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各個國家的過年習俗有哪些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巴西:
巴西人在新年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新年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巴基斯坦:
在新年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新年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阿根廷:
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新年,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墨西哥:
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保加利亞:
新年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英國:年終之夜人們舉杯高唱《辭歲歌》,後來詩人彭斯將歌詞改為著名的《友誼地久天長》,蘇格人在除夕不敲門直接走進朋友的家去拜訪客人:
日本:人們在午夜要敲鍾108下,來驅逐惡魔。清晨的時候去神社參拜。到親友家拜年的還要帶一條白毛巾留戀。
加拿大: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吉祥,新年的時候把白雪堆在家的周圍,認為可以抵擋妖魔的入侵。
阿根廷:認為水是聖潔的,元旦,全家老小去江河洗澡,在洗澡前把一籃鮮花撒在水面,然後再洗。
希臘:人在新年的時候要做一個大蛋糕,做的時候在裡面放一個銀幣,誰吃到銀幣,大家就要祝福那個吃到銀幣的人。
德國:新年比賽爬高,元旦的時候,小夥子們順著樹干比賽爬高,第一名被稱為」新年英雄」。這個活動意味著步步高升。
最後再加上我們國家的習俗,希望能幫樓主解決問題,望採納謝謝~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⑵ 過農歷新年的國家是什麼
過農歷新年的國家是越南、印尼、朝鮮、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另外,泰國、菲律賓也有過春節的傳統。
周邊國家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韓國、朝鮮和越南,農歷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朝鮮半島,農歷新年被稱為「年節」或「舊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農歷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換休,共6天。
社會效應: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內涵的節日,更是推動產業經濟和內需消費的重要內驅力。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春節消費也由傳統的置辦年貨發展為具有時代特色的賀歲作品、產品工藝、休閑娛樂等節日產品和服務。
春節期間,人群、金融、物資、信息、藝術的大規模流動,帶動了文化、商業、交通、旅遊、電信、金融、餐飲各行各業全面繁榮,形成了獨特的「春節經濟」。
⑶ 菲律賓過新年怎麼過
菲律賓是個很腐敗的國家,一點都不民主。幾個大家族把持這國家命脈。每到聖誕節前,一堆一堆的窮人掏錢,社會地痞也出來幹活,有的直接出來害人。老百姓在家一家團聚,還是很有親情的感覺。可憐,總之。元旦到3號就該出來上班工作了。
⑷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是像中國一樣要過春節的
春節,起源於我國,也是由國人將春節傳播到世界各地,那麼問題來了,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像我們一樣需要過春節呢?實際上,真正以節日的形式過春節的國家並不多,大部分都是來自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從古時候開始就有慶賀新春的習俗,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到底哪些國家和我們一樣過春節?
馬來西亞,泰國,泰國,印度尼西亞,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等華人比較多國家的民間也過農歷春節,由於都是民間過的春節,所以就不再用過多的篇幅去講述了。除了東南亞東北亞地區以外,如今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基本上所有地區國家都有華人的存在,北美地區歐洲地區澳洲等等地區的華人圈裡面也都過著農歷春節,也就是說有華人的地方,都有過春節的習慣。
⑸ 過春節的國家有哪些
除了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自不必說,除此以外,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有過中國農歷新年的傳統,如新加坡、泰國、越南、寮國、緬甸、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那麼他們是怎麼過春節的呢???
一,日本
印尼華族慶祝春節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全家聚餐,年輕人喜歡在賓館飯店,但老年人喜歡把兒孫叫到身邊,在家裡吃年夜飯,敘敘家常、發發紅包,其樂融融。在大餐館和星級酒店的餐廳團聚,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能欣賞傳統的舞龍、舞獅及武術與民族歌舞表演。
由此可見,並不是只有中國在過春節。春節已經普及到了很多個國家。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順遂!
⑹ 各個國家過年時間
過春節的國家有朝鮮、韓國、日本,還有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有過中國農歷新年的傳統,如新加坡、泰國、越南、寮國、脊賣緬甸、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
可以這么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農歷新年。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還把春節列為法定假日族滾。 其中,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韓國也是一個非櫻穗逗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米糕片湯是韓國人必不可少的春節佳餚。
國外發展
現代,春節已經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模里西斯等在內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2002年,春節被印尼列為全國公共假日。
2016年10月,巴西里約州正式通過法案,將春節列為里約州官方節日,二月份因此成為「中國新年紀念月」。
2018年8月26日,美國加州多位力推認可農歷新年法案的官員和華裔社區人士在舊金山召開發布會,歡慶法案正式生效。法案並未直接將農歷新年定位為公眾假日,但是鼓勵學校和教育機構舉辦活動宣揚亞裔文化傳統。
2020年12月29日,泰國內閣會議決定在2021年增加部分特別法定假日以促進國內旅遊業發展,其中包括中國農歷春節。
2021年11月12日巴拿馬政府宣布,從2022年起將中國農歷新年定為巴拿馬全國性節日,並將春節慶祝活動融入巴拿馬的國際旅遊推介計劃。
當地時間2022年9月30日午夜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簽署通過一項法案,將中國農歷新年定為加州法定節假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春節
⑺ 菲律賓有春節嗎
有春節的—— 菲律賓是華人較多的東南亞國家,華人歷來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形式和我國基本相同。 而且經過當地華人社區多年奔走和呼籲,2011年12月初,菲律賓總統府發布公告,首次宣布把春節列為非工作公共假日。 在菲律賓,公共假期分為普通節假日和特別節假日,特別節假日又分為工作假日和非工作假日。2004年1月14日,時任總統阿羅約宣布中國農歷春節為「全國特別工作假日」。不過,阿羅約當時的公告被認為只具象徵性意義,因為是「工作假日」,所以包括華飢悶人在內的菲律賓居民在春節當天仍要照常上班。 此次晌緩,政府把2012年春節定為特別非工作假日,將使華人和菲律賓普通民眾放下工作,宴肢模輕松歡度這一華人傳統節日。
⑻ 國外是什麼時候過新年的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新年為每年1月1日,中國、日本、越南以及東南亞華人多的地區新年為農歷正月初月, 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伊朗的新年為每年3月,柬埔寨新年為每年4月14日至16日,泰國新年為每年5月13日至15日。
埃及新年為每年6月22日, 衣索比亞新年為每年8月11日,緬甸新年為每年10月中旬的「跨朵節」,印度新年為每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菲律賓新年為每年12月30日。
外國過新年的習俗
1、在過新年時,日本人通常要到寺院、神社進行參拜,祈求一年平安吉祥。新年裡第一次參拜有專門的名稱,叫「初詣」,對日本人來說,「初詣」非常重要,只有進行「初詣」才意味著一年的開始。
2、在英國,新年即公歷元旦,雖說這個節日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各地還是會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辭舊迎新。在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瓶中有酒,櫃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
3、法國人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元旦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元旦清晨,法國人還會上街看風向: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是一個捕魚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