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哪個國家金礦最多
當然是南美洲了,哪裡的安第斯山脈是全球的金銀礦大產地,以前西班牙殖民者就從哪裡盜竊了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現在還有很多人在挖礦呢。望採納,助人為樂不容易,謝謝。
Ⅱ 菲律賓馬尼拉哪裡有回收黃金
菲律賓滿了。把你拉哪裡有回收黃金的,菲律賓馬尼拉,還有時候會收回去黃金的。
Ⅲ 菲律賓挖金礦數字貨幣是騙人的嗎
那要看挖什麼數字貨幣,有些挖礦比方挖比特幣是有這行業存在,一般說到東南亞什麼都是騙局。
Ⅳ 如果一個國家發現一座金礦,不久開采出一千噸黃金,那個國家會不會真的富有起來
也只是黃金貶值了 不會那麼嚴重 現在的貨幣是 政府=物資=生活=收入=紙錢 黃金只是奢侈品了
忘採納
Ⅳ 菲律賓維多利亞金礦床
1.地質背景
維多利亞(Victoria)低硫化金礦床是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曼卡延礦區的一部分。該礦區位於碧瑤市北北西約90km處,至少有4個斑岩型銅金成礦系統,既包括高硫化也包括低硫化低溫熱液型銅金礦床和金礦床。該礦區最重要的部分以彼此緊密相關的遠東南斑岩型銅金礦床、勒班陀高硫化交代型硫砷銅礦金銀礦床和維多利亞低硫化脈型金銀礦床為中心(圖10-31)。
維多利亞脈系位於勒班陀硫砷銅礦金銀礦床之南僅1km,主要產在上新世英安質火山碎屑岩和英安斑岩岩頸中(圖10-31),後者占據著火山口。脈系分成15個單獨的礦帶,相距50~100m,各有一個或幾個主脈及相關的支脈和一系列細脈。礦脈走向為北東東向,傾角75°~80°,沿走向長600m,垂向延伸450m,寬2~8m。從平面上看,支脈為復雜的串珠狀結構,是「盲礦」,為至少350m厚的無礦英安岩類岩石覆蓋(圖10-31)。
維多利亞礦脈含石英、碳酸鹽(主要是菱錳礦)和石膏-硬石膏等脈石礦物,它們與共生的硫化物一起顯示出殼層條帶和角礫結構。主要的硫化物(多與早期灰色石英在一起)是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和黝銅礦。賤金屬與金似乎為共生關系。金或者與硫化物在一起,或者較常在石英中呈游離金粒出現。礦脈周圍的蝕變暈很窄,包括硅化及向外過渡為絹雲母和泥岩礦物組成的蝕變暈。
維多利亞礦床已公布的資源量為1728萬t,品位為 Au 7.71×10-6,Cu 0.35%,即含有金133t,銅6萬t,其中包括證實儲量和概略儲量616萬t,品位為Au 7.22×10-6,Cu 0.33%。
2.勘查與發現
早在中國的明朝(14~17世紀)時期,曼卡延礦區的銅和金就由中國人、當地的伊哥洛人和西班牙人開采過。1865年,坎塔布羅-菲利皮諾公司開始正式開采勒班陀硫砷銅礦金銀礦床,但只堅持了10年。1936年,勒班陀聯合礦業公司接辦了該公司,除二戰期間由日本三井公司控制一段時間外,一直經營到1997年早期礦山關閉。遠東南斑岩型銅礦床是1980年在勒班陀礦床附近發現的(圖10-31),但當時還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
圖10-31 菲律賓遠東南斑岩型銅金礦床、勒班陀高硫化硫砷銅礦金銀礦床和維多利亞低硫化型金礦床空間關系的示意圖
(引自A.L.G.Cuison等,1998)
圖中示出了維多利亞礦床的15個主要礦帶,證實礦脈用實線表示,推測礦脈用虛線表示,剖面是向東看的,未按比例尺
1968年為了擴大含有富金貧銅礦脈的高硫化硫砷銅礦礦床,進行常規地下勘查,並在現在的維多利亞礦床附近首次遇到低硫化低溫熱液型金礦脈。1972年,為檢查該區硫砷銅礦情況而從地面打的一個鑽孔,也打到了富金低硫化礦脈。但是,由於勒班陀礦床原本是個銅礦山,加之當時世界金價低,後來對富金礦脈未給予重視。
1992~1994年,世界金價上漲,人們開始注意勒班陀礦床以南1.5km的納亞克區。在這個地區,人們以前曾非正規地從地表和地表附近的低硫化礦脈和細脈中開采過高品位的金。在納亞克區打的12個淺岩心鑽孔共圈出平均品位為Au 3.0×10-6的30萬t非經濟資源。1995年早期為了追查1968年和1972年得到的證據,決定打地面岩心鑽孔檢查勒班陀以南的富金礦脈。該鑽孔在標高大致為1000m的深處打到了一個石英-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細脈帶,這就是後來的維多利亞礦床。細脈帶的金品位為(1.1~25.0)×10-6,平均品位3.7×10-6,連續厚度21.6m。3個月後,又在1012m深處(標高1000m)打了一個跟蹤岩心鑽孔(圖10-31),並在以前見礦處以東約110m處打到了8個礦化帶,這個鑽孔打到的石英-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礦脈含Cu(1.3~193)×10-6,其中有3.8m含Au 112.7×10-6。這個鑽孔就是維多利亞礦床的發現孔。
為了檢查礦化帶的垂直連續性,在地下鑽探截段以下50m處挖掘了一個穿脈巷道,由於脈帶的金品位更高,所以又挖掘了好幾個穿脈巷道,間距為50m。後來又決定恢復以前的巷道,並挖掘新的沿脈平巷和穿脈巷道,以便用平巷充填法開采維多利亞礦床。到1996年中,已圈出的資源量足以保證初期1500t/d的地下作業,也足以保證將300t/d金礦石運往勒班陀選礦廠和勒班陀的硫砷銅礦混合起來進行銅浮選流程處理。但是,1997年早期,建成了一座2500t/d的CIP廠處理維多利亞礦石,勒班陀礦山隨之關閉。還修築了兩條長1km的斜井和一個內部豎井以便於進入礦山和通風,並已於2000年啟用。目前正在進行浮選試驗,以確定從維多利亞脈系含銅較高的部分回收銅的可行性。
3.小結
總體上為隱伏的維多利亞金礦床是由於在與其緊鄰但截然不同的兩個礦體(勒班陀高硫化和遠東南斑岩型銅金礦體,前者已正規開采60多年)進行鑽探發現的。鑽探的目的是追索以前25年就有記載的兩個品位高的金脈帶。世界金價上漲和勒班陀硫砷銅礦金銀礦山礦石儲量下降,推動了本區的勘查。在發現過程中未使用化探和物探方法。
維多利亞礦床是在對勒班陀礦體以南地區進行了27年周期性的勘查後,又開始重新勘查幾個月發現的。它從發現到投產只用了18個月,是歷時最短的地下採金工程之一。公司現有基礎設施,特別是鄰近的地下礦山巷道,有利於加速礦山開發進程。
Ⅵ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金礦資源最豐富
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南非佔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 50%,佔世界儲量的38%;美國佔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佔世界儲量基礎的8%,世界儲量的12%。除南非和美國外,主要的黃金資源國是俄羅斯、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多個黃金生產國中,美洲的產量佔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國14%);非洲佔28% (其中南非22%);亞太地區29%(其中澳大利亞佔13%,中國佔7%)。年產100噸以上的國家,除前面提到的5個國家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年產50噸—100噸的國家有秘魯、烏茲別克、迦納、巴西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墨西哥、菲律賓、辛巴威、馬里、吉爾吉斯坦、韓國、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幾內亞、哈薩克也是重要的金生產國。
Ⅶ 菲律賓金礦石含金量每噸多少克
應該不值錢,只知道南亞的黃金含量只有45%左右而且硬度不夠 偏軟,很便宜。
Ⅷ 世界上有哪些大的金礦石產地
世界的主要產金在國主要有南非、前蘇聯、加拿大和美國。其他主要產金國還有非洲的辛巴威和迦納,拉美的巴西和哥倫比亞,亞洲主要有中國和菲律賓,大洋洲的主要產金地主要有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Ⅸ 一個國家如果發現了大量、大量的金礦,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是不是這個國家很容易富裕起來
不一定,第一,如果你是個小國,人家直接滅了你,自己享用了,所以別說富裕了,連國家都沒了;第二,即使不滅你,但是人家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將金礦采礦權弄到手,到時候金礦在你國家境內,可惜你拿不到一毛錢;第三,就是最好的情況,金礦在手,天下我有,立馬采礦,然後換取各種機器設備,進行其他工業生產,造福百姓,這樣就國富民強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Ⅹ 世界十大金礦在哪分別產量是多少
世界十大金礦寶藏探秘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看似平靜的地球上,一夜暴發的財富夢想吸引著無數的探險者,最能讓探險者日思夜想的當數下面這十大金礦寶藏:
1、葬於海底的加州金礦
公元1849年,美國加州發現金礦,一時掀起淘金熱。8年後,一群人帶著用血汗換來的黃金,准備回家。1857年9月10日,這群人所乘坐的「中美」號汽船遇上狂風暴雨,他們組成自救隊,婦女和兒童被送上救生艇,而423名淘金漢連同黃金葬身海底。
那些倖存者已無法確定沉船的方位,這批黃金寶藏的下落成了謎。一位叫史賓賽的尋寶專家花費15年尋找「中美」號,他深信已找到該船沉落的確切地點,並希望兩年內打撈出這批黃金。
2、亞馬遜密林的「黃金城」
在古代,有一個印加帝國,京城內所有宮殿都用大量金銀裝飾而成。16世紀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國。西班牙統帥庇薩羅聽說印加帝國的黃金全是從一個叫瑪諾阿國運來的,而那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庇薩羅組織探險隊,開赴位於亞馬遜密林深處的「黃金城」。然而在這個原始森林裡,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恐懼和死亡。隨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風聞「黃金城」的消息,蜂擁而至。其中,有位叫凱薩達的西班牙人率領探險隊向「黃金城」進發,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在康迪那瑪爾加平原發現了「黃金城」,找到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翡翠寶石,然而這僅是「黃金城」財寶中的微小部分。
3、失蹤的「第八奇觀」
18世紀初,以追求豪華生活而著稱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建造了被他稱為「世界第八奇觀」的琥珀屋。琥珀屋約55平方米,全部用琥珀板鑲成,室內的裝飾板也全部用帶銀箔的琥珀板鑲成。不久,為討好俄國,腓特烈一世將琥珀屋作為禮物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病逝,繼位的女皇又對琥珀屋加以擴整。二戰期間,德軍一個法西斯組織將琥珀屋拆卸裝箱,運住柯尼斯堡。然而此後,再沒人見過琥珀屋。
後來,一位德國青年稱,他的父親喬治?林格爾曾是納粹軍官,具體過問並執行了掩藏琥珀屋的命令,並在生前親口告知,琥珀屋藏在一個名為斯泰因達姆的地下室。這份情報又給人注射了一針興奮劑,然而揭開琥珀屋之謎仍是不易的事情。
4、神秘的「錢坑」寶藏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離加拿大僅3英里處的橡樹島旅遊,他們發現朝海一面的大片紅橡樹林中突然出現空曠地,地中間獨立著一棵古橡樹,樹枝上似乎掛過一個古船的吊滑車,正下方有個淺坑,這里可能埋有海盜的寶藏。原來橡樹島在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地,有一個海盜叫威廉?基特,1701年他在倫敦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交換條件:若能免他一死,他願告訴一個埋寶地。但他被拒絕了。基特的寶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三位少年開始挖掘,但最終毫無結果。掘寶者又陸續做過16次挖掘,但都以失敗告終。
現在,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大規模發掘。他們推測可能有幾十億美元埋在地下。
5、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產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洛豪德的小島,「島不在美,有寶則名」。相傳島上藏有無數財寶,周圍海底也鋪滿寶石。
17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發現一張有關洛豪德島的地圖,圖上標有西班牙商船「黃金」號的沉沒地,他欣喜若狂。原來,「黃金」號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紀50-70年代,西班牙人遠征美洲,從印地安人手裡掠奪了無數金銀珠寶,然後載滿船艙回國。然而,海盜們襲擊了他們,搶奪了大量財寶。海盜將一部分財寶藏在洛豪德島,並繪制了藏寶圖。此後,「藏金島」的傳說不脛而走,風靡世界。
菲波斯揣著藏寶圖,登上荒島勘察,最終他發現了一叢精美的珊瑚,而珊瑚內竟藏有一隻裝滿珍奇寶物的木箱……一時間,許多真真假假的「藏寶圖」應運而生,充斥歐洲,不少人不惜重金購買,結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島……海盜遺產成了謎團。
6、恐怖的亞利桑那州金礦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一個被稱為「迷信山」的山區。在山中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們稱為「迷失荷蘭人金礦」吸引著無數探險者。
1840年末,一位叫伯蘭塔的探險者深入山區,發現一處金礦,並作了標記。後來,德國探險者華茲找到這處金礦。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臨終前畫了一張金礦地圖。1931年,一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到這張地圖,於是他進入「迷信山」山區,然而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兩槍。1959年,又有3位探險者在山區遇害……
從此,探險者的身影、槍聲、響尾蛇構成了亞利桑那金礦恐怖的色調。
7、金銀島上埋藏的秘密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探險故事,主要講的是以海盜和船長各自一幫人為爭奪荒島寶藏而展開了拚鬥,在尾聲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財寶隱藏在荒島的某一處。《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的,該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據說,島上至少埋有6處寶藏,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秘魯利馬的寶藏。
1820年,利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秘魯民族英雄玻利瓦爾率軍進攻利馬時,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帶著搜刮的財寶,坐著「親愛瑪麗」號帆船逃跑。到了海上,船長見財起意,殺死總督。船長將財寶藏進可可島上的一個洞穴內。此後,他卻一直沒找到適當機會重返可可島,直至1844年,船長去世,留下一張藏寶圖。1978年,一件事情讓所有尋寶者驚呆,哥斯大黎加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封閉了可可島。然而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秘密呢?
8、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並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考古學家在此地挖掘。他們在找什麼?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到此,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復雜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商人被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滿珍奇珠寶。印第安頭人告訴古特尼茨,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全歸他。於是,古特尼茨以一個巨富的姿態回國。
然而,在古特尼茨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隱藏一處更大的寶藏。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神秘的面紗,而要揭開面紗,則要看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9、沉睡海底的「黃金船隊」
早在1702年,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就在大西洋維哥灣被英國人擊沉,從而留下探寶史上一大遺案。這批財寶究竟有多少?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
盡管英國人冒險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從此,在附近海域,出現了一批批冒險家的身影……
10、「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1708年5月28日,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從巴拿馬起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船上滿載著金銀珠寶,據估計至少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於敵對狀態。然而「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竟天真地認為,不會遇上敵艦。「聖荷西」號平安行駛了幾天,直至6月8日,當人們發現前面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全傻眼了。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甲板上,600多船員以及無數珍寶沉入海底。經測定,沉落地點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政府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人們估計,哥政府已勘察出沉船地點了,但打撈結果至今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