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二戰菲律賓萊特島有多少日軍

二戰菲律賓萊特島有多少日軍

發布時間:2022-02-06 09:03:09

Ⅰ 在二戰的萊特島戰役中,美、日雙方的損失各有多大

在萊特島戰役中,美軍陣亡3500人,傷1.2萬人。日軍在損失約5萬多官兵,另外還有4萬餘人乘船前往萊特島的途中因船隻被美軍的潛艇或飛機擊沉而葬身海底。

Ⅱ 萊特島戰役中,美軍和日軍的損失分別是多少

在萊特島戰役中美軍陣亡3500人,傷1.2萬人。日軍在保衛萊特島的戰斗中損失約5萬多官兵,另外還有4萬餘人乘船前往萊特島的途中因船隻被美軍的潛艇或飛機擊沉而葬身海底。

Ⅲ 二戰中為什麼萊特島大登陸標志著日軍的全面性毀滅的開始

1944年10月,美軍第3艦隊所屬的空軍大隊,在東南亞一帶對日軍佔領地實施毀滅性的空中打擊。10月12日,美軍600餘架艦載機對日軍佔領的台灣省高雄、馬公等港實施空襲。230餘架日機升空迎戰,但都被實戰經驗豐富的美機打得落花流水。10月22日,美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菲律賓群島中南部那個面積不大、不為常人注目的萊特島大舉登陸,日軍倉皇逃竄。萊特島大登陸,標志著日軍的全面性毀滅的開始。

Ⅳ 二戰主要戰役一覽表

中國戰場1931.9.18開辟,但是歐洲中心論的學者認為歐洲才是中心,所以一直以來認為二戰是1939年9.1開始的。 中國的戰事:9.18事變,長城抗戰,盧溝橋事變,太原會戰(含平型關等副戰斗),徐州會戰(即台兒庄) 武漢會戰,百團大戰,豫湘桂戰役,西雪峰山會戰。此外,隸屬中國戰區的印緬戰區,即中國遠征軍的同古會戰,胡康河谷戰斗,曼德勒會戰,密支那會戰,滇西會戰。 (媽的,中國比歐美那幫陰在家裡的孫子打的勤多了) 歐洲早期東線:德國閃擊波蘭,1939年9月1日。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戰役。也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標志。(終於拖英法下水了) 歐洲早期西線:其實全是德國乾的,也沒什麼戰役可講,因為西歐一觸即潰。如果有名的話也就是敦刻爾克大營救(大逃跑),以及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除此之外就真沒有戰役級的了。 北非及義大利戰事:火炬行動,托布魯克戰役,阿拉曼戰役,海嘯行動。 歐洲東線: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其實有很多戰役,比如波列津諾,基輔,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以及打出國境的華沙戰役,柏林戰役。 太平洋戰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戰役有第一次菲律賓戰役,(巴丹半島及科雷吉多爾戰役,麥克阿瑟逃到澳大利亞),然後是中途島戰役,珊瑚海海戰,巴布亞紐幾內亞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硫磺島戰役,第二次菲律賓戰役(萊特島激戰,呂宋島激戰)然後就長期封鎖轟炸日本。 歐洲西線: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戰役級別的有:諾曼底登陸戰役(登陸作戰,法萊斯戰斗,卡昂戰斗,解放巴黎),法國南部戰役,市場花園行動,阿登戰役(即突出部戰役),萊茵戰役。 蘇聯遠東戰事: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進入中國東北,殲滅關東軍,同時登陸薩哈林島及千島群島,空降兵空降東北主要城市及朝鮮。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Ⅳ 二戰萊特灣海戰概述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戰役地點
切斯特.尼米茲(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
萊特灣海戰是發生在菲律賓萊特灣(萊特島東部和薩馬島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戰。
交戰各方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
指揮官:威廉·哈爾西、 托馬斯·金凱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艦,18艘護衛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4艘巡洋艦,141艘驅逐艦,其它艦只、魚雷艇、潛艇和約1500架飛機
日本
指揮官:栗田健男中將、 小澤治三郎中將
兵力: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34艘驅逐艦,約200架飛機(另有駐菲律賓、台灣的約500架陸基飛機提供支援)
1944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盟軍在攻克了馬里亞納群島和比阿克島等戰略要地後,開始考慮他們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建議進攻台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盟軍可以控制聯系日本和南亞的海路,切斷日本與它南亞的駐軍的聯系。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位於日本的生命線上,將菲律賓讓給日本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丟臉的事,而且麥克阿瑟1942年逃離菲律賓時曾經發誓重返故地。最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做出最後決定,他決定在菲律賓登陸。日方對盟軍的步驟也很清楚。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四個方案: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台灣的作戰方案,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所有四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復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定性戰役。
美國海軍進攻菲律賓的登陸點在萊特島。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七艦隊的舊式戰列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用於支持登陸部隊。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三艦隊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用於掩護兩棲作戰並尋殲日本艦隊。
1944年10月12日尼米茲的航母對台灣進行了一次空襲來保證那裡的飛機無法介入在萊特島的登陸。日本因此開始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飛機被投入對美國航母的戰斗。在此後3天中日本損失了600架飛機,這幾乎是它大部分的空軍力量。這使得它的海軍基本喪失了空軍保護。
各種戰艦擠滿了萊特灣
按捷1號作戰方案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部隊使用顯然易被打擊的航母將美國第三艦隊從其應該保護的登陸力量引走。美國登陸力量在喪失其空中掩護後受到從西方開入的三支日本艦隊的打擊:駐扎在汶萊的粟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二艦隊進入萊特灣消滅盟軍登陸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將的艦隊組成第五艦隊作為運動攻擊力量。這三支艦隊沒有航母和潛艇,完全由水面艦只組成。
顯然這個計劃的結果是這四支艦隊中至少一支要被消滅。戰後豐田對美國調查者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倖存下來,那麼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呆在日本領海的話,那麼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話,那麼它就得不到武器彈葯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麼保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Ⅵ 關於二戰中,美日兩國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役詳細資料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Ⅶ 聽說太平洋戰爭中菲律賓日軍損失了50萬,是怎麼回事,山下奉文的軍隊全軍覆沒了嗎,日本南方軍都在干嗎

一開始的時候,日本人得出的結論是菲律賓是美國人必攻之地,山下奉文定的策略就是盡量在最大的呂宋島和美國人打持久戰,讓美國人盡量流血,不得不做到談判桌上
可後來出了台灣海空戰這事,海軍對外宣稱是:全殲哈爾西的航母編隊,這消息把南方軍和大本營給忽悠了,一下子改了決定,覺得美國人沒了海空火力支援,沒太大優勢,准備在萊特島和美國人大決戰。為此調集大部隊向萊特島集結:
其中第30師團的兩個聯隊從棉蘭老島出發增援,第102師團主力從宿務島出發增援,第26師團,第68旅團和第8師團的一個聯隊從呂宋島出發增援,最有想像力的是第一師團居然是從上海來增援的。
來增援的部隊除了第一師團和第30師團的一個聯隊登陸成功之外,其餘基本上都被美軍海軍在海上管制起來了,山下奉文的老搭檔,馬來作戰時的第25軍參謀長,現在是第35軍司令官的鈴木宗作中將也在從宿務島前往萊特島增援的途中被美國人在海上「做塌勒」。
結果在萊特島,日本部隊被老美火力暴打,損失慘重
其後,在棉蘭老島,雖然山下奉文想盡辦法,但兵力、火力均落後老美,打到後面只能撤入山區
由於缺少後勤,大量士兵餓死在山裡
最後基本全軍覆沒

Ⅷ 二戰美國消滅多少日軍

據查,約有120萬日 軍在太平洋 戰 場 被美 軍擊 斃,占戰 爭 中日 軍 死 亡總數的64%。
太平洋 戰 場 整個師團乃至整個軍全軍覆滅的情況卻屢見不鮮。一般認為,日本陸軍有五大主力師團,即近衛師團和第1、2、5、6師團。第5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了進攻新加坡的戰役,隨後駐守印尼直至戰爭結束,其餘3個師團都遭美軍重創。第2師團1942年投入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時即被打殘,被迫調往緬甸休整,從此一蹶不振;第1師團作為關東軍核心主力,最後在菲律賓萊特島被美軍全殲;第6師團在索羅門群島的布干維爾島上精銳喪盡。「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的16個師團也被稱為「皇軍之花」,大部覆滅於太平洋戰場。1944年2月,關東軍第一個調出的精銳師團是第29師團,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關島上全軍覆滅;還有第24師團覆沒於沖繩島。整個軍被全殲的,有馬里亞納群島的31軍,沖繩島上的32軍10萬人也全被擊斃。菲律賓有以第14方面軍為骨乾的63萬日軍,指揮官是著名的「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結果有52萬人戰死。其中萊特島的第35軍7萬人全軍覆沒,除上述第1師團外,還包括南京大 屠 殺 另一元兇第16師團。

Ⅸ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發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戰役兵力:

參加這次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時,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菲律賓戰役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美軍佔領萊特島後,山下奉文將駐呂宋島日軍28.7萬人編成3個集團,分別駐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牽制和消耗美軍。美軍為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佔領民都洛島。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團軍約20萬人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第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登陸,爾後一路(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第14軍為主)向馬尼拉方向推進。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軍的基本兵力)在呂宋島上陸,並且奪取了正面32公里、縱深7.5公里的登陸場。為加快進攻速度,美軍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以第8集團軍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各部隊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美軍經過一系列戰斗於3月3日攻佔馬尼拉。2月,美軍還開始了解放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及其他島嶼)的戰斗行動,美第8集團軍(司令艾切利貝爾蓋爾上將)參加了此次行動。嗣後,美軍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個別孤立集團的戰斗行動。菲律賓的戰斗行動於7月初正式結束,但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同繼續抵抗的小股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菲律賓人民抗日游擊軍人民抗日軍曾給予盟軍巨大援助。

戰役詳況: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是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下,反攻日本軍的一系列戰役。

菲律賓、美國及澳大利亞軍隊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下,於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進攻位於菲律賓中部雷伊泰島之戰役,以消滅由日軍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本軍隊,此戰役為解放整個菲律賓群島、建立菲律賓之民主及結束日本在菲律賓3年多之統治拉開序幕。

萊特灣海戰:

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主力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沈,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0月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地對盟軍艦艇進行自殺式攻擊。

奧爾莫克灣戰役:

日本帝國與美國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於菲律賓的卡莫特斯海一帶爆發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雷伊泰島戰役之一部分,戰役爆發的原因是日本軍隊向在雷伊泰島的守軍增援和補給,而美國軍隊嘗試進行阻截。

民都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於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賓群島北面之民都洛島爆發之民都洛島戰役,美軍希望在此島建立一個基地以支援進攻呂宋島的仁牙因灣戰役。

仁牙因灣戰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奧登多夫指揮盟軍艦隊駛向仁牙因灣海岸,美國海軍及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艦只炮轟日本帝國在仁牙因灣之據點。

呂宋島戰役:

美國及菲律賓聯軍的登陸戰役,以消滅島上的日本帝國軍隊,戰役結果是美國和菲律賓聯軍獲勝,盟軍在3月份控制了呂宋島上所有戰略及經濟上重要之據點,雖然在包圍圈內的日軍仍持續在山區抵抗至日本無條件投降。

卡巴那圖營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於菲律賓卡巴那圖(甲萬那端)的日軍戰俘營內511名盟軍戰俘的軍事營救行動,參加行動的有美國陸軍游騎兵與菲律賓游擊隊。此次行動是同盟國特種部隊的一次經典軍事行動。

巴丹半島戰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軍及菲律賓游擊隊從日本帝國手中解放菲律賓群島中呂宋島之巴丹半島的戰役,是解放菲律賓之戰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佔領馬尼拉灣之西海岸,以使用馬尼拉之港口設施及開辟供應線以支援進行中的馬尼拉戰役。

馬尼拉戰役:

在一個月的戰事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的破壞,它標志著日軍對菲律賓3年佔領期結束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實現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承諾。

科雷吉多島戰役:

美國攻擊科雷吉多島島上利用原美國遠東軍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軍,以收復該島。

碧瑤戰役:

它是美國收復呂宋島之最後一場戰役。

巴拉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於菲律賓群島南部巴拉望島爆發的巴拉望島戰役是美軍勝利者1號及2號計劃之延續,亦是美軍解放菲律賓戰役之一部份,美軍希望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結束日本統治及消滅殘余之日本守軍。

米沙鄢群島戰役:

美軍與菲律賓游擊隊於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對日軍發動的勝利1號及勝利2號計劃內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行動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島嶼及消滅防守之日軍。

棉蘭老島戰役:

美國聯同菲律賓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賓群島中的棉蘭老島對日本帝國所發動的軍事行動,代號為勝利者5號計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的行動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及消滅在島上的日本守軍。

戰役結果:

菲律賓戰役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Ⅹ 二戰中,從南部灣進入萊特灣的日本艦隊有多少兵力,是怎麼失敗的

1944年10月25日從南部進入萊特灣的日軍艦隊有5艘快速戰列艦、9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夜間,他們有兩艘戰列艦已經被美軍潛艇擊沉,但現在這支艦隊很有威懾力地壓倒了萊特灣的16艘美軍護航航母。他們的飛行員們沒有受過攻擊戰列艦的訓練,而飛機上的武器裝備通常也是不用於海上作戰的。盡管如此,它們還是雲集在來襲日艦的上空,迫使他們採取規避措施。

同時,金凱德的驅逐規則用魚雷對日軍戰列艦和巡洋艦進行攻擊。日軍艦隊的海軍將軍們經過數小時的忙亂行動後,精神已徹底崩潰了,只得撤出他們的艦隊,而美軍潛艇追蹤其後。

日軍聯合艦隊在萊特灣海戰中損失3艘戰列艦、4艘航母、6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

閱讀全文

與二戰菲律賓萊特島有多少日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