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慘敗,乘魚雷艇偷偷逃跑了嗎
太平洋戰爭初期,超過兩倍日軍兵力的美、菲聯軍,在菲律賓群島上,依託堅固陣地,居然被從海上來犯的日軍打得稀里嘩啦,十幾萬人向幾萬人投降,就連他們那個牛逼哄哄的總司令麥克阿瑟陸軍上將,也大“走麥城”,要不是羅斯福總統偷偷救他,讓他趕緊逃跑,估計也成了日軍的俘虜。這在世界軍事史上,夠丟人現眼的了,也算是奇葩一朵!
1942年3 月11日晚,這是麥克阿瑟“走麥城”故事的重要情節:他秘密攜帶著夫人和4歲的兒子,乘著巴爾克利上尉指揮的小魚雷艇,偷偷地離開了科雷吉多爾前線陣地,在夜幕的掩護下,倉皇地游盪在了太平洋的海面上,性命一直懸著,生怕被日本人抓住了。
⑵ 麥克阿瑟是不是被過譽了
麥克阿瑟遠遠不止是過譽這么簡單
一、鎮壓一戰老兵
在1924年的時候,美國國會曾經通過一項法案,許諾給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們每人一筆退役金,幫助退役士兵們改善生活,但議員們因考慮到預算成本,規定"榮民獎金券"要到1945年才能兌換。
但是在1929年爆發了經濟危機,從而引發了巨大的失業潮,到了1933年美國已經有1370萬人失業,而身處大蕭條的一戰老兵們自然也深受經濟大蕭條帶來的惡劣影響。
於是在1932年5月29日,兩萬名美國一戰退伍老兵帶著老婆孩子到達華盛頓,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希望美國政府能提前支付榮民獎金券,幫助他們渡過危機能滿足他們提出的要求。本來這些人都是一戰老兵,在十幾年前為美國在歐洲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滿足老兵們的要求看起來無可厚非,就連眾議院中也有很多人支持老兵的舉動。
在這里也要做出一個澄清,那就是關於“跳島”作戰。很多國內的文章都說麥克阿瑟創造了“跳島”戰術,大大節省了美軍的人力和物力,以低代價獲得極高的戰果,但是“跳島戰術”的最早提出者其實是海軍將領哈爾西和其參謀布朗寧,麥克阿瑟只是推了一把,使得該戰術可以在太平洋戰場上得以大規模運用,遠非首創一門新式戰術。
⑶ 二戰時期日本猛攻菲律賓,為何美國會輸掉菲律賓戰役
小油瓶想說,面對精銳日軍、精心謀劃、精心准備、突然襲擊,戰爭准備不足並且兵力並不佔優的美國人在“自信心十足”的麥克阿瑟中將帶領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驕傲的麥克阿瑟中將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要對他動手,疏於戒備,錯誤判斷,讓本就實力不足的軍隊雪上加霜。
下面小油瓶帶您走進這場對麥克阿瑟來說失敗的作戰!
至此菲律賓戰役徹底以美國人的失敗告終。
所以麥克阿瑟的錯誤判斷、疏忽大意導致空軍被殲滅,海軍望風而逃,自此制空權制海權徹底消失,而菲律賓部隊缺乏戰鬥力和戰斗精神被日軍精銳部隊擊潰,無奈退守巴丹,巴丹守軍又因缺乏糧食和支援,無奈被殲滅,這就是美國人是如何輸掉菲律賓戰役的!
⑷ 麥克阿瑟從菲律賓撤離,到底是因為膽小怯戰,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我覺得這並不能說是麥克阿瑟怕了,說他膽小怯戰。很明顯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命令其實是由美國的羅斯福發布的,和麥克阿瑟無關,所以就不是他膽小怕事了。
在在3月12日晚,麥克阿瑟還有他的家人,連同幾位美國遠東軍的軍官共同離開了科雷吉多島。他們先乘坐約翰·巴爾克利中尉的魚雷艇前往棉蘭老島,在去乘坐B17轟炸機然後前往澳大利亞。
但是當麥克阿瑟冷靜下來後也是清楚的知道,菲律賓的戰局已經定了,就算他能留下了,去阻擋日本數月,但是最後也是難逃戰敗的命運,而且他還有可能被俘虜,所以他後來也是接受了這個撤退也就是逃跑的決定。
⑸ 邁克阿瑟打過哪兩場敗仗分別敗給了誰
一次是太平洋戰爭時候把馬尼拉失守了(但最後戰爭的結局是麥克阿瑟打敗了日本!)
第二次是輸給了朝鮮戰爭彭德懷(贊揚一下)
⑹ 請問二戰期間日軍攻佔菲律賓的時候美國一位司令都被俘虜了這個人是不是麥克阿瑟
不是,被俘的是喬納森·溫賴特中將。麥克阿瑟確實在菲律賓失敗了,日本進攻菲律賓把美軍打的慘敗,麥克阿瑟最終撤離,沒有被俘虜。
1941年12月8日, 日軍繼偷襲珍珠港之後,對菲律賓發動進攻。由於麥克阿瑟判斷錯誤和處置失當,駐菲律賓的美軍轟炸機和戰斗機大部被毀,空中防禦能力喪失殆盡,再加上美菲軍兵力有限,裝備低劣而缺乏訓練,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麥克阿瑟幾乎要拿父親留下的手槍自殺,與菲律賓人民共存亡。但是,羅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國家的名義,再次命令麥克阿瑟及其家屬撤離菲律賓。2月22日和23日,羅斯福和馬歇爾連續給麥克阿瑟發電,讓其撤離,並允諾讓麥克阿瑟到澳大利亞指揮盟軍反攻,3月11日晚,麥克阿瑟無奈撤離。於是所有部隊則從馬尼拉撤往巴丹半島固守,宣布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麥克阿瑟晉升為上將。1942年1月,日軍進占馬尼拉。日軍隨後多次進攻巴丹半島,但未能成功。當日本廣播電台的「東京玫瑰」嘲笑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時候,麥克阿瑟要求陸軍部派遣飛機飛越菲律賓上空以打擊「敵人宣傳的氣焰」,穩定守軍士氣。然而,這種要求沒有也不可能得到滿足。3月,得到增援的日軍向孤立無援的巴丹半島等地的美菲軍發起攻勢。美國政府為避免麥克阿瑟成為俘虜,命令他將指揮權轉交溫賴特並赴澳大利亞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指揮該區盟軍作戰。3月11日夜,麥克阿瑟在從科雷吉多爾登上魚雷艇離開菲律賓之前,發誓「我還要回來」。4月9日,巴丹美軍及菲律賓軍約75000人被迫向日軍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後轉移到哥黎希律島指揮作戰的溫賴特被迫請求投降,並於次日通過馬尼拉廣播電台命令所有美菲軍隊投降。
1942年3月,當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命令麥克阿瑟將軍從菲律賓撤退到澳大利亞時,麥克阿瑟的下屬溫賴特少將被晉升為臨時中將,全權行使駐菲律賓盟軍指揮權。他的第一個重大決策是在科雷吉多爾要塞加強防守。巴丹半島被日軍攻佔後,被俘盟軍開始了臭名昭著的巴丹「死亡行軍」,科雷吉多爾要塞成為下一個戰場,溫賴特和他的13,000名盟軍士兵在1個月內飽受重炮轟擊之苦。溫賴特和他的部隊最終彈盡糧絕,於5月6日全部投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溫賴特被提升為駐菲律賓盟軍總司令並投降後,他的部隊仍然在菲律賓的其他地區堅持戰斗。溫賴特被俘後,在未來的三年半時間里輾轉於菲律賓呂宋島,台灣和中國滿洲戰俘營。日本投降後,俄軍解放了關押溫賴特將軍的滿洲戰俘營。幾年的戰俘生涯徹底拖垮了溫賴特將軍,他被釋放時憔悴到完全「皮包骨」,頭發花白,形容枯槁。他還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認為自己對菲律賓的淪陷難辭其咎。1945年的8月16日,喬納森·溫賴特中將(於菲律賓科雷吉多爾島被日軍俘虜),在位於中國滿洲(東北)的戰俘營被蘇軍解救。
⑺ 為什麼二戰時麥克阿瑟在菲律賓輸了還被當作英雄一樣贊揚
這其實和西方文化有關,麥克阿瑟不是無敵的,他不僅在菲律賓輸了,而且在朝鮮戰場上也沒有佔到便宜,最後被杜魯門給免職了,但是這並不影響麥克阿瑟的個人魅力,在美國人看來麥克阿瑟那張揚而又桀驁不馴,笑對失敗、超然前進的具有狼一般性格代表了美利堅文化,並不因為他曾經失敗過。正如麥克阿瑟在其著名的演講《老兵永不死》所說: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暮色已經降臨。我昔日的風采和榮譽已經消失。它們隨著對昔日事業的憧憬,帶著那余暉消失了。昔日的記憶奇妙而美好,浸透了眼淚和昨日微笑的安慰和撫愛。我盡力但徒然地傾聽,渴望聽到軍號吹奏起床號的那微弱而迷人的旋律,以及遠處戰鼓急促敲擊的動人節奏。我在夢幻中依稀又聽到了大炮在轟鳴,又聽到了滑膛槍在鳴放,又聽到了戰場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然而,晚年的回憶經常將我帶回到西點軍校。我的耳旁回響著,反復回響著:責任,榮譽,國家。
注;責任,榮譽,國家是美國西點軍校的校訓,麥克阿瑟是該校自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
⑻ 麥克阿瑟競選總統時信心滿滿,但最後為什麼大敗而歸
麥克阿瑟競選總統時信心滿滿,但是他競選三次都宣告失敗,而失敗的原因是由於他的政治力量太薄弱了,根本就不是搞政治的,他的軍事才能還不錯但是在政治方面,他是一竅不通,這是由於他在1944年的第一次參加總體競選,但沒想到他管理的菲律賓遭到了日軍的打擊,這時的他沒有迎難而上,反而率領部隊逃走了,因此他的名聲一落千丈,這個時候是他第一次落選,當然,他的對手是羅斯福,羅斯福是比較有政治名聲的一位人物,他的政治頭腦很厲害。麥克阿瑟在他的面前一敗塗地。
⑼ 堅持戰斗到底的麥克阿瑟,為什麼撤離菲律賓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幾個月後,日本的“南進”政策進行的“順風順水”,關島、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等地相繼淪陷。此時的菲律賓也岌岌可危,美軍遠東司令麥克阿瑟,一邊指揮8萬美菲聯軍,退守到巴丹半島苦苦支撐;一邊等待增援。
然而,自菲律賓遭到入侵以來,很少看到運送物資和兵員的補給船。原來,按照“先歐後亞”戰略,美國決定在澳大利亞建立新的防禦體系,放棄了菲律賓。但麥克阿瑟一家拒絕撤離,誓將戰斗進行到底,未來充滿著危險,他該何去何從呢?
他急忙下達了作戰指令,魚雷發射管被打開,發射諸元已設定完畢,慢慢靠近“驅逐艦”。就在這時,旗語兵大聲喊道:“魚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這艘“驅逐艦”正是麥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⑽ 麥克阿瑟血戰巴丹半島,美國為什麼要放棄菲律賓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幾乎與此同時,菲律賓也遭到了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成了第二個珍珠港。麥克阿瑟渴望已久的戰爭終於來到,他激動地站在巨大的兵力部署圖前,向駐守菲律賓各島的部隊下達著作戰命令。
其實,在他的潛意識里,根本瞧不起日軍的戰鬥力,更不相信珍珠港會在日軍的偷襲中損失慘重。這種錯覺不可能帶來正確的判斷力,致使在開戰最初的幾個小時,讓他缺乏戒備,甚至做出錯誤的決定。滿懷信心的麥克阿瑟,能守得住菲律賓嗎?
全然不知的麥克阿瑟,一邊不停要增援、要補給,一邊給前方將士打氣,“增援很快就到”。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軍方許諾的援助物資和增援部隊始終不見蹤影。他也不再去前線慰問了,因為將士們質問補給在何方時,他無言以對。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