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經歷封建時期和什麼時期

菲律賓經歷封建時期和什麼時期

發布時間:2022-04-01 15:51:28

❶ 從親美到反美,南亞小國菲律賓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南亞小國菲律賓不是反美,而是減少美國對菲律賓的控制。

他在表達對美國的不滿的過程中在各國,他還表達了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個人不滿。相反,在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杜特爾特一向尊重特朗普。特朗普上台近兩年以來,他從未批評過杜特爾特的反毒品運動,遭到了諸如人權之類的trick倆的攻擊,而且兩者的處事風格相似。杜特爾特的實用主義也賦予菲律賓更大的自治權。他沒有與美國結盟。相反,它只是與保持與美國的軍事同盟分開了經濟和外交距離,為了減少美國干預內政和控制的可能性。

❷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2)菲律賓經歷封建時期和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

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菲律賓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❸ 菲律賓與南朝鮮在60,70年代都是獨裁政權,為什麼經濟發展不一樣

首先地理環境不一樣。韓國地處朝鮮半島南端,北接朝鮮、俄羅斯(當時是蘇聯)西鄰中國,向東可達日本列島,戰略位置在美國冷戰政策中非常重要,扶植韓國政府可以打壓社會主義陣營全球的赤化攻勢,同時有利於日本作為反共基地的安全性,是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反觀菲律賓,是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從西班牙手中搶來的,該國的地理位置是控制南太平洋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對馬來亞的英法等國勢力造成威懾。起到了美國在東南亞不沉沒航母的作用,故軍事意義大於綜合的政治意義,而且由於長期受西班牙統治,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帶有西班牙色彩,不屬於傳統主流的歐美資本主義,故經濟發展不快。
第二,國民素質。韓國在朝鮮時代長期受儒學熏陶,屬較早開化之民,先進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較早民族精神比較強,雖被日本殖民,但一直抗爭不斷。70年代的儒學經濟使韓國收益,一躍稱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然而該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帶有極強的封建性,且對民主的運用不是很好,故對國家的發展會造成影響,長期與北朝鮮的敵對也極大影響了經濟正常發展。菲律賓開化較晚,殖民時間相對又長,對民主的理解有誤,所以經濟一直發展的不好

菲律賓什麼時侯脫離原始社會

從夏朝開始奴隸社會,夏朝前都是禪讓制的。從秦朝開始封建社會的,秦始皇創造的君主專制!

❺ 菲律賓近代史

據歷史學家考證,菲律賓的遠古文明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嘟裨?0萬年前。菲古人類以塔崩人為代表,約生活在2萬多年前。約到公元前7000年,菲石器文化已有較大發展。此後經歷了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農業、手工業商品貿易及航海均有發展。菲於公元前2世紀進入奴隸社會。14世紀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蘇祿和棉蘭老等地出現了封建蘇丹政權,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同中國的文化、貿易往來可上溯至14世紀前。中國以絲綢、陶器、黃金、象牙與珍珠交換菲律賓的蜂蠟、燕窩、柚木、藤條等。1521年3月7日,麥哲倫西班牙王朝命令來到菲律賓,決定以西班牙王儲菲律普名字命名該島為菲律賓群島;1571年西班牙在馬尼拉建立殖民政府。此後,西班牙從政治、社會、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改變了菲律賓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15至18世紀,菲律賓人民不斷反抗,震撼了西班牙殖民統治9世紀後半期起,菲民族解放運動興起;1872年,菲工人與士兵聯合,喊出「打倒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口號」。1892年,主張以武裝革命襀實現獨立的「卡蒂普南」成立,領導了震撼全國的反西革命。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失敗,根據美西《巴黎條約》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同年6月12日,菲在美國扶持下宣布「獨立」,阿吉納爾多出任菲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統。此後,菲人民爭取真正民族獨立的斗爭此起彼伏,未有間斷。1935年11月,美國被迫允許菲成立「自治政府」,並答應10年後允許菲正式獨立。奎松當任「自治政府」總統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民族經濟、文化教育及國防的政策,但經濟結構的殖民地性質,仍是菲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民族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於1942年5月佔領馬尼拉美國對菲的佔領遂告結束。何賽·勞雷爾在日本當局的威逼下成立傀儡政府,菲人民在菲律賓共產黨等領導下,組成人民抗日軍,積極進行抗日斗爭。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重新統治菲律賓,恢復了菲「自治政府」。以奧斯敏納為首的菲政府把經濟重建的希望寄託於美國政府,但所得援助遠遠未能解決菲經濟所面臨的嚴重困境。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在壓力下,美國被迫於1946年7月4日同意如期「給予」菲「獨立」。羅哈斯當選總統,菲再度建立共和國。然而,美國政府迫使菲政府接受「同等權利法」、簽定「美菲貿易協定」、「軍事基地協定」、「軍事援助協定」和「共同防禦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繼續控制菲經濟命脈。1953年,馬格賽賽在美國支持下當選總統,一方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信貸合作等,一方面在貿易和外交上繼續依附美國。1957年,因馬在飛機失事中身亡,副總統加西亞繼任總統,實行經濟緊縮及「菲人第一」政策,經濟困境與社會矛盾相對緩解。1961年,馬卡帕加爾當選總統,通過土地改革法案,取消外匯管制,企業經營自由化,外交上主張「回到亞洲」。1962年,菲政府宣布把菲律賓的獨立日從7月4日改為6月12日(即菲律賓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日子)。

1965年馬科斯當選菲第六任總統。在其執政最初兩年中,政府在澄清吏治、抑制貪污和打擊走私方面卓有成效,但發展經濟的計劃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後在東南亞民族解放斗爭及國內民族主義浪潮高漲的影響下,馬調整對外政策,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影響,尋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並摒棄了過去20年間不與社會主義國家來往的政策。1969年馬連任總統後,菲再度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社會動盪,南部叛亂及菲共武裝斗爭加劇,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1972年至1981年,馬政府實行軍管,廢除兩院制國會和多黨制,改為一院制的「國民大會」。其間前期(1973至75年)經濟發展較快,社會矛盾有叛亂形勢受到遏制,但後期馬獨裁加劇,全國民眾抗議運動高漲。1983年8月21日,菲反對黨領袖、前參議員貝尼尼奧.阿基諾結束在美國的流亡回國時在機場遭暗殺,導致政局急劇惡化。反政府運動更加高漲。此壓力下,馬被迫宣布於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但賄選丑聞引發空前規模的「人民力量革命」,阿基諾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馬及其家人逃亡美國。

❻ 現代菲律賓文學發展主要經歷了哪三個時期

1901年菲律賓淪為美國的殖民地之後,英語逐漸代替西班牙語,出現了不少用英文創作的小說,它們繼承了民族主義文學的傳統,具有獨創性和強烈的吸引力。它們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908—1924),稱為「模仿時期」,作者大多數是大專學生,創作大多模仿美國的小說。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家、作品有:帕茲·馬奎斯·貝尼特茲的《死的星星》、《丘陵之夜》和選集《菲律賓人的愛情故事》;喬治·博科波的《發光的符號》。

第二個時期(1924年—1935),稱為「實驗和獨創的時期」。這時期共有兩批作家,第一批的主要代表是克萊門西達·喬文·科萊科和何塞·維拉·潘加尼,前者的代表作是1924年發表的小說《他的歸來》。後者的代表作是於192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心愛的人》。第二批都是青年作家,雖然他們受到歐洲文學的影響,但他們的作品卻有濃厚的鄉土色彩。

其中比較傑出的有卡洛斯·布羅山、曼紐爾·E·阿貴拉、何塞·加西亞·維拉和阿馬多爾·T·達格奧等人。卡洛斯·布羅山(1914—1956)擅長寫作諷刺小說。曼紐爾·E·阿貴拉(1911—1944)的成名之作是短篇小說集《兄弟利昂攜妻而歸》(1940),收有30篇小說,都是以菲律賓的北部地區為背景,著重描寫農民、漁夫、佃戶和無產者的生活與斗爭。阿貴拉於1944年因從事抗日活動,慘遭日軍殺害。

第三個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至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更偉大的獨創時期」。這時期出現了一批青年作家。其中著名的有尼克·華奎因、內斯多爾·V·M·剛薩雷斯、史蒂文·賈維拉納、克利瑪·坡羅丹·杜維拉等人。這個時期的文學運動的主流仍然是愛國的民族主義文學,作品的主題多數是宣揚熱愛家鄉,熱愛民主與自由,歌頌純潔的愛情,反對異族侵略等。例如剛薩雷斯(1915—)的長篇小說《四月的風》(1940)、《沐恩的季節》(1956)、史蒂文·賈維拉納(1918—)的小說《沒有見到黎明》(1947),以及埃迪爾伯多·K·廷波的《夜裡的警戒》等。這一時期的作品還有比恩維尼多·N·桑托斯寫的關於旅美菲僑的短篇小說集《你們,可愛的人們》(1955)及其續集《兄弟,我的兄弟》(1960)和《蘋果的香味》等具有強烈民族意識和鄉土色彩的作品以及幽默小說家阿歷山德羅·R·羅徹斯以菲律賓的民族風俗(斗雞)為題材所寫的活潑有趣的短篇小說。在70年代裡,青年作家埃爾溫·卡斯蒂羅所寫的英文短篇小說《拉黛安娜的手錶》被評為1975—1977年東盟文學的優秀作品之一。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獨立以後,政府逐步推廣一種菲律賓國語,已有一些作家運用它從事翻譯和創作。

❼ 菲律賓戰役經歷了哪些歷程

日本人以對美軍機場和甲米地海軍基地的突然突擊開始戰役,於1941年12月8~9日在陸地上摧毀了一半重型轟炸機和1/3以上的戰斗機。駐扎在菲律賓南部基地的美國亞洲艦隊的基本兵力擺脫了敵軍的打擊。

日軍奪取了制空權,並借呂宋地區幾乎沒有艦隊兵力之機,自12月10日起開始派先遣部隊上陸,1941年12月22日派第14軍主力上陸。1942年1月2日,日本人攻佔了馬尼拉。戰役的主要目的業已達到。日軍也在棉蘭老島和樂島上陸。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撤向巴丹半島,在此防守至4月9日。1942年5月7日,菲律賓戰役結束。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❽ 誰知道菲律賓的歷史

早在唐朝時期中國人就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中國史籍中所提及的呂宋、蘇祿、麻逸、古麻剌朗等國皆於今日菲律賓國內。在菲律賓當地,考古發掘甚至發現有日期在3世紀的中國瓷器。

1390年,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建立了蘇祿蘇丹國,他們是在13世紀以來從蘇門答臘島移民而來。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此地。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為美屬菲律賓領地)。
1935年3月24日,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6年7月4日,獲得完全獨立。
1965年,斐迪南·馬可仕當選總統。
1971年,斐迪南·馬可仕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
1986年,柯拉蓉·艾奎諾競選勝利後,馬可仕被逐。
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羅慕斯勝選,柯拉蓉·艾奎諾和平轉移政權。
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
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艾若育夫人繼任。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經歷封建時期和什麼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8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3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9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1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