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2604怎麼樣

菲律賓2604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27 16:40:21

Ⅰ 韋奕的人物經歷

韋奕,1999年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6歲開始學習國際象棋,2年後,便在全國「李成智」杯中嶄露頭角,榮獲8歲組第6名。4年後,他先後榮獲第十六屆「棋童杯」國際象棋大賽芹戚敬男子10歲組冠軍和捷克第四屆世界學校國際象棋團體錦標賽10歲組冠軍。2010年,他又一舉拿下亞洲青年賽12歲組、全國少年精英賽(12、14、16)歲組、世界青少年錦標賽12歲組別三個冠軍,2011年全國智力運動會國際象棋全國甲級聯賽個人快棋賽青少年組冠軍。2011年被江蘇省天一中學少年班錄取。
2010年,對於韋奕來說,一舉拿下三個大賽的冠軍,可謂是順風順水,但是在第十八屆李仔團成智杯全國少年國際象棋大賽上,韋奕卻失利,屈居亞軍。而這也是他與李成智杯冠軍頭銜的第3次擦肩而過,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2012年嫌慎在俄羅斯莫斯科進行的第11屆俄航杯國際象棋公開賽上,13歲的韋奕發揮出色,相繼戰勝兩名男子特級大師和兩名男子國際大師,成功收獲一個男子國際大師序分。同年,在亞洲錦標賽上,韋奕收獲20局的序分,在13歲生日前晉升國際大師。
2012年在世界青年國際象棋錦標賽上,韋奕以11輪積8.5分列第11名,獲得第一個特級大師序分。在同年舉行的第二屆印尼國際象棋公開賽上,他奪得了第二個特級大師序分。2013年在冰島雷克雅未克國際象棋公開賽上,韋奕與丁立人同積7.5分,分列第六和第八名,韋奕提前拿到自己的最後一個特級大師序分。這也意味著韋奕在13歲8個月25天時晉升男子特級大師,不但成為當時世界最年輕的男子特級大師,同時也將打破中國棋手晉升男子特級大師的最小年齡紀錄。此前的紀錄由名將卜祥志保持,他在1999年,13歲10個月零13天時晉升男子特級大師,創造了中國晉升男子特級大師的最小年齡紀錄。
2013年8月在國際象棋世界盃賽上,韋奕第1輪力克俄羅斯新星內波姆尼亞奇,第2輪戰勝拉脫維亞頭號棋手希洛夫,進入32強,第3輪逼平馬梅季亞洛夫,但在加賽快棋中失利,表現分達到2700分,引起世界棋壇高度關注。
2013年11月在國際棋聯公布的國際等級分排名榜上,韋奕的等級分達到2604分,超過2600分。韋奕以14歲4個月又30天的年齡打破此前由菲律賓棋手蘇偉利保持的世界最年輕2600分棋手記錄,蘇偉利於2008年10月超過2600分,當時他的年齡14歲11個月又22天。
韋奕的偶像是國際象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挪威「國象神童」芒努斯·卡爾森。
2015年9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國際象棋男子世界盃比賽中,年僅16歲的韋奕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打進國象男子世界盃8強的中國棋手。

Ⅱ 世界十大島是哪十大

世界十大島是: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加里曼丹島、馬達加斯加、巴芬島、蘇門答臘島、本州島、維多利亞島、大不列顛島、埃爾斯米爾島。

格陵蘭島:是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千米,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公里,最寬處約有1290公里。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里。為丹麥領土。全島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84%的面積為厚冰所覆蓋。冰蓋平均厚2300米,中部最厚達3400米。氣候嚴寒。人口約5萬,90%為原居民因紐特人,多居住在南半部。以漁獵為生。

新幾內亞島:又稱伊里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面積為78.5萬平方千米。位於西太平洋的赤道南側,西與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 。新那濟亞島為兩個國家共有,在東經141°以東及新不列顛、新愛爾蘭等島嶼為獨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141°以西及沿海嘩激島嶼為印度尼西亞的一省,稱伊里安查亞。全島兩部分接觸極少,兩國於1979年簽訂的邊境條約,禁止人民到邊境地區居住。

加里曼丹島:也譯作婆羅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為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爪哇島,北為南海。面積為743330平方千米。人口1230.5萬(1990年)。加里曼丹島為三個國家共有。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北、東、南、中、西加里曼丹五省。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里安攜茄)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兩者最短距離為386公里。面積為58.7萬平方千米。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且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公里。海岸線總長3991公里。是南回歸線穿過印度洋的最大島。

巴芬島:是加拿大第一大島,世界第五大島,面積為50.7萬平方千米。巴芬島是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其東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辯蘆察對。巴芬島上的山脈均高於8000英尺(2440米),山脊縱貫島的東部,上覆有冰川。島中西部福克斯灣沿岸為低地,海岸線曲折,多峽灣。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冬季嚴寒漫長,夏季冷涼,自然景觀為極地苔原。生活在島上的愛斯基摩人以靠在海上捕魚和在雪地里打獵為生。

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三大島嶼,在印度尼西亞僅次於新幾內亞島和加里曼丹島(婆羅洲),是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蘇門答臘島的面積為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其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在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金洲),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時蘇門答臘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此地尋金。其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

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島,位於日本列島的中部,北端與北海道島隔津輕海峽相望,向南隔瀨戶內海與四國島相對,向西南與九州島隔關門海峽和豐後水道。本州島是世界上第七大島,總面積為23萬平方千米。本州島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全長約1300公里,寬度在50至230公里之間,其,占日本總面積的60%,海岸線全長5,450公里。本州島是火山島,島上訖今仍有活躍火山,地震頻繁。本州島最高點是活火山富士山,高3,776米。本州島上有多條河流,其中信濃川是日本最長河流。本州島北部有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本州島的山區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島嶼西南與東北迥異的氣候。

維多利亞島:北美大陸北部北冰洋群島中三大島嶼之一,面積為21.2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八大島嶼。行政上分屬西北地區和紐納武特(Nunavut)地區。與南面的大陸隔著多爾芬(Dolphin)和尤尼恩(Union)海峽、科羅內申(Coronation)灣、迪斯(Dease)海峽和毛德皇後(Queen Maud)灣。島長約515公里,寬270~600公里。地勢從蜿蜒曲折的海岸向西北抬升至海拔約655公尺。為數不多的居民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霍爾曼(Holman)與東南部的坎布里奇貝(為一處氣象站)。

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位於歐洲大陸西岸外的大西洋中,大不列顛群島的主島之一 。面積為21萬平方千米,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土的主要部分,由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士所組成,這三個王國即占該島的全部。英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西南方,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歷史上跟蘇格蘭以哈德里安城牆為界。大不列顛島是不列顛群島中的第一大島嶼,周圍環繞著超過1000座小型島嶼,該島全境為聯合王國領土。

埃爾斯米爾島:面積為2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十大島,加拿大第三大島。艾維斯米爾島也是加拿大北極群島最北端島嶼,伊麗沙白女王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其東北緊臨格陵蘭島。寬480千米,長804千米,為東南部是加拿大地盾的延續,地形為古老結晶岩構成的山原;北部屬古生代褶皺帶,褶皺山地以古生代沉積岩為主,地形崎嶇,群山聳立。島上的巴比尤峰海拔2604米,是北極群島最高點。地處北極附近 ,氣候嚴寒,冰川廣布,地下有永凍層,分布有苔蘚、地衣等低等植被。該島北部是加拿大領土的最北端。

Ⅲ 2604版本bios怎麼樣

2604版本bios還不錯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敏核輸出系統"。
在IBM PC兼容系統上,是一種業界標準的固件介面。 BIOS這個字眼是在1975年第一次由CP/M操作系統中出現。 BIOS是個人電腦啟動時載入的第一個軟體。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悔歷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碧拿搜系統自啟動程序,它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置的具體信息。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
此外,BIOS還向作業系統提供一些系統參數。系統硬體的變化是由BIOS隱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硬體。現代作業系統會忽略BIOS提供的抽象層並直接控制硬體組件。

Ⅳ 「媽媽」的各種語言的翻譯

漢語:媽媽, 媽咪法語 French -
Mere 德語 German - Mutter 海地 Hindi - Maji 巴基斯坦 Ur - Ammee 英語 English - Mom,
Mummy, Mother 意語 Italian - Madre 葡語 Portuguese - M??e 阿爾巴尼亞 Albanian - M??m??;
N??n??; Burim; Kryemurgesh??Belarus Belarusan - Matka 菲律賓 Cebuano - Inahan;
Nanay 塞爾維亞 Serbian - Majka 捷克 Czech - Abatyse 丹麥 Dutch - Moeder; Moer 愛沙尼亞
Estonian - Ema 荷蘭 Frisian - Emo, Em??, Kanta??iti, ??iti 希獵 Greek - Màna 夏威夷
Hawaiian - Makuahine 匈牙利 Hungarian - Anya, Fu 印尼 Indonesian - Ink, Ibu, Biang,
Nyokap

Ⅳ 金封2604運放聲音怎麼樣

聲音結實有力,聽女聲很好。
聲音特點總體來說屬於溫暖細膩型,驅動力強,OPA2604是專門為音頻電路設計的。
運算放大器(簡稱「運放」)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數的電路單元。在實際電路中,通常結合反饋網路共同組成某種功能模塊。它是一種帶有特殊耦合電路及反饋的放大器。其輸出信號可以是輸入信號加、減或微分寬兄茄、積分等數學運算的結果。由於早期應慎察用於模擬計算機中,用以實現數學運算,故得塵櫻名「運算放大器」。運放是一個從功能的角度命名的電路單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實現,也可以實現在半導體晶元當中。

Ⅵ 全球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床時空分布

一、空間分布

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極不均一,主要集中於在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和古亞洲成礦域,此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 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與高硅流紋岩-鹼性岩組合有關的斑岩鉬礦分布於北歐挪威(Nordli)和北美洲東部北美洲格陵蘭(Malmbjerg)(Misra,2000)。

全球斑岩銅鉬礦床數量很多,在此統計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的分布。由圖5-8可知,遲此超大型斑岩銅鉬礦主要分布於3個成礦域,其中環太平洋成礦域佔到90%。根據位置可將環太平洋成礦域分為東部帶和西部帶,前者包括北美的科迪勒拉成礦集中區和南美安第斯成礦集中區,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少量中生代;後者包括西南太平洋島弧帶(主要為新生代,靠近大洋一側)和東亞陸緣成礦帶(主要為中生代,離板塊俯沖處較遠的弧後一側,主要銅鉬礦位於中國)。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分布在歐亞板塊南緣,西起南斯拉夫,經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到我國的青藏、滇西以至緬甸,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成礦時代為中-新生代。古亞洲成礦域分布在亞洲大陸中部,包括中亞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巴爾喀什湖地區至蒙古和我國的天山、內蒙古到大興安嶺地區,成礦時代主要為晚古生代華力西期,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中亞蒙古成礦帶。斑岩銅礦本身含有鉬礦以外,有時與斑岩鉬礦伴生。美國西部的主要斑岩鉬礦帶位於斑岩銅礦帶的東側(兩帶相距達幾百千米),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斑岩鉬礦和斑岩銅礦基本上分布於一個帶上(秦克章,2002)。

圖5-8 全球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分布圖

整合已有的斑岩銅鉬礦的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提出斑岩銅礦成礦密度表示不同區帶的潛力大小,圖5-9和表5-2為全球不同區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分布圖,由圖5-9可知,西南太平洋成礦帶、安第斯成礦帶和喀爾巴阡山-巴爾干成礦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最大,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二、時間分布

分布於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代主要為中-新生代,新生代成礦強度明顯高於中生代,古亞洲成礦域的斑岩銅鉬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秦克章,2002)。另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中國銅礦峪,26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Sikka和Nehru(1997)列出全球共有40個前寒武紀斑岩銅礦(3314±6~561±9Ma),其中重要礦床均為元古代,包括印度Malanjkhand、中國銅礦峪、加拿大TroilusLaket和納米比亞HaibRiver,前兩個礦床正在開采,後兩個礦床正在勘查。而中國鉬礦床,除個別礦床年齡在35~65Ma(如玉龍和馬拉松多)之間外,一碼棚迅般鉬礦床礦成礦年齡都在100~237Ma之間,相當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羅銘玖等,1991)。

圖5-9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分布圖

表5-2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的礦床密度

(據Singer et al.,2005b,整理)

由圖5-10可知,銅的儲量新生代佔到90%以上,且存在隨時代變老,銅儲量明顯下降的趨勢,這主要與早期形成的斑岩銅礦被剝蝕掉和後期的地質作用改造有關(Singeretal.,2002)。超大型斑岩銅礦呈現類似的時間分布特徵(圖5-10)。

圖5-10 不同時代斑岩銅礦金屬量(左)和超大型銅礦個數百分比(右)

根據已有的年代學資料分析,全球主要斑岩型鉬礦的形成時代變化為340~5Ma(Misra,2000),年齡跨度范圍比較寬。全球鉬礦成礦年齡一般在25~70Ma(如美國的Climax、Henderson,加拿大的Kitsault,格陵蘭的Malmbjerg等),相當於古近紀(Misra,2000)。

三、重和卜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帶

秦克章(2000)系統總結全球重要斑岩銅礦成礦集中區的特點,本書在此基礎上,介紹全球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的成礦區帶的特點。

(一)安第斯成礦帶

位於東太平洋沿海南美洲一帶,該帶主要包括智利、厄瓜多、秘魯、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地的安第斯山脈,分布有大量的斑岩銅鉬礦,其中銅佔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54%,呈北西向分布,其中智利是全球最多斑岩銅鉬礦的國家,55個斑岩銅礦共有430Mt銅金屬資源量(Sillitoe,1995;Camus et al.,1996;Singer et al.,2002,2005a)。全球最大斑岩銅礦(亦是全球最大銅礦)ElTeniente發育於智利山脈中,資源量和產量總和為94.4Mt銅金屬量,每年產銅4.7Mt,佔全球總產銅量的37%(Camus,2002)。該地區存在3個旋迴,分別為早古生代Famatinian旋迴、晚古生代Gondwana旋迴和中新生代Andean旋迴,前兩者主要發育碰撞-俯沖和增生體,晚古生代I和S型花崗岩和流紋質火山岩發育於增生體的東部(Sillitoe,1988),亦有二疊紀(295~266Ma)和三疊紀(239~195Ma)斑岩銅礦化點(Camus,2005)。早中生代發育弧後盆地,晚古生代自早白堊世以後大西洋打開導致一系列擠壓變形且產生一系列岩漿弧向東遷移,斑岩銅礦形成時代分別集中於白堊紀(132~73Ma)、古近紀(65~50Ma)、始新世—漸新世(43~31Ma)、中新世(23~12Ma)和晚中新世—上新世(12~4Ma),其中始新世—漸新世(43~31Ma)形成斑岩銅礦最為重要,共有22000萬t銅資源量(Camus,2005),發育非常多的巨型斑岩銅礦,太平洋洋殼向南美大陸板塊俯沖和倒轉,誘發始新世—上新世中酸性斑岩的侵位和斑岩銅礦的形成(Charrier et al.,2002)(圖5-11),礦化發生在網狀脈或角礫岩筒內,具有典型的斑岩銅礦熱液蝕變分帶模式,主要硫化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和輝鉬礦,次生富集對礦石品位的提高起重要作用(Munchmeyer,1996)。晚中新世—上新世形成了全球最大的El Teniente(9435萬t銅,250萬t鉬)斑岩型銅鉬礦,除此以外,還包括Rio Blanco-Los Bronces斑岩銅礦(5243萬t銅)和Los Pelambres-El Pachon斑岩銅礦(2663萬t銅);白堊紀和古近紀形成的斑岩銅礦資源量分別為460萬t和5700萬t,中新世主要形成斑岩型銅金礦(1300t金)(Camus,2002,2005;Cook et al.,2005)。

圖5-11 安第斯成礦帶斑岩銅礦的時空分布及鍶初始值關系

(二)科迪勒拉成礦帶

除了中美地區發育一些新生代大型斑岩銅礦(如巴拿馬Cerro Colorado:3730萬t銅資源量、波多黎各RioVivi:218萬t銅資源量和海地Douvray:230萬t銅資源量)(Singer et al.,2005a)以外,主要斑岩銅鉬礦位於美國西南部、加拿大山脈和墨西哥等地區。

根據斑岩銅鉬礦床的時空關系和成礦特徵,將此帶分為南北科迪勒拉兩個成礦亞帶,斑岩銅鉬礦床分布的群聚性非常明顯,呈北北西和北西向分布(圖5-12)。北科迪勒拉成礦亞帶中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200~175Ma和90~20Ma,而斑岩鉬礦形成時代為60~50Ma,兩者基本上處於同一成礦帶,主要發育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重要礦床有美國華盛頓Mount Tolman(礦石儲量為2177Mt,Mo和Cu平均品位分別為0.054%和0.09%,鉬金屬量達118萬t,銅金屬量196萬t)和阿拉斯加州Quartz Hill(礦石儲量為1216Mt,Mo平均品位0.077%,鉬金屬量達94萬t)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Keith et al.,1992;Carten et al.,1993;Camus,2005)。

圖5-12 北美洲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三)西南太平洋島弧帶

該帶基底層基性火山岩系較厚,硅鋁殼混染不強,與成礦有關的閃長岩的Au/Cu比值高,而Mo/Cu比值低,主要銅礦類型為斑岩銅金礦(圖5-13)(Van Leeuwen et al.,1994;Mathur et al.,2000,2005;Paterson et al.,2005a,2005b),占目前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8%,含有少量的含火山岩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產於典型大陸邊緣島弧環境。

圖5-13 印尼銅-金(-鉬)礦床分布圖

鉬主要作為伴生組分產於斑岩銅-金礦床中,與成礦有關的岩石主要為石英閃長岩、石英二長岩,常具有角礫岩筒,成礦時代主要為新生代(Pollard et al.,2002,2005)。該區發育全球最大的Grasberg富金斑岩銅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2604t)(Cook et al.,2005),周圍1.5km發育大型斑岩銅礦型矽卡岩銅金礦床(埃茨伯格Ertsberg,金儲量91t)。另外,同一成礦區帶發育很多大型斑岩銅金礦(如印尼松巴哇島的Batu Hijau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723萬t,金儲量572t;巴布新幾內亞的Ok Ted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446t)(Cook et al.,2005)。該帶銅金礦伴有鉀硅酸鹽蝕變,鉀硅酸鹽蝕變富含早期熱液磁鐵礦,後者在斑岩系統的淺部疊加由絹雲母、綠泥石和赤鐵礦組成的泥化礦物組合,發育大量的鎂質矽卡岩,具有完整進退矽卡岩蝕變礦物組合,不僅大量發育鎂橄欖石、鈣鎂橄欖石等高溫矽卡岩礦物,而且陽起石和綠泥石退化蝕變礦物普遍存在(施俊法等,2006)。

值得提出的是,菲律賓斑岩銅金礦常與在成因上有聯系的石英脈型金礦和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實為脈狀礦)有規律的組合,石英脈型金礦位於斑岩金銅礦床的上方或外圍,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位置最淺(秦克章,2002)。

(四)中亞蒙古成礦帶

該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和我國東北地區,屬於古亞洲成礦域(圖5-14)。主要以斑岩銅金礦床為主,可以分為3個亞帶,由西向東依次分別為天山中帶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哈薩克境內的巴爾喀什成礦亞帶和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成礦時代為古生代(Seltmann et al.,2005)。

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中斑岩銅礦床主要與石炭紀—二疊紀的花崗閃長斑岩有關(Golovanov et al.,2005),主要發育超大型卡利馬克爾(Kalmakyr)(銅金屬量1080萬t,金儲量1374t)(Cook et al.,2005)和薩雷切庫(Sarycheku)等斑岩銅金礦床,成礦時代為石炭紀。該礦田除了銅、金、銀、鉬的儲量巨大外,其他伴生元素(如Mo、Au、Ag、Se、Te、Bi、Re、Os、Co、Ni、Pt、Pd等)的經濟價值也非常可觀(Golovanov et al.,2005;Singer et al.,2005a)。

巴爾喀什成礦區帶是以華力西運動為主的多旋迴構造區,發育大量的斑岩銅礦床,向東南延伸至中國新疆西天山成礦帶,斑岩銅礦床分布在受深斷裂控制的北濱巴爾喀什-伊犁火山岩帶的邊緣,礦化一般與侵入體較晚期分異的花崗閃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和花崗斑岩的小岩株和岩牆在空間上緊密共生,大型斑岩銅礦多產在岩帶的內緣弧(如科翁臘德、博爾雷、阿克斗卡、科克賽等),而在外緣弧僅見一些小型礦床。在構造上,大多數銅礦與托克勞復向斜和巴卡納斯復向斜的斷塊構造和環形火山構造有密切關系,礦床和礦田一般都賦存在不同方向的斷裂共軛或交切地方(芮宗瑤等,1995)。該成礦亞帶發育多個科翁臘德、阿克斗卡、博爾雷、薩亞克、科克賽等大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銅礦(秦克章,2000)。其中以Aktogai-Aiderly礦田斑岩銅礦規模最大,銅金屬量達1250萬t,銅平均品位為0.4%,成礦時代為石炭紀(Cook et al.,2005)。

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斑岩銅礦化的有利地區為鹼度偏高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火山活動區(Gerel et al.,2005)。該亞帶斑岩銅鉬金礦的勘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最近發現Oyu-Tolgo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57萬t,金儲量790t)(Cook et al.,2005)。蒙古北部額爾登特圖音鄂博(Erdenet)斑岩銅鉬礦和蒙古南部察干蘇布爾加(Tsagaan Survarga)斑岩銅礦是該帶兩個最重要礦床(圖5-15),前者位於北蒙古火山帶,礦體產於二長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閃長斑岩中,銅金屬儲量1100萬t,銅平均品位為0.62%,鉬金屬儲量45萬t,平均品位為0.025%,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240.6±0.6Ma,相當於晚二疊世(Watanabe et al.,2000),還有金、銀和鎢等成礦元素;後者位於南蒙古火山帶,產在正長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等組成蘇布爾加雜岩體西北接觸帶上,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370.1±1.2~370.6±1.2Ma(Watanabe et al.,2000),銅金屬儲量130萬t,銅平均品位為0.53%,鉬平均品位為0.02%(Seltmann et al.,2005)。

(五)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

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豐富銅礦資源的地區之一,位於古地中海歐亞成礦帶的東部,屬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該帶自西北的捷克斯洛伐克經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到保加利亞、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

從伊朗起,該礦帶分叉,形成了兩條不同的礦帶(圖5-16),其中一條為從伊朗近東西向延伸,經阿富汗到我國喜馬拉雅地區;另一條呈北西-南東向,從伊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境內(Blundell et al.,2005;國土資源信息中心等,2003)。

圖5-14 中亞蒙古成礦區帶主要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圖5-15 蒙古國重要的斑岩銅礦分布圖

圖5-16 喀爾巴阡-巴爾干阿爾卑斯期銅鉬礦帶分布圖

該帶西部發育大量新生代鈣-鹼性火山-侵入雜岩體(花崗閃長岩-石英二長岩系列),岩株與主要區域性大斷裂平行,斑岩銅礦床主要產於大陸邊緣岩漿弧(Blundell et al.,2005)。東部板塊俯沖形成中新世與鈣鹼性火山岩漿岩有關的斑岩銅礦,主要礦床產在東西與南北向構造復合帶上(Dunning et al.,1982)。該帶發育較多的超大型斑岩銅(鉬)礦和銅金礦,銅金屬儲量超過500萬t的斑岩銅金(鉬)礦包括:保加利亞Elatsite(銅金屬量550萬t)、羅馬尼亞Moldova Noua(銅金屬量500萬t)和Rosia Poieni(銅金屬量1000萬t)、塞爾維亞Veliki Krivelj(銅金屬量750萬t)和MajdanPek(銅金屬量1000萬t)、希臘羅馬尼亞Skouries/Fisoka(銅金屬量568萬t)、匈牙利Recsk(銅金屬量700萬t)、義大利Sungun(銅金屬量660萬t)(Kelly et al.,2003;Singer et al.,2005a;Armstongetal.,2005)、巴基斯坦RekoDiq(銅金屬量556萬t,金儲量282t)、伊朗SarCheshmech(銅金屬量1440萬t,鉬金屬儲量36萬t,金儲量324t)(Cooketal.,2005)和阿富汗Aynak(銅金屬量>500萬t)(施俊法等,2006)。中國西南地區發育重要斑岩銅鉬礦,如玉龍、驅龍等銅礦(Houetal.,2003)。

四、小結

綜上所述,根據構造環境和時代,可將斑岩(-矽卡岩)型銅鉬礦床分為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床和斑岩鉬礦床、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床、古亞洲成礦域古生代斑岩銅金礦床、特提斯成礦域新生代斑岩銅鉬金礦床。為了更加全面介紹國外斑岩-矽卡岩銅鉬礦床的地質特徵,根據已有的最新資料,選擇各類型儲量最大者作為典型礦床。主要包括:智利El Teniente斑岩銅鉬礦(全球最大斑岩銅鉬礦,銅金屬量9435萬t,鉬金屬量為250萬t)(Camus,2002;Cook et al.,2005)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美國Climax斑岩鉬礦(不含銅斑岩鉬礦,鉬金屬量達166萬t)(Misra,2000)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Climax型斑岩鉬礦,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Grasberg斑岩銅金礦床(全球最大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為2604t)(Cooketal.,2005)代表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蒙古OyuTolgoi斑岩銅金礦床是古亞洲成礦域最大的古生代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75萬t,金790t(Cooketal.,2005),2007年資料顯示銅金屬量3214萬t,金987t。以這些典型礦床為例,介紹它們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作用特徵和礦床模型。

圖5-17 阿爾卑斯-巴爾干-喀爾巴阡-迪納里德山脈地區構造-地質背景和岩漿分布圖

Ⅶ 小夜曲2用2604運放怎麼樣

好。2604播放的音效本身就好,用2604來播放小夜曲2能更加突出這首曲子的韻味。

Ⅷ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哪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排名及最大的群島大家知道嗎?以下是由我帶大家學習關於世界上最大的群雀尺孝島希望大家喜歡!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排名及最大的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群島是位於西太平洋海域原馬來群島,整個群島有大小島嶼2萬多個,總面積240.7萬平方千米。島上山嶺多,地形崎嶇;地殼不穩定,常有地震火山爆發。海峽較多,是東南亞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

除馬來群島外世界上較大的群島有:位於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海域的加拿大北極群島,面積130萬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日本列島,面積37.75萬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東北部的不列顛九島,面積32.5萬平方千米;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菲律賓群島,面積29.97萬平方千米;位於大西洋西北部的西印度群島,面積24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小的群島是位於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北部的托克勞群島。它由3個珊瑚環礁組成, 面積僅有10平方千米,可以稱得上是「袖珍群島」了。 我國的主要群島有長山群島***又稱長山列島***、舟山群島、廟島群島、膨湖列島,以及南海海 域中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其中舟山群島面積最大,由大小600多個島嶼組成。舟山群島附近,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因該群島的本地人以馬來人為主,所以名叫「馬來群島」。這里又是海外華僑比較集中的居地之一,所以在中國又稱為「南洋群島」。馬來群島的居民多信仰 *** 教。也信仰佛教。人口超過3億。

馬來群島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遼闊的海域上。由印尼17,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通常包括新幾內亞島,而不包括西頃稿北方的安達曼、尼科巴***Nicobar***群島及東方的俾斯麥群島。總陸地面積2,475,249平方公里***955,699平方哩***,約佔世界島嶼面積的20%。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由於馬來群島緯度較低,赤道橫貫中部,炎熱多雨的氣候與肥沃的火山土壤為熱帶經濟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島上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主要作物為水稻,也有玉蜀黍、甘薯或木薯,以及商品作物,如橡膠、菸葉、糖、椰干、胡椒、奎寧、肉豆蔻、木棉、西穀米、馬尼拉麻等。

除菲律賓北部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從8100mm至500mm不等,大部分地區越過2000mm。馬來群島的氣候分屬於兩種型別。印度尼西亞群島主要是赤道多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菲律賓群島屬於典型的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炎熱、溼潤,年分二季,隨著季風方向的更換,雨量的季節分配和空間分布發生變化。這些島嶼分屬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136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100個島嶼。為研究問題方便起見,把除菲律賓以外的諸群島統稱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困數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形成因素

從地殼活動的特點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板塊「運移」來看,這里處在向西移動的太平洋板塊和向北移動的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交接的地帶,幾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使這里的地殼褶皺隆起,突出海面,形成海島。

2、海島大多瀕臨大洋海溝,海溝地帶破碎,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容易形成火山島。

3、這里的海水溫度高,有利於珊瑚繁衍。而珊瑚是造島的「能手」,能造出大量珊瑚島礁,如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就是珊瑚造的。

4、這里有十分寬闊的大陸架,大陸架為大陸的「本家」,隨著海陸的滄桑變化,又可以形成面積較大的大陸島。

世界十大島嶼

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英語:Greenland***是世界最大島,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在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從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韋爾角相距2574公里,最寬處約有1290公里。海岸線全長三萬五千多公里。丹麥屬地。首府努克***Nuuk, 又名戈特霍布〔Godthab〕***。為丹麥領土。全島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84%的面積為厚冰所覆蓋。冰蓋平均厚2300米,中部最厚達3400米。氣候嚴寒。人口約5萬,90%為原居民因紐特人,多居住在南半部,以漁獵為生。

新幾內亞島

新幾內亞島***New Guinea***又稱又稱伊里安島,是太平洋第一大島嶼和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位於西太平洋的赤道南側,西與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毗鄰,南隔阿拉弗拉海和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 。在東經141°以東及新不列顛、新愛爾蘭等島嶼為獨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 ; 141°以西及沿海島嶼為印度尼西亞的一省,稱伊里安查亞。全島兩部分接觸極少,兩國於1979年簽訂的邊境條約禁止人民到邊境地區居住。

加里曼丹島

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 Island***也譯作婆羅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島。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為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爪哇島,北為南海。面積為743,330km2。人口1230.5萬***1990年***。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汶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北、東、南、中、西加里曼丹五省。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

馬達加斯加島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短距離為386公里。面積為58.7萬平方公里。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公里。海岸線總長3991公里。是南回歸線穿過印度洋的最大島。

巴芬島

巴芬島***Baffin Island***一譯「巴芬蘭」,是加拿大第一大島,世界第五大島。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東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對。巴芬島上的山脈均高於8000英尺***2440米***。山脊縱貫島的東部,上覆有冰川。中西部福克斯灣沿岸為低地,海岸線曲折,多峽灣。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冬季嚴寒漫長,夏季冷涼,自然景觀為極地苔原。生活在島上的愛斯基摩人以小聚為生。

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是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三大島嶼,僅次於新幾內亞島和加里曼丹島***婆羅洲***,為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古名為suvara dvīpa***梵文:「金島」***,在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 Emas ,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16世紀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面積43.4萬平方千米,包括屬島約47.5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4。

本州島

本州***ほんしゅう ***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島,位於日本列島的中部,北端與北海道島隔津輕海峽相望,向南隔瀨戶內海與四國島相對,向西南與九州島隔關門海峽和豐後水道。假如不將澳大利亞算做島的話本州是世界上第七大島。

本州島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全長約1300公里,寬度在50至230公里之間,其總面積為230,500平方公里,占日本總面積的60%,海岸線全長5,450公里。本州島是火山島,島上訖今仍有活躍火山,地震頻繁。本州島最高點是活火山富士山,高3,776米。本州島上有多條河流,其中信濃川是日本最長河流。本州島北部有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本州島的山區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島嶼西南與東北迥異的氣候。

維多利亞島

維多利亞島 ***Victoria Island***位於大約北緯71度0分,西經110度0分, 北美大陸北部北冰洋群島中三大島嶼之一,是世界第八大島嶼。行政上分屬西北地區和紐納武特***Nunavut***地區。與南面的大陸隔著多爾芬***Dolphin***和尤尼恩***Union***海峽、科羅內申***Coronation***灣、迪斯***Dease***海峽和毛德皇後***Queen Maud***灣。島長約515公里***320哩***,寬270~600公里***170~370哩***,面積217,291平方公里***83,896平方哩***。地勢從蜿蜒曲折的海岸向西北抬升至海拔約655公尺***2,150呎***。為數不多的居民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霍爾曼***Holman***與東南部的坎布里奇貝***為一處氣象站***。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位於歐洲大陸西岸外的大西洋中,大不列顛群島的主島之一。面積為209,331平方公里,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土的主要部分,由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士所組成,這三個王國即占該島的全部。英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西南方,蘇格蘭以南、威爾士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歷史上跟蘇格蘭以哈德里安城牆為界。大不列顛島是不列顛群島中的第一大島嶼,周圍環繞著超過1000座小型島嶼,該島全境為聯合王國領土。

埃爾斯米爾島

世界第十大島,加拿大北極群島最北端島嶼,伊麗沙白女王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東北緊臨格陵蘭島。寬480千米,長804千米 ,面積196,235平方公里,為加拿大第三大島。東南部是加拿大地盾的延續,地形為古老結晶岩構成的山原;北部屬古生代褶皺帶,褶皺山地以古生代沉積岩為主,地形崎嶇,群山聳立,巴比尤峰海拔2604米,是北極群島最高點。地處北極附近 ,氣候嚴寒,冰川廣布,地下有永凍層,分布有苔蘚、地衣等低等植被。該島北部是加拿大領土的最北端。

由於馬來群島緯度較低,赤道橫貫中部,炎熱多雨的氣候與肥沃的火山土壤為熱帶經濟作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島上是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主要作物為水稻,也有玉蜀黍、甘薯或木薯,以及商品作物,如橡膠、菸葉、糖、椰干、胡椒、奎寧、肉豆蔻、木棉、西穀米、馬尼拉麻等。

除菲律賓北部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從8100mm至500mm不等,大部分地區越過2000mm。馬來群島的氣候分屬於兩種型別。印度尼西亞群島主要是赤道多雨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菲律賓群島屬於典型的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炎熱、溼潤,年分二季,隨著季風方向的更換,雨量的季節分配和空間分布發生變化。這些島嶼分屬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136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100個島嶼。為研究問題方便起見,把除菲律賓以外的諸群島統稱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形成因素

從地殼活動的特點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從板塊「運移」來看,這里處在向西移動的太平洋板塊和向北移動的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交接的地帶,幾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使這里的地殼褶皺隆起,突出海面,形成海島。

2、海島大多瀕臨大洋海溝,海溝地帶破碎,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容易形成火山島。

3、這里的海水溫度高,有利於珊瑚繁衍。而珊瑚是造島的「能手」,能造出大量珊瑚島礁,如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就是珊瑚造的。

4、這里有十分寬闊的大陸架,大陸架為大陸的「本家」,隨著海陸的滄桑變化,又可以形成面積較大的大陸島。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2604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