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菲律賓逮捕涉賭中國人90人,那些人為何要跑去窮鄉僻壤開賭場
因為窮鄉僻壤的地區法制不完善,所以說他們在那裡開賭場並不會受到過多的阻礙,再加上菲律賓中還有很多華裔,這一點對於中國人開賭場是很有利的。
② 菲律賓再逮捕涉賭的90名中國人,累計逮捕上千,為何網友還紛紛點贊
網友點贊菲律賓抓捕90名涉賭中國人這個事情,不要怪網友不念同胞情,也不要怪網友幸災樂禍。這些被逮捕的人,也許有少數幾個抓錯了,但他們大部分都罪有應得。本來,我想用死有餘辜的,不過想想,忍了,畢竟同胞。我相信,國內肯定有人因為他們這些人,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下面,給大傢具體說說這些事情。
四、後繼,我們需要加大打擊力度面對網路賭博的猖獗,以及違法國際化的復雜局面,我們需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國內多做宣傳,讓人們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國外要加強和外國政府以及國際刑警的合作,全力打擊這些危害國內的網路賭博。只有各個方面,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不法之徒,無可乘之機。
③ 菲律賓打擊網路賭博,將遣返4萬名中國公民,具體情況如何
網路賭博這些平台為啥要那麼多中國籍員工,因為他們的主要客戶都是國內的光員工數量就有4萬,可想而知客戶數量多麼巨大 既然是賭博業務,顯然避免不了資金轉賬而這些資金顯然走不了正規的外匯通道,都是通過地下轉賬走的有很多人之前不明白為什麼要搞斷卡行動現在你們應該知道了。 其實這類一搜就能搜到很多如有發現,嚴懲不貸。
四、去找預測師,問他為什麼沒有壓准。之前不好好的嗎她回我說可能是失誤了,他們是預測師,可
以預測大部分的成功率,當然也有失敗的。
她說可以專門帶我贏回來,我相信她了。她讓我怎麼壓我就怎麼壓,好了!壞就壞在這了,她總能
讓我前幾把贏回一點本,之後就讓我倍投,說這一把一定能贏回來,我信了!結果那把她又預測錯
了,我本沒撈回來,又搭了將近10萬進去。
④ 菲律賓逮捕90名涉賭中國人,被抓的人為何都想被引回國菲律賓監獄很差
菲律賓逮捕90名涉賭中國人員在被菲律賓警察逮捕後向母國請求,希望母國可以把他們接送回國在中國監獄服刑。為什麼不願意在菲律賓監獄服刑?主要還是因為菲律賓監獄衛生環境很差,基礎設施簡陋,監獄管理體制不到位等因素。01衛生環境差無論人是在哪種條件下居住生活,環境衛生都是第一位的。因為居住的環境衛生與否關繫到人的身體健康。哪怕是在監獄這種地方也要做到干凈衛生,哪怕是犯人他也有最基本的人權。
正是因為菲律賓監獄有以上種種的不足之處,那90名被捕的中國人才會向國家求救。希望國家可以對他們脫離那疾苦之地。
⑤ 菲律賓劫持人質事件
菲律賓南部的50人政治大屠殺,遇害者大多數是女性,觸犯了穆斯林家族斗爭不殺婦幼的規則,外界擔心受害一方可能進行報復,演變為更大規模的家族殺戮。
菲律賓明年舉行全國大選,23日上午,馬吉丹奧省(Maguindanao)布魯安市(Buluan)副市長滿古達達圖(Toto Mangudadatu)派妻子、2名妹妹、2名女性律師,以及數十名記者(包括女記者),代他辦理省長參選登記。
不料在途中遭一支約百人的私人武裝部隊攔截綁走,所有人幾乎全被虐殺,屍體被草草掩埋在附近荒山。
有目擊者見到,同樣打算角逐省長的拿督恩賽市(Datu Unsay)市長小安帕端(Andal Ampatuan Jr.),赫然現身在這支武裝部隊當中。小安帕端是馬吉丹奧省現任省長老安帕端(Andal Ampatuan)的兒子,老安帕端已經連任3屆。
安帕端家族和滿古達達圖家族都是民答那峨島的傳統地方政治勢力,老安帕端和老滿古達達圖在1986年獨裁者馬可仕倒台時,分別被接任的總統艾奎諾夫人(Corazon Aquino)指派為兩座城市的代理市長,兩家關系良好。
老滿古達達圖在臨終時,還把子女託付給老安帕端照顧。然而,權力的爭奪使得兩個家族反目成仇。
在菲律賓,穆斯林家族發生武裝沖突時,根據不成文的條規,攻擊行為可以殃及女性,但不可以是直接針對女性,也因此穆斯林女性多能辦理男性不便處理的事務,如深入對方陣營談判或為沖突死者收屍等。而日前發生的大屠殺,受害女性顯然受到了直接的攻擊。
在事件中失去妻子和兩名妹妹的滿古達達圖說,他在表態參選省長之後即接到死亡威脅,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清一色叫家族中的女性成員代他登記參選,不料現在證明這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安帕端家族控制著馬吉丹奧省和民答那峨島穆斯林自治區,這兩地的地方官員與民意代表近半數是他們的家族成員,但滿古達達圖家族也有人在鄰省蘇丹古達拉(Sultan Kudarat)擔任省長、眾議員,在穆斯林自治區同樣有家族成員擔任要職。
雖然還沒有充分直接的證據顯示事件是安帕端家族所為,即使滿古達達圖口中聲稱會交給法律途徑解決,但觀察家擔心,一場激烈的武裝沖突可能正在醞釀,尤其這兩個家族都各有為數百人以上的私人武裝部隊。
⑥ 泉州的海外華僑有多少他們分布在世界的那些地方為家鄉辦了哪些公益事業投資建設了哪些項目
祖籍泉州的海外華人華僑大約有700多萬,分布於世界五大洲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90%居住在東南亞各國,旅居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4個國家的泉州僑民,尤為集中。旅外鄉親心系桑梓故土,懷揣回報家鄉、兼濟蒼生的博愛情愫,捐資於文教、衛生、交通、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建造樓宇、購贈設備、設立基金等,濟世惠民,拳拳愛心,赫赫義舉,德澤黎民而功施社稷,貢獻至偉。
城鄉處處,先後涌現了華僑大學、仰恩大學、光前學村、慈山學村、季延中學、梧桐中學等巨額僑資建造的知名學府。泉州大地,星羅棋布的僑建學校、醫院、體育館、圖書館、老人會、道路、橋梁,凝聚著海外赤子奉獻給父老鄉親的一片真情。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已接受「三胞」捐資超過60億元人民幣。捐資超億元的個人或團體有李氏基金、黃仲咸、洪祖杭等9個團體和個人,捐資超千萬元的有107人。尤其是教育事業,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更是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財力,在捐助的60多億元善款中,70%以上用於興教助學,可以說,泉州從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到中專、大學乃至老年大學,85%以上學校受益於三胞的捐助。其中設立各類教育基金會843個,基金總額達4.32億元,以基金獲利歷年用於獎教助學逾5億元。愛心所及,不囿於一時一地,有的惠及全省、乃至全國。
⑦ 菲律賓逮捕320名涉賭中國人,為何他們寧願被關菲律賓也不願被遣送回國
2019年9月18日,菲律賓移民局稱,320名涉嫌參與非法網路賭博及其它犯罪的中國人被依法逮捕,而等待著他們的便是法律的制裁。這個消息一傳到網路便引發了廣大的討論,網友們在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的同時也有一個疑問,這些在國外觸犯法律的犯人會在哪裡接受處罰?是在菲律賓當地進行處罰還是引渡回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一般跨省抓捕就已經非常困難,更別說是跨國抓捕,警方為此要進行非常多的准備。
這320名涉嫌賭博的犯人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長期居住在菲律賓的,其餘的大部分都是短期居住,就是為了在這段時間逃避法律進行賭博,但是沒成想最後卻落得個這個地步。中國人都是比較戀家的,所以就算是接受刑罰還是想要回到中國,畢竟在中國還有家人的探望,要是在菲律賓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帶上幾年,那真的是度日如年。但是中國也不是這么好回的,前文中我們說到跨國抓捕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兩個國家的警方進行溝通,並且制訂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才可以,所以在方案制定出來之前這些犯人就只能夠呆在菲律賓的監獄當中。
何鴻燊被人們稱為“賭王”,但是他一輩子都沒有過賭博,並且他也是直言:沒有一個人能靠賭博賺到錢。很多人因為賭博而家破人亡,但是又有多少賭徒能夠吸取教訓?真的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反思,爭取出來之後做一個正常的人。
⑧ 泉州人移居海外的歷史進程
有充分證據說明,早在宋代,就已經有泉州人向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地遷徙。而元代征爪哇時,自泉州出航,作戰失敗,軍中病卒數百人均留在當地,成為華僑。當時,在東南亞從商的泉州人,有的也在「蕃國」成家立業,開店貿易。
近年,德國漢學家傅吾康(Woifang Franke)利用所搜集的東南亞古代漢文碑刻數據論述泉州海外交流的盛況。據他所述的資料,元時東南亞早有中國人的墓碑、廟碑、亭碑等碑刻,充分證明當時在東南亞留居的泉州人已經不少。[傅吾康(Woifang Franke):中文碑銘所反映的1254——1800年中國與東南亞的海外交往《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在明朝以前泉州海外貿易的黃金時期,泉州人僑居海外有其時代的特點:
首先,這個時期僑居海外的泉州人,大多是臨時性的,而且除了特別的原因(如元兵因失敗、重病而無法回來)以外,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尋求發展。
其次,當時的朝廷並不禁止海外移民,也允許商人自由活動,所以他們從海外重返故里的可能性較大。
明代中後期,泉州人移居東南亞的人數日益增多。
人口移動特點
從明至清,由於海禁及抑商政策,宋、元時期那種人口海外自由活動的環境不復存在,泉州民間的第一種反映是成規模的海上私商與海盜的興起(參見《海絲之路.私商與海盜》),第二種反映就是大量向海外移民,形成泉州地區人口移動歷程的第二次重大變動。
在中國移民史上,大規模的向外(一般意義上的居住地之外)移民,大多是因為生存壓力太大引起的。五代之前大量北方人口遷入泉州這個邊陲之地,就是因為當時中原戰爭動亂、自然災害、土地矛盾、人口壓力等頻繁發生,迫使民眾向未開發之地尋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發展機會。明、清時期泉州之所以出現海外移民潮流,也是因為到了這個時期,泉州已經不再是一個能夠提供良好生活環境和發展機會的地方了。在這個時期,泉州充滿了各種經濟、政治、社會問題導致的矛盾。因而,向中華帝國的外部遷移,成為許多人尋找生存空間的基本手段。
台灣的開發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日益增長,是與閩南人勇於冒險進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雖然從整體上說泉州人具有冒險進取的精神,但是由於晉江上游多是比較封閉的山區,因此在民風習尚方面,山區與沿海各地還是存在一些差別。
大體言之,比較靠近大海的,冒險進取的性格比較明顯,而交通不便的山區居民,社會風尚就相對敦樸保守一些。如泉州府沿海的晉江、同安等縣,「濱海為島夷之販,安平鎮其最著矣」,「濱於海,探珠而從海賈游者,經鯨波蜃浪之險,而心無畏懾。」而內地如永春縣的一些鄉村,「民樹藝外百勿能解,商賈百工藝業咸遠人擅之……條本薄末,有幽鳳焉」。
明.初、中期
泉州人冒險進取的傳統,在明代得到進一步的發揚。明代私人海上貿易的興起,一開始就帶有違法走私的性質,亦商亦盜的特點十分明顯,再加上當時沿海人多地少,農耕不足以養家糊口的困窘,許多泉州人不得不挈妻攜子移居台灣以及海外,謀求開拓發展。
早在明初,泉州人便已較多出國定居。永樂癸巳(1413年)隨鄭和下西洋的馬歡在《瀛涯勝覽》中記載南洋爪哇已有不少「唐人」居住,「皆是廣東、漳、泉人」,舊港國的「國人多是廣東、漳、泉人移居在此」。鄭和下西洋時,閩南人有不少人隨其出國而居留不回。
明.長樂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說漳、泉之人,「東則朝鮮,東南則琉球、旅宋,南則安南、占城,西南則滿剌迦、暹羅,彼此互市,若比鄰然。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夏去秋來,率以為幸,所得不貲,什九起家。於是射利愚民,輻輳競趨,以為奇貨」。(謝肇制《五雜俎.卷四.地部二》)。
明.初、中期,不僅實行海禁,還禁止海外移民。因此,這個時期的移民與海上私商和海盜勢力的發展關系最為密切,而且與國內政治壓力下出洋尋求發展機會的目的息息相關。移民的目的地主要包括菲律賓和日本,與前兩者為主。
在16世紀後期西班牙佔領菲律賓群島以前,中國商人早已有僑居菲律賓的。這些商僑主要來自泉州、漳州和江浙一帶,散居菲律賓島嶼之間,主要從事商業貿易。西班牙佔領菲律賓群島後,隨著私人海上貿易的發展,閩南人移居東南亞特別是菲律賓的人數大增,既有商人,也有工商業者和漁民。
當時的泉州僑民已經在馬尼拉等地成立了自己的小區。這一方面是為了在海外貿易中保護僑商的利益,另方面也為了在僑民中維護正統秩序。這是因為泉州人冒險犯禁、勇於進取的作風,不僅要受到官府的壓制,而且在不同地區、不同鄉族之間,生存發展的競爭也相當激烈,這樣造成閩南人囂悍多心機的性格,所謂「事雜易淆,物多覬,襄隙構戾,職此之由。以舶主中上之產,轉盼逢辰,容致巨萬,顧微遭傾覆,破產隨之,亦循環之數也。」「競勝於訟,競利啟棼,鼠輩因憑社作威,虎冠以生翼滋暴,狡者視音劣為奇貨。……以夷為市,子母即贏,因而機械百變,此漳與四方之所異也。」沒有一個自治權威,是不利於共同生存發展的。
到16世紀70年代以後,華僑的勢力在菲律賓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以致於引起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恐慌。為了控制華僑,他們利用傳教向華僑灌輸殖民主義文化,同時禁止華人經營零售商業。
當時的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當局,還必須同時面對以閩南人為主體的中國沿海商盜的挑戰。嘉靖(1522—1566年)以後,盡管明政府加強了海防控制,這些商盜集團在勢力上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擴張,一些集團甚至在東南亞各地拓展自己的勢力范圍。為了壓制中國商盜的海外擴張力,歐洲殖民主義勢力處處設防,勾結明政府對他們加以圍剿。
在同一時期,泉州向日本的移民也很重要。向日本遷移的泉州人,大都是經過南洋諸國周轉而去的,即謝肇制《五雜俎》所謂「又久之,遂至日本矣」。當時,明政府因為倭患問題(參見《泉州典故.倭患》),嚴格禁止商民與日本進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因此,泉州人經常以去南洋為借口,獲得官府許可出境,然後輾轉到日本。在日本,許多泉州商民與當地人成婚,也有許多人在當地定居並發展家業。他們利用與居住在泉州各地的家屬和家族親緣關系,與內地形成相對穩定的貿易關系。
明.晚期
明末,鄭芝龍為首的海商軍事霸權集團逐步形成(參見《泉州人名錄.鄭芝龍》),控制著東方海上貿易的主動權。
鄭氏集團早期已經利用海上勢力促成一些泉州商民外遷。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鄭芝龍占據台灣北港。崇禎元年(1628年),鄭芝龍接受明朝的招撫,正值閩南大旱,飢民甚眾,遂在福建巡撫熊文燦支持下,招納漳、泉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台灣墾荒定居,使泉州出現第一次移民台灣的高潮。去台的泉州移民有的攜帶家眷,有的返回原籍而留家眷於台,有的單身前往在台長住。
這一時期,泉州商民移居東南亞的人數也日益增多。史載,明.萬曆間(1573-1620年),漳、泉民販呂宋(今菲律賓),或折閱破產及犯壓冬禁不得歸,流寓土夷,築廬舍,操擁賈雜為生。《明史.卷 323》雲,在菲律賓,「閩、粵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至者萬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長子孫。」
僅從西班牙殖民者在呂宋對華僑的幾次大屠殺,可知泉州華僑之眾。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西班牙殖民者在呂宋對華僑進行第一次大屠殺,有 2.5萬人被殺害,泉州府籍死者甚眾,致使晉江安海等處「訃至家,哭相聞,婦人女子不知幾人稱寡」。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對呂宋華僑進行第二次大屠殺,有 1.2萬名華僑被害,死者大多是福建漳、泉人。此後至清朝期間,西班牙殖民者共進行五次大屠殺,數萬名福建華僑被害,其中有不少泉州人。
清代,泉州人移居海外已成為民間謀生的一種習慣。
遷居台灣
清初,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參見《泉州人名錄.鄭成功》)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04月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此時,清政府在北起遼東,南至廣東,對沿海居民實行野蠻的「遷界」政策(參見《海絲之路.遷界》),把各省沿海30里居民一律遷居內地,並禁止船隻出海,在沿海地區發兵戍守,使泉州沿海居民受到一次空前浩劫,父子兄弟妻女流離失所者眾多。
鄭成功在台灣一方面實行軍屯,另方面從福建沿海招集「遷界」後流離失所的流民,給予經濟上的鼓勵政策,到台灣參加開墾,使泉州出現了遷台的第二次高潮。
在同一時期,向呂宋等東南亞各國的移民,在泉州也得到持續,數量不在少數,只不過這個時期的移民大多是深受「遷界」之害的民眾,與海上商盜關系不大。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平定,鄭成功海上政權敗局已定,清廷開始在沿海地區復界,重新從內地把人民遷到沿海居住。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江蘇松江、浙江寧波、福建泉州、廣東廣州四口岸開放對外貿易港口,並對海外商船減少關稅。然而,這些政策只維持30多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之後,即重新對海上貿易加以嚴厲打擊,也對海外移民實行嚴厲限制。在康熙、雍正年間,三次嚴申禁令,企圖杜絕沿海人民「偷渡」去台。但是,實際上根本無法阻止泉州的去台移民運動。清政府不得已開放泉、台通航對渡(參見《泉州史跡.蚶江海防官署碑記》)。在控制放鬆的情況下,泉州向台灣的移民出現了第三次高潮。這次移民高潮的出現,使台灣得到開發。(陳孔立:《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
如清.嘉慶六年(1801年)安溪新康里(今虎邱鎮)卓源周氏部分精壯族眾移居台灣淡水大加蚋堡東門外三板橋,開墾原野,從事農耕,逐漸蕃衍,成為台北望族。
與此同時,隨著漢人移民入台,清政府把海疆的概念延伸到台灣,確立「以台治台」的政策,把鄭成功遺留勢力遷回大陸,派福建班兵駐台防守,對台灣人事制度實行特殊政策,將其列於福建屬下,對人員進行頻繁調動,在民政方面廣泛實行保甲、里社制,海防方面大力建設軍事防線。(駐閩海軍軍事編纂室:《福建海防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
這一時期,移民有的單身前往,有的舉家入台,而移民社會身份背景也從流民轉變為包括士紳階層。隨著台灣地方政府的設立和士紳階層的入台,清代正統制度和文化也逐步移植到台灣。台灣科舉制度的實施,吸引了大批城鄉居民追求功名,促使以「四書五經」為象徵的國家正統觀念體系成為滲透性極強的文化。
至於現在台灣的漢民,原籍為福建泉州、漳州二府的,約佔台灣人口的70%以上。
移居海外
在清代,泉州人移居海外已成為民間謀生的一種習慣。「閩漳、泉人避地往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者尤多。」清.乾隆五年(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巴達維亞城製造「紅溪慘案」,屠殺華僑萬餘人,其中不少是晉江人。
直到光緒年間,在呂宋的華僑人數還很多。《清史稿.卷 119.職官志》雲:「日斯巴尼亞,一名西班牙,即大呂宋也。明.嘉靖初,據南洋之蠻里剌(馬尼拉),是為小呂宋……光緒六年(1880年),小呂宋華民請設領事,不果。光緒十三年(1887年),置小呂宋總領事。」
據本世紀的一些統計數字記載,有些閩南人的族姓,向海外移居的族人已超過了留居在本國的族人人數。如永春東平鄉東山村顏姓在國外人口有八百多戶六千多人,而國內僅有二千多人;城郊鄉桃溪村周姓1950年修譜時登記海外人口四千多人,比國內人口多一倍以上。又如永春東門後村鄭姓在國外人口達三萬餘人,而國內人口只有一萬多人;城效鄉張埔村李姓1937年調查國內人口不足三百人,而國外人口則達六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