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初期,美軍為什麼在菲律賓那麼痛快的投降了
沒有後援,彈盡糧絕
按照戰前的計劃----彩虹計劃
在日本進攻菲律賓的時候,太平洋艦隊將出擊,同時大批援軍會趕來
珍珠港之戰後,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短時期內無法出戰,菲律賓就沒有了援軍
加上戰爭准備不足,在日本人攻擊下只能步步後退
最後在孤立無援情況下投降
但即便如此,老美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首次成建制消滅日軍大隊
② 二戰結束後,菲律賓憑什麼得到的戰後賠償最多
因為菲律賓還有十多萬日本的俘虜,再加上日本曾在菲律賓屠殺了大量的人口,還有種說法,是美國在中間起了作用,因為美國二戰後在菲律賓建立了軍事基地,可能美國也施加了壓力,使得日本不得不償還了巨額的戰後賠償。
二戰持續了很長的時間,對於戰勝國和戰敗國來說,都對本國經濟和入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戰敗的國家自然就相應地背負了大量的賠償債務。在賠償款分割上,往往戰勝國的附屬國能夠獲得更多的份額,菲律賓獲得如此多的戰後賠償款,應該有美國力量的控制,加上日本戰俘的原因,讓日本不得不賠償。
③ 二戰中的菲律賓,為何會被稱為世界最好欺負的國家
因為菲律賓真的是太弱了。
當時,菲律賓總統拒絕向日本支付戰爭賠償。同時,日本殺死了菲律賓的所有戰俘。在經歷了時代的滄桑之後,菲律賓人似乎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日本當時與他們無關,甚至現在與日本站在同一陣線來進行核實。但是在經歷了菲律賓的悲慘遭遇,簽署條約以及日本美化的故事和證據之後,菲律賓甚至將其視為友誼的見證,所以現在菲律賓甚至都不在乎該國的過去。在當今時代,日本是如此傲慢,以至於它宣布了對世界的菲律賓大屠殺,這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但是這樣的消息並沒有影響菲律賓人。
④ 從親美到反美,南亞小國菲律賓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南亞小國菲律賓不是反美,而是減少美國對菲律賓的控制。
他在表達對美國的不滿的過程中在各國,他還表達了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個人不滿。相反,在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杜特爾特一向尊重特朗普。特朗普上台近兩年以來,他從未批評過杜特爾特的反毒品運動,遭到了諸如人權之類的trick倆的攻擊,而且兩者的處事風格相似。杜特爾特的實用主義也賦予菲律賓更大的自治權。他沒有與美國結盟。相反,它只是與保持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分開了經濟和外交距離,為了減少美國干預內政和控制的可能性。
⑤ 二戰、日本侵略菲律賓的過程,和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僅僅10個小時,日軍就對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發起了進攻。成功地偷襲了克拉克和伊巴兩美軍基地後,又在11日對阿巴里機場大肆轟炸。不及一星期,菲島的制空權已操在日本人手中。日方在空中佔了優勢後,即准備進攻菲律賓。同月17日,侵菲主力部隊由高雄、基隆、馬公三處出航。7天後,憑藉艦隊炮火之掩護,在呂宋島的拉蒙灣和仁牙因灣靠岸。拉蒙灣的登陸,本來以為困難重重,結果卻很順利地上了岸,而是在仁牙因灣遭遇到許多料想不到的難題,最終得在嘗了不少苦頭後,才成功登陸。未開戰前,日本人估計菲島比馬來亞容易佔領。可是,實際情況剛好相反。日軍花了近三倍的時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於1942年5月6日把美人趕出菲律賓。前後五個月
⑥ 同是二戰後認美國做大哥,為何菲律賓和日本發展差距巨大
這是因為在第2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得到了美國大量的經濟援助,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日本有足夠的實力發展國內的經濟以及工業基礎。而且在美國的亞太戰略當中,菲律賓的地位遠遠不如日本重要,所以美國並沒有對菲律賓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援助,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使得菲律賓的經濟並沒有得到任何的發展。
不過我們也看到菲律賓和日本的發展離不開美國的支持,但是對於美國來說,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戰略價值要重要的多,因為在日本本土有數量非常多的美軍部隊,再加上未來亞太地區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區域,所以在未來日本一定會更受到美國的重視。
⑦ 為什麼菲律賓對美國的態度突然反轉
是的從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以來,菲律賓一反常態,從開始的對結果不持立場,到最後杜特爾特總統公開對美國的辱罵。如果您對最近的新聞有一個連續的關注的話,對這些事情,您就不會再有什麼疑問。好吧,我來解釋一下。先說當初仲裁結果即將公布時,中國用軍事實力在南海軍演,表達了強烈的憤怒。由於在這段時間以來中美高層頻繁接觸,中國清晰的表達了自已的底線,所以結果公布以後,美國的強硬姿態反而與之前大大的下降,最多隻是為了顧及自已的面子,說幾句硬話而已。美國這時對菲律賓的承諾,已經是視而不見了,但美國此時也是心安理得,並無什麼內疚和自責,因為它當初對菲律賓的承諾本就是言語模糊和模稜兩可的,為的是給它自己留條後路,說白了美國只是想嚇唬中國來獲取利益和堅固它的軍事聯盟,並不想與中國正面沖突。仲裁結果公布以後,這時美國就無處躲藏了,它只能挑明自已的立場,來給世界一個交代,是與中國正面為敵維護菲律賓的利益,還是放棄之前對菲律賓的承諾,結果美國選擇了前者,這無疑使菲律賓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有落差。搞南海仲裁是美國出的主意,強推著菲律賓搞這一活動,菲律賓為此花費了巨額的金錢,也頂著冒犯中國的巨大壓力,然而美國說放棄就放棄了。把菲律賓推到了風口浪尖,又讓菲律賓重重的摔了下來,惹了一身腥又一無所獲,而站在幕後的那個老闆(美國)就這樣瀟灑的離開了。這樣的情景就好像,小偷是菲律賓與我美國無關,菲律賓的感覺就是被老闆出賣了。雖然美國事後一遍又一遍的重復的對菲律賓說,美菲同盟的重要性,但菲律賓已經對美國失望了。所以菲律賓對美國的態度有所轉變,但它不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菲律賓還是需要美國的,但是不會再是美國的小弟,被 美國當槍使,不會再讓美國把自己當做釣魚的誘餌,新華社馬尼拉9月10日電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0日說,菲律賓將遵循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任何國家「都不得對其進行任何形式的干預」。
杜特爾特罵美國,既有現實原因也有歷史因素。現實原因是,他上任後把反毒作為頭等大事,想把他在達沃市任市長時「亂世用重典」的治理做法推向全國 ,美國卻以「不守法律「、「違反人權」等來相指責,他自然火冒三丈。歷史因素是,美國對菲律賓進行近百年的殖民血腥統治,犯下幾百萬起罪行。這些都深深印在菲律賓人的歷史記憶中,可以說廣大菲律賓民眾有著反美基因。民族獨立意識很強的杜特爾特,哪裡會容忍昔日殖民者的後裔還想以主子自居,頤指氣使,指手畫腳?他說:「我是一個主權國家的總統,我們不再是殖民地了!」他的這番話道出了他自己也是菲律賓民眾的心聲。另外,杜特爾特敢於這么放開罵,是瞅准了美國有求於菲律賓,奧巴馬用打哈哈、自嘲和調侃來應對辱罵,討好巴結杜特爾特。必須看到,不論杜特爾特總統罵美國有多麼凶,並不表明他會同美國「恩斷義絕」。對美國的軍事援助,飛機也好,艦艇也罷,菲律賓照單全收,美國張羅的軍事演習菲律賓一場不拉,美國在菲軍事基地安全無恙。美菲是軍事盟國,經過多年經營,美國在菲律賓的影響無處不在,菲親美勢力不可小視。另外菲律賓也在向中國示好,根據美聯社報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3號說,不會同意菲律賓和其他國家在南海進行所謂的聯合巡航,杜特爾特的這一表態,明顯廢棄了其前任和美軍早前的約定,杜特爾特強調,菲律賓海軍只會在12海里領海內巡航,不會在其他水域活動。此外他還考慮,向俄羅斯和中國購買防禦武器。
⑧ 二戰後菲律賓是如何走向獨立的
菲律賓的獨立建國一波三折,從 1899 年到 1946 年,經過非常多的事件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才從美西戰爭後美國的佔領地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1898 年美西戰爭後,菲律賓島上就有民族主義者 E. Aquinaldo 建立政府,並宣布菲律賓獨立。但是,在西班牙與美國的默契下,美軍登陸菲律賓並進入馬尼拉,宣布建立軍事政府。此時,菲律賓的政府還通過自己的憲法。 (注意這時候有兩個政府。)
經過美西戰爭的 1898 年 12 月 10 日《巴黎和約》西班牙正式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美國則給西班牙兩千萬美元做為賠償。 (照說,簽訂和平條約之後應該從軍事佔領階段進入友好佔領階段,但因為菲律賓國內尚有不一樣的武裝反對勢力,所以,軍事佔領階段尚未結束,此點和日本佔領台灣一樣,要經過樺山資紀的一段「平亂」階段,也像極了 1947 年台灣的二二八與其後的軍事鎮壓動亂。)
1899 年 E. Aquinaldo 公布憲法,建立菲律賓共和國,並就任首任總統。這時候,美國與菲律賓正式爆發武裝沖突。 (在戰爭法來看,就是佔領軍事政府平定佔領區的叛亂政府,在國內法層次來看,就是外國武力干涉住民自決的建國。)
後來美軍在「平定叛亂」中獲勝。
1901 年 3 月 2 日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有結束菲律賓軍事政府的權力 (當時美國也正在建立其領土憲法性法源) 。
美國軍事佔領區進行民選首長, 1901 年美國總統任命首任菲律賓民政總督,正式開啟民政治理階段。然後,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賦予菲律賓人與美國人同等的權利法案。
1907 年 7 月 30 日美國舉辦菲律賓的議會選舉。後來 1916 年 8 月 29 日美國國會通過,總統簽署著名的《鍾斯法案》 (Jones Act) 。美國通過《鍾斯法案》時說:美西戰爭並無擁有菲律賓,只想菲律賓建立穩定政府之後即撤出。
1919 年菲律賓人民到美國國會游說已經准備好獨立,菲律賓國會也通過相似宣言。
1934 年美國國會通過著名的《泰丁斯-麥克杜飛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詳細規定菲律賓獨立步驟。
菲律賓人選舉制憲代表,起草憲法草案,通過憲法草案。美國總統簽署此憲法草案。菲律賓舉行公投,批准此憲法,之後 1935 年選舉首任總統 (任期六年) , 1935 年 11 月 15 日成立菲律賓國協。 1941 年 11 月 11 日選舉第二任總統。
後來出現憲法修正草案,也經過上述繁復程序,最後由美國總統批准然後公投通過。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佔領菲律賓,麥克阿瑟和菲律賓政府 (總統、副總統) 撤出。
「 (麥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以及戰爭後期美國陸海軍所謂的爭論是攻佔菲律賓或攻佔台灣的爭議。原本決議依據海軍意見來攻佔台灣,但在麥克阿瑟與羅斯福一席密談之後,決策逆轉。其實,雖不知麥克阿瑟說什麼,但是基於美國總統保護「領土」的憲法責任,跳過菲律賓恐有憲法職責上疑慮,而麥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顯然具有憲法責任的意義。同時,陸軍也較海軍更明白「佔領法」,雖然海軍也懂戰爭 (海戰) 法。」
日本的佔領,也遵照佔領法實施戒嚴與軍事管理。
1943 年 6 月日本實施制憲會議,研擬憲法草案, 1943 年 10 月菲律賓第二共和。
此時美國國會決議延長流亡美國的菲律賓正副總統任期。後來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在 1946 年 7 月 4 日宣布菲律賓獨立。 (注意:菲律賓獨立不是由菲律賓宣布,而是由美國宣布,美國並邀請世界各國承認菲律賓獨立。)
1945 年美軍奪回菲律賓,太平洋戰爭結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舉行總統大選,進而美國於 1946 年 7 月 4 日正式宣布菲律賓獨立。
⑨ 菲律賓當年為什麼沒有成為美國第52個州
因為菲律賓太窮而且人口又太多,所以美國不願意要他。
另外說下,美國現在只有50個州,何來的52個?
⑩ 二戰時期菲律賓怎麼獨立的
十年以後的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菲律賓獨立法案。這次輪到菲律賓人不樂意了。菲律賓國會的立法者們拒絕接受這個法案。不少菲律賓人耽心這個法案某項決議的實施會給美國一個保留軍事基地以便繼續控制菲律賓的藉口。還有一些菲律賓人耽心,一但他們獨立,美國將提高菲律賓進口關稅,從而使菲律賓產品失去在美國的優惠待遇。
為了菲律賓的最後獨立,為了消除菲律賓在經濟方面的憂慮,美國會在1934年通過「泰丁斯-麥杜菲法案(Tydings-McffieAct)。這項法案決定建立一個菲律賓有關機構並實施一項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的產品逐步增加關稅的十年計劃。這個法案給菲律賓提供一個逐步調整、適應自己未來獨立經濟的機會。美國人的誠意和切實可行的措施終於使菲律賓人在這一次接受了這個獨立方案。
這項法案在1936年實施,在整整十年之後的1946年得7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菲律賓獨立宣言。這這份歷史性的文件是有美國第三十三位總統杜魯門(HarryS.Truman)宣布的。文件這樣寫道:「鑒於菲律賓人民一旦准備好承擔義務,美國政府就將向菲律賓人民交付全部主權這一承諾;鑒於菲律賓人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現在,我,哈里杜魯門……據此承認菲律賓作為一個自行管理國家的獨立性……。」
美國終於如願以償,把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的菲律賓還給了菲律賓人。菲律賓從此走上獨立富強之路。這就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殖民地菲律賓與眾不同的獨立的過程。歷史不能重復,也不能試驗。如果能夠,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當年美國沒有以武力手段強迫菲律賓接受美國管理,菲律賓註定落在早就窺視這個群島的歐洲帝國手中。而在當時的殖民政策下,菲律賓的繁榮富強可能要推遲許多年,要付出許多代價,而它距離真正的獨立可能更為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