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菲律賓萬靈節的來歷、習俗、活動
萬靈節
節期在11月2日。菲律賓的天主教徒在這天均做彌撒,然後去各個教堂參觀「煉獄里的靈魂」。
Ⅱ 哪些國家過萬聖節
大多數西方國家都過,美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國家。
但由於世界聯系不斷緊密,萬聖節也逐漸流行,亞洲許多國家也開始過萬聖節。
在西方文化中,生與死被視為大自然的規律,死並不可怕,「鬼節」也是可以慶祝的節日。為了增加節日好玩有趣的氣氛,同時讓小孩子從小不怕鬼,即使是老頭老太,也可能會裝扮成「幽靈」惡搞一下。雖然這樣的慶祝對「敬鬼神而遠之」的東方國度不一定合適,但對於生活在西方歷史傳統下的人們來說很好理解。
萬聖節的由來是在公元前500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人們相信,往生人的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替身,以獲得再生的機會。
當地居民因為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生命,故當10月31日到來時,會將所有燈光熄掉,使得鬼魂無法找尋到活人,同時,他們還會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模樣,以求將鬼魂嚇走。
Ⅲ 萬聖夜是什麼意思
萬聖夜(Halloween,為「AllHallowEve」的縮寫,)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指萬聖節(AllHallow'sDay)的前夜,是英語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榶果。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傳說那時凱爾特人部落還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殺死用以祭奠死人的習俗。
到了公元1世紀,佔領了凱爾特部落領地的羅馬人也漸漸接受了萬聖節習俗,但從此廢止了燒活人祭死人的野蠻做法。羅馬人慶祝豐收的節日與凱爾特人儀式結合,戴著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動物或鬼怪,則是為了趕走在他們四周遊盪的妖魔。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說法也漸漸被摒棄和忘卻。到了今天,象徵萬聖節的形象、圖畫如巫婆、黑貓等,大都有友善可愛和滑稽的臉。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信主後,立基督教為國教,當時的基督教實際已演變成天主教。君士坦丁下令全國人民都要皈依基督教,結果沒有悔改的異教徒加入了教會,把各樣異教作風帶進來,包括死節,他們要維持這節日為生活的一部份。
由於教會無法消除民眾的異教風俗,只有把部份風俗聖化,特別是十月三一日的死節。在第八世紀,羅馬教皇定十一月一日為萬聖日(AllSaints』Day),來記念教會史上一切殉道的聖徒。這樣,十月卅一日便是萬聖日的前夕。天主教會容許民眾在十月卅一日守節,因為十一月一日是聖日。後來AllSaint』sDay變成AllHallowsDay,而hallows是「神聖」的意思,十月卅一日便是萬聖夜(AllHallowsEvening)。Evening後來縮減為eve和een,前者是「前夕」的意思,後者是evening的縮寫,意即「夜晚」,便成為今天的Halloween,代表死節是萬聖日的前夕。華人索性把十月三一日稱為萬聖節,其實該譯作「萬靈節」。
Ⅳ 萬聖節是什麼意思
萬聖節(All
Saints'
Day)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10月31日被稱為萬聖節前夕(Halloween)。中國國內直接用「萬聖節」指「萬聖節前夜」,而用「萬靈節」或「諸聖節」表示11月1日的萬聖節。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Ⅳ 菲律賓的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萬聖節」是菲律賓的亡人節,於每年11月1日舉行。為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一家人會到墓園去獻鮮花點蠟燭,並通宵守夜。菲律賓人生性樂天、視死如歸,他們在墓前點紅、黃、白色蠟燭、誦念經文,還打牌、野餐、唱歌、跳舞……具有與逝去親友同樂的意義。華人稱萬聖節為「番子清明」,比起中國的清明節來,華人更加重視萬聖節。萬聖節有3天的法定假日,這幾天,馬尼拉的華僑義山義冢真是熱鬧非凡。華人也和菲律賓人一樣通宵守夜,在墓地點蠟燭、聚餐、游樂。除了祭祀自己的親人,也順便拜訪朋友的親人。許多華人的孩子還學菲人穿上鬼衣,打扮成妖魔鬼怪,互相逗樂。比起中國的清明節來,萬聖節更多了幾分浪漫、快樂、幽默的氣氛。
Ⅵ 菲律賓的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菲律賓的萬聖節又稱「鬼節」,有3天法定節日。從三十一日開始,孩子們一早就把自己裝扮成歐洲中古時代戲劇中的角色,身穿斗蓬,手拿傳說中魔鬼喜歡拿的鐮刀和掃把,再提上一隻小桶,成群結隊地前往商店和鄰居家要糖果點心。
由於「鬼節」的規矩是「要麼請客,要麼受罪」,各大商場內的店主們早就准備好了糖果,盡量滿足這些「小鬼」的要求。這兩天菲律賓已經進入狂歡時刻,街頭可以看到成群可愛的孩子扮演僵屍,偶爾還會有孩子隨手遞給你一隻糖果。各種恐怖的餐宴。
Ⅶ 菲律賓萬聖節放幾天假
菲律賓萬聖節放3天假
萬聖節」是菲律賓的亡人節,於每年11月1日舉行。為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一家人會到墓園去獻鮮花點蠟燭,並通宵守夜。菲律賓人生性樂天、視死如歸,他們在墓前點紅、黃、白色蠟燭、誦念經文,還打牌、野餐、唱歌、跳舞……具有與逝去親友同樂的意義。
華人稱萬聖節為「番子清明」,比起中國的清明節來,華人更加重視萬聖節。萬聖節有3天的法定假日,這幾天,馬尼拉的華僑義山義冢真是熱鬧非凡。
華人也和菲律賓人一樣通宵守夜,在墓地點蠟燭、聚餐、游樂。除了祭祀自己的親人,也順便拜訪朋友的親人。許多華人的孩子還學菲人穿上鬼衣,打扮成妖魔鬼怪,互相逗樂。比起中國的清明節來,萬聖節更多了幾分浪漫、快樂、幽默的氣氛。
萬聖節(西方傳統節日)
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萬聖節
Ⅷ 西方傳統節日如情人節,感恩節.復活節.萬聖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就沒有了吧它們都是什麼來歷
被我們所熟知的西方傳統節日就是這幾個。
情人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貴族階級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並在臨刑前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以及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2月14日,他被處死,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感恩節:清教徒遷徙到普利茅斯,條件艱苦,多虧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他們才獲得了大豐收得以生存,當時的總統為了慶祝豐收,感恩上帝的恩賜,設立了感恩節。
復活節: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萬聖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由此就有了萬聖節。
母親節:安娜賈維斯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並且也為了紀念美國以及全世界偉大的母親,向美國政府呼籲設立母親節。最終在1914年,美利堅合眾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父親節:是由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其父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們六個孩子養育成人,為了紀念其父親以及全世界偉大的父親,並於1966年約翰遜總統簽署總統公告,宣布當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美國的父親節。
聖誕節:聖誕節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這一天基督教會都舉行禮拜。
Ⅸ 萬靈節和清明節是不是一樣的意思
西方的萬靈節,11月2日,萬聖節的次日是萬靈節,也是西方世界一次大規模的「祭祖」活動,歐洲、北美洲許多地方都會有相關活動,類似於中國的清明節。節日當天,許多德國人會到墓園祭奠逝者,將「聖水」灑在逝者的墓上,在墓前供上食物,點燃蠟燭。
而在中國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寒食禁火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