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鯨鯊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它是怎麼進食的
地球上的海洋面積非常大,且海洋中孕育了非常多的生物。其中,鯨魚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生物。或許大部分人會認為鯨魚是最大的魚類,但其實鯨魚並不是魚類,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那麼,海洋中最大的魚類是哪種生物呢?海洋中最大的魚類叫做鯨鯊,若說鯨鯊沒有牙齒,想必大家都不會相信。畢竟,名字中帶鯊的魚類都是比較兇猛的,不過鯨鯊卻是一種十分溫順的魚類生物。一頭成年鯨鯊的體長最長可達12米左右,體重可達20噸以上,是海洋中名副其實的最大魚類。
多年前,鯨鯊是世界各地的美食。現如今,人們已經很難見到鯨鯊被端上餐桌,鯨鯊已被列入易危物種名錄。因此,很多國家與地區也出台了相關政策禁止捕殺鯨鯊。
② 菲律賓潛水哪裡比較好
【菲律賓的最佳潛水地點】
阿尼洛。這個堪稱是潛水的發源地,也是一個世界級別的潛水點。每年到這里來潛水的人,那是絡繹不絕,就算是當地人,對這個地方也是情有獨鍾。在這里潛水,你可以看到多樣的海洋生物,多的讓你震驚。
阿波群礁也是一個深受潛水者喜愛的地方,這里的深水區以及淺水區,都有很多不同的魚類,太多沒有看到過的類別了,此外,還有很多的漂亮的珊瑚礁。因為這里的物種比較多,也非常的豐富,所以算是菲律賓的海洋保護區之一。
此外,宿霧也是一個絕佳的潛水勝地,它是菲律賓的第二城市,明媚的陽光,美麗的沙灘,讓它吸引著大批的潛水者來到這里,這里有非常有名的沙丁魚群,如果你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被你碰上。
③ 菲律賓的「鯨鯊」小鎮,能跟龐然大物面對面,為何卻不準遊客塗防曬
因為遊客會接觸到鯨鯊,而防曬霜對於鯨鯊是有危害的,為了保護鯨鯊,這里是不允許塗抹防曬霜。所以如果想要防曬的話,建議還是穿長袖的泳衣會比較好。
而在投食給鯨鯊的過程之中,接觸到鯨鯊的嘴估計是難以避免的。還有有的人會把腳放在鯨鯊和船隻之間,這主要就是防止讓船隻和鯨鯊發生不必要的碰撞。而在推鯨鯊的同時就可以直接把食物倒到鯨鯊的嘴巴里。有些人有的時候會為了把食物留給下一批到來的餵食者,而試圖用器具驅趕鯨鯊,試圖向鯨鯊的嘴中索要食物。
④ 鯨鯊張開大嘴向漁民討食,鯨鯊不怕人的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什麼奇怪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鯨鯊在我們的印象中是體型非常非常大的一種魚類,而且跟鯊字沾上邊的魚類,又是兇猛至極,人類在它們面前就像是小螞蟻一樣,微不足道。但你有聽過鯨鯊跟人類討要食物這回事么,是不是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印尼的一片海域里,有一頭小鯨鯊就因為餓的受不了,去跟正在捕魚的漁民討要食物,張開大嘴巴,漁民也是見怪不怪啦,直接把我們的小鯨鯊喂的飽飽的啦,有人就問了難道鯨鯊不怕人嘛,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魚類所賴以生存的地方被人類一點點的佔領,但也是大大的加進了魚類和人類的感情,魚類和人類越來越親密,所以鯨鯊才會變得不怕人,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是我們共同所希望的事情。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了解一下人類和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一,鯨鯊與人類之間的信任。在印尼一個臨海的小村莊里,一天人們突然看到海里有一頭長發1米的魚類,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頭小鯨鯊,當時人們覺得有趣就把手機的小魚投向海里,小鯨鯊吃到後心滿意足的離開了,知道第二天那個人又發現在這個時間那頭小鯨鯊又回來了,這個人還是喂給了小鯨鯊很多吃的,直到第三天,那個人驚奇地發現小鯨鯊竟然帶了許多同伴來啦,後來有一天這個人一不小心失足落水,再加上身體不適馬上就要身亡的時候,那頭小鯨鯊出現了,把他送回岸邊,他得救了。
你們對鯨鯊不怕人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⑤ 鯨鯊的特點
鯨鯊是須鯊目的一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為鯨鯊科及鯨鯊屬中唯一的成員,是一種濾食動物。這種鯊魚被認為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壽命大約有70年 。雖然鯨鯊具有寬大的嘴,不過它們主要以小型動植物為食。鯨鯊是鯨鯊科巨大而無害的鯊魚 學名為Rhincodon typus,廣布全世界,主要在熱帶海洋。體灰色或褐色,下側淡色,具明顯黃或白色小斑點及窄橫線紋。盡管體型大,但牙細小,以浮游生物及小魚為食。一般在水面緩慢游動,偶爾可被船隻碰撞。 鯨鯊是第二大的鯊(最大的是巨齒鯊——已滅絕),而不是鯨,用鰓呼吸,是魚類中最大者,通常體長在10米左右,最大個體體長達20米,體重10-15噸,為魚類之冠。身體延長粗大,每側各具二顯著皮嵴。眼小,無瞬膜。口巨大上下領具唇褶。齒細小而多,圓錐形。噴水孔小,位於眼後。鰓孔5個,寬大。鰓耙角質,分成許多小枝、結成過濾港狀。背鰭2個,第二背鰭與臂鰭相對。胸鰭寬大。尾鰭分叉。體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許多黃色斑點和垂直橫紋。鯨鯊俗名豆腐鯊、大憨鯊,屬於全球性洄遊魚種,為已知體型最大的海洋魚類,可以成長至20米體重30公噸以上,分布於溫帶及熱帶海域之沿岸或外洋,性喜於表層巡遊,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甲殼類、烏賊等為食,性情溫和,行卵胎生。 鯨鯊在1828年4月,鯨鯊首次被生物學家根據一隻長4.6米,在南非桌灣被捕獲的個體所確認。這條鯨鯊的特徵在隔年由開普敦的英國陸軍醫生安祖魯·史密斯(Andrew Smith)提出。他後來在1849年公開更多有關鯨鯊細節。「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換句話說,表示鯨鯊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也是一種濾食動物。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鯨鯊被視為成神祇,並且被稱為「Ca Ong」(有「魚先生」(Sir Fish)的意思)。鯨鯊在墨西哥及大部分中美地區因為它們身上斑點形狀,被稱為「pez dama」或「domino」。因為鯨鯊經常有規律出現在貝里斯堡礁(Belize Barrier Reef)靠近人心果群島(Sapodilla Cayes)海域,所以巴西人稱它為「Sapodilla Tom」。鯨鯊在肯亞被稱為「papa shillingi」,這是因為肯亞人相信神將先令投擲在鯨鯊身上,所以它們身上才有那樣斑點。「marokintana」是鯨鯊在馬達加斯加的稱呼,意為「眾多星星」。印尼的爪哇人稱呼鯨鯊為「geger lintang」,意為「背部擁有星星的魚」。菲律賓人則稱它們為「butanding」。 第一背鰭遠大於第二背鰭;胸鰭特大,為稍窄之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大,基底亦相對;尾鰭叉形,上尾叉幾比下尾叉長2倍,由上葉及下葉之中部、後部組成,下尾叉則由下葉前部突出而成。體呈灰褐色至藍褐色,體側散布許多白色斑點及橫紋,而這些斑紋排列呈棋盤狀。鯨鯊是最大的鯊,是魚類中最大者,通常體長在10米左右。最大個體體長達20米,體重10-15噸,為魚類之冠。體延長粗大,每側各具二顯著皮嵴。眼小,無瞬膜。口巨大上下領具唇褶。齒細小而多,圓錐形。噴水孔小,位於眼後。鯉孔5個,寬大。鰓耙角質,分成許多小枝、結成過濾港狀。背鰭2個,第二背鰭與臂鰭相對。胸鰭寬大。尾鰭分叉。體灰褐或青褐色,具有許多黃色斑點和垂直橫紋。 體呈圓柱狀或稍縱扁;體側隆嵴明顯;頭扁平而寬廣。吻短。眼小,側位,無瞬膜。噴水孔更小,位於眼後方。鰓裂特大,具獨特之過濾構造,含橫斷每一鰓裂之薄板,另鰓弧上具許多角質濾耙,分成許多小枝,交叉成海綿狀之濾器。口裂極大,前位,橫向;口角具唇褶;無口鼻間溝。要說哪種動物的牙齒最多還真是一個難題。這要取決於你是如何定義牙齒的、牙齒替換的頻率如何以及這種動物的壽命多長。我們認為哺乳動物有牙齒(琺琅質的、嵌在下巴里的、一生只換一次),而且哺乳動物當中牙齒最多的可能是紡錘形的海豚了,有272顆。鱷魚有約60顆,但是這些牙齒要換多達40次,因此它們一生當中就有2400顆牙了。但是,如果蝸牛和鼻涕蟲的牙舌也算是牙齒的話,那就更多了——它們口腔里有一條齒舌,能自由伸縮,往復活動,像銼一樣刮取、磨碎食物,而且有很多排,多達2.7萬顆。這些牙齒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由殼質組成,磨損了就會換新的。鯊魚的牙齒有規律地鬆散地嵌在肌肉纖維里,這種肌肉纖維相當於牙床。新老更替的過程中,老的牙齒會不斷流血被新的牙齒取代。牙齒數量最多的鯊魚很可能是鯨鯊,令人驚訝的是,它的口腔就像一個巨大的過濾器。它的口腔里有幾千顆細小的、鉤狀的牙齒,每一顆大約長2~3毫米,排成11~12排,排列在上下頜。這些牙齒至少一年更換兩次。那麼倘若鯨鯊的壽命和人類相等的話,它真的稱得上是牙齒最多的動物了。但是,它是否確實使用了這么多的牙齒至今還是個謎。鯨鯊生活於暖溫性大洋海區的中上層,主要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海區,在中國南海、台灣海峽、東海、黃海南部較為常見。鯨鯊棲息在熱帶與溫帶海域,分布大約在南北緯30度的范圍內。目前認為鯨鯊主要是在遠洋地區出沒,而鯨鯊季節性的覓食活動偶爾會發生在幾個沿岸地區,例如西澳大利亞的寧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宏都拉斯、菲律賓的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及坦尚尼亞的奔巴島與桑吉巴。雖然鯨鯊常出現在近海,不過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與河口發現它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米(2,300英尺)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它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范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生活於暖溫性大洋海區的中上層,性溫和,不攻擊人。鯨鯊的游動速度緩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曬太陽。以浮游生物、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為食。產量不大,科學家最近意識到,鯨鯊並不像人們以前認為的那樣,是一種運動遲緩的動物,事實上它們會像從高空俯沖而下的鷹一樣,迅速俯身向下,潛入深水裡。 鯨鯊(Rhincodon typus)在菲律賓的DONSAL地區,是世界著名的鯨鯊觀賞海域,每年3-5月,有大批野生鯨鯊出沒,可乘坐當地的螃蟹船浮潛觀賞。另外,日本沖繩的美麗海水族館目前人工養殖有三條成年鯨鯊,號稱亞洲最大的水族箱。鯨鯊是濾食動物,也是目前已知3種濾食鯊魚之一,另外2種分別為巨口鯊與姥鯊。鯨鯊以浮游生物、 鯨鯊巨大的藻類、磷蝦與小型的自游動物(例如小型烏賊與脊椎動物)為食。它們的牙齒不是扮演覓食的功用,事實上它的尺寸並不大。取而代之的是:鯨鯊吸進一口水,閉上嘴巴,然後從鰓來排出水。在嘴巴關閉與鰓蓋打開之間的短暫期間,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鰓與咽喉的皮質鱗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這個類似過濾器般的器官是鰓耙的獨特變異,可以阻止任何大於2至3公釐的物體通過,液體則會被排出。任何被鰓條之間的過濾器官所阻塞的物體會被鯨鯊吞下去。鯨鯊曾被觀察到「咳嗽」的行為,推測這是清理累積在鰓耙中的食物的方式。 鯨鯊聚集在貝里斯加勒比地區海域的礁石區,捕食巨大巴西笛鯛的魚卵,這些卵會出現在5、6、7月的滿月與弦月之間。 鯨鯊是種活躍的濾食生物,靠著嗅覺來攻擊浮游生物或魚類這些目標。鯨鯊在覓食時不需要向前游泳,它們經常被觀察到上下擺動著來吸入海水與排出它來得到食物。這與姥鯊完全相反,它們是溫和的濾食者而且並不會吸入海水,它們靠著游泳迫使海水通過鰓。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曾拍攝到一隻正在捕食小型魚類的鯨鯊。雖然鯨鯊擁有巨大的身軀,不過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它們經常被科學家用來教育社會大眾,不是所有的鯊魚都會「吃人」。實際上,鯨鯊的個性是相當溫和的,也會與潛水人員嬉戲。有一項未經證實的報告指出,鯨鯊會保持靜止,將身體倒反來讓潛水人員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潛水人員可以與這種巨大的魚類一同游泳而不會遭受任何危險,除了會被鯨鯊巨大的尾鰭無意間擊中以外。 鯨鯊潛水人員可以經常在宏都拉斯海灣群島、泰國、紅海、馬爾地夫、西澳大利亞(寧哥路珊瑚礁)、巴西、莫三比克、南非的蘇達瓦那灣(大聖路西亞濕地公園)、科隆群島、墨西哥女人島、馬來西亞西部、塞席爾、斯里蘭卡及波多黎各這些地區觀察到鯨鯊的活動。 菲律賓是世界上鯨鯊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鯨鯊會在1月到5月之間聚集在菲律賓索索貢(Sorsogon,位於敦索爾)的淺海岸區。一些幸運的潛水人員也可以在塞席爾與波多黎各發現鯨鯊群。目前知道它們會在9月至12月之間沿著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來移動,最近也有人發現鯨鯊在西馬來西亞東海岸的天鵝島(Tenggol Island)附近出沒。有時候鯨鯊會與其他小型的魚類一起出現,特別是?魚。鯨鯊是卵胎生的種類,曾有記錄一尾懷孕的鯨鯊懷有超過300尾的胎仔,這可能是軟骨魚類中(鯊魚及魟)每胎孕子數最高的種類。盡管成熟的鯨鯊有不少被漁獲的記錄,但卻很少發現懷孕的個體,由此推測鯨鯊是十分的晚熟,懷孕的機率很低。鯨鯊是日本大阪海游館吸引人的主要特色之一,而沖繩美麗海水族館在2005年時也飼養了3條鯨鯊。美國亞特蘭大的喬治亞水族館(Georgia aquarium)目前飼養了4條鯨鯊(雌雄各兩條),不過先前在2007年1月11日與1月13日時分別有1條雄鯊在館內死亡。這2條死去的鯨鯊是在2006年6月3日時被安置在館中的,當時是希望可以藉此研究鯨鯊的生殖行為。這6條鯨鯊都是從台灣運送過來的,而台灣則因為鯨鯊肉細膩的口感稱它們為豆腐鯊。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捕撈是其數量減少的一個原因。鯨鯊在幾個季節性聚集的地區是水產業的目標之一。東南亞特別是台灣地區是鯨鯊主要捕撈區,捕撈上來的鯨鯊主要食用其肉質,有時也會將它的鰭割下以製作魚翅。在其他地方雖然不是捕撈對象,但也會被誤捕。目前生物學家仍無法得知鯨鯊的數量,而鯨鯊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是瀕危物種。菲律賓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關於鯨鯊的商業獵捕、販賣、輸入與輸出活動,印度則在2001年5月禁止,從2003年開始,台灣將鯨鯊的捕撈數量限制在每年80尾。從2008年1月1日之後,則開始全面禁止這類商業活動。 鯨鯊鯨鯊體型巨大,並且以捕食較小型的動物為生,此類動物大多採取所謂的k策略繁衍:生殖周期長,繁衍能力弱。通常都是受到保護的對象。但到目前為止,鯨鯊並非中國保護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鯨鯊(Rhincodon typus)屬於易危(UV)等級,已經踏入了受脅(threatened)的門檻,中文維基網路收錄了的處於IUCN紅色名錄易危等級的物種還有獵豹、白馬雞、白唇鹿、川金絲猴、鴛鴦、小天鵝、大鴇等人們熟悉的物種,這些物種大多屬於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這說明,處於易危等級的鯨鯊的生存現狀,也同樣需要來自國家行政力量的保護,以避免該物種受脅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此外,根據華盛頓公約(CETIS)網站的數據顯示,鯨鯊屬於公約附錄II所列物種,公約約定附錄II所列物種需要管制其國際貿易的交易情況以避免影響到其存續。在國家林業局網站可以看到華盛頓公約的中文譯本,其中並未規定締約國有義務控制附錄載列物種的國內貿易。 以上情況意味著,鯨鯊確實需要加以控制,但中國的相關法律在鯨鯊保護方面卻是一個空白,對鯨鯊的捕撈,販賣和消費完全處於行政力量監控的真空中。這很可能是由於以往缺乏對於鯨鯊的調查數據,鯨鯊被認為在中國海域沒有分布,以至於立法者和行政主管部門都忽視了這一物種的保護。
⑥ 鯨鯊張開大嘴向漁民討食,鯨鯊為什麼不怕漁民
鯨鯊是溫和的濾食性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魚類為食,雖然鯨鯊擁有巨大的身軀,不過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危害,他們經常被科學家用來教育社會大眾,並不是所有的鯊魚都會吃人。鯨鯊的個性相當溫和,還會和潛水員嬉戲。漁民在海面上活動的時候不可避免會和鯨鯊有交集。印度漁民捕完魚滿載而歸,當漁民開著船靠近碼頭的時候,一頭鯨鯊竟然也主動游近碼頭,還在漁船下張開大嘴,似乎在向漁民討要食物。漁民看見可愛的小鯨鯊就會把多餘的魚送給它作為食物。
所有的動、植物都是地球的孩子,尊重每個生命讓自然保持生物多樣性才能夠讓它得到良性發展。
⑦ 鯨鯊的繁殖方式
生物學家對於鯨鯊的繁殖習性仍然有許多疑問。生物學家在20世紀中葉以前,對於鯨鯊是胎生或卵生都僅止於臆測。後來生物學家在1956年根據一顆墨西哥近海發現覆有鯨鯊胎仔的卵殼,而相信它們是卵生動物。到了1996年7月,台灣台東地區的漁民捕獲一條雌鯊,隨後在體內發現了300條幼鯊及卵殼,顯示鯨鯊其實是一種卵胎生動物。鯨鯊會將卵留在身體內,直到幼鯊生長到40至60厘米後才釋出體外,這顯示出幼鯊並非全部同時出生。雌鯊會將精液保存下來,然後在一段長期時間中穩定的繁殖出幼鯊。生物學家認為鯨鯊會在3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它們的壽命可以達到70至100年。
歷史上最小的活鯨鯊樣本是菲律賓海洋動物研究人員在2009年3月7日所發現的,長度僅有38厘米,約當成年男性的前臂長度。當時人們在菲律賓的海灘上發現它,這條鯨鯊隨後受到研究人員的照顧並被送回野外。科學家相信這次意外事件可能讓他們發現一個鯨鯊的繁殖地。
⑧ 菲律賓看鯨鯊的作文
8月6日,一段網傳視頻顯示,一條疑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鯨鯊的大魚,在岸邊被切割分段。視頻中,魚嘴一張一合,大量血水從體內湧出。
動物領域專家、科學松鼠會成員瘦駝告訴澎湃新聞
,視頻中的大魚的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鯨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外貌特徵非常明顯,很難混淆」。
視頻中,兩名男子用長刀將鯨鯊鋸段時,不少圍觀者驚呼「好恐怖啊」、「太殘忍了」。但也有圍觀群眾與被屠宰的鯨鯊合影。不少網友在轉發此視頻時,直呼殘忍,稱「活宰鯨鯊慘無人道」,看視頻後「心疼難受」。
實際上,早在2005年,鯨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易危種群,也是《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在哪裡活宰
瘦駝對澎湃新聞分析,中國東南沿海剛結束「伏季休漁」,目前正是捕撈季節,視頻中的活鯨鯊有可能是在近海捕撈而來,「不太可能是遠洋捕撈,鯨鯊經濟價值並不高,賣不了什麼價錢,遠洋捕撈都有目標魚種的,比如金槍魚」。
並且,瘦駝分析,鯨鯊被「誤捕」的可能性比較大,「鯨鯊的魚翅只能做裝飾品,魚肝油也賣不了多少錢」,而鯨鯊多跟著小魚群跑,「一般都是不小心被拖網網住,纏在裡面,以往經常見到的是鯨鯊撈上來就已經不行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活著撈上來的」。
不過,網傳視頻並未顯示鯨鯊被切割的地點。微博用戶@球仔-Cee 在8月4日上午11時左右發布了一份同樣內容的視頻,並定位地址為廣東陽江馬尾島。
澎湃新聞私信@球仔-Cee,詢問其是否在事發現場拍攝此視頻。對方回復稱當時在現場看,但並非本地人,對於鯨鯊的來源及所屬問題,表示不清楚。
面臨刑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海峽都市報》7月28日曾報道,福州市平潭縣下湖澳碼頭一名漁民,在7月25日下午捕獲了一隻擱淺的鯨鯊。周邊漁民透露,這條鯨鯊已被高價出售給商人。
該報道稱,海洋漁業執法部門當時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漁民在捕獲鯨鯊後應該放生,即使是死亡的保護動物,也應當上報有關部門,「如果確定漁民捕獲並販賣鯨鯊,漁民可能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東南快報》7月29日報道,平潭縣捕獲鯨鯊被賣一事屬實,鯨鯊被以8000元價格賣給一位浙江漁民,涉事漁民王某的違法賣魚款被沒收,並另處8000元罰款。
而據《齊魯晚報》報道,早在2011年11月,山東日照市漁政部門也曾查處3起違法銷售鯨鯊案,銷售鯨鯊違法所得20餘萬元被沒收,涉案漁民被各處3萬元罰款。
⑨ 鯨鯊的生活習性
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它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范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鯨鯊的游動速度緩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曬太陽。
雖然鯨鯊擁有巨大的身軀,不過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它們經常被科學家用來教育社會大眾,不是所有的鯊魚都會「吃人」。實際上,鯨鯊的個性是相當溫和的,也會與潛水人員嬉戲。
鯨鯊的種群現狀
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捕撈是其數量減少的一個原因。鯨鯊在幾個季節性聚集的地區是水產業的目標之一。東南亞特別是台灣地區是鯨鯊主要捕撈區,捕撈上來的鯨鯊主要食用其肉質,有時也會將它的鰭割下以製作魚翅。在其他地方雖然不是捕撈對象,但也會被誤捕。
菲律賓在1998年禁止了所有關於鯨鯊的商業獵捕、販賣、輸入與輸出活動,印度則在2001年5月禁止,從2003年開始,台灣將鯨鯊的捕撈數量限制在每年80尾。從2008年1月1日之後,則開始全面禁止這類商業活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鯨鯊
⑩ 一個可以忘掉煩惱的地方,菲律賓的馬爾地夫,還可以看鯨鯊嗎
是的,馬爾地夫風景非常的優美,來到了這里你還可以看到鯨鯊,所以大家可以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