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菲律賓簽證怎麼辦理
一、菲律賓簽證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渠道進行辦理,辦理流程如下:
(一)個人前往菲律賓大使館申請簽證:
1進入到菲律賓大使館網頁下載簽證申請表;http://beijingpe.dfa.gov.ph/downloadable-forms
准備簽證資料,自送至菲律賓大使館;
支付簽證費用,並進行受理;
出簽自取。
(二)委託旅行社代辦機構辦理(以中青旅為例)
登陸官網查詢簽證產品;
在線咨詢簽證產品問題;
下單並支付簽證費用;
原件資料郵寄到旅行社進行審核;
審核資料無誤後送簽;
出簽後,自取或是順豐遞回。
二、菲律賓駐華使館的領區范圍包括:
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甘肅,青海,陝西,北京,天津,內蒙古,寧夏,新疆 和
西藏。
三、個人申請菲律賓簽證所需資料:
(一)個人申請菲律賓簽證所需資料:
菲律賓申請表;
護照原件;
照片;
在職證明/學生在讀證明/退休證復印件;
房產復印件/存款證明原件/有效信用卡復印件/未成年人提供出生證明
(二)委託旅行社辦理的所需資料:
護照原件;
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
2張2寸白底彩色照片;
存款證明原件2萬元以上,需凍結兩個月或英文在職證明(有模板);
確認的往返機票原件和復印件(我方提供);
簽證申請表(需要全部英文填寫2份,地址可用漢語拼音代替英文,下方本人中文簽名)
15歲(含15歲)以下兒童必須至少和父母一方一起出行,須提供國內醫院的正規出生證明,或者公證處開具的中英文親屬關系證明(之前出現過小孩出生之後更改過姓名,造成出生證明和護照名字的不一致,這種情況就必須開具公證書證明親屬關系)。
⑵ 有言如玉:大家族操控的菲律賓「民主」會好嗎
有言如玉:大家族操控的菲律賓「民主」會好嗎
有言如玉看君隨手翻,勝讀十年書
(一)接近底層卻維護上層的天主教會
84%的菲律賓人信奉天主教,菲律賓是亞洲兩個天主教國家之一。自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強行傳教並以政教合一的形式統治菲律賓以來,500多年間菲律賓天主教會一直發揮著強大而獨特的政治和社會作用。
在西班牙殖民時期,菲律賓的天主教會在政治上具有獨特地位和功能,是殖民主義統治的堅決維護者和既得利益者。1569年,西班牙在菲律賓確立政教合一的殖民主義統治地位,開始強行命令菲律賓人改信天主教。隨後,在菲律賓各地成立了天主教會組織,傳播天主教,發展天主教勢力。馬尼拉總主教是全菲教會行政系統的領袖,由西班牙國王推薦,並由羅馬教皇任命。總主教之下是主教,是各個主教區的領袖;主教之下是教區教士。總主教依託教會權威,不僅代表教皇行使主權,同時代表西班牙國王維護西班牙的王權與主權。天主教會佔有大量土地,並對總督的任命具有否決權。
美國殖民主義時期,政教合一的殖民主義體制被美國的文官政府所取代。在經濟上,美國殖民政府通過購買教會土地,降低了天主教會的經濟影響力。同時天主教會的職能被限制在宗教領域,其政治地位大大削弱。
天主教會整體上是保守的。雖然下層貧困群體是天主教會活動的主要對象,也有些基層主教積極支持菲律賓的民族和民主事業,關心下層民眾的利益,但是總體上天主教會屬於菲律賓主流精英階層的一部分。菲律賓獨立後,天主教會作為一個大土地擁有者,具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盡管菲律賓經濟不發達、貧困人口比例較高,但是在向梵蒂岡教廷捐獻方面菲律賓天主教會名列前三位。主教會經營多家全國性報刊、電台和電視台,設有幾千所各類學校,逾百萬學生在其中就讀。天主教會的主要功能是宣揚和維護傳統的價值觀,例如:反對計劃生育、離婚、死刑等。教會的作用在於維護既有社會秩序,緩和社會矛盾。
在馬科斯時代,菲律賓天主教主教會議對政府採取「批判地合作」立場,「即教會支持政府諸如土地改革等正確的計劃,但從道義上反對乃至譴責政府的不合理的行為,像虐待政治犯,拒絕給予反對派基本的人權等。作為對教會的包括採取中立立場等做法的補償,政府放棄了早期建立絕對政教分離制度的計劃,它同意堅決反對合法性流產,重新檢查政府支持的計劃生育方案。」根據西方學者的調查研究,菲律賓天主教主教會議當時分為保守派、中間派和激進派三派。「保守派主教以宿務紅衣主教羅薩雷斯為代表,一共46名,佔58%,他們只關心教會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支持馬科斯政府;中間派以紅衣主教辛為代表,有18名,佔23%,除了關心教會利益外,他們批評菲律賓的不公正現象;激進派以克拉沃主教為代表,有15名,佔19%,他們關心教會利益,但與上述兩派相比,他們更加關注社會不公正問題,堅持教會社團解放模式。」我們在馬尼拉考察期間,馬尼拉主教教會秘書長阿西斯先生表示,「教會的作用是教育。通過教育,使普通人民知道,解決問題要通過正常法律的手段。如果能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就不必用非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地方許多的示威活動,都是人民自發的運動,教會是旁觀者,但教會有責任要告訴人民事實的真相。」
菲律賓的天主教會擁有巨大的政治和思想影響力,從包括人民力量運動在內的歷次菲律賓重大社會運動可以看出,天主教會具有組織、動員和控制群眾的巨大能力。但他們從來不是菲律賓現存秩序以及家族政治的反對者、顛覆者,相反他們在根本利益是與家族政治和主流精英相一致的。教會起到的是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起到了緩沖菲律賓嚴重的社會問題,嚴重的階級利益沖突的作用,他們實際上是菲律賓現存政治制度和不合理社會秩序的另一個特殊的維護者、保護者。
(二)依附型的世俗社會組織
非宗教的社會組織,包括上述第二類和第三類非政府組織,大都由菲律賓的中產階級人士為主體的。中產階級是在菲律賓的工業化進程中新生的社會階層,新的生產方式使他們精神上相對自由解放,游離於菲律賓政治庇護體系之外,並希望改變現有政治體系。但由於中產階級規模有限,掌握的經濟資源更是局促,力量相對弱小、分散,在激烈的競爭性選舉中缺乏雄厚的競選經費,在議會和地方行政首長的選舉中往往落敗。他們在政府或議會中沒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無法通過常規性的選舉程式和制度途徑來維護自身利益。中產階級只能寄希望通過做大「公民社會」的辦法,建立大量社會組織,服務基層,整合力量,向上層精英掌控的政權反映、維護和爭取自己的利益訴求,逐步改變這個一元化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庇護結構,促使菲律賓從私人家族性的政治向公共性更強的政治形態演進。
非政府組織是不贏利的民間組織,菲律賓的世俗社會組織,不像天主教會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它們需要來自自身成員或外部資金的支持。限於本組織成員的經濟狀況,大部分組織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本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外國組織,以及其他的大非政府組織,不同資助者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指導思想和資助目標,他們在提供資助時都會要求接受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對所提供的資助負責,有時還會提出附加條件,這會對非政府組織的性質、活動目標和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並直接影響非政府組織保持自身行動的自主性。」
這樣一類大量依靠本國政府或外國資金支持的社會組織,自然很難成為推動政治轉型的主導力量。在強大的傳統庇護制結構面前、在強大的天主教會影響面前,尚未擺脫經濟和思想依附性的世俗社會組織是弱小,在歷次政治變局中它們都不是街頭運動的領導者,而是「造反」精英的追隨者,以期能夠增加一些討價還價的資本。當年在第一次人民力量運動中,不少社會組織支持了阿基諾夫人領導的街頭抗爭,而換來的是阿基諾夫人邀請他們的一些代表加入政府,很快又被排擠出去。在推翻埃斯特拉達的過程中,阿羅約也曾獲得左派的支持,但借力上台的是一個比前任更加腐敗的總統。在菲律賓家族政治以及精英與代表中下層利益的民間組織之間存在著根本利益的沖突,但社會組織一直選擇的是策略性合作,以求自身存在和發展而從未扮演和擔任社會革命的角色。當政治形勢發生變化時,家族和上層精英所採取的最早的措施,就是冷落、排斥和拋棄曾經的合作夥伴。在菲律賓的政治變遷中,世俗社會組織一直是敲邊鼓、造聲勢的角色,是別人譜寫劇本中的群眾演員。
四、菲律賓悖論:亞洲政治發展的特殊現象
在政治發展的研究領域,菲律賓是一個謎一般的國家。它在美國式的憲政體制之下保留了傳統的家族政治,在完備的現代法律體系和司法程序之下卻是腐敗盛行。菲律賓人,淳樸樂觀、隨和友善,但在菲律賓爭凶鬥狠、鐵血殺戮的慘劇卻屢見不鮮。從現代國家普遍的經驗出發看菲律賓,會發現諸如此類的許多重大的矛盾現象。我們權且將其稱為「菲律賓悖論」。
與亞洲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菲律賓發展的條件要好得多。菲律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獨立建國,發展起步較早,加之菲律賓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適於發展熱帶農林牧業。但是近幾十年來,菲律賓經濟社會發展每況愈下,在亞洲特別是東亞的發展中日漸落後,現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列亞洲下游。
如果就事論事,就僅從菲律賓看菲律賓,除了大量的社會現象,似乎看不出什麼真正的門道。但如果從比較的視野觀察,將菲律賓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與快速和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現代化的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就不難看出菲律賓的深層問題。菲律賓與日本、韓國、台灣,甚至印度尼西亞、泰國相比,最大的差別在於:在工業化初起時期原有的社會結構沒有經過改造,基本上保留原有社會結構。
所謂原有的社會結構是指,菲律賓的社會階級階層和利益集團的結構。菲律賓經歷了長期的殖民地歷史,加之千島之國的地理原因,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和封閉的封建經濟體,進而成為現代菲律賓家族經濟、家族政治的起源。在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或因戰爭如韓國,或因革命如中國,或因改革如日本、台灣,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打破或消滅了,原有的社會利益格局或消失或被打破。原有社會結構的消失和打破,對於後來的工業化、現代化來說,無意間創造了一種社會條件,即相對平等的社會身份,為在工業化進程中廣大社會成員相對平等地、機會均等地參與和加入,掃除了身份和社會地位方面的限制和障礙。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我們在其他亞洲國家工業化進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呈現出一種整體社會進程的表徵,即大量的身份地位不同的,尤其社會地位低下的階層都積極踴躍地選擇和進入了社會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了新的生產組織。而且,由於大量社會底層的進入,社會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效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形成了後發的比較優勢。
但在,菲律賓則無法看到或很難看到,在亞洲其他國家工業化階段可以看的這種社會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動力。在菲律賓,當外部環境改變,整個東亞開始逐步進入工業化、現代化進程時,菲律賓的家族也紛紛選擇了新的生產方式,以適應的新的時代。在菲律賓工業化的起步階段,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因其選擇了新的生產方式而成為工業化的動力。但是,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家族經濟因已獲得利益並佔有優勢,家族經濟行為遍轉向壟斷食利,結果轉為阻礙進一步工業化和發展的分利集團、食利階層。
在人們一般觀念里,實行民主與法治,是打破專制、限制壟斷,保障社會自由、平等的制度保證。但是,為什麼菲律賓建立起了民主、法治的憲政體制,但民主與法治卻沒有發揮實際作用?菲律賓的事實告訴我們,以憲法、法律和民選機構組成的民主憲政體制從理論上應當具有限制政治權力和保障公民權利的功能。但在實踐中,建立在傳統社會結構堅實基礎上的菲律賓家族,也會在民主憲政體制下學習,逐步學會適應憲政體制,利用憲政體制的規則,甚至改造憲政體制以為己服務。
從菲律賓調研歸來,我們更理解了菲律賓大學良政研究中心主任對我們講過的一句話:「菲律賓的民主在自我救贖」。民主是用來塑造社會的,但社會也在改造民主。究竟是民主塑造了社會,還是社會改造了民主,菲律賓正在上演這樣一出紛紜復雜的歷史戲劇。
⑶ 菲律賓「稅收政策」內容有哪些
菲律賓稅收的基本法是《國家內部收入法》,1997年稅收改革法案(RAN0.8424),及2005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9337號修正案(RANo. 9337)。
主要稅種有: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
主要稅賦和稅率
【所得稅】國內公司以菲律賓國內外所有凈收人為基礎納稅;常駐外國公司(180天以上)就菲律賓境內取得的凈收入納稅;非常駐外國公司則就菲律賓境內的總收入納稅。現行的公司所得稅稅;為應納稅金額的35%,自2009年1月1日起稅率將降至30%。如果公司應納稅收入為零或負數,或最低公司所得稅超過其普通公|應納所得稅,則自該公司第4個年度起可按2%的最低公司所得-徵收。專營教育機構和非營利性醫院按應納稅收入凈額的10% 徵收。
居民、非常駐居民、常駐外國人、非常駐外國人在菲律賓從事商業和貿易按5%到32%的超額累進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在菲律賓不從事商業和貿易的外國人一律按25%的稅率對其收益進行徵收(如利息、投資收益)。
【增值稅】根據9337號修正案規定,增值稅率從2006年2月1日起提高到12%。部分交易免徵增值稅。免徵增值稅的交易主要包括:農產品、水產品、種子、種苗、魚苗、飼料、認證的私人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服務、由個人提供的服務、在合作發展署登記的農業合作社對其會員的銷售、直接用於農業投入的進口機械和設備包括零部件等,銷售、進口或出租船艙、貨艙和飛機,包括發動機、設備和零部件等。
【消費稅】消費稅主要徵收對象為在菲律賓生產、製造的用於國內銷售或消費以及其他目的的特定商品(如煙、酒、機動車等)。消費稅也適用於部分應繳納增值稅和關稅的進口商品。
【比例稅】免徵增值稅的個人和實體,如從事國內或國際客運交通或娛樂業的,將按總收入徵收比例稅(營業稅)。
【印花稅】印花稅征稅范圍包括文件、契約、證券、貸款協議,還有接收、簽署、銷售轉移責任、權力或資產等的證明。徵收對象為製作者、簽字人、接收者或轉移者。
【地方稅】地方政府法規定,地方政府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對某些特殊行為或商業行為征稅,法律規定免稅的除外。地方政府也有權每年對不動產征稅,如土地、建築物、機械和其他改造,還有對不動產的銷售、捐贈、易貨、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轉移進行征稅。然而,地方政府無權徵收所得稅、關稅、印花稅、財產稅、禮品稅。
◆關稅政策
海關管理規章制度:菲律賓進出口關稅的主要法律是《菲律賓關稅與海關法》,進口關稅稅率由菲律賓關稅委員會確定公布,出口關稅的稅率由海關總署確定,並由海關通過有授權的菲律賓中央銀行徵收。菲律賓對大部分進口產品徵收從價關稅,但對酒精飲料、煙花爆竹、煙草製品、手錶、礦物燃料、卡通、糖精、撲克等產品徵收從量關稅。根據《稅收法》,海關對汽車、煙草、汽油、酒精以及其他非必要商品徵收進口消費稅。進口產品還應向菲律賓海關當局繳納12%的增值稅,征稅基礎為海關估價價值加上所征關稅和消費稅。菲律賓還對進口貨物徵收印花稅,該稅一般用於提貨單、接貨單、匯票,其他交易單、保險單、抵押契據、委託書及其他文件。
進口關稅:菲律賓關稅與海關法將應稅進口商品分為21類, 進口關稅稅率一般為3%~30%
。如活動物及其產品、新鮮蔬菜等。
菲律賓將於2010年對東盟成員實現全部產品零關稅。
出口關稅:菲律賓對以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且關稅稅率均為)%。圓木、木材、飾面用薄板和膠合板、金屬礦砂及其精礦、金、礦渣水泥、硅酸鹽水泥;船用燃料油、石油瀝青、銀、未加工的ABACA(一種產纖維的植物,產於菲律賓)、香蕉、椰子及椰產品、菠蘿及其成品、糖及糖製品、煙草、小蝦和對蝦。
出口退稅:《菲律賓關稅和海關法》規定,用於從事對外貿易沿海貿易的船舶推進器燃料油,可退還不超過99%的已征關稅給予稅收抵免;用進口原材料生產或製造的產品(包括包裝、標簽等)出口時,對所用原材料進口時徵收的關稅將予以退還或給予稅收抵免;財政部根據海關總署的建議可發布允許對本法規定的商品實行部分退稅的法規規章。退稅將由海關總署在收到一套正確、完整的文件後60天內支付。
◆投資稅收優惠政策
(1)免所得稅:新注冊的優先項目企業將免除6年的所得稅,傳統企業免交4年所得稅。擴建和升級改造項目免稅期為3年,如項目位於欠發達地區,免稅期為6年。
新注冊企業如滿足任一下列條件,還將多享有1年免稅獎勵:
①本地生產的原材料至少佔總原材料的50%;
②進口和本地生產的固定設備價值與工人的比例不超過每人1萬美元;
③營業前3 年,年外匯存款或收入達到50萬美元以上。
(2)可征稅收入中減去人工費用。
(3)減免用於製造、加工或生產出口商品的原材料的賦稅。
(4)可征稅收入中減去必要和主要的基建費用。
(5)進口設備的相關材料和零部件減免關稅。
(6)減免碼頭費用以及出口關稅。
(7)自投資署注冊起免除4~6年地方營業稅。
非財政優惠措施:
(1)簡化海關手續;
(2)托運設備的非限制使用:托運到菲律賓的設備貼上可出口的標簽;
(3)進入保稅工廠系統;
(4)僱用外國公民:外國公民可在注冊企業從事管理、技術和咨詢崗位5年時間,經投資署批准,期限還可延長。總裁、總經理、財務主管或者與之相當的職位可居留更長時間。
行業鼓勵政策:菲律賓投資署每年根據《2004-2010年菲律賓中期發展規劃》制定一份「投資優先計劃」表,列出菲律賓政府鼓勵投資的項目,列入該表的項目可享受財政和非財政優惠措施。
最新的「投資優先計劃」於2009年5月由阿羅約總統簽署299號備忘令發布,該計劃的特點是突出了保障就業,除延續2008年計劃明確的14個鼓勵投資的領域(包括農業和漁業、基礎設施建設、 旅遊業、研發活動、機械設備和鋼鐵製造、戰略性投資、植樹造林、采礦、印刷出版、石油、固體廢物處理、凈水工程、殘疾人輔助設施和出口促進活動)以外,特別提出了一個「應急計劃」,對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仍能保持或擴大投資和保障員工就業的企業,以及上馬新項目的中小企業,提供稅收和其他優惠,但該「應急計劃」也有一些排除在外的領域,包括:銀行及金融機構,零售業,服務業,小型礦業,因安全、國防、衛生、道德風險而限制的活動,外國人參與的中小企業,非農基本消費品,保健品等。另外,棉蘭老島穆斯林自治區提供特殊清單,符合要求的企業也可以享受投資優惠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領域中有一些是限制或禁止外國投資的領域。
經濟特區鼓勵政策:菲律賓經濟區主要由PEZA所轄的96個各類經濟區和獨立經營的菲弗德克工業區、蘇比克、卡加延、三寶頦、克拉克自由港等組成。這些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包括:
(1)企業可獲得4年所得稅免繳期,最長可延至8年。所得稅免繳期結束後,可選擇繳納5%的「毛收入稅」 (Gross Income Tax),以代替所有國家(中央)和地方稅,其中3%上繳中央政府,2%上繳地方財政;
(2)進口資本貨物(設備)、散件、配件、原材料、種畜或繁殖用基因物質,免徵進口關稅及其他稅費。同類物品如在菲律賓國內采購,可享受稅收信貸(tax credit),即先按規定繳納各項稅是,待產品出口後再返還(包括進口關稅部分的折算徵收、返還);
(3)經批准,允許企業生產產品的30%在菲律賓國內銷售,但須根據國內稅法納稅;
(4)免繳碼頭稅費和出口稅費;
(5)給予初始投資在15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21歲以下)在經濟區內永久居留的身份,他們可以自由出入經濟區,而不需向其他部門另行申請;
(6)簡化進出口程序;
(7)允許聘用外籍雇員,為外國經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辦理2年的可延期工作簽證,但外籍雇員數量不能超過企業總雇員人數的5%;
(8)企業用於員工技術培訓和提高管理能力的費用的一半可以從上繳中央政府的3%稅收中扣除;此外,是否給予E.0.226規定的其他優惠待遇,由PEZA自行決定。
更多有關菲律賓政策內容,土流小編為您推薦以下文章閱讀:
菲律賓農業生產、收儲、加工、流通的其他鼓勵或限制政策
菲律賓農業保險和外商農業投資保險政策具體內容
菲律賓「勞工政策」解讀
菲律賓「投資和融資政策」有哪些看點?
菲律賓土地資源、價格和政策簡介
⑷ 注冊菲律賓公司的公司有幾種類型呢
基本上,以持股型態來區分,有三種公司型態,分別是:100%菲律賓人的公司、60/40(60%股份是菲律賓人,外國人佔40%股份)、100%外資公司。
洋易達可為您提供銀行開戶、公司注冊、商標注冊等業務,專人服務,不成功退全款。希望可以採納哦~
⑸ 我需要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比較詳細的名詞解釋,please help me
第1章 列強對華侵略
1、簡述閉關政策
清政府限制對外交通和貿易的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為界,前期的閉關政策主要是為了防止大陸人民與台灣鄭氏聯合,聚集於海上;後期的閉關政策主要是為了防止「民夷交錯」,只許廣州一口通商,對外商來華的貨物作嚴格的數量和種類限制。閉關政策是封建經濟內部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產物,具有自衛性質,但是嚴重妨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閉關政策的失敗。
2、簡述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第一,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改變了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變為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直接地矛盾;第三,是中國文化從古代到近代的一個重要轉變;第四,中國開始喪失一些國家主權。
3、子口稅、三國干涉還遼、門戶開放政策
子口稅子口稅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產物。當時以海關所在的港口為母口,內地的常關、厘卡為子口。子口稅的徵收始於1858年的《天津條約》,規定:凡進出口貨物,除了照例徵收5%的關稅,還需要徵收2.5%的子口稅,以代替貨物經過中國內地關卡應該徵收的稅收。子口稅的徵收,剝奪了清政府內地關卡對外國貨物征稅的權力,同時便利了列強加大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子口稅於1931年廢止。
三國干涉還遼甲午中日戰爭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這一條影響到了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利益,俄國聯合德國、法國,干涉日本還遼。中國為此支付3千萬兩的贖遼費。事後,三國以干涉還遼有功,在中國大肆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門戶開放政策又稱海約翰政策,由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當時美國正在與西班牙爭奪菲律賓,無暇東顧。待戰事結束,中國已經被瓜分完畢。於是,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於1989年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其主要內容:第一,各國不得干涉他國在中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的既得利益,各國運往中國的貨物,按照中國現行關稅征稅;第二,各國不得在本國租界和勢力范圍內,徵收高於本國的港口稅和運輸費。1900年,海約翰再次照會各國,提出保證中國的領土完整,維護各國在中國平等貿易的原則,把最初的門戶開放政策推廣到全中國。1922年,門戶開放政策作為一條原則寫入了《九國公約》,成為列國侵略中國的保障。直到新中國成立,方才廢除。
4、簡述甲午中日戰爭發生的原因、影響
原因:第一,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而本國市場狹小,急需要擴大市場,侵略中、朝成為其政治的必然;第二,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非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已經被瓜分完畢,只有中國還沒有被瓜分完畢,瓜分中國符合列強的利益,因此列強默許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第三,中國不積極備戰,反而將希望寄託在列強的調停上,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第四,日本東學黨起義成為導火索。
影響:由於中國政治腐敗、戰略失當和列強的默許縱容,中國戰敗,此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降低,同時也促使著中國人的覺醒,開始探索中國的出路,百日維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於日本來說,在戰爭中獲得的大量侵略權益,極大的促進了其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並且日本還與在遠東地區地位下降的英國結成了同盟。另外,甲午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5、簡述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的相關條約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俄國侵佔了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俄國侵佔了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割讓了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約44萬平方公里土地;19世紀80年代,俄國通過與中國先後簽訂的五個勘界議定書,割讓了中國西北部約7萬平方公里土地。1892年,俄國侵佔帕米爾地區薩雷闊嶺以西中國兩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中國大片領土被俄國侵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刺激了俄國的侵略氣焰。
6、簡述《南京條約》及其附件、《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北京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
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於1842年,與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有: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償英國軍費2100萬銀元;開放廈門、廣州、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關稅稅率,中方須同英方商定。次年,中國又與英國簽訂《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英國從中獲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居住的權利。1843年,美國強迫中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美國獲得了英國除割地賠款外的所有權利,另外還擴大了的侵略權益:第一,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美國人在中國與中國人或他國人發生訴訟,應由美國領事審理;第二,進一步加強關稅協定權,中國海關若要改變稅率,需要和美國商議;第三,美國兵船可以到中國各港口巡查貿易;第四,美國可以在通商口岸設醫院和教堂。1844年,中法兩國簽訂了《黃埔條約》,法國除了獲得英美兩國的侵略權益,還特別提出在中國通商口岸傳教,1846年,法國獲得了在中國通商口岸傳教的權利,從此傳教成為西方侵略勢力對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進行滲透的重要手段。
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中國先後與列強簽訂了《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北京條約》。1858年,中國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公使可以常駐北京;增開牛庄、淡水、營口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船隻可以自由到長江各口岸航行;允許外國人來中國自由游歷、通商。同年,清政府又與英、法、美先後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中國海關須有外國人幫辦稅務;進出口中國的貨物,一律按照5%抽稅,另外徵收2.5%的子口稅;中國賠償英國軍費400萬兩,法國200萬兩。1860年,中國又與英、法、俄三國分別簽訂了《增續條約》,即《北京條約》,其主要內容有: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允許招募華工出國做工;對英法兩國軍費賠償增至800萬兩,英國恤金50萬兩,法國20萬兩;准許法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傳教,賠還沒收天主教堂的資產。中國的半殖民地進一步加深了。
中法新約中法戰爭結束後,中法兩國於1885年簽訂了《中法新約》,主要內容有:承認法國是越南的保護國;在保勝以上,諒山以北增設兩處通商地點,允許法國人在此居住,並設領事;削減雲南、廣西與越南邊界的關稅稅率;中國以後修築鐵路須由法國人幫辦;法國退出台灣、澎湖。通過中法新約,法國不僅奪得了越南,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而且首先獲得了在華修築鐵路的特權,大大加深了中國西南邊疆的危機,也預示著列強在華投資時期即將到來。
馬關條約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後,中日兩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內容:承認日本對朝鮮的佔領;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割讓台灣、遼東半島、澎湖列島給日本;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港口;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
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與英、法、俄、德、美、意等國簽訂了《辛丑條約》,內容:賠償各國軍費合計達4.5億兩;清政府向各國道歉;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支持反帝國主義的官吏;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在山海關、天津、北京沿線主要地區駐軍;在北京設立「使館區」;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的形成。
二十一條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並且加以擴大,要求延長旅順、大連、南滿鐵路、安奉鐵路的租借期限為99年;承認日本在東三省南部和內蒙古東部的特權;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割讓給他國;聘請日本人做中國政治、經濟、軍事顧問,中國警政及軍械長由中日合辦。
第2章 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
1、厘金、《天朝田畝制》、《資政新篇》、鄉官制度、東南互保
厘金這是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軍起義,而徵收的一種特殊的商業稅。1853年,江北大營幫辦軍務大臣雷以誠首先在揚州仙女廟一帶徵收厘金。他對坐賈徵收交易稅,稱板厘;對行賈徵收通過稅,稱活厘。稅率值百抽一。厘金後來成為清政府經常徵收的一種商業稅,對於清朝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
天朝田畝制這是太平天國初期頒布的以解決土地問題為核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綱領性文件。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規定滿十六歲的男女,皆可以獲得以塊土地,建立軍政合一的地方組織,以達到「有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所規定的平均土地的方案,是對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平均思想的發展,是農民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農民渴望獲得土地,建立平等平均社會的願望,這也是《天朝田畝制》的革命性所在。然而,《天朝田畝制》規定的「通天下皆一式」的方案,是建立在小生產基礎上的平均主義,不可能真正獲得實行,它違背了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這它的局限性所在。
資政新篇這是太平天國後期,由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一個統籌全局的方案。政治上,主張用人得當,防止「結黨營私」;經濟上,主張效仿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近代金融業、運輸業,主張獎勵開礦,製造火車、輪船等西方「器皿技藝」;思想文化風俗習慣上,主張興建學館、醫院,舉辦福利事業,破除封建迷信和封建陋俗;對外關繫上,主張與西方國家平等交流經濟、文化,反對西方國家干涉中國內政。《資政新篇》具有資本主義色彩,超越了農民平均主義思想,反映了當時中國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先進性,然而它不是農民戰爭實踐的產物,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貫徹實施。
東南互保19世紀末,面對義和團運動的高漲和西方列強組織聯軍武裝干涉的歷史形勢,以英國為首的列強與東南督撫出於自身的考慮,達成了某種妥協和「諒解」。1900年6月26日,在大買辦盛宣懷的聯絡下,上海道余聯沅與各國駐上海領事達成了《東南互保章程》,規定,上海租界的安全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互不幹擾。東南互保的形成,一方面維護了列強在華的利益,破壞了東南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活動,有利於列強集中兵力侵入京津地區;另一方面,在客觀上防止了列強對東南的大舉侵擾,維護了南方經濟免遭戰爭的破壞。
2、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意義
答:原因:主觀上:太平天國始終都是農民階級領導的起義,提不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和《資政新篇》,前者流於空想,後者條件不足,均無法得到實施;太平天國在天京建都後,迅速封建化,導致內部變亂,極大的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戰略上的錯誤,偏師北上,犯兵家之大忌,也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客觀上則是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這是此前歷代農民戰爭都不曾遇到的情況。
意義:第一,太平天國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權,轉戰大半個中國,歷時十四載,提出了自己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是我國古代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第二,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化的進程;第三,太平天國起義作為亞洲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戰爭的一部分,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是近代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第一次高漲中的主流。
第3章 洋務運動與晚清政局
1、淮軍、辛酉政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海關稅務司、同文館、北洋水師、江楚會奏變法三折
淮軍清朝晚期,在曾國藩授意下,由李鴻章按照湘軍制度編練起的一支地方武裝。1861年,李鴻章在曾國藩的幫助下,赴廬州、六安一帶編練團練。1862年,李鴻章率團練奔赴安慶,曾國藩撥湘軍數營相助,並且按照湘軍制度編練淮軍。淮軍建成後,成為鎮壓太平軍的又一支反動地方武裝,同時也是李鴻章賴以起家的政治資本。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過程中不斷擴大,其主要將領有潘鼎新、郭松林、葉志超等。
辛酉政變1861年,咸豐帝病死在熱河,其子載淳即位,由肅順、載垣等八位「贊襄政務大臣」輔政。載淳生母西太後慈禧,為了奪取權力,與恭親王奕、掌握兵權的勝保勾結,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由兩宮太後共同執政,改元「同治」。辛酉政變後,清政府在內依賴於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地主階級,在外與西方列強相互勾結。辛酉政變成為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的開始。
總理衙門1861年,清政府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又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是清政府為了辦理洋務中對外事務而設立的機構。總理大臣由皇帝指派,第一任總理大臣為奕、文祥、桂良。總理衙門主要負責外交、通商、海防、軍務、關稅等一切洋務活動。總理衙門的成立,標志著清政府對外體制的變化,結束了督撫兼辦外交的局面,標志著清政府與西方列強勾結,西方列強通過這一機構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1901年,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
海關稅務司中國海關喪失海關行政管理權後,外國人主持中國海關的行政首腦的稱謂。1854年,英、法、美三國趁小刀會起義之機,由三國領事與上海道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海關稅務管理委員會」,竊取了上海海關的行政管理權。1858年,外國根據《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要求將上海海關管理辦法推行到全國。次年在上海成立了「總稅務司署」,由英國人李泰國,擔任第一任海關總稅務司。1863年,改由英國人赫德擔任。1865年,總稅務司遷到北京,隸屬總理衙門。英國人不僅通過總稅務司控制中國的海關稅收,還藉此將其侵略活動伸到中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
江楚會奏變法三折1901年,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名提出了著名的江楚三折。第一折,提出強調人才培養,建立新式學校,改革科舉制;第二折,提出停止捐納實官,取消書吏,改進刑獄,裁汰屯衛、綠營;第三折,主張派遣官員出洋考察,編練新軍,提倡工藝製造,制定有關礦業、鐵路、商業、交涉等法律和貨幣制度、多譯外國書籍等。
同文館全稱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為了適應興辦夷務對外語人才的需要而設立的中國第一所外語學校。1862年,由奕等奏請設立。京師同文館初設立英文、德文、俄文等館,後來增設天文算學館。同文館初招收14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入館學習外語,增設天文算學館後,開始兼招滿漢舉人和五品以下官員入館學習,開設的課程主要是外語課,除此之外還有數理化、天文、世界史地、萬國公法等課程。培養出的人才主要從事外交事務和在總理衙門各部門任職。1902年,並入京師大學堂。
北洋水師北洋水師是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興建的一支水師,它是由李鴻章一手興建和控制的。1875年,李鴻章奉命督建北洋水師。1880年在天津建立水師學堂,次年在旅順和威海衛先後修築軍港。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有大小船隻20餘艘,是清政府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甲午中日戰爭中,與日本激戰於黃海,後在威海衛軍港,因戰略失當,全軍覆沒。
巡警部清末新政期間所設的中央官署。1905年8月,為舉辦巡警而設。以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為尚書,趙秉鈞為侍郎,分警政、警法。警保、警學、警務五司,京城內外巡事務均歸該部管理。清政府還諭令各省設立巡警,亦歸該部督辦。1906年,改民政部。
2、簡述洋務運動的內容、失敗原因和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答: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由清政府洋務派發起的一場旨在通過「自強」「求富」,學習西方科學、生產、管理技術,達到富國強兵,「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的自救運動。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地方上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
內容:(1)洋務運動初期以「自強」為旗號,興建了一大批軍事工業,如江南製造總局、安慶軍械所、福州船政局等;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洋務運動的重點開始轉為民用工業,以官督商辦為主要方式興建起一批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軍、開平礦務局等;(2)興辦武備學堂,編練新式海軍,至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先後建立起南洋、福建、北洋三支水師,並於1885年設立了海軍衙門;(3)培養人才,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建立外語、軍事、技術等學校。
失敗原因:洋務運動最終還是歸於失敗,究其原因,根本而言是洋務派只想通過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國體、政體的方式,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這是行不通的。客觀來說,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打壓,給洋務運動造成了障礙;其次,列強壟斷技術,不想中國真正富強起來。另外,洋務派在實施洋務運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洋務派所辦的企業,多為封建衙門式的管理方式,不計投入產出比,必然難以維系。
對近代化的影響: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在客觀上卻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洋務運動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中國不存在市民階級——資產階級,洋務運動過程中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創立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開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中國發生的先河。第二,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質基礎,其創辦的企業成為我國最早的一批資本主義企業,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引進來技術、設備。第三,洋務運動同時也沖擊了中國傳統的義利觀、夷夏之防,改變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促使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化轉型。
3、清末新政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答:《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列強採取了以華制華的侵略方式,因此要求清政府加強自身的統治;而《辛丑條約》簽訂後,統治危機的加深也迫使清政府需要通過改革,加強統治;《辛丑條約》的簽訂同時也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民眾要求清政府改革圖強;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說明傳統的禦侮方式已經無法改變中國現狀。正是在這些原因之下,清政府推出了新政。
行政的主要內容如下:政治上,裁汰精簡合並一些行政機構,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並且設立了商部、民部、學部等部門;經濟上,鼓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頒布有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法律制度,並且給興辦實業卓有成效者榮譽頭銜;軍事上,編練新軍,廢除武舉,創立武備學堂;教育文化上,廢除科舉制,興辦新式學堂,鼓勵出國留學。
清末新政,從形式上看,與百日維新的內容相似,從性質上看是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大致是洋務運動的翻版。它並沒有達到清政府的預期目的,反而加劇其與一些漢族地主的矛盾,一些措施引發了民眾的不滿,客觀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來。不過,清政府的經濟文化措施,有利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學習、傳播。
第4章 晚清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
1、簡述清代晚期到20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特點
答: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特點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洋務運動時期,其特點是:第一,中國的民資資本主義不是產生於於手工作坊,而是由商人、官僚、地主和買辦直接投資興辦,其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地區,工業布局極不合理;第二,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下產生的,資本少,技術差,且受打壓,企業規模十分狹小,主要是輕工業。第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發展很緩慢。
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甲午戰爭後一段時間。發展原因: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控制,一些有識之士希望以實業救國;外國資本主義擴大了對華的侵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客觀上為民資資本主義初步形成提供了條件。局限性在於:外國資本主義壓榨和本國封建主義桎梏。
20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原因:外國資本主義促使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清政府新政鼓勵工商業發展;愛國主義運動,抵制美貨運動和收回權利運動。特點:與國內外政治形勢和階級斗爭密切相關,重工業發展緩慢;生產規模狹小,受雙重壓迫;具有反帝反封建要求,同時具有妥協性。
⑹ 求翻譯《鬼穀子·摩篇》:「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所應也,必有為之。」
釋義:適當地去「摩」時,要根據對方慾望投其所好進行測探,其內情就會通過外部形象反映出來。內在的感情要表現出來,必然要有所作為。
出自春秋時期縱橫家鬼穀子《鬼穀子·摩篇》
揣摩人心,這是鬼穀子的重點戰術。「摩」篇講的謀略是,要像釣魚一樣「摩意」,一次次地去引誘其作出反應,耐心地等待其上鉤,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成功。揣摩一個人,就是要不斷地試探和刺激對方,使他的真情實意暴露無遺。
意義:
《鬼穀子》一書,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治學,治世之哲學,又是謀略學巨著,成功學寶典,融合了鬼穀子卓絕智慧和縱橫韜略。
它的哲學是實用主義的道德論和儈同,講求名利與進取,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具有極完整的領導統御、智謀策略學體系。
在今天這個政治紛爭風雲變幻,商戰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鬼穀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謀韜略,在從政、外交、經營、管理、公關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⑺ 去菲律賓的商務或工作簽證怎麼辦
一、申請流程
1、簽證申請者需確定赴菲目的和行程計劃。
2、登陸菲駐華使領館官方網站,瀏覽有關簽證信息,下載簽證申請表和簽證需要材料清單。
3、准備簽證申請材料。
4、申請人必須親自遞交申請或者通過經授權的機構辦理。
5、等候簽證審核或補充資料。
6、領取簽證。取到簽證後,應及時仔細核對簽證上的各項信息是否正確,尤其是簽證有效期的起止時間及停留天數是否與所申請的相符,簽證上的個人信息如姓名拼寫是否正確,如發現任何錯誤,應及時與使領館聯系。
二、申請簽證所需資料:
1、簽證申請表(2份)
(1)表格內容需真實填寫完整,不能塗改。
(2)表格需要申請人用中文簽字。
2、護照/旅行文件
(1)完整無破損、無水漬
(2)有效期離行程結束後至少有6個月
(3)至少有兩頁完整連續的空白頁,不包含備注頁
3、照片
(1)近6個月內拍攝白底照片2張
(2)規格:35mmX45mm 長方形
4、介紹信
(1)由公司授權官員簽字並蓋公司印章的工作單位(需英文填寫、或英文翻譯)
5、邀請函
(1)菲律賓公司或活動組織者的
(2)並附上公司的S.E.C 、DTI登記證書,或市長簽發的營業許可,以及簽證人的護照或任何政府頒發的證件復印件。
(3)邀請函如由外國人簽字,請附上護照和有效的菲律賓簽證頁復印件。
(4)須註明在菲律賓停留的期間
6、其他
(1)已出票的往返/過境機票及復印件
(2)酒店預訂或菲律賓公民或在菲合法居住者的邀請函
三、菲律賓商務簽證的有效期有半年和3個月的期限,可以辦理多次入境。申請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簽證的有效期和停留期。
以下為辦理護照菲律賓使館:
1、菲律賓駐華大使館
地址:北京建國門外秀水北街23號
2、菲律賓駐廣州總領事館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環市東路339號廣東國際大酒店709-712室
領區范圍:廣東、海南、湖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成都總領事館正式成立前繼續包括四川
3、菲律賓駐上海總領事館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1160號首信銀都大廈301
領區范圍:江蘇、安徽、湖北和浙江
4、菲律賓駐廈門總領事館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蓮花區凌香里2號
領區范圍:福建和江西
5、菲律賓駐重慶總領事館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鄒容路68號大都會商廈2903-05
領區范圍:重慶、貴州和雲南
6、菲律賓駐香港總領事館
地址:14th Floor, United Centre, 95 Queensway,Admiralty, Hong Kong SAR
領區范圍:香港特別行政區
7、菲律賓駐澳門總領事館
地址:Consul General Units 1404-1406, 14th Floor, AIA Tower Nos. 251A-301 Avenida Comercial de Macau Macau SAR
領區范圍:澳門特別行政區
⑻ 菲律賓近代史
據歷史學家考證,菲律賓的遠古文明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嘟裨?0萬年前。菲古人類以塔崩人為代表,約生活在2萬多年前。約到公元前7000年,菲石器文化已有較大發展。此後經歷了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農業、手工業商品貿易及航海均有發展。菲於公元前2世紀進入奴隸社會。14世紀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蘇祿和棉蘭老等地出現了封建蘇丹政權,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同中國的文化、貿易往來可上溯至14世紀前。中國以絲綢、陶器、黃金、象牙與珍珠交換菲律賓的蜂蠟、燕窩、柚木、藤條等。1521年3月7日,麥哲倫西班牙王朝命令來到菲律賓,決定以西班牙王儲菲律普名字命名該島為菲律賓群島;1571年西班牙在馬尼拉建立殖民政府。此後,西班牙從政治、社會、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改變了菲律賓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15至18世紀,菲律賓人民不斷反抗,震撼了西班牙殖民統治9世紀後半期起,菲民族解放運動興起;1872年,菲工人與士兵聯合,喊出「打倒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口號」。1892年,主張以武裝革命襀實現獨立的「卡蒂普南」成立,領導了震撼全國的反西革命。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失敗,根據美西《巴黎條約》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同年6月12日,菲在美國扶持下宣布「獨立」,阿吉納爾多出任菲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統。此後,菲人民爭取真正民族獨立的斗爭此起彼伏,未有間斷。1935年11月,美國被迫允許菲成立「自治政府」,並答應10年後允許菲正式獨立。奎松當任「自治政府」總統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民族經濟、文化教育及國防的政策,但經濟結構的殖民地性質,仍是菲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民族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於1942年5月佔領馬尼拉美國對菲的佔領遂告結束。何賽·勞雷爾在日本當局的威逼下成立傀儡政府,菲人民在菲律賓共產黨等領導下,組成人民抗日軍,積極進行抗日斗爭。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重新統治菲律賓,恢復了菲「自治政府」。以奧斯敏納為首的菲政府把經濟重建的希望寄託於美國政府,但所得援助遠遠未能解決菲經濟所面臨的嚴重困境。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在壓力下,美國被迫於1946年7月4日同意如期「給予」菲「獨立」。羅哈斯當選總統,菲再度建立共和國。然而,美國政府迫使菲政府接受「同等權利法」、簽定「美菲貿易協定」、「軍事基地協定」、「軍事援助協定」和「共同防禦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繼續控制菲經濟命脈。1953年,馬格賽賽在美國支持下當選總統,一方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信貸合作等,一方面在貿易和外交上繼續依附美國。1957年,因馬在飛機失事中身亡,副總統加西亞繼任總統,實行經濟緊縮及「菲人第一」政策,經濟困境與社會矛盾相對緩解。1961年,馬卡帕加爾當選總統,通過土地改革法案,取消外匯管制,企業經營自由化,外交上主張「回到亞洲」。1962年,菲政府宣布把菲律賓的獨立日從7月4日改為6月12日(即菲律賓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日子)。
1965年馬科斯當選菲第六任總統。在其執政最初兩年中,政府在澄清吏治、抑制貪污和打擊走私方面卓有成效,但發展經濟的計劃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後在東南亞民族解放斗爭及國內民族主義浪潮高漲的影響下,馬調整對外政策,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影響,尋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並摒棄了過去20年間不與社會主義國家來往的政策。1969年馬連任總統後,菲再度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社會動盪,南部叛亂及菲共武裝斗爭加劇,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1972年至1981年,馬政府實行軍管,廢除兩院制國會和多黨制,改為一院制的「國民大會」。其間前期(1973至75年)經濟發展較快,社會矛盾有叛亂形勢受到遏制,但後期馬獨裁加劇,全國民眾抗議運動高漲。1983年8月21日,菲反對黨領袖、前參議員貝尼尼奧.阿基諾結束在美國的流亡回國時在機場遭暗殺,導致政局急劇惡化。反政府運動更加高漲。此壓力下,馬被迫宣布於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但賄選丑聞引發空前規模的「人民力量革命」,阿基諾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馬及其家人逃亡美國。
⑼ 1982年中國有什麼大新聞
4月25日——以色列軍隊完全撤出西奈半島。
5月10日——香港地鐵荃灣線(現稱港鐵荃灣線)通車。
5月20日——尤德宣誓出任香港總督。
5月21日——中國男子羽毛球隊首獲湯姆斯杯。
5月29日——香港暴雨成災,20人死亡
5月21日——中國大陸正式成立國家體改委。
5月31日——英國、阿根廷為爭奪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爆發海戰。
6月6日——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全面入侵。
6月11日——斯皮爾博格《E.T.》發行日,故這一天被定為片子中那可愛善良的小E.T.的生日。
6月15日——馬爾維納斯群島(即福克蘭群島)的阿根廷駐軍向英國軍隊投降,英阿馬島戰爭結束。
8月3日——法國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8月8日——九巴取消13D,14及15路線的「半直通路線」稱呼。
9月15日——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
11月23日——安德羅波夫出任蘇共總書記。
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另外《義勇軍進行曲》被恢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出生
1月1日——林智勝,台灣棒球選手。
1月19日——張韶涵,台灣歌手。
1月25日——李逸朗,香港歌手。
2月6日——呂建中,台灣流行音樂創作歌手。
2月8日——洪巧玲,菲律賓選美皇後,04年國際華裔小姐季軍。
2月24日——陳法拉,香港藝人,05年國際華裔小姐亞軍。
3月14日——朱木炎,台灣跆拳道選手。
3月24日——彭於晏,台灣演員。
4月13日——衛蘭,香港歌手
4月13日——衛詩,香港歌手
5月2日——施治,捷克門將
6月11日——梁又琳,台灣演員。
6月19日——鄭元暢,台灣演員。
6月25日——Rain,韓國男歌手。
8月27日——侯湘婷,台灣女歌手、演員。
9月3日——文澤爾,推理小說家。
9月5日——王心凌,台灣歌手
9月9日——大冢愛,日本女歌手
9月20日——胡歌,中國演員。
9月22日——蔣雅文,香港歌手。
10月15日--唐素琪,香港女歌手、模特兒
10月16日——泳兒,香港歌手。
10月21日——李慧思,香港模特兒。
10月24日——簡毓瑾,為台灣女羽球選手。
10月29日——林依晨,台灣演員、歌手。
11月8日——千田愛紗,日本出身的台灣藝人
11月22日——蔡卓妍,香港歌手及演員,香港女子團體Twins成員。
12月4日——董荷斌,荷蘭籍華裔賽車手
12月20日——張傑,中國人氣歌手,出生於中國四川省成都新都
逝世
1月18日——黃現璠,中國民族學家(1899年出生)
3月6日——艾茵·蘭德,作家和哲學家(1905年出生)
10月18日——貝絲·杜魯門,美國第一夫人。(1885年出生)
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蘇共中央總書記。(1906年出生)
12月20日——阿圖爾·魯賓斯坦,猶太裔波蘭出生美國籍鋼琴大師、音樂家(1887年1月28日出生)
⑽ 誰知道菲律賓的歷史
早在唐朝時期中國人就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中國史籍中所提及的呂宋、蘇祿、麻逸、古麻剌朗等國皆於今日菲律賓國內。在菲律賓當地,考古發掘甚至發現有日期在3世紀的中國瓷器。
1390年,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建立了蘇祿蘇丹國,他們是在13世紀以來從蘇門答臘島移民而來。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此地。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為美屬菲律賓領地)。
1935年3月24日,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6年7月4日,獲得完全獨立。
1965年,斐迪南·馬可仕當選總統。
1971年,斐迪南·馬可仕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
1986年,柯拉蓉·艾奎諾競選勝利後,馬可仕被逐。
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羅慕斯勝選,柯拉蓉·艾奎諾和平轉移政權。
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
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艾若育夫人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