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戰役傷亡多少人

菲律賓戰役傷亡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3-05-17 23:46:10

❶ 菲律賓戰役結果怎麼樣

菲律賓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日本於菲律賓發生的一次戰役,此戰日本獲勝,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菲律賓戰役結果,希望你喜歡。

菲律賓戰役結果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 成功 具有 決定 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菲律賓戰役十萬美軍投降
據說當時在菲律賓這塊,日本悄無聲息的發動了菲律賓戰役,並且經過經過炮彈的炮擊和轟炸,日軍成功的摧毀了島上美軍所在的炮兵陣地,還炸毀了島上的供水設施,中斷了用水供應。

在同年的5月3日這一天,溫賴特 命令 整個菲律賓的美菲部隊停止抵抗,並准備投降日本,並稱拒絕投降的人要以逃兵論處。但是盡管如此,棉蘭老島的3萬多軍隊中,也只有7000人向日軍投降,剩下的人員拒絕服從命令,並帶著武器上山打游擊去了。

後來,美菲聯軍投降後,關於投降人數大約有78000人,這78000人在成為日軍的戰俘後,開始遭日軍強索財物。並且在一路上,所有的戰俘都是以徒步行軍為主,還不允許任何戰俘飲食,其中要是企圖找尋飲水與食物的人,會被日軍以刺刀或開槍處決。

與此同時,日本人還阻止當地的菲律賓人給戰俘提供食物與水,即便有幾位僥幸者躲過日軍眼線而偷喝到幾口河水,也會因河水已嚴重遭受污染,最後引發嚴重的 腹瀉 、嘔吐而死。
菲律賓戰役企圖
美國在菲律賓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空軍、海軍 軍事 基地,構成日軍南進的障礙並威脅日本本土安全。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奪取美軍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與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為進攻荷屬東印度創造條件。日軍計劃以駐台灣的航空部隊實施航空火力突擊,消滅美駐菲航空兵主力,奪取制空權;同時先遣部隊在海軍支援下在呂宋島多點登陸並佔領機場,航空兵適時前移,以保障陸軍主力在林加延灣登陸並佔領馬尼拉;在南部佔領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隨後南北對進佔領菲律賓全部島嶼。
菲律賓戰役地點
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北望中國台灣,南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賓群島,英文為PhilippineIslands。亞洲南部馬來群島的組成部分。西濱南海,東臨太平洋。群島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是菲律賓的國土。菲律賓群島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相望,西臨南海,東濱太平洋,南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隔海相望。這里 雨水 豐沛,花草、果木繁盛。出產的香蕉、鳳梨、芒果在 國際 市場上很有名。因此,菲律賓群島享有“太平洋果盤”、“花園島”之美譽。菲律賓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構成。多活火山,地震頻繁。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最高的山峰,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是菲律賓最大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蘭老河、卡加延河,貝湖是全國最大湖泊。菲律賓北部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台風。

菲律賓戰役結果怎麼樣相關文章:

1. 菲律賓戰役簡介

2. 菲律賓獨立戰爭有什麼影響

3. 菲律賓獨立戰爭的爆發原因介紹

4. 護法運動的經過是怎麼樣的

5. 美西戰爭雙方實力怎麼樣

6. 美西戰爭有什麼影響

❷ 在菲律賓戰役中數十萬美菲聯軍為何打不過數萬日軍呢

我們先來看看駐菲律賓美軍的實力。在兵力方面,美菲聯軍在數量上具有優勢,美菲聯軍人數高達13萬人。然而,盡管美菲聯軍有13萬人,但其中大部分是菲律賓殖民勢力的軍隊,戰鬥力很低。真正的美軍只有2.1萬人,主力是美軍的菲律賓師。美軍主力軍所謂的菲律賓師實際上只是一支雜軍,其戰鬥力並不比菲律賓軍隊強多少。菲律賓師由美國從本土派遣的8500名國民警衛隊組成。它得到了大量菲律賓士兵的補充。其中大部分士兵拿的是老式恩菲爾德步槍,許多槍支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❸ 菲律賓的戰役美日雙方都有什麼樣的損失

菲律賓的戰役美軍前後共毀日機650架,擊傷多架,還摧毀了日軍在台灣構築的許多岸防設施。美軍的損失較輕微,只有2艘驅逐艦被擊成重傷,其他幾艘艦船輕度受傷,另外損失75架飛機。由於在這次戰斗中日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飛行員損失嚴重,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隨後進行的萊特灣海戰。

❹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評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菲律賓作戰失利,面臨全面崩潰的危險,於是,美軍做出了全面撤退的決定。美軍的對手,日本陸軍第14軍,在司令官本間雅晴的率領下,由台灣島和佩斯加多爾列島的港口登陸後,由大批巡洋艦、戰列艦護航,很快到達位於菲律賓西北部仁牙因海灣的海灘。與他們對陣的是由溫賴特少將所指揮的北呂宋部隊,這只主要由民兵正規騎兵和童子軍混編而成的部隊,訓練不良,裝備更差。
戰斗持續到第二天,日軍的坦克,士兵像潮水一樣被駁船送上岸。到了中午,登陸的日軍除了偶爾遭到一陣射擊外,幾乎沒有遭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日軍就像平時演習一樣,非常輕松地向縱深地帶快速推進。美軍車輛從四面八方退往巴丹。從馬尼拉出城的三條公路上擠滿了卡車、推著大炮的牽引車、裝載著槍炮的卡車以及小轎車、牛車等。
本間雅晴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沒有在此時出動他的航母隊,來打擊地面這一股龐大的後撤洪流。顯然,日軍打算為控制這座城市進行決戰,卻沒有料到麥克阿瑟會從馬尼拉撤退,從而打亂了日本人的作戰計劃。此時,面對美軍的全面後撤,本間雅晴錯誤的認為,這是美軍的全面潰敗,便揮兵直逼馬尼拉,忽視了運用空中優勢摧毀馬尼拉是北面兩處重要的橋梁。這兩座橋坐落在涉隆比特河上,是向巴丹撤軍的咽喉要道,只要日軍在橋上扔兩顆炸彈,就可將後撤部隊的道路切斷。就像歐洲戰場,站在敦刻爾克的德國人沒有對正在候車的英法軍隊發起致命一擊一樣,日本人也沒有利用空中優勢來加強進攻,沒有襲擊在唯一的兩座公路橋上擁擠的車輛和士兵,也沒有摧毀橋梁。
到新年的第一周為止,麥克阿瑟一共從呂宋島撤出8萬美菲聯軍以及2.6萬菲律賓難民,開始在橫貫巴丹島沼澤地和納蒂布山的兩座火山峰的阿布凱防線上,挖壕固守。這一下,麥克阿瑟有了可供調遣的1.5萬美軍和約6萬菲律賓部隊,麥克阿瑟計劃在半年內或更長的時間里,阻止日本人的進攻。在這城戰役戰役中,美國人顯然是輸了的贏家。日本不懂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這一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戰場准則,只知佔領那些毫無意義的地方,放走了大量的美軍,為其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後來,美軍的反攻正是由這批撤退的士兵擔任主力的。

❺ 抗美援朝戰爭資料(簡短)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開始南進,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行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隊,幫助韓國的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公然干涉朝鮮內戰。抗朝鮮軍隊的入侵。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成員國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台灣及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6日,周恩來再次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安理會1950年6月迅虧頃27日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為非法,中國人民堅決反對。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並在1950年7月14日發出《關於舉行『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周」的通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播及全國,形成第一個高潮。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於1950年7月13日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後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於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
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1950年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1950年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簡稱「三八線」),1950年10月19日佔領平壤,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畝陸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戰爭持續了2年多的時間。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將、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遜中將參加在板門店舉行的簽字儀式,並在協定上簽字。28日,金日成元帥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分別在協定上簽字。28日,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協定上簽字。29日,交戰雙方交換經雙方司令官簽署的停戰協定。協定以北緯38度為南北朝鮮的軍事分界線,己方各由此線後退2公里成立非軍事區。《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標志著歷時3年的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1950年7月,美國盜用聯合國旗幟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領導下奮起抗擊。9月,美國軍隊在朝鮮的仁川登陸,後又悍然北犯,嚴重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中國人民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1950年10月25日空轎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到1951年5月下旬,中朝軍隊一起連續進行了5次戰役,殲滅敵人23萬人,把敵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迫使其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1951年6月30日,美國被迫接受蘇聯提出的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決議,要求與朝中方面舉行談判。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名給當時的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復文,表示同意談判。
談判於1951年7月15日在開城舉行,後來改在板門店舉行。到1抗美援朝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簽訂,談判歷時2年零17天。談判時斷時續,整個過程交織著戰場與談判會場相互影響的激烈斗爭。美國始終報著不願平等協商的態度,每當在談判桌上達不到目的的時候,就在戰場上搞軍事冒險,先後發動了「夏季攻勢」、「秋季攻勢」,甚至使用了細菌武器。1952年10月,美國又片面中斷談判,向上甘嶺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但又以慘痛失敗而告終。談判接近達成協議時,美國又在戰俘問題上進行破壞和拖延,搞所謂「自願遣返」。1953年3月30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提出遣返戰俘的新建議,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支持,使已經中斷6個月的談判正式復會。1984年,中共中央為當年志願軍被俘人員平反,落實政策。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中、美三國在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從7月27日晚10時起,一切敵對行動完全停止。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中部隊共斃傷俘敵軍1093839名,其中美軍39萬余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坦克3064輛,擊沉擊傷敵艦船257艘。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輪流參戰130萬人。截至2010年10月,共確認183108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在戰爭期間為國捐軀。

❻ 菲律賓戰役的介紹

菲律賓戰役稿源,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歲桐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乎敬坦

❼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詳況

菲律賓戰役發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戰役兵力:

參加這次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時,日軍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呂宋)海軍基地實施突然襲擊,於12月8—9日摧毀了美軍在陸地上的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為登陸作戰創造了條件。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駐菲律賓南部基地得以倖免。同日,日軍一部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日軍奪取了制空權後,乘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之機,派先遣部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共約4000人)自12月10日起開始分別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里和維甘登陸並佔領機場。

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登陸,佔領機場並進一步擴大戰果。自11日起,第5飛行集團逐漸轉移到呂宋島已佔機場,掩護地面部隊登陸和發展進攻。17日,美軍僅剩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權。22日,日軍第48師主力在呂宋島西岸林加延灣登陸。24日,第16師在呂宋島東南部拉蒙灣登陸。至此,登陸日軍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圍殲美菲軍主力的有利態勢。26日,呂宋島守軍奉命撤往巴丹半島預設陣地和科雷希多島,准備長期抵抗。日軍從南北兩面進逼馬尼拉,但未能切斷美菲軍撤向巴丹半島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佔領甲米地和八打雁。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還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79500人)撤向巴丹半島。

菲律賓戰役日軍認為菲律賓作戰大局已定,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往緬甸,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清剿呂宋島。1月9日,日軍開始進攻巴丹半島,遭頑強抗擊。美菲軍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山地戰、叢林戰和陣地戰。交戰中,木村支隊被圍,前來救援的日軍被殲1個營。月底,日軍因傷亡嚴重喪失攻擊力,被迫轉入防禦,戰局一度陷入膠著狀態。3月中旬,麥克阿瑟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指揮。日軍得到第4師增援後實力增強,並以航空兵和炮兵轟擊美菲軍陣地。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次發起進攻。雙方在叢林中展開殊死戰斗。美菲軍既無援兵又缺補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軍戰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聖費爾南多,途中數千人死於飢餓、疾病或被殺害,史稱"巴丹死亡行軍"。同日,日軍佔領米沙鄢群島等戰略要地。日軍攻佔巴丹半島後,對科雷希多島連續實施炮擊和轟炸。5月2日,日軍對該島實施火力准備,5日在炮火掩護下分左右兩路登陸,對島上要塞發起攻擊。1.5萬名美菲軍依託坑道工事抗擊,並組織敢死隊展開白刃戰。6日,日軍後續部隊投入戰斗,溫賴特率美菲軍余部投降。7日,日軍佔領該島。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停止抵抗。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美軍佔領萊特島後,山下奉文將駐呂宋島日軍28.7萬人編成3個集團,分別駐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區,企圖以持久防禦牽制和消耗美軍。美軍為取得進攻呂宋島的前進基地,於12月15日佔領民都洛島。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團軍約20萬人在美國第7艦隊艦炮的強大火力和美國第7、第3艦隊航空兵突擊的掩護下,從呂宋島西岸的林加延灣登陸,爾後一路(第1軍為主)向北呂宋進攻,另一路(第14軍為主)向馬尼拉方向推進。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軍的基本兵力)在呂宋島上陸,並且奪取了正面32公里、縱深7.5公里的登陸場。為加快進攻速度,美軍在向林加延灣增兵的同時,以第8集團軍部分兵力分別在蘇比克灣西北的聖安東尼奧和馬尼拉灣以南的納蘇格布登陸。各部隊同時向馬尼拉進逼,美軍經過一系列戰斗於3月3日攻佔馬尼拉。2月,美軍還開始了解放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及其他島嶼)的戰斗行動,美第8集團軍(司令艾切利貝爾蓋爾上將)參加了此次行動。嗣後,美軍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上進行了消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個別孤立集團的戰斗行動。菲律賓的戰斗行動於7月初正式結束,但是,在呂宋島及其他島嶼上同繼續抵抗的小股日軍的戰斗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菲律賓人民抗日游擊軍人民抗日軍曾給予盟軍巨大援助。

戰役詳況: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賓戰役是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下,反攻日本軍的一系列戰役。

菲律賓、美國及澳大利亞軍隊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下,於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進攻位於菲律賓中部雷伊泰島之戰役,以消滅由日軍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本軍隊,此戰役為解放整個菲律賓群島、建立菲律賓之民主及結束日本在菲律賓3年多之統治拉開序幕。

萊特灣海戰:

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賓萊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有海軍歷史學者認為萊特灣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主力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斗。日軍雖居劣勢,但在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戰役皆失利後,若再喪失菲律賓或台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本土的命脈將斷絕,在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系將被切斷。日本因此決定孤注一擲,企圖擊退盟軍在萊特島的登陸部隊,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幾經考慮後,放棄攻打台灣而先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掩護登陸,並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結果如所預料,數量上遠居於劣勢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戰敗。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沈,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基與陸基航空力量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再是一個戰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大利亞所屬巡洋艦澳大利亞號被重創,似乎顯示特攻有些效果。從10月25日起,日軍開始有組織地對盟軍艦艇進行自殺式攻擊。

奧爾莫克灣戰役:

日本帝國與美國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於菲律賓的卡莫特斯海一帶爆發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雷伊泰島戰役之一部分,戰役爆發的原因是日本軍隊向在雷伊泰島的守軍增援和補給,而美國軍隊嘗試進行阻截。

民都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於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賓群島北面之民都洛島爆發之民都洛島戰役,美軍希望在此島建立一個基地以支援進攻呂宋島的仁牙因灣戰役。

仁牙因灣戰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奧登多夫指揮盟軍艦隊駛向仁牙因灣海岸,美國海軍及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艦只炮轟日本帝國在仁牙因灣之據點。

呂宋島戰役:

美國及菲律賓聯軍的登陸戰役,以消滅島上的日本帝國軍隊,戰役結果是美國和菲律賓聯軍獲勝,盟軍在3月份控制了呂宋島上所有戰略及經濟上重要之據點,雖然在包圍圈內的日軍仍持續在山區抵抗至日本無條件投降。

卡巴那圖營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於菲律賓卡巴那圖(甲萬那端)的日軍戰俘營內511名盟軍戰俘的軍事營救行動,參加行動的有美國陸軍游騎兵與菲律賓游擊隊。此次行動是同盟國特種部隊的一次經典軍事行動。

巴丹半島戰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軍及菲律賓游擊隊從日本帝國手中解放菲律賓群島中呂宋島之巴丹半島的戰役,是解放菲律賓之戰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佔領馬尼拉灣之西海岸,以使用馬尼拉之港口設施及開辟供應線以支援進行中的馬尼拉戰役。

馬尼拉戰役:

在一個月的戰事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的破壞,它標志著日軍對菲律賓3年佔領期結束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實現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承諾。

科雷吉多島戰役:

美國攻擊科雷吉多島島上利用原美國遠東軍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軍,以收復該島。

碧瑤戰役:

它是美國收復呂宋島之最後一場戰役。

巴拉望島戰役:

美軍與日軍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於菲律賓群島南部巴拉望島爆發的巴拉望島戰役是美軍勝利者1號及2號計劃之延續,亦是美軍解放菲律賓戰役之一部份,美軍希望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結束日本統治及消滅殘余之日本守軍。

米沙鄢群島戰役:

美軍與菲律賓游擊隊於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對日軍發動的勝利1號及勝利2號計劃內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行動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島嶼及消滅防守之日軍。

棉蘭老島戰役:

美國聯同菲律賓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賓群島中的棉蘭老島對日本帝國所發動的軍事行動,代號為勝利者5號計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菲律賓的行動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賓南部島嶼及消滅在島上的日本守軍。

戰役結果:

菲律賓戰役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❽ 二戰中,那個國家人口死亡的多具體數字有多少

二戰傷亡人數統計
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
(1)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蘇軍死亡4.9萬,受傷15.9萬人次。
(2)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
病1832萬人次。
附:蘇德戰爭雙方歷年損失數:
1941年:德軍損失85萬人。其中死亡30萬人、被俘或失蹤數千人。
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其中死亡50萬人,失蹤或被俘約10萬人。
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其中死亡70萬人,被俘或失蹤約20萬人。
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萬人。其中死亡123萬人,被俘或失蹤約60萬人。
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約300萬人。其中死亡50多萬人,被俘或失蹤約70多萬人。
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
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萬德軍)、傷病累計約700萬人次。最
終死亡人數為380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奧地利、蘇台德、阿爾薩斯等地的德
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後大量參戰的人民沖鋒隊之類的民兵組織的損失。
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
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
部隊及邊防軍等,也包括與德國的盟軍作戰所遭受的人員損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隊
報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則死亡人數約為737萬人,最終死亡人數為915.3萬人。

(3)蘇軍參與的另外幾場戰爭(如蘇波1939.9-1939.10、蘇日1945.8)死傷人數均遠遠
低於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蘇波戰爭:蘇軍死亡人數僅737人,蘇日戰爭:蘇軍損失累計3
.64萬人,其中死亡1.2萬人。
2.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
亡人數總計為485萬人(包括死亡的俘虜):對蘇作戰死亡380萬人(含俘虜),其他主要
分布於:義大利15萬、西歐34萬、非洲1.6萬、南斯拉夫5萬等等。
3.中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傷情況(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員):(1)
國民黨軍隊死傷363.3萬。其中陣亡132萬、病亡等42.2萬,受傷累計189萬人次。
(2)共產黨軍隊傷亡人數有50多萬和70多萬兩種說法
4.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185萬人:
(1)對美英等國作戰死亡129萬人(包括飛虎隊在中國戰場打死的日軍)。主要分布於
菲律賓(52萬)、緬甸(18萬,包括中國遠征軍打死的1萬多日軍)、沖繩(10萬)等等。

(2)在中國戰場死亡44萬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傷、亡、俘累計則為133萬。
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間損失累計為17萬,其中死亡2.6萬)。
(3)蘇日戰爭死亡8.3萬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5.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不含俘虜):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員
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佔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
人員約70%分布於歐非戰場,其中僅西歐戰場(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萬人陣
亡、45.1萬人(次)受傷。
6.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
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三分之二
,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三分之一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行刑隊集體屠殺的,佔二
戰中遭刻意屠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其中蘇聯死亡2660萬人(1941年-1945
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
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死亡約185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
,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但第二次
世界大戰還不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13世紀的蒙古
擴張戰爭,13世紀的蒙古戰爭可稱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戰場覆及歐亞兩洲,
面積達2500萬平方公里,造成上億人死亡,僅僅在中國,人口便從戰前的11000多萬降至戰
後的5000萬人(人口減少與死亡還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它已抵消了出生的人口,因此實
際非正常死亡人數要比人口減少數大得多),其中中原地區從768萬戶降至87萬戶,南方則
從1267萬戶降至900萬戶,而當時世界人口不過4億左右。這場戰爭所波及地域之廣,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之慘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戰難望其項背,就連第二次
世界大戰也相形見絀,攝影機、照相機等機器的發明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烈,而700年
前蒙古戰爭的血腥和野蠻卻只能從白紙黑字中去品味了。但不管如何,戰爭永遠是平民百
姓的噩夢,願世界再無大戰。

不要忘了把最高分給我!

❾ 朝鮮戰爭中國和美國死了多少人

美國和聯合國軍被俘人數
美國 7140
聯合檔並國 92970
美國和聯合國軍共計傷亡人數為:死亡683079,受傷1167737,傷亡合計1850816。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14 000餘人,醫院救治戰斗和非戰斗負傷的傷員383 000餘人次,其中救治無效致死者21 600餘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復數位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斗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斗傷亡減員總數為366 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志願軍還有29 000餘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 400餘人外,尚有8 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戰斗損埋手失390 000餘人。

除戰斗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0 000餘人次,其中病亡者13 000餘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56 000餘人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

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位,中朝軍隊共付出628 000餘人的兵員損失代價。

在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其中彈葯一項即達25萬噸,開支戰費62億元人民幣。中國軍隊共戰損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 371門、各種槍87 559支(挺)。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昂貴的支出。

為了最寶貴的獨立、自主和國家安全環境,這個支出,值!

聯合國軍的數位與中朝方的統計大相徑庭,而且前後不一。

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曾發表了一個數位,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和失蹤/被俘總數為1 474 269人,其中美軍戰斗傷亡及失蹤人數為144 360人。

1957年,在朝鮮戰爭中曾擔任過美步兵第七師師長、後來又先後擔任過美國遠東戰區司令官、美國陸軍參?#092;長、美國參?#092;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萊曼·蘭尼茲爾上將曾在漢城對此說予以認同。但韓國方面後來聲稱,這個數位包括平民的傷亡。

韓國軍隊報出的戰損數位最為混亂。

根據美聯社公開的數位,韓國方面共損失1 312 836人,其中陣亡415 004人,傷殘425 868人,失蹤459 428人,被俘12 536人。

而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出版的《韓國戰爭史》則聲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及失蹤/被俘數位是1 168 160人。而韓國軍隊的損失為984 400餘人,其中陣亡227 800餘人,負傷717 100餘人,失蹤43 500餘人。

這個數位與中朝方估計殺傷韓軍的數位相差不算太遠。但韓方另外的資料聲稱這其中包括非軍事人員的傷亡數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細究起來,韓國方面承認的最低的軍人戰斗傷亡約為30餘萬人,失蹤10萬餘人,失蹤人數中作為戰俘遣返者僅7 800餘人。

戰爭期間,韓軍曾多次陷入整體性混亂,其統計數字水分很大。美國軍方的數位雖然也有過變動,但相對來說前後比較一致。

據美國方面近年的數據統計,在整個戰爭中,美國軍隊共計陣亡33 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 600餘人,負傷103 248人,被俘後遣返3 746人,另外尚有8 142人失蹤,估計也只好歸於死亡一類。共計損失169 300餘人。

戰史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相對於韓國軍隊來說,美國軍隊這個統計數字要更可*一些。按美國的國家體制,在死亡人數上不太可能出現大的差錯,否則如果有人沒有列上陣亡名單,刻上朝鮮戰爭美軍陣亡將士紀念牌,那麼死者家屬彎蠢嫌肯定會折騰,一折騰,輿論界掀起的軒然大波會讓合眾國政府極為難堪。

筆者與徐焰教授持相同看法。不過對於美軍的傷者數位,筆者認為或有偏低之嫌,按常規戰爭的一般規律,傷與亡的比例大致符合一比三的統計概率,而美軍的戰場救護條件較好,傷者所佔比例似應更高,中國軍隊戰場救護條件遠不如美軍,傷者比例似應更低。

其他國家軍隊損失情況為:

英 國:陣亡710人,負傷2 278人,失蹤1 263人,被俘766人,共計5 017人。
土爾其:陣亡717人,負傷2 246人,失蹤167人,被俘217人,共計3 349人。
澳大利亞:陣亡291人,負傷12 40人,失蹤39人,被俘21人,共計1 591人。
加拿大:陣亡309人,負傷1 055人,失蹤30人,被俘2人,共計1 396人。
法 國:陣亡288人,負傷818人,失蹤18人,被俘11人,共計1 135人。
泰 國:陣亡114人,負傷794人,失蹤5人,共計913人。
希 臘:陣亡169人,負傷543人,失蹤2人,被俘1人,共計715人。
荷 蘭:陣亡111人,負傷589人,失蹤4人,共計704人。
哥倫比亞:陣亡140人,負傷452人,失蹤65人,被俘29人,共計686人。
衣索比亞:陣亡120人,負傷536人,共計656人。
菲律賓:陣亡92人,負傷299人,失蹤57人,被俘40人,共計488人。
比利時、盧森堡:陣亡97人,負傷350人,失蹤5人,被俘1人,共計453人。
新 西 蘭:陣亡34人,負傷80人,被俘1人,共計115人。
南 非:陣亡20人,失蹤16人,被俘6人,共計42人。
日 本:陣亡數人,被俘1人。
以上合計,其他國家軍隊兵員損失約為17 200餘人。

幾方面數位匯總,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方面所確認的最低人員損失統計數字是: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在58萬人以上。而這個數位中,估計由中國軍隊造成的損失佔2/3以上,也就是38萬人以上。

也就是說,即使按聯合國軍方面承認的最低統計數字,中國軍隊與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也大致相當。這在聯合國軍火力強度高於中國軍隊十多倍,技術條件又遠遠超過中國軍隊的情況下,僅就傷亡對比來看,中國軍隊具有出色和高超的戰斗效能,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一點,與中國軍隊交過手的美軍將領們是承認的。
有人說朝鮮戰爭起於三八線,止與三八線,打了平手!不對!!對於中國軍人來說,我們起於鴨綠江,止與三八線!是我們戰勝了!!!

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其中北京市1438名,天津市977名,河北省10155名,山西省5835名,內蒙古自治區1683名,遼寧省13374名,吉林省18260名,黑龍江省8222名,山東省19685名,上海市1634名,江蘇省7268名,安徽省4151名,浙江省3732名,江西省2162名,福建省982名,河南省10673名,湖北省5167名,湖南省10687名,廣東省3186名,廣西壯族自治區2915名,陝西省2802名,寧夏回族自治區461名,甘肅省1041名,青海省48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1名,四川省30789名,貴州省2799名,雲南省1482名。這些烈士,他們響應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為了支援朝鮮人民抗擊侵略者,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三千里江山的和平和祖國的安寧。祖國人民將永遠懷念他們。

其實再爭論雙方的傷亡數字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我只想說,沒有那場戰爭,和犧牲的那麼多中華優秀兒女,也許我們現在正在挖防空洞!我們應該記住這段歷史,記住那些為國捐軀者,記住全國民眾抗美援朝的熱情,記住--是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不論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那些人,那些事,都是可歌可泣的!

❿ 第二次世界大戰殃及人數是多少,占當時總人口的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重定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本文需要您的關注!
請在進一步修改後,從需要關注的頁面的列表中刪去相關提示,並刪除這個模板。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目錄 [隱藏]
1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2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3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4 平民死亡人數
5 注釋

[編輯]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 (參見注釋1)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編輯]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編輯]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編輯]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18,00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8,000,000 (參見注釋1)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其中,約有六百萬為猶太人。

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

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3百萬人

[編輯]
注釋
注釋1:二戰中蘇聯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軍人為870萬,平民為1800萬。但由於存在大量臨時編入軍隊的平民。所以也有的統計數字認為軍人陣亡為1400萬,平民為1300萬。

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共7340餘萬人 ,直接參戰部隊2900多萬人,死於戰場的約1000多萬人,受傷的約2000萬人,受戰禍波及的人口在13億以上,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75%,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戰役傷亡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