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風「雷伊」襲菲律賓208人遇難,此次台風事故造成了多大的財產損失
菲律賓警方當天發布消息稱,雷伊已導致至少208人喪生,由此成為近年來在菲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台風之一。另有至少239人因雷伊受傷,還有52人失蹤。由於某些地區通訊中斷,救援人員無法抵達,死亡人數可能還會大幅上升。遇難者的死因主要是樹木和牆體倒塌、山洪或山體滑坡掩埋
在棉蘭老島北部,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房屋和基礎設施損失約8120萬比索。雷伊是菲律賓破壞性最強的台風。為了幫助菲律賓政府和人民應對災難,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緊急籌集了價值約800萬比索的2萬袋食品,每袋裝5公斤大米、10罐食品和10包方便麵。在菲律賓華人社區的協助下,這些救援物資正在運往宿務、賴特、東尼格羅斯和西尼格羅斯、包河、卡加揚·德奧羅市和蘇里戈市等受災地區,以幫助受害者克服困難。
⑵ 75人喪生!台風「雷伊」橫掃菲律賓,天災人禍真的沒辦法嗎
台風「雷伊」於12月16日下午登陸菲律賓南部西亞高島,隨著台風而來的還有因為強降雨產生的洪水。據菲律賓官方統計,台風已經造成75人死亡,觸目驚心。據本地電視台報道,台風「雷伊」主要在菲律賓南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破壞,是該國今年遭遇的最強台風之一。以為此次,超過30萬人無家可歸。台風不僅引發了洪水,由於地形原因,還有泥石流地質災害,導致許多地區通訊和電力中斷,將樓房沖塌,淹沒了村莊。
據新華社報道,受災省省長說出了一個所有人都不願面對的數字,台風「雷伊」已造成保和省至少49人死亡。在災難面前,個人是微不足道的。既然不可避免,為什麼不考慮如何減少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今天,我們來談談保險:對於災難而言,保險有什麼用?
一、對於災難而言,保險有什麼用?
自然災害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自然災害總是猝不及防。在極端天氣下,保險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掌握一些保險知識,知道如何購買保險,保險起什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台風造成的極端環境下,人有可能因意外情況致殘或死亡,屬於意外險范圍。如果不幸發生意外,被保險人家屬可以通過保險理賠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最大限度地減少意外事件對家庭的影響和影響。
⑶ 台風「鯰魚」已造成菲律賓172人死亡,引發了哪些地質災害的發生
台風過後,一般會迎來海嘯,發生強降雨,海水倒灌淹沒周邊的村莊,還可能會引發地質災害,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現象。
⑷ 台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災難。比你聽說的事例做簡要的摘記。
2012年的第24號超強台風「寶霞」在菲律賓棉蘭老島影響620餘萬人口,造成1000人以上死亡,房屋6萬間全倒、9萬間半倒,經濟損失近十億美元。
2011年的第21號強熱帶風暴「天鷹」在菲律賓棉蘭老島造成1200人以上死亡,財產損失佔到全年西太熱帶氣旋總數75%以上。替補名「天鴿(Hato)」
2010年的第11號超強台風「凡亞比」在中國東南部、台灣總共造成101人死亡,41人失蹤,
因災傷病328人,緊急轉移安置12.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51.5億元人民幣。其替補名為「雷伊(rai)」。
2009年的8號台風「莫拉克」在台、閩、浙、贛造成巨大損失,遇難人數600人以上,8000餘人被困,造成台灣數百億台幣損失,大陸損失近百億人民幣,被除名,替補名為「艾莎尼(Atsani)」。
2009年的16號台風「凱薩娜」造成菲律賓、南海諸島、越南共計402人死亡,造成農業經濟損失重大,替補名為「薔琵(Champi)」。
2009年的17號超強台風「芭瑪」造成菲律賓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台灣降水量打破全年記錄,給海南、廣西等省造成一定洪澇災害,經濟損失慘重,死亡441人,替補名為「煙花(In-Fa)」。
2006年的1號強台風「珍珠」(Chanchu),在菲律賓、中國東南部、台灣總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億美元的損失,替補命名為「三巴」(Sanba)。
2006年的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賓、中國東南部、台灣總共造成800多人死亡或失蹤以及44億美元的損失,替補命名為「馬力斯」(Maliksi)。
2006年的8號超強台風「桑美」(Saomai),在馬利安那群島、中國東南沿海以及台灣省總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替補命名為「山神」(Son Tinh)。
2006年的16號超強台風「象神」(Xangsane),在菲律賓、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國總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替補命名為「麗琵」(Leepi)。
2006年的22號超強台風「榴槤」(Durian),在菲律賓、越南、泰國總共造成於819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替補命名為「山竹」(Mangkhut)。
2005年的9號強台風「麥莎」(Metsa),給我國華東地區造成重大損失。40萬人被撤離,上海地鐵停運。僅浙江直接經濟損失達65億元(其中寧波損失27億元)。江蘇發生狂風暴雨天氣,並且造成經濟損失達12億元。替補命名為「帕卡」(Pakhar)。
2005年的14號超強台風「彩蝶」(Nabi),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替補命名為「杜蘇芮」(Doksuri)。
2005年的19號超強台風「龍王」(Longwang),給我國台灣、福建、廣東、江西等地造成大風大雨,並造成一定人員傷亡,替補命名為「海葵」(Haikui)。
2004年的1號台風「蘇特」(Sudal),給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中國台灣、日本等地帶來一定自然災害和經濟損失,替補命名為「銀河」(Mirinae)。(韓國命名)
2004年的14號強台風「雲娜」(Rainne),「雲娜」台風登陸中國東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181.28億元。替補命名為「凡亞比」(Fanapi)。
2003年的7號超強台風「伊布都」(Imouto),造成菲律賓、我國華南地區重大人員傷亡。僅在中國廣西就造成12人死亡,損失超過5億元。替補命名為「莫拉菲」(Molave)。
2003年的14號超強台風「鳴蟬」(Mamei),造成韓國150多人喪生。損失無法計算。替補命名為「彩虹」(Mujigea)。
2002年的6號強台風「查特安」(Chataan),登陸日本關東平原,造成多人喪生和嚴重的財產損失,替補命名為「麥德姆」(Matmo)。
2002年的15號台風「鹿莎」(Rusa),襲擊韓國西部,替補命名為「鸚鵡」(Nuri)。(馬來西亞命名)
2002年的26號台風「鳳仙」(Pongsona),造成關島大量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替補命名為「紅霞」(Noul)。
2001年的26號熱帶風暴「畫眉」(Vamei),雖然不是很強,但它是有史以來最靠近赤道的台風,所以被除名了,替補命名為「琵琶」(Peipah)。
(婷婷(Tingting),欣欣(YanYan)(都是中國香港命名)並未被除名,但是由於缺少特色,香港主動提出更換,替補命名為「獅子山」(Lionrock)和「白海豚」(Dolphin)台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暴雨台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一次台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達500-800毫米。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台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
風暴潮所謂風暴潮,就是當台風移向陸地時,由於台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台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暴潮還會造成海岸侵蝕,海水倒灌造成土地鹽漬成熟的熱帶氣旋在海上的熱帶氣旋引起滔天巨浪,狂風暴雨。有時會令船隻沉沒,國際航運受影響。但是熱帶氣旋以登陸陸地時所造成的破壞最大,主要的直接破壞包括以下三點:
大風:颶風級的風力足以損壞以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梁、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亦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使戶外環境變成非常危險。
風暴潮:因為熱帶氣旋的風及氣壓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沒沿海地區,倘若適逄天文高潮,危害更大。風暴潮往往是熱帶氣旋各種破壞之中奪去生命最多的。
大雨:熱帶氣旋可以引起持續的傾盆大雨。在山區的雨勢更大,並且可能引起河水泛濫,土石流及山泥傾瀉。(注意:風暴潮有別於海嘯,風暴潮STORM SURGE是風暴的低氣壓及狂風所引發的持續性巨浪,海嘯TSUNAMI是海底大地震所產生的短暫漸進式巨浪,並向陸地沿岸沖過去。)
熱帶氣旋也為登陸地造成若干間接破壞,包括:
疾病:熱帶氣旋過後所帶來的積水,以及下水道所受到的破壞,可能會引起流行病。
破壞基建系統:熱帶氣旋可能破壞道路,輸電設施等等,阻礙救援的工作。
農業:風、雨可能破壞魚、農產物,引致糧食短缺。
鹽風:海水的鹽分隨著熱帶氣旋引起的巨浪被帶到陸上,附在農作物的葉面可導致農作物枯萎,附在電纜上則可能引起漏電。
加強季風寒流或大陸反氣旋強度:當熱帶氣旋遇上相當強烈的大陸寒流時,兩者之間的氣壓梯度增加,後者會吸收熱帶氣旋的能量,使寒流增強。
注:台風就是熱帶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