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戰區在哪裡

菲律賓戰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02 10:52:18

① 盟軍是如何進攻菲律賓群島的

根據會議確立的菲律賓戰役計劃,戰役初期由麥克阿瑟負責奪取群島最南端的棉蘭老島,尼米茲則負責攻佔雅浦島,然後兩人聯合作戰奪取萊特島。接著,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指揮各自的部隊,分別進攻呂宋島、硫磺島和沖繩島。

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指示,麥克阿瑟制定了代號為「雷諾」的菲律賓戰役計劃。該計劃將棉蘭老島選為首要戰術目標,進攻部隊將從新幾內亞的基地出發,在第3艦隊的全力支持下,預定於11月15日在棉蘭老島南部上陸,12月20日在萊特灣獲得最初的立足點。此前,為獲取前進基地,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將於9月15日分別派部隊奪占菲律賓群島外圍的摩羅泰和佩萊利烏島。

為支援摩羅泰—佩萊利烏島的作戰行動,9月6日,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的航空母艦攻擊了雅浦島、烏利亞島和帛硫群島,旨在孤立這些島嶼上及其附近的日軍基地,削弱日軍防禦力量。9月9日、10日,哈爾西的艦載機又空襲了棉蘭老島,作戰中意外發現日軍的空中防禦十分薄弱,幾乎沒有日機迎戰,同時還證明此前由新幾內亞機場出發的盟軍岸基轟炸機已嚴重破壞了日軍的空軍設施。9月12日、13日,哈爾西的航空母艦編隊襲擊了比薩揚群島,日本空軍再一次表現出驚人的軟弱無力。這一發現使哈爾西異常興奮,他向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建議,取消在棉蘭老島和雅浦島這一中間階段的登陸作戰,而直接攻佔萊特島。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立即同意了哈爾西的這一新建議,並提交正在魁北克開會的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很快,參謀長聯席會議回電,同意直接攻打萊特島的新作戰計劃,並指示尼米茲在戰役期間將其第3兩棲編隊和第24軍暫歸麥克阿瑟指揮,登陸作戰的日期由原定的12月20日提前到10月20日,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2個月。

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示,麥克阿瑟重新修訂了「雷諾」戰役計劃。在新的作戰計劃中,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萊特島東北部沿岸的平原地帶。此次作戰的首要目標是佔領萊特島沿岸杜拉格與聖何塞之間近30公里的地區,旨在盡快攻克重要的塔克洛班飛機場,進而佔領並使用正在發展中的杜拉格飛機場網。這樣一來,登陸盟軍就能夠控制聖胡安海峽,將進攻部隊放在南部的帕納昂海峽攻擊距離之內。

1944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所部的一支分遣隊在摩羅泰島登陸,只遇到日軍的輕微抵抗。美軍上島後,很快建立了一個空軍前進基地,到10月4日,已有美軍飛機在此起落。在9月15日,尼米茲的中太平洋部隊也突擊了帛硫群島中的佩萊利烏島。由海軍少將羅伊•蓋格斯率領的第3陸海軍戰師一部在該島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兩個半月的血戰。最終,美軍經過逐個山洞、逐個山脊、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到11月25日才肅清了守敵。由於情報失誤,使這次登陸突襲行動演變成為太平洋戰場最殘酷的島嶼爭奪戰之一。此戰擊斃日軍1萬餘人,美軍亡2000餘人,傷數千人。此間,威爾金森的第3兩棲編隊還於9月17~20日攻佔了恩蓋屋島,23日未遇抵抗佔領了位於雅浦島以西約160公里的烏利西環礁島,從而使該環礁島優良的港口成為哈爾西第3艦隊的一個前進基礎。

為確保挺進菲律賓的戰役首戰告捷,盟軍空軍部隊自10月7日起對日空軍和日防禦部隊進行了航空火力准備。哈爾西第3艦隊的艦載機一馬當先,猛轟了戰區內的日空軍基地,力圖一舉癱瘓日本空軍。

與此同時,駐守新幾內亞的美第5航空隊和駐守馬里亞納群島的美第7航空隊也分別攻擊了其航程內的所有日軍基地。

10月9日~10日,米切爾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北上襲擊了位於沖繩島的日本軍艦及其防禦設施。

10月11日,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南下,再次襲擊了呂宋島北端的阿帕里地區,隨後又返回台灣近海。

12日,米切爾出動艦載機約600架襲擊了台灣南部。同一天,駐印度加爾各答的第20航空隊也出動了100架B—29重型轟炸機經中國成都加油後奔襲台灣。這兩次空襲使日本在台灣的空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另有2艘日驅逐艦也被擊成重傷。

由於被艦船炮火和許多被擊落日機火焰的誤導,日無線電台聲稱取得了一次偉大的海戰勝利。

哈爾西希望藉此機會誘出日聯合艦隊,於是留下1支巡洋艦編隊欺騙日軍,同時命令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向東駛入菲律賓海規避、坐等。日本本土的豐田副武果真上當,吃下為他設下的誘餌。他調動了600架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增援台灣,企圖殲滅美航空母艦編隊,但卻撲空。就在此時,哈爾西令第38艦空母艦特混編隊突然殺出,將增援日機半數摧毀。

此役美軍前後共毀日機650架,擊傷多架,還摧毀了日軍在台灣構築的許多岸防設施。美軍的損失較輕微,只有2艘驅逐艦被擊成重傷,其它幾艘艦船輕度受傷,另外損失75架飛機。由於在這次戰斗中日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飛行員損失嚴重,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隨後進行的萊特灣海戰。

10月14日,由威爾金森率領的美第3兩棲編隊和巴比率領的美第7兩棲編隊,分別在馬里亞納海域和新幾內亞的荷蘭迪亞附近海域集結,搭載登陸部隊後向萊特灣進發。10月16日,兩支兩棲編隊在萊特灣外海域會合。17日晨,編成一個龐大艦隊的登陸部隊,開始向萊特島啟航。途中,擔負水面護航任務的是美第7艦隊的海上火力支援群,由奧爾登多夫海軍少將率領,包括6艘戰列艦、5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和66艘驅逐艦;擔負空中護航任務的是第7艦隊的空中火力支援編隊,由托馬斯•斯普拉格少將指揮,轄16艘護航航空母艦、9艘驅逐艦和1艘護航驅逐艦。在該艦隊的翼側遠方,哈爾西的第3艦隊正嚴陣以待,隨時准備攔截從任何方向出現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這是一支機動性和戰鬥力都很強大的艦隊,其中由米切爾率領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為第3艦隊主力,它包括8艘重型航空母艦、8艘輕型航空母艦、6艘新建造的快速戰列艦、6艘重型巡洋艦、9艘輕型巡洋艦和58艘驅逐艦,擁有艦載機1000餘架。此外,還有4艘潛艇為第3艦隊擔任警戒任務。

10月20日晨,經過嚴密的偵察和猛烈的火力准備,盟軍拉開了萊特灣地區地面作戰第二階段的戰役序幕。美第6集團軍編成內的美第10軍和第24軍的4個師分別在聖何塞和杜拉格附近灘頭同時登陸。由於日第16師未做好抗登陸准備,因此美軍在登陸初期只遇到輕微抵抗。到深夜,已有13.2萬名美軍和近20萬噸物資裝備上陸。此間,日軍唯一一次有威脅的反撲是出動了一小批魚雷轟炸機重創了美重型巡洋艦「檀香山」號。10月21日,美軍開始向島上的塔克洛班推進,守軍仍只出動小股部隊進行抵抗,意在保存力量固守萊特島首府後面的山頭。10月22日下午2時,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總統塞西奧•奧斯梅納的陪同下從登陸艇上涉水上岸。

② 七大軍區合並四大戰區後是哪幾戰區

1、北部戰區:原北京、沈陽軍區合並,轄38軍、39軍、40軍、65軍。作戰對象主要為朝鮮半島,次為俄羅斯和蒙古。司令部設在北京,海軍北海艦隊移駐天津。

2、西部戰區:原蘭州軍區、成都軍區合並,鑒於西部地哉廣闊劃出雲南、貴州、重慶並入南部軍區,13軍調入四川。轄13軍、21軍、27軍、47軍。作戰對象主要為印度,次為中亞方向。進藏軍力調動蘭州方向遠比成都方便且新疆維穩壓力大故司令部設在蘭州。

3、東部戰區:原南京軍區、濟南軍區合並,轄1軍、12軍、26軍、31軍,作戰對象主要為美日台,東海沖繩方向。東部戰區目前壓力最大,配置空降15軍。原北海艦隊部分並入東海艦隊

4、南部戰區:以廣州軍區合並原成都軍區的雲南、貴州、重慶區域,轄14軍、41軍、42軍和調入的54軍。作戰對象主要為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緬甸,以及整個南海方向,加強南海艦隊遠洋進攻力量。

③ 關於二戰中,美日兩國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役詳細資料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④ 中國五大戰區各設立在什麼地方

西部戰區,包括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四川和重慶,是排除了雲南和貴州以外的,原來的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合並而來,戰區機關在成都,陸軍機關設在蘭州,有76和77兩個集團軍,但陸軍的數量佔到我們全國的1/3左右,因為它的面積太大了,佔到我們全國的1/3,而且五種地形,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全部都有,特別是青藏高原,條件是非常的惡劣。

鄰國有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俄羅斯和蒙古等11個國家,國境線漫長,鄰國眾多,尤其是和印度之間,中印邊境線長達1700多公里,而且主要是沿著喜馬拉雅山以及喀喇昆侖山等等,其條件非常的惡劣。

南部戰區有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廣東、海南六個省市以及香港,澳門主城。有三個陸上鄰國,緬甸、寮國和越南,另外就是我國的南海,有74和75兩個集團軍以及我國的南海艦隊。南海艦隊是我國三大艦隊中實力最強的,有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戰區機關駐地是在廣州,陸軍機關是在南寧。南方戰區其經濟十分的發達,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其國防任務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守土之責,第二個是南海,第三是協助台灣。

東部戰區,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等地方。有71、72、73三個集團軍以及東海艦隊。東臨黃海、東海和南海,鄰國主要是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國家。其軍力非常強,海軍約佔全軍的一半,空軍佔到全軍的1/3,而精銳的陸軍佔到全軍的1/4左右,戰區機關駐地是在南京,陸軍機關駐地是在福州,轄區內有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其經濟實力極其強勁,國防任務主要是台灣、東海和黃海。

再往北就是中部戰區,包括湖北、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有81、82、83三個集團軍,戰區機關駐地是在北京,陸軍機關駐地是在河北的石家莊。

最後一個就是北部戰區,包括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山東,有78、79和80個集團軍,戰區機關駐地是在遼寧的沈陽,陸軍機關駐地是在山東的濟南。東臨黃海和渤海,鄰國主要是韓國,朝鮮以及蒙古、俄羅斯、遠東、俄羅斯和朝鮮半島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⑤ 請問目前戰亂地區或國家有哪些

1.東部剛果(金):自從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盧安達胡圖族和圖西族武裝之間的沖突就波及到相鄰的剛果(金),導致這里也不再穩定。從那以後,剛果(金)地區就成了無法無天的戰亂之地,導致100多萬剛果人逃離家園。2003年,剛果(金)圖西族首領洛朗-恩孔達佔領這里,並建立保衛人民國家議會。2009年1月,恩孔達被盧安達軍方逮捕,但是保衛人民國家議會和其他叛軍組織繼續堅持沖突。圖中是2009年1月19日,戈馬附近的當地人抬著親屬,將其葬在一個難民營地旁。

2.克什米爾:自從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雙方沖突的焦點之一。為了這塊有爭議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進行了三場戰爭,小規模邊境沖突更是時有發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動盪不安,近來兩名穆斯林平民遇害更是令緊張局勢升級。圖中是2010年2月5日,印度警察向斯利那加街道上的抗議人群發射催淚瓦斯,一名克什米爾穆斯林又將瓦斯罐扔回去。

3. 伊朗: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後,反對派質疑內賈德靠舞弊勝選,數百萬伊朗人走上街頭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穆薩維。選舉後抗議很快發展成「綠色革命」,成為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但是與塞爾維亞、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不同,伊朗「綠色革命」並未席捲全國,政府甚至利用軍隊鎮壓抗議。圖中是2009年12月27日,一名帶著綠色腕帶的抗議者與民兵發生爭議。

4.查德:查德內戰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因為反政府叛軍經常得到蘇丹援助。但是,被戰爭撕裂的查德不僅是成千上萬蘇丹達爾富爾難民的安全天堂,也是中非共和國難民的避難之所。2009年5月,查德政府軍成功阻止叛軍佔領查德首都恩賈梅納推翻政府,圖中三名查德士兵在戰斗之餘休息。

5.東查德:在過去五年間,在東查德和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至少40萬難民逃入查德沙漠中的難民營。兩個國家的叛軍組織以國家忽略種族迫害為由,與政府軍發生戰斗。平民們經常被困於戰火中,還有忍受保守強奸和種族清除的恐懼。圖中是2008年6月26日,來自蘇丹的難民撿拾樹枝用以在查德難民營中生火。

6.朝鮮:在朝鮮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後,朝鮮與韓國之間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張。雙方從未簽署國正式的和平協議,美國在韓國的駐軍達2萬多人。朝鮮領導人金正日1994年繼承父親金日成的職務後,忽略美國再三警告著手開發核計劃。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成功,2009年5月第二次核試驗成功。圖中是2009年2月19日,在朝韓非武裝區兩側,韓國士兵與朝鮮士兵面對面站崗。

7.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聯邦直轄部族地區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兩大戰區之一。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線長達2400公里,自從2001年以來,兩個地區的伊斯蘭民兵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就開始激戰。「基地」組織的高級領導人也被認為藏在這里,美國利用無人轟炸機搜尋恐怖分子和塔利班領導人。圖中是2010年2月1日,武裝分子毀掉了白沙瓦的北約聯軍儲油庫,一名巴基斯坦士兵正在警戒。

8.巴基斯坦:當伊拉克和阿富汗吸引公眾注意後,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穩定成了美國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任務。在美國壓力下,巴基斯坦最近開始對其邊境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加大進攻力度。巴基斯坦政府軍在反對塔利班的鎮壓叛亂中取得一些成功,但卻是以疏遠民眾和動搖巴基斯坦社會為代價的。圖中是2009年6月21日,從巴基斯坦北部戰區中逃出的難民,他們現在住在斯瓦比難民營中。

9.索馬里:自從20世紀90年代,索馬里就沒有中央政府,和平也遠去。索馬里前總統巴雷1991年被推翻後,叛軍組織分裂成以軍閥為首的不同陣營。美國曾與1992年採取「恢復希望」行動,但在「黑鷹墜落」後,被迫與1994年撤出。2006年,伊斯蘭法庭聯盟曾給索馬里帶來暫時的和平和穩定。2007年初,在聯合國支持下成立過渡聯邦政府。今天,索馬里的大部分地區都在伊斯蘭武裝組織控制下,現任總統、前伊斯蘭法庭聯盟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只能控制少數地區。圖中是2007年11月19日,在摩加迪沙附近難民營的索馬里人在准備午餐。

10.索馬里:現在索馬里沖突主要發生在中央政府與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之間。「青年黨」最近公開宣稱,他們將參加「基地」組織領導的國際聖戰運動。圖中是2009年12月1日,「青年黨」民兵襲擊政府陣地,一名政府軍士兵站在一名被打死的武裝分子旁邊。

11.菲律賓:菲律賓時亞洲內戰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40年的沖突導致4萬人死亡。內戰始於1969年,名為「新人民軍」的反政府武裝要推翻費迪南德-馬科斯的獨裁統治。盡管馬科斯1989年去世,但國際調停依然失敗,包括挪威長達20年的和解嘗試。「新人民軍」採取游擊戰術和招募童子軍。圖中是2006年10月17日,菲律賓政府軍士兵在瞭望塔中巡邏。

12.加沙:2007年,經過有爭議的議會選舉和與法塔赫激戰後,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以色列加強制裁,哈馬斯和其他基金組織用自製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城市報復。2008年12月,以色列發動了目的在於摧毀哈馬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鑄鉛」行動,雙方都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哈馬斯被譴責使用人盾,以色列被指責使用白磷彈肆意屠殺平民。圖中是2009年1月5日,以色列空襲後,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正在廢墟中尋找可用之物。

13.印度:印度總理辛格曾表示,印度毛派武裝(納薩爾派)已經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國內安全挑戰。納薩爾運動始於1967年的當地農民叛亂,隨著時間流逝,這場運動已經演化成以推翻印度政府、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全國性反政府運動。在過去10年間,毛派武裝佔領的地區擴大了四倍,全國223個地區都有他們的身影。圖中是2010年1月7日,毛派武裝抗議安得拉邦政府的公共汽車旅行。

14.阿富汗:2001年遭遇「9-11」恐怖襲擊幾個月後,美國即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其盟友「基地」組織發動進攻,並建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政權。8年後,大選未能給阿富汗帶來穩定,塔利班的反抗依然堅韌。2009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增兵3萬人進入阿富汗,駐阿聯軍總人數超過15萬人。圖中是2010年2月16日,一個阿富汗家庭看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進入馬爾賈。

15.奈及利亞:1995年,包括劇作家和環保人士肯-薩羅維瓦被奈及利亞軍政府絞死後,尼日三角洲的武裝運動就開始風起雲涌。10年前,薩羅維瓦抗議石油公司在開發石油過程中,造成當地人貧困和環境污染。今天,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要求分享奈及利亞更多的石油財富,並且清理當地的石油污染。2008年9月,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成員慶祝勝利。2010年1月30日,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拒絕單方面停火協議,導致石油公司遭綁架和襲擊擔憂擴散。

16.南奧塞梯:南奧塞梯位於喬治亞與俄羅斯邊境之間。1988年,南奧塞梯人民陣線要求從喬治亞獨立出去,並入俄羅斯。從那時開始,雙方的軍事對峙就時常發生。2008年,俄羅斯介入沖突中,支持南奧塞梯分離武裝。今天,南奧塞梯依然在俄羅斯控制之下,但俄格關系十分緊張。圖中是2008年8月9日,俄羅斯軍隊政治穿越山區進入南奧塞梯戰區。

17.尼泊爾:盡管2006年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標志著尼泊爾10年內戰結束,但尼泊爾兩大主要政黨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維持政治穩定。2009年5月,代表尼泊爾國大黨的總統拉姆-亞達夫推翻總理、尼泊爾共產黨領導人普拉昌達解僱軍方領袖卡特瓦爾的決定,迫使普拉昌達辭職,雙方再起紛爭。圖中是2009年5月3日,一名支持國大黨的尼泊爾學生抗議解僱卡特瓦爾。

18.中非共和國:2004年,中非共和國經歷了近10年的動盪後,終於全面爆發內戰,自稱民主同盟軍的叛軍向弗朗索瓦-博齊澤總統領導的政府發動進攻。盡管200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正式和平協議,但零星的沖突依然持續發生。2007年以來,歐盟派遣維和部隊援助中非共和國政府,保護平民。圖中是2009年2月12日,法國軍官邁克爾與當地一名村官交談。

19.緬甸:自從1949年開始,克倫邦少數種族反對緬甸政府,沿著泰國邊境建立了克倫族「高都麗」自治邦,緬甸自此陷入世界上最長期的內戰深淵。2009年6月,緬甸政府軍在緬泰邊境的克倫族叛軍發動進攻,佔領7個叛軍營地,迫使4000多名克倫叛軍逃入叢林。圖中是2006年1月31日,克倫民族解放軍一名士兵背著機關槍,慶祝反抗政府57周年。

20.哥倫比亞:自從1964年以來,哥倫比亞就是世界上沖突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哥倫比亞政府、准軍事組織、販毒集團以及游擊隊等組織,互相攻伐不休。在沖突中,綁架人質、走私毒品、對平民發動恐怖襲擊等,已經成為哥倫比亞平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圖中是2009年11月3日,哥倫比亞政府軍奇襲「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武器庫。

21.秘魯:1980年以來,秘魯政府一直致力於撲滅游擊組織「光輝道路」,該組織以推翻利馬政府、建立工人階級專政為目標。20世紀80年代,「光輝道路」十分活躍,但1992年該組織領導人阿維馬埃爾-古斯曼被捕後,該組織開始消聲滅跡。直到2002年3月,美國駐秘魯大使館遭到「光輝道路」炸彈襲擊,當時恰好是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利馬幾天前。圖中是2007年11月27日,秘魯內政部長在檢查警方繳獲的「光輝道路」的武器和制服。

22.北愛爾蘭:1969年,愛爾蘭最古老政黨新芬黨下屬秘密武裝組織——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武力反對駐扎在北愛爾蘭的英國軍隊,以實現愛爾蘭的完全統一。但自從英國議會宣布直接管制阿爾斯特後,雙方沖突開始升級。從1969年到1998年,沖突共造成3500多人遇難。盡管雙方1998年簽署和平協議,但這場政治動亂並未徹底結束。2009年3月,可以看到愛爾蘭勒根街頭上被毀掉的汽車殘骸。

23.蘇丹達爾富爾:近年來達爾富爾地區沖突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戰亂之一。沖突起源於地理分歧:蘇丹的權力和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的首都喀土穆周圍,其他地區則被邊緣化。20世紀初,西部的達爾富爾叛軍拿起武器抗議,而政府也以武力相回應,導致至少30萬人遇難。今天,沖突已經平靜下來,聯合國維和部隊開始執行維和任務。但40萬蘇丹難民住在外國難民營中,國內另有120萬難民無家可歸。圖中是2009年3月12日,蘇丹難民路過查德歐盟維護部隊駐地。

24.南蘇丹:蘇丹總統巴希爾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以戰爭罪起訴的國家現任首腦,國際刑事法庭已經於2009年3月4日發出逮捕令。但是達爾富爾還不是巴希爾唯一頭疼的地方,石油資源豐富、自治的南部蘇丹也從未中斷與喀土穆爭權,直到2005年在美國協調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2011年,蘇丹將舉行公投,決定南蘇丹是否獨立出蘇丹。雙方正在重新武裝,近來南蘇丹已經數十人被殺。圖中是2009年3月18日,支持者問候巴希爾,他在北方依然很受歡迎。

25.墨西哥:盡管墨西哥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長期的毒品走私和暴力已經重創了這個國家,與毒品有關的暴力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讓觀察家擔心墨西哥會失控。2007年1月份以來,墨西哥毒品暴力已經造成一萬人死亡。盡管卡爾德龍總統加倍努力鎮壓販毒集團,但與美國邊境城市提華納、華雷斯市等,依然是可卡因和大麻的轉運中心,並且成為暴力中心。圖中是2009年8月2日,華雷斯市戒毒中心發生暴力事件,至少18人死亡,5人受傷。

26.印尼: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尼最東部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就開始上演脫離這個島國的叛亂活動。在美國《紐約協議》的支持下,荷蘭於1961年放棄了這兩個省,但當地巴布亞人沒有同意。今天,巴布亞武裝叛軍用弓箭反對印尼軍隊。2009年12月份,「自由巴布亞運動」領導人凱利-誇利亞被擊斃。圖中是2009年7月21日,「自由巴布亞運動」成員在記者招待會上,否認他們參與2002年銅礦和金礦襲擊事件。

27.伊拉克:2003年12月13日,也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9個月後,美軍在提克里克一家農場附近抓獲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經過了三年的內戰和混亂,美國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盡管2007年美國同意了大衛-彼得雷烏斯將軍的「增兵」行動,但伊拉克依然政治動盪,而且暴力事件頻發。伊拉克依然有5萬名美軍,圖中是2009年10月25日,一名美軍士兵站在巴格達省議會前警戒,那裡幾個小時前剛剛被炸彈襲擊。

28.葉門:自從2004年6月,葉門政府就與什葉派武裝「胡塞叛軍」發生沖突。一些分析家將這場沖突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因為沙特該地區的遜尼派大國,對邊境發動空襲支持葉門政府;而伊朗是什葉派勢力,支持叛軍。盡管2010年2月,葉門政府與叛軍簽署了休戰協議,但現在就認為沖突結束還言之過早。圖中是2010年2月17日,一隊叛軍驅車通過沙特邊境的葉門控制區。

29.烏茲別克:向高加索和中亞的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烏茲別克同樣面臨著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和聯合溫和派穆斯林的兩難問題。烏茲別克政府虐待恐怖嫌犯的行為,導致其與當地穆斯林組織關系變緊張。2005年,該國內政部和安全部隊向安集延穆斯林抗議者開火,導致187人死亡(另有說超過1500人死亡)。圖中是2005年5月17日,烏茲別克駐倫敦大使館被用紅顏料塗抹。
30.烏干達:在過去22年間,烏干達叛軍「聖主抵抗軍」在烏干達北部十分活躍,並且波及到中非共和國、剛果(金)以及蘇丹。起初,「聖主抵抗軍」是以推翻烏干達政府、建立基督神權政治為目標,現在它已經淪落為靠掠奪為生。烏干達政府軍與「聖主抵抗軍」曾在2006年簽訂停戰協議,就在所有人期盼和平到來時,雙方談判陷入僵局。圖中是2007年9月24日,一名婦女和她的孩子靠在被毀掉的棚屋旁邊。
31.泰國:泰國政府一直與穆斯林關系緊張,許多穆斯林生活在南部的北大年地區。2004年,雙方緊張關系開始升級,當時北大年地區的伊斯蘭叛軍開始分離叛亂行動。曼谷政府宣布,難以控制的南部地區不久後就會穩定。但與此同時,死亡人數卻在不斷上升。2008年3月,超過3前武裝人員被殺死。圖中是2010年2月15日,泰國士兵正在檢查一名被打死的武裝分子屍體。
32.衣索比亞歐加登:歐加登地區主要以索馬里人為主,從1984年開始,「歐加登解放陣線」就致力於脫離衣索比亞,進而加入索馬里。衣索比亞政府嚴厲鎮壓叛亂,雙方沖突經常導致援助組織的援助行動受阻。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戰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