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還有比艾滋病病毒更可怕的病毒嗎
世界上還有比艾滋病毒更可怕的病毒嗎?首先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艾滋病毒是多麼恐怕得存在,現在我給大家講一下艾滋病毒的可怕:艾滋病病毒並不會直接致命,致命的是因感染病毒而造成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因此艾滋病毒相對於許多病毒的直接致死能力來說並不算太可怕,但說它可怕也就是在於它破壞了免疫系統這個與其他病毒非常不同的機制。下面列出世界上仍然存在的一些可能被認為是比艾滋病毒更可怕的致命病毒。
第一種:皰疹B病毒(死亡率80%) 皰疹B病毒是高度有害的,病死率為80%。獼猴皰疹病毒B病毒是一種感染獼猴的單純性病毒,通過外周神經感染從一個宿主傳播到另一個宿主。病毒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如果不治療會導致神經衰弱或死亡。病毒感染的一些重要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肌肉協調和發燒,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病毒
第二種:狂犬病毒(死亡率100%)狂犬病病毒是一種導致人類狂犬病的神經病毒。病毒通過動物的唾液或人的體液傳播。 每年有近55,000人死於狂犬病。人畜共患病毒病通過貓,蝙蝠,狗,猴子和貓鼬等動物傳播。100%致死,該病毒是致命的,因為它直接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病毒感染的症狀可能從恐水症到無法移動。如果症狀出現,死亡率幾乎是100%。(小時候被狗咬過,打了一個周疫苗,現在都還在瑟瑟發抖)
第三種:天花病毒,已經滅絕了,至於多可怕就不用我說了
要說比艾滋病更可怕的病毒,那還真的不少,要是做一個最可怕病毒排行榜,艾滋病病毒連前三名的進不了。我們來看看那些令人恐怖的病毒。(當然是我主觀排名,接受反駁)
第一、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雖然年年都有爆發,但是似乎並不嚴重。但是流感病毒每年都有不同的變異,讓我們很難通過預防針等方式預防。而且流感病毒的傳播方式是通過空氣傳播,非常容易在人群中傳播。而且有的變異,殺傷力極大。比如當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總計造成了1900萬人在短期內死亡,這種破壞力,是艾滋病病毒無法比的。
第二、埃博拉病毒
前幾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發了一次,一次性造成8000人死亡。我的好幾個老師都參加援非醫療隊去過疫區。
這種病毒我覺得也是比艾滋病病毒恐怖
傳染性強,致死率高,感染者的死亡率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患者感染該病毒後會全身多器官衰竭,最後死亡。
生物安全等級四級,比艾滋病病毒還要高一級,級別越高,說明這個病毒越恐怖。
第三、馬爾堡病毒
和埃博拉病毒同樣致命的病毒,目前無有效預防和治療手段,感染後死亡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又叫綠猴病病毒,人和靈長類動物,比如猴子、猩猩都會得。
生物安全等級也是四級。
感染後一周內發病,患者會全身各處流血、高燒、嘔吐,一般一周內就死亡。
2004年在非洲爆發了一次,殺死了300人
比較小眾,傳播沒有艾滋病廣,但是發病非常猛烈。
除此之外,還有漢坦病毒、sars、禽流感、乙肝病毒,各個都是曾經的大魔王。
不過艾滋病,現在是有不斷發展壯大的趨勢。大家還是要潔身自好,警惕這種病毒
有。
艾滋病毒(HIV)並不算很可怕的病毒,因為HIV的感染力不強,只能通過血液、性交和母嬰途徑感染,感染力強大必須通過空氣或者接觸傳播,像流感病毒的感染力就比HIV強多了。其次,HIV的死亡率不高,患病後經過十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死亡,不少病毒感染後立即死亡。
最可怕的病毒要達到 歷史 上的天花病毒那樣,幾乎每個兒童都被感染,感染之後1/3死亡,這種病毒能高效感染和殺死兒童,使得兒童沒有機會成人並繁衍後代,控制人口非常有效。消滅了天花是人口爆發的原因之一。
人類 歷史 上能達到天花病毒的水平是流感病毒,1918-1919年大流感殺死了5000萬到1億人,使得美國的人均壽命一下子下降了12年。這就使得流感病毒成為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由於流感病毒變異性高,目前的流感疫苗只能管一年,而且一旦出現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年度流感疫苗肯定不管用, 歷史 上每次全球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數都已百萬計,而類似1918年大流感那樣的大流行,死者會達到幾億,而且是短短的幾個月期間。
兇狠的病毒必是來自動物的病毒,因為變異而能夠感染人類,又因為不熟悉人類的身體環境而毒性極大,像禽流感那樣,雖然死亡率很高,但無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如果能夠人與人之間傳播之後,其死亡率又沒有那麼高了。
目前潛在的兇狠病毒的第一位是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的傳染力有逐漸增高的趨勢,其死亡率還是極高,只是目前還沒有出非洲。
第二位是尼帕病毒,死亡率39%,存活者中超過50%留下嚴重的腦部損傷,和埃博拉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蝙蝠傳播的。此外還有馬爾堡病毒等。
更多的病毒在野生動物身上,只要人類繼續侵入動物領地,動物病毒就會像HIV那樣不斷地發生突變然後進入人類,形成新的瘟疫。
艾滋病病毒並不會直接致命,致命的是因感染病毒而造成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因此艾滋病毒相對於許多病毒的直接致死能力來說並不算太可怕,但說它可怕也就是在於它破壞了免疫系統這個與其他病毒非常不同的機制。下面列出世界上仍然存在的一些可能被認為是比艾滋病毒更可怕的致命病毒(可能也沒有搜集完整,而諸如天花這類算是滅絕的病毒不在此列)。此外請注意這里只搜集了病毒,不包含致命細菌(諸如炭疽、霍亂、鼠疫等等,其實這些致命病菌也挺可怕的)。
禽流感病毒(死亡率 - 60%)
甲型流感病毒亞型H5N1也稱為「禽流感」病毒。致命的H5N1病毒在1997年首次感染人類,因為它已經殺死了60%的感染病人。病毒通過鳥類傳播給人類。一些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了為什麼這種病毒對人類如此致命。該研究表明,該病毒可以引發比H1N1病毒多10倍的炎症蛋白。這些病毒炎性蛋白可以引起嚴重危及生命的肺炎和人類急性呼吸窘迫。禽流感實際上是一種對鳥類致命的病毒。除呼吸系統並發症外,其他症狀如嘔吐、腹瀉和常見的流感樣症狀也很普遍,該病毒也可導致嚴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Lujo病毒(死亡率 - 80%)
Lujo病毒在2008年尚比亞盧薩卡和南非約翰內斯堡爆發後得名。這兩個城市的前兩個字母構成了Lujo病毒的名稱。 Lujo病毒是一種殘忍的病毒,病死率為80%。 2008年爆發致使5人感染,4人死亡。科學家稱這種病毒與埃博拉病毒一樣致命。據了解,第一次爆發是由於居住在盧薩卡郊區的一名女性造成的。她患嚴重的發燒,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已知致命的Lujo病毒會在人類引起病毒性出血熱(VHF)。眾所周知,這種病毒會引起類似埃博拉病毒的症狀,如牙齦和鼻出血。
皰疹B病毒(死亡率 - 80%)
皰疹B病毒是高度有害的,病死率為80%。獼猴皰疹病毒B病毒是一種感染獼猴的單純性病毒,通過外周神經感染從一個宿主傳播到另一個宿主。病毒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如果不治療會導致神經衰弱或死亡。自1932年發現皰疹B病毒以來,有31例感染病例,其中21例死亡。這種疾病在人類中很罕見,但很容易通過猴子或動物咬傷傳播。已經發現(某些地區)約80%至90%的野生恆河猴攜帶皰疹B病毒。病毒感染的一些重要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肌肉協調和發燒。
埃博拉病毒(死亡率 - 高達90%)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相當致命的病毒,它引起的病症曾被稱為「扎伊爾埃博拉病毒病」。 該病毒於1976年首次在扎伊爾的埃博拉河附近被發現。埃博拉病毒病以前被稱為埃博拉出血熱,是人類的一種嚴重的致命疾病。該病毒的人類死亡率高達90%,一些蘇丹變種的死亡率為53%。該病毒的初始症狀類似於常見的病毒性流感,伴有喉嚨痛,發燒,肌肉疼痛和頭痛。下一階段的症狀可能是嘔吐,腹瀉,便血,皮疹,腎臟和肝臟損傷。 如果患者不及早接受治療,可能會致命且危及生命。
馬爾堡病毒(死亡率 - 23-90%)
馬爾堡病毒是一種致命的傳染性病毒,導致馬爾堡病毒病,也稱為馬爾堡出血熱。 未經治療的患者,該病毒的致死率非常高,為23%至90%。在大多數情況下,出血或失血不是死亡的原因,而是由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該病毒首次發現於1967年,當時德國法蘭克福和馬爾堡實驗室同時爆發。31名患者出現出血熱症狀,導致7人死亡。該疾病的倖存者經歷了長時間的眼部問題、聽力喪失、肌肉無力,肝炎和許多其他問題。
狂犬病病毒(死亡率 - 100%)
狂犬病病毒是一種導致人類狂犬病的神經病毒。病毒通過動物的唾液或人的體液傳播。 2009年,嚴重的狂犬病在安哥拉爆發造成93名兒童死亡。每年有近55,000人死於狂犬病。人畜共患病毒病通過貓,蝙蝠,狗,猴子和貓鼬等動物傳播。 2010年,狂犬病病毒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上造成78人死亡。若患者未接種疫苗,狂犬病毒是非常危險的,症狀發展,100%致死。該病毒是致命的,因為它直接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病毒感染的症狀可能從恐水症到無法移動。如果症狀出現,死亡率幾乎是100%。
首先,願世界上全人類都身體 健康 ,遠離疾病。艾滋病就是感染人類比較多,並且很難治療的疾病,還有比它更可怕的病毒嗎?令人感到害怕的是,還真的有,有的病毒比艾滋病病毒更可怕,還有的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危害差不多,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下。
一、艾滋病毒 是一種使人類免疫系統出現缺陷的病毒,1981年首次在美國發現源自黑猩猩及大猩猩。
感染艾滋病毒後病患免疫功能嚴重受損,病人常受細菌、病毒等嚴重感染,主要造成間質性肺炎和急性腦炎。
艾滋病可怕的是在經過治療後,停止治療的艾滋病攜帶者經常重新出現艾滋病毒,病毒比較頑固,不能根除。艾滋病發病後的平均壽命在5.8-8.8年。
艾滋病的潛伏期長,死亡率較高,已經有30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近1200萬人死亡。
因為潛伏期長,艾滋病感染者一般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或得知感染後隱瞞病情,造成艾滋病隱形蔓延,這點不好控制。
疫苗情況:2009在泰國進行的醫療試驗表明,實驗性疫苗可以使感染艾滋病的風險降低,具有一定免疫效果的疫苗。
二、埃博拉病毒 屬於纖維病毒科,是一種烈性傳染病毒,致死率較高,最快的24小時內致死。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級為四級高於艾滋病和SARS的三級,是需要比艾滋病和SARS防護等級更高的病毒。人類感染源於野外死亡的猩猩。
埃博拉病毒的潛伏期是2到21天,通常是5到10天發病。
埃博拉病毒主要攻擊各器官,使器官變形壞死並慢性分解,產生內出血、腦損傷並死亡。致死率很高,在百分之50%到90%之間,致死原因是中風、心肌梗塞、出血休克、器官衰竭等。
埃博拉最可怕的是傳染性高。傳染途徑:患者的體液直接接觸皮膚粘膜等接觸傳染,密切接觸者甚至在同一個房間內睡覺者都可能感染,感染率為大概23%。
疫苗情況:2014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首個埃博拉疫苗通過臨床試驗、2016年底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研發疫苗可實現高效防護埃博拉病毒、2017年中國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批准「重組埃博拉病毒疫苗」。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國家間歇性流行,雖然傳染性大,致死率高,但只在局部流行。
三、SARS病毒 ,2003年曾經在中國流行,很多人還有很深的記憶。傳染性較高、感染後發病急,有致死性。
SARS是重症急性呼吸性綜合症,由冠狀病毒引起。經由呼吸道、或者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傳播。
症狀是發熱,頭疼,肌肉酸痛,呼吸衰竭
潛伏期1到16天,常見是3到5天。
隔離預防非常重要,流行時醫院有專門的發熱門診,出行在機場、火車站等測試體溫。
疫苗情況:目前沒有疫苗。
四、鼠疫也叫黑死病 ,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經由鼠蚤傳播, 歷史 上曾經多次大規模流行,歐洲十四世紀流行時大概死亡2500萬人、中國解放前也曾流行;病死率比較高,不好控制。
症狀主要是寒戰、高熱、頭疼、皮膚淤斑出血、造成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等。
分為肺型和腺型。
傳染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染、鼠蚤叮咬、皮膚感染(皮膚有損傷)、消化道感染(吃感染病毒的肉),肺型主要是空氣傳染。
潛伏期2到8天,發病較快。
疫苗情況:有鼠疫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一次,如果有必要,六個月再接種一次。但疫苗不能100%預防,也有發病可能,發病比未接種者延遲,大概9-12天發病。
這幾種病毒都對人類威脅比較大,有的病毒隱形蔓延,有的病毒快速傳播,希望醫學研究人員能研究出治療的葯物、有效預防的疫苗,讓這些病毒不再對人類形成致命的威脅。
幽門螺桿菌啊,那天看見朋友圈有人發說中國人的感染率是百分之八十四,這個病菌感染上以後人說話都是臭的,嚴重的出氣都是臭的,你想一想你是個正常人,別人說話這么臭你不得吐啊。而且更可怕的是會唾液傳染,你想一想你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然後你使勁的喝葯,治好了出去和周圍人一接觸又被傳染上了,永遠治不好,不敢和人說話,怕臭著別人,又擔心孩子在學校里因為說話臭沒小夥伴,給買益生菌,要早早起來給刷牙漱口想各種辦法,真的挺煩人的,只希望你們沒有感染上的,不要外面亂吃飯,不和人共用餐具,吃飯最好用公筷,碗洗干凈了放消毒櫃里!
感謝相邀,世界上比艾滋病病毒厲害可怕的病毒有的是,實際上艾滋病病毒並不算厲害,因為它只是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的免疫能力降低,在其他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時候,由於患者免疫力較差,他的免疫系統殺死這些入侵的細菌病毒就比較難,患者就比較得相應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比如李三是艾滋病患者,如果有肺結核桿菌侵入他體內,他就比較容易得肺結核,並且極難治癒,最後可能因肺結核咯血死亡。現在雖沒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葯,但是經過治療,很多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限遏制。據報道艾滋病疫苗也已研製出來,不久的將來將會疫苗大批量生產。所以艾滋病病毒並不可怕,只要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生存下來還是大有希望的。
其實在我們人類 歷史 上,曾經發現的有很多致病病毒比艾滋病病毒厲害可怕,它們傳染性極強,致患者死亡率極高,幾乎到了讓人談之色變的地步。比如天花病毒、非典SARS病毒、炭疽病毒、鼠疫病毒等,如果這些病毒大面積流行起來,就可能使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死掉將近一半的人口。如公元1347年,蒙古帝國的欽察大汗率領他的軍隊圍攻黑海的重要港口——卡法,當時部隊中流行黑死病,欽察大汗用拋石機把死於黑死病的屍體拋進城內,卡法城內因此瘟疫盛行,城市不攻自破,城市被攻破時,裡面已幾乎沒人生存。稍後,前往卡法貿易的熱那亞商船,又把病菌帶回歐洲,又開啟了歐洲的黑死病時代。這次歐洲爆發黑死病,死亡率大約是40%——50%,個別歐洲國家死亡率更是高達80%。所以說艾滋病病毒相對咱們前面提到的病毒而言,雖然它傳染性較強,其本身致死率並不高,不能算最厲害的病毒,也並不令人十分可怕。
說到什麼疾病比艾滋病更加恐怖,那應該是這種疾病對於人類的危害超過艾滋病,而不能簡單的說疾病帶來單個個體患者病情的慘狀。我認為在人類 歷史 上鼠疫,又名黑死病,這種疾病對於人類的危害應該遠超艾滋病。
人類 歷史 上有3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導致一個帝國的沒落,第二次對歐洲各國造成重創,第三次導致世界范圍大流行。下面咱們就來簡單說一說。
歷史 上關於第一次鼠疫流行的認定是公元6 世紀那一次,這次鼠疫爆發奪去了大致1 億人左右的生命。這次鼠疫起源於中東,隨後流行傳染至近東和地中海區域,而且持續時間長達60 年。這次鼠疫奪去大量人類生命,直接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沒落。
第二次鼠疫世界大流行主要是在歐洲,是在1347年到1351年期間,當時鼠疫被稱作黑死病,大約250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占整人口數的三分之一。可以說這是給人類帶來巨大恐怖的一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流行特別廣,從19世紀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是世界范圍內的一次鼠疫大流行。我國雲南也不幸成為重災區。
了解完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鼠疫比艾滋病更加可怕,危害更大呢?
埃博拉病毒,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各個器官,使之發生變性、壞死,並慢慢被分解。由於體內器官壞死、分解,病人不斷地把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多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
你有可能把你的肛腸結構從嘴裡吐出來。你會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感覺到自己的器官慢慢變成漿糊。這種病無葯可醫。一般病人在病發後24小時內死亡。
破傷風,實際上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菌的效果,不是病毒效果。但是真的很坑。作為一個厭氧菌,你要在奇怪的地方不小心弄傷自己,就有可能感染上它,東北人奉行一點小傷不打緊。大部分都死於疏忽大意。突然人就沒了。
這種大概只能歸結為運氣了,畢竟如果你生活在大興安嶺這種地方,醫療保健制度在你看來完全就是空話了。就算他一直死不了,也要經歷很多折磨。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病毒對他們來說可怕的程度是不同的。
在我們的物種進化到現代形態之前,人類就一直在與病毒作斗爭。對於一些病毒性疾病,疫苗和抗病毒葯物使我們能夠阻止感染的廣泛傳播,並幫助病人康復。
但是隨著埃博拉疫情對西非的破壞,我們離戰勝病毒的斗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流行的病毒埃博拉病毒殺死了高達90%的感染者,使其成為埃博拉病毒家族中最致命的成員。埃博拉病毒專家,波士頓大學微生物學副教授艾爾克·穆伯格說:「情況不會更糟。」
但是,還有其他一些病毒同樣致命,甚至更致命。以下是九種最嚴重的病毒殺手:
馬爾堡病毒
科學家在1967年發現了馬爾堡病毒,當時德國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發生了小規模的暴發,這些工作人員接觸了從烏干達進口的受感染的猴子。馬爾堡病毒類似於埃博拉病毒,兩者都可引起出血熱,這意味著被感染的人在全身發高燒和出血,可導致休克,器官衰竭和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首次爆發的死亡率為25%,但在1998-2000年的剛果爆發以及2005年的安哥拉爆發中,死亡率均超過80%。
伊波拉病毒
1976年,蘇丹和剛果同時爆發了人類的第一起已知的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是通過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或感染的人或動物的組織傳播的。
埃博拉病毒雷斯頓是一種毒株,甚至沒有使人生病。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對於本迪布吉毒株而言,死亡率高達50%,而蘇丹毒株則高達71%。
據世衛組織稱,西非疫情始於2014年初,是迄今為止該病最大,最復雜的疫情。
狂犬病
盡管1920年代開始使用的狂犬病寵物疫苗已使這種疾病在發達國家極為罕見,但這種情況在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區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專家說:「它破壞了大腦,這是一種非常非常糟糕的疾病。我們有抗狂犬病的疫苗,而且有抗狂犬病的抗體,因此,如果有人被狂犬病咬傷,我們可以治療這個人。」
但是,如果不接受治療,狂犬病的死亡率則是100%。
艾滋病
在現代世界,最致命的病毒可能是艾滋病毒。」它仍然是最大的殺手,」阿米什阿達爾加博士說,他是美國傳染病學會的傳染病醫師和發言人。
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該疾病首次被確診以來,估計有3600萬人死於艾滋病毒。「阿達爾說,目前傳染病對人類的影響最大。
強大的抗病毒葯物使人們有可能與艾滋病病毒共存數年。但這種疾病繼續破壞許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其中95%的新的HIV感染發生。據世衛組織統計,撒哈拉以南非洲每20名成年人中就有近1名艾滋病毒呈陽性。
天花
1980,世界衛生大會宣布世界沒有天花。但在此之前,人類與天花抗爭了幾千年,這種疾病殺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天花感染者。它給倖存者留下了深深的、永久性的傷疤,而且常常失明。
在歐洲以外的人群中死亡率高得多,在人們把病毒帶到他們的地區之前,人們很少接觸這種病毒。例如, 歷史 學家估計90%的美洲土著人死於歐洲探險家引入的天花。僅在20世紀,天花就造成3億人死亡。
阿達爾賈說:「這對地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不僅是死亡,還有失明,這就是促使從地球上鏟除的原因。」
漢坦病毒
流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在典型的流感季節,全世界將有多達500,000 人死於這種疾病。但是有時,當出現新的流感病毒株時,會導致大流行,疾病傳播更快,死亡率通常更高。
最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有時也稱為西班牙流感)始於1918年,使世界上多達40%的人口患病,估計造成5000萬人死亡。
登革熱
登革熱病毒最早於1950年代出現在菲律賓和泰國,此後已傳播到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全球多達40%的人口居住在登革熱流行的地區,隨著全球變暖,這種疾病以及攜帶這種疾病的蚊子可能會傳播得更遠。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登革熱每年使50至1億人患病。盡管登革熱的死亡率低於其他一些病毒,為2.5%,但該病毒可引起埃博拉樣疾病,稱為登革出血熱,如果不加以治療,該病的死亡率為20%。
輪狀病毒
現在有兩種疫苗可以保護兒童免受輪狀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輪狀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嚴重腹瀉病的主要原因。該病毒可以通過研究人員所說的糞-口途徑迅速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8年,全球有453,000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輪狀病毒感染。但是,已接種該疫苗的國家報告輪狀病毒住院和死亡人數急劇下降。
② 菲律賓疫情情況如何
菲律賓衛生部2021年5月4日通報,在過去24小時內,該國新增5683例確診病例,創3月19日以來的最低紀錄;新增97例相關死亡病例。截至目前,累計確診病例1067892例;累計死亡17622例。自疫情暴發以來,擁有1.1億人口的菲律賓已對1100萬人進行了新冠檢測。
菲律賓衛生部5月4日通報,在上周測序的744個樣本中,新增289例感染首先在英國發現的新冠變異毒株B.1.1.7,380例感染首先在南非發現的B.1.351變異毒株,還有9例首先在菲律賓發現的P3變異毒株病例。
菲律賓衛生部說,這些變異病毒病例是從海外返國的菲律賓人和當地居民的檢測樣本中發現的。當局吁請民眾嚴格遵守基本防疫措施。
菲律賓應對疫情總協調人感謝中國為菲全國疫苗接種計劃提供關鍵支持
「感謝中國政府克服國內供應緊張困難,向菲慷慨援助新冠疫苗,幷向菲出口疫苗。這批疫苗對菲極其珍貴,為菲順利實施國家疫苗接種計劃提供了關鍵支持,為助菲渡過難關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地時間4月30日,菲律賓全國應對疫情總協調人加爾維茲,在菲律賓工商總會和菲律賓國際商會聯合舉辦的「疫苗峰會」上如是表述。
當天,「疫苗峰會」在線上舉行,主題是「疫苗公平分配與安全」。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出席發表主旨講話。
馬尼拉市市長莫雷諾、俄羅斯駐菲律賓大使帕夫洛夫、菲律賓國際商會創會主席蔡聰妙、菲律賓工商總會會長楊輝戈、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林育慶等參會幷致辭,菲總統企業事務顧問康習商,世界銀行代表以及菲政、商、學及媒體等各界600餘人參會。
黃溪連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手段。中國積極落實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集中資源和力量推進疫苗研發生產,在加快推進國內接種的同時,積極致力於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以上內容參考央視新聞-菲律賓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683例 累計確診1067892例
③ 阿巴拉病毒是三什麼時候在非洲肆虐的
1、您說的是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最流行的,最受關注的是2014年。
埃博拉病毒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2、病毒分類
已確定埃博拉病毒分4 個亞型,即埃博拉-扎伊爾型(EBO-Zaire)、埃博拉-蘇丹型(EBO-Sudan)、埃博拉-萊斯頓型(EBO-R) 和埃博拉-象牙海岸型(EBO-CI)。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對人類不致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對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2009年7月9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道,在菲律賓一些農場的豬身上鑒別出一種名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EBO-R)此但與其他類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對人造成威脅。
a、扎伊爾型
扎伊爾埃博拉毒有高達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區死亡率1976年為88%、1977年為100%、1994年為59%、1995年為81%、1996年為73%、2001年至2002年為80%,2003年則是90%,2007年平均為83%。
1976年8月26日首次於剛果(金)北邊城鎮爆發,首位個案紀錄為44歲教師Mabalo Lokela,當時他的高燒被診斷為疑似瘧疾感染,並且接受奎寧注射治療,這位病人每日回醫院就診觀察,一周後卻惡化為無法控制的嘔吐,帶血腹瀉、頭痛、暈眩伴隨呼吸困難,並開始自口、鼻、直腸等多處開始出血,於9月18日過世,病程僅約2周。
不久之後,更多病患帶著相似的症狀就醫,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疲倦、惡心、暈眩等。這些常發展成帶血腹瀉、嚴重嘔吐和多發性出血,初期傳染可能肇因於重復使用用過卻未消毒之針筒,後續傳染主要則是照顧病患時,在沒有適當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受到病毒侵襲或傳統埋葬前置作業的清洗過程。
b、蘇丹型
蘇丹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蘇丹棉花廠工人身上被發現。研究人員指出,這名工人應該是在工廠中或附近接觸到到帶原生物宿主,但在檢測過工廠附近的動物及昆蟲後仍一無所獲,帶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第二個病例是一位住在蘇丹的夜店負責人,當地醫院用盡所有的方法治療他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是宣告不治。醫護人員在治療時並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導致病毒傳遍醫院發生大爆發。最近的爆發發生於2004年5月。2004年5月,蘇丹Yambio縣回報20個病例,並有五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在幾天後確認這些病例為蘇丹埃博拉,鄰近國家例如烏干達、剛果皆增加邊界的守衛,以控制疫情。1976年蘇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為53%,1979年為68%,2000年至2001年間為53%,平均死亡率為53.76%。
c、雷斯頓型
1989年11月首次在由菲律賓進口至美國維珍尼亞州雷斯頓的食蟹猴(Macacaascicularis)身上發現。此一病毒對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對人類並沒有致命性。1990年2月,雷斯頓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頓、德州及菲律賓爆發。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義大利托斯卡納和德州發現。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現與猿猴出血熱類似的症狀。在這兩次爆發中,沒有任何人類受到感染。
d、象牙海岸型
象牙海岸埃博拉病毒這個品種首先在象牙海岸的塔伊國家公園中被發現。在1994年11月1日,二隻黑猩猩屍體在森林裡被發現。檢驗人員發現在心臟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屍體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幾小時之後就應該完全凝固),內臟外觀並沒有明顯痕跡,肺中充滿血液。從黑猩猩身上採取到的組織顯示,此病毒與蘇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發的扎伊爾埃博拉十分相似。 1994年後,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發現,科學家用許多方法對病毒進行檢測。感染的來源被認為是一隻被黑猩猩捕食且帶有病毒的疣猴。
執行屍體檢驗的其中一位科學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現了類似登革熱的症狀並在一星期後被送到瑞士治療。兩個星期後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後的第六個星期完全康復。[4]
c、變異新型
美國國家傳染病和過敏病研究所的美國科學家彼得博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埃博拉病毒發生了變異,變得比之前更容易傳播而引起的感染。
3、傳播途徑
敏感細胞
綠猴腎細胞(Vero)、地鼠腎細胞(BHK)、人胚肺纖維母細胞等均可用培養EBoV。病毒感染細胞後7h,培養物中可檢測到病毒RNA,18h達高峰,48h後可見到細胞病變。7~8天後細胞變圓、皺縮,染色後可見細胞內病毒包含體。
傳播方法
各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普遍易感,經腸道、非胃腸道或鼻內途徑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後2~5天出現高熱,6~9天死亡。發病後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倉鼠、乳鼠較為敏感,腹腔、靜脈、皮內或鼻內途徑接種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雞胚不敏感。人群普遍易感,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感染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員如醫務人員、檢驗人員、在埃博拉流行現場的工作人員等。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鍾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埃博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後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為可通過飛沫傳播。[4]
病毒可透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皮膚、黏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雖然猴子間的空氣傳染在實驗室中已被證實,但並不能證明人與人之間能夠透過空氣傳播病毒。美茵嘉護士是空氣傳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員並不確定她是如何接觸到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為醫院的環境,糟糕的公共衛生、隨處棄置的針頭、缺乏負壓病房都對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威脅。因為較好的設備及衛生,在現代化的醫院中,埃博拉病毒幾乎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在此期接觸病人甚至可能不會受感染。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的因腹瀉、嘔吐和出血所排出的體液將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險性。由於缺乏適當的醫療設備和衛生訓練,疫情的大規模流行往往發生在那些沒有現代化醫院和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的貧困地區。許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區正好具有這些特徵。在這樣的環境下,控制疾病的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針頭,在嚴格消毒情況下也不能重復使用針頭;隔離病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依照嚴格的規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護目鏡和防護服。所有醫護人員和訪問工作者都應當嚴格執行這些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10月6日發布公報說,埃博拉病毒不通過空氣傳播,並且未有證據顯示病毒出現變異。因此一些關於埃博拉病毒可能會變異成可通過空氣傳播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臆測。世衛組織強調說,研究顯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觸出現症狀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方式是與患者體液直接密切接觸,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嘔吐物感染性最強,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發現病毒,唾液與眼淚有一定的傳染風險,不過在患者汗液樣本中從未檢測出完整的活體病毒
4、主要分布
埃博拉出血熱目前為止主要呈現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熱帶雨林和東南非洲熱帶大草原,但已從開始的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擴展到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利比亞、加彭、奈及利亞、肯亞、象牙海岸、喀麥隆、辛巴威、烏干達、衣索比亞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區偶有病例報道,均屬於輸入性或實驗室意外感染,未發現有埃博拉出血熱流行。埃博拉病毒僅在個別國家、地區間歇性流行,在時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流行區感染,異地發病:到目前為止,美國、英國、瑞士報道過輸入病例,均為流行區旅行,參與診治病人或參與調查研究人員。沒有流行。
④ 菲律賓南部發生槍擊事件,導致多少人傷亡
根據有關媒體的報道。在8月29日,菲律賓南部哥打巴托省發生了一起槍擊事件。此次事件已經造成了當地至少八人死亡,還有一人受傷。根據現場的目擊者表述我們了解到槍擊事件發生於哥打巴托省的卡巴坎鎮。現場目擊者表示,他們在高速公路旁休息的時候有一群騎著摩托車的持槍者,飛馳而來,並且向受害者們開槍。
目前在此事件中死亡的人當地的警方已經確認了他們的身份。還有一名傷者的傷勢十分嚴重,有關醫院已經將其接受治療。根據當地有關部門的有關人員表示此次的事件是因為仇殺事件引發了的槍擊事件。
菲律賓位於亞洲的東南部,他們國家的北邊和巴士海峽和中國的台灣省隔海相望。他們國家群島多以山地為主,占他們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他們國家還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就佔有21座。菲律賓屬於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的氣溫都能達到27℃左右。他們那邊的台風很多,因此菲律賓境內的野生植物和動物也有很多,他們的礦產資源也十分的豐富。
⑤ 說明文《你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Ebola)病毒名,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埃博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
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屬於絲狀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該地區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記載的在扎伊爾的Yambuku和蘇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發的地方。在這次爆發中,共有602個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爾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蘇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不過實驗室純化技術也可能是造成這些形狀產生的因素之一,例如離心機的高速運轉可能使病毒粒子變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徑約80納米,但長度可達1400納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長度則接近1000納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結構的核殼蛋白由螺旋狀纏繞之基因體RNA與核殼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病毒蛋白VP35、VP30、L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從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納米長,另外10納米則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這層套膜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在套膜與核殼蛋白之間的區域,稱為基質空間,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組成。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
埃博拉共有4種亞型。兩種分別命名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爾)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蘇丹)在1976年被確認。相對於扎伊爾亞型的90%的死亡率,在蘇丹爆發的埃博拉亞型的死亡率較低,約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從菲律賓進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發現。這種病毒被命名為Ebola-Reston。
更進一步的爆發發生在剛果扎伊爾(1995年和2003年),加彭(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烏干達(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體個別案例上發現一些病毒的變種。
在大約1500例確診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達88%。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埃博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此地接近首次爆發的部落,剛果民主共合國仍是最近四次爆發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二〇〇九年七月九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說,他們在菲律賓一些農場的豬身上鑒別出一種名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此但與其他類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對人造成威脅。
[編輯本段]埃博拉發熱
在人類之間,病毒通過與受感染的人的體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觸傳播。埃博拉發熱的潛伏期從兩天到三個星期不等。症狀也不相同。但是當發病時通常有突然而明顯的高燒、虛脫、關節痛、腹部疼痛和頭痛的症狀。這些症狀進一步發展為嘔吐、腹瀉、結膜炎、器官損壞(特別是肝和腎),蛋白尿、以及內外出血,通常通過腸胃道。在6-10天內,病人就會死亡或者康復。
目前沒有有效的特效療法,也沒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編輯本段]病毒簡介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已造成10次具有規模的暴發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發就奪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剛果(金)讓100多人命喪黃泉,2004年5月下旬蘇丹南部疫情再發,已有4人死亡,同時俄羅斯一實驗室女科學家因針刺感染而喪命,這一病毒殺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視。
EBOV屬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屬,為單股負鏈RNA,其分子量為4.2?06,根據病毒抗原不同分為4個亞型,即埃博拉-扎伊爾、埃博拉-蘇丹、埃博拉-萊斯頓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亞型EBOV的毒力不同,扎伊爾亞型毒力最強,引起人類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蘇丹亞型次之,萊斯頓亞型僅在非人類靈長類中引起發病和死亡,尚未見引起人類致病的報告。
EBOV可以通過感染者的血液、體液、精液及各種器官迅速傳播,感染潛伏期約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狀是突然發熱、頭痛和肌肉痛,繼之出現嘔吐、腹瀉和腎功能障礙,最後體內外大出血,根據不同病毒亞型,病死率最高可達90%。
快速靈敏准確地診斷EBHF是防治關鍵。由於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水平相當低,其診斷價值遠不如抗原或核酸檢測高。為此,Towner等採用EBOV逆轉錄聚合酶聯反應(RT-PCR)檢測方法,測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OV和病毒載量,快速診斷為蘇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較高。同時發現病毒載量與疾病的預後密切相關,死亡病例RNA的復制水平明顯高於生存病例。研究者還指出,監測EBOV亞型至關重要。
目前EBHF尚無有效療法,主要採用支持治療,要特別注意維持循環血容量,監測血壓,吸氧等。最近美國科學家用1種抗血凝蛋白質對感染EBOV的獼猴進行治療並取得一定療效,但對人體的療效有待於進一步驗證。EBOV疫苗尚處於實驗階段,在靈長類動物已顯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體EBOV疫苗試驗最近在美國進行。
世界上六種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
據英國《焦點》月刊2月號發表文章《幾種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埃博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高達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熱病毒。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馬爾堡病毒。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羅河病毒。病初起時像是得了流感,之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其它腦疾病和陣發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終身無法痊癒。
5、登革熱病毒。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國雜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種病毒埃博拉居首位。
[編輯本段]病毒特徵
「埃博拉」病通過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這與艾滋病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經過病毒潛伏期後,先出現高燒、頭痛、嘔吐等症狀,然後病人在備受幾天腹瀉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後,痛苦地死去,前後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達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爾埃博拉河附近一個名叫揚博科的小村莊首次發現的,並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爾的55個村莊及其鄰國蘇丹、衣索比亞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盡管世界衛生組織煞費苦心研究,至今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儲主,目前認為果蝠是儲存宿主的可能候選。因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劑,也同時被視為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這是一種致命的流血熱(hemorrhagic fever)傳染病,目前無法醫治,會感染包括人類、猴子及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動物。人類患者半數以上在兩星期內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說,把愛滋病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濃縮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過體液傳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會傳染。傳染病專家除了進行檢疫,也集中力量尋找首個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於追查可能被傳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體到底來自何處。
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寄生在一種當地動物或昆蟲身上,可是目前還無法確認寄主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的瑪丁尼茲醫生(Lindsey Martinez)說:沒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發之間藏身何處、什麼因素促使它活躍起來?
追查首宗病例是檢疫的重要工作。經過一番抽絲剝繭,終於發現36歲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烏干達的首個艾博拉患者。她生病發燒5天後就死了。以當地習俗,遺體停放在住家兩天,等待親友一起參加葬禮。葬禮上,死者親屬清洗遺體,然後把她葬在離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
儀式結束後,親友們同在一個大水盆洗手,象徵親密團結。大家卻不知道,阿薇蒂的遺體帶有艾博拉病毒,簡直就如一枚計時炸彈一樣。接著,與她同住的母親、3個姐妹、她9個月大的女兒,以及3個親戚相繼死亡。家中唯一生還者是阿薇蒂8歲的兒子,他當天沒有參加葬禮。
病毒也在烏干達北部地區的古魯鎮附近蔓延。當地政府在確定是艾博拉之後,立即禁止傳統葬禮,所有屍體都由政府處理與埋葬,以避免傳染。
經過化驗,專家發現病因是一種稱為「蘇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類艾博拉病毒有3種,都以疫區國家為名,分別是「蘇丹艾博拉」、「扎伊爾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
「蘇丹艾博拉」1976年及1979年曾兩次出現蘇丹南部,死亡率約65%,是致命率較低的一種。1995年在扎伊爾出現的「扎伊爾艾博拉」,死亡率高達81%,那一次共死了315人。
這是烏干達首次發生艾博拉,而且古魯鎮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國家疫區居民一樣常吃野生動物。過去幾次艾博拉病疫,專家懷疑居民吃下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所造成。由於病原來自蘇丹,有人猜測,或許是以蘇丹為基地的烏干達叛軍無意間把病毒帶過來。
不尋常的傳染病例越來越多,而且不僅發生在衛生水平不足的發展中國家,今年4月號的《新英格蘭醫學學報》同時刊登4篇關於傳染病的報告,包括義大利因玉米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馬來西亞因豬只傳染的腦炎,美國亞特蘭大糖尿病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進行兩次腸手術等案例。
發展中國家的鄉村居民大量湧向城鎮,居住在缺乏衛生條件的環境中,形成傳染病溫床。另一方面,海運及航空交通帶來全球人口及產品流通,病原體傳染的范圍因此擴大。
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國檢疫單位曾發現從菲律賓入口的猴子身上,帶有專門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檢疫人員因接觸而體內產生抗體,幸虧沒發病。類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義大利與菲律賓發現。
曾在非洲參加救治艾博拉的瑪丁尼茲醫生說:「人類不斷開發,不斷侵入過去毫無人煙的地區,肯定會接觸一些從沒碰過的昆蟲動物,一些隱藏著的病菌病毒正等待機會對付我們。」
「艾博拉」原是剛果一條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裡出現,從此它成為這致命傳染病的代號。
病人感染病毒後4天,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發燒、頭痛、喉嚨痛、肌肉疼痛等。接著是嘔吐及肛門出血,然後鼻腔、牙齦、眼睛、皮膚也出血。這時病毒也開始破壞內部器官,病人因內出血而吐血。50%至90%病人在兩星期內因失血過多造成休克而死。
病毒可能潛伏在患者體內兩星期,這期間沒有感染性。當感冒症狀出現時會通過體液感染。出血時期及死後一段時間,病毒感染性極強,非常危險。
一直以來,研究人員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血管中產生大量糖性蛋白質(glycoprotein),卻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
兩三年前,密歇根大學的病毒學家奈貝爾(Gary Nabel)才發現,原來這種糖性蛋白質會黏附在稱為neutrophil的白血球上。這種白血球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前線防衛,負責吞食及消滅入侵的細菌或病毒,並向免疫系統發出警報,動員白血球B細胞製造抗體,以及T細胞對付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研究者猜測,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質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無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無人之境,攻擊血管壁細胞,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壓太低,循環系統無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
英國專家解釋了出現「活死人 」現象的部分原因。這些專家在研究一種自然疾病——埃博拉病毒熱時,發現了「活死人」現象的奧秘。他們稱,「活死人」現象就是一種由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險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們有理由恐懼埃博拉。在躲開可能的攻擊後,除了骨頭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對人體任何其他組織後器官都一視同仁地加以侵蝕,像一場公平的游戲。首當其沖的是血細胞。當病毒將自身復制到血細胞中,血細胞便開始死亡並凝結在一起。凝塊阻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感染的器官開始出現死片。病毒蛋白質以特有的兇殘攻擊膠原,這是固定器官的連接組織中的主要蛋白質。當膠原變成漿狀物,器官表面開始出現孔洞,包括皮膚,血從孔洞傾瀉而出。皮膚下面出現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皰。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孔竅都會滲血,同時皮膚和肌肉的表面隔膜開始炸裂。在身體內部,心臟開始滲血,並將滲入它周圍的空腔。肝臟腫大,開裂,然後開始化膿腐爛;腎臟失靈,塞滿了死細胞和血塊。死的、凝結的血細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腦,妨礙了供氧,最終導致痴呆和大規模的癲癇發作。崩潰的血管和腸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樣湧入體腔。雖然在體液中漂浮,但組織自身是脫水的,無法執行其功能,於是病人開始死亡。這稀奇古怪的過程一直持續到病毒成指數地繁殖,毀壞內臟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嘔吐物這樣液體,每一滴都充滿了上百萬的病毒。在其成員密集的社區,這些有毒液體的擴散為病毒從一個宿主跳向另一個宿主搭起了橋梁。
埃博拉病毒與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它的「殺人」速度卻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開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現出來的症狀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沒什麼兩樣。病人只感到發熱、頭痛、喉嚨痛、胸悶。但是僅僅幾小時後,病人就會開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瀉、嘔吐、肌肉和關節酸痛等,半數病人於發病後第5天出皮疹,大多數則在第5至7天七竅流血不止。出血者佔71%。最嚴重的是皮膚粘膜、鼻、齒齦、內臟均出血,糞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導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過一天,病人將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就連睜開眼都會感到疼痛,腦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這個時候,醫生仍無法確定患者得了什麼病。直到幾天後,病人開始體內外大出血,連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醫生才敢確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過,到這個時候一切都太遲了。一位傳染病專家曾這樣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體內外大出血,由於體內器官壞死、分解,他還不斷地把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我覺得就像看著一個大活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斷溶化,直到崩潰而死。」正在烏干達執行埃博拉病控制使命的美國傳染病專家海曼作出這樣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裡到處都是鮮血,被褥上、地板上、牆壁上;他們吐血、便血……埃博拉是人類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殺手,是世界醫學界面對的一道難以解讀的「哥德巴赫猜想」。
埃博拉病毒的解析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絲狀病毒,通常看起來像一根精心製作的構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辮狀編結的七個蛋白質組成。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為什麼這些蛋白會有這么大的破壞力。它們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一直宿主的免疫系統,但它到底如何發揮作用至今沒有弄清楚。埃博拉熱病爆發的相對短暫和相對自足的另一個原因是病毒絕對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毀滅它的宿主——大約在五天以內,所以它很少有機會跳到另一個新宿主身上。除了極罕見的情況,它的傳播是依靠直接的體液交換來進行的,最終缺乏機會找到傳播的橋梁。同時,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為它過於穩定,極少變異。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HIV,以某種方式進化,可以幫助它們克服障礙存活下來。它們變異非常快,這便增加它們適應新宿主的機會。埃博拉沒有走這條路。1996年CDC發表的一份對埃博拉基因的分析,揭示在扎伊爾1976年和1995年兩次的熱病爆發的病毒事實上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變只有1.6%。這給治療和預防它的傳播帶來了希望。
研究證實,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實驗室檢查常見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嚴重減少和轉氨酶升高(AST>ALT),有時血澱粉酶也增高。診斷可用ELISA檢測特異性IgG抗體(出現IgM抗體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檢測血液、血清或組織勻漿中的抗原;用IFA通過單克隆抗體檢測肝細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過細胞培養或豚鼠接種分離病毒。用電子顯微鏡有時可在肝切片中觀察到病毒。用IFA檢測抗體常導致誤判,特別是在進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學調查時。實驗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險性,應該只在有防護措施防止工作人員和社區感染的地方開展( 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徑為80納米,長度為970納米,屬絲狀病毒科。較長的奇形怪狀的病毒粒子相關結構可呈分枝狀或盤繞狀,長達10微米。來自扎伊爾、象牙海岸和蘇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學特性不同。第4個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靈長目動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獻報導有極少數人感染此病毒,臨床上無症狀。1976年在蘇丹流行時,病死率為53.2%;在扎伊爾,高達88.8%。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級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時後便不治身亡,而且他們都「死得很難看」,病毒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性,壞死,並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並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 照顧病人的醫生護士或家庭成員,和病人密切接觸後可被感染。有時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蘇丹流行時,與病人同室接觸和睡覺者的感染率為23%,護理病人者為81%。醫院內實驗人員感染和發病也有好幾起。
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性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熱性,但在60攝氏度的條件下60分鍾將被殺死。病毒主要存在於病人的體液、血液中,因此對病人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各種穿刺針、插管等,均應徹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壓蒸氣消毒。埃博拉病毒還可能經過空氣傳播。實驗人員將恆河猴的頭部露出籠外,讓其吸入直徑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氣霧,猴子4~5天後發病。每天與病猴密切接觸的6個工作人員的血清發現該病毒抗體陽性,其中5人沒有受過外傷,也無注射史,因此認為可通過飛沫傳播。
雖然埃博拉病毒目前僅在個別國家、地區間歇性流行,在時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傳染病的歷史上,許多傳染病的流行開始時往往是個別散發,以後演變成局部地區流行,進而變成廣泛流行。副霍亂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1905年在埃及發生第一例,1937至1960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局部流行,而1960年後迅速波及五大洲。埃博拉病毒會不會像副霍亂那樣在不久的將來波及五大洲?現在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控制「埃博拉」的擴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加強國境檢疫,暫停進口猴子主要限制來自疫區的猴子,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除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對有出血症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即使用帶有空氣濾過裝置的隔離設備。醫護人員、實驗人員穿好隔離服,可能時需穿太空服進行檢驗操作,以防意外。對與病人密切接觸者,也應進行密切觀察。
⑥ 一年前,菲律賓空姐酒店離奇死亡,體內測出11人DNA,結果如何
後來經過法醫的鑒定,認定這位女子的死亡原因是腹部主動脈瘤,所以說法醫認為女子的死亡和這些男子沒有任何的關系,這些男子只是進行了幾天的羈押之後就被放了出來,他們光明正大的走出了警局。
⑦ 菲律賓劫持人質事件
菲律賓南部的50人政治大屠殺,遇害者大多數是女性,觸犯了穆斯林家族斗爭不殺婦幼的規則,外界擔心受害一方可能進行報復,演變為更大規模的家族殺戮。
菲律賓明年舉行全國大選,23日上午,馬吉丹奧省(Maguindanao)布魯安市(Buluan)副市長滿古達達圖(Toto Mangudadatu)派妻子、2名妹妹、2名女性律師,以及數十名記者(包括女記者),代他辦理省長參選登記。
不料在途中遭一支約百人的私人武裝部隊攔截綁走,所有人幾乎全被虐殺,屍體被草草掩埋在附近荒山。
有目擊者見到,同樣打算角逐省長的拿督恩賽市(Datu Unsay)市長小安帕端(Andal Ampatuan Jr.),赫然現身在這支武裝部隊當中。小安帕端是馬吉丹奧省現任省長老安帕端(Andal Ampatuan)的兒子,老安帕端已經連任3屆。
安帕端家族和滿古達達圖家族都是民答那峨島的傳統地方政治勢力,老安帕端和老滿古達達圖在1986年獨裁者馬可仕倒台時,分別被接任的總統艾奎諾夫人(Corazon Aquino)指派為兩座城市的代理市長,兩家關系良好。
老滿古達達圖在臨終時,還把子女託付給老安帕端照顧。然而,權力的爭奪使得兩個家族反目成仇。
在菲律賓,穆斯林家族發生武裝沖突時,根據不成文的條規,攻擊行為可以殃及女性,但不可以是直接針對女性,也因此穆斯林女性多能辦理男性不便處理的事務,如深入對方陣營談判或為沖突死者收屍等。而日前發生的大屠殺,受害女性顯然受到了直接的攻擊。
在事件中失去妻子和兩名妹妹的滿古達達圖說,他在表態參選省長之後即接到死亡威脅,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清一色叫家族中的女性成員代他登記參選,不料現在證明這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安帕端家族控制著馬吉丹奧省和民答那峨島穆斯林自治區,這兩地的地方官員與民意代表近半數是他們的家族成員,但滿古達達圖家族也有人在鄰省蘇丹古達拉(Sultan Kudarat)擔任省長、眾議員,在穆斯林自治區同樣有家族成員擔任要職。
雖然還沒有充分直接的證據顯示事件是安帕端家族所為,即使滿古達達圖口中聲稱會交給法律途徑解決,但觀察家擔心,一場激烈的武裝沖突可能正在醞釀,尤其這兩個家族都各有為數百人以上的私人武裝部隊。
⑧ 如何看待埃博拉屠戮人類的方式,殺人於無形中,像極了「化骨綿掌」
在過去的一年裡,大部分人的目光都積聚在新冠疫情上,關注著該疫情的發展情況。只有少數人知道,在去年6月份埃博拉病毒又開始在剛果肆虐。直到8月份,世界衛生組織今日宣布,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疫情結束。該病毒導致130人感染,55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過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徑傳播。患者死亡時濺出的血水更是為傳染提供了便利,使該病毒大面積擴散。但由於其極高的致死率,該病毒往往來不及進行大面積的傳播,這也許是唯一的好消息吧!
⑨ 「天鵝」入侵菲律賓,至少20人死亡,發生了什麼
眾所周知,菲律賓有「綁架之都」、「博彩之城」的稱號,如今到來的「天鵝」,使得當地至少20人死亡。
綁架之都:
眾多去菲律賓的打工的國人,都在此地被綁架。當地人因為某國的介入,使得民間槍支要高於官方,甚至有些警方也有這「兼職」。如此這般,成了民國的樣子,不亂才有鬼!
甚至,台風還能將江海底部的營養物質卷上來,從而使其落在表面吸引魚餌,進而吸引魚群在水面捕食,這也使得漁獲量得以提高。
⑩ 什麼是埃維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埃博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
埃博拉病毒
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與馬爾堡病毒類似。它是在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附近爆發該病後給予命名的。該地區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記載的在扎伊爾的Yambuku和蘇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發的地方。在這次爆發中,共有602個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爾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蘇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共有4種亞型。兩種分別命名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爾)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蘇丹)在1976年被確認。相對於扎伊爾亞型的90%的死亡率,在蘇丹爆發的埃博拉亞型的死亡率較低,約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從菲律賓進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發現。這種病毒被命名為Ebola-Reston。
更進一步的爆發發生在剛果扎伊爾(1995年和2003年),加彭(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烏干達(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體個別案例上發現一些病毒的變種。
在大約1500例確診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達2/3。
埃博拉發熱
在人類之間,病毒通過與受感染的人的體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觸傳播。埃博拉發熱的潛伏期從兩天到三個星期不等。症狀也不相同。但是當發病時通常有突然而明顯的高燒、虛脫、關節痛、腹部疼痛和頭痛的症狀。這些症狀進一步發展為嘔吐、腹瀉、結膜炎、器官損壞(特別是肝和腎),蛋白尿、以及內外出血,通常通過腸胃道。在6-10天內,病人就會或者死亡或者康復。
目前沒有有效的特效療法,也沒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
大自然的神秘殺手----埃博拉病毒(EBV)
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已造成10次具有規模的暴發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發就奪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剛果(金)讓100多人命喪黃泉,2004年5月下旬蘇丹南部疫情再發,已有4人死亡,同時俄羅斯一實驗室女科學家因針刺感染而喪命,這一病毒殺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視。
EBV屬絲狀病毒科絲狀病毒屬,為單股負鏈RNA,其分子量為4.2?06,根據病毒抗原不同分為4個亞型,即埃博拉-扎伊爾、埃博拉-蘇丹、埃博拉-萊斯頓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亞型EBV的毒力不同,扎伊爾亞型毒力最強,引起人類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蘇丹亞型次之,萊斯頓亞型僅在非人類靈長類中引起發病和死亡,尚未見引起人類致病的報告。
EBV可以通過感染者的血液、體液、精液及各種器官迅速傳播,感染潛伏期約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狀是突然發熱、頭痛和肌肉痛,繼之出現嘔吐、腹瀉和腎功能障礙,最後體內外大出血,病死率高達90%。
快速靈敏准確地診斷EBHF是防治關鍵。由於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異性抗體水平相當低,其診斷價值遠不如抗原或核酸檢測高。為此,Towner等採用EBV逆轉錄聚合酶聯反應(RT-PCR)檢測方法,測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V和病毒載量,快速診斷為蘇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較高。同時發現病毒載量與疾病的預後密切相關,死亡病例RNA的復制水平明顯高於生存病例。研究者還指出,監測EBV亞型至關重要。
目前EBHF尚無有效療法,主要採用支持治療,要特別注意維持循環血容量,監測血壓,吸氧等。最近美國科學家用1種抗血凝蛋白質對感染EBV的獼猴進行治療並取得一定療效,但對人體的療效有待於進一步驗證。EBV疫苗尚處於實驗階段,在靈長類動物已顯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體EBV疫苗試驗最近在美國進行。
世界上六種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