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菲律賓和中國的外交關系
中國-菲律賓關系
1946年菲律賓獨立後,旋即與「中華民國」建交。兩國奉行反共政策,並一度與1949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處於敵對狀態。北京當局也拒絕承認馬尼拉政府,並把菲律賓共產黨建立的政權稱為人民政府。
1961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開始加大扶持馬來亞共產黨、緬甸共產黨、泰國共產黨、菲律賓共產黨等在東南亞各國打游擊戰的共產主義武裝組織,給予大量的武器、經濟、技術、糧食援助。但在鄧小平掌權執政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停止輸出革命,斷絕一切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援助。菲律賓於1975年6月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自從1980年代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聲稱擁有南沙群島等南海領土的主權,而菲律賓亦聲稱對該地擁有主權。雙方關系開始惡化。
經濟關系 :中國大陸是菲律賓的第三大出口夥伴,占其出口的11.8%。
中國大陸是菲律賓的第二大進口夥伴,占其進口的10.8%。
文化關系 :201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的友好交流年。
❷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2)菲律賓中國商會什麼時候創辦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
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菲律賓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❸ 福建人在菲律賓太厲害,幾百個商會抱團經商,億萬富翁實力雄厚
說起菲律賓的有錢人,就不得不提到福建人, 早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就有大量福建人,遠離家鄉、去到菲律賓淘金。
經過幾十年的打拚,一些具有經商頭腦的福建人,便逐漸在菲律賓站穩了腳跟,同時這些福建人運氣也不錯、他們趕上了菲律賓的紅利時期,50、60年代的菲律賓,經濟發展迅速,人均GDP僅次於日本,位居亞洲第二,當年的菲律賓是亞洲第二富裕的國家。
福建人向來以經商聞名,是我國最早一批跨洋淘金的商人,被人們稱為「閩商」。
此時菲律賓如此大好的時機,這些閩商自然是不會放過,自上世紀50、60年代至本世紀初,在這幾十年間,菲律賓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福建商人,一時間,閩商的名氣在菲律賓大增, 如今「閩商」已經成為了菲律賓第一大商會,各大商業組織有幾百個之多 ,菲律賓排名前10的超級富豪全部是福建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幾人。
施至成是福建晉江人,1936年隨父母一起去到菲律賓馬尼拉經商 ,12歲時便開始了做生意,先後開設了蔬菜店、日用品店鋪、鞋店等一系列小本生意。
二戰結束後,菲律賓商業迅速升溫,而此時菲律賓卻是物質嚴重缺乏,施至成看準了時機,便一個人乘坐螺旋槳飛機、顛簸40多個小時前往美國尋找貨源,去到美國後,施至成聯系了多家美國的生活用品製造商,其中包括服裝箱包、生活家居用品等等。
當年由於菲律賓與美國來往密切、因此各種貨運商船運輸完全不成問題,藉助便利的運輸、施至成便一次性采購了大量的物資運往菲律賓。
回到菲律賓後,施至成便開始籌備起了他的第一家百貨商店 ,而這家百貨商店也奠定了他未來商業霸主的地位。
施至成的「百貨商店」一開業、就迎來了大賣,由於商品都是來自美國、因此備受當地各個階層人士的喜歡 ,幾個月之後、施至成的百貨商店便享譽整個馬尼拉,這么好的擴張時機施至成自然不會錯過。
不久後、施至成便在馬尼拉開設了多家分店,一躍成為了菲律賓最大的百貨商店企業主,之後施至成便開始了由商店到商城的轉型之路,此次轉型也正式成就了「施至成」成為菲律賓首富的轉折點。
1986年,施至成開始在菲律賓大量購買土地,建設大型商場 ,不過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商城的發展,以為商城這樣的重資產完全不適合菲律賓。
結果當施至成的商城開業後,卻是人山人海,生意異常火爆, 當年很多人甚至把逛商城當成了一種 時尚 方式 ,加上菲律賓地處熱帶,很多人下班後都喜歡閑逛一會再回家,因此當施至成的商城開業後,便成為了人們生活消遣的必去場所。
這座商城、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SM商城」、而「施至成」就是SM集團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整個菲律賓華商的領袖。 如今SM集團的商城早已遍布東南亞各國,年銷售額超過千億,施至成也成功地成為了「菲律賓首富」。
鄭少堅1933年出生於福建永春,八歲時便跟隨家人來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父親鄭崇仰在菲律賓做進出口生意,早期生意一直很順利,而鄭少堅也過了多年的公子哥生活。
不過在鄭少堅20歲時,家中生意卻因為二戰後環境的突變,而直線下降,面臨破產邊緣,這時鄭少堅不得不一改往日的公子哥生活,開始尋找新的商機。
當時的菲律賓人大多以麵食為主,而菲律賓的麵粉工廠卻極度缺乏,而且當地的麵粉工廠工藝實在不怎麼樣,經過走訪菲律賓多個城市,鄭少堅覺得這將是一個不錯的生意機會,於是說服了他的父親,將家中剩餘不多的資金投入到了麵粉工廠的生意中。
為了提高產能與麵粉的質量,鄭少堅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設備,而這一嘗試也讓他的麵粉工廠一炮而紅 ,在短短幾年間,鄭少堅的麵粉廠便成為了菲律賓最大的麵粉工廠。
掙到錢後的鄭少堅,並沒有繼續在麵粉廠上繼續投入,因為此時他早已看準了另外一個暴利行業,「銀行業」。
1960年,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審批之後,鄭少堅的第一家銀行,「首都銀行」正式在馬尼拉開業 ,鄭少堅的首都銀行,表面看起來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銀行,不過他卻具有其他同行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人脈。
當年菲律賓的福建商會已經非常龐大,整個菲律賓許多行業幾乎都被閩商所壟斷,而鄭少堅正是藉助這些閩商關系,一步步將首都銀行不斷壯大, 如今鄭少堅的首都銀行,已成為了菲律賓第一大銀行,遍布菲律賓各大城市的分行多達800多家 ,連續多年被菲律賓政府評為優秀銀行企業,並且為菲律賓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而「首都銀行」的創始人「鄭少堅」,也一躍成為了菲律賓最重要的「銀行家」。
除了以上兩位超級商業領袖之外,還有煙草大王,陳永裁,紙業大王,庄金耀,航空大王,吳奕輝等等。
這些福建商人,幾乎壟斷了菲律賓的各大行業,每一位在菲律賓商界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在菲律賓做到如此的成就,其中有兩大因素最為重要。
首先是團結 ,福建人經商喜歡相互幫扶,以此來彌補各自生意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異國他鄉,這些福建商人更是團結一致,資源互補,因此福建商人才會在菲律賓越做越大。
其次是抗風險能力強大 ,由於福建商人緊密互助的關系,因此只要有一家出現危機,其餘各大企業都會挺身而出,為其出謀劃策、從而使其度過難關。
這一點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就能感受到,當年很多菲律賓的本土企業都沒能抗住壓力而倒閉。
但是這些「閩商」卻都挺了過來,原因就是,閩商的團結力量使其擁有了更加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總結:如今在菲律賓的華人中,福建人佔了一半以上,億萬富翁更是多達幾十位,行業涉及商業、金融、製造業等諸多領域,看來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閩商都將會占據菲律賓經濟的重要地位了。
❹ 張振勛的簡介
1856年赴荷屬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謀生。後獲准承包酒稅、典當稅及一些地區的鴉片煙稅,獲巨利。從1866年起,先後開辦裕和、亞齊、笠旺、萬裕興墾殖公司,東興礦務公司,廣福、裕昌輪船公司等,成為南洋巨富。1892年後歷任清政府駐檳榔嶼首任領事、新加坡總領事、中國通商銀行總董、粵漢鐵路總辦、佛山鐵路總辦。1894年後在國內投資興辦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廣廈鐵路公司、廣西三岔銀礦、惠州福興玻璃廠、雷州墾牧公司等。1903年獲賞侍郎銜,三品京堂候補。主張抵制洋貨,以商戰收回利權。1905年賞頭品頂戴,補授太僕寺正卿,繼任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督辦鐵路大臣。1910年任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
1912年後,歷任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華僑聯合會名譽會長等。1915年發起組織赴美實業考察團,籌辦中美銀行。還熱心捐資辦學。1916年9月12日病逝於巴達維亞。
50歲出頭以後,張振勛亦商亦官,先後做過駐新加坡總領事、粵漢鐵路督辦等職。1904年獲光緒帝第三次召見,並被任命為督辦閩粵農工路礦大臣和商部考察外埠商務大臣。就在這年的11月,張振勛給商部寫了一份奏摺,將他吸收利用僑資的計劃和盤托出。其主張有這樣三個要點:
第一、在工作切入點上,由於「外埠華商,籍隸閩、粵者,十人而九,其擁厚資善經營者,指不勝屈」,所以「振興商務,尤非自閩、粵等省入手不可」。
第二、在具體做法上,商部派要員周歷各埠切實開導時,講究的是「動之以祖宗廬墓之思,韻之以衣錦還鄉之樂」,要撥動華僑鄉情那根敏感的神經。
第三、在發展順序上,先由督辦在閩粵「湊集華資,認真提倡,選擇要地,築路一段,開礦一區」,等到「著有成效昭示大信」之後,「再勸華商出其資財,承辦各項公司,極力經營」,並「由南至北,逐步擴充」。
張振勛的奏摺得到商部贊同,並呈報光緒帝獲得批准。當然,今天的吸收利用華僑資本與清朝末年不可相提並論,不過上述這些見解即便是一百多年後來看,依然能給人啟迪。
張振勛不僅提出吸收利用僑資的主張,而且還身體力行回國辦廠。其中值得稱道的是,1894年他出資300萬銀元在山東煙台創辦的張裕葡萄酒公司。這個公司一直延續至今,該廠生產的上等葡萄酒被列為中國名酒之一。
1916年9月,張振勛在印尼巴達維亞病逝,享年75歲。遺體運回家鄉安葬,途中荷蘭及英國殖民當局下半旗致哀,百姓則點香路祭。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悼念這位曾叱吒風雲的商界奇才。
1875年,他又在蘇門答臘的阿齊創辦了新的墾殖公司,1877年在荷屬怡里創辦裕業墾殖公司。而1878年在日里創辦的笠旺墾殖公司,光橡膠園就有8處,僱工萬餘人。據資料記載,其中一座橡膠園,他的家人乘坐馬車,直線行走4個小時才能出園。
在經營墾殖的同時,張弼士還積極捕捉其他商機創辦各種實業。在日里,張弼士感到商務的盛衰全在於金融是否通暢。而當地匯兌漲落卻操縱在外人手裡,於是他又擴展到金融業,開設日里銀行,專門辦理華僑匯兌業務。光緒二十四年,他在馬來亞彭亨州文東埠創辦東興公司,開采錫礦。有感於印尼富人的增多,他在棉蘭、檳榔嶼興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高檔住宅,吸引了大量的歐洲和華裔富商。
而葯材批發生意,是張弼士從事商業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他在新加坡、巴城、香港和廣州分別設立葯行,在國內采購名貴國葯,轉輸新加坡、巴城,批發銷往海內外,並由海外運送西葯回國。當時,華僑聚集的海外市場,如曼谷、東京、河內、舊金山、紐約、菲律賓、檀香山等地的中葯行業,都向張弼士的葯行訂貨,形成一個遍及海內外的龐大葯材批發網路。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30多年間,張弼士經營的企業風生水起,涉及印尼、馬來西亞的許多重要行業,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據統計,頂峰時期(1869年),張弼士的財產達到8000萬兩白銀,比清政府當年的財政收入(7000萬兩白銀)還多1000萬兩白銀,比當時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財產多出5000萬兩白銀以上,並一舉超過另一名潮商陳慈黌,成為富甲南洋的僑領、當之無愧的華人首富。
盡管張弼士是一位深得晚清政府看重,甚至見了慈禧都可免跪的紅頂商人,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後來北洋軍閥政府的相互傾軋,他卻看得十分透徹,故對參政並不熱心,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傾注於「實業救國」。
張弼士主張「主權自掌,利不外溢」。他常對人說:「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眾。」他不惜把大量資金移歸祖國各地興辦大批現代工業企業。1892年,張弼士應邀回國共商實業興邦大計並親赴煙台考察。考察完畢後他立即決定投資300萬兩白銀,開辟3000畝葡萄園,紅紅火火建造了中國第一個、也是亞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業園基地,成立了以其姓氏「張」開頭,以「裕」取意祖國昌隆興裕的「張裕葡萄釀酒公司」;1905年,歷時11年的亞洲最大地下大酒窯建成。1914年1月20日注冊商標張裕「雙麒麟牌」的葡萄酒橫空出世。1915年,張弼士應美國總統威爾遜邀請,帶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4種葡萄酒(可雅白蘭地、紅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了一個金獎三個優等獎!這是中華民族的產品在世界上獲得的第一塊金牌!中國人從此擁有了令西方人稱道的金獎白蘭地和系列葡萄酒,打破了洋酒不可戰勝的神話!
除了創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外,張弼士先後在國內興辦了10多家現代工業公司。據專家學者考證:張弼士是中國第一輛拖拉機的製造者,第一批工業化國產機器制磚廠、玻璃製造廠、機器織布廠的創始人。
❺ 李清泉的主要事跡
1、1931年,日本法西斯製造「九·一八」事變,大舉入侵中國。東北淪陷消息傳到南洋,李清泉先生當即拍案而起,於9月23日聯合十五位知名僑領發起組織「國難後援會」,以動員華僑投入支援東北人民的抗敵斗爭。同時通電美國等國,呼籲國際輿論制止日本侵華行徑。他還捐資20萬元支援東北義勇軍。
2、1932年,日本侵略軍又發動「一二·八」事跡入侵上海,李清泉先生立即同揚啟泰、王泉笙、曾廷泉、史國詮、黃騰論、楊榮標、揚靜桐等發起成立「菲律賓華僑救國聯合會」。為了更廣泛地動員華僑投入抗戰,2月3日,中華商會和馬尼拉國民黨支部聯合召集各華僑團體聯席會議,「共策一切救國方略」。
會上決定成立「國難後援會」,推舉李清泉為主席。並隨即籌集巨款資助淞滬抗戰和東北義勇軍。在十九路軍的淞滬抗日戰役中,李清泉先生「斥資首倡匯助國軍,」「斯役菲島捐資為南洋群島冠。」
至1932年9月,匯交蔡廷鍇達80萬美元,匯交東北馬佔山抗日軍費達40萬美元,並捐出20萬交福建省作為國防建設資金。 (《菲律賓岷里拉中華商會70周年紀念刊》:《會史》)
3、在抗日斗爭中,李清泉先生除捐款外,另一突出貢獻是發起「航空救國運動」。1932年11月7日,十九路軍在淞滬的抗敵名將翁照垣到達馬尼拉,駐菲總領事揚光泩及愛國僑領李清泉等設宴歡迎,翁照垣在宴會上呼籲「航空救國是一條出路」。
李清泉隨即於11日以國難後援會會長身份,召集各界僑領共商航空救國事宜,決定成立「中國航空建設協會菲律賓分會」,李清泉先生被舉為主席,會員達4000餘人。李清泉先生「慨然獨捐戰斗偵察機一架以為僑界倡」,印尼華僑黃奕住先生也捐出5萬美元。
捐機活動立即得到菲律賓僑胞的響應,共捐資300萬元,購機十五架命名為菲律賓華僑飛機隊。這是華僑最早的捐機活動。(廈門《華僑日報》1933年3月16日)
4、在李清泉先生出任國難後援會會長時,就把抵制日貨作為打擊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重要手段。在1931年11月26日召開的、有3000餘人參加的菲律賓華僑救國代表大會上,就宣布了「抵制日貨條例」,並成立了抵制委員會,李清泉先生親自參加該組織活動。
抗戰爆發後,李清泉更加堅決領導抵制日貨運動,當時有人擔心抵制日貨會引起僑商同日本的貿易關系顧慮造成法律上的麻煩。對此,李清泉先生毅然說:「諸位認為該做的就放膽做,事到事當。」表現出勇於負責的精神。
這一斗爭,就在第一年造成日本對菲出口減少20%。(《菲律賓華僑救國運動史》28—29頁楊榮標:「李清泉先生思想風范」;菲律賓《新閩日報》1971年10月20日;《民鋒半月刊》:《悼李清泉》1940年2月1日)
5、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清泉先生立即召集菲律賓各埠僑領,成立「菲律賓華僑抗敵委員會」,作為統一華僑救國運動的領導機構。李清泉先生出任主席,楊啟泰、薛芬士出任副主席。
在成立公告中宣布:該會以「策勵僑眾開展愛國運動,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敵禦侮」為宗旨。並在全菲各地成立分會以全面開展籌款、抵制日貨和鼓勵青年回國參戰活動。
在廈門和福州相繼淪陷時,又組織「福建華僑救濟委員會」,發起捐資1000萬元供福建省救賑和武裝民眾的經費。 (《菲律賓岷里拉中華商會70周年紀念刊》:《會史》)
6、當他看到海外華僑抗日救國情緒日益高昂,而南洋各地華僑均各自行動缺乏統一領導時,李清泉先生認為成立全東南亞華僑抗日組織,以統一行動,將更有效地領導和組織華僑開展抗日救國活動,於1937年秋,致函陳嘉庚先生建議「南洋華僑應在香港或新加坡組一籌賑總機關,領導募款。」
7、陳嘉庚先生以「新加坡乏相當人,請轉商香港較妥」。李清泉先生認為成立華僑總會刻不容緩,且由陳嘉庚先生出面發起最為適宜,於1938年夏,他再次致函陳嘉庚先生,倡議在新加坡組織華僑總會。
印尼巴城僑領庄西言亦有此議。在陳嘉庚先生同李清泉、庄西言等的共同努力下,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開了南洋各埠代表大會,李清泉先生親率的菲律賓代表是先到達的代表團,因而受到陳嘉庚先生的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