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西戰爭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美西戰爭指重新瓜分殖民領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帝國主義發動這場戰爭,旨在攫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地區(古巴和波多黎各)和太平洋地區(菲律賓)的富有重要原料產地的殖民地,並把它作為向拉丁美洲和亞洲進一步進行擴張的戰略基地。這場戰爭是在古巴(1895年)和菲律賓(1896年)發生反對西班牙的大規模起義的情況下爆發的。
這些起義動搖了西班牙在這些國家的殖民壓迫。美國政府為了把古巴和菲律賓的起義者拉到自己方面來反對西班牙,偽善地許諾幫助他們爭取獨立的斗爭。在西班牙拒絕了美國要求它放棄古巴的最後通牒後,美國未經宣戰即於1898年4月22日對西班牙開始了軍事行動,向古巴和菲律賓海岸派遣了分艦隊。5月1日,美國分艦隊駛入馬尼拉灣,實施突然攻擊,消滅了西班牙分艦隊。接著,美國遠征軍在海灣沿岸登陸,與菲律賓起義者一起擊潰了西班牙軍的抵抗。8月13日被圍的馬尼拉失守。
與此同時,加勒比海地區的戰斗也在展開。該海區成為美西戰爭的主要戰場。美國兩支分艦隊封鎖了古巴,西班牙在那裡駐有20萬軍隊和一支分艦隊。在這以前,古巴的西部已被古巴解放軍佔領。6月,前去封鎖要塞城市聖地亞哥的1.8萬名美國遠征軍,在該城以東30公里處登陸。7月3日,在這里停泊的西班牙分艦隊企圖突破封鎖而被殲。7月16日,美國遠征軍與艦隊和起義者協同作戰,佔領了這座要塞。8月初,西班牙軍在古巴被徹底擊潰。7~8月,美軍佔領波多黎各島西部。鑒於繼續作戰勝利無望,西班牙於8月12日與美方簽訂停戰協定。美國在古巴和菲律賓能夠打敗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主要是由於古巴和菲律賓起義者的努力奮戰。但美帝國主義背叛了同盟者,獨吞了勝利成果。1898年12月10日,簽訂巴黎條約。
條約規定,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割給美國;美國答應付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作為抵償。美軍佔領下的古巴形式上獲得了獨立,實際上卻成了美國的保護國。列寧認為,美西戰爭是標志帝國主義時代開始的一個主要歷史關頭。這場戰爭表明了經濟因素和新的戰鬥技術裝備對戰爭進程與結局的影響增大,證明了周密擬定艦隊與登陸兵之間協同作戰計劃的必要性,標志著海軍學術發展新階段的開始,這一新階段是伴隨著裝甲艦隊的出現來到的。
B. 英國有沒有搶奪過菲律賓然後又還給了西班牙
英國沒有爭奪個菲律賓的。
最早第一次被侵佔是1565年的時候,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就是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滴。
後來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的時候,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西班牙戰敗了,簽署了「巴黎和約」,改由美國統治。
再就是1935年3月24日,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一直到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才獲得完全的獨立。
C. 鄭氏集團曾想驅走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
是的。
鄭成功父子的確是前後三次欲對菲律賓出兵,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成行。至於原因,主要是為了討伐西班牙殖民者。
明朝晚期,西班牙殖民者來到菲律賓。起初,他們對當地的華人採取拉攏政策,因為當地的經貿發展要仰賴華人的努力和貿易。但隨著華人影響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與華人的矛盾開始凸顯,並最終導致1603年的大塗剎!
當時明朝正府獲悉此事大為震驚,但它一貫把移民國外的華僑視為賤民,因此僅寫了一份《諭呂宋檄》,於1605年5月底、6月初,由中國貿易船隊中一名船主帶到馬尼拉,分交菲律賓總督、馬尼拉最高法院和馬尼拉大主教。檄文未對西班牙殖民者的塗剎行為進一步嚴加追究,只要西班牙殖民當焗保證華僑今後生命財產的安全,並宣布對殖民者「不忍加誅」,「其海外戕剎姑不窮治」,要求西班牙方面「當思皇帝浩盪之恩,中國仁義之大」。
明朝未出兵討伐還有當時現實條件的限制。在西班牙殖民者塗剎華人大致同一時期,明王朝進行了3場大規模戰爭,雖然3場大戰明朝都獲勝,但國家軍事和財政損耗極大。
明朝的縱容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對菲律賓華僑的欺壓更加有恃無恐,絕境中的華僑不堪其苦。得知菲律賓華僑的悲慘處境後,1657年,鄭成功緻函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名華僑,要求他停止與西菲當焗進行貿易。他還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示懲罰。
1662年,鄭成功攻下台灣後,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剎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反而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集體塗剎。鄭成功聞訊,一面撫恤逃到台灣的華僑,一面組織籌備軍隊,於是菲律賓島上再度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但鄭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現內亂,不久鄭成功病逝。他的兒子鄭經接著治理台灣,並派人同西班牙殖民當焗交涉。據說鄭經在1670年和1671年兩次准備征討馬尼拉,但因各種因素而未能出兵。
D. 菲律賓近代史
據歷史學家考證,菲律賓的遠古文明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嘟裨?0萬年前。菲古人類以塔崩人為代表,約生活在2萬多年前。約到公元前7000年,菲石器文化已有較大發展。此後經歷了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農業、手工業商品貿易及航海均有發展。菲於公元前2世紀進入奴隸社會。14世紀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蘇祿和棉蘭老等地出現了封建蘇丹政權,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同中國的文化、貿易往來可上溯至14世紀前。中國以絲綢、陶器、黃金、象牙與珍珠交換菲律賓的蜂蠟、燕窩、柚木、藤條等。1521年3月7日,麥哲倫西班牙王朝命令來到菲律賓,決定以西班牙王儲菲律普名字命名該島為菲律賓群島;1571年西班牙在馬尼拉建立殖民政府。此後,西班牙從政治、社會、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改變了菲律賓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15至18世紀,菲律賓人民不斷反抗,震撼了西班牙殖民統治9世紀後半期起,菲民族解放運動興起;1872年,菲工人與士兵聯合,喊出「打倒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口號」。1892年,主張以武裝革命襀實現獨立的「卡蒂普南」成立,領導了震撼全國的反西革命。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失敗,根據美西《巴黎條約》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同年6月12日,菲在美國扶持下宣布「獨立」,阿吉納爾多出任菲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統。此後,菲人民爭取真正民族獨立的斗爭此起彼伏,未有間斷。1935年11月,美國被迫允許菲成立「自治政府」,並答應10年後允許菲正式獨立。奎松當任「自治政府」總統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民族經濟、文化教育及國防的政策,但經濟結構的殖民地性質,仍是菲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民族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於1942年5月佔領馬尼拉美國對菲的佔領遂告結束。何賽·勞雷爾在日本當局的威逼下成立傀儡政府,菲人民在菲律賓共產黨等領導下,組成人民抗日軍,積極進行抗日斗爭。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重新統治菲律賓,恢復了菲「自治政府」。以奧斯敏納為首的菲政府把經濟重建的希望寄託於美國政府,但所得援助遠遠未能解決菲經濟所面臨的嚴重困境。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在壓力下,美國被迫於1946年7月4日同意如期「給予」菲「獨立」。羅哈斯當選總統,菲再度建立共和國。然而,美國政府迫使菲政府接受「同等權利法」、簽定「美菲貿易協定」、「軍事基地協定」、「軍事援助協定」和「共同防禦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繼續控制菲經濟命脈。1953年,馬格賽賽在美國支持下當選總統,一方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信貸合作等,一方面在貿易和外交上繼續依附美國。1957年,因馬在飛機失事中身亡,副總統加西亞繼任總統,實行經濟緊縮及「菲人第一」政策,經濟困境與社會矛盾相對緩解。1961年,馬卡帕加爾當選總統,通過土地改革法案,取消外匯管制,企業經營自由化,外交上主張「回到亞洲」。1962年,菲政府宣布把菲律賓的獨立日從7月4日改為6月12日(即菲律賓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日子)。
1965年馬科斯當選菲第六任總統。在其執政最初兩年中,政府在澄清吏治、抑制貪污和打擊走私方面卓有成效,但發展經濟的計劃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後在東南亞民族解放斗爭及國內民族主義浪潮高漲的影響下,馬調整對外政策,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影響,尋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並摒棄了過去20年間不與社會主義國家來往的政策。1969年馬連任總統後,菲再度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社會動盪,南部叛亂及菲共武裝斗爭加劇,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1972年至1981年,馬政府實行軍管,廢除兩院制國會和多黨制,改為一院制的「國民大會」。其間前期(1973至75年)經濟發展較快,社會矛盾有叛亂形勢受到遏制,但後期馬獨裁加劇,全國民眾抗議運動高漲。1983年8月21日,菲反對黨領袖、前參議員貝尼尼奧.阿基諾結束在美國的流亡回國時在機場遭暗殺,導致政局急劇惡化。反政府運動更加高漲。此壓力下,馬被迫宣布於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但賄選丑聞引發空前規模的「人民力量革命」,阿基諾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馬及其家人逃亡美國。
E. 明萬曆年間,菲律賓華人是如何與當地人一同反抗西班牙的
此事發生在明萬曆年間,潘和五是菲律賓華僑,敝里系勞是西班牙侵略菲律賓的殖民總督。
早在唐代時,我國東南沿海的一些商人,就常乘船到菲律賓去做買賣,至今當地華僑把祖國的山稱作“唐山”。而當地人把華僑稱作“唐人”。到了宋元兩代,中國商人去菲律賓的更多了,居住在那裡的華僑也漸漸地多起來,對那裡的情況了解得也更多了。
這天夜裡,敝里系勞和西班牙官兵們喝得酩酊大醉,守夜的衛兵也靠著艙門睡著了,下層艙里的水手卻累得像泥一樣,連飯都吃不下了,幾個被殺水手的親戚和朋友發出了怨言。這時一個大個子站了起來,對大家說:“鄉親們,醒醒!我們這樣劃下去,不累死也得被打死、殺死。就是到了蕭島也要在戰斗中死去。我們不如跟他們拼了,殺死朗雷·敝里系勞,報仇雪恨。打勝了我們駕船揚帆遠走;打不勝.也不過是個死。鄉親們,要報仇的跟我來!”說話的正是潘和五。
這話鼓舞了水手們,他們跟著潘和五沖出船艙,潘和五操起大刀,站進上艙門,一個箭步躥到敝里系勞身邊,手起刀落,砍下了他的頭。西班牙官兵們從睡夢中驚醒,准備頑抗被跟進來的水手殺了,跳出窗口的也被外面的水手殺了。這時其他船的水手也不約而同奮起突襲,把備船上的西班牙士兵殺了。水兵們勝利了,撥轉船頭向西駛去。
F. 美西戰爭的菲律賓
在太平洋沿岸卻沒有任何要求保衛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聲。實際上,很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還擁有實力。但是,在華盛頓卻有一個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擁有菲律賓,並且還有一支由各種艦只組成的艦隊,此人就是海軍部長助理西奧多·羅斯福。當西美沖突剛一爆發時,羅斯福就決定美國不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准備一場大戰。他要尋找一個能給駐菲律賓的西班牙海軍力量以迅猛打擊的人。最後,他選定了喬治·杜威准將,任命他為美國亞洲分艦隊的總司令。
杜威接受此項命令時是監測委員會常務主席,但他在國內戰爭期間身經百戰,威名遠揚。杜威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樣,他對戰局有獨到戰術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離開華盛頓之前,他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菲律賓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賓水域的海圖。1897年12月初,他動身去日本,並迫切要求海軍部盡早給他送去彈葯。一個月後,他在長崎登上了旗艦「奧林匹亞」號,正式任指揮。 不久,杜威指揮南下,駛往香港,逼近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軍部長羅斯福的電報:「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發生戰爭,你的任務是不準西班牙分艦隊離開亞洲海岸,然後對菲律賓群島發起進攻。」杜威根本不需要這種敦促,因為此時他已經在加緊備戰了。他為艦隊購買了一艘運煤船和一艘補給船。他命令戰艦入塢,對機械部分進行大修,把船體水下部分清除干凈,並將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准將親自檢查一切細節,要求艦艇人員每天操練,艦上所有的機器都作好戰斗准備,一接到命令就能夠連續運轉。為了搞清西班牙艦隊和菲律賓島上的設防情況,他派了一個密探去馬尼拉,還讓自己的副官化裝成旅遊者,從到達香港的遊客那兒刺探情報。為了防止英國人在戰爭爆發後採取中立的立場,他又在中國海域的大鵬灣附近設立了一個臨時錨地。
1897年4月25日,海軍部長發來一封電報:「美西已經開戰,速往菲律賓,開始行動,盡力俘獲或摧毀西艦隊。」杜威又等待了36小時,直到美國領事從馬尼拉帶著西班牙人備戰的情況趕來。1897年4月27日,杜威揮戈南下,去征服菲律賓。
美國分艦隊包括4艘巡洋艦:旗艦奧林匹亞號(5870噸)、巴爾的摩號、羅利號、波士頓號;兩艘炮艇:「海燕」號和「康科德」號;以及緝私船「麥卡洛克」號。這些艦只的總噸位有2萬噸,載有大約100門艦炮,其中只有半數的口徑大於4英寸。此時,在遠離美國艦隊600海里以外的菲律賓,西班牙艦隊的唐·帕特里西奧·蒙托霍少將正等待著戰斗。蒙托霍唯一能起點作用的現代艦只是「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它的排水量約3500噸,載有6.2英寸口徑的艦炮。另一艘巡洋艦「卡斯蒂利亞」號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動力還開動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噸的軍艦。蒙托霍估計自己在機動作戰中沒有可能打敗美國分艦隊,於是,他打算在錨地抗擊,把自己的軍艦當成要塞艦隊支援海岸炮兵轟擊美艦。
美國艦隊在去菲律賓的渡航中做了最後的作戰准備,包括晝夜戰斗演習,練演艦艇滅火和損管,並拆除了所有木製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劇。1897年4月30日下午,他們搜索了蘇比克灣,未能發現西班牙艦隊。杜威斷言:「現在我們知道他們的位置了。」他指揮艦隊一直駛向科雷希爾島以南的航道,親自領頭進入三面為陸地懷抱的馬尼拉灣。
杜威准將表面很自信,但內心卻焦慮不安。整個遠東都認為馬尼拉灣是堅不可摧的。港灣的航道上已經布設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曾經闖過雷區,駛入莫比爾灣。盡管自那以後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杜威估計馬尼拉不會有能在遠離科雷希爾島的深水航道上准確佈雷的工兵。於是,他決定利用夜幕的掩護將自己的艦隊駛入港灣。後來,他寫道:「每當我處於困難的境地,或被具體問題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時,我就問自己:『法拉格特會怎麼辦呢?』我們為進入馬尼拉灣在進行各項准備工作時,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我承認,那天晚上,我們進入馬尼拉灣時我正在想著他,確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會做的。」
1898年5月1日午夜剛過,當美國分艦隊沒有觸及任何水雷,幾乎要全部順利地駛入馬尼拉灣時,幾門岸炮開火了,但美國軍艦的炮火很快就對它們進行了壓制。排成「一」字隊形的艦隊無一損傷地進入了海灣。黎明時,杜威的分艦隊已經逼近馬尼拉,開始搜尋西班牙艦隊。城裡的炮兵開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為了使馬尼拉城免受美艦的炮擊,就把他的艦隊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這兒找到了它們。因為沒有彈葯補給地,美艦為了節省彈葯一直逼近到離西班牙艦隊只有5000碼的距離。上午5時40分,杜威對「奧林匹亞」號艦長下令:「准備完畢,即可開火,格里德利。」美國軍艦在西班牙軍艦前往復航行,不斷地進行射擊,這使人聯想起杜邦在羅亞爾灣的戰斗。好幾艘西班牙軍艦,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幾次企圖沖擊美艦均遭重創,不是被擊沉就是被擊退了。7時35分,杜威因接到彈葯短缺的誤報決定暫時撤離。11時,杜威重新參戰,一個小時的炮擊使西班牙艦隊全軍覆滅。杜威下令停火時,蒙托霍所有的艦只不是冒起濃煙,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棄了。
西班牙人在這場戰斗中共傷亡381人,而杜威的艦隊只有7人受了傷。受過正規射擊訓練的美艦至少命中了170發,而缺乏射擊實踐的西班牙水兵僅僅命中了15發。美國人的勝利不僅靠實力上占優勢,而且也是他們准備充分的結果。杜威說:「馬尼拉戰役是在香港碼頭打贏的。」他還應該加上一句,那就是,這是個審勢度時的勝利。如果他沒有及時發現和打敗蒙托霍的艦隊,那麼,他的供給就難以為繼了。
由於西班牙海軍的實力在這一地區已經喪失殆盡,於是,杜威就在馬尼拉附近海面拋錨,使菲律賓防止外來的干擾。5艘德國軍艦的到達使問題復雜化了。德國人一直在尋找機會,一旦美國人對菲律賓不感興趣,他們就准備馬上把它掠為自己的殖民地。遺憾的是,美國人對菲律賓很感興趣。1萬1千名士兵迅速從舊金山出發,前往圍攻馬尼拉城,並佔領了這個群島。巡洋艦「查爾斯頓」號在護送軍隊去菲律賓的路上,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西班牙所屬的關島,島上的總督竟然不知道已經爆發了戰爭。不到一個月,夢想成為日益強大帝國的美國又吞並了獨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國陸、海軍的聯合攻擊下,馬尼拉城裡的西班牙軍隊象徵性的抵抗一下之後就宣布停火了。後來,美國軍隊花了3年的時間鎮壓菲律賓人的反抗。菲律賓人所希望的是獨立,而不是換一個帝國主義主子。大約又過了50年,美國人才承認菲律賓人是能夠自治的。然而,根據《和平條約》有關菲律賓的條款,美國卻要長期插手遠東事務。
G. 科雷希多島的歷史
科雷希多島是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西的一個小島。18世紀,西班牙的帆船在大炮的轟鳴中趕走了荷蘭「海盜」,從此,西班牙開始了在菲律賓的殖民統治。科雷希多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文,意為「地方法官」。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它是一個信號站,人們在島上燃起篝火為返回馬尼拉城的帆船導航。後來。西班牙人又在島上修建了燈塔。二戰中燈塔被毀,戰後得以重建。站在燈塔上可以島瞰馬尼拉灣和南中國海。 19世紀末,美國的一個海軍中隊在此摧毀了西班牙的艦隊,從而結束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長期統治。因科雷希多島重要的地理位置,美軍從1902年起加強了該島的防務,並將其作為軍事基地和「馬尼拉與蘇比克灣港口防禦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美軍在島上修建的眾多炮兵陣地和軍營、學校、郵局、電影院、醫院等,二戰中均被摧毀。今天,這些建築的殘垣斷壁靜靜地掩映在綠樹叢中,扭曲的鋼筋和累累的彈痕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歷史。
從1922年至1932年,島上守軍在馬林達山下修建了隧道。隧道由主隧道和24條分支隧道構成,最初作為醫院、油庫和軍火庫,後改做防空工事,作為菲律賓和美國守軍的指揮部以及菲律賓總統奎松的辦公室。1941年至1942年間,菲律賓和美國的軍隊在這個彈丸小島上對日軍進行了抵抗,從而延滯了日軍的前進速度。1941年底至1942年5月,島上的大炮支持了巴凡半島上的菲律賓和美國守軍。後來,日軍無休止的炮擊和轟炸摧毀了該島的防禦系統,守軍在1942年5月6日投降,美軍也被迫撤出菲律賓。麥克阿瑟將軍在撤退後發誓說:「我還要回去!」戰後,人們在當時美軍撤退的羅沙碼頭為將軍修建了一尊塑像,並將刻著這句話的金屬牌釘在塑像旁的水泥墩上,以表示對他本人和那場戰爭的紀念。
日軍佔領科雷希多島後,將它作為重要軍事基地,並修復了被炸毀的工事。然而1945年初,美軍轟炸該島,摧毀了日軍的工事,並用空降部隊奪回了科雷希多島。3月2日,麥克阿瑟將軍返回該島。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美國政府出資123萬美元於1968年在島上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和公墓。80年代,日本政府也在島上修建了日本和平公園。今天,科雷希多島已成為旅遊景點。島上的部分工事被修復,以向遊人展示該島的歷史。
H. 歷史上西班牙與菲律賓發生過戰爭嗎
發生過。菲律賓本是獨立國家,我們國家曾稱之為呂宋。後來西班牙佔領了呂宋,成為其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中西班牙戰敗,向美國割讓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西班牙對菲律賓的影響可謂深遠,菲律賓人絕大部分是基督教徒,就是在西班牙殖民時期形成的。菲律賓人的姓名都是西班牙式的。
I. 從16世紀到1946年,菲律賓遭受哪些國家的殖民統治
從16世紀到1946年,菲律賓曾先後淪為西班牙、美國、日本的殖民地。
1565年,西班牙侵佔並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被美國佔領。1942年被日本佔領。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詳情:
1、西班牙統治時期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726年,蘇祿國王再次遣使到清廷朝貢。
1851年,西班牙侵佔和樂島,清朝與藩屬國蘇祿王國的交往中斷。
2、美國殖民統治時期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
1935年3月24日,建立菲律賓自治邦。
3、菲律賓共和國時期
日軍於1942年1月2日佔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隨後,日本人成立了一個獨立准備委員會負責起草憲法。
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3、獨立建國時期
馬尼拉
1946年7月4日,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100萬。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並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被美國佔領。1942年被日本佔領。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 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根據1898年《巴黎條約》、1900年《華盛頓條約》、1930年《英美條約》,菲領土范圍西部界限為東經118度線。但上世紀70年代後菲通過4次軍事行動突破了該界限,非法侵佔了中國南沙群島8個島礁,這是中菲領土爭端的真實起源。
J. 美西戰爭
美西戰爭是1898年,美國為奪取西班牙屬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古巴和菲律賓群島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新興的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已建立起一支較強大的海軍。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國際上陷於孤立。特別是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人民,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借口,於4月25日對西班牙採取軍事行動
引子
19世紀末,美國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美國壟斷資本財團迫切需要開辟新的市場、投資場所和原料產地,於是各種宣傳機器大造對外擴張的輿論。但是正當美國准備向海外擴張時,整個世界已為老牌殖民大國瓜分完畢。美國想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但因力量有限,還無力同英法等國相抗衡,只有老朽帝國西班牙是個好目標。這時的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昔日的龐大帝國僅剩下古巴、波多黎各和亞洲的菲律賓。美國決定首先拿西班牙開刀,奪取這幾個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並取得向亞洲首先是遠東擴張的基地。
這時,西屬殖民地人民的斗爭也給美國創造了有利環境。菲律賓和古巴先後爆發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菲律賓起義軍已解放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包圍了馬尼拉。古巴起義軍則牽制了西班牙的20萬大軍。美國抓住這一「天賜良機」,借1898年2月15日的「緬因」號事件,大造戰爭輿論,於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開戰。
美國早就為戰爭做好了准備。美國已經建立了一支號稱世界第三的強大艦隊,部署在世界各戰略要點上,其中駐香港的亞洲艦隊早已升火待發。國會已徵兵20萬,並擁有速射野戰炮、電報、電話等先進裝備。反之,西班牙毫無准備,在古巴的20萬西軍只有1.2萬人能打仗,其餘多是老弱病殘。
海軍僅有一些舊式木殼軍艦。在菲律賓也只有4.2萬軍隊,而且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亂,軍政界人士普遍認為同美國作戰沒有獲勝希望。
菲律賓方面戰斗
美國宣戰後,戰爭在菲律賓和古巴兩個方向展開。戰斗首先在菲律賓打響。1898年,菲律賓起義軍已解放了全國大部分國土,包圍了馬尼拉。美國趁此機會,以支援菲律賓人民的名義,出兵參戰。
4月27日,杜威率領早已在香港待命兩個月的美國亞洲艦隊啟航駛往菲律賓。5月1日拂曉前到達馬尼拉港外。不久,西班牙軍艦首先開火,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海戰。美國共有6艘新型裝甲蒸汽戰艦及5艘輔助船隻,而西班牙有7艘木殼戰艦,均破舊不堪,其中旗艦還漏水。美艦在火力和速度上占絕對優勢。美方一次齊射可發射3700磅炮彈,而西班牙艦一次齊射僅1273磅。而且西艦甲板上堆滿了鍋爐用的木柴、煤等易燃物,被炮彈一擊中便會燃起熊熊烈火。戰至中午,7艘西艦全被擊沉,西軍傷亡381人,美方僅輕傷8人。馬尼拉灣海戰決定了西班牙在菲律賓的結局。
杜威在消滅了西班牙艦隊後,因無陸軍,便封鎖馬尼拉,等待國內陸軍到來。7月底,W·麥里特率領美遠征軍第八軍1.5萬人從美國趕來。此時馬尼拉已被2.5萬菲律賓起義軍所包圍。美軍為獨占馬尼拉,便玩弄狡猾伎倆。杜威與起義軍首領達成協議,允諾承認菲律賓的獨立。起義軍輕信了美國的許諾,答應與美軍共同作戰。卻不知麥金萊總統早已下令美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阻止革命軍進占馬尼拉。而且美軍私下裡早與西班牙總督達成了秘密協定,在不許菲軍入城的情況下,西班牙把馬尼拉「轉讓」給美國。為照顧西班牙人的面子,由美軍發動假進攻。8月13日,美菲軍向馬尼拉發起總攻。
西軍略作抵抗後,便繳械投降。美菲軍傷亡僅119人,西軍傷亡300人。美軍繳獲武器2. 2萬件,子彈1000萬發,俘虜1.3萬。戰斗剛一結束,杜威便撕毀協議,以武力逼起義軍撤至郊區。美軍建立了軍政府,獨佔了馬尼拉。馬尼拉之戰結束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
古巴方面戰斗
古巴是美西戰爭的主戰場。美國組建了2.5萬人的遠征軍,在佛羅里達的坦帕進行緊張訓練。美海軍由兩支分艦隊封鎖古巴的沿海。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駐軍有20餘萬。古巴起義軍在M.戈麥斯·伊·巴埃斯領導下已解放大片國土,造成有利態勢。「緬因」號事件後,西政府派出一支艦隊(6艘戰艦,由P.塞韋拉指揮)前去防守波多黎各,5月19日,西班牙艦隊成功地進行了戰術機動、避開美艦的封鎖,抵達聖地亞哥港。由蛛網般的水雷陣掩護,並得到岸防火炮支援,准備抗擊美軍攻擊。5月28日,美北大西洋分艦隊(7艘作戰艦只,司令為W.T.桑普森)駛抵聖地亞哥港外,幾天後又與另一支美艦隊會合,共有艦艇24艘,形成嚴密的封鎖。美軍隨後出動陸軍開往古巴。美陸軍本想攻擊哈瓦那,但因海軍請求,便同意與海軍合攻聖地亞哥。6月22日,美第五軍近1.7萬人在海軍炮火掩護下,於聖地亞哥以東順利登陸。此時,古巴起義軍也已解放大部分國土,並包圍了聖地亞哥。美軍在與古起義軍經過會談後,開始協同作戰。6月29日,美軍抵達關塔納摩郊外。7月1日,向城東制高點埃爾卡內和聖胡安山發起猛攻。
西奧多·羅斯福指揮的義勇軍驍勇善戰,經激烈的白刃戰攻佔了聖胡安山,埃爾卡內也被攻佔。西軍7月2、3日展開反攻,雙方展開拉鋸戰,美軍終於擊退了西軍的反撲。美軍傷亡達1700人。
在陸軍激戰的同時,7月3日西班牙艦隊企圖突圍。雙方在聖地亞哥灣展開了激烈的海戰。美海軍24艘艦,西軍僅9艘。美海軍艦艇先進攻,火力既猛又打得遠。每次齊射的炮彈總重量為1.9萬磅,西軍齊射一次僅6000磅。美軍以猛烈而准確的火力打得西艦一艘接一艘起火燃燒沉沒。經4小時激戰,西艦隊又全軍覆滅,被擊沉艦艇7艘,被俘2 艘,陣亡600人,艦隊司令塞爾維拉及1800名官兵被俘。美軍僅有2艦輕傷,死傷各1人。
美軍殲滅了西艦隊後,和古起義軍圍攻聖地亞哥。7月16日,西軍彈盡糧絕,2.4萬軍隊放下了武器。美軍同在菲律賓一樣背信棄義,撇開起義軍而單獨與西班牙談判與受降,禁止起義軍入城,美軍獨享了勝利果實。
其他方面戰斗
在戰爭過程中,美軍還奪取了其他一些戰略要點。6月20日,美軍攻佔了太平洋上的重要戰略島嶼關島。7月4日,又佔領威克島。7月25日,納爾遜·邁爾斯指揮3000美軍登陸波多黎各建立了軍事基地。8月初,美又增兵1萬,分四路圍攻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經過小規模戰斗,付出50人的傷亡後,攻佔了波多黎各全島。
戰爭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1898年12月10日,美西兩國簽訂了《巴黎和約》。和約規定: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將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轉讓美國;美國為獲得菲律賓向西班牙交付2000萬美元作為抵償。美國在1899—1901年又向菲律賓起義軍發動進攻,血腥鎮壓了菲律賓人民的反抗,把菲律賓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古巴雖然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是美國利用《普拉特修正案》把古巴變成了美國的「保護國」。
美西戰爭作為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而載入史冊。這場戰爭規模不大,時間不長,雙方參戰不超過5萬人。在戰爭中,美軍付出了5000人死亡的代價,但戰死者不超過400人,多為傷病而死。美軍是第一次去海外遠征作戰,戰爭勝負取決於海戰。當美國海軍分別在馬尼拉灣和聖地亞哥灣殲滅西班牙分艦隊後,戰爭大局就已決定。美國迅速戰勝西班牙,還得力於古巴和菲律賓兩國人民起義軍的配合。這兩國起義軍均解放了大片國土,殲滅了大批西班牙軍隊,為美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戰爭中也暴露出美軍的許多軍事弱點:軍隊對海外作戰准備不足,後勤供應混亂,尤其是醫療保障差,使軍中黃熱病死亡人數為陣亡者的10倍。此外,陸海軍協同很差,登陸作戰的組織混亂,促使戰後美國進一步加強海軍,並力圖克服戰爭中暴露的問題,為繼續向海外擴張作準備。
戰爭大大助長了美國的侵略氣焰。美國把加勒比海變成了「內湖」,在太平洋獲得了重要的戰略基地。此後,美國積極參與了列強對遠東及太平洋地區霸權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