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損失了多少人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共派出兵力270萬,累計傷亡超過30萬人,其中死亡人數超過10萬。損失的艦船飛機也是不計其數。
日本想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夯實東南亞的戰略位置,並以此來切斷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的補給線。而美國當時的想法是,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實現阻止日本擴張的目的。然後,他們就在瓜島相遇了。
這一仗一開始日本差不多是勢在必得,但卻犯了戰略性錯誤。日本進攻的重點只放在了奪取機場上,而忽視了美軍的補給線。於是,一場遭遇戰最終給打成了消耗戰,而日本由於幾乎無法正常補給,最後不得不淪落到人吃人的地步。
最終,雙方付出的代價是:
日本:38艘艦船沉沒,683架飛機損毀,19200人陣亡,其中8500人死於戰斗,其餘10700人,大多死於飢餓。
美國:29艘艦船沉沒,615架飛機損毀,7100人陣亡,7700餘人受傷。
瓜島戰役的勝利,使美國首次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相應地,日本在太平洋上已經從攻勢轉為了守勢。美國的全面勝利,也就只剩下了一個時間問題。
1945年2月,硫磺島戰役,傷亡26040這是一場本沒什麼懸念、美軍實力一邊倒的戰斗。美國以5倍於日本的兵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代價是巨大的。
雙方投入的力量為:
美國:包括3個陸戰師、第五艦隊等在內的110000名軍人,以及500多艘艦船。
日本:主要是陸軍109師團和海軍警衛隊,共計21060名軍人,以及23輛坦克、438門火炮、33門海軍炮和69門反坦克炮。
最終的結果則為:
美國:1艘航母沉沒,1艘航母嚴重受損,137輛坦克被毀,6821人死亡,總傷亡人數26040人。
日本:18000人在戰斗中死亡,216被俘,其它約3000人一直躲藏到幾周甚至幾年之後,最終被消滅或投降。
硫磺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唯一一次美國傷亡人數超過日本的戰役,戰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好在平民在戰前已經全部撤離,整個36天的戰斗沒有造成平民傷亡。
1945年3月,沖繩戰役,傷亡75357人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也是整個太平洋戰區發起的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整個戰役持續了3個多月,共造成18.5萬人傷亡,另外還有4~15萬沖繩平民死亡。
此次戰役,美國的主力是第十集團軍和第五艦隊,其中,第十集團軍投入了全部54萬兵力的近一半,高達25萬。而日本的兵力為11.6萬,包括32軍的7.6萬人,和沖繩4萬左右的本地部隊。
沖繩戰役的結果:
美國:12艘驅逐艦沉沒,15艘兩棲登陸艦沉沒,221輛坦克被毀,763架飛機被毀,最高20195人死亡,總傷亡人數75357人。
日本:1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沉沒,27輛坦克被毀,1430架飛機被毀,死亡人數約11萬。
沖繩的地理位置對美國來說極其重要,因此即便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也是在所不惜。奪取沖繩之後,美國就擁有了一個理想的艦隊基地,為入侵日本本土做好了准備。
「沒落行動」部署
當然,美國計劃中的入侵日本的「沒落行動」,最終被原子彈轟炸所代替,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沖繩戰役的慘狀所震驚到了。如果沒有原子彈,美國將在不久後,發起一個比諾曼底登陸規模還要大得多的兩棲戰役,而美國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是超過100萬人的死亡。
倘若當時原子彈沒有準備好,這一幕相信會有人樂意見到。
……
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在大部分戰斗中,美國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實際上美國人的總傷亡人數超過了日本。
另外,也可以發現,日本傷亡人數中,受傷的比例要比美國低不少。這其中主要有2個方面的影響:
㈡ 困守菲律賓的日軍大量餓死,為何不能從菲律賓就地補充食物呢
菲律賓戰役是二戰中美國對日作戰的重要戰役。其主要戰略目的就是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補給線,使得日本從東南亞掠奪的戰略資源無法運回本土,又可使得日本南方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被抓到的日軍)
日軍處於絕望的島嶼和密林中時,最開始人們可能因為飢餓不得不吃死去同伴的屍體,因為其是可靠的蛋白質來源。後來死人吃沒了的時候,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會促使人們互相殘殺,來確保自己活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能夠找到的殘余的日本兵都是個體的原因。他們很多人或避免自己被殺而逃走,或者是殺了別人而活下來的。菲律賓戰役持續了將近10月的時間,美軍吸取相關之前硫磺島的戰役教訓,減少自身傷亡,拉長了整個菲律賓戰役的進程,沒有對於那些避退叢林和島嶼日軍過分追擊,放任他存在。日軍沒有補給,彼此聯系也被切斷,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這其實造成大批日軍餓死和病死的主要原因。
㈢ 太平洋戰爭03-菲律賓戰役
太平洋戰爭03-菲律賓戰役
20220317
菲律賓共和國,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多民族的群島國家。
近代的菲律賓,先後經由西班牙佔領並統治,美國殖民(美西戰爭),日本佔領,以及戰後的獨立。
菲律賓戰役發生在美國殖民時期。
菲律賓北部與中國台灣島隔巴士海峽,南部和西南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西臨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菲律賓有大小700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有幾個比較大的島嶼,北部亂啟是呂宋島,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位於這個島上,南部是棉蘭老島,中部有薩馬島、萊特島、巴拉望島等。
呂宋島在菲律賓戰役中是重要事件的發生地,呂宋島登陸戰役、巴登半島的慘敗、麥克阿瑟敗走菲律賓、以及巴登半島的死亡行軍。
菲律賓戰役是日本大東亞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多點進攻的關鍵戰役之一。美國在菲律賓有軍事基地,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是亞洲最大的,直接威脅日本本土,並成為日本南進的障礙,攻佔菲律賓,日本可以控制東南亞的海上運輸線,也可以為進攻荷屬東印度創造條件。
1941年12月8日,日軍先是空襲了在呂宋島上的美軍基地,然後展開登陸戰,同時攻佔了北部的巴坦群島。
日軍逐漸展開攻勢。北部向南推進,將美軍推逼到巴丹半島,北部日軍登陸霍洛島、棉蘭老島,並向北者灶推進,逐步佔領菲律賓全島。
利用巴丹半島,麥克阿瑟從1941你的12月22日到1942年3月,阻止了日軍的攻勢,延緩了日軍的進攻速度,為美國和盟軍贏得了時間。日軍對麥嘩嫌如克阿瑟恨之入骨,想活捉麥克阿瑟,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前往澳大利亞。巴爾克利用魚雷艇成功地將麥克阿瑟於3月13日送到棉蘭老島,4天之後乘B-17轟炸機撤往澳大利亞。
麥克阿瑟撤離之後,日軍十分惱火,調集重兵圍攻巴丹守軍。留守的溫萊特將軍在孤立無援,缺醫斷糧的情形下,依然頑強抵抗,直到5月7日宣布投降。
此戰,有7.5萬美菲聯軍繳械投降,是美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
在沈陽有一個二戰盟軍戰俘營,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沈陽設立的一個專門關押太平洋戰爭中受俘盟軍的場所,時稱「奉天俘虜收容所」,曾經關押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國家的戰俘2000餘人。這些戰俘有將軍,有士兵,幾乎全都是太平洋戰爭中盟軍的戰俘。
菲律賓戰役中美軍戰俘的一部分,也被轉運到沈陽。
菲律賓戰役進一步拓展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勢力,為日軍扼守東南亞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對於美菲聯軍隊,菲律賓戰役是一種恥辱,而巴丹半島戰役,則成功的延緩了日軍的進程,為日後的反攻爭取了時間。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軍登陸馬來西亞半島。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
1942年2月28,日日軍在爪哇海海戰中擊敗英美荷澳四國艦隊。
1942年3月8日,日軍攻克仰光。
1942年3月9日,日軍佔領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群島荷軍投降。
1942年3月11日,麥克阿瑟離菲赴澳就任聯軍統帥。
1942年3月23日,日軍佔領安達曼島
1942年4月9日,日軍空襲亭可馬里英軍基地。
1942年5月7日,菲律賓巴丹半島的美菲軍向日軍投降。
㈣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4)太平洋在菲律賓投入多少人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
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菲律賓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