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越南和菲律賓之間有什麼貿易

越南和菲律賓之間有什麼貿易

發布時間:2023-07-13 01:43:43

A. 請問從越南出口到菲律賓需要什麼樣的產地證啊

您好。越南出口到菲律賓 應該是辦理FORM D
這些是屬於東盟成員國,應該也是辦理這種產地證書
中國出口其他東盟國家叫FORM E
你還是要問問越南出口那邊具體喊什麼產地證吧。哈哈畢竟不是越南的人。不知道他們具體的

B. rcep指的是什麼縮寫

rcep,全稱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意思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而制定的協定。

(2)越南和菲律賓之間有什麼貿易擴展閱讀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15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C. 介紹一下海洋局勢及爭端,少些評論,多謝介紹!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南海局勢發生深刻的變化。周邊國家和域外勢力紛紛調整戰略和南海政策,不斷挑戰中國南海政策和權利主張。南海形勢從總體穩定正逐步趨向動盪,不確定因素不斷地增加。斗爭性質也從海洋權益之爭上升為海洋戰略博弈。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南海局勢將保持總體無戰事、局部對峙和沖突難免的狀態。既針鋒相對,又斗而不破,是各方所共同把握的政治外交尺度和斗爭策略。
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其中包括菲律賓和越南等南海爭端國,將繼續保持良好的政治外交關系和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與此同時,各方圍繞南海海洋權益的爭奪與戰略博弈將更加復雜和深刻。菲律賓和越南等南海爭端國大搞「大國平衡」,在經濟上求助中國,在安全上求助美國,不斷地藉助域外勢力與中國抗衡,企圖鞏固其在南海已經非法攫取的利益。美國等域外勢力的不斷介入,不僅是自2010年以來南海局勢驟然緊張的重要動因之一,而且也將給南海地區帶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挑唆和支持周邊國家在海上爭端問題上與中國保持適度緊張和對抗,蓄意歪曲中國和平崛起的形象,給中國施加種種壓力,符合美國戰略利益。因此,正確分析南海問題及其形勢,在堅決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和安全的基礎上,與周邊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既是當前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也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
一、當前南海總體態勢
(一)南海及南海諸島的自然概況
南海自然海區總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公里,包括南海主體海域、北部灣和泰國灣。南海海域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越約1000公里。南海幾乎整個地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北部鄰接中國海南、廣西、廣東和台灣等各省區,東側與菲律賓群島相鄰,南部鄰接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西至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部分領土。中國領土的最南點曾母暗沙就位於南沙群島最南端,北緯3°58『,東經112°17』。南海四周由許多海峽與太平洋和印度洋溝通,是東亞和東南亞國家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海上運輸的「生命線」,其中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是南海與印度洋之間的「咽喉」。

南海諸島是位於南海的中國許多島嶼、沙洲、岩礁、暗礁、暗沙和淺灘等自然地形(以下簡稱為「南海島礁」或「自然地形」)的總稱,共有島、礁、沙、灘等各種自然地形約300多個。這些自然地形分布范圍極廣,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南北綿延約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按照這些自然地形的分布位置,中國歷來將它們分成四大群島進行管理,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根據1983年4月24日中國地名委員會受權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准地名」,南沙群島共計189個名稱,其中包括群島、島嶼14個,沙洲6個,暗礁134個,暗沙35個。
目前,東沙群島在中國台灣的管轄之下;西沙群島在中國大陸的管轄之下;中沙群島,除了黃岩島之外,均位於水下,處在中國大陸的管轄下;南海群島,除了中國駐守的8個島礁(大陸駐守7個,包括永暑礁、華陽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和美濟礁;台灣駐守南沙最大的島嶼——太平島)之外,其他40餘個島礁分布被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爭端國所非法侵佔。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和中業島等20餘個,其餘的多為高潮時被淹沒、低潮時高出水面的低潮高地,以及暗礁和暗沙等自然地形。
(二)南海形勢及其發展趨勢
近年來,從總體上看,南海形勢復雜多變。從各具體領域角度看,情況亦各有不同。
從政治角度看,南海地區地緣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對比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從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關系看,中國與這些國家均保持著友好政治關系,即使是與南海爭端國家之間,也保持著正常關系。在對待南海問題上,東盟其他成員國的立場和態度並非完全一致。除了這些域內國家之外,一些域外國家也逐漸介入到南海事務中,在南海地緣政治構建和政治力量對比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包括美國和日本等國,其中代表者是美國。
中美之間的合作必要性日增,海洋方向的戰略博弈也初現端倪。在美國看來,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對美國在世界海洋的傳統霸權地位構成潛在威脅,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經構成了挑戰。目前,美國調整了其亞太戰略,南海是美國亞太戰略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防範和遏制中國在南海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已成為美國近期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目標。
目前在南海,美國與菲律賓和越南等國之間存在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即制衡和圍堵中國。越、菲等國唯恐中國強行奪回它們在南海的既得利益,急需藉助域外勢力抗衡中國。不過,菲律賓和越南等國也應吸取當年喬治亞的經驗教訓,不要幻想著一旦它們與中國之間的海洋爭端激化,美國會為了幫助它們而不惜直接捲入與中國的沖突。因此,在政治層面看,南海地區是戰略博弈的新舞台。
從經濟角度看,在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中國經濟相對穩定發展,對於南海地區國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與美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均保持著重要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中國與包括南海周邊國家在內的東盟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與日俱增。因此,對於中國與越南和菲律賓等南海爭端國來說,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本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
從軍事角度看,目前各方均保持克制,均不願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在南海爭端中,各國均慎用海軍,一般派出的均屬於非軍事化的行政執法力量。不過,美國和日本已先後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和援助,幫助菲提高海上軍事能力。美國、印度也加強了與越南的軍事交流與合作。俄羅斯則快速地恢復與越南之間傳統的軍事合作關系。總之,在域外勢力的扶持下,菲律賓和越南等南海爭端國正掀起一輪軍備建設的熱潮。
從南海自然資源勘探開發角度看,目前,被大力開發利用的南海自然資源主要是漁業資源和油氣礦產資源,天熱氣水合物等新型資源尚處於調查研究階段。在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在爭議海域,中國漁民漁船常面臨著被周邊國家非法抓扣的威脅。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馬來西亞、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常年在爭議區里與外國公司合作,非法掠奪爭議區的油氣資源,與之相反的是,迄今為止,中國在南海爭議海域沒有打過一口油氣井。
總之,在南海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呈現出明顯的不對稱關系。中國始終持克制的立場,而菲律賓和越南等國罔顧中國的善意和忍讓,絕不接受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倡議,踐踏「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大肆掠奪爭議區的油氣資源。越南已與世界多國油氣公司簽署了上百個合作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的合同,幾乎將整個南海爭議區劃分為200多個油氣對外招標區。今年6月,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越南國會通過了《越南海洋法》,將中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正式寫入立法。
為了應對越南越來越肆意的挑釁,今年中國採取了一些反制措施,例如,國務院正式宣布設立三沙市,作為掌管南海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一級地方行政建制;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次在南海爭議區劃定9個油氣招標區塊,對外公開發布。這些區塊均位於中國與越南之間的爭議海域內,不涉及其他爭端國。南海自然資源爭端將繼續存在,是影響南海局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存在著因資源問題而引發局部對峙或對抗的可能性。
從國際輿論角度看,可以說2010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自那時起,南海爭端被炒作成為了一個熱點問題。目前關於南海爭端的輿論宣傳態勢與1990年代末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從媒體報道看,在1990年代末之前,南海爭端只偶爾在各種媒體中有所報道,而從近兩年看,涉及南海爭端的報道幾乎天天可見。另一方面,從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等機制看,在1990年代末之前,幾乎從來沒有將南海爭端列為會議的正式討論議題。而自2010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東盟會議上高調宣稱要保障「南海航行自由」、美國在南海有重大利益之後,兩年以來,南海爭端幾乎成了東盟各級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今年甚至發展到一個極端,即由於菲律賓無理要求將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寫入會議文件,導致今年東盟外長會議無法達成一致,未能發表聯合聲明,這是東盟成立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從法律角度看,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具有雙重依據,包括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而周邊國家基本上只有一個依據,即《公約》(此問題將在下文詳述)。
二、「南海問題」的由來及其復雜的背景
(一)「南海問題」是何時出現的?
回顧歷史可以看出,南海爭端起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自那個時期起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爭端國陸續開始侵佔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遭到中國的抗議和反擊,以至於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發生過兩次中越南海局部武力沖突。不過,即便如此,南海爭端都沒有成為地區性的熱點或焦點問題,南海局勢總體上一直是和平穩定的。
但是,2009年前後,南海局勢開始發生變化,2010年是南海局勢的轉折點。美國在完成其亞太戰略部署和南海政策調整之後,與越南相互利用,借越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之機,高調介入南海事務。代表性事件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當年的東盟地區論壇的多個場合,高談南海「航行自由」問題,並宣稱美國在南海有國家利益。
近年來,越南和菲律賓極大地改變其南海斗爭策略,採取「多管齊下」手段。在與中國關系方面,它們在高唱與中國友好、合作關系的同時,採取積極措施,不斷地增強各自在南海的實際存在,鞏固和維護各自在南海已侵佔島礁和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等方面的既得利益。與此同時,越南和菲律賓還採取隱瞞事實真相和歪曲事實等手段,扮演在南海「飽受中國欺負」的被害者形象。在東盟內部,菲律賓和越南則不遺餘力地綁架東盟其他成員國「一致地」對付中國。
在越菲之間,它們已取得諒解,暫時擱置了它們之間原也存在的南沙島礁領土爭端和海域劃界爭端,密切配合,公開挑戰和否定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並共同為美國快速介入南海爭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對域外勢力方面,越南和菲律賓急迫地將美國拉入南海,以抗衡中國;它們快速地增強了與日本和印度等其他域外國家之間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合作關系,利用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存在的海洋爭端或缺乏戰略互信等因素,以及這些國家對於南海戰略地位的高度關注等問題,博取這些國家的支持,將它們也拉入南海事務。
與此同時,越南和菲律賓等國還違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加緊在爭議區單方面開發建設,引發南海緊張局勢。一直以來,越南在所侵佔的島礁上大肆活動,包括出台國家政策鼓勵往爭議島嶼上移民和發展旅遊;加緊對侵佔島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醫院和教堂等;在島上搞議員選舉和演習練兵等活動;在爭議區從事油氣自然勘探調查活動,並與西方和印度一些油氣公司簽訂了大量的油氣勘探開發合同。同時,還大打法律戰和輿論戰,有計劃召開國內外研討會和國際輿論宣傳,特別是調動海外人員加大對美國議會的說服工作;越南還提交了南海北部和南部的外大陸架劃界案。一旦中國針對這些非法活動進行阻攔,越南和菲律賓就大造輿論,宣稱中國「欺負」它們了。
(二)美國的南海政策
歷史事實證明,南海問題的冷熱與美國地區戰略和南海政策是息息相關的。近年來美國大力炒作「南海問題」也是為了實現其亞太戰略目標。從本質上看,美國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南海政策與其初始階段是一脈相承的。美國南海政策形成於冷戰時期,其核心是爭奪戰略控制權。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爭奪西北太平洋的戰略控制權,南海作為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組成部分,自然也屬美蘇戰略爭奪與控制范圍之內。冷戰結束後至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和越南從柬埔寨撤軍,美國對南海地區軍事存在重要性認識有所下降,遂將其南海政策調整為「中立」,實際上是較大地削弱了南海在其全球戰略中的重要程度。
在此時期,對於南海主權爭端,美國採取的是中立的立場,「不支持任何一方」。此後,為保留其在安全利益受到影響時調整立場的選擇權,美國政要的言論開始小心地避開有關中國在南海地區的領土主權問題,轉而通過強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來表達對南海海洋權利的關切。
20世紀90年代,菲律賓和越南利用中國重視戰略機遇期和維護周邊穩定的機會,加強了在南海的侵權活動,不僅不斷地鞏固建設其非法侵佔的島礁,而且不斷地引進西方油氣公司,爭奪南沙海域的油氣資源。1990年代中後期,中國開始對這些非法活動忍無可忍,在提出抗議的同時採取了相應的反制行動,例如,進駐並建設美濟礁。
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美國逐漸將中國視為在本地區的潛在戰略對手,並隨之調整其南海政策,並且很顯然地,此階段的美國南海政策與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直接相關。美國片面地將中國在南海針對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挑釁行為採取的反制行為視為是中國在南海的勢力擴張,將中國對南海的合法權利主張視為是一種「威脅」,認為有可能演化成較大規模的軍事沖突,聲稱將可能對美國在南海的至關重要海上交通線構成威脅。
1995年5月10日,美國國務院代理發言人謝利就南沙群島問題發表了一項正式聲明,宣稱「維持航行自由是美國的基本利益」等內容。該聲明除繼續在南海主權歸屬問題上堅持蓄意的模糊姿態外,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明了美國在該地區的主要政策意圖,即:對主權爭端各方觀點不予置評;南沙群島問題應該以和平手段解決;反對以武力手段解決這一爭端;不管最後以何種方案解決,南海上的航行自由不應受到影響。1995年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正式決定對於南海問題的立場將從「不表態」改變為開始「表態」。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和美國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南海問題在美國對華戰略中的權重加大。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相對實力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獨斷專行的能力,美國開始重視通過外交等「巧實力」,實現其維護全球霸權地位的目的,南海爭端被美視為其遏制中國所能使用的巧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將南海問題作為「抓手」,籠絡亞太地區和南海周邊國家,企圖「包圍」和「遏制」中國。
美國企圖通過有限度地激化南海爭端,惡化中國與南海爭端國家之間的關系,攪亂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局勢,為其插手南海地區事務製造借口,為中國製造困境,以便達到遏制中國、遲滯中國迅速發展步伐的目的。美國企圖通過「攪渾水」手段,將涉及各國發展與安全的航行自由問題混入「南海問題」,達到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域外國家拉入南海地區,改變本地區政治力量對比格局,減弱中國日益增強的地區影響力的目的,為其爭奪本地區安全事務主導權創造條件。
但是,與此同時,中美利益交織日益復雜深化,美國暫不希望與中國在周邊海域發生直接沖突。為此,近年來,美國採取了推出「代理人」和充當「和事佬」的策略,快速地實現其南海政策從「不介入」到「積極介入」的轉變。
一方面,美國通過給越南和菲律賓一些「甜頭」,使它們甘願充當美國在南海方向挑戰和公開對抗中國的「代理人」。2010年以來,美國以多種方式加強與越南和菲律賓的政治和軍事關系,例如,目前美越的關系是「越戰以來最好的」。美國利用越南和菲律賓等國與中國之間存在的海洋爭端以及這些國家需要藉助外力抗衡中國的戰略需求,通過挑唆、拉攏、暗中支持等手段,鼓動越南和菲律賓不斷地公開挑釁和對抗中國,導致這些國家與中國之間業已存在三十餘年、各方相對克制的海洋爭端迅速激化,演變成為所謂的「南海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充當調解「南海問題」的「和事佬」。美國國務卿等高官高調頻頻出擊,利用東盟多邊平台和各種場合,渲染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影射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為其爭奪和掌控南海地區安全事務主導權營造輿論氛圍。自2010年以來,美國國務卿和防長等美國軍政高官要員輪番地利用東盟各個級別的會議及記者招待會等多個平台,以及與菲、越雙邊高層互訪、對話和聯合軍演、強化軍事合作等場合和方式,高調炒作「南海問題」,以貌似中立的「和事佬」身份,強行要求中國接受「以多邊方式和平解決南海爭端」,試圖強行介入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爭端。

D. 越南主要出什麼

越南主要出什麼

豐富的物產資源

「一根扁擔挑著兩筐稻穀」和「金山銀海」是人們對越南物產資源最確切的概括和贊美。「一根扁擔」是指越南中部的狹長地帶,它挑起的「兩筐稻穀」是指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這兩個著名的糧倉。在越南西部和北部山區,山上有鬱郁蔥蔥的森林,盛產貴重木材和其他林產,活動著多種珍禽異獸;地下蘊藏著珍貴豐富的礦產,這是名副其實的「金山」;而越南江湖河海里各種各樣的水產資源則表明「銀海」的美譽是當之無愧的。

(一)世界第三稻米出口國

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很適合種植水稻,大部分地區一年可種兩造,有些地方一年可收獲三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越南每年產大米650萬噸,其中1/3用於出口,佔世界大米出口總量的1/4。越南大米,不僅銷往法國,還向香港、日本、印度、菲律賓、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當時的西貢,是和仰光、曼谷齊名的世界三大米市之一。40年代以後,由於連年戰爭,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1954年抗法戰爭勝利後,同工業生產一樣,越南北方的農業經濟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從1961年到1965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糧食產量比歷史最高水平的1939年增加兩倍多,畜牧業增加近1倍,經濟作物總產值增加6倍。1964年8月5日,美帝國主義把侵略戰火擴大到越南北方,越南北方經濟建設轉向為抗美救國戰爭服務。在農業生產戰線上,廣大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一手拿槍,一手拿鋤,為支援前線和保證國家的正常生活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73年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簽訂後,特別是1975年越南全國解放以後,越南黨和政府為恢復和發展生產、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許多努力。從1975年到1980年,全國開荒70萬公頃,其中投入生產的有56萬公頃。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有了較大提高。比如,1944年水稻平均一造單產為每公頃1.07噸,1975年達到每公頃2.13噸。繼1966年太平省首先成為5噸省(全省全年單位面積產量達到平均每公頃5噸)以後,到1982年有13個省、市達到平均單位面積產量5噸,其中有6個省、市達到6噸以上。平均單產每公頃5噸以上的縣已經很普遍,1982年有50個縣達到平均單產每公頃7噸以上,其中有三個縣達到9噸以上。廣南—峴港省大祿縣大福農業生產合作社1982年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1.5噸(三造),這是越南全國最高的單產。

從1981年到1983年,越南糧食連續三年獲得豐收,平均每年增產近100萬噸。越南官方宣布,198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近1700萬噸,平均每人佔有糧食300公斤,達到了低標準的糧食自給。農業連續取得豐收同氣候條件好、連年風調雨順有關,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越南在農業戰線上陸續實施一系列的措施,把農村的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所致。1981年1月13日,越共中央書記處發出了第100號指示,推廣農業包產到勞動者個人和勞動小組的做法。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革農業經營管理的第10號決議。大部分土地按人口和勞動力分配到戶的新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89年越南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由原來每年進口大米40萬噸到60萬噸,到當年出口大米150萬噸。1990年繼續保持了出口大米150萬噸的勢頭。1991年越南農業生產遇到嚴重困難,仍然出口大米100多萬噸。1992年是越南糧食生產空前豐收的一年,總產量摺合稻穀達到2400萬噸,出口大米近200萬噸。此後又繼續發展,1993年糧食總產量達到近2500萬噸,超過了1995年的計劃指標。1994年雖然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量仍然達到近2600萬噸。1995年又開創了2744.7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比1976年的1350萬噸翻了一番。

(二)金山銀海

越南全國山林面積1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50%左右,其中森林面積10.4萬平方公里,覆蓋1/3的國土面積。森林裡匯聚了東南亞乃至世界上多種動、植物,包括300多種獸類和成千種鳥類,盛產名貴木材和1000多種葯材。在北部的深山密林中,有罕見的高達60米的大樹。中部西原地區,綿延不斷的森林像遼闊無邊的大海,面積達200多萬公頃。西原森林出產的油楠,色澤紅得如胭脂,烏木油黑閃光,檀木芬芳誘人。這些木材質地堅實如鐵,不怕蟲蛀,是建築和製造傢具的上等材料。在大叻一帶深邃的松林中,有二葉松、三葉松和世界上稀有的五葉松。西原還生長有幾十萬公頃的茂密竹林、白藤、紅藤,出產何首烏、砂仁、玉桂、蜂蜜、蜂蠟等名貴葯材。森林裡還有老虎、大象、犀牛、孔雀等珍貴動物。西原地區既有遼闊的森林,也有遼闊的草地,是發展畜牧業的好地方。它那肥沃的紅土泥層及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水和豐富的水源,又十分有利於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早在法屬時代,西原地區就出現了許多大種植園:橡膠園、金雞納樹園、咖啡園、茶園、胡椒園等等。西原出產的茶葉,聞名於世界市場。特別是波來古的達克朵茶園生產的紅茶、綠茶,那香淳濃郁的氣味是其他茶葉無法比擬的。西原地區湍急的河流,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而一個個溫泉又是人們極好的去處。西原地區還有多種礦產,由於礦層接近地表,開采就比較容易。

越南擁有包括燃料、金屬、非金屬等50多種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銅、錫、鋅、鉛、鉻、銻等。其中煤的儲藏量極為可觀。煤礦長達幾百公里,儲量達到幾十億噸,而且品質優良,容易開采。著名的鴻基煤礦、北太鐵礦、老街磷灰石礦、高平錫礦、清化鉻鐵礦等儲量豐富,礦質良好。

越南盛產黃麻、蒲草、橡膠、椰子、胡椒、咖啡等經濟作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每年生產的橡膠就達一萬噸,居世界第四位。越南的甘蔗生長快,糖分多,全國到處都可以種植。咖啡、胡椒、漆等越南特產,遠銷國外,享有國際聲譽。桂皮也是越南的特產,人說價值可比黃金,作用可比人參。此外,香蕉、菠蘿、檸檬、柑桔、芒果、龍眼、荔枝、木瓜等熱帶水果,味美可口,從南到北,到處都有,四季不斷。布夏的柑、興安的龍眼、清河的荔枝、大黃的香蕉,在越南北方歷來膾炙人口。

越南有3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流的交匯點,又有眾多的河流出海口,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十分有利於各種海產生長。據統計,越南沿海有1200種魚、70種蝦,許多種魚蝦都有著重要的開發價值。僅北部灣就有900種魚,中部沿海、南部東區沿海和暹邏灣等海域,每年的海魚產量都可達到數十萬噸。與此同時,海產養殖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七大農業區

越南全國有近1000萬公頃的平原。紅河平原150萬公頃,九龍江平原600多萬公頃。在這兩個大平原之間,東部沿海的清化—義靜平原(68萬公頃)、賓士天平原(20萬公頃)和中部南區平原(61萬公頃)連在一起,是越南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區。

由於各條河流從上游帶來的沖擊泥沙,沿海平原逐年向海上延伸,面積不斷擴大。紅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約100米,湄公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60到80米。

根據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越南劃分了七大農業區:

1.紅河平原:主要種植水稻、黃麻、蒲草、蔬菜、甘蔗、桑樹、茶葉以及水產捕撈和養殖。

2.北方山區和半山區:發展茶葉、蠶桑、水果、木材以及家畜飼養。

3.原第四聯區:種植水稻、白薯、木薯、玉米、高粱、小米、豆類、花生、茶葉、咖啡、胡椒以及水產捕撈養殖。

4.中部沿海地區:種植水稻、雜糧、棉花、甘蔗、桑樹、桂樹、水果以及水產捕撈和養殖。

5.西原地區:種植水稻、雜糧、橡膠、咖啡、茶葉、可可、水果、桑樹以及養牛。

6.南部東區:種植橡膠、咖啡、甘蔗、水稻、玉米、豆類、木薯、水果和養牛。

7.九龍江平原:種植水稻、玉米、高粱、黃麻、豆類、蒲草以及魚蝦捕撈和養殖。

E. 什麼是RCEP

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全稱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15方共同制定的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協定意義

2019年11月6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錶王受文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互利互惠的自貿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涵蓋人口超過35億,佔全球47.4%,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自貿區談判。一旦達成,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2018年數據,整體上已經結束談判的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基本都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如果印度在解決有關問題加入後,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完成RCEP談判有利於對外發出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信息,改善地區貿易和投資的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挑戰,增強本地區未來發展的潛力,造福於本地區的各國人民。

閱讀全文

與越南和菲律賓之間有什麼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