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二戰中,美日兩國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役詳細資料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B. 二戰菲律賓是日本仆從國,為何它得到的戰後賠償還能最多
因為菲律賓准備殺了日本俘虜,所以日本才賠款8億美元的。
但是,日本仍然低估了菲律賓的堅定態度。不管日本怎麼說好話,菲律賓都拒絕妥協。菲律賓對日本的討價還價感到非常反感。雙方陷入僵局。菲律賓政府甚至打算殺了日本囚犯,美國後來介入。美國專門派遣人才與他們進行協調,經過多年的努力,雙方終於達成協議。 1956年春,日本和菲律賓簽署了《日菲賠償協定》,該協定同意日本向菲律賓提供5.5億美元的凈賠償,並在十年內還清。此外,它還需要在20年內向菲律賓提供2.5億美元的貸款。全部降到8億美元。
C. 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二戰時被哪國侵略了,二戰時新加坡是什麼狀況
在二次大戰前,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對美開戰以後,對駐扎菲律賓的美軍發起了進攻,佔領了菲律賓。日本投降後,美國允許菲律賓於1946年獨立。獨立後的菲律賓以日本在二戰時對菲律賓造成了巨大人員經濟損失為由,向日本提出了100億美元的巨額賠款。最初日本政府只同意向菲律賓提供2•5億美元的賠款,雙方一度爭執不下。對菲律賓的賠款談判成為日本賠款談判中最艱難的談判。
由於日本和菲律賓都是美國的盟國,美國對賠款的問題進行了調停。在美國的調停下,雙方終於在1956年達成協議。協議規定日本向菲律賓提供純賠款5•5億,分10年付清;另外在20年內向菲律賓提供2•5億美元的借款。日本對菲律賓的賠款共計8億美元。
然而日本的戰爭賠款,被當時的菲律賓馬克斯總統夫婦當作私人或家族的財產私吞和揮霍掉了,真正受到戰爭損害的菲律賓人民並沒有拿到本該賠給他們的戰爭賠款。這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對戰爭賠款之意義的諷刺。
4、對越南、寮國、柬埔寨的賠款
越南、寮國、柬埔寨組成的印度支那,原是中國的保護國,1893年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39年二次大戰爆發後,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作為德國的同盟國日本,向法國投降政府提出讓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切斷美英援蔣的道路。在德國的壓力下,法國投降政府於1940年8月同意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日本成為印度支那的實際控制者。在戰況對日本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日本軍隊忽然於1945年1月宣布打倒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政府,讓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獨立。
1945年7月的波茲坦會議上,確認中國和英國共同佔領印度支那,北16度線作為中國和英國的佔領區的分界線。1945年8月,20餘萬中國軍隊進入北緯16度線以北的印度支那。可是日本扶持起來的印度支那獨立部隊卻反對外國軍隊進入印支,1946年7月中國和英國軍隊撤出印支,將印支交還給原來的宗主國法國。印支獨立部隊反對宗主國法國的返回,開始與法國軍隊展開游擊站。1950年2月,法國被迫承認印支三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獨立。
由於日軍進入印支三國是通過法國政府允許和平進入的,所以沒有給印度支那造成較大的損害,因此賠償額也比較少。1958年到1959年日本份別和越南(南越)、寮國、柬埔寨三國政府達成協議,分別賠償越南:3900萬美元;寮國:278萬美元;柬埔寨:417萬美元。
5、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賠款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統稱馬來亞,1951年9月舊金山對日講和會議時,馬來亞仍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國在舊金山對日和會上放棄日本的賠款,也就意味著代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殖民地也放棄日本的賠款,因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獨立後,在法律上已沒有資格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
新加坡是海外華僑聚集的地方,新加坡的華僑們在中日戰爭中曾積極支持中國的抗戰。因此1942年日軍佔領新加坡後,曾大肆搜捕華僑中的抗日分子,即所謂"華僑大檢證"。此外,日軍在佔領期間發起了強迫華僑捐款的"獻金"運動,要求華僑們捐款5000萬元(英國當時發行的馬來亞貨幣單位)。1962年,新加坡機場附近的建設工地中,從地下挖掘出600多具人骨,據說這是日軍佔領新加坡時屠殺華僑的遺體。因此在新加坡掀起了向日本討還"血債"的運動。
日本以英國已放棄賠償為由,聲稱新加坡根據國際法無權再向日本索取賠款。然而新加坡方面卻說:"賠款不應該僅僅考慮法律,更要考慮到道義,新加坡在道義上有權向日本追討『血債'"。1962年8月,約有10萬新加坡華人舉行遊行示威,要求日本對血債進行賠償。兩國間關系一時間十分緊張。
後來新加坡方面撤回了賠償血債的要求,但要求日本賠償當年的5000萬元獻金。1967年9月21日,兩國達成了"日本國和新加坡共和國9月21日協定"。一般的國際協定都要說明是關於什麼問題的協定,之所以會有"9月21日協定"這樣奇怪名字的協定,主要是日本政府害怕提到賠償的字樣會遭到國內反對黨的攻
在"9月21日協定"中,日方同意提供5000萬元的無償援助作為賠償當年的強征捐款。但強征捐款是在當時的馬來亞境內進行的,所以賠款應該分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一半,最後新馬兩國各得到2500萬元的賠款。馬來西亞本來沒有向日本要求賠款,但在新加坡的斗爭下,也得到了一筆"意外的收獲"。
D. 二戰結束後,菲律賓憑什麼得到的戰後賠償最多
因為菲律賓還有十多萬日本的俘虜,再加上日本曾在菲律賓屠殺了大量的人口,還有種說法,是美國在中間起了作用,因為美國二戰後在菲律賓建立了軍事基地,可能美國也施加了壓力,使得日本不得不償還了巨額的戰後賠償。
二戰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對於戰勝國和戰敗國來說,都對本國經濟和入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戰敗的國家自然就相應地背負了大量的賠償債務。在賠償款分割上,往往戰勝國的附屬國能夠獲得更多的份額,菲律賓獲得如此多的戰後賠償款,應該有美國力量的控制,加上日本戰俘的原因,讓日本不得不賠償。
E. 二戰中的菲律賓,為何會被稱為世界最好欺負的國家
因為菲律賓真的是太弱了。
當時,菲律賓總統拒絕向日本支付戰爭賠償。同時,日本殺死了菲律賓的所有戰俘。在經歷了時代的滄桑之後,菲律賓人似乎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日本當時與他們無關,甚至現在與日本站在同一陣線來進行核實。但是在經歷了菲律賓的悲慘遭遇,簽署條約以及日本美化的故事和證據之後,菲律賓甚至將其視為友誼的見證,所以現在菲律賓甚至都不在乎該國的過去。在當今時代,日本是如此傲慢,以至於它宣布了對世界的菲律賓大屠殺,這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但是這樣的消息並沒有影響菲律賓人。
F. 二戰中損失重大的菲律賓,為何在戰後經濟一度能發展迅速
因為美國幫助了菲律賓。
因此,自接管菲律賓以來,美國一直在促進菲律賓的自治。 1934年,美國決定允許菲律賓獨立,但菲律賓認為獨立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它拒絕接受美國的善意。美國人別無選擇,因此為菲律賓設定了十年的過渡期,在這十年中菲律賓受到了特別照顧。過渡時期之後,菲律賓再次獨立。但是,過渡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爆發,菲律賓被日本佔領,菲律賓的獨立進程被中斷。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人認為,根據與菲律賓達成的協議,他們的義務已經結束,因此他們要求菲律賓獨立。菲律賓別無選擇,只能在1946年宣布獨立。
G. 二戰中,日軍為何想要攻佔菲律賓
菲律賓由70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是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印度洋交通要塞。最大島嶼呂宋島上有美國在遠東最大的軍事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
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馬尼拉和棉蘭老島達沃,將美軍逐出遠東,以支援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H.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菲律賓對日本具有什麼樣的戰略地位
對日本來說,菲律賓至關重要。一旦失守,日本與東南亞各地的海上交通線路將被切斷,所以為了保住菲律賓,日本決定孤注一擲進行死拼。但日軍由於航渡組織不嚴密,空中掩護無力,突擊也沒有做到出其不意,而且各艦隊之間的通訊聯絡也很差,因此日本的各編隊在海空戰中被各個擊破。1945年1月20日黃昏,6萬名美軍官兵和10多萬噸物資已經上岸。萊特灣海戰大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因為美軍佔領萊特,意味著向菲律賓的大門已經打開,而日本從海上通往東南亞的通道被切斷。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了。
I. 二戰日本為什麼要攻佔菲律賓
首先是資源,這個是日本軍隊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目的--掠奪資源。其次菲律賓是美國的重要盟國和據點,既然太平洋戰爭的真正對手就是美國,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打擊美國。最後,菲律賓地理位置很重要,佔領菲律賓才能更好的控制亞太地區通往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J. 二戰時期菲律賓怎麼獨立的
十年以後的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菲律賓獨立法案。這次輪到菲律賓人不樂意了。菲律賓國會的立法者們拒絕接受這個法案。不少菲律賓人耽心這個法案某項決議的實施會給美國一個保留軍事基地以便繼續控制菲律賓的藉口。還有一些菲律賓人耽心,一但他們獨立,美國將提高菲律賓進口關稅,從而使菲律賓產品失去在美國的優惠待遇。
為了菲律賓的最後獨立,為了消除菲律賓在經濟方面的憂慮,美國會在1934年通過「泰丁斯-麥杜菲法案(Tydings-McffieAct)。這項法案決定建立一個菲律賓有關機構並實施一項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的產品逐步增加關稅的十年計劃。這個法案給菲律賓提供一個逐步調整、適應自己未來獨立經濟的機會。美國人的誠意和切實可行的措施終於使菲律賓人在這一次接受了這個獨立方案。
這項法案在1936年實施,在整整十年之後的1946年得7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菲律賓獨立宣言。這這份歷史性的文件是有美國第三十三位總統杜魯門(HarryS.Truman)宣布的。文件這樣寫道:「鑒於菲律賓人民一旦准備好承擔義務,美國政府就將向菲律賓人民交付全部主權這一承諾;鑒於菲律賓人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現在,我,哈里杜魯門……據此承認菲律賓作為一個自行管理國家的獨立性……。」
美國終於如願以償,把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的菲律賓還給了菲律賓人。菲律賓從此走上獨立富強之路。這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殖民地菲律賓與眾不同的獨立的過程。歷史不能重復,也不能試驗。如果能夠,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當年美國沒有以武力手段強迫菲律賓接受美國管理,菲律賓註定落在早就窺視這個群島的歐洲帝國手中。而在當時的殖民政策下,菲律賓的繁榮富強可能要推遲許多年,要付出許多代價,而它距離真正的獨立可能更為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