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登革熱來勢洶洶,提醒老、幼、病、胖、孕人群做好防護
據海關總署最新通告:截至2019年6月15日,多國出現登革熱疫情,其中菲律賓共報告病例77040例,越南共報告病例59959例,馬來西亞共報告病例52941例,泰國共報告病例26430例,柬埔寨共報告病例9201例,寮國共報告病例4216例,新加坡共報告病例3933例,馬爾地夫共報告病例2485例,巴西共報告病例586569例,哥倫比亞共報告病例45622例,尼加拉瓜共報告病例27779例,墨西哥共報告病例20414例。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潛伏期3天至15天,多數為5天至8天, 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程度可從輕度發熱到高熱不等,同時伴有嚴重頭痛、肌肉和關節痛及皮疹,面、頸、胸部潮紅,嚴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臟器損傷導致死亡 。
防範登革熱,重要的手段是防蚊驅蚊。
常用的、有效安全的防蚊驅蚊手段主要包括 環境控制、物理防護,以及化學防護。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蚊子的滋生情況。雌蚊子會在潮濕的地方或水裡產卵,卵在水中會生長成幼蟲,逐漸長成成年的蚊子便可以離開水,這就是為什麼家裡有時候會莫名其妙有蚊子的原因。
基於蚊子的生長習性, 我們可以通過清理家中的衛生死角從而使卵和幼蟲失去滋生的環境。
清理手段包括:
對於離開了水的成年蚊子,防蚊驅蚊手段主要包括兩種:物理防護和化學防護。
物理防護手段中,蚊帳,紗窗紗門,衣物遮蓋是最安全的。紫外防蚊燈也是一種物理防護手段,它是通過釋放一種特定波長的光使得蚊蟲接近燈管,然後觸電身亡。
然而,有研究表明,紫外防蚊燈有效性很差,大約只能殺死4%的雌蚊子,但是我們經常會在集蚊盒裡看到很多死蚊子,其實這些並不一定是蚊子,大部分是飛蛾或其他一些趨光性更強的飛蟲。
我們知道蚊子主要通過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找到我們,當然也和人的氣味,香水,汗液等有關。
所以, 會有一些驅蚊燈通過釋放二氧化碳來引誘蚊子,有效性會比紫外防蚊燈好些 ,可以嘗試,購買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
化學防護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直接用於皮膚上的驅蚊液,比如 驅蚊花露水 。另一類是殺蟲劑,比如 蚊香片,電蚊香,殺蟲氣霧劑 等。
對於可以直接用於皮膚的驅蚊液,市面上大部分產品含的有效成分是【 避蚊胺 (DEET)】。
避蚊胺首次被美國環保局注冊推向市場是在1957年,有60年的使用 歷史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被臨床證實,安全有效的濃度范圍是7%-30%,超市裡很多驅蚊液含這種有效成分, 去正規商超買,不必滿世界淘那些說明書都看不懂的網紅驅蚊產品。
市面上還有一些有效成分是【 派卡瑞丁】 (picaridin)的驅蚊產品,它是繼DEET之後最早用於防蚊驅蚊的有效產品;被美國環保局批準的其他驅蚊有效成分還包括【 驅蚊酯】(IR3535)和【檸檬桉葉油】 。
另外,含植物精油成分的防蚊驅蚊產品如薄荷油,豆油等,因為安全性較高,所以美國環保局免除注冊即可上市,但是產品的有效性並沒有很好的評估,防蚊效果差。
上述這些已經廣泛長久使用且被環保局注冊的有效成份, 只要按照產品說明正確使用都是非常安全的,也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的 ,只有極少數人會發生刺激或過敏反應,如果出現這種反應,應及時停用。
大部分經環保局批準的防蚊驅蚊類產品均可安全用於成人,孕期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美國兒科學會(APP)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建議避蚊胺可用於2個月以上的兒童,並且最好使用較低濃度。
第二類就是不直接用於皮膚,用於環境的殺蟲氣霧劑或蚊香等。這類產品的有效成分主要分為【 除蟲菊酯】和【擬除蟲菊酯】 ,除蟲菊酯是一種菊花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大約在1800年人們就意識到該成分有除蚊蟲的作用。
【擬除蟲菊酯】 是人工合成的成分,殺蟲機制與除蟲菊酯類似,作用於蚊蟲的神經系統,通過與蚊蟲直接接觸導致癱瘓從而致死。和天然的除蟲菊酯比起來,人工合成的擬除蟲菊酯毒性大,作用時間長,殺蟲效果更好。
我們難免會在使用過程中暴露於除蟲菊酯和擬除蟲菊酯,可能會吸入,或通過皮膚吸收, 該類產品的安全性如何呢?
通常認為按照產品標識的方法正確使用,對人體的毒性是可以忽略的。
【除蟲菊酯】和【擬除蟲菊酯】都比較容易分解,在環境中持續1-2天便會自行分解;若在陽光下,分解會更快。一旦這些成分進入體內,也會被身體快速代謝,代謝物主要經尿液排出體外。
所以,由於分解快代謝快,該類成分並無人體累積效應。
而且,比起WHO每日可接受的攝入范圍,我們每天平均暴露的劑量小於千分之一。該類產品在正確使用下,不會對兒童、孕期婦女,和體弱多病的人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對於 嬰幼兒、孕期哺乳期婦女,建議使用物理防護,如果需要選用化學防護,請選用正規渠道購買的驅蚊液,不要盲目海淘或網淘。
2個月以上寶寶首選【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3歲以下不要選用檸檬桉葉油。如果使用殺蟲氣霧劑,可以選用含天然成分的【除蟲菊酯】。
有一些商家標明殺蟲氣霧劑產品不含避蚊胺,殊不知,避蚊胺只是用於皮膚防護,起不到任何殺蟲的作用,殺蟲氣霧劑當然不需要這種成分,這不過是商家宣傳的噱頭罷了。
❷ 登革熱是什麼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本病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我國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是登革熱流行區。
由於本病系由伊蚊傳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在新流行區,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
(2)菲律賓登革熱2019在哪裡擴展閱讀:
預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區或可能流行地區要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工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治療。應盡快進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識別輕型患者。對可疑患者應進行醫學觀察,患者應隔離在有紗窗紗門的病室內,隔離時間應不少於5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
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衛生環境,消滅伊蚊滋生地,清理積水。噴灑殺蚊劑消滅成蚊。
3、保護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飲食均衡營養,勞逸結合,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在流行期間對易感人群塗布昆蟲驅避劑,以防蚊蟲叮咬。
❸ 什麼是登革熱它的傳播途徑和治療方法有哪些應怎樣預防
病因和臨床表現
"登革熱初期症狀確實跟感冒有點像,容易誤診!"專家解釋說,登革熱初期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是由蚊蟲傳播的病毒性蟲媒病,也就是通過蚊蟲的刺叮吸血傳播的。它的病原是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的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感冒和登革熱的區別
感冒:症狀及流行情況與登革熱相似。感冒的傳播與直接接觸病人有關,且無皮疹及出血情況。感冒的主要症狀是發熱,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全身疼痛,過敏,炎症。
登革熱:初期症狀可能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典型的登革熱症狀比較容易表現在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區的病人有發燒38℃以上,加上1.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2.發燒3~4天後身上出現紅疹。3.發病期間全身發癢。有以上3項的其中一項症狀,就算是疑似登革熱病例,也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檢查。通常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長皮疹、淋巴結腫大、劇烈頭痛、眼球後窩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因此又稱"斷骨熱"。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再次感染與上次不同的病毒時,則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熱,甚至登革休克癥候群。出血性登革熱以及登革休克癥候群,都是發生在感染後期,主要是血管內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腫、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受到破壞減少而有出血的現象。
登革熱的發熱特點是突然高熱,發熱持續5~7天後驟然退熱,熱退後1~2天體溫可再度升高,這種發熱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除發熱的突出症狀外,患兒在病程中可出現麻疹樣皮疹或猩紅熱樣皮疹。有的患兒可出現牙齦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現。有的患兒會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重型登革熱甚至會發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熱的過去和將來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第一次被報道的登革熱流行發生在1779~1780年。登革出血熱在20世紀50年代菲律賓和泰國爆發登革熱時第一次得到確認。
近幾十年登革熱在全球范圍內引人注目地流行起來,如今已經成為非洲、美洲、地中海東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100多個國家的地方流行病。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大約有25億人——全世界人口的2/5——正受到登革熱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估計,全球每年可能有5000萬登革熱感染病例發生。
目前對登革熱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但是,在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的精心護理下,登革出血熱病人往往能夠脫離生命危險。恰當地採用大劑量高療效葯物進行輔助治療,可以將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
登革熱疫苗還沒有被開發出來。要扭轉當前登革熱不斷上升的流行和地區性擴散趨勢,前景並不樂觀。近幾年,公共衛生當局重點通過集體滅蚊、減少幼蟲繁育場所來預防疾病。這種方法雖然從長遠來看大概會是有效的,但對近期內疾病的傳播可能影響不大。
傳播途徑
登革熱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病患從開始發燒的前一天直到退燒,此期間都具有病毒傳染力,此為登革熱病患之病毒血症期 (viremia)。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8~15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在台灣均存在,但是分布領域有異。埃及斑蚊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其活動主要在家戶室內,部份在室外,所以在人口高密度都市,埃及斑蚊具有重要的傳染地位;而白線斑蚊分布遍及全島,但大多數均生活在野外。
預防
控制和消滅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於戶內積水容器內,白紋伊蚊主要孳生於盆、罐、樹洞、廢輪胎、花瓶以及建築工地容器積水中,消滅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一般以消滅孳生地和幼蟲為主。滅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蟲:翻盆倒罐,填堵樹洞,對飲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換水,加蓋防蚊,也可採取水缸內放養食蚊幼蟲的魚類或其它生物滅蚊方法消除蚊幼蟲。對難於徹底清除的非飲用容器積水,可投灑廢油類或緩釋殺蟲劑。
2、殺滅成蚊:室內用噴灑或施用對人無毒的殺蟲劑消滅成蚊。室外在搞好環境衛生的基礎上重點對成蚊較多的竹、樹林、陶器場、廢輪胎堆積站等場所使用殺蟲劑。
現在還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因此,最佳的預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學校、工作地點及附近的積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給蚊子叮咬。
個人如何做好登革熱防護?
現時並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積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給蚊子叮咬,有關預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到登革熱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蚊蟲驅避葯物。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並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份量。切勿向運作中的電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噴射殺蟲劑,以免發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盡量避免用清水養殖植物。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將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加蓋。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時最要緊是請教醫生。
❹ 什麼叫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潛伏期末及發熱期內有傳染性,主要局限於發病前6到18個小時,至發病後第三天,少數患者在病程第六天仍可在血液中分離出病毒。在流行期間,輕型患者和隱性感染者佔大多數,可能是更重要的傳染源。
傳播途徑是主要經伊蚊叮咬傳播,埃及伊文和白紋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在東南亞和我國海南省,以埃及伊蚊為主,在我國廣東,廣西則以白紋伊蚊為主。
伊蚊吸入帶病毒血液後,病毒在唾液腺和神經細胞內復制,吸血後十天伊蚊具有傳播能力,傳染期可長達174天。人群普遍易感,在新流行區,發病以成人為主,在地方性流行區發病以兒童為主。
❺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典型登革熱
1. 所有患者均發熱。起病急,先寒戰,隨之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一般持續5~7d,然後驟降至正常,熱型多不規則,部分病例於第3~5d體溫降至正常,1日後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兒童病例起病較緩、熱度也較低。
2.全身毒血症狀 發熱時伴全身症狀,如頭痛、腰痛,尤其骨、關節疼痛劇烈,似骨折樣或碎骨樣,嚴重者影響活動,但外觀無紅腫。消化道症狀可有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早期加快,後期變緩。嚴重者疲乏無力呈衰竭狀態。
3.皮疹 於病程3~6日出現,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色斑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於全身、四肢、軀乾和頭面部,多有癢感,皮疹持續5--7日。疹退後無脫屑及色素沉著。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約1/4病例有肝臟腫大及ALT升高,個別病例可出現黃疸,束臂試驗陽性。
(二)輕型登革熱 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短期發熱,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無疹,常有表淺淋巴結腫大。因症狀不典型,容易誤診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熱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熱的所有表現,但於3~5病日突然加重,劇烈頭痛、嘔吐、譫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散大等腦膜腦炎表現。有些病例表現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❻ 是不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應該不是的吧,如果你比較擔心的話,到醫院咨詢吧
❼ 登革熱會死人嗎
會。
一些國家局部地區疫情嚴重,衛生部門正緊急行動進行防控,政府公布數據如下:
1、越南衛生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越南登革熱病例已近8.8萬例,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至少6名患者死亡。疫情仍繼續在南部地區擴大蔓延。
2、據寮國衛生部報告,從2019年年初至7月7日,全國有超過1.4萬人確診感染登革熱,其中31人死亡。寮國的疫情主要集中在首都萬象和南部省份。
3、在菲律賓,2019年以來登革熱在該國中部和南部多個地區集中暴發。官方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上半年菲全國已報告超過10.6萬例登革熱病例,同比增長85%,其中至少450人死亡。
4、馬來西亞2019年上半年登革熱病例已累計超6.2萬例,較去年同期增加92.4%,其中93人死於登革熱,較去年同期的53人也增加了75%。
5、此外,新加坡2019年的登革熱病例也急速上升,從年初到7月13日就已累計報告病例7374例,超過去年全年病例數的兩倍以上。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經蚊子傳播的熱帶流行病。患者一般在感染後3天至14天發作,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等。
登革熱這種由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已經是全球需要面對的公共衛生問題。以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度、不丹、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孟加拉等較為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25億人口的健康受到威脅,每年約有5000萬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其中約50萬人為登革出血熱。
(7)菲律賓登革熱2019在哪裡擴展閱讀:
溫度越高病毒傳播力越強
「溫度是影響白紋伊蚊對登革病毒媒介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登革病毒可以在白紋伊蚊體內生長繁殖;而在較高溫度下,病毒加速增值、外潛伏期更短。研究為溫度調控登革病毒在蚊媒體內的感染播散提供了實驗依據,也為蚊媒傳染病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新的考量因素。」陳曉光教授指出。
有意思的是,一旦溫度達到33℃,因為乾燥等原因,大多數白紋伊蚊在培養箱中就無法存活到14天,因此實驗時不得不將最高梯度的溫度下降到32℃。與蚊子對溫度的不耐受相比,病毒顯然更為適應高溫。預實驗發現,在這個區間的溫度下,病毒最容易感染蚊子,並最快到達蚊蟲唾液腺形成傳播。登革熱病毒這種黃病毒之所以能夠感染人,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恆溫37℃的人體環境。溫度遞減,病毒的感染和傳播率也會遞減。
❽ 尼泊爾70個縣出現登革熱疫情蔓延趨勢,目前防疫措施如何
引言:據小編的了解,尼泊爾當地的防疫措施還是非常嚴謹,高效的。尼泊爾政府在發現當地出現了很多病毒感染情況之後,為了控制疫情,採取了很多有非常有效的措施,例如尼泊爾政府開始對城市的排水系統進行非常嚴格的整治,讓城市的供水系統變得更加清潔,更加的干凈,讓人民用的更加的放心,給人民生命安全帶來更大的保障。同時,尼泊爾政府還會從清潔路面,清潔環境這方面入手,會在每天加大對路面清潔的頻率,也會噴灑一些化學葯物進行滅蚊行動的從各個方面控制病毒傳播的。尼泊爾政府也開始把國家的發展重點放在醫療技術的發展上面,讓國家的醫療衛生系統更加完善,衛生環境更加的友好。
尼泊爾的防疫措施落實的非常到位,也有非常多的細節之處,在對城市排水系統進行整治的同時也會加大對路面的清潔程度,會清理積水路面,清理環境,會噴灑一些化學葯物,讓全國的環境變得更加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