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以東是什麼海

菲律賓以東是什麼海

發布時間:2023-04-16 13:33:58

① 四大海洋哪個最大

太平洋
世界最大的海洋。面積165,250,000平方公里(63,800,000平方里),約佔地球總面積的1/3。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跨越緯度135°,南北最寬15,500公里(9,600里)。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海岸至亞洲的馬來半島,東西最長21,300公里(13,235里)。平均深度(不包括其屬海)4,280公尺(14,050尺),已知最大深度11,034公尺(36,200尺)。北部以寬僅102公里的白令海峽為界,東南部經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葛蘭姆地(Graham Land)之間的德雷克(Drake)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為∶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至帝汶島,再經帝汶海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從澳大利亞南部經巴斯海峽,由塔斯馬尼亞島直抵南極大陸。由於地球上主要山系的布局,注入太平洋河流的水量僅佔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7。在太平洋水系中,最主要的是中國及東南亞的河流。
太平洋海盆可畫為三個區。1.東區∶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從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島,除了最北、最南段峽灣海岸的島群以及深入大陸的加利福尼亞灣之外,海岸平直,大陸棚狹窄,重要海溝北有阿卡普爾科海溝,南有秘魯-智利海溝。2.西區∶亞洲部分結構復雜,海岸曲折,大陸東緣有突出的半島,岸外有一系列島弧,形成眾多的邊緣海。從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散塌東海和南海。島群外緣有一系列海溝,北有堪察加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南有東加海溝、克馬德克(Kermadec)海溝等。3.太平洋中部是面積寬廣的海盆,是地殼構造最穩定的地區,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公尺(15,000尺)左右。西經150°以東為東太平洋海盆,從中美地峽經科科斯(Cocos)海嶺至加拉帕戈斯群島一線以南是秘魯-智利海盆和東南太平洋海盆。再向南越過東南太平洋海隆即為太平洋-南極洲海盆。這一海盆與西經150°之間的地區為太平洋-南極洲海嶺。西經150°∼180°,自東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馬里亞納海盆和菲律賓海盆;在紐西蘭與東澳大利亞之間為塔斯曼(Tasman)海盆,向南為麥加利(Macquarie)海嶺,即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水下界線。
太平洋島嶼眾多,主要分布於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質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兩大類。大陸島一般在地質構造上與大陸有聯系,如日本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以及世界第二大島新幾內亞沖盯圓島等。海洋島分為火山島和珊瑚島。太平洋中部偏西廣大海域,自西向東有三大群島∶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其中美拉尼西亞群島多為大陸島,玻里尼西亞群島的夏威夷群島是著名的火山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幾乎都是珊瑚島。
太平洋由於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輻合形成副極地低壓帶。兩個風帶氣溫、濕度相差懸殊,極地東風帶鋒面甚為猛烈,冬季尤為突出。西太平洋(北緯5°∼25°)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洋面上,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形成猛烈的熱帶風暴,即台風。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北太平洋氣流向大陸運動,冬季情況完全相反,形成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北太平洋則腔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高,這是因為南太平洋水域更廣闊,並受南極地區冰山及冷水團的影響。信風帶的海水含鹽度比赤道地帶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鹽度最低,小於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影響下自東向西運動,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間的中軸線上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東岸流向厄瓜多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轉北流向日本東面,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對馬暖流。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稱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稱加利福尼亞寒流。這樣形成北太平洋環流。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稱為堪察加寒流,又稱親潮,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索羅門群島之後,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折向東捲入西風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這樣形成南太平洋環流。
太平洋資源豐富。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是重要的漁場,出產鯡魚、鱈魚、金槍魚、蟹等。北美西海岸的哥倫比亞河以出產鮭魚著名。海底有大量的錳結核,海水可提取海鹽、溴、鎂等。大陸棚是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如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域、黃海、東海以及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南部等海區。西太平洋沿岸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的地區。但是歐洲人直到16世紀才開始對這一大洋進行探察。他們尋求所謂「南方之地」——澳大利亞,從而進入太平洋島嶼。1513年,西班牙佔領者巴爾沃亞(Vasco Nunez de Balboa)在巴拿馬地峽的達里恩(Darien)山頂看到浩瀚的太平洋。之後,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橫渡太平洋。17世紀時,荷蘭航海家塔斯曼(Abel Tasman)發現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和斐濟。18世紀時,英國航海家科克、法國航海家布干維爾(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等在太平洋航行考察。19世紀時,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於1831∼1836年乘「比格爾號」(Beagle)環球航行,他在太平洋地區進行考察,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偉大的貢獻。
克雷特那亞(Kraternaya)灣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一億六千五百二十五萬平方公里。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280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o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雅浦和帛琉;自帛琉向東延伸至俾斯麥、索羅門群島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里。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在太平洋熱帶會聚區分別在南北緯35o至40o之間,距赤道越遠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會聚區在南緯55度至60度之間。

② 亞洲與大洋州的分界線是什麼教材都沒有講到,地圖上也說的不清

印尼是跨洲國,新幾內亞島全境屬於大洋雹仿洲。亞洲和大洋洲沒有陸上分界線。
海上分界線北起菲源鎮纖律賓以東的馬里亞納海溝--印度尼西亞馬古魯群島以東的哈馬黑旅冊拉海、塞蘭海、班達海(大約在東經130度附近)--再經東帝汶和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的帝汶海,再到印度洋。

③ 菲律賓地理位置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帆臘瀕態乎滑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菲頃物律賓


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

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呂宋島東南的馬榮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

菲律賓群島兩側為深海,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的菲律賓海溝,最深達10479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區之一。

④ 阿凡達2中的拍攝地馬里亞納海溝,有多深

陸地最低的地方在死海,而海洋裡面的最低點在海溝,也就是位於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位於菲律賓以東的馬里亞納海溝,其深度大部分在8000米以上,其中最深處在斐查茲海淵,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

⑤ 我國最大的海是哪個海

我國四大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海,知道哪個海最大嗎?就由我來為大家解答吧。

中國最大的海:

中國最大的海是南海。南海海域面積有356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通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運輸航線外,南海據信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南海簡介:

南海,全名中國南海,位於中國南部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及中南半島所環繞。

越南稱東海、菲律賓稱西菲律賓海,其他國家則稱為南中國海,亦簡稱為南海,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

南海是中國的最大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處卻有5567米。如果把4座南嶽衡山疊起來放到南海里,最上面的山頭離水面還有近400米的距離。南海有四個群島,分別是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南海面積356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中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僅次於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 *** 海,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屬於中國管轄范圍的也就是九段線之內的有210萬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中國南海國土包括大陸、島嶼和干出礁這些陸地及其沿岸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域,這些水域有人叫作「藍色的國土」。南海諸島陸地面積較小,為5286.5平方公里。據《海洋法公約》測算,1個遠離大陸的珊瑚礁、干出礁或小島搜尺,則至少可以擁有1543平方公里的領海和431015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海域。

南海氣候:

南海和南海諸島全部在北回歸線以南,接近赤道,屬赤道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由於接近赤道,接受太陽輻射的熱量較多,所以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溫度在20℃以上,最熱時極端達33℃左右。氣溫雖高,但有廣闊的海洋及強勁的海風調節,並無酷熱。一年中氣溫變化不大,溫差較小。冬季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進入南海時,勢力已大大減弱,對南海諸島的氣候的影響不大,冬季仍似初夏,正所謂「四時皆夏」,同時,南海表層海水溫度也較高。北部23—25℃,中部26—27℃,南部27—28℃;且季節的變化也不大。

廣闊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有豐富的水汽來源,大量水汽受各種各樣條件的作用形成豐沛的降水。其中台風雨約佔三分之一。南海諸島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但是雨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具有集中於夏半年的特點。如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年降雨量1392毫米,而在6—10月的降雨量卻達1040毫米,佔全年降雨量的七成多。

南海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非常明顯,每年10月以後,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的冬季氣流不斷奔向我國南方海洋。所以南海與南海諸島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每年4月開始,南海與南海諸島轉而受熱帶與赤道海洋氣團的影響,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風;4月和10月是季風轉換時期。受其影響,南海的海流也有明顯的季風特點,夏天流向東北,冬天流向西南。

南海諸島在夏秋兩季還常受台風影響。這些台風七成來自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面和加羅林群島附近洋面,三成源自南海的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附近海面。進入南海的台風對南海諸島的影響非常巨大。台風風力狂虐,裹挾暴雨,掀起巨浪,往往對海上航運、海上生產和海島建設造成一定的災害。但是,台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它使南海諸島、海南島以及我國東南大部分地區上空形成豐沛的降水過程,對解除乾旱或緩解旱象起很大作用。

南海資源:

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伍孫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里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共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

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腔漏鏈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估計,現在東島有白鰹鳥約三萬只。每逢鳥類早出晚歸之時,東島上空成千上萬只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海鳥可供食用、葯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魚類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中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鮁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金槍魚、鯊魚等。特別是馬鮁魚、石斑魚、金槍魚、烏鯧魚和銀鯧魚等,產量很高,是遠海捕撈的主要品種。西南中沙群島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品質十分優良,而且盛產我國其他海區罕見的大洋性魚類。如:金槍魚、鯊魚等。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麻楓桐樹,樹高10米左右,胸徑30—50厘米;樹枝橫生,粗大短壯,從根部到樹頂都可生長葉子,葉色淡綠帶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楓桐樹往往叢生在一起,長成森林。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資料顯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大約有180個,大概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相當於全球儲量的12%,約佔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我們稱之為「第二個大慶」。僅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這個區域里邊一半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布在中國所主張管轄的海域之內。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覆,這些沉積物與我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絡。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

⑥ 菲律賓群島東北方向海域是什麼海

菲律賓群島東北方向的海域稱西北太平洋洋面,是世界上主要生成台風的海域之一。

⑦ 菲律賓以東洋面的洋是哪個大洋

菲律賓以東洋面的大洋是太平洋

⑧ 緊鄰著中國東部的大洋是什麼洋

緊鄰著中國信含東部的大洋是太平洋。

太平洋氣候:

太平洋由於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

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輻合形成副極地低壓帶。兩個風帶氣溫、濕度相差懸殊,極地東風帶鋒面甚為猛烈,冬季尤為突出。

西太平洋(北緯5°-25°)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洋面上,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形成猛烈的熱帶風暴,即台風。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北太平洋氣流向大陸運動,冬季情況完全相反,形成廣大的季風氣候區。

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高,這是因為南太平洋水域更廣闊,並受南極地區冰山及冷水團的影響。信風帶的海水含鹽度比赤道地帶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鹽度最低,小於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影響下自東向西運動,形成南、北赤道暖流。

南、北赤道暖流之間的中軸線上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東岸流向厄瓜多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轉北流向日本東面,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對馬暖流。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稱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稱加利福尼亞寒流。

這樣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環流。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稱為堪察加寒流,又稱親潮,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索羅門群島之後,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折向東捲入西風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這樣形成南太平洋環流。

⑨ 馬里亞納海域 在中國什麼地方

在菲律賓以東海域,也就是在中國的東南部。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海深在11000米以上。

⑩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哪個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是什麼?下文是我收集的資料,歡迎閱讀!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太平洋(The Pacific Ocean)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洋,面積1億5,555萬7千平方公里,而在南冰洋成立前,原面積1億8,130萬平方公里,它從北極一直延伸至南極,其西面為亞洲、大洋洲,東面為美洲,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 。

范圍

太平洋,北到白令海峽,北緯65°44′,南到南極洲,南緯85°33′,跨緯度151°。東到西經78°08′,西到東經99°10′,跨177個經度。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海岸至亞洲的馬來半島,東西最長21300千米。包括屬海的體積為71441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69618.9萬立方千米。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939.5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4187.8米,已知最大深度11033米,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北部以寬僅102千米的白令海峽為界,東南部經南美洲的火地島和南極洲葛蘭姆地(Graham Land)之間的德雷克(Drake)海峽與大西洋溝通;西南部與印度洋的分界線為:從蘇門答臘島經爪哇島至帝汶島,再經帝汶海至澳大利亞的倫敦德里(Londonderry)角,再從澳大利亞南部經巴斯海峽,由塔斯馬尼亞島直抵南極大陸。

歷史

在史前時期太平洋地區發生過多次重要遷徙,最顯著的一次是南島民族(更明確地應是波利尼西亞人)從亞洲海邊遷至大溪地,然後到達夏威夷和紐西蘭,後來還到了復活節島。歐洲人於十六世紀早期見到了太平洋,最早的是曾橫渡巴拿馬地峽的西班牙航海家巴爾沃亞(Vasco Núñez de Balboa)(1513年)及以後在環球航行中橫渡太平洋的麥哲倫(1519年-1522年)。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於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命名。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此後稱為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地理——賦名

1513年,瓦斯科·努涅斯·巴爾波發現太平洋。太平洋一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麥哲倫及其船隊首先叫開的。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270名水手組成的探險隊從西班牙的塞維爾啟航,西渡大西洋,他們要找到一條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12月13日船隊到達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灣稍作休整後,便向南進發,1520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此後,船隊發生了內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麥哲倫鎮壓了西班牙船隊發起的叛亂,船隊繼續南下。他們頂著驚濤駭浪,吃盡了苦頭,到達了南美洲的南端,進入了一個海峽。這個後來以麥哲倫命名的海峽更為險惡,到處是狂風巨浪和險礁暗灘。又經過38天的艱苦奮戰,船隊終於到達了麥哲倫海峽的西端,然而此時船隊僅剩下三條船了,隊員也損失了一半。

又經過3個月的艱苦航行,船隊從南美越過關島,來到菲律賓群島。這段航程再也沒有遇到一次風浪,海面十分平靜,原來船隊已經進入赤道無風帶。飽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員高興地說:"這真是一個太平洋啊!"從此,人們把美洲、亞洲、大洋洲之間的這片大洋稱為"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洋,原面積1億8130萬平方千米,在南極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1億5555萬7千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28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它從美洲西岸一直延伸到亞洲和澳洲的東岸,它同時是島嶼、海灣、海溝和火山地震分布最多的海洋。與眾不同的演化史,如環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帶、廣泛發育的島弧--海溝系、大洋兩岸地質構造歷史的顯著差異……這就使許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著它與眾不同的成因。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提出過許多關於太平洋成因的假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世紀中葉,喬治·達爾文(1879年)提出的"月球分出說"。達爾文認為,地球的早期處在半熔融狀態,其自轉速度很快,同時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會發生潮汐。如果潮汐的振動周期與地球的固有振動周期相同,便會發生共振現象,使振幅越來越大,最終有可能引起局部破裂,使部分物體飛離地球,成為月球,而留下的凹坑遂發展成為太平洋。由於月球的密度(3.341克/立方厘米)與地球淺部物質的密度(包括地幔的頂部橄欖岩層在內的岩石圈的平均密度(3.2-3.3克/立方厘米)近似,而且人們也確實觀測到,地球的自轉速度有愈早愈快的現象,這就使喬治·達爾文的"月球分出說"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然而,一些研究者指出,要使地球上的物體飛出去,地球的自轉速度應快於4.43弧度/小時,亦即一晝夜的時間不得大於1小時25分。難道地球早期有過如此快的旋轉速度嗎?這顯然很難令人相信。再者,如果月球確是從地球飛出去的,月球的運行軌道應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事實卻非如此。還有,月球岩石大多具有古老得多的年齡值(40億-45.5億年),而地球上已找到的最古老岩石僅38億年,這顯然也與飛出說相矛盾。終於,人們摒棄了這種觀點。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於天體地質研究的進展,人們發現,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均廣泛發育有隕石撞擊坑,有的規模相當巨大。這不能不使人們想到,地球也有可能遭受到同樣的撞擊作用。

綜上所述,太平洋是在地球早期形成的巨大撞擊盆地。但在漫長的地史時期中,它經歷了多次的改造。

位置

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美洲、北美洲之間。

面積

南北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19900千米,面積16624.1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屬海)

。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佔地球總面積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島嶼、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深度

平均深度為4187.8米(不包括屬海),最大深度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深達11033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范圍

平均深度為4187.8米(不包括屬海),最大深度位於馬里亞納海溝內,深達11033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點

分區

太平洋海盆可劃分為3個區。1、東區:美洲科迪勒拉(Cordillera)山系從北部阿拉斯加起,向南直抵火地島,除了最北、最南段峽灣海岸的島群以及深入大陸的加利福尼亞灣之外,海岸平直,大陸棚狹窄,重要海溝北有阿卡普爾科海溝,南有秘魯-智利海溝。2、西區:亞洲部分結構復雜,海岸曲折,大陸東緣有突出的半島,岸外有一系列島弧,形成眾多的邊緣海。從北向南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群外緣有一系列海溝,北有堪察加海溝、千島海溝、日本海溝,南有東加海溝、克馬德克(Kermadec)海溝等。3、太平洋中部是面積寬廣的海盆,是地殼構造最穩定的地區,海水深度一般在4570米左右。西經150°以東為東太平洋海盆,從中美地峽經科科斯(Cocos)海嶺至加拉帕戈斯群島一線以南是秘魯-智利海盆和東南太平洋海盆。再向南越過東南太平洋海隆即為太平洋-南極洲海盆。這一海盆與西經150°之間的地區為太平洋-南極洲海嶺。西經150°-180°,自東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馬里亞納海盆和菲律賓海盆;在紐西蘭與東澳大利亞之間為塔斯曼(Tasman)海盆,向南為麥加利(Macquarie)海嶺,即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水下界線。

氣候

太平洋由於面積廣闊,水體均勻,氣候有利於行星風系的形成,特別是南太平洋更為突出。北太平洋情況不同,東西兩岸差異懸殊,以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和的冬季對比最為鮮明。信風帶位於東太平洋南北緯30°-40°之間的副熱帶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輻合形成副極地低壓帶。兩個風帶氣溫、濕度相差懸殊,極地東風帶鋒面甚為猛烈,冬季尤為突出。西太平洋(北緯5°-25°)菲律賓以東、南海和東海洋面上,夏秋之間,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產生超低壓中心,形成猛烈的熱帶風暴,即台風。夏季亞洲大陸為低氣壓,北太平洋氣流向大陸運動,冬季情況完全相反,形成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高,這是因為南太平洋水域更廣闊,並受南極地區冰山及冷水團的影響。信風帶的海水含鹽度比赤道地帶低。赤道附近含鹽度小於34;最北部海域含鹽度最低,小於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風影響下自東向西運動,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間的中軸線上產生相反的赤道逆流,從菲律賓東岸流向厄瓜多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賓附近轉北流向日本東面,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稱對馬暖流。黑潮在東經160°附近轉向東流,稱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運動,到北美洲西海岸轉向南流,稱加利福尼亞寒流。這樣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環流。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稱為堪察加寒流,又稱親潮,流向日本本州島東面,在北緯36°附近與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索羅門群島之後,向南流成為東澳暖流,折向東捲入西風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緯45°附近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經德雷克海峽進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魯寒流。這樣形成南太平洋環流。

資源

太平洋資源豐富。西太平洋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是重要的漁場,出產鯡魚、鱈魚、金槍魚、蟹等。北美西海岸的哥倫比亞河以出產鮭魚著名。海底有大量的錳結核,海水可提取海鹽、溴、鎂等。大陸棚是世界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如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域、黃海、東海以及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南部等海區。西太平洋沿岸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的地區。但是歐洲人直到16世紀才開始對這一大洋進行探察。他們尋求所謂"南方之地"--澳大利亞,從而進入太平洋島嶼。1513年,西班牙佔領者巴爾沃亞(Vasco Nunez de Balboa)在巴拿馬地峽的達里恩(Darien)山頂看到浩瀚的太平洋。之後,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橫渡太平洋。17世紀時,荷蘭航海家塔斯曼(Abel Tasman)發現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和斐濟。18世紀時,英國航海家科克、法國航海家布干維爾(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等在太平洋航行考察。19世紀時,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於1831~1836年乘"比格爾號"(Beagle)環球航行,他在太平洋地區進行考察,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偉大的貢獻。

太平洋南起南極地區,北到北極,西至亞洲和澳洲,東界南、北美洲。約佔地球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面積,不包括鄰近屬海,約為16525萬平方千米。是第二大洋大西洋面積的2倍,水容量的2倍以上。面積超過包括南極洲在內的地球陸地面積的總和,平均深度(不包括屬海)4187.8米,西太平洋有許多屬海,自北向南為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東亞大河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和湄公河均經屬海注入太平洋。西經150°以東的洋底較西部平緩。西太平洋水下600米以上的海脊在有些地方形成群島,自西北太平洋的阿留申海脊向南延伸到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雅浦和帛琉;自帛琉向東延伸至俾斯麥、索羅門群島和聖克魯斯;最後由薩摩亞群島向南至湯加、克馬德克、查塔姆和麥誇里。由於北部陸地與海洋的比例高於南部,以及南極洲陸地冰蓋的影響,北太平洋的水溫高於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無風帶和變風帶海水的含鹽量低於信風帶,對太平洋垂直海流影響最大的是南極大陸周圍生成的冷水。極地周圍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然後向北蔓延構成太平洋大部分底層。深層冷水在西太平洋以比較鮮明的洋流自南極洲附近向北流往日本,該深海主流的支流以攜冷水流向東然後在兩半球均流向極地。深海環流受鄰近洋流會聚區表層海水下沉的影響。在太平洋熱帶會聚區分別在南北緯35°至40°之間。距赤道越遠海水下沉的深度越大,最重要的會聚區在南緯55°至60°之間。

漁場

太平洋生長的動植物,無論是浮游植物或海底植物以及魚類和其它動物都比其它大洋豐富。太平洋淺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各大洋淺海漁場總面積的1/2,海洋漁獲量佔世界漁獲量一半以上,秘魯、日本、中國舟山群島、美國及加拿大西北沿海都是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鯡、鱈、鮭、鯖、鱒、鰹、沙丁魚、金槍魚、比目魚等魚類。此外海獸(海豹、海象、海熊、海獺、鯨等)捕獵和捕蟹業也占重要地位。

礦物

資源近海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煤很豐富,深海盆地有豐富的錳結核礦層(所含錳、鎳、鈷、銅四種礦物的金屬儲量比陸地上多幾十倍至千倍)

,此外海底砂錫礦、金紅石、鋯、鈦、鐵及鉑金砂礦儲量也很豐富。

航運

太平洋在國際交通上具有重要意義。有許多條聯系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重要海、空航線經過太平洋;東部的巴拿馬運河和西南部的馬六甲海峽:分別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徑和世界主要航道,海運航線主要有東亞-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加勒比海、北美東海岸航線,東亞-南美西海岸航線,東亞沿海航線,東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航線,澳大利亞、紐西蘭-北美東、西海岸航線等。太平洋沿岸有眾多的港口。縱貫太平洋的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船隻由西向東越過此線,日期減去一天;反之,日期便加上一天,在太平洋上空開始利用人造通訊衛星進行聯系。

通訊設施

太平洋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902年由英國敷設的,1905年美國在太平洋也敷設了海底電纜。加拿大至澳大利亞,美國至菲律賓、日本及印度尼西亞,香港至菲律賓與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國之間都有海底電纜。在太平洋上空開始利用人造通訊衛星進行聯系。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以東是什麼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