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豐田菲律賓獨有的飛機叫什麼名字

豐田菲律賓獨有的飛機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2-12-31 17:31:38

❶ 萊特灣海戰的背景

1944年的太平洋戰場上,盟軍在攻克了馬里亞納群島和比阿克島等戰略要地後,開始考慮他們的下一步作戰計劃。

海軍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建議進攻台灣,將日軍阻擋在菲律賓。這樣盟軍可以控制聯系日本和南亞的海路,切斷日本與它南亞的駐軍的聯系。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主張在菲律賓登陸,菲律賓也位於日本的生命線上,將菲律賓讓給日本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丟臉的事,而且麥克阿瑟1942年逃離菲律賓時曾經發誓重返故地。

最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做出最後 決定 ,他決定在菲律賓登陸。日方對盟軍的步驟也很清楚。聯合艦隊最高長官豐田副武制定了四個方案:捷1號作戰方案是針對菲律賓的重大海軍作戰方案,捷2號作戰方案是針對台灣的作戰方案,捷3號和捷4號作戰方案分別是針對琉球群島和千島群島的作戰計劃。所有四個計劃都是孤注一擲的、復雜的和大膽的行動計劃,它們將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決定性戰役。

美國海軍進攻菲律賓的登陸點在萊特島。托馬斯·金凱德海軍中將的第七艦隊的舊式戰列艦以及護航航空母艦用於支持登陸部隊。威廉·哈爾西海軍上將的第三艦隊航空母艦特混艦隊用於掩護兩棲作戰並尋殲日本艦隊。

1944年10月12日尼米茲的航母對台灣進行了一次空襲來保證那裡的飛機無法介入在萊特島的登陸。日本因此開始執行捷1號作戰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飛機被投入對美國航母的戰斗。在此後3天中日本損失了600架飛機,這幾乎是它大部分的空軍力量。這使得它的海軍基本喪失了空軍保護。按捷1號作戰方案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部隊使用顯然易被打擊的航母將美國第三艦隊從其應該保護的登陸力量引走。

美國登陸力量在喪失其空中掩護後受到從西方開入的三支日本艦隊的打擊:駐扎在汶萊的粟田健男中將率領第二艦隊進入萊特灣消滅盟軍登陸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將的艦隊組成第五艦隊作為運動攻擊力量。這三支艦隊沒有航母和潛艇,完全由水面艦只組成。

顯然這個計劃的結果是這四支艦隊中至少一支要被消滅。戰後豐田對美國調查者是這樣解釋的:「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倖存下來,那麼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呆在日本領海的話,那麼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話,那麼它就得不到武器彈葯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麼保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❷ 世界上有幾架太空梭分別叫什麼名字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1972年1月,美國正式把研製太空梭空間運輸系統列入計劃,確定了太空梭的設計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復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兩個外掛燃料貯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軌道器三個部分組成。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製出一架創業號太空梭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馱著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載人用飛機背上天空試飛,參加試飛的是宇航員海斯(C·F·Haise)和富勒頓(G·Fullerton)兩人。8月12日,載人在飛機上飛行試驗圓滿完成。又經過4年,第一架載人太空梭終於出現在太空舞台,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1981年4月12日,在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著上百萬人,參觀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發射。宇航員翰·楊(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開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頁。這架太空梭總長約56米,翼展約24米,起飛重量約2040噸,起飛總推力達2800噸,最大有效載荷29.5噸。它的核心部分軌道器長37.2米,大體上與一架DC—9客機的大小相仿。每次飛行最多可載8名宇航員,飛行時間7至30天,軌道器可重復使用100次。太空梭集火箭,衛星和飛機的技術特點於一身,能像火箭那樣垂直發射進入空間軌道,又能像衛星那樣在太空軌道飛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再入大氣層滑翔著陸,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飛行器。

從1981年至1993年底,美國一共有5架太空梭進行了59次飛行,其中哥倫比亞號15次,挑戰者號10次,發現號17次,亞特蘭蒂斯號12次,奮進號5次。每次載宇航員2至8名,飛行時間從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參加太空梭飛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員。太空梭的59次飛行中,在太空施放衛星50多顆,載2座空間站到太空軌道,發射了3個宇宙探測器,1個空間望遠鏡和1個γ射線探測器,進行了衛星空間回收和空間修理,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探測實驗成果。

美國太空梭創造了許多航天新紀錄。太空梭首航指令長約翰·楊6次飛上太空,是世界上參加航天次數最多的宇航員。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員莎麗·賴德(Sally K·Ride)乘挑戰者號上天飛行,名列美國婦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戰者號把美國第一個黑人宇航員布魯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飛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戰者號上天的麥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帶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員。1984年4月6日挑戰者號上天後,宇航員首次抓獲和修理軌道上的衛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參加挑戰者號飛行的莎麗文(Kathryn D·Sullivan)成為美國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員。1985年1月24日發現號升空,首次執行秘密的軍事任務。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華裔宇航員王贛駿(Tayler Wang)乘挑戰者號上天參加科學實驗活動。1985年11月26日,亞特蘭蒂斯載宇航員上天第一次進行搭載空間站試驗。1992年5月7日奮進號首次飛行,宇航員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搶救回收衛星成功。7月31日亞特蘭蒂斯號上天,首次進行繩系衛得發電試驗。9月12日奮進號將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員,第一位日本記者和第一對宇航員夫婦載入太空飛行。

暴風雪號太空梭首航成功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時間清晨6時,前蘇聯的暴風雪號太空梭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首次發射升空,47分鍾後進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圓形軌道。它繞地球飛行兩圈,在太空遨遊3小時後,按預定計劃於9時25分安全返航,准確降落在離發射地點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無人駕駛的試驗飛行。

暴風雪號太空梭大小與普通大型客機相差無幾,外形同美國太空梭極其相仿,機翼呈三角形。機長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機身直徑5.6米,起飛重量105噸,返回後著陸重量為82噸。它有一個長18.3米,直徑4.7米的大型貨艙,能將30噸貨物送上近地軌道,將20噸貨物運回地面。頭部有一容積70立方米的乘員座艙,可乘10人。科學家們認為,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遙控機上的電腦系統,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自動返航並准確降落在狹長跑道上,其難度林比1981年美國太空梭有人駕駛試飛大得多。首先,暴風雪號的主發動機不是裝在太空梭尾部,而是安裝在能源號火箭上,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太空梭的入軌重量,同時騰出位置安裝小型機動飛行發動機和減速制動傘。其次,暴風雪號著陸時,可用尾部的小型發動機做有動力的機動飛行,安全准確地降落在狹長跑道上,萬一著陸失敗,還可以將太空梭升起來進行第二次著陸,從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國太空梭靠無動力滑翔著陸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風雪號能象普通飛機那樣藉助副翼,操縱舵和空氣制動器來控制在大氣層內滑行,還准備有減速制動傘,在降落滑跑過程中當速度減慢到50千米/小時自動彈出,使太空梭在較短距離內停下來。暴風雪號首航成功,標志著前蘇聯航天活動跨入一個新的階段,為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輔平了道路。原計劃一年後進行載人飛行,但由於機上系統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證,加之其後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載入飛行的時間便推遲了。

(蘇)暴風雪號太空梭

挑戰者號爆炸的悲劇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載7名宇航員,進行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這一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在人們目送之下,豎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台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釀成了一場慘禍。

這次太空罹難的7名宇航員中,有兩名女宇航員。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麥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原計劃她將在太空給她的學生進行現場授課,不幸的是麥考利夫壯志未酬,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太空事故為太空梭繼續飛行罩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打撈收集挑戰者號殘骸碎片後經過調查分析,最後確定挑戰者號爆炸是由於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連接處因設計上的缺陷和氣溫過低,O型密封墊圈失效所致。後來科學家們對所有太空梭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採取了改進措施,提高了太空梭的可靠程度。兩年後,美國太空梭開始恢復飛機。

1992年5月7日,美國太空梭「奮進號」載著7名宇航員首次升空。在9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員援救了滯留太空兩年的「國際通信衛星6/F3」並進行了空間站的安裝練習,創下了四次太空行走的紀錄。
回答者:天之尊神 - 千總 四級 11-21 17:35
太空梭是世界上唯一的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器。70-80年代,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等國相繼開始研製太空梭,但由於技術和資金等原因,到目前只有美國研製的太空梭投入使用。太空梭用途廣泛,可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停靠、空間科學實驗、發射回收或檢修衛星。它曾在空間捕獲一顆未能進入同步軌道的國際通信衛星6號,進行修理後,又把它送入同步軌道。它還發射過並三次整修哈勃空間望遠鏡。太空梭通常可乘7人,飛行時間一般在2周以下,最長可達28天。

目前太空梭的主要任務是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和各種建設用部件和補養。美國原設想使用可多次重復使用的太空梭可以節約花費。但結果全然不同,每架太空梭的研製費非常高,最新的奮進號研製費達20億美元,而且每次發射費用1億多美元。因此至今只做了6架太空梭,其中一架企業號為樣機,另外有五架工作機,分別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阿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太空梭的可靠性還是非常高,自1986年1月挑戰者號發射失敗後一直到2002年4月為止已成功飛行過110次.

❸ 菲律賓小飛機聊天軟體叫什麼

菲律賓小飛機聊天軟體叫小飛。這是一款聊天交友的軟體。使用者遍布全球。你可以隨時和外國人進行語音聊天。很多年輕人喜歡用。

❹ 豐田副武的主要事件

因為豐田大將是太平洋戰爭開始前的大將,一直是海軍的主流。相對於許多資深將官只是軍政、軍令系統單方面任職,豐田大將不僅幾乎平等的歷任二系統要職外,還具有艦隊司令長官和鎮守府司令長官經驗,是海軍頭等人物。
即便如此,豐田大將有一個相當遺憾之處,那就是全然沒有指揮過太平洋戰爭中已上升為主戰力的日本海軍航空部隊。在戰前二年中,雖然有二個艦隊司令長官的經驗卻沒有擔任艦隊司令長官,因此,在成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後,對其作戰指揮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在「阿」號作戰中的馬里亞納海戰的完敗中得以了解。
昭和19年3月31日,從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大將突然戰死,到繼任者豐田大將擔任這一個多月中,聯合艦隊的指揮根據軍令承行令,由西南方面艦隊司令長官高須四郎大將繼承。高須大將的司令部機構並沒有能力對聯合艦隊的全面作戰進行指揮,此間,必然導致了偏重了西南方面的作戰指導。
這樣的結果,費盡心機才開始進入馬里亞納方面的角田覺治中將指揮的基地航空部隊的一部分轉用於新幾內亞西北部的作戰,不僅妨礙了該部隊訓練程度的提高,還白白損失了近百架飛機。因此,對全盤作戰造成了相當嚴重的阻礙。5月3日,豐田大將作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根據大本營軍令部的作戰指導方針,發布了聯合艦隊「阿」號作戰命令。其要點是:聯合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的機動部隊和角田覺治中將指揮的基地航空部隊的戰力,對以空母機動部隊為基乾的敵艦隊白晝強襲,進行遠距離的先發制人攻擊。
大本營海軍部和聯合艦隊司令部統一思想後的作戰方針是,採納小澤中將於昭和19年3月提出的機動部隊戰策。但這並不是紙上談兵,實質問題這種戰策有不容忽視的巨大缺陷。小澤部隊和角田部隊的飛行隊不但訓練程度明顯不足,所需的器材與定額相比也有巨大短缺,而且明顯對美機動部隊的實力缺乏認識。
當時,軍令部總長是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軍令部次長是伊藤整一中將、第一部部長(作戰部部長)是中澤佑少將。另一方面,聯合艦隊參謀長是草鹿龍之介中將,首席參謀是高田利種大佐。這些人中,只有草鹿中將和高田大佐有空母對空母的戰斗經驗,但也不是歷經戰斗的飛行將校。另外,航空出身的軍令部第一課課長山本親雄大佐、負責航空作戰的部員源田實中佐、聯合艦隊的航空甲參謀淵田美津雄中佐等,雖然充分掌握第一線部隊的實情,但他們擔任的也只是輔職。
就像上面說的,決定「阿」號作戰方針時,那些航空出身者沒有充分的向他們的上級提出意見,或是他們雖然提出了意見但他們的上級卻並不理解。有人曾在馬里亞納海戰前夕直接地告訴過源田中佐,機動部隊的飛行員的訓練程度明顯不足。但軍令部和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多數意見是採納「超遠距離」戰法。
那原因究竟在哪裡呢?昭和18年後期,東南方面美軍投入了許多新銳飛機,海軍的F6F、陸戰隊的F4u、陸軍的P-38等,日方只是彗星和天山等少數新制式飛機,飛行員的訓練程度急劇下降,敵我航空戰力已無法相提並論。而前面說的飛行將校出身的人很可能並沒有如實地了解到這些情況。
源田中佐於昭和17年11月以後離開第一線工作。淵田中佐在中途島海戰中負傷後經過短暫的內地工作,昭和18年7月新編第一航空艦隊時,任該艦隊的作戰參謀,業務是編成10個以上的航空隊。他的前任和古賀大將一同戰死,他本人於昭和19年4月末就任聯合艦隊司令部航空甲參謀。因為有這樣的情況,他可能並沒有機會詳細了解母艦飛行隊的實情。山本大佐開戰前離開第一線部隊,有些事情的確是無法了解的。
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日本海軍將校也大多堅信。但「阿」號作戰當時的海軍作戰的最高責任者,卻並不清楚日海軍的主要兵力、即航空部隊的實情,不可否認,他們過於低估了美空母機動部隊的實力。雖然考慮到豐田大將是緊急調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作為古賀大將的後任,但「阿」號作戰失敗也難逃其咎。5月22日,在東京灣停泊中的旗艦大淀號輕巡洋艦,豐田大將就「阿」號作戰向全軍訓示:
此次作戰,實系皇國興廢。決戰部隊,特別是航空部隊、潛水部隊向必勝邁進,各方面部隊堅固支撐要地,形成銅牆鐵壁。望全軍善戰勇斗,誓死作戰,完成任務。 結果打到6月20日, 日本第一機動艦隊呢?439架飛機中的378架沒了,損失率達到86%,飛行員445名戰死,至此,可以大致上認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兵力已經不存在了。手中還剩下30架零戰,15架艦爆,16架艦攻,就是說一艘航母的數量飛機的小澤治三郎還要進攻,最後在豐田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命令下才怒不可遏地含淚撤離了戰場。如果小澤不撤離戰場的唯一可能結果就是斯普魯恩斯不會再受到責備,因為戰斗再延長下去日本艦隊沒有能夠繼續存在的理由。
「阿」號作戰失敗後,豐田大將指揮的聯合艦隊喪失了有組織的作戰能力。作為聯合艦隊支柱存在的空母機動部隊已名存實亡,基地航空部隊也沒有了往日的生機,對潛水部隊也無法抱有大的期待,已經無法指望發揮各部隊的統一戰鬥力了。只有以「大和」、「武藏」為基乾的水上部隊還保留著像樣的外表,但在美空母機動部隊咄咄逼人的狀態下,也無法期待其充分發揮戰鬥力。
「阿」號作戰後,作為責任人,東條英機首相兼陸軍大臣兼參謀總長和島田繁太郎海軍大臣兼軍令部總長被迫辭職。實質上意味著日本國已經戰敗。但戰爭還在繼續進行。
豐田大將根據大本營指示,將重點置於「捷號作戰」中的捷一號(菲律賓島方面)、捷二號的作戰准備。
10月10日,美國海軍中將馬克·米切爾率16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首次襲擊沖繩。當時,豐田大將從菲律賓視察歸來,正在台灣的高雄,立即命令「捷一號、捷二號作戰警戒」。之後,在神奈川縣日吉台的聯合艦隊司令部根據豐田大將的指示,命令基地航空部隊捕捉、殲滅敵人。12日、13日,美空母機動部隊襲擊了台灣。
豐田大將判斷對敵人航空攻擊成功,命令航空部隊、在岩國附近的志摩清英中將指揮的第二游擊部隊追擊。在12日至16日間進行的台灣航空戰中,聯合艦隊司令部判斷擊沉11艘空母、擊傷8艘。大本營對此進行了公開發表。但此次損失了約二百二十架飛機的航空攻擊,幾近於徒勞無功。美海軍方面的資料是,那時美空母機動部隊是以9艘正規空母、8艘巡洋艦改造空母為主力的共計90多艘組成的大艦隊,沒有被擊沉1艘,不過是2艘巡洋艦受到損傷。
沒能夠確認台灣航空戰的戰果,是在於美日戰力相差過於懸殊,日本方飛機也沒有富餘前去調查。如果能有報告上那樣的戰果的話,美空母機動部隊也不會有5天時間在日本國近海行動。毫無疑問,豐田大將以下的聯合艦隊司令部的有關人員見解過於膚淺。
這點說明了與「阿」號作戰前一樣,對於美日方戰力的認識一點也沒改變。導致這種結果,是沒有冷靜地判斷情況,而是基於重大的責任並抱有希望,事實上,這樣的心態在聯合艦隊的有關航空人員中也不在少數。因此,飛行員即便誇大報告了戰果,各級指揮官和參謀也寧願相信這樣的結果。
台灣航空戰後,美進攻部隊在萊特島和周邊登陸。
10月15日,美空母機動部隊繼續空襲馬尼拉方面。17日,敵部隊襲擊了萊特島東方的蘇祿安島,得到通知後,豐田大將下令「捷一號作戰警戒」,栗田健男中將指揮的第一游擊部隊從林加泊地進入汶萊,決心前進。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將在戰後解釋這個作戰計劃時說的很清楚,如果菲律賓落入美國人之手,則意味著南方資源地帶和日本本土的徹底隔離,這時候第二艦隊怎麼辦?回到已經油庫見底的內地來的話是一堆廢鐵,呆在荷屬東印度附近的話因為無法得到本土的彈葯補充還是一堆廢鐵,看起來那麼威武挺拔的戰列艦,世界上最大的大和武藏就是這樣已經淪為了廢鐵,沒什麼可惜不可惜的。豐田有一句沒有說出來,而大家都心領神會的話就是對於聯合艦隊和軍令部來說,戰爭已經結束了,日本已經徹底失敗了,已經要亡國了,不可能還會有第二種結果了。亡國之軍還能有軍艦嗎?不能,一定要在還沒有完全亡國之前,為這些凝聚了幾代日本海軍軍人夢想的軍艦們尤其是戰列艦尋找一個墳地。
預定參加此次作戰的聯合艦隊,已經失去了有組織的戰鬥力。向呂宋島東方海面出動的是小澤中將指揮的機動部隊本隊,向菲律賓中部方面進擊的是栗田中將指揮的第一游擊部隊,從菲律賓南部駛向萊特灣的是西村祥治中將指揮的第一游擊部隊支隊和志摩中將指揮的第二游擊部隊。基地航空部隊是福留繁中將指揮的第二航空艦隊、大西瀧治郎中將指揮的第一航空艦隊。但都被美艦隊各個擊破,全盤來看完全是無功而返。
萊特灣海戰時的各部隊戰法,與日本海軍的傳統作戰方針和《海戰要務令》開頭說的「戰斗的要訣是先發制人和集中」原則相反。先發制人常常是主動戰斗,集中則是全力攻擊敵人分散的力量。 這次海戰中,值得大書特書的是,神風特別攻擊隊擊沉、擊傷數艘美護衛空母。但特別攻擊隊也未能對正規空母報一箭之仇。而且從聯合艦隊的整體來看,相比付出的犧牲,得到的戰果微不足道。這次海戰後,聯合艦隊實質上成了只剩若干航空部隊和潛水部隊的小部隊。
1945年1月,在菲律賓的陸海軍部隊雖然經過三個月的殊死奮戰,該方面最終還是被美軍佔領。美進攻部隊於2月中旬在硫磺島、3月下旬在沖繩本島登陸時,聯合艦隊只能以所在部隊和以撞擊攻擊為主的航空部隊反擊。此時,海軍部隊為了戰爭的勝利,已經處於了為戰斗而戰斗的狀態。
昭和20年4月上旬,豐田大將企圖進行和航空部隊與潛水部隊不同的特別攻擊,投入了以戰艦大和號為基乾的第一游擊部隊。豐田大將為了支援沖繩方面勇敢戰斗的陸海軍部隊,將第二艦隊司令長官伊藤整一中將指揮的以戰艦「大和」、1艘輕巡、8艘驅逐艦組成的部隊命名為海上特攻隊。命令該隊於4月6日從豐後水道出擊,7日突入沖繩西方海面,攻擊敵水上艦艇和運輸船隊。「大和」作為大艦,對航空攻擊薄弱,這從菲律賓海戰時被擊沉的「武藏」便可清楚得知。豐田大將在特攻隊出擊時訓示:茲編成海上特攻隊,實施壯烈無比的突入作戰,以此一舉振我帝國海軍聲威,發揚帝國海軍海上部隊光榮傳統,榮光後世。戰後,豐田如此向美軍調查團解釋他關於大和參加菊水作戰的決定:「沖繩一旦失陷,本土決戰勢必如城門失火、危在旦夕。當此危機關頭,海軍必須窮盡一切辦法挽救時局,而唯一可用的艦隊力量就是大和號……當時我認為,盡管作戰勝利的可能性還不到50%,但萬一成功就是奇跡。而如果選擇全無作為、枯坐待斃的話,留在港內的巨艦早晚為美軍繳械,官兵則被虐殺,這是軍人的榮譽所不能容忍的。我們明知作戰不可能取勝,也深知大犧牲必然導致大痛苦,但就權當聊勝於無了。」 這個特別的作戰指導,若考慮這時點的狀況,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應該看到,豐田大將作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在任期內竭盡航空、水中、海上特攻隊等攻擊手段的最大原因,不可否認是「阿」號作戰的失敗。

閱讀全文

與豐田菲律賓獨有的飛機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