰黑色的就不好。好的,就放心「定葬」了;不好的,要取出「金壇」寄葬,再找「風水地」重行二次葬;不好不壞的(遺骨雖不泡水但很潮濕、顏色灰白),可暫時復土留墳,第二年再「探金」一次,看看轉好或轉壞以決定該墓地的取捨。「探金」也由「地理師」定時辰和主持,前後均要祭拜,但儀式都較簡單。「定葬」後,此墓就是「祖墓」了,一般不再遷動了。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遺體的一種葬俗。是風葬即露天葬的一種。崖葬習俗早在中國古代濮、 越、 巴、僚、漢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臨海水土志》對崖葬已有記載。中國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區,貴州,廣西山區、西江流域,湖南、貴州和四川接壤處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東南的長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雲南的烏蒙山區北麓至金沙江邊,台灣各島嶼。據碳14測定,福建武夷山崖葬船棺最早,距今3840±90年,約當於春秋、戰國時期。及至近代,部分壯族、 布依族、 苗族、瑤族、仡佬族,以及現在貴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台灣蘭嶼高山族雅美人都行崖葬。
崖葬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①將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稱崖洞葬;②將葬具放入山崖層理罅隙的稱崖墩葬;③將葬具放置在開鑿的山崖窟龕中的稱崖窟葬;④在懸崖上鑿孔釘木樁擱置葬具的稱懸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兩種。 葬具有多種: 葬屍多用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葬骨或骨灰多用小匣、小函和陶瓮。一些崖葬處還伴有崖畫、享堂或木偶。崖葬的葬所,有的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數十葬具。同一處的若干葬具有的是同族或合寨擇期舉行儀式後同時葬入的,有的則是陸續葬入的,待葬滿一穴後再另擇它處。
越南、泰國、印度和緬甸交界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的琉球群島及美拉尼西亞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一些地方,也有崖葬習俗。
納西族葬俗
1、 木幾。納西語,即"停屍"。在雲南麗江一帶人死後經過洗屍、換壽衣,然後停放在正躺物種中央的木板床上。頭朝外丶腳朝里丶蓋上被,中間房一面鏡子,臉上該一塊白布(或白紙),打開堂屋所有的門。死者頭前方一供桌,拜上一小碗夾生飯,上隔一熟雞蛋及一雙十字交叉的筷子,並擺上各種糕點及飯菜,點上長明燈(頭部腳步各一盞)孝子披麻帶孝,親友祭奠,都必須磕頭、哭喪。停放一天或兩天即如棺,在雲南中甸一帶,要把穿戴一新的屍體停放在住房大木床末端,而上神龕,上該有四段抹布拼成的單子,在壓以竹子。頭部防一供桌,擺上供品,點上油燈,村裡的人聞訊後都要前來添油、縣飯、一家一碗米飯,上訪兩片臘肉或兩個雞蛋。孝子在一旁守靈。叩頭、哭喪、東巴頌經。停放一天後入關。
2、 木聘。納西語"出殯"其儀式火葬於土葬地區各不相同。實行火葬的納西族支系摩梭地區,在火化的當天一早,邀請達巴和喇嘛念"安魂經"。念畢,在棺材上拴以數丈白布。隨著三生土炮響,正式出殯。這時,孝子背皮口袋,左手持燈,右手牽著白布走在前,哭聲、樂聲、火拴土炮聲響成一片,直往火葬場地。實行土葬的納西地區,出殯的當天一早,先派人去挖墓穴,並把為死者准備的碗、盤、筷子、木勺等,防盜區墓地途中的第一個插路口。出殯前,孝男孝女向靈柩扣拜告別,把祭桌換為長凳,其上放一乘著凈水的碗,東巴邊念送魂開路經邊用法刀把碗砍碎。在哀樂聲和哭聲中,由八人抬棺起來。從跪在院中的孝男孝女頭上越過。之後,東巴和吹鼓手奏樂開道,孝男孝女在大門外及第一個岔路口反向跪下兩次,讓靈柩從頭上越過,孝女及親友哭拜,返回,孝子則扛"混幡"因靈柩到墓地。
3、 木猜。即洗屍,是雲南永寧納西族摸索人的洗屍儀式。是在人斷氣後,請"達巴"占卜,確定用水的水源,從家族中選出一人,隨同達巴去取水,取水的人頭代銅盔,審批披甲,背負長刀,猶如古代的武士。取水時,左手端碗,朝河流逆回舀水。據說,這樣家裡人才會無病無災。不然回鄉流水一樣逝去。用柏枝燒熱水,搬入鼻煙、蒿技、酒等。由家中成年男子洗屍。洗屍用的水,男的九碗,女的七碗,而麗江納西族在城區附近,用的試土罐在水流方向舀水、舀前在河邊插幾柱香,並丟幾個潛在河裡。舀水回家時,一路上不許和任何人說話。
4、 曰每。即"指路雲南永寧納西族摩駿系在人死後"起屍裝館"由達巴念開路經。內容有氏族歷史,遷入永寧的經過,死者的生平以及向死者交待回族先方向地址路線。納西族人認為:人死後,其靈魂就要回到祖先的故地,於祖先生活在一起。開路時,拴上一隻雞,男性拴公雞,女性拴母雞,表示陪伴死者上路。雲南中吉在"指路"時,東巴一邊念開路凈,一邊步步往前移動,象徵未死者引路。而麗江的納西族,則在病人要斷氣時,以便讓其"含斂"一邊喃喃指路。
5、 回魂。時納西族舊時的喪俗。納西族人認為人死魂不死,人死後三天要回家來,固有讓死人還魂之俗三壩納西族,將死者火化後,當天晚飯後,死者家屬巴火燙打掃干凈。周圍薩上灰。夜裡不關堂屋門,讓死者的魂回來,這種迷信習俗,解放後多以改變。
6、 含殮。納西族語"紗撒吭"。納西族的習俗,在雲南麗江一帶,當病人快咽氣時,由兒子將紅紙包房入病人口中,並說你去的時候不要有什末牽掛,由三條路,上面世豺狼虎豹的路,不能走;下邊是雉雞的路,也不能走,中間是菩薩善人走的路,你就走這一條。"當病人死後,即將紅紙包取出,掛在脖子上,表示這是給死者上路的盤纏。
7、 洗馬。納西族的一種喪俗。這種喪俗時因地而已的。在火化前一天,人們要選擇一匹馬或幾匹馬配上華麗的轡頭鞍鞠,儀式死者乘騎。選好馬以後,在達巴主持下,選擇八名精壯小夥子,頭戴插有公雞尾的氈帽,身穿由龍圖形的長衫,要佩長刀,向死者磕頭祈禱"阿普阿因(爺爺奶奶),保佑我們,我們為你備馬征戰,凱旋而歸"祈禱畢,便出發"洗馬"。
隊前打一面三角小旗,其上繪有日月圖案。把馬牽到河流交匯處停下,達巴吟唱河或湖的起源,歌頌水神的仁慈,贊美駿馬。唱完,小夥子們依次用三碗水象徵性的把所牽的馬從頭到尾洗一遍。洗畢,將木碗打碎。達巴在念"馬洗干凈了,人也洗干凈了,這些馬奔跑入飛,虎狼燕子都不如他。為你准備了一切,你一定會順利返回家鄉"於是,牽馬人騎上馬,楊鞭驅馬急速回家,回途中,要安排"伏兵",跳搏鬥舞。

㈥ 人去世後靈魂會去哪裡十大真實存在的埋葬方法

人類埋葬有著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有些埋葬方法簡單而平靜,而另一些則是慶祝過頭。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在死後埋葬他們的親人時,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埋葬方法。接下來呢就由本站我為大家揭秘十大真實存在的埋葬方法!

十大真實存在的埋葬方法

1、沉默之塔

在瑣羅亞斯德教的傳統中,屍體被放置在一個圓形的凸起結構上,稱為達赫馬或“乳酪加”。該結構的屋頂分為三個環,其中男子安排在外環,婦女在第二圈和兒童在最裡面。當屍體在一年後變成曬黑的骨頭時,它們會被收集起來,放在一個骨盆里,然後與石灰混合,然後逐漸分解。

2、巴厘火葬

這也被稱為恩加貝,一個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火葬儀式。死者被當作熟睡的人對待,因此家屬避免哭泣,因為他們相信死者會轉世或在摩沙找到他最後的安息之處。儀式當天,屍體被轉移到棺材裡,放在一個像公牛一樣的石棺里,在那裡燃燒。

3、紀念鑽石

與火葬藝術相似,紀念鑽石是從死者的頭發或火化遺骸中創造出來的。如果使用頭發,樣品就會經過一個被提取的過程。當使用火化遺骸時,碳以氣態形式獲得。這兩種來源的碳通過傳統的金剛石合成技術被轉化為鑽石。

4、沼澤體

沼澤屍體是在泥炭沼澤中自然被木乃伊化的人類屍體。實際保存水平差異很大,從完美保存到僅僅是骨骼。木乃伊化是由於周圍地區的條件,如高酸性水,低溫,缺乏氧氣。這些條件結合在一起保存(和嚴重的曬黑)屍體,但是骨骼通常不會保存,因為泥炭中的酸溶解了骨骼的磷酸鈣。

5、火葬藝術

大多數家庭將親人的骨灰陳列在客廳或其他顯眼地方的骨灰瓮里。然而,如果你真的想念你愛的人,那就把灰燼和油漆混合起來,把它變成藝術吧?事實上,有些人用這種方法來紀念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僅僅是骨灰,但這並不僅僅停留在油漆上;親人們也可以用來製作玻璃雕塑、珠寶等更多的東西。

6、塑化

塑化是一種在解剖學中用來保存身體或身體部位的技術。它最初是由岡瑟·馮·哈根斯於1977年開發的。為了達到這種保存,水和脂肪被某些塑料所取代,產生可以接觸的樣品;不聞不腐;甚至保留原始樣品的大部分特性。

7、鹼性水解/蒸餾

與火葬相比,這是一個更現代、更生態友好的過程,這種處理過程將屍體裝進重燃器後變成白色的塵埃。本機利用水和鹼液,將混合物加熱到320°F左右,並施加高壓,使殘渣得以轉化。這一過程受到環保團體的青睞,因為它消耗更少的能源,釋放更少的二氧化碳。

8、冷凍學

這個過程是低溫保存人和動物。如果你看過一些科幻或超級英雄的電影,那麼你可能已經熟悉這個方法了。大多數人接受冷凍保存,希望未來的技術能使他們恢復生機和健康。然而,這種希望的價格在80,000美元到250,000美元之間。

9、尼安德特洞穴墓葬

在伊拉克的尼安德特洞穴中,發現了10具成年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在最初發現的四具骨骼中,有兩具顯示了埋葬儀式的證據。第二具骷髏的墓碑上有一堆石頭,墓地附近還有一堆大火的遺骸。第四具骨骼被發現躺在他左側的部分胎兒位置,在他被埋葬的地方周圍有花粉粒。

10、吊棺

在中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不同的地方發現了這些懸掛的棺材(也稱為宣關),作為少數民族古代喪葬習俗的一部分,掛在懸崖的兩旁。這些吊棺有三種:一些是懸挑在木樁上的,另一些是放在洞穴里的,而第三種則是放在岩石上的突出物上。這三種形式都可以在貢縣找到,那裡是中國大多數的吊棺所在地。

看完上述我為大家盤點的十大真實存在的埋葬方法,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人死亡是一件大自然所不能倖免的事情,不同的信仰、情感以及信念會讓他們在為死去的親人選擇不同的埋葬方法,不管怎樣的埋葬方法都希望逝者能夠走好吧!

㈦ 看了菲律賓的華人墓地,恨不得直接搬進去住

菲律賓當地有句俗語:「沒到過華僑義山,等於沒去過馬尼拉。」

華僑義山就是菲律賓華僑的墓園,全世界的華人墓園至今沒有一個像菲律賓修建得那麼豪華和壯觀。

初到馬尼拉才知道墓地也能成為景點,來到這里參觀的遊客,都恨不得直接搬進去住。

在各種 旅遊 網站上,關於華僑義山的注腳是:「景區漂亮人又少,推薦來玩。」

如果你乘坐 汽車 前往華僑義山,就能享受到一種回家般的尊貴體驗,在穿著白色制服保安的注視下,門口的欄桿會緩緩升起。

眼前一排排的房子跟別墅似的組合在一起,假如不是進門的時候有「華僑義山」的牌坊,還有偶爾能看見門前燒的紙錢,幾乎沒有人會相信這里是墓地。

這片佔地300畝的墓園就跟高級住宅社區一樣,不知道的還以為誤入了菲律賓的比弗利山莊。

佛羅里達州一男子第一次來的時候發出了贊嘆:「哇哦,這里是度假村嗎?」說著隨手打開了Airbnb,他想當天就辦理入住。

與奢華的華人公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牆之隔便是貧民窟,活人的居住環境還沒有死人住的地方好。

隔壁社區的菲律賓小孩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是來自這片墓地。他說「中國人的墳比我家單元樓還大。」

「從墓地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要花上二十分鍾,而我上樓只要五分鍾。」

上次一個菲律賓人為了找他家的狗,上午進了墓地,直接在裡面迷路,到了天黑才出來,狗早在家裡等他了。

出來後一直勸鄰居別輕易走進那個大門,華僑義山就是菲律賓人心目中的大迷魂陣。

菲律賓的華人墓地,讓外界重新認識了華人和墓地。

因為這里沒有常規墓地的陰森感,只有花園別墅和亭台樓榭,更像是建築博物館,讓人賞心悅目。

不管是在香港、馬來西亞或是泰國的華人墓園,都是按照傳統中國模式興建,這里卻完全不同。

路過的外國遊客拍照留念:「菲律賓有全世界最多元的建築體系,似乎都是中國人造的。」

全世界建築風格都被融入了墳地,有的墓地都可以直接去競爭普利茲克獎。

來到菲律賓的華人義山,才知道原來死亡也可以代表某種創造性藝術。

當地華人在傳統墓地的基礎上,放飛想像力,開創了新派祖墳。傳統派、現代派以及未來派美學在菲律賓的華人墓地得到完整的呈現。

在華僑義山裡散步,你能同時看到蘇聯元素、東方的石獅子和方尖塔並排為鄰居,比深圳的世界之窗還精彩。

有的墓地掛一些作品,可以直接舉辦藝術展。

這里不是專屬佛教的墓地,不同宗教的人都可以買這里的地,生前信奉哪個宗教都沒關系。有些像教堂,有些像佛殿,有的則是道家形式。

看過動畫片《數碼寶貝》的小朋友堅定地認為這就是神聖天使獸。

菲律賓人對隔壁的中國墓地並不反感,因為他們建得實在是太漂亮了。

簡單的幾何,勾勒出一座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的棺材樣式墓地。

難怪菲律賓的華人後代都發展得不錯,原來是祖墳風水建得好。

有的墓地不僅在外觀上下心思用了大理石,還配備適合正常起居的現代化設備。除了有會客廳、卧室、廚房、洗手間,還有空調、冰箱、電視、電話等,甚至還有Wi-Fi,來到這里一點都不會感到恐懼。

據說也有後人乾脆長期住在這里,與祖先同眠。

實力雄厚的家族甚至會聘請守墓人,長期駐守。

這些守墓人就像是這片墓園比弗利山莊的真正主人,享受著這里的桃花源生活。

清晨醒來,推開房門,斟上一泡鐵觀音,坐在墓園門口的藤椅上喝茶,之後才開始掃地迎來新的一天。

除了墓地單獨聘請的守墓人,整個華僑義山還有一支安保團隊。

這里每年都會新起幾座建築,保安老王對巴洛克風格最了解,隨便都能講出每座墓地的設計理念。

華僑義山就跟他老家的村子一樣,他對各種風格的墓地如數家珍。塞給他一包煙,他還能提著鑰匙帶你參觀幾座最豪華的墓地。

各大家族的口味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很有錢。

「這家是錦綉傳芳庄氏後裔,最喜歡後現代風格。」

有的對蘇聯時期的建築風格情有獨鍾,墓地蓋得比俄羅斯的還正。

「這個大老闆來菲律賓前去俄羅斯留學過,具備蘇聯審美。」

有一個原教旨主義,特地去福建老家請了建墓地的好手過來,在用料和款式上跟福建老家的保持一致。相當於把福建老家的墓地搬到了菲律賓。

還有一戶喜歡吃老家的芋頭,特地在自己的墓地前種了幾株芋頭,後面都被墓地的保安和守墓人吃了。

環境優美,就連菲律賓的流浪漢都想住進來。

因為裡面的墓地配卧室和洗手間,有的墓地甚至配電視,比貧民窟爽一百倍。周圍的流浪漢一致認為,這比政府給的安置房好多了。

拎包入住,帶個毛巾臉盆和牙刷,偷後人來放的供品吃,睡墓地配的卧室和床,可以住一年。

住進華僑墓地,成了一些流浪漢的談資,對他們來說,進了華人墓園,相當於睡遍全世界的酒店。

「我曾在哪個大超市老闆的祖墳睡過覺。」

總有人想偷偷溜進去,裡面設施齊全,還不用支付房租,被發現了頂多就是遭到驅逐。

所以就需要保安,保安每天的任務就是騎著自行車四處轉,與流浪漢周旋。

保安老王說看守這里比高檔小區舒服多了,建築美觀,賞心悅目,工作清閑,偶爾有後代來祭祀,順便還能練習中文口語。

他能看一眼後代,就知道他的祖先在哪裡長眠。大方的中國人圖個心寬,總是會塞給他點什麼,畢竟守的是自家的祖墳。

當被問及為什麼要將墓地修建得這么豪華時,當地的華人說是為了團圓:「人們每年都會來到這里,除了拜敬先人,同時也是為了享受,享受家人團聚的時光。」

每年的11月2日,是菲律賓的萬靈節,在這一天,華僑義山將會擠滿從各地回來悼念逝者的華人。屆時這里到處都有販賣食物的手推車,去掃個墓,跟參加狂歡節一樣熱鬧。

孟子說:「 養生 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當地華僑將視死如生的生死觀發揮到了極致。

一百多年前,旅居菲律賓的華僑林旺,為了解決了非天主教徒的華人安葬問題,出資買下這片佔地300畝的土地。

到了1941年,日本強占菲律賓,前駐菲總領事楊光泩以護僑為己任,不願撤僑。隔年4月被日寇押到華僑義山殺害,全體館員同時遇害。菲律賓華僑義憤填膺,相繼成立了140多個地下組織,進行抗日。

今天,華僑義山公墓裡面還有一處紀念二戰期間華僑在菲律賓抗擊日寇的紀念碑。

中國人有落葉歸根的傳統,在菲律賓的華僑非常注重先人的風水和葬禮,和其他華人住宅坐北朝南的選址方向不同,這里的墓地全都朝向祖國的方向,並且會在墓地的門匾寫上自己家族的郡望。

中國人就這樣,即便下南洋討生活,心裡裝的依舊是家國情懷。

他們希望祖國越來越好,這樣自己也能過得更好。他們架起了中菲兩國的橋梁,這片墓地就是某種具像化的徽章。

當年下南洋發家的華僑,都紛紛回來支援家鄉建設,南方地區很多學校醫院都是華僑援建的。

一位給中國老家援建了三家學校的菲律賓老華僑說,自己最愛聽的歌,就是常回家看看。

㈧ 風葬的各地習俗

新疆的達斡爾人主要集中在塔城縣的一些鄉村,是新疆人口較少的民族。
他們沿襲下來的喪葬習俗卻十分講究。達斡爾人風葬習俗是針對薩滿(宗教人士)去世後進行的,幾年後再將遺骨進行土葬。另外,將因患天花而死去的嬰兒放在筐內,擺在特意搭的架上,進行風葬,希望其小孩能盡快轉世回生。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遺體是風葬即露天葬的一種。崖葬習俗早在中國古代濮、越、巴、僚、漢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臨海水土志》對崖葬已有記載。
中國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區,貴州,廣西山區、西江流域,湖南、貴州和四川接壤處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東南的長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雲南的烏蒙山區北麓至金沙江邊,台灣各島嶼。據碳14測定,福建武夷山崖葬船棺最早,距今3840±90年,約當於春秋、戰國時期。及至近代,部分壯族、布依族、苗族、瑤族、仡佬族,以及貴州西南部的部分苗族和台灣蘭嶼高山族雅美人都行崖葬。
崖葬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①將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稱崖洞葬;②將葬具放入山崖層理罅隙的稱崖墩葬;③將葬具放置在開鑿的山崖窟龕中的稱崖窟葬;④在懸崖上鑿孔釘木樁擱置葬具的稱懸棺葬。
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兩種。
葬具有多種:葬屍多用木棺、石棺、陶棺和布袋;葬骨或骨灰多用小匣、小函和陶瓮。一些崖葬處還伴有崖畫、享堂或木偶。
崖葬的葬所,有的僅置一、二葬具,有的置有數十葬具。同一處的若干葬具有的是同族或合寨擇期舉行儀式後同時葬入的,有的則是陸續葬入的,待葬滿一穴後再另擇它處。
越南、泰國、印度和緬甸交界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的琉球群島及美拉尼西亞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一些地方,也有崖葬習俗。 四川甘孜地區康定一帶藏族葬俗。人死後,掛於牆壁風干,狀如傀儡,俗稱「風干」,這是風葬的一種特殊形式。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怎麼葬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