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為什麼沒有工業化

菲律賓為什麼沒有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3-01-24 11:29:51

Ⅰ 菲律賓經濟還有什麼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當今國際貿易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資金結算問題、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不平衡問題等。若不及時改革國際貿易規則,必將影響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
由於美國經濟受挫,國際貿易中的資金結算的單一貨幣——美元的匯率一直不穩定。這給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貿易帶來了不良影響,也不能適應現在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菲律賓希望首先,各國達成使用多種結算貨幣的共識各區域自行規定可行的結算貨幣。以此減輕世界貿易對美元的依賴。
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 主要發達國家及各製造業強國對發展中國家大量的商品輸出,並依靠資金迴流獲得巨額利潤;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利用高科技變向掠奪較不發達國家地區的資源。這是一個經濟全球化導致的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不平衡問題。菲律賓希望聯合國進一步支持、引導南南合作,各地區的發展中國國家擴大經濟合作、技術交流,建立利益集團、形成技術交流共享平台。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領域互相支援,取長補短。在國際經濟事務中團結合作,協調立場,以共同減少和擺脫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依賴,獨立自主的發展民族經濟。
菲律賓作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中的一個以出口導向為貿易政策的發展中國家,對於國際貿易始終認為應該堅持: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通過「首爾發展共識」和跨年度行動計劃可知,發展問題應是世界經濟的最主要的問題。菲律賓認為:新的國際貿易規則應顧及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菲律賓堅決反對美國為了本國利益而通過手段將金融危機的損失轉嫁到別國身上。

Ⅱ 菲律賓2020年外國遊客數量萎縮超八成,遊客萎縮會影響經濟發展嗎

近年來,菲政府把旅遊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據菲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旅遊業產值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 據25日最新消息,菲律賓近日公布的一份聲明指出,預計該國旅遊業今年接待的中國遊客數量將減少120萬人次。按照每位中國遊客最多在當地消費1200美元計算,菲律賓面臨的損失最高可達14.4億美元(約100億元人民幣) 。旅遊業已經成為該國4大支柱產業之一了。所以對它的經濟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外匯,GDP佔比9.7%,根據《菲律賓星報》,2017年,菲律賓成為全球第三大匯款接受國。來自1000多萬海外僑民的匯款是菲律賓第二大外匯來源,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接近業務流程外包行業的收入。去年,中、菲之間率先實現“三秒匯款”。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貨幣包跨境匯款於6月25日在香港上線。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HK與菲律賓電子貨幣包Gcash當日舉辦發布會宣布推出相關服務,從而便利香港與菲律賓之間個人轉賬。匯款接受國的巨頭,匯款服務對菲律賓家庭來說尤為重要。

最後就是旅遊,GDP佔比13%,所以旅遊業萎縮對它的經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Ⅲ 亞洲經濟體在追趕西方過程中,為什麼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

你看,由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大陸組成的東北亞經濟體,從貧窮落後狀態迅速實現了追趕,先後完成了工業化;而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為代表的東南亞經濟體,它們比東北亞經濟體擁有更好的資源稟賦,也有強烈的發展意願,但是,它們卻在工業化的路上磕磕絆絆、後勁不足,至今沒有完成工業化。造成東北亞和東南亞發展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三個重要的不同點:第一,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中國大陸在經濟騰飛之前,都進行了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而東南亞國家要麼根本沒進行土地改革,要麼只是流於形式;第二,東北亞經濟體在工業起飛階段都走了外向出口型道路,政府用各種手段引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而東南亞國家政府沒有對本國企業進行任何干預;第三,東北亞經濟體在經濟起飛階段都採取了金融管制措施,而東南亞國家卻過早開啟了金融自由化過程。

所以筆者認為,這三個關鍵的不同點,讓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工業化努力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下面,我們就把這三點展開詳細說。

先來說第一點,土地政策。說起後發國家的經濟追趕,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怎麼實施正確的工業化戰略。然而成功的經濟追趕要從正確的土地政策開始。為什麼土地政策如此重要呢?

首先,如果沒有正確的土地政策,農業的平均產出就很低,整個經濟體就沒有足夠的盈餘來投資到工業發展中。有些發展中國家因為農業薄弱,甚至做不到糧食的自給自足,不得不耗費寶貴的外匯儲備來大量進口糧食。而這些外匯儲備本來該用在刀刃上,用來引進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和機器設備。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發展中國家往往75%以上的人口都是農民。如果農民的平均收入很低,就意味著整個國內市場對工業消費品的有效需求很小,本國的製造業就很難發展起來。很多大企業,比如日本的豐田、日產、本田等車企,都是先在本國農村市場撈到了第一桶金,才逐漸拓展海外市場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遍布農村的鄉鎮企業成為工業化的重要力量,這些鄉鎮企業的產品也主要是面向農村市場。

這就是為什麼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起飛的第一步,並不是直接上馬工業項目,而要從農村改革開始。 在傳統農業 社會 ,土地資源的分配往往極度不公,少數地主階級控制著大部分土地,而大量農民淪為沒有土地的佃農。比如,在舊中國,10%的人口佔有70%~80%的土地;朝鮮半島的情況更嚴重,不到4%的家庭控制著55%的農業用地;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封建領主叫做「大名」,他們控制著日本的大部分土地和整個糧食交易體系。

這種高度集中的土地制度有什麼壞處呢?從經濟學的角度說,最大的危害還不是 社會 不公,而是土地的平均產出太低。你可能會問: 產權為什麼會影響產量?這是因為,想要提高農業產出,必須對農地進行投資,比如修建灌溉系統、提高土地肥力、購買更好的設備等等,這些都不是貧窮的農民能夠負擔得起的。 擁有土地的大地主雖然負擔得起,但根本犯不著去干這種勞神費力的事,他們只需要不斷提高地租以及向農民放高利貸,就可以佔有農民的大部分收成。

地主階級之所以能夠不斷提高地租,這是由土地的特殊性質決定的。我們知道,按照經濟學原理,一旦某種商品的價格上漲,那麼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而供給會增加,這種商品就會重新達到供需平衡。但是,土地不一樣,價格上漲不能讓供需恢復平衡。一方面,價格上漲不會減少對土地的需求,因為土地需求是由人口推動的,人口越來越多,對土地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價格上漲很難增加土地供給,當一個地區的所有可耕地都開發完之後,就不會再有新增土地。

所以,當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新增供給為零,地主階級就有了極大的議價權,他們可以不斷提高地租,直到只夠農民維持基本生存為止。而農民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沒有能力和動力去提高土地產出,因為即使提高了一點產出,地主階級也會通過進一步提高地租把好處拿走。這樣一來,土地就被鎖死在低水平生產的軌道上。可以說, 在土地問題上,存在「市場失靈」的現象,光靠市場機制無法讓土地實現最大產出。

怎麼破解這個土地困局呢?說出來其實很簡單,就是進行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我們知道,新中國進行了兩次土地改革,第一次是建國初期,實行分田到戶;第二次是改革開放初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兩次土地改革,都極大釋放了農村生產力,讓農業產出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大幅增長。

其實,土地改革並不是中國的獨有做法,而是東北亞經濟體的共同實踐。日本在近代也經歷了兩次土地改革。第一次是明治維新時期,明治天皇收繳大名階級控制的土地分給農民,給農民總共發放了1.09億張地券,承認農民對土地的私有產權。當然,對「辭官納地」的大名,明治天皇也給予了一定的安撫,給他們發放大筆養老金,或者把他們安置進貴族院擔任職務。

在分給農民土地的同時,日本政府還投入巨額資金,修建梯田和灌溉系統、引進高產水稻品種、推廣新的種植技術等等。這一系列措施極大提高了日本農業的生產力,讓日本可以在城市人口只佔25%的情況下直接開啟工業化,創造了一個奇跡,對比歐美國家,它們在工業化之前城市人口至少在35%以上。

但是, 土地私有化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均分田地之後不久,就會重新出現土地集中的情況。你看,如果一個農戶經營不善、入不敷出,他可能會用土地做抵押來借貸,而一旦還不上錢,土地就會被債主沒收,於是重新變成佃農。 從明治維新到二戰不過70年,日本由佃農耕種的土地就從20%重新提高到了50%。

說到這兒,我想起一個有趣的話題:中國古代王朝的壽命總是超不過300年這個「大限」,這是為什麼?有學者從土地兼並角度進行了解釋。一般古代王朝在開國時期都會進行一輪田地均分,但是,經過200年左右的土地自然兼並,大部分農民最終都會失去土地,全國土地集中到各地的豪門望族手裡。這時候,本來各地零星出現的農民起義就會很快成為燎原之火,最後終結王朝。也就是說,土地的自然兼並可以看成是古代王朝的「癌症」,如果一個王朝沒有死於其他意外,那它也一定會在兩三百年之後死於由土地兼並引發的農民起義。

我們再說回日本。在二戰前,由於相當部分農民又淪為了佃農,生活很苦,於是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把自己包裝成農民利益的代言人,從農村大量招募士兵,並發起了對外侵略。二戰後,戰敗的日本政府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支持下,頒布《農地改革法案》,開啟了第二次土地改革。美國之所以支持日本搞土地改革,是為了對抗共產主義對農民的吸引力,爭取農民的政治支持。

日本的《農地改革法案》規定,地主擁有的土地不得超過3公頃,超過部分一律強行徵收,重新分配給無地農民。在這次改革中,近200萬戶地主被強征了土地,而400萬戶貧農得到了土地。作為補償,地主可以得到失去土地價值30年期的債券。不過,土地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而且債券年利率只有3.6%,當時日本又有很高的通脹率,地主拿到的債券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為了減緩土地的兼並速度,法案還規定了多重限制,不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和流轉。

二戰後日本的土地改革和同一時期在新中國進行的土地改革有高度的相似性。在美國的推動下,退守中國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和韓國的李承晚政權都先後進行了類似的土地改革。通過土地改革,佃農這個階層在東北亞地區徹底消失了,農民都成為自耕農,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大幅增收。土地改革為日本戰後的經濟奇跡以及中國台灣和韓國的經濟起飛奠定了基礎。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東南亞國家,它們的土地改革普遍失敗了。以菲律賓為例。菲律賓在1946年取得獨立後,曾多次頒布土地改革法案。但由於利益集團的阻撓,每次改革都流於形式、不了了之。幾十年中菲律賓政府從地主手裡強行徵收的土地面積,僅僅佔全國可耕地面積的2.5%。而且,菲律賓政府也沒有給農民任何資金與技術的支持,以至於即使少部分農民獲得了土地,他們也沒有錢去買種子和肥料,根本無法獨立耕種,最後土地又回到了大地主手裡。

這里有個數據,菲律賓的西內格羅省盛產甘蔗,但是,這個省將近80%的甘蔗田至今牢牢控制在17個家族手中。這些地主家族抗拒改革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甘蔗、橡膠、棕櫚樹之類的經濟作物不適合家庭小農的生產方式,而只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園生產方式。然而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在菲律賓,種植園每公頃土地的甘蔗產出是56噸;組成了農業合作小組的自耕農產出比種植園要高,為每公頃70噸;而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家庭種植的甘蔗產出更高,為每公頃85~90噸。橡膠、棕櫚樹等經濟作物也一樣,家庭小農的單位產出比種植園要高出50%~60%。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會有一種錯覺,總覺得大規模種植園經濟要比小農經濟的效率更高呢?

如果「效率」是指資本的投資回報率,那麼確實是種植園的效率更高。但是,在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資本極度稀缺而勞動力相對充沛,所以,首先追求的不應該是資本的投資回報率最大化,而是利用現有勞動力,把土地的單位產出最大化。方法就是在每單位土地上投入更多的勞動,進行精耕細作,比如勤施堆肥、差別化灌溉、利用作物不同的成熟周期來實行「間種」、發展立體農業,等等。這種園藝式的精細化耕種只能靠家庭農業來完成,走種植園模式是行不通的。

本來,東南亞國家的土地比東北亞要肥沃得多,但由於這些國家沒有完成土地改革,無法實現精耕細作的家庭農業模式,土地平均產出比較低,再加上分配不公,占本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普遍貧困,嚴重拖累了後來的工業化努力。

Ⅳ 有什麼自然因素影響菲律賓的經濟

氣候方面。位於最大大陸(歐亞大陸)與最大大洋(太平洋)之間,地處熱帶,季風氣候顯著且強烈,全年多發台風災害
地理位置(區位):菲律賓為島國,全國由眾多島嶼組成,行政分散,加上四面環海,國土面積有限,自然礦產資源貧乏。
地質結構: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島內活火山眾多,地質運動活躍,地震多發,還易引起海嘯災害。
地形方面:島內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農業發展與城市的發展受限。

Ⅳ 菲律賓六七十年代經濟非常發達,為何如今變窮了呢

因為菲律賓政治一直在動盪。

失地和失業的農民已經演變成城鄉移民,失業迅速變成了社會和社會問題。政治動盪和社會動盪導致經濟進一步下滑,進而增加了失業率並形成了惡性循環。綠色革命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大力引進外資,鼓勵資本下鄉擴大農業生產,依靠福特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等外國非營利組織來改善機械化和規模化,但是嚴重缺乏獨立性和自力更生,以及對外國資本和技術的過度依賴,最終導致菲律賓陷入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泥潭。

Ⅵ 同是裙帶資本主義,為何菲律賓沒像韓國一樣成為發達國家

這是因為菲律賓並沒有像韓國那樣的工業經濟基礎,雖然韓國也是一個以大企業利益為主的國家,但是韓國大企業的實力在全世界都非常的出色,但是菲律賓卻並沒有韓國這么強大的工業基礎,也並沒有韓國那樣的高科技公司,所以也使得菲律賓並沒有發展成為像韓國那樣的發達國家。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裙帶資本主義都能夠使整個國家成為發達國家,一個國家想要成為發達國家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及科技能力,只有依靠這些才能夠使整個國家的經濟得到迅速的提升。

Ⅶ 有言如玉:大家族操控的菲律賓「民主」會好嗎

有言如玉:大家族操控的菲律賓「民主」會好嗎

有言如玉看君隨手翻,勝讀十年書
(一)接近底層卻維護上層的天主教會
84%的菲律賓人信奉天主教,菲律賓是亞洲兩個天主教國家之一。自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強行傳教並以政教合一的形式統治菲律賓以來,500多年間菲律賓天主教會一直發揮著強大而獨特的政治和社會作用。
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菲律賓的天主教會在政治上具有獨特地位和功能,是殖民主義統治的堅決維護者和既得利益者。1569年,西班牙在菲律賓確立政教合一的殖民主義統治地位,開始強行命令菲律賓人改信天主教。隨後,在菲律賓各地成立了天主教會組織,傳播天主教,發展天主教勢力。馬尼拉總主教是全菲教會行政系統的領袖,由西班牙國王推薦,並由羅馬教皇任命。總主教之下是主教,是各個主教區的領袖;主教之下是教區教士。總主教依託教會權威,不僅代表教皇行使主權,同時代表西班牙國王維護西班牙的王權與主權。天主教會佔有大量土地,並對總督的任命具有否決權。
美國殖民主義時期,政教合一的殖民主義體制被美國的文官政府所取代。在經濟上,美國殖民政府通過購買教會土地,降低了天主教會的經濟影響力。同時天主教會的職能被限制在宗教領域,其政治地位大大削弱。
天主教會整體上是保守的。雖然下層貧困群體是天主教會活動的主要對象,也有些基層主教積極支持菲律賓的民族和民主事業,關心下層民眾的利益,但是總體上天主教會屬於菲律賓主流精英階層的一部分。菲律賓獨立後,天主教會作為一個大土地擁有者,具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盡管菲律賓經濟不發達、貧困人口比例較高,但是在向梵蒂岡教廷捐獻方面菲律賓天主教會名列前三位。主教會經營多家全國性報刊、電台和電視台,設有幾千所各類學校,逾百萬學生在其中就讀。天主教會的主要功能是宣揚和維護傳統的價值觀,例如:反對計劃生育、離婚、死刑等。教會的作用在於維護既有社會秩序,緩和社會矛盾。
在馬科斯時代,菲律賓天主教主教會議對政府採取「批判地合作」立場,「即教會支持政府諸如土地改革等正確的計劃,但從道義上反對乃至譴責政府的不合理的行為,像虐待政治犯,拒絕給予反對派基本的人權等。作為對教會的包括採取中立立場等做法的補償,政府放棄了早期建立絕對政教分離制度的計劃,它同意堅決反對合法性流產,重新檢查政府支持的計劃生育方案。」根據西方學者的調查研究,菲律賓天主教主教會議當時分為保守派、中間派和激進派三派。「保守派主教以宿務紅衣主教羅薩雷斯為代表,一共46名,佔58%,他們只關心教會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支持馬科斯政府;中間派以紅衣主教辛為代表,有18名,佔23%,除了關心教會利益外,他們批評菲律賓的不公正現象;激進派以克拉沃主教為代表,有15名,佔19%,他們關心教會利益,但與上述兩派相比,他們更加關注社會不公正問題,堅持教會社團解放模式。」我們在馬尼拉考察期間,馬尼拉主教教會秘書長阿西斯先生表示,「教會的作用是教育。通過教育,使普通人民知道,解決問題要通過正常法律的手段。如果能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就不必用非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地方許多的示威活動,都是人民自發的運動,教會是旁觀者,但教會有責任要告訴人民事實的真相。」
菲律賓的天主教會擁有巨大的政治和思想影響力,從包括人民力量運動在內的歷次菲律賓重大社會運動可以看出,天主教會具有組織、動員和控制群眾的巨大能力。但他們從來不是菲律賓現存秩序以及家族政治的反對者、顛覆者,相反他們在根本利益是與家族政治和主流精英相一致的。教會起到的是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起到了緩沖菲律賓嚴重的社會問題,嚴重的階級利益沖突的作用,他們實際上是菲律賓現存政治制度和不合理社會秩序的另一個特殊的維護者、保護者。
(二)依附型的世俗社會組織
非宗教的社會組織,包括上述第二類和第三類非政府組織,大都由菲律賓的中產階級人士為主體的。中產階級是在菲律賓的工業化進程中新生的社會階層,新的生產方式使他們精神上相對自由解放,游離於菲律賓政治庇護體系之外,並希望改變現有政治體系。但由於中產階級規模有限,掌握的經濟資源更是局促,力量相對弱小、分散,在激烈的競爭性選舉中缺乏雄厚的競選經費,在議會和地方行政首長的選舉中往往落敗。他們在政府或議會中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無法通過常規性的選舉程式和制度途徑來維護自身利益。中產階級只能寄希望通過做大「公民社會」的辦法,建立大量社會組織,服務基層,整合力量,向上層精英掌控的政權反映、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訴求,逐步改變這個一元化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庇護結構,促使菲律賓從私人家族性的政治向公共性更強的政治形態演進。
非政府組織是不贏利的民間組織,菲律賓的世俗社會組織,不像天主教會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它們需要來自自身成員或外部資金的支持。限於本組織成員的經濟狀況,大部分組織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本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外國組織,以及其他的大非政府組織,不同資助者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指導思想和資助目標,他們在提供資助時都會要求接受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對所提供的資助負責,有時還會提出附加條件,這會對非政府組織的性質、活動目標和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並直接影響非政府組織保持自身行動的自主性。」
這樣一類大量依靠本國政府或外國資金支持的社會組織,自然很難成為推動政治轉型的主導力量。在強大的傳統庇護制結構面前、在強大的天主教會影響面前,尚未擺脫經濟和思想依附性的世俗社會組織是弱小,在歷次政治變局中它們都不是街頭運動的領導者,而是「造反」精英的追隨者,以期能夠增加一些討價還價的資本。當年在第一次人民力量運動中,不少社會組織支持了阿基諾夫人領導的街頭抗爭,而換來的是阿基諾夫人邀請他們的一些代表加入政府,很快又被排擠出去。在推翻埃斯特拉達的過程中,阿羅約也曾獲得左派的支持,但借力上台的是一個比前任更加腐敗的總統。在菲律賓家族政治以及精英與代表中下層利益的民間組織之間存在著根本利益的沖突,但社會組織一直選擇的是策略性合作,以求自身存在和發展而從未扮演和擔任社會革命的角色。當政治形勢發生變化時,家族和上層精英所採取的最早的措施,就是冷落、排斥和拋棄曾經的合作夥伴。在菲律賓的政治變遷中,世俗社會組織一直是敲邊鼓、造聲勢的角色,是別人譜寫劇本中的群眾演員。
四、菲律賓悖論:亞洲政治發展的特殊現象
在政治發展的研究領域,菲律賓是一個謎一般的國家。它在美國式的憲政體制之下保留了傳統的家族政治,在完備的現代法律體系和司法程序之下卻是腐敗盛行。菲律賓人,淳樸樂觀、隨和友善,但在菲律賓爭凶鬥狠、鐵血殺戮的慘劇卻屢見不鮮。從現代國家普遍的經驗出發看菲律賓,會發現諸如此類的許多重大的矛盾現象。我們權且將其稱為「菲律賓悖論」。
與亞洲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菲律賓發展的條件要好得多。菲律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獨立建國,發展起步較早,加之菲律賓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適於發展熱帶農林牧業。但是近幾十年來,菲律賓經濟社會發展每況愈下,在亞洲特別是東亞的發展中日漸落後,現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列亞洲下游。
如果就事論事,就僅從菲律賓看菲律賓,除了大量的社會現象,似乎看不出什麼真正的門道。但如果從比較的視野觀察,將菲律賓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與快速和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現代化的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就不難看出菲律賓的深層問題。菲律賓與日本、韓國、台灣,甚至印度尼西亞、泰國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在工業化初起時期原有的社會結構沒有經過改造,基本上保留原有社會結構。
所謂原有的社會結構是指,菲律賓的社會階級階層和利益集團的結構。菲律賓經歷了長期的殖民地歷史,加之千島之國的地理原因,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封建經濟體,進而成為現代菲律賓家族經濟、家族政治的起源。在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或因戰爭如韓國,或因革命如中國,或因改革如日本、台灣,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打破或消滅了,原有的社會利益格局或消失或被打破。原有社會結構的消失和打破,對於後來的工業化、現代化來說,無意間創造了一種社會條件,即相對平等的社會身份,為在工業化進程中廣大社會成員相對平等地、機會均等地參與和加入,掃除了身份和社會地位方面的限制和障礙。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我們在其他亞洲國家工業化進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呈現出一種整體社會進程的表徵,即大量的身份地位不同的,尤其社會地位低下的階層都積極踴躍地選擇和進入了社會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了新的生產組織。而且,由於大量社會底層的進入,社會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效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形成了後發的比較優勢。
但在,菲律賓則無法看到或很難看到,在亞洲其他國家工業化階段可以看的這種社會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動力。在菲律賓,當外部環境改變,整個東亞開始逐步進入工業化、現代化進程時,菲律賓的家族也紛紛選擇了新的生產方式,以適應的新的時代。在菲律賓工業化的起步階段,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因其選擇了新的生產方式而成為工業化的動力。但是,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家族經濟因已獲得利益並佔有優勢,家族經濟行為遍轉向壟斷食利,結果轉為阻礙進一步工業化和發展的分利集團、食利階層。
在人們一般觀念里,實行民主與法治,是打破專制、限制壟斷,保障社會自由、平等的制度保證。但是,為什麼菲律賓建立起了民主、法治的憲政體制,但民主與法治卻沒有發揮實際作用?菲律賓的事實告訴我們,以憲法、法律和民選機構組成的民主憲政體制從理論上應當具有限制政治權力和保障公民權利的功能。但在實踐中,建立在傳統社會結構堅實基礎上的菲律賓家族,也會在民主憲政體制下學習,逐步學會適應憲政體制,利用憲政體制的規則,甚至改造憲政體制以為己服務。
從菲律賓調研歸來,我們更理解了菲律賓大學良政研究中心主任對我們講過的一句話:「菲律賓的民主在自我救贖」。民主是用來塑造社會的,但社會也在改造民主。究竟是民主塑造了社會,還是社會改造了民主,菲律賓正在上演這樣一出紛紜復雜的歷史戲劇。

Ⅷ 為什麼美國在二戰之後幫助日本而不是菲律賓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付出肯定要有回報才行,誰也不會白白的幫助別的國家,尤其是美國這種把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國家。

所以他不會幫助菲律賓,因為菲律賓幾乎沒有什麼利用價值,而日本對他的作用要大得多。

雖然同是太平洋上的島國,但是兩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卻是天壤之別,日本曾經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一度稱霸亞洲,給周邊鄰國帶去很多災難,單憑實力而言,他甚至一度能和強大的美國掰掰手腕。

所以當時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都在爭取把日本拉倒自己這邊來,因為他有足夠的分量,倒向任何一方都會對另一方形成壓力,而菲律賓卻遠遠沒有這么重要。

即使是在今天,菲律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情況下,他的國力依然非常孱弱,甚至達不到當年日本剛剛戰敗後的水平,蘇聯和美國都看不上他,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何必去花冤枉錢支持一個在爭斗中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國家呢?

Ⅸ 菲律賓為什麼不是很牛

菲律賓,他們的憲法就是美國憲法的COPY版本。可是為什麼菲律賓不能成為亞洲的模範反而淪落到東南亞的病夫?我想並不能簡單地用制度這個原因來解釋清楚了。50年代初的時候世界銀行曾出過一份報告,大概意思是認定菲律賓將是既日本之後的亞洲第二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它所依據的論點即使放到現在來看也似乎很有說服力:民主體制,受教育人群基本懂得英語,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處海上大通道等等。可是50年過去了,菲律賓沒有任何的奇跡發生。我想這肯定不能用民主體製造成菲律賓失敗這一幼稚的觀點來解釋。其實菲律賓從獨立一開始就無法真正落實美式民主:政治上完全被幾大家族所操控,甚至有幾十年是實行馬科斯獨裁統治,經濟上也一直被只佔人口極少數的華人所掌握。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只能用「人」的因素來解釋。菲律賓這片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沒有產生一個在政治和文化上統一發達的文明。在西方人到來之前,那裡根本就沒有政治和文化意義上的國家,而只有各種各樣的屬於馬來人種確不信回教的原始部落。就連「菲律賓」這個名字都是西班牙人為了紀念菲利普王子而命名的(在西班牙語里菲律賓是「菲利普之地」的意思)。這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就是一個空殼而已,他們雖然信天主教,確從沒有受到近代西方自由民主精神和新教資本主義倫理的洗禮,也不具備東亞國家的儒家思想所包含那種積極入世進取的精神。其實東亞國家的經濟成功與其說是專制的成功不如說是儒家的積極進取精神和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完美結合的成功。 菲律賓這個國家並不是是根據當地人的歷史和文化自由演進生成的而是由西方人的到來而「贈給」當地人的。在這個國家誕生的時候,它並不具備成為一個國家的條件。這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有著現代非洲國家的某些特徵:西方殖民者撤走以後留下一個爛攤子而當地政治精英卻無法有效治理,由於自身的民族文化素質問題無法通過汗水與才智來發展經濟,政治和經濟由少數人壟斷,無論是否實行所謂的民主制度,都無法達到預期的發展效果。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民主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的除了民主制度還包括國民的素質。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南非。這個國家在廢除種族隔離後,自由民主的權利擴大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黑人,民主政治體制也運轉相對良好,可是國家競爭力卻走向衰退,人均實際收入一直在萎縮。同樣的情況在印度也有反映:民主制度的運轉很良好,可是絕大多數國民並沒有利用良好的制度為自己的未來積極打拚,經濟的發展依靠少數精英支撐的軟體業、制葯業和現代服務業。而絕大多數人民在傳統印度教的熏陶下放棄在現世的努力而轉而企求通過現世的痛苦貧窮為來世「消業」以此來獲得進入來世極樂世界的「入場券」。 有些朋友認為用政治專制來促進經濟成功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其實這兩者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系。近現代首先崛起的國家全都是憲政民主體制先於他國建立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是從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中自發演進出來了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體制。從宏觀的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來看,政治專制的國家在經濟上成功的並不多,除了東亞國家以外似乎還難以找到普遍性的規律。西班牙和南美諸國都曾實行軍人獨裁統治,可是經濟發展並不成功。非洲大都是獨裁國家甚至君主專制,可沒有一個能擺脫貧窮落後的命運。為什麼這些國家不能成為另一個韓國或者台灣,他們的領導人為什麼不能成為李光耀、蔣經國或者全斗煥?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Ⅹ 有著良好基礎條件的菲律賓,為何依舊整體經濟水平很低

是因為菲律賓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貧富差距太大了,全國有80%的財富掌握在國內10%的人手裡。這導致了菲律賓整體經濟水平依然低迷的情況。剩下90%的人幾乎都是貧困到極點了,這種情況在菲律賓一直都得不到改善。

菲律賓貧富差距太大,目前這種情況都是很難改變的。雖然菲律賓的條件和基礎都不錯,但絕大多數菲律賓人生活得都並不好。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為什麼沒有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