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什麼時候成為非盟盟主

菲律賓什麼時候成為非盟盟主

發布時間:2023-03-08 04:02:21

Ⅰ 歐洲有歐盟,非洲有非盟,亞洲為何沒有亞盟

亞洲國家沒有成立聯盟的基礎條件,並且也沒有聯盟的必要。先說基礎條件,以西歐國家為主的歐盟之所以能成立的基礎,在於它們具備了以下七個因素。

第一、政治。西歐國家的政治體制類似,沒有政治方面的隔閡。

第二、軍事。歐盟國家多為北約成員國,具備軍事聯盟的基礎。

第三、經濟。歐盟國家的經濟模式類似,且經濟水平也差不多。

第四、 歷史 。歐洲 歷史 上本來就是一家,具有結盟的 歷史 基礎。

第五、文化。歐盟全部為基督教文明,雖然各國教派有所不同,但可以商量。並且歐盟還都是白人國家,價值觀接近。

第六、地緣。歐盟國家多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地理上沒有障礙。尤其是西歐和中歐完全連為一體。結盟是大勢所趨。

第七、美國。歐盟成立的問題上,美國沒有明確反對。

↓歐盟成立的關鍵事件「法德和解」

在以上七個基礎上,法國和德國和解,德國和波蘭和解,諸國把 歷史 恩怨拋在一邊,攜手發展。因而便成立了一個無內部邊界,擁有統一經濟政策和貨幣的區域經濟聯盟。不符合以上六個基礎條件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和土耳其就始終無法加入歐盟。

再來說亞洲。亞洲分為六大板塊:東亞、東南亞、西亞、南亞、中亞、北亞。這里我們不討論北亞,就說剩下的五大板塊。

第一、政治。亞洲各國政體各不相同,差異為各洲之最。

第二、軍事。西亞、南亞就不提了,就單說最和平的東亞,中日之間、日韓之間均存在沖突的可能性。別說結盟,亞洲國家之間不打起來就算好的了。

第三、經濟。各區域發展嚴重不均,差異也為各洲之最。

第四、 歷史 。亞洲國家在 歷史 上從來沒有統一過,沒有結盟的 歷史 基礎。

第五、文化。這個不用多說了,西亞穆斯林和東亞、南亞、東南亞的儒家、佛教文化完全沒有共存的可能性。

第六、地緣。亞洲實在太大了,並且地形也是支離破碎。(歐盟很小,這也是歐盟能一體化的原因。歐盟擴軍前,一直都很順,但就是擴軍後,也就是面積擴大後,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了)

第七、美國。美國絕不會讓亞洲結盟。並且美國在亞洲遍布馬仔,東亞有日韓,東南亞有菲律賓、新加坡、西亞有以色列。這些國家都如同英國般的存在,只要有它們,即便有亞洲聯盟,也會被它們攪亂。

綜上七點可以發現,由於亞洲國家在各方面都嚴重缺乏共同的價值觀,想要結盟,幾乎是不可能。對於亞洲國家而言,避免戰爭才是當下要考慮的問題,結盟貌似有點太切實際了。

不過,整個亞洲雖沒有結盟的可能性,但分區還是有可能的。比如現在的「東盟」(東南亞十國聯盟)和「中亞國家聯盟」,便都是亞洲國家結盟的案例。

這些亞洲的區域聯盟,其合作深度雖然不如歐盟,但它們的性質和追求也是加強區域一體化合作,力圖實現包括關稅、貨幣、經濟空間統一的追求,和歐盟是一致的。可以稱為「丐版」歐盟。

不過,東盟和中亞國家聯盟的影響力還是太小了。亞洲能不能結盟的關鍵要看東亞、南亞、西亞。

但是,就目前來說,西亞、南亞、東亞目前暫時連區域結盟的可能性都沒有。

西亞的問題在於政治和宗教,歐盟這種政治形態,還不適合西亞國家;南亞的問題在於印度霸權主義,周邊的國家都怕印度;而東亞國家則沒有必要,因為中國的存在就相當於是東亞的「歐盟」了。

中國的國土基本上已經佔有了東亞大陸的主要區域,東邊和南邊到東海、南海,西到喜馬拉雅山,北到西伯利亞荒漠。人口比歐盟多,面積比歐盟要大。在 歷史 上,亞洲地區的國際關系基本是朝貢體制,即其他亞洲國家向中國進貢,中國負責周邊地區的安全和秩序。當然在中國衰落後,這一體制便不復存在了。

也就是說,歐盟的頂級形態,就是中國。但東亞已經有中國了,所以「歐盟」這種玩意在東亞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至於說中日韓經濟一體化,這個目前還太難實現了。

因為東亞三大民族一體化的前提,是日韓正常化,而目前日韓都不是正常國家,只是美國的半殖民地,尤其是日本更加明顯。前些年三國自貿區的失敗,已經非常明顯的說明了一切。(美國不同意,東亞什麼一體化的動作都別想搞成功)

另外,東亞一體化還有兩個症結,一個是日本的 歷史 問題,一個是朝韓的統一問題。如果日本領導人沒有敢於承認錯誤,承擔 歷史 責任的勇氣,朝韓領導人沒有和解的勇氣和擔當,東亞想要一體化,沒戲。

當然,日韓的問題還在於美國。畢竟如果美國喪失了日韓,那就意味著美國的勢力被驅離出亞洲。亞洲就將是亞洲人的亞洲。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將大大下降。而這是美國絕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所以說,亞洲國家既沒有結盟的基礎,也沒有結盟的必要。

歐盟和非盟包含了歐洲和非洲大多數國家,亞洲一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阿盟擁有21個成員國,亞太經合組織有21個成員,但是許多不是亞洲國家,例如美國、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等,東盟有10個成員國,可見即使是最大的阿盟,成員數量也不到亞洲國家總數的一半。

亞洲為什麼沒有成立類似於歐盟和非盟等國際組織?

亞洲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分隔的,而且在政治上,各國之間仍有難以解決的矛盾,加上發展程度不同,因此難以結盟。

亞洲大陸有一條分界線: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東是儒家文化,包括中日韓和越南等國,整個東南亞構成相同的文化圈。

青藏高原以西地區則是另一種文化氛圍,它們有著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同時與歐洲文化相互交流,反而與同處於亞洲的東亞國家交流甚少。中東國家即使是擴張也是向北非和歐洲進行,阿拉伯帝國曾向東亞進軍,但是被唐軍擋在中亞。

不同的文化氛圍,相互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加上青藏高原這條天然分界線,所以西亞和東亞國家之間難以結盟。

各國之間矛盾重重: 西亞國家當中,以色列是另類,為了消滅以色列,阿拉伯國家不斷發動進攻,雖然以色列通過外交緩和了與埃及等國的緊張關系,但是伊朗和敘利亞等國仍然敵視以色列。中東地區宗教、派系、民眾林立,互相之間對抗,因此很難聯盟。

東亞地區日本與韓國和中國的矛盾很難化解,而且美國勢力進入東亞,更是導致了東亞國家之間的對抗和分裂,因此結盟是不可能的。

歐洲和非洲各國之間發展水平相近,因此即使結盟也不會互相拖累,但是亞洲則不同,東亞地區日本和韓國是發達國家,韓國人均GDP3萬美元,日本3.7萬美元,而越南只有2300美元,跟越南結盟,日本韓國可以出錢出力,越南能夠提供什麼?

結盟的本質是抱團取暖和互利共贏,比如歐盟,然而無論是西亞還是東亞國家都因為發展程度不同而難以互利共贏,至於抱團取暖,亞洲國家也沒有類似俄羅斯的威脅,而且即使有,各國更願意與美國聯合,所以亞洲聯盟不可能成立。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幹,想像中的亞盟是永遠也不會出現的。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既有 歷史 因素,也有現實因素。雖然說亞洲開發銀行曾經在中日韓等國的推動下,希望推出以國家貨幣價值、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及貿易規模等的加權值制定的虛擬貨幣亞元,來促進亞洲經濟的一體化發展。但是由於中日韓等國的內部矛盾加劇,外加美國的影響,這一計劃基本上已經流產。而隨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中日在大方向上開始競爭。而且一個歐盟已經讓美國坐立不安了,美國絕對不會允許另一個歐盟誕生,那麼日韓在其中的制衡作用就非常明顯了。

一、最近日本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產品實施管制,這讓日本與韓國的關系開始緊張。而這次兩國的緊張關系,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像寒冰一樣一點點積累的。就在今年的年初,韓國的軍艦對日本的飛機進行了火控雷達照射,之後由於雙方各執一詞,導致事件雖然經過多次磋商,兩國仍然沒有妥協。而近幾年韓國的法院計劃拍賣日本企業在韓國的資產,來補償在戰爭中受到迫害的韓國慰安婦。但是在朴槿惠時期,韓國與日本已經在慰安婦問題上達成妥協。而文在寅政府直接推翻了先前政府達成的協議,還在前幾天解散了處理日韓慰安婦的財團,這讓日本直接炸毛了,日本政府最終祭出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產品實施管制的措施。

正是由於 歷史 與現實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讓韓國與日本既是敵人又是盟友。正是由於這種復雜的關系,讓韓國與日本很難通力合作。雖然美國是韓國及日本的盟友,但美國出於自身的利益有時會干預兩國的矛盾,但有時又會放縱兩國的沖突。日韓或者美日韓各方的復雜關系其實就是東亞地區各國的復雜關系的投影。

二、中亞各國作為蘇聯的加盟國,直到現在俄羅斯對中亞各國的影響或者控制仍在。作為一個歐洲國家,俄羅斯是不會放棄中亞地區。因為中亞地區是俄羅斯腹地的一塊非常重要的緩沖區,甚至可以說中亞其實就是俄羅斯在亞洲的後花園。從俄羅斯每年對中亞各國的軍事援助到以俄羅斯為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歐亞經濟聯盟等經濟合作組織,都可以看出俄羅斯不會輕易讓這一地區脫離俄羅斯的影響和控制,那麼成立亞盟必然會遭到俄羅斯的反對,雖然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

三、印度夢想作為亞洲甚至世界的大國,雖然這一夢想一直沒有實現,但並不妨礙印度對這一夢想的野心。印度從爭做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到爭做世界經濟大國,這樣的讓印度屈於人下嗎?另外印度一直面臨來自北方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壓力,讓印度一直希望超過北方的鄰國,這讓印度很難為亞盟出力。

四、西亞就更不用說了,阿盟內部一片散沙,加之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西亞地區已經成功取代巴爾干成為世界新的火葯桶。而隨著伊朗打下美國的全球鷹無人機,讓西亞地區更加熱鬧。伊朗與以色列、伊朗與沙特、土耳其與以色列、沙特與胡塞武裝等等,整個西亞地區就像架在火上的鐵鍋。再加之這一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等資源,讓這一地區成為大國的必爭之地,讓原來已經混亂的局勢更加的混亂。 因此,正是基於這些復雜的原因讓亞盟一直難產,而且未來也比較暗淡。但是像東盟、南盟等區域的發展組織還是比較活躍的,這可能才是亞洲的發展模式。

歐洲有歐盟非洲也有非盟,亞洲卻沒有亞盟這是非常奇怪的。但是從 歷史 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歐盟全稱歐洲聯盟,前身是歐洲共同體。縱觀 歷史 ,二戰以前歐洲大陸經常發生發生戰亂,歐洲多國百姓呼籲統一和平,這是促使歐盟成立的一個先決條件。二戰之後,歐洲多國經受戰火的摧殘,他們急需發展,但是光是歐洲就有十幾二十個國家,而且他們的領土幾乎都是一個挨著一個,所以拿英國為例,它貿易最多的還是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來往,但是貿易來往難免要根據各國的關稅條令來制定價格,這樣一來手心貼手背的歐洲各國無法達到統一的貿易規則,這一方面又促使了歐洲成立聯盟組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歐洲整個大陸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和不過7億左右。這么大點的大陸上存在著二十多個國家,可想而知每個國家面積大不到哪去,那麼多個小面積國家,經歷戰火後很容易被大國侵襲,所以這個因素促使他們聯合起來。

再看看非盟。非洲整個大陸在19世紀左右幾乎全部淪為歐洲各國的殖民地。二戰後非洲大陸許多國家獨立,但是由於他們一直是歐洲殖民地,自己的文化幾乎被磨滅了,經濟、軍事、 科技 等方面非常弱後。而且他們剛獨立每個國家政權非常不穩定,很容易產生暴亂,所以他們建立非盟,促進非洲各國的經濟、軍事、 科技 等方面的交流,聯合減少非洲國家的內亂。所以非洲各國建立了非盟(非洲聯盟)。

再看看亞洲,亞洲從古至今戰亂不如歐洲頻繁,而且亞洲古代的每個朝代都能統治本國非常久,多的達三四百年。即使隨著歐洲各國工業革命的興起,亞洲落後於歐洲各國,但是亞洲沒有完全淪為歐洲殖民地,這就造就了亞洲大部分國家 歷史 底蘊相對保存完整,不像非洲一樣。還有一個原因,亞洲不僅擁有眾多陸地國家,也有許多的海洋國家,並且各國之間的位置不像歐洲非洲一樣都是互相靠攏的,這就導致了亞洲各國交流不如歐非頻繁。

其實亞盟無法成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亞洲各國的制度不大相同,有 社會 主義國家,有資本主義國家,甚至還有落後的封建王朝國家。這就導致亞洲各國之間的意識形態無法保持在同一高度。你看歐洲非洲,他們許多國家的制度幾乎相同,因為歐洲各國改革時間都差不多,非洲各國獨立沿襲歐洲各國制度,他們的意識形態接近,所以歐盟非盟的建立比亞盟來的容易的多。

不過雖然沒有亞盟,但是為了促進亞洲國家的的經濟發展,亞洲成立了亞太經合組織,雖然不如聯盟體正式統一,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亞洲國家的經濟交流。

借鑒 歷史 ,所有的聯盟都是短暫的,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旦利益產生沖突,所謂的聯盟都要垮台。只有自身發展強大,才能立足於世界,不被欺負。

當前世界上國家之間的合作有兩大潮流,一是經濟全球化,二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後者的合作主要是在相鄰國家之間,它們有更多的相似性與合作便利性。於是歐洲多數國家都加入了歐盟、非洲國家有非盟、南北美洲之間有美洲國家組織。好像唯有亞洲國家之間沒有整體的一體化組織。這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亞洲幅員廣闊,地形復雜,造成了國家之間交往的困難。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一般可分為:東亞、東南亞、北亞、中亞、南亞與西亞。這幾部分之間的地理分隔比較明顯,有大山大河等天然障礙,造成了國家之間交往的天然困難。

亞洲國家數量多,國家之間的差異大。亞洲雖然不是國家數量最多的洲,但國家之間的差異較大,這一點表現在各個方面:經濟上從發達國家到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都有;政治上,從資本主國家、 社會 主義國家、君主制國家都有;在民族宗教與文化方面,國家之間的差異更大,數百個民族,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亞洲找到,從儒家文明、印度文明到伊斯蘭文明交叉共存。這些差異短期不易消除。

亞洲國家之間的矛盾眾多。這些矛盾既包括 歷史 遺留下來的矛盾,也有現實的沖突;既領土資源方面的爭奪,也有民族宗教方面的磨擦。比如東亞國家間的 歷史 與資源問題,南亞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西亞國家的宗教派別之爭等。

從以上情況來看,與其他洲相比,亞洲國家的整合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以一個大洲的名字作為聯盟名稱的,好像除了歐洲聯盟,就是非洲聯盟了,當然聯盟能形成的前題是: 同質化和相互依存度。盡管如此,非盟和歐盟也有些名不符實。理由如下:

歐洲雖然叫歐盟,但是也沒有含蓋全部的歐洲國家,確切地講,它應該叫西歐同盟,像國土,人口較大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一票東歐國家,都不是歐盟成員。歐盟創始成員個也才6個,當然那會不叫歐盟,後面擴張到15個,直到21已經初才變成現在的25國。

非盟的組織性就更差了,名義上叫同盟,然而這種同盟關系照歐盟,差老遠。既沒有統一市場,也沒有通用貨幣。

要說組織化程度最高的,可能算是東盟了,但是它是亞洲的地區性同盟,但成員國僅為東南亞10國,影響力一般,整體實力也偏弱。

亞洲最大的問題是: 大,因而多元,昆侖山將亞洲東西阻隔,形成完全不同的文明生態。喜瑪拉雅山南北分割,又生成了獨立的文化特色,還有中亞5斯坦,跟東亞文明,又是兩個世界。也就是說,亞洲的同質性太欠缺,大家從文化,戰略,貿易等最重要的結盟需求上,都尿不到一塊,所以不可能形成亞盟。反倒是出現了一些地區性的緊密同盟,如阿盟,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等。

亞洲建立亞盟不像歐洲一樣那麼簡單,其中需要協調的事情太多了。何況即使是歐盟,內部也有許多沖突和矛盾,建立聯盟就一定好嗎?再想到1955年的萬隆會議,亞洲不是不能結盟,而是 長遠看來,還是「和平共處,求同存異」更適合亞洲。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要想組成聯盟,要麼有共同的文化,要麼有共同的利益,然而亞洲太大,文化各異,要想組成一個聯盟是不現實的。

但這不代表亞洲沒有這樣的組織,事實上是有的,只不過按區域分成了幾個不同的聯盟,即:

西亞的阿盟(阿拉伯國家聯盟);

南亞的南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東南亞的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

還有上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

歷史 上,亞洲分為中國、印度、中東三大文明區域,而這幾個聯盟與這三大文明區域大致一致,只不過東亞地區是以10+3(東盟+中日韓)的形式存在。

1,阿盟涵蓋西亞、北非,於1945年3月由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7個阿拉伯國家在開羅成立,至今有22個成員國,全部由阿拉伯國家組成。

2,南盟主要覆蓋的是南亞,於1985年成立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至今有8個成員國: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富汗。

3,東盟由東南亞十國組成,於1961年成立於泰國曼谷,至今的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

4,上合組織於2001年成立於上海,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組成,並於2017年接納印度和巴基斯坦為正式成員。

上合組織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合作組織。

亞洲有世界四大人種中除了黑人種外的三大人種,因而無論在文化、宗教等都格格不入。西亞雖然大多數都是阿拉伯人但是裡面有個以色列,他和阿拉伯是世仇。還有個伊朗,他屬古波斯人和阿拉伯、以色列都有矛盾。他們三個成天的混戰,其他阿拉伯國家冷眼旁觀。南亞次大陸主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兩也是敵對的 根本也無法調和。東亞中日韓更不可能結盟。而東亞、西亞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東亞發達,西亞雖然普遍富裕但是都是石油經濟,而且經濟命脈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裡。綜上亞洲不可能結盟。

組成聯盟不難,難在要真正有在一起的心態。

非洲聯盟和歐洲聯盟相比,更多隻是一個聚會的場合,一體化之路很漫長。所以歐盟其實更有效率和指標意義。

7月7日非洲宣布建立自貿區,這就是以非盟50多個國家為依託達成的一項協議。說明非洲人在經濟上試圖更加密切的往來。這其實也算是彼此加強合作,甚至進一步一體化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講,非洲人也是挺拼的。不聲不響地在國際 社會 並沒特別留意的情況下,把自貿區要建立起來。

鑒於非洲面積龐大,建成的話,這將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

著實可以讓非洲風光一把!

歐洲聯盟的建立其實也是應對二戰後歐洲現實。

畢竟之前兩次世界大戰歐洲都是策源地,說明彼此之間關系如果不處理好的話,會產生很大影響。

特別是法國和德國,這對國家之間恩怨數百年,如何化解,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此後,歐洲人從經濟著眼,先建立法德煤鋼共同體,從這個逐漸延伸到了雙方經濟上的密切合作,歐洲共同體隨之產生。這也是為什麼法國和德國至今都是歐盟主心骨的原因,因為歐盟本質上就是法德經濟合作發展而來的。

後來又建立了歐洲央行乃至歐洲議會等一系列准聯盟機構,讓歐盟成為國際 社會 伊極的路更加堅實。

具體而言就是,亞洲的文化、種族、制度千差萬別,集合成一個聯盟,想「用一個聲音對外說話」不太現實。

別說整個亞洲幾十個國家了,就是如今東南亞聯盟的10個國家推進一體化都很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盟既有信佛的,也有信真主的,既有全世界最窮國之一,也有全世界最富國之一,既有軍政府,也有西方民主政體等。

這和非盟差不多,雖然整體上是一個聯盟,但與歐盟這樣發展一體化迅速和相對完備的聯盟而言,不可同日而語。

亞洲更復雜,彼此之間矛盾也不少。

以色列連亞運會都不參加,亞洲杯足球賽也不參加。為啥?因為亞洲很多阿拉伯國家,他們不願意和以色列人同場競技,因此要麼呼籲抵制以色列,要麼乾脆臨場罷賽。

他們在亞運會和亞足聯等地有很多票數,於是把以色列逼走。

這也是為什麼以色列參加歐運會和歐洲杯的原因。

這一個小例子就能看出,亞洲結成聯盟,該有多難。

Ⅱ 非洲菲律賓中國那個最遠

非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
編輯
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億)。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1]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自1415年西班牙佔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847年後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由於長期種族沖突、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殖民主義,獨立後腐敗政權,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通常所說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羅人種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2]
中文名稱
阿非利加洲(全稱)
外文名稱
Africa
別 名
非洲
行政區類別

下轄地區
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南非
地理位置
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至南極洲
面 積
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
人 口
10.325億
氣候條件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著名景點
東非大裂谷、帝王谷、金字塔、撒哈拉沙漠等
主要國家
埃及、南非、肯亞、奈及利亞
語 言
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等
辨別標准
馬達加斯加島
人口密度
30.51/km2 (約80/sq mi)
代表性
多文化
本 義
被太陽灼熱的地方
意 譯
陽灼洲
別 稱
高原大陸
目錄
1 歷史沿革
▪ 名稱由來
▪ 遠古時代
▪ 上古時代
▪ 近代時期
2 分區
▪ 北非
▪ 東非
▪ 西非
▪ 中非
▪ 南非
▪ 國家狀況
3 地理環境
▪ 地理境域
▪ 地形地貌
▪ 水文
▪ 氣候
4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
▪ 植物資源
▪ 動物資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經濟
7 文化
▪ 古代文明
▪ 宗教
▪ 飲食
▪ 語言
8 地理之最
9 自然保護

歷史沿革
編輯

名稱由來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英文:Africa。對於Africa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

古時也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互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見的名字,通常認為這和腓尼基語afar,「塵土」有關。但是1981年又有新的說法是該詞彙是源於柏柏爾人的詞彙ifri,即「洞穴」,指代這一地區的穴居人。不過在古羅馬人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人以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這個名字的涵義才不斷的擴大。最初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3] 。

遠古時代
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
非洲衛星影像圖1
了沸騰的生活。那時候,尼羅河流域還是不適於居住的沼澤,現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卻是一片河流縱橫的森林和草原。大約距今一萬年以前,北非氣候發生了急劇變化,大草原逐漸乾旱而變成沙漠。
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現了農業,懂得了栽培穀物和興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發展了天文學,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當精確的人類最早的太陽歷。太陽歷一年365天,分為三季,一季4個月,每月30天,最後一個月多加5天作為宗教節假日。它每年與回歸年的誤差僅約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紀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就知道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和截頭角錐體的體積,公元前21世紀左右埃及人就已經能夠近乎精確地確定圓周率為3.16。
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4]

上古時代
在尼羅河中游現今蘇丹一帶,公元前16世紀曾興起一個庫施帝國,它有過發達的農業、煉鐵業和紡織業,是遠古時代世界最富庶繁榮的國家之一。它的首都麥羅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煉鐵中心,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現在的衣索比亞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紀前後在那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第四世紀時曾達到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現在基本還在使用,高達60英尺的阿克蘇姆大石碑和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跡之一。
遠古時代就居住在馬格裡布的柏伯爾人,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從事農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設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銅器製作。柏伯爾人公元前就建立過茅利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王國,遺留下大批岩畫藝術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開始從狩獵採集野生植物發展到馴養動物和培植農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種農作物都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農業的發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產品,歷史遺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畫是西非人先放牧後田園生活的寫照。西非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出現了精製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紀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後,先後出現過迦納、馬里、桑海等強盛的古代帝國。
在中南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鐵器時代的遺跡,還可見到古時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遺址。建有數千幢房屋的恩加魯卡古城遺址、建於公元500年左右的大辛巴威石頭建築物遺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標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後出現過一些有名的國家,諸如擁有發達農業、采礦業和對外貿易的

莫諾莫塔帕王國、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剛果王國、雕刻藝術品達到相當水平的庫巴王國、社會分工很發達的布干達國等。
瀕臨印度洋的非洲東海岸,自古以來就進行著繁盛的貿易,早在紀元前就進行鐵和鹽的交易。15世紀上半葉,非洲東海岸已發展到能派使者遠渡重洋到中國訪問。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學者所描繪的那樣只是「獅子出沒的地方」,而是在遠古時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陸。非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非洲是一個物產豐富和歷史悠久的大陸。然而,自15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侵入非洲後,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從16世紀至19世紀,西方殖民者將2000多萬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當奴隸。這些奴隸受到非人虐待,絕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強還用武力搶占非洲的土地和資源,進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蠻和殘酷的殖民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之外的所有國家均淪為西方殖民地。殖民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對非洲人民的殺戮和對非洲財富的掠奪,可謂罄竹難書。[4]

近代時期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武裝斗爭,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衣索比亞、馬達加斯加、迦納、阿爾及利亞、幾內亞、馬里、蘇丹、肯亞、索馬里以及南非和東非的其他許多國家都爆發過反抗侵略者的大規模武裝斗爭和武裝起義。一次大戰後,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對帝國主義和爭取獨立斗爭的火焰。東非的阿比西尼亞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曾震動了整個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贏得了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3個獨立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非洲各國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蓬勃發展並取得重大勝利。50年代末,非洲獨立國家從二戰前的3個增至9個。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獨立運動如日中天,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團結合作,互相支持,使絕大多數非洲殖民地先後獲得了獨立。1990年納米比亞的獨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垮台,標志著除大洋中的個別小島外,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枷鎖。
非洲國家的獨立為非洲地區的發展和振興創造了條件,同時壯大了發展中國家的力量,給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打擊。現在,非洲國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4]
1963年5月25日的非洲統一組織 (簡稱「非統組織」)。1999年9月,非統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蘇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盟。2000年7月,第36屆非統首腦會議通過了《非洲聯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第37屆非統首腦會議決定正式向非盟過渡。2002年7月8日,非統組織在南非德班召開最後一屆首腦會議。9日至10日,非盟舉行第一屆首腦會議,並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統組織。[5]

分區
編輯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共60個國家和地區。[6]

北非
主詞條:北非
北非

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南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葡)和馬德拉群島(葡)。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餘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北非的面積82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2億,阿拉伯人佔70%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地,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餘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本區不少農礦產品佔世界重要地位,原油佔世界總產量5%,磷酸鹽佔22%,棉花約佔5%,阿拉伯樹膠佔80%以上,其它還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6]

東非
主詞條:東非
東非通

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席爾。有時也把蘇丹作為東非的一部分。東非面積約37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3億,主要是班圖語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蓋拉族和阿姆哈拉族索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衣索比亞高原,南部是東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東非大裂谷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區所產咖啡約佔世界總產量14%,劍麻約佔25%以上,丁香供應量佔世界丁香供應量的80%以上。茶葉、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6]

西非
主詞條:西非
西非

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西)。面積約65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5億,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85%,其餘多為阿拉伯人。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為上幾內亞高原,沿海有狹窄的平原。本區所產金剛石約佔世界總產量12%,鋁土礦約占非洲總產量90%以上,可可和棕櫚仁均佔世界總產量50%以上,棕櫚油約佔38%,花生約佔11%,咖啡、天然橡膠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定地位。[6]

中非
主詞條:中非
中非通

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布)、剛果(金)、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時也把尚比亞、辛巴威和馬拉維作為中非的一部分。面積53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5600萬,其中班圖系黑人約佔80%,分布在南部。其餘為蘇丹語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屬剛果盆地,西南部屬下幾內亞高原。剛果盆地面積約337萬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處海拔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達海拔1000米以上。所產金剛石佔世界總產量30%左右,錳礦石佔12%,銅、鈷、鈾、錫、鐳、鈮、鉭等礦物產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櫚油、棕櫚仁、天然橡膠、可可也很重要。[6]

南非
主詞條:南非
南非通

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島(法)、聖赫勒拿島(英)和阿森松島(英)等。面積661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億,其中班圖語系黑人佔85%,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的馬達加斯加人佔9%,歐洲白種人佔5%以上: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高原中部地勢低窪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為高原和山地,本區所產金約佔世界總產量71.83%,金剛石、鉻礦石約佔28.17%,鑽石、鈾礦、銅、釩、鋰、鈹、鈷,石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6]

國家狀況

國家

首都

人口
面積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聖多美
約16萬
1001平方公里

喀麥隆
雅溫得
2220萬
約47.6萬平方公里

葛摩
莫羅尼
約80萬
2236平方公里

獅子山
弗里敦
610萬
7.2萬平方公里

剛果
布拉柴維爾
460萬
34.2萬平方公里

剛果民主共和國
金沙薩
7100萬
3020萬平方公里

幾內亞
科納克里
1200萬
24.6萬平方公里

幾內亞比索
比紹
170萬
3.6萬平方公里

赤道幾內亞
馬拉博
101萬
28051.46平方公里

迦納
阿克拉
2640萬
23.85萬平方公里

加彭
利伯維爾
170萬
26.77萬平方公里

利比亞
的黎波里
636萬
176萬平方公里

賴比瑞亞
蒙羅維亞
348萬
11.1萬多平方公里

模里西斯
路易港
125.7萬
2040平方公里

茅利塔尼亞
努瓦克肖特
約390萬
103萬平方公里

尼日
尼亞美
1780萬
126.7萬平方公里

奈及利亞
阿布賈
約200萬
92萬多平方公里

南非
比勒陀利亞
5496萬
122萬平方公里

中非
班吉
470萬
62.2萬平方公里

馬里
巴馬科
1630萬
124.1萬多平方公里

索馬里
摩加迪沙
1008萬
63.8萬平方公里

蘇丹
喀土穆
3420萬
2505813平方公里

南蘇丹
朱巴
約826萬
62萬平方公里

甘比亞
班珠爾
191萬
10380平方公里

尚比亞
盧薩卡
1463萬
75萬平方公里

納米比亞
溫得和克
240萬
82.4萬平方公里

衣索比亞
亞的斯亞貝巴
9100萬
110.36萬平方公里

肯亞
內羅畢
4100萬
58萬多平方公里

坦尚尼亞
達累斯薩拉姆
4600萬
94.5萬多平方公里

史瓦濟蘭
姆巴巴內
114萬
1.7萬平方公里

馬達加斯加
塔那那利佛
2100萬
59萬平方公里

吉布地
吉布地市
90萬
2.32萬平方公里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市
1070萬
16.2萬平方公里

埃及
開羅
8670萬
100.145萬平方公里

安哥拉
羅安達
500萬
124.67萬平方公里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爾
3790萬
238.17萬平方公里

貝南
波多諾伏
1000萬
11.2萬多平方公里

蒲隆地
布瓊布拉
1050萬
2.78萬平方公里

布吉納法索
瓦加杜古
1740萬
27.4萬平方公里

波札那
哈博羅內
200萬
58.173萬平方公里

多哥
洛美
700萬
56785平方公里

厄利垂亞
阿斯馬拉
450萬
124320平方公里

維德角
普拉亞
50.7萬
4033平方公里

辛巴威
哈拉雷
1306萬
39萬平方公里

象牙海岸
亞穆蘇克羅
2130萬
32萬多平方公里

賴索托
馬塞盧
210萬
3萬多平方公里

盧安達
基加利
1210萬
26338平方公里

摩洛哥
拉巴特
3280萬
459000平方公里

馬拉維
利隆圭
1390萬
11.8萬多平方公里

莫三比克
馬普托
2580萬
80.16萬平方公里

塞席爾
維多利亞
8.5萬
455. 39平方公里

塞內加爾
達喀爾
1360萬
19.67萬平方公里

烏干達
坎帕拉
3490萬
24.1萬平方公里

查德
恩賈梅納
1360萬
128.4萬平方公里

非洲共有62個國家和地區。[7]

地理環境
編輯
主詞條:非洲地理

地理境域
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西

半球。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隅以狹長的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緊鄰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維德角(西經17°33′、北緯14°45′), 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約3020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8]

地形地貌
海岸線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不到3%。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8]

水文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什麼時候成為非盟盟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