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萊特灣大海戰
大揭秘
萊特灣大海戰
1944年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同日下午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總統奧斯汀納的陪同下,淌著齊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時在海灘上,麥克阿瑟通過大功率電台向全世界發表了槐兆著名的「我回來了」的演講。隱陸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聯合艦隊判明美軍企圖,聯合艦隊司令豐田立即下令實施「捷一號」計劃,日本海軍的第1、第2和機動艦隊全部出動,對萊特灣美軍登陸灘頭實施向心合擊,由此從1944年10月23日至1944年10月26日爆發了世界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戰——萊特灣海戰。
這場大海戰美軍參戰兵力多達航空母艦16艘,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2艘,重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44艘,護衛艦25艘,運輸艦後勤輔助艦592艘,飛機近2000架。在戰斗中被擊沉航空母艦1艘,護航航母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被擊傷護航航母4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3艘,潛艇1艘;損失飛機162架,人員傷亡不足三千。
日軍參戰的兵力可以說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艦4艘,航空戰列艦2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7艘,驅逐艦32艘,飛機約600架。在戰斗中被擊沉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0艘;被擊傷航空戰列艦1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損失飛機288架,人員傷亡超過一萬。
經此海戰,日本海軍幾乎喪失了遠洋作戰能力,也就失去了戰場制海權,從而使陸地上的第14方面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西北面的仁牙因灣登陸,日軍在抗擊登陸時首次使用了神風特攻隊對美登陸艦隊實施自殺式攻擊。鉛攜租美軍於3月4日佔領馬尼拉,在而後的作戰中,日本陸軍第14方面軍在菲律賓被殲滅,日軍傷亡和被俘達45萬人。
在整個菲律賓戰役中,日軍損失軍艦68艘,其中航母4艘、戰列艦3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13艘;損失運輸船42艘,約17萬噸;飛機7000餘架,其中「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700架。美軍傷亡6.2萬人,損失軍艦17艘,其中航母1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9艘、護衛艦1艘、坦克登陸艦2艘和掃雷艦1艘;損失運輸船6艘,約6萬噸,飛機900餘架。另有數十艘艦船被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