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馬拉維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菲律賓馬拉維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2-01 04:03:33

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哪些國家參與,在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時間:1941年6月22日
地點:德蘇邊境
人物:希特勒
事件:希特勒下令德軍分三路進攻蘇聯,蘇聯衛國戰爭爆發.

時間:1941年12月7日
地點:珍珠港
人物:山本五十六
事件:山本五十六下令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日軍以極小的代價將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摧毀殆盡,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時間:1945年8月5日和8月7日
地點: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
人物:美國總統杜魯門
事件:杜魯門命令美國空軍攜帶兩顆原子彈對日本本土進行核轟炸,開啟了核時代,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運用於戰爭之中,加速了日本的無條件投降.

時間:1945年8月15日
地點:日本
人物:日本天皇
事件:日本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決定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大搏鬥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2. 對馬海戰是什麼時候的戰爭

對馬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又稱日本海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遠東海域的制海權,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島之間的對馬海峽附近海域所進行的一場海上決戰。

戰爭背景

日俄戰爭爆發以後,俄國無論在陸戰場還是海戰場都節節失利,其太平洋艦隊被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重創並封鎖在旅順港內。為了解救旅順口的危機,扭轉俄國在遠東的不利局勢,重新奪回制海權,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4年4月命令俄海軍部立即從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中抽調艦船,包括7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以及一些輔助艦船,組編成太平洋第二分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統帥,於1904年9月26日趕赴遠東戰場。此後,沙皇政府又派出由海軍少將涅鮑加托夫率領的第三太平洋艦隊增援遠東,共有戰艦和輔助船18艘,於1905年2月18日駛離波羅的海港口向遠東進發。兩支力量1905年5月9日在越南萬豐灣匯合,5月14日聯合北上。

俄國海軍在當時世界海軍排行榜上列第3位,俄國派往遠東進行支援的是一支無比強大的艦隊。但是俄國艦隊在短時間內的集結,不得不面對新服役的戰艦官兵對於新式軍艦上的設備尚未熟悉掌握、新舊戰艦難以協調行動等問題,而且俄國艦隊是從波羅的海出發前往遠東,途中需要經過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中國海,航行220多天,行程18000海里(幾乎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如此漫長的航行對艦船、人員的損害極大,整個艦隊士氣低迷,作戰能力嚴重下降。列寧曾這樣來形容這支艦隊:「像整個俄羅斯帝國那樣龐大,那樣笨重、荒唐、無力、怪誕」。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在於整個航行過程中沒有一個適當的加煤港口,只好把軍艦上一切能裝的地方都裝上了煤,結果導致原來就擁擠的軍艦更加擁擠不堪,速度減慢,水兵生活條件急劇惡化,很多官兵都染上了流行的熱帶病而死去。另外,日軍的節節勝利使俄國官兵過分誇大了日軍能力,認為日本海軍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北海和大西洋,關於日本水雷、魚雷快艇和潛水艇的謠言到處都是,加重了俄軍的恐懼心理,一路上草木皆兵,對德國、法國、瑞典、挪威、英國的民船都胡亂開火。而與此相對,經歷了甲午戰爭和旅順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的士氣異常旺盛,其官兵大都有戰斗經驗、訓練有素。而且趁俄國艦隊東調之機,日本對艦艇進行了維修和保養,並對士兵進行了頻繁的實彈射擊訓練,幾乎打掉了國內半數的炮彈儲備,為迎戰即將到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做了充分的准備。在軍艦的總噸位、航速、火炮射速、先進程度等方面日本也占明顯優勢。

在戰略決策方面,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於是1905年5月20日,東鄉下令讓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對馬海峽附近海域隱蔽起來,以逸待勞,等候俄國艦隊的到來;同時在俄國艦隊可能經過的各條航道上布設水雷,並讓日本的巡洋艦、炮艦在各個關口巡邏。而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考慮到能源供應及士兵疲憊等問題,便意欲盡快到達海參崴進行休整,再尋機和日本艦隊主力較量,於是選擇了對馬海峽航線這條捷徑,也正中日軍下懷。5月25日,俄國艦隊從台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對馬海戰爆發。

戰爭經過

5月27日清晨4時45分,日本聯合艦隊偵察船在九州西部海域「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5時5分,東鄉下令全艦隊出擊,1小時後日本艦隊開始尾隨俄國艦隊前進,在中午11時15分雙方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11時30分,俄國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下令暫停射擊,改變陣形,以利戰斗,命令第一、第二分隊加速到11節,行駛到另一個縱隊前面。由於他沒有同時下令另一縱隊減速,整個俄國艦隊的陣形陷入混亂。13時40分左右,日本艦隊主力在右前方出現,成單排一列式,企圖截斷俄國艦隊的航線。臨戰前,東鄉對全艦隊發出信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需奮發努力。」羅日傑斯特文斯基再次下令成戰斗隊形,但已經來不及了,日艦截斷了俄國艦隊的航線。

14時8分,為奪取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敵前180°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趁此有利時機,俄國艦隊全然不管各種火炮的有效射程,一律從萬米距離首先開炮。不出幾分鍾後,便有3艘日艦受重傷,1艘喪失戰斗能力。日本艦隊雖然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最終完成了「U」型轉向後,實現了與俄國艦隊的平行前進,並利用其上風位的航速優勢迫使俄國艦隊偏離原航向。當日本艦隊逼近到距俄艦6,500米時,東鄉一聲令下,日艦所有大炮同時向俄艦開火,俄國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擊,14時20分,船舵被打壞,軍艦失去控制,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傷,全部上層建築都被打爛的「蘇沃羅夫公爵」被迫退出戰列在海面上漂浮,俄國艦隊陷入沒有指揮的混亂局面。同時,俄國第二分隊的旗艦「奧斯利亞比亞」號受重創,後來其艦艏吃水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湧入,船頭下沉,約在15時30分左右沉沒。此後,失去統一指揮的戰列艦「亞歷山大三世」號和「波羅丁諾」號也被日艦炮火擊中燃起大火。而在戰列艦進行交戰的同時,雙方的巡洋艦也在激烈交鋒。巡洋艦交火約從14時45分開始,主要在俄國第一巡洋艦分隊和日本第三、四分隊間展開,戰斗中日本3艘巡洋艦受重傷,俄國數艘輔助船起火焚毀。至16時左右,俄國艦隊敗局已定,戰列艦中的兩艘一艘沉沒,一艘失去作用,其餘大部受損,前往海參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鎖,而日艦則基本保持了開戰時的完好狀況。16時45分,日本第五、六分隊投入戰斗,向俄國巡洋艦發起進攻。不久,「斯維特拉娜」號被擊沉,另一艘舊式巡洋艦「頓斯科伊」在英勇地抗擊了6艘日本巡洋艦的圍攻,並擊傷了其中的兩艘(「浪速」號和「音羽」號)後,為避免被俘而由船員於29日自行鑿沉。「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珍珠」號,2艘驅逐艦和3艘軍需船,向北突圍未遂,便南下逃往菲律賓。到晚19時,千瘡百孔的「亞歷山大三世」號戰列艦沉沒,艦員全部遇難,10分鍾後,「波羅丁諾」號彈葯庫被日本「富士」號擊中,彈葯庫被摧毀,並引發了鍋爐爆炸,當即下沉,僅一人倖免於難。在海上漂浮的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於19時20分,受到日本驅逐艦發射魚雷的攻擊而最終沉沒。至此,白天的戰斗結束。

27日晚19時30分至次日凌晨5時,日方又出動37艘魚雷艇和21艘驅逐艦,對殘余的俄國艦隊實施魚雷攻擊。「西索伊-維利基」號、「海軍上將納西莫夫」號、「納瓦林」號先後被魚雷擊沉,舊式裝甲巡洋艦「莫諾馬赫」號在船頭被魚雷炸掉的情況下,仍頑強地擊沉了向它發射魚雷的日本魚雷艇,後因傷勢嚴重,於凌晨5時由船員自行鑿沉。與此同時,東鄉又悄悄帶領日主力艦隊連夜趕往朝鮮東海岸的郁陵島附近埋伏下來,等待著繼續趕往海參崴的俄國艦隊。5月28日晨,當涅波加多夫海軍少將指揮的俄國艦隊殘部開到郁陵島以南60海里處時,又被等在這里的由28艘戰艦組成的日本艦隊包圍。上午9時,日軍「三笠」號發出信號,戰列艦一齊開火,俄艦奮力還擊。10時45分,在「尼古拉一世」號驅逐艦艦長斯米爾諾夫的建議下,涅波加多夫含淚下令升起國際法規定的XGE旗號:「我們投降!」10時53分,「尼古拉一世」、「海軍上將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謝尼亞文」、「鷹」4艘戰列艦投降,下午13時左右,涅波加多夫在東鄉的旗艦「三笠」號上簽署了投降書。當天下午15時,載有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魯莽」號驅逐艦被日軍「細浪」號驅逐艦追上,向日方投降,但其餘的艦艇或進行了抵抗後被擊沉,或成功逃走。「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上的俄國官兵看到日本的勸降信號後,毅然用炮火做了回答,最後為了不讓這艘用俄國著名海軍將領命名的戰艦落入敵手,艦長下令自行鑿沉;巡洋艦「綠寶石」號在逃往海參崴的途中觸礁,被艦員炸沉,餘下幾艘分別逃往上海、馬尼拉、馬達加斯加等中立國港口,最終逃回海參崴的只有巡洋艦「金剛石」號和另2艘驅逐艦。至此,對馬海戰結束。

戰爭結果及評價

對馬海戰是20世紀發生的第一場大海戰,也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一場海戰。日本獲得空前勝利,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幾乎被全殲,一夜之間從海軍強國的位置上跌落下來。包括輔助船在內,俄國艦船損失達20餘萬噸,38艘戰艦中只有3艘駛到了海參崴,其餘被擊沉21艘,被俘9艘,俄國海軍官兵陣亡4830人,被俘5917人,另有1862人在中立國被扣留。而取得這一戰果的日本僅付出了3艘魚雷艇沉沒、117名官兵陣亡的微弱代價。

從軍事上看來,對馬海戰是人類進入蒸汽鋼鐵時代以來最大的一次海戰,對後世海軍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長久的影響。海戰中巨型艦炮強大威力的展示,直接催生了「無畏」號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將大艦巨炮主義推向巔峰;日本海軍戰術——「T」字戰術的應用,奠定了近代海戰的基本作戰形式(「T」字陣)。

從國際形勢來看,對馬海戰直接左右了俄國、日本兩個國家的命運。對俄國來說,對馬海戰的失敗使其喪失了海軍世界第三的地位,同時暴露了其沙俄專制制度的腐朽和反動,引發了1905年俄國革命;對日本來講,通過此戰為3個月後的《朴次茅斯和約》的訂立鋪平了道路,從此日本進入了世界海軍強國的行列,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同時戰爭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第二次產業革命的到來,推動了日本壟斷資本和財閥的迅速形成和發展,也最終促生了日本的軍國主義。

3. 美西戰爭的菲律賓

在太平洋沿岸卻沒有任何要求保衛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聲。實際上,很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還擁有實力。但是,在華盛頓卻有一個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擁有菲律賓,並且還有一支由各種艦只組成的艦隊,此人就是海軍部長助理西奧多·羅斯福。當西美沖突剛一爆發時,羅斯福就決定美國不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准備一場大戰。他要尋找一個能給駐菲律賓的西班牙海軍力量以迅猛打擊的人。最後,他選定了喬治·杜威准將,任命他為美國亞洲分艦隊的總司令。
杜威接受此項命令時是監測委員會常務主席,但他在國內戰爭期間身經百戰,威名遠揚。杜威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樣,他對戰局有獨到戰術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離開華盛頓之前,他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菲律賓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賓水域的海圖。1897年12月初,他動身去日本,並迫切要求海軍部盡早給他送去彈葯。一個月後,他在長崎登上了旗艦「奧林匹亞」號,正式任指揮。 不久,杜威指揮南下,駛往香港,逼近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軍部長羅斯福的電報:「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發生戰爭,你的任務是不準西班牙分艦隊離開亞洲海岸,然後對菲律賓群島發起進攻。」杜威根本不需要這種敦促,因為此時他已經在加緊備戰了。他為艦隊購買了一艘運煤船和一艘補給船。他命令戰艦入塢,對機械部分進行大修,把船體水下部分清除干凈,並將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准將親自檢查一切細節,要求艦艇人員每天操練,艦上所有的機器都作好戰斗准備,一接到命令就能夠連續運轉。為了搞清西班牙艦隊和菲律賓島上的設防情況,他派了一個密探去馬尼拉,還讓自己的副官化裝成旅遊者,從到達香港的遊客那兒刺探情報。為了防止英國人在戰爭爆發後採取中立的立場,他又在中國海域的大鵬灣附近設立了一個臨時錨地。
1897年4月25日,海軍部長發來一封電報:「美西已經開戰,速往菲律賓,開始行動,盡力俘獲或摧毀西艦隊。」杜威又等待了36小時,直到美國領事從馬尼拉帶著西班牙人備戰的情況趕來。1897年4月27日,杜威揮戈南下,去征服菲律賓。
美國分艦隊包括4艘巡洋艦:旗艦奧林匹亞號(5870噸)、巴爾的摩號、羅利號、波士頓號;兩艘炮艇:「海燕」號和「康科德」號;以及緝私船「麥卡洛克」號。這些艦只的總噸位有2萬噸,載有大約100門艦炮,其中只有半數的口徑大於4英寸。此時,在遠離美國艦隊600海里以外的菲律賓,西班牙艦隊的唐·帕特里西奧·蒙托霍少將正等待著戰斗。蒙托霍唯一能起點作用的現代艦只是「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它的排水量約3500噸,載有6.2英寸口徑的艦炮。另一艘巡洋艦「卡斯蒂利亞」號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動力還開動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噸的軍艦。蒙托霍估計自己在機動作戰中沒有可能打敗美國分艦隊,於是,他打算在錨地抗擊,把自己的軍艦當成要塞艦隊支援海岸炮兵轟擊美艦。
美國艦隊在去菲律賓的渡航中做了最後的作戰准備,包括晝夜戰斗演習,練演艦艇滅火和損管,並拆除了所有木製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劇。1897年4月30日下午,他們搜索了蘇比克灣,未能發現西班牙艦隊。杜威斷言:「現在我們知道他們的位置了。」他指揮艦隊一直駛向科雷希爾島以南的航道,親自領頭進入三面為陸地懷抱的馬尼拉灣。
杜威准將表面很自信,但內心卻焦慮不安。整個遠東都認為馬尼拉灣是堅不可摧的。港灣的航道上已經布設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曾經闖過雷區,駛入莫比爾灣。盡管自那以後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杜威估計馬尼拉不會有能在遠離科雷希爾島的深水航道上准確佈雷的工兵。於是,他決定利用夜幕的掩護將自己的艦隊駛入港灣。後來,他寫道:「每當我處於困難的境地,或被具體問題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時,我就問自己:『法拉格特會怎麼辦呢?』我們為進入馬尼拉灣在進行各項准備工作時,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我承認,那天晚上,我們進入馬尼拉灣時我正在想著他,確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會做的。」
1898年5月1日午夜剛過,當美國分艦隊沒有觸及任何水雷,幾乎要全部順利地駛入馬尼拉灣時,幾門岸炮開火了,但美國軍艦的炮火很快就對它們進行了壓制。排成「一」字隊形的艦隊無一損傷地進入了海灣。黎明時,杜威的分艦隊已經逼近馬尼拉,開始搜尋西班牙艦隊。城裡的炮兵開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為了使馬尼拉城免受美艦的炮擊,就把他的艦隊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這兒找到了它們。因為沒有彈葯補給地,美艦為了節省彈葯一直逼近到離西班牙艦隊只有5000碼的距離。上午5時40分,杜威對「奧林匹亞」號艦長下令:「准備完畢,即可開火,格里德利。」美國軍艦在西班牙軍艦前往復航行,不斷地進行射擊,這使人聯想起杜邦在羅亞爾灣的戰斗。好幾艘西班牙軍艦,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幾次企圖沖擊美艦均遭重創,不是被擊沉就是被擊退了。7時35分,杜威因接到彈葯短缺的誤報決定暫時撤離。11時,杜威重新參戰,一個小時的炮擊使西班牙艦隊全軍覆滅。杜威下令停火時,蒙托霍所有的艦只不是冒起濃煙,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棄了。
西班牙人在這場戰斗中共傷亡381人,而杜威的艦隊只有7人受了傷。受過正規射擊訓練的美艦至少命中了170發,而缺乏射擊實踐的西班牙水兵僅僅命中了15發。美國人的勝利不僅靠實力上占優勢,而且也是他們准備充分的結果。杜威說:「馬尼拉戰役是在香港碼頭打贏的。」他還應該加上一句,那就是,這是個審勢度時的勝利。如果他沒有及時發現和打敗蒙托霍的艦隊,那麼,他的供給就難以為繼了。
由於西班牙海軍的實力在這一地區已經喪失殆盡,於是,杜威就在馬尼拉附近海面拋錨,使菲律賓防止外來的干擾。5艘德國軍艦的到達使問題復雜化了。德國人一直在尋找機會,一旦美國人對菲律賓不感興趣,他們就准備馬上把它掠為自己的殖民地。遺憾的是,美國人對菲律賓很感興趣。1萬1千名士兵迅速從舊金山出發,前往圍攻馬尼拉城,並佔領了這個群島。巡洋艦「查爾斯頓」號在護送軍隊去菲律賓的路上,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西班牙所屬的關島,島上的總督竟然不知道已經爆發了戰爭。不到一個月,夢想成為日益強大帝國的美國又吞並了獨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國陸、海軍的聯合攻擊下,馬尼拉城裡的西班牙軍隊象徵性的抵抗一下之後就宣布停火了。後來,美國軍隊花了3年的時間鎮壓菲律賓人的反抗。菲律賓人所希望的是獨立,而不是換一個帝國主義主子。大約又過了50年,美國人才承認菲律賓人是能夠自治的。然而,根據《和平條約》有關菲律賓的條款,美國卻要長期插手遠東事務。

4. 英法之間的哪一場戰爭使法國在印度的勢力被擠出去,並喪失了大量美洲的殖民地

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沖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歐洲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了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賓。
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大英帝國與法蘭西王國和西班牙帝國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同時普魯士王國,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帝國正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不久,列強間進行了「夥伴交換」("Switched Partner"):普魯士王國與大英帝國建立了聯盟,同時互為傳統對手的法蘭西王國和奧地利帝國締結了同盟關系。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帝國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帝國。俄羅斯帝國起初與奧地利帝國結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後改變了立場,並同瑞典一起與普魯士王國單獨締結了合約。
1763年法蘭西王國,西班牙帝國與大英帝國簽訂的《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薩克森,奧地利帝國與普魯士王國簽訂的《胡貝爾圖斯堡和約》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標志著戰爭的結束。這次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對城鎮的縱火,以及造成慘重損失的野戰而著稱。戰爭總共造成了約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5. 七年戰爭是怎麼產生的當時歐洲的哪些強國參與了這場戰爭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當時,歐洲主要大國參加了這場戰爭,其影響范圍包括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賓。這場戰爭是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推動的。英國在貿易和殖民地方面與法國和西班牙競爭。雖然戰爭的導火索是普魯士和奧地利對西里西亞的爭奪,但英法關於海外殖民地沖突不可調和。

總的來說,這場戰爭中歐洲的各個強國都有自己的目的,英國試圖攻擊和削弱法國,擴張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權;普魯士試圖吞並薩克森,把波蘭變成它的附屬國;奧地利試圖削弱對手普魯士,奪回西里西亞;法國試圖吞並英國國王的世襲領土漢諾威,遏制普魯士的崛起,保護海外殖民地;俄羅斯試圖佔領東普魯士和波蘭,並將其領土向西擴張;瑞典想要佔領博美拉尼亞的領土。

七年戰爭的本質,變成了普、英為首的新興資本主義同盟,挑戰奧、法為首的封建帝國勢力。也正是這種本質,意識到時代趨勢的瑞典和俄國在戰爭中途倒戈,加入了普、英為首的資本主義同盟。

6.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發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戰役兵力:

參加這次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時,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菲律賓戰役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美軍佔領萊特島後,山下奉文將駐呂宋島日軍28.7萬人編成3個集團,分別駐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牽制和消耗美軍。美軍為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佔領民都洛島。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團軍約20萬人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第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登陸,爾後一路(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第14軍為主)向馬尼拉方向推進。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軍的基本兵力)在呂宋島上陸,並且奪取了正面32公里、縱深7.5公里的登陸場。為加快進攻速度,美軍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以第8集團軍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各部隊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美軍經過一系列戰斗於3月3日攻佔馬尼拉。2月,美軍還開始了解放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及其他島嶼)的戰斗行動,美第8集團軍(司令艾切利貝爾蓋爾上將)參加了此次行動。嗣後,美軍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個別孤立集團的戰斗行動。菲律賓的戰斗行動於7月初正式結束,但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同繼續抵抗的小股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菲律賓人民抗日游擊軍人民抗日軍曾給予盟軍巨大援助。

戰役詳況: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是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下,反攻日本軍的一系列戰役。

菲律賓、美國及澳大利亞軍隊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下,於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進攻位於菲律賓中部雷伊泰島之戰役,以消滅由日軍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本軍隊,此戰役為解放整個菲律賓群島、建立菲律賓之民主及結束日本在菲律賓3年多之統治拉開序幕。

萊特灣海戰:

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主力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沈,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0月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地對盟軍艦艇進行自殺式攻擊。

奧爾莫克灣戰役:

日本帝國與美國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於菲律賓的卡莫特斯海一帶爆發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雷伊泰島戰役之一部分,戰役爆發的原因是日本軍隊向在雷伊泰島的守軍增援和補給,而美國軍隊嘗試進行阻截。

民都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於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賓群島北面之民都洛島爆發之民都洛島戰役,美軍希望在此島建立一個基地以支援進攻呂宋島的仁牙因灣戰役。

仁牙因灣戰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奧登多夫指揮盟軍艦隊駛向仁牙因灣海岸,美國海軍及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艦只炮轟日本帝國在仁牙因灣之據點。

呂宋島戰役:

美國及菲律賓聯軍的登陸戰役,以消滅島上的日本帝國軍隊,戰役結果是美國和菲律賓聯軍獲勝,盟軍在3月份控制了呂宋島上所有戰略及經濟上重要之據點,雖然在包圍圈內的日軍仍持續在山區抵抗至日本無條件投降。

卡巴那圖營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於菲律賓卡巴那圖(甲萬那端)的日軍戰俘營內511名盟軍戰俘的軍事營救行動,參加行動的有美國陸軍游騎兵與菲律賓游擊隊。此次行動是同盟國特種部隊的一次經典軍事行動。

巴丹半島戰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軍及菲律賓游擊隊從日本帝國手中解放菲律賓群島中呂宋島之巴丹半島的戰役,是解放菲律賓之戰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佔領馬尼拉灣之西海岸,以使用馬尼拉之港口設施及開辟供應線以支援進行中的馬尼拉戰役。

馬尼拉戰役:

在一個月的戰事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的破壞,它標志著日軍對菲律賓3年佔領期結束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實現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承諾。

科雷吉多島戰役:

美國攻擊科雷吉多島島上利用原美國遠東軍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軍,以收復該島。

碧瑤戰役:

它是美國收復呂宋島之最後一場戰役。

巴拉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於菲律賓群島南部巴拉望島爆發的巴拉望島戰役是美軍勝利者1號及2號計劃之延續,亦是美軍解放菲律賓戰役之一部份,美軍希望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結束日本統治及消滅殘余之日本守軍。

米沙鄢群島戰役:

美軍與菲律賓游擊隊於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對日軍發動的勝利1號及勝利2號計劃內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行動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島嶼及消滅防守之日軍。

棉蘭老島戰役:

美國聯同菲律賓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賓群島中的棉蘭老島對日本帝國所發動的軍事行動,代號為勝利者5號計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的行動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及消滅在島上的日本守軍。

戰役結果:

菲律賓戰役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7.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有哪些國家參與,持續了多久,現在還在打嗎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發生在2001年,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志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蓋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10月7日起對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同時標志世界反恐戰爭的開始。與阿富汗作戰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以及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約國家,哈薩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為美軍提供了後勤支援並在戰後派遣軍隊駐扎阿富汗(駐阿韓軍在2007年發生韓國人質被綁架事件後撤離阿富汗)。

8. 1952年發生的一場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的戰爭是什麼

1952年發生的一場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的戰爭是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於1950年6月爆發,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朝鮮戰爭是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9. 菲律賓戰役結果怎麼樣

菲律賓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日本於菲律賓發生的一次戰役,此戰日本獲勝,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菲律賓戰役結果,希望你喜歡。

菲律賓戰役結果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 成功 具有 決定 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菲律賓戰役十萬美軍投降
據說當時在菲律賓這塊,日本悄無聲息的發動了菲律賓戰役,並且經過經過炮彈的炮擊和轟炸,日軍成功的摧毀了島上美軍所在的炮兵陣地,還炸毀了島上的供水設施,中斷了用水供應。

在同年的5月3日這一天,溫賴特 命令 整個菲律賓的美菲部隊停止抵抗,並准備投降日本,並稱拒絕投降的人要以逃兵論處。但是盡管如此,棉蘭老島的3萬多軍隊中,也只有7000人向日軍投降,剩下的人員拒絕服從命令,並帶著武器上山打游擊去了。

後來,美菲聯軍投降後,關於投降人數大約有78000人,這78000人在成為日軍的戰俘後,開始遭日軍強索財物。並且在一路上,所有的戰俘都是以徒步行軍為主,還不允許任何戰俘飲食,其中要是企圖找尋飲水與食物的人,會被日軍以刺刀或開槍處決。

與此同時,日本人還阻止當地的菲律賓人給戰俘提供食物與水,即便有幾位僥幸者躲過日軍眼線而偷喝到幾口河水,也會因河水已嚴重遭受污染,最後引發嚴重的 腹瀉 、嘔吐而死。
菲律賓戰役企圖
美國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空軍、海軍 軍事 基地,構成日軍南進的障礙並威脅日本本土安全。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奪取美軍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進攻荷屬東印度創造條件。日軍計劃以駐台灣的航空部隊實施航空火力突擊,消滅美駐菲航空兵主力,奪取制空權;同時先遣部隊在海軍支援下在呂宋島多點登陸並佔領機場,航空兵適時前移,以保障陸軍主力在林加延灣登陸並佔領馬尼拉;在南部佔領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隨後南北對進佔領菲律賓全部島嶼。
菲律賓戰役地點
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北望中國台灣,南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賓群島,英文為PhilippineIslands。亞洲南部馬來群島的組成部分。西濱南海,東臨太平洋。群島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是菲律賓的國土。菲律賓群島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相望,西臨南海,東濱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隔海相望。這里 雨水 豐沛,花草、果木繁盛。出產的香蕉、鳳梨、芒果在 國際 市場上很有名。因此,菲律賓群島享有“太平洋果盤”、“花園島”之美譽。菲律賓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構成。多活火山,地震頻繁。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最高的山峰,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是菲律賓最大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蘭老河、卡加延河,貝湖是全國最大湖泊。菲律賓北部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台風。

菲律賓戰役結果怎麼樣相關文章:

1. 菲律賓戰役簡介

2. 菲律賓獨立戰爭有什麼影響

3. 菲律賓獨立戰爭的爆發原因介紹

4. 護法運動的經過是怎麼樣的

5. 美西戰爭雙方實力怎麼樣

6. 美西戰爭有什麼影響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馬拉維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