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蛤仔是什麼樣子的

菲律賓蛤仔是什麼樣子的

發布時間:2023-06-06 01:24:00

① 蛤仔是什麼樣子的

蛤仔
雙殼綱(Bivalvia) 真瓣鰓目(Eulamellibranchia)簾蛤科(Veneridae)蛤仔屬(Ruditapes)的統稱。中國近海發現有菲律賓蛤仔(R.philippinarum)(見圖)和雜色蛤仔(R.varieegata)2種。其生態習性相似,僅外部形態特徵和分布區稍有差異。

分布和特徵 菲律賓蛤仔又名花蛤、蛤蜊、沙蜆子等,是廣溫、廣鹽性海產經濟貝類。中國沿海北自遼東半島鴨綠江口,南至雷州半島都有分布,遼寧、山東較多。天然產量很大,是水產捕撈和增養殖的重要種類。此外也分布於蘇聯、日本、朝鮮、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沿海。引種後又分布於美國夏威夷及北美沿岸。貝殼亞圓形,堅厚,較寬。殼表有花紋或斑點色彩。殼形、斑點色彩因棲息的地區、水深、底質不同而變異較大。放射肋90~100條,與生長紋交叉形成布目狀格。進出水管基部癒合,頂端小部分分離,進水管口緣觸手不分枝。精子頭部呈彎錐形。
雜色蛤子的外形及色彩與菲律賓蛤仔相似。寬度稍小,放射肋50~70條,閉殼肌痕清楚。進出水管從基部起完全分離,進水管口緣觸手不分枝。其分布地區大體與菲律賓蛤仔的分布一致。在中國沿海分布於福建省平潭以南至海南島、北部灣沿岸。
生物學特性 蛤仔多棲於有適量淡水注入的內灣。分布范圍從潮間帶到水深10餘米的泥沙海底。潛入海底泥沙中生活,棲息深度因個體大小和水溫高低而異。個體小、水溫高時棲息較淺;個體大、水溫低時則較深,一般不超過其體長的2倍,可密集成數層生活在一起,以水管伸出灘面濾食。棲息區海水比重在1.016~1.027之間。短時間內低鹽度對其生長無影響。 適應水溫為0~36℃,致死溫度為37℃以上和-2℃以下。最適水溫為18~30℃。棲息底質含沙率一般為70~80%。在含泥率為2~50%的海灘均能生活,含泥率在90%以上時也有發現,但死亡率較高。食物主要為浮游及底棲硅藻類。被動濾食。
在餌料豐富、環境適宜的海區較其他海區生長迅速。一般1齡貝體長在2厘米左右,2齡貝長3厘米多,3齡貝長4厘米以上。雌雄異體,1齡性成熟。雌貝每次可產卵數百萬粒。成熟卵呈圓形,沉性,直徑約65微米。產卵水溫23~26℃。產卵次數1~2次。精卵成熟後分批排放,在水中受精。第 1、2次排卵量較大。受精卵孵化後經2~3周浮游期生長至200微米以上便沉入水底,分泌足絲附著於固體物上,隨著殼長增長,潛入泥沙中生活。
增殖和養殖 蛤仔的養殖方法簡單。在底質適宜的中、低潮區,直接將種苗均勻撒播於灘面即可;在底質較硬或亂石較多的灘面,可先行清理,耙松灘面,以利苗種潛入,也可圍泥作堰或四周圍網。播放密度與養殖海區的條件、苗種規格有關。500個/千克的苗種每100平方米可播放75~125千克。養殖1年產量可增加3~4倍。養殖期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修堰、預防自然災害、清除敵害生物(如海星、螺類、蟹類、蛇鰻、鳥類)等。
增殖的方法,就是劃定適於蛤仔生長並能自然附苗的灘區,封灘育貝。初期在種苗稀少的地方先行移播苗種,在自然貝苗分布不勻的灘面可移密補稀,促進生長,達到商品規格(體長3厘米以上)後進行輪捕、銷售,以有利於貝苗的再附著。增養殖用苗種多采捕自然苗,但其產量不穩定。中國已採取土池人工育苗的方法,即在潮間帶高、中潮區建造育苗池,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大潮不能沒及,設有進、出水大閘和排納上層池水的濾水閘。成貝經流水刺激後即在池中排放,自受精經各期發育直至變態都在池中附著生活。池水中施肥繁殖硅藻等餌料生物,並投以可作為蛤仔餌料的單細胞藻類輔之。變態後棲於池底灘塗層間生活; 待長至1毫米左右時即可用竹篩將貝苗洗出,移至育苗海區暫養。生長至數毫米時,可開始作為貝苗使用。此法能提供大量苗種。
蛤仔肉嫩味鮮。鮮蛤亦可作為養殖對蝦的餌料。在內灣潮間帶灘塗污染嚴重的海區,蛤仔常大量死亡。食用受污染的蛤仔後可引起腸胃疾病。
參考資料:http://www.hoodong.com/wiki/%E8%9B%A4%E4%BB%94

通俗的來講,就是沙蛤,文蛤,蟶子,……等等貝類的水產品。

② 菲律賓蛤仔的介紹

菲律賓蛤仔通常又稱雜色蛤,是貝殼類海產品,隸屬海洋無脊椎動物中的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中文名名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稱花蛤(huage),遼寧稱蜆子(xianzi),山東稱蛤蜊(gala),英文名:short necked clam。花蛤廣泛分布在我國南北海區,它生長迅速,養殖周期短,適應性強(廣溫、廣鹽、廣分布),離水存活時間長,是一種適合於人工高密度養殖的優良貝類,是我國四大養殖貝類之一。

③ 蛤仔是什麼。

蛤仔
雙殼綱(Bivalvia) 真瓣鰓目(Eulamellibranchia)簾蛤科(Veneridae)蛤仔屬(Ruditapes)的統稱。中國近海發現有菲律賓蛤仔(R.philippinarum)(見圖)和雜色蛤仔(R.varieegata)2種。其生態習性相似,僅外部形態特徵和分布區稍有差異。

分布和特徵 菲律賓蛤仔又名花蛤、蛤蜊、沙蜆子等,是廣溫、廣鹽性海產經濟貝類。中國沿海北自遼東半島鴨綠江口,南至雷州半島都有分布,遼寧、山東較多。天然產量很大,是水產捕撈和增養殖的重要種類。此外也分布於蘇聯、日本、朝鮮、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沿海。引種後又分布於美國夏威夷及北美沿岸。貝殼亞圓形,堅厚,較寬。殼表有花紋或斑點色彩。殼形、斑點色彩因棲息的地區、水深、底質不同而變異較大。放射肋90~100條,與生長紋交叉形成布目狀格。進出水管基部癒合,頂端小部分分離,進水管口緣觸手不分枝。精子頭部呈彎錐形。
雜色蛤子的外形及色彩與菲律賓蛤仔相似。寬度稍小,放射肋50~70條,閉殼肌痕清楚。進出水管從基部起完全分離,進水管口緣觸手不分枝。其分布地區大體與菲律賓蛤仔的分布一致。在中國沿海分布於福建省平潭以南至海南島、北部灣沿岸。
生物學特性 蛤仔多棲於有適量淡水注入的內灣。分布范圍從潮間帶到水深10餘米的泥沙海底。潛入海底泥沙中生活,棲息深度因個體大小和水溫高低而異。個體小、水溫高時棲息較淺;個體大、水溫低時則較深,一般不超過其體長的2倍,可密集成數層生活在一起,以水管伸出灘面濾食。棲息區海水比重在1.016~1.027之間。短時間內低鹽度對其生長無影響。 適應水溫為0~36℃,致死溫度為37℃以上和-2℃以下。最適水溫為18~30℃。棲息底質含沙率一般為70~80%。在含泥率為2~50%的海灘均能生活,含泥率在90%以上時也有發現,但死亡率較高。食物主要為浮游及底棲硅藻類。被動濾食。
在餌料豐富、環境適宜的海區較其他海區生長迅速。一般1齡貝體長在2厘米左右,2齡貝長3厘米多,3齡貝長4厘米以上。雌雄異體,1齡性成熟。雌貝每次可產卵數百萬粒。成熟卵呈圓形,沉性,直徑約65微米。產卵水溫23~26℃。產卵次數1~2次。精卵成熟後分批排放,在水中受精。第 1、2次排卵量較大。受精卵孵化後經2~3周浮游期生長至200微米以上便沉入水底,分泌足絲附著於固體物上,隨著殼長增長,潛入泥沙中生活。
增殖和養殖 蛤仔的養殖方法簡單。在底質適宜的中、低潮區,直接將種苗均勻撒播於灘面即可;在底質較硬或亂石較多的灘面,可先行清理,耙松灘面,以利苗種潛入,也可圍泥作堰或四周圍網。播放密度與養殖海區的條件、苗種規格有關。500個/千克的苗種每100平方米可播放75~125千克。養殖1年產量可增加3~4倍。養殖期間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修堰、預防自然災害、清除敵害生物(如海星、螺類、蟹類、蛇鰻、鳥類)等。
增殖的方法,就是劃定適於蛤仔生長並能自然附苗的灘區,封灘育貝。初期在種苗稀少的地方先行移播苗種,在自然貝苗分布不勻的灘面可移密補稀,促進生長,達到商品規格(體長3厘米以上)後進行輪捕、銷售,以有利於貝苗的再附著。增養殖用苗種多采捕自然苗,但其產量不穩定。中國已採取土池人工育苗的方法,即在潮間帶高、中潮區建造育苗池,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大潮不能沒及,設有進、出水大閘和排納上層池水的濾水閘。成貝經流水刺激後即在池中排放,自受精經各期發育直至變態都在池中附著生活。池水中施肥繁殖硅藻等餌料生物,並投以可作為蛤仔餌料的單細胞藻類輔之。變態後棲於池底灘塗層間生活; 待長至1毫米左右時即可用竹篩將貝苗洗出,移至育苗海區暫養。生長至數毫米時,可開始作為貝苗使用。此法能提供大量苗種。
蛤仔肉嫩味鮮。鮮蛤亦可作為養殖對蝦的餌料。在內灣潮間帶灘塗污染嚴重的海區,蛤仔常大量死亡。食用受污染的蛤仔後可引起腸胃疾病。

④ 雜色蛤和菲律賓蛤仔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貝類專家閆喜武老師在他的博士論文里有說明。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種。
「現在業已查明,菲律賓蛤仔和雜色蛤是在地理分布、天然產量和形態上均存在明顯差別的兩個完全不同的種。前者分布廣、天然產量高,在我國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是重要的經濟貝類。後者在我國只分布在福建平潭以南。在形態上,前者水管基部癒合,只在先端小部分分離,放射肋數目為90-100條,後者水管從基部完全分離,放射肋數目為50~70條。」
兩個專業詞彙給大家說明一下,幫助大家理解:
水管:腹足類和雙殼類貝類具有的可伸縮的肉質管狀物,具有進食和排泄功能。就是蜆子半開狀態伸出的倆管。
放射肋:貝殼表面連續不斷的隆起物。就是蜆子殼上一條一條的線。

⑤ 紅島蛤蜊節的菲律賓蛤仔

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貝類研究專家張國范教授介紹,紅島蛤蜊屬於膠州灣雜色蛤,學名菲律賓蛤仔(馬尼拉蛤仔)。膠州灣雜色蛤並不是真正的雜色蛤,真正的雜色蛤雖與膠州灣雜色蛤形態上相似,但口味較差,主要生長在福建平潭縣以南的灘塗上,而正宗的膠州灣雜色蛤則生長在東亞及東北亞的灘塗上。《黃渤海的軟體動物》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其習性及分布情況:「垂直分布,從潮間帶至10米深的海底都有棲息。在黃渤海沿海分布較廣,向南可至廣東雷州半島……」
關於「菲律賓蛤仔」這一學名的由來,民間曾有不少版本,其中流傳較為廣泛的一種是:1918年,日本人第一次侵佔青島的時候在棧橋東面的海域撒下一片蛤蜊育苗,從此,這種精靈就在島城生活中不可或缺———對此,張國范教授做了糾正,他說之所以取名「菲律賓蛤仔」,完全是學術上的原因,當初蛤蜊標本是在菲律賓海域取的,由此得名。

⑥ 蜆子都怎麼分類啊什麼季節打撈啊

其實,蜆子都是蛤類。就像咱們熟知的花蜆子,它的學名叫菲律賓蛤仔;黃蜆子的學名叫中國蛤蜊;毛蜆子的學名叫毛蚶;白蜆子學名為四角蛤蜊……

大連地區的蛤類有紫石房蛤、文蛤、鏡蛤、菲律賓蛤仔,四角蛤蜊,青蛤、中國蛤蜊、西施舌、加州扁鳥蛤、江戶布目蛤等12種。庄河是蛤的主產地。

還有灰蚶子、牛眼蛤、黑蛤等,蛤叉屬簾蛤目、簾蛤科,貝殼中等大,殼近圓形,殼質較薄扁,殼高與殼長相等,殼面白色或肉灰色。

蛤叉的蛋白質含量接近豬肉等肉類,在15%上下,但脂肪含量只有1%多一點,因此它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而且蛤叉中的礦物質含量豐富,其鈣含量比牛奶高出一籌;鐵含量高達194.25毫克/千克,這個數值高於雞肝等動物肝臟的含鐵量。蛤叉的氨基酸含量相當豐富,包括呈鮮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甘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保證了蛤叉味道的鮮美。另外蛤叉的提取物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治濕疹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蛤仔是什麼樣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