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海仲裁案最後怎麼解決的
2015年7月7日,法院首次舉辦了聽證會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 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否定了「九段線」,還宣稱中國對南海海域沒有「歷史性所有權」。對於南海問題,我國是很明確的,南海是我國所有,任何國家非法的佔有都是不合理的,也是違背國際的公約的。並且國際仲裁法院對於南海已經做出了裁決,國際仲裁法院對南海的裁決結果也已經出台,結果表明南海的主權屬於我國所有,裁決也是十分的公平公正的,具體的裁決內容可以到本文進行了解。
一、國際仲裁法院對南海的裁決結果是什麼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2013年6月,菲方不顧中方強烈反對,成立了由5名人員組成的中菲南海爭議仲裁庭。 其後2013年7月,也就是臨時仲裁庭成立的第二個月,它以人力和資源有限為由,把秘書服務正式「外包」給常設仲裁法院,具體服務內容包括協助查找和指定專家,發布信息和新聞稿,組織在海牙和平宮舉行聽證會,支付仲裁員和其他人員的費用等 ,也就是選定常設仲裁法院作為案件的書記處。南海仲裁案的費用要由當事雙方承擔。在中方堅決反對的情況下,「菲律賓出了雙份錢」。2015年7月7日,法院首次舉辦了聽證會。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 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否定了「九段線」,還宣稱中國對南海海域沒有「歷史性所有權」。
二、社會影響
①易導致眾多國家濫用訴訟;②使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漸盛漸強的威望之光黯然失色;③威脅南海地區的和平;④破壞亞太地區如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仲裁」使菲律賓與中國長期以來的友好關系降至冰點,令菲律賓錯失發展經濟的黃金時機。而且,菲律賓也失去了與中國攜手開發南海一些尚存爭議地區的機會。南海問題的「裁決」還導致南海地區的進一步軍事化,危害該地區的穩定。「南海仲裁案」的肇始、演進、終了和貽害,堪比癌細胞入侵健康機體的過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好比健康機體,其薄弱處成為「致癌病原體」侵入的突破口,內外誘因促發病變擴散,最終遺毒《公約》乃至國際法治。國際仲裁法院對於南海的裁決結果是很明確的,南海問題毋庸置疑,主權問題也是毋庸置疑,根據國際的准則以及歷史的依據,南海的主權是中國所有,任何侵佔南海的問題都是損害我國主權的利益,因此遵循國際仲裁結果,合法行使南海的主權是必須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2. 如何看待這次南海仲裁問題
仲裁結果已經出來一年,估計這個問題也沒什麼人關注了。一年前導師叫我們討論南海仲裁案的時候,大家基本都覺得中國因該積極應訴,不出庭多尷尬。。後來仔細看了判決,發現仲裁庭擴展或限縮解釋了了一些問題,從而建立了自己的管轄權。這個案件經歷了管轄權審理和實體審理 (部分管轄權問題是和實體問題一起審理的),兩個階段都作出了對中國不利的判決。這里只說和管轄權相關的問題。 管轄權。任何一個第三方爭議解決主體都不是自動對某個案件具有管轄權的,管轄權的基礎在於當事人/當事國的同意(Consent)。如果沒有consent,任何一個國家/個人都不能單方面讓一個第三方機構去審理當事雙方的爭議,並得出會約束對方的判決。Consent在哪裡?私主體之間的consent在合同中的仲裁條款里,私主體起訴國家的consent在雙邊投資協議里(Bilateral Invesment Treaty),國家之間的consent則在國際條約中的爭議解決條款里。國家法院似乎對公民之間的爭議具有強制管轄權,但如果從契約論的角度來看,公民的consent已經體現在憲法里了。中國和菲律賓都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成員國。公約第十五部分第二節規定了爭議解決強製程序,簽訂了公約就同意了強製程序的約束。唯一的例外是,第298條提供了特定爭議的選擇性例外(Optional Exceptions),成員國可以宣布排除海洋劃界,專屬經濟區內的軍事行動和執法行為等內容。中國在2006年8月25日宣布排除了第298條的所有爭議類型,也就是說,其他國家不能就這些問題單方面對中國提起程序,仲裁庭沒有管轄權審理這方面的案件。當然,在復雜的爭議面前,管轄權並不是能夠輕易斷定的。那誰來決定仲裁庭有沒有管轄權呢?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合理,但仲裁庭可以決定自己有沒有管轄權,這已經是普遍確立的原則了(仲裁庭自裁管轄權 Competence-Competence)。一旦仲裁庭決定自己可以審理某個案件,就可以進而作出有約束力的裁決。所以,南海仲裁的管轄權裁決以及實體裁決,無論中國是否出庭(Annex VII Article 9),都是合法並且對中國有約束力的(UNCLOS Article 288(4), Article 298(1))。當然了,中國從沒打算承認或者執行判決,不出庭也許能夠優雅一些地拒絕執行吧。
3. 最近總有人說菲律賓,這到底啥意思啊
差不多,菲律賓還向國際海洋法庭提出仲裁,要求國際法庭把大半個南海判給中國,當然中國是不會承認的
4. 菲律賓仲裁的法律依據
本文將在解決上述疑問的基礎上,從國際法角度探討分析仲裁程序中的管轄權問題,並最終得出結論。一、仲裁法庭的地位及仲裁程序1.1仲裁法庭的地位 仲裁法庭是屬於《公約》爭端解決機制下的審理機構。《公約》爭端解決機制是通過第15部分(爭端的解決)和附件五(調解)、附件六(國際海洋法法庭規約)、附件七(仲裁)、附件八(特別仲裁)確立的。關於這次菲方提交的仲裁,就是向《公約》附件七下的仲裁法庭提交的。仲裁法庭是屬於《公約》爭端解決機制下的一部分,《公約》的爭端解決機制被認為是復雜的,但實則層次相當分明。第一,用和平方法解決爭端是各締約國應遵循的第一義務,這也是第15部分第1節第279條②、第280條③明確強調的。第二,一般性、區域性或雙邊協定優先適用是第二義務,這是第15部分第1節第282條④的規定。第三,若前兩項方法未能奏效,將進入爭端解決的強製程序。其中第287條構成了整個《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核心。⑤據此條款,爭端方在採用自行選擇的和平方法解決爭端失敗後,經任何一方請求,應提交至海洋法法庭下導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強製程序解決。而有4個解決的機構可供當事方選擇,分別是海洋法法庭、國際法院、依附件七組成的仲裁法庭和依附件八組成的特別仲裁法庭。⑥如果雙方就選擇的機構達成合意,由合意機構解決爭端;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則由依附件七組成的仲裁法庭審理。至此,《公約》爭端解決程序的強制性就凸顯出來了,爭端任何一方均可將爭端提交該程序,而不需要爭端各方再達成專門同意。適用這種強製程序的4個法律機構處於平等並列的地位,而附件七下的仲裁法庭起著「剩餘備用」的作用。⑦這是強製程序的原則性規定,為取得更多國家的同意,《公約》第15部分第3節還存在著法定例外和約定例外。根據第297條,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上行使主權權利的一些爭端可以不適用強製程序。而約定例外是指按照第298條的規定,對於像海洋劃界、領土爭端、軍事活動、涉及歷史性海灣所有權的爭端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正在行使其管轄權的爭端,締約國可以通過書面聲明來排除強製程序的適用。1.2仲裁法庭的組成及程序 附件七下的仲裁法庭仲裁員名單是常設的,由各締約國提名,聯合國秘書長編制。每一締約國應有權提名4名仲裁員,每名仲裁員均應在海洋事務方面富有經驗並享有公平、才乾和正直的最高聲譽。組建仲裁法庭的方法在《公約》附件七中有著嚴格的時間限制。如果爭端只有兩個當事方,仲裁法庭由5名仲裁員組成。一般情況下,當事各方應指派一人,可為本國國民。爭端另一方應在收到仲裁通知30天內作出指派。另3名仲裁員應由當事各方在收到仲裁通知60天內以協議指派。爭端各方應從這3名仲裁員中選派一人為仲裁法庭庭長。在未能按期作出上述指派的特殊情況下,經爭端一方請求,可在收到仲裁通知60天後兩星期請求海洋法法庭庭長作出必要的指派。這種指派應在收到請求後30天期間內作出,指派的仲裁員應為不同國籍,且不得為爭端任何一方的工作人員,或其境內的常住居民或其國民。⑧ 按照附件七第1條的規定,為將爭端提交該附件所規定的仲裁程序,爭端一方可向爭端他方發出附有一份關於其權利主張及該權利主張所依據的理由說明的書面通知。在雙方沒有特別協定的情況下,仲裁法庭有權確定仲裁的程序,此程序應保證爭端每一方有陳述意見和提出其主張的充分機會。⑨按照附件七第9條的規定,如果爭端一方缺席或不對案件進行辯護,應不妨礙程序的進行。仲裁法庭在作出裁決前必須做到,不僅查明對該爭端確有管轄權,而且查明所提要求在事實上和法律上均確有根據。⑩二、仲裁法庭的管轄權問題 至此,問題已相對清楚。中國和菲律賓都是《公約》的締約國。我國於1982年簽署加入,1996年6月7日《公約》對我國正式生效。我國在加入《公約》時,作了四點聲明,強調與海岸相鄰或相向的國家,在國際法的基礎上,遵照公平原則,以「協商」的方式和平解決海域劃界等問題;2006年8月25日,中國依據《公約》第298條規定,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書面聲明,對某些類型的爭端不接受《公約》第15部分第2節規定的任何國際司法或仲裁管轄。菲律賓於1982年簽署加入,1994年5月8日《公約》對菲正式生效。菲律賓在加入《公約》時,作了八項聲明,其中尤為強調《公約》提供的爭端解決程序,不應被視為對菲律賓主權的減損。(11)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選擇單方把南海問題提交至附件七下的仲裁庭,法律基礎是《公約》第287條第3款。按照前文所述的《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層次,菲方單方認為和平解決爭端方法已用盡,又由於雙方並不存在導致有拘束力裁判的一般性、區域性或雙邊協定,而申請進入強製程序。而強製程序中給締約國提供的4種審理機構,中菲雙方都沒有作出任何選擇,(12)於是仲裁庭發揮了「剩餘備用」的作用。根據
《公約》第287條第3—5款,附件七下的仲裁法庭成為發生爭端時締約國最後默認的選擇。而對於仲裁庭的管轄權又存在著法定例外和約定例外。2月19日,我國政府拒絕接受菲方仲裁的其中一個法律依據就是中國於2006年提交的聲明,已通過約定例外的方式,將涉及海洋劃界等爭端排除在包括仲裁在內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之外。因此,菲方的仲裁主張明顯不成立。(13) 菲律賓在仲裁通知遭到中國拒絕後,依然請求仲裁法庭繼續進行程序。因此,4月24日,海洋法法庭現任日本籍庭長柳井俊二在中國拒絕仲裁通知後作出了仲裁員的指派。但仲裁法庭不能就此作出有利於原告的裁決。 依據《公約》附件七第9條,仲裁法庭在作出裁決前,必須首先查明對該爭端確有管轄權,並查明所提要求在事實上和法庭上均確有根據。因此,依據第288條第1款,對於向其提出的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仲裁法庭應具有管轄權。因此,仲裁庭能否對此事項行使管轄權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①2006年中國書面聲明的解釋;②1994年菲律賓聲明的解釋;③菲方所提交的訴求的性質如何,是否屬於「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若答案是肯定的,且這些訴求不在雙方書面聲明排除之內,仲裁法庭可行使管轄權;反之,若答案是否定的,或者即使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些訴求屬於雙方任一方排除聲明之內的,仲裁法庭都沒有管轄權。 根據《公約》第288條第4款,對於發生的爭端,法院或法庭是否具有管轄權,這一問題應由該法院或法庭以裁定解決。按照以往的司法判例,「無論當事方是否明確提出管轄權問題」(14),「法庭有權主動審查其自身管轄權的基礎」(15),以確信它有管轄權來受理提交給它的案件。在審查時,由於管轄權是一個「根據相關事實加以解決的法律問題」(16),因此爭端各方並不負有舉證責任,而是由法庭自己決定它是否享有管轄權。(17) 三、菲方訴求的性質辨析 菲律賓在其給中國的外交照會中,提出了如下10項訴求。(18)訴求一:中菲兩國對於南海的海域權利基礎是《公約》所賦予的。訴求二:因此,中國基於「九段線」的海域權利是違反《公約》的。 訴求三:高潮時不露出水面的礁石無法成為沿海國主張海域權利的基礎,除非該礁石是沿海國大陸架的一部分。 訴求四:美濟礁、西門礁、南薰礁和渚碧礁都屬於高潮時不露出水面的礁石,既非島嶼,也非位於中方大陸架上。因此中方對四礁石的佔領是非法的。訴求五:美濟礁、西門礁是在菲律賓的大陸架上。 訴求六:黃岩島、赤瓜礁、華陽礁和永暑礁只有一小部分在高潮時露出水面,屬於《公約》第121條第3款「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中方對這四個岩礁主張超過12海里的海域,是非法的。 訴求七:中方對菲在黃岩島和赤瓜礁附近的開采活動進行阻撓。 訴求八:根據《公約》,菲律賓從其群島基線量起,擁有12海里的領海和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 訴求九:中方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開采資源,並主張菲專屬經濟區的海域權利是非法的。中方對菲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開采活動進行阻撓。 訴求十:中方干擾菲律賓在《公約》下的航行自由權利。 仲裁庭要解決的問題是中菲之間是否確實存在菲方訴求中的爭端?這些訴求的性質又是什麼?這些訴求是否屬於「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爭端」?3.1是否存在爭端 司法的職能在於裁決爭端,如果雙方之間並不存在實質性的爭端,那麼司法介入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國際法院在1963年「北喀麥隆案」(喀麥隆訴英國)中認為:「法院必須注意到自己在行使司法職能上是有內在界限的。法院的職責是維持其司法性質,而並不是滿足一方或雙方提出的一些『不現實的』請求。法院本身必須是司法原則的守護者。」(19)1974年「核試驗案」(紐西蘭訴法國)中國際法院再次指出:「爭端之存在是法院行使管轄權之首要前提。」(20)那什麼是爭端呢?《布萊克法律詞典》認為,爭端是一種沖突或者矛盾,尤其指已上升到一個特定的訴訟矛盾。(21)常設國際法院和國際法庭都曾在一些案件里探討過爭端是否存在的問題。常設國際法院在「巴勒斯坦特許案」中認為:「爭端就是雙方在法律或事實的分歧,或者法律觀點和法律利益的沖突。」(22)國際法院在「對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和約的咨詢意見案」中認為:「在履行或不履行某些條約義務方面,雙方持有明確相反的意見。」(23)學者J.G.Merrills認為,爭端是一方必須聲名或表明它對某問題的事實和法律觀點,而另一方則必須表明它在相同問題上的拒絕或者相沖突的聲明。(24)顯然,爭端是否存在,中菲之間的爭端與菲方單方提交的爭端是否相同,只能從菲方訴求的措詞里尋找答
案。 首先,菲方提出的訴求是否屬於爭端。菲律賓提出的訴求一、訴求三和訴求八,明顯只是事實的闡述,不屬於爭端。中國認可《公約》的法律效力(訴求一),也沒對《公約》第121條作出任何形式的保留(訴求三);更不否認菲律賓擁有從其群島基線量起的12海里領海與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訴求八)。因此,這些只是事實闡述的訴求,並不是「爭端」。法庭要解決這些非爭端的訴求,將有悖其司法職能,顯得毫無意義。 其次,菲方訴求二認為中國基於「九段線」主張的海域權利是違反《公約》的。但中方從未在任何公開場合發表聲明稱對南沙群島的島礁和水域的權利是以「九段線」為基礎或依據的。菲方的訴求並沒有以中方明確相反的行為為前提。爭端的存在是以特定行為為基礎的,不存在特定行為,就談不上特定行為與一方意見的相左性。因此,訴求二並不是「爭端」。 最後,菲方訴求五認為美濟礁和西門礁是在菲律賓的大陸架上。美濟礁和西門礁在菲律賓200海里大陸架距離內也未為中國所明確反對。當然,中國未反對,並不等同認為兩礁就不在中國的大陸架距離內。中國在南華水道一側同樣擁有「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自然形成的」(25)、能擁有12海里領海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島嶼,美濟礁和西門礁也在這個中國島嶼的大陸架上。因此,菲律賓的第二個訴求並沒有中方明確的反對意見,並不構成爭端要件。菲方只選擇陳述問題的其中一個方面,而有意忽略了另一面,這是菲方的訴訟技巧。 因此,依訴求一、二、三、五、八所述,中菲之間都不存在需要司法解決的實質法律爭端。3.2菲方訴求指向性為何 首先,菲方在訴求四和六分別對中方在美濟礁、西門礁、南薰礁和渚碧礁的佔領行為和中方基於黃岩島、赤瓜礁、華陽礁和永暑礁主張超過12海裏海域的兩行為提出合法性請求。如前所述,菲方的訴詞里只提及這八個島礁的海洋特徵,但未提及這八個島礁所在海域完整的海域情況。事實上,中國對島礁的佔領行為和基於島礁主張海域權利的行為,都是建立在海洋法中的「陸地統治海洋」原則。美濟礁、西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華陽礁和永暑礁這七個島礁所處的南沙群島海域有著眾多的島嶼、明礁和沙洲,七礁石距離由台灣合法佔領的太平島嶼距離都少於200海里。菲律賓提出的這兩個訴求實質屬於海域重疊的情況下,進行海洋劃界的問題。 其次,菲方在訴求七認為,中方對菲在黃岩島和赤瓜礁附近的開采活動進行阻撓。菲方此訴求的暗含前提是黃岩島和赤瓜礁是屬於菲方的島礁,附近的海域是菲方可行使開采活動權利的海域。但事實上黃岩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赤瓜礁也一直以來是中方主張主權權利的島礁。菲律賓這項訴求背後反映的是對島嶼主權歸屬的確定。 最後,菲方在訴求九和十認為,中方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開采資源的行為和阻撓菲在其專屬經濟區內開采活動的行為是違法的,中方干擾了菲律賓船舶的航行自由權。如前所述,中國在南海擁有合法權利的島嶼,中國在南沙群島海域的開采勘探活動是沿海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上的合法活動。中菲是海岸相向的沿海國,菲律賓在己方立場上再次使用了訴訟策略。兩訴求都是海岸相向國家在少於400海里的情況下,海域重疊所產生的問題。然而中菲的真正爭端不是海洋劃界。 因此,在排除了菲方五項非實質爭端的訴求後,菲方其餘訴求的性質都屬於海域重疊的情況下,進行海洋劃界的問題。而確定整個南海島嶼領土歸屬又是海洋劃界必要的前提和基礎。3.3菲方訴求是否屬於「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 根據《公約》第288條第1款,只是「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第287項下的法院或法庭才能行使管轄權。《公約》這部被稱為「集大成」的「海洋法典」涵蓋面非常地廣,海洋活動、海洋利用和海洋資源的所有方面無所不涉,被稱為歷史地位是僅次於《聯合國憲章》的「海洋憲章」。但值得注意的是,《公約》開篇即表明,《公約》是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秩序,以便利國際交通和促進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資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以及研究、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26)。《公約》對內水、領海、毗鄰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公海等重要概念都做了界定,也對沿海國和船旗國的權利和義務做了要求,但《公約》不對任何島嶼主權權利要求作出規定。所有關於島嶼領土歸屬的爭端都不是「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 因此,菲方的訴求並不屬於「有關《公約》的解釋或適用」的爭端。
5. 為什麼說海牙國際仲裁對南海沒有管轄權
海牙國際仲裁對南海沒有管轄權,是基於南海問題是領土主權之爭,不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管轄范疇。
2006年,中國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規定,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書面聲明,對於《公約》第298條所述的任何爭端(即涉及海洋劃界、領土爭端、軍事活動等爭端),中國政府不接受《公約》規定的任何國際司法或仲裁管轄。中菲之間的島嶼爭議實際上是領土和海洋管轄權爭端,所以中國這次以上述提交給聯合國的「排除性聲明」為依據不接受仲裁。菲律賓此次利用國際海洋法的單方面仲裁機制,對其訴訟進行包裝,認為中菲之間不是島嶼主權爭議,也不是海洋劃界,而是爭議海域的海事糾紛,繞開了中國的「排除性聲明」,規避了中菲海洋爭端是由於菲律賓非法侵佔中國島礁而引發的海洋權爭議這個問題。
據專家介紹,菲律賓告中國的目的不是奢望中國接受仲裁,而是通過國際法庭向中國施壓,在全球抹黑中國,說中國不接受國際仲裁,不按照國際法行事。
6. 中國與菲律賓為什麼對峙
中國和菲律賓在黃岩島的艦船對峙已近一月,尚無結束的跡象,菲律賓又掀起改名鬧劇。筆者認為,這是一出菲律賓有意挑起,美國暗中參與的政治游戲,看起來很復雜,其實破解起來很簡單,按照知己知彼、各取所需的原則,實現多「贏」。
首先要弄清楚菲律賓挑起這場對峙想要干什麼。其實,菲律賓的心思在對峙發生不久已經表露無遺。菲律賓是東盟中的小國,阿基諾三世又治國無方,經濟乏善可陳。看到美國戰略東移,於是就想到利用美國重返東南亞的機會,從美國那裡撈點經濟和軍事援助。這種「戰略機會主義」就是一直以來菲律賓在南海問題鬧得特別凶,跳得特別高的原因。
4月10日對峙一發生,菲律賓設計好的後續動作就一個接一個。根據近一個月的情況看,菲律賓已經基本上達到目的:5月3日,菲律賓外長在華盛頓稱,今年美國對菲律賓的軍事援助將擴大近兩倍。
黃岩島事件是菲律賓自導自演並且希望中國「配合」的「苦肉計」,它其實做好中國採取正常行動的准備,換言之,內心希望中國揍它一頓。這樣,就能向美國要更多東西。
其次,弄清楚美國想在這場對峙中得到什麼。美國的意圖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渾水摸魚,漁翁得利。此次黃岩島對峙也不例外。美國重返東南亞,除外交聯盟,它還需要新的軍事基地。整個東南亞,除原有的新加坡軍事基地,有兩個地方它最在意:一個是曾經是蘇聯軍事基地的越南金蘭灣,一個就是它曾經駐扎過的蘇比克港。由於上世紀不光彩的入侵和佔領,菲越民眾都對美國大兵心有餘悸。美國深知,和越南關系雖然日趨熱絡,目前還沒有達到可以抱在一起的程度,眼下最有希望的是菲律賓。只是如果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菲律賓民眾也不會順利接納美軍進駐。
除此以外,美國還通過小國的騷擾舉動試探中國戰略底線,並進行戰略牽制。中國若不理睬,會被美國認為牽制行動力度不大未起到作用,將會「設計製造」更多此類事件。
最後,應當考慮中國可以在這次對峙中做什麼。此次事件是一次赤裸裸的領海入侵,中國占據全部有利因素。按照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中國應該並可以在這次對峙中做兩件事:一是對菲律賓參與對峙的所有非武裝船隻全部扣押,予以沒收或罰款,交由外交途徑解決;對軍用艦只則直接予以俘獲或擊沉。菲律賓會算賬:它被中國收拾的都是破船,它從美國要到的即使是二手艦船也要先進得多。菲律賓對中國數十億美元的主動援助不感謝,但中國做了這件事,菲律賓內心是感謝的,盡管它口頭上可能會譴責。第二,中國應在黃岩島上進駐軍隊,並開始進行經濟開發。從這里開始,這一先例向南沙群島普及。
中國在黃岩島採取行動之後,一個必然的結果是菲律賓將大耍潑婦,在一定限度內,讓它鬧吧———它正要以此向美國要東西。但如果它超越了限度,那中國就必須做好全面制裁和在南海我疆域線徹底驅逐菲律賓軍事目標的准備。至於美國,它已經表明不介入中菲爭端的立場,這是美國的真實想法。
中國採取正常的國家行動,在「幫助」菲律賓的同時,也會「幫助」美國實現進入菲律賓的願望。很多中國人就是在這個地方轉不過彎來,認為中國在南海採取行動會把一些東南亞小國推到美國的懷抱里。日本、韓國、新加坡一直有美軍的基地,菲律賓再多一個也無妨,對於整個亞太的政治和軍事格局完全無足輕重
好吧,lz,我承認這來自於偉大的度娘,希望採納,謝謝
7. 南海仲裁是什麼回事
中菲南海爭議仲裁庭,仲裁中國、菲律賓南海爭議的法庭,由五名仲裁員組成,應菲律賓方面成立。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向中國提交了就南海問題提起國際仲裁的照會及通知。2月19日,中國聲明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並將菲方照會及所附通知退回。
南海仲裁案實體裁決宣布在即,海內外都對之報以極大關注。既然要談國際法,我們就在法言法地辯個明白。為此,國際法促進中心發起組織了「南海法律研究組」。
中文名
中菲南海爭議仲裁庭
時間
2013年1月22日
簡介
應菲律賓方面成立
組織成員
波蘭籍法官
中菲南海爭議仲裁庭,仲裁中國、菲律賓南海爭議的法庭,應菲律賓方面成立。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向中方提交了就南海問題提起國際仲裁的照會及通知。2月19日,中方聲明不接受菲方所提仲裁,並將菲方照會及所附通知退回。中方的上述立場不會改變。
2013年,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赫爾南德斯4月25日稱,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柳井俊二已經任命完成全部5名審議中菲南海爭端的仲裁員,接下來將擇期開會討論是否對此案有管轄權,但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表。[2]
5名審議中菲南海爭端的仲裁員
波蘭籍法官:Stanislaw Pawlak,代表中國出席國際海洋法庭中菲南海爭議仲裁
德國籍法官、前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Rudy Wolfrum,代表菲律賓出席仲裁
斯里蘭卡籍法官:克里斯·品托,擔任仲裁法庭的庭長。
法國籍法官:皮耶爾·柯
荷蘭籍法官:阿爾弗萊德·松斯(名單據環球網)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法律研究室主任邢廣梅3月2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5人仲裁小組是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第286條規定成立的。該條賦予爭端任何一方將有關爭議事項提交「具有管轄權」的法院或法庭的權利,接下來的強製程序意味著,不管爭端另一方是否同意,針對該事項的仲裁法庭都會成立。法庭成立後,不管另一方是否參與,法庭都會做出對雙方有約束力的仲裁結果。
據邢廣梅介紹,5人仲裁小組是仲裁法庭的主要構成部分,菲方已指定1名頗有經驗的德國籍仲裁員,中方此前表明立場,認定菲此次行為在事實和程序上不具備法理依據,所以放棄指定,於是出現由國際海洋法庭指定中方仲裁員的局面。仲裁小組的另外3人應由爭端雙方協議名單,如果中方繼續放棄,這3人也將由聯合國指派。
邢廣梅認為,靠外界指點,菲律賓在此次法律行動上展現了利用國際游戲規則的一定水準,中國應對起來比較為難。
8. 南海仲裁案的外交部聲明
關於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庭作出的裁決,外交部昨作五點回應:
所謂「南海仲裁案」相關裁決無效
外交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關於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裁決的聲明。全文如下:
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5年10月29日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對中方沒有拘束力。
一、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為歷屆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為中國國內法多次確認,受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保護。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方案,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的爭端解決辦法。
二、菲律賓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單方面提起並執意推動南海仲裁,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挑釁,其實質不是為了解決爭端,而是妄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2014年12月7日中國外交部受權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中,中國政府已指出仲裁庭對菲律賓所提出的仲裁明顯沒有管轄權,並闡明了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的法理依據。這一立場是清晰的、明確的,不會改變。
三、作為主權國家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中國享有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和程序的權利。中國始終堅持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與鄰國間的領土爭端和海洋管轄權爭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和菲律賓多次在雙邊文件中確認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雙方之間的有關爭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明確規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端。這一系列文件表明,中國與菲律賓早已選擇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雙方在南海的爭端。菲律賓違背這一共識,損害國家之間互信的基礎。
四、菲律賓和仲裁庭無視仲裁案的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及其相關問題,惡意規避中國於2006年根據《公約》第298條有關規定作出的排除性聲明,否定中菲雙方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爭端的共識,濫用程序,強行推進仲裁,嚴重侵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完全背離了《公約》的宗旨和目的,損害了《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堅決反對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的行徑,呼籲各方共同努力,維護《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
五、菲律賓企圖通過仲裁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會有任何效果。中國敦促菲律賓遵守自己的承諾,尊重中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改弦易轍,回到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端的正確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