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埃博拉病毒起源
埃博拉病毒起源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並且通過人際間傳播在人群中蔓延。但基於現有證據,人們認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埃博拉」是扎伊爾(即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的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種不知名的病毒光顧這里,瘋狂地虐殺「埃博拉」河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致使數百生靈塗炭,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蘇丹,一時屍橫遍野。經過兩次「暴行」後,「埃博拉」病毒隨之神秘地銷聲匿跡15年,變得無影無蹤。
1995年1月起在扎伊爾及1996年2月起在加彭暴發流行:在扎伊爾基奎特(Kikwit)市發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彭奧果韋伊溫多(Ogooue Ivindo)發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
(1)菲律賓病毒感染最什麼地區擴展閱讀
病毒結構形態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
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不過實驗室純化技術也可能是造成這些形狀產生的因素之一,例如離心機的高速運轉可能使病毒粒子變形。
病毒粒子一般直徑約80納米,但長度可達1400納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長度則接近1000納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結構的核殼蛋白由螺旋狀纏繞之基因體RNA與核殼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病毒蛋白VP35、VP30、L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從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納米長。
另外10納米則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這層套膜來自宿主的細胞膜,在套膜與核殼蛋白之間的區域,稱為基質空間,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組成。
㈡ 剛果現埃博拉病例,這種疾病有什麼特點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疾病具有死亡率高、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快、臨床症狀明顯、治癒率低等多個特點,在非洲生活的人要注意自然防護,避免被病毒感染。
埃博拉是一種傳播能力特別強,而且對人體危害極為嚴重的病毒,這種病毒的感染者多在非洲少數病例曾在菲律賓出現過,它的傳染率特別高,會通過分泌物,血液汗液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而且人和動物都有感染這種病毒的可能。
三、埃博拉的預防治療方法
預防埃博拉要遠離病毒流行區域,在這些地區活動時,不要接觸感染者的屍體和血液以及分泌物,在病毒流行地區還不能食用野生動物,而醫護人員在對病例進行治療的時候,要配備全套的防護裝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避免被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現在還沒有好的治療手段,注射NPC1阻礙劑對這種病毒的傳播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很少能把發病的患者治癒。
㈢ 菲律賓疫情情況如何
菲律賓衛生部2021年5月4日通報,在過去24小時內,該國新增5683例確診病例,創3月19日以來的最低紀錄;新增97例相關死亡病例。截至目前,累計確診病例1067892例;累計死亡17622例。自疫情暴發以來,擁有1.1億人口的菲律賓已對1100萬人進行了新冠檢測。
菲律賓衛生部5月4日通報,在上周測序的744個樣本中,新增289例感染首先在英國發現的新冠變異毒株B.1.1.7,380例感染首先在南非發現的B.1.351變異毒株,還有9例首先在菲律賓發現的P3變異毒株病例。
菲律賓衛生部說,這些變異病毒病例是從海外返國的菲律賓人和當地居民的檢測樣本中發現的。當局吁請民眾嚴格遵守基本防疫措施。
菲律賓應對疫情總協調人感謝中國為菲全國疫苗接種計劃提供關鍵支持
「感謝中國政府克服國內供應緊張困難,向菲慷慨援助新冠疫苗,幷向菲出口疫苗。這批疫苗對菲極其珍貴,為菲順利實施國家疫苗接種計劃提供了關鍵支持,為助菲渡過難關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地時間4月30日,菲律賓全國應對疫情總協調人加爾維茲,在菲律賓工商總會和菲律賓國際商會聯合舉辦的「疫苗峰會」上如是表述。
當天,「疫苗峰會」在線上舉行,主題是「疫苗公平分配與安全」。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出席發表主旨講話。
馬尼拉市市長莫雷諾、俄羅斯駐菲律賓大使帕夫洛夫、菲律賓國際商會創會主席蔡聰妙、菲律賓工商總會會長楊輝戈、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林育慶等參會幷致辭,菲總統企業事務顧問康習商,世界銀行代表以及菲政、商、學及媒體等各界600餘人參會。
黃溪連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是控制疫情的根本手段。中國積極落實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集中資源和力量推進疫苗研發生產,在加快推進國內接種的同時,積極致力於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以上內容參考央視新聞-菲律賓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683例 累計確診1067892例
㈣ 菲律賓爆發非洲豬瘟,菲律賓做了什麼以防止疫情繼續爆發
菲律賓對於爆發非洲豬瘟的事件採取了很多相關措施。例如,他們解聘了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入境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同時對生豬進行捕殺。
同時,菲律賓解聘了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入境問題上,嚴格控制機場安檢,入境的群眾需要接受嚴格正規的全身檢查甚至是泡腳;在市場上還嚴格限制生豬的進出口,宣布暫停進口、銷售以及加工部分國家的豬肉,也呼籲全國的養豬相關商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以防疫情再次爆發。
㈤ 號稱「新SARS」的MERS是什麼有多危險如何防治
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引起和SARS類似的疾病。目前認為其傳播性不如sars,但致死率高於sars(40%對11%)
節選WHO有關問答的內容
一、什麼是中東呼吸綜合征?
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MERS-CoV)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該病毒於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次被發現。冠狀病毒是一組能夠導致人類和動物發病的病毒,常能夠引起人類發生從普通感冒到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多種疾病。
二、中東呼吸綜合征發生在哪裡?
以下國家已經報告了中東呼吸綜合征病例:中東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達和葉門;非洲的埃及和突尼西亞;歐洲的法國、德國、荷蘭、希臘、義大利和英國;亞洲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黎巴嫩以及北美的美國。
病毒似乎在整個阿拉伯半島廣泛循環。近期中東以外地區報告的所有病例最初均在中東感染,然後輸入到中東以外地區。這些旅行相關病例在本國內似乎沒有感染其他人。2013年法國和英國的輸入性病例導致了有限的人傳人傳播。
三、中東呼吸綜合征有那些症狀?
典型病例常呈現發熱、咳嗽和氣短等症狀,在檢查中經常發現肺炎表現。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等也有報道。重症病例可導致呼吸衰竭,需要在重症監護室內機械通氣和支持治療。部分病例可出現器官衰竭,尤其是腎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大約為27%。該病毒似乎會導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老年人和伴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發生更嚴重的疾病。
十三、WHO有什麼建議?
①成員國:WHO鼓勵所有的成員國加強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監測,並對任何異常的SARI 或肺炎病例進行仔細回溯;要求成員國向WHO通報或確認所有可能病例或確診病例;還鼓勵各國提高對MERS的認識。
②醫務工作者:感染防控措施對於預防衛生保健機構可能出現的MERS-CoV傳播至關重要。向MERS疑似或者確診病例提供醫護服務的衛生保健機構應當採取適當措施,減少將病毒從感染病人傳給其他病人、醫務人員和探訪者的危險。應當針對醫務人員開展感染防控技能教育和培訓並定期更新知識。
③國家、從業者和個人旅遊忠告:下面的建議用以減少旅行者和與之旅行相關的工作人員(包括運輸人員和地勤人員)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並增加旅行者疾病的自我報告。
告知那些患有基礎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和免疫缺陷等)前往中東的旅行者們,在旅行中會增加他們患病的風險,包括中東呼吸綜合征。
使出境旅行者和旅行團知道一般旅行衛生預防措施信息,包括流行性感冒和旅行者腹瀉等疾病信息,一般情況下這將降低感染的風險。具體的重點在於: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手沒有明顯的臟時,可採用手搓);堅持食用好的食物,如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或在不衛生條件下的製作的食物,並在吃水果和蔬菜前恰當清洗;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為所有旅行團組織前往中東的旅行者,提供可用的健康咨詢信息,並將這些材料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旅行社或出發地點)。可採用不同類型的信息傳播方式來把信息傳達給旅行者,如在飛機和船隻上播報健康警報,橫幅、小冊子,在國際入境口岸播放廣播公告等。旅行咨詢信息應該包括MERS-CoV的最新信息和指導旅行時如何避免疾病。
建議那些出現明顯急性呼吸道疾病,並伴有發熱和咳嗽(嚴重到足以干擾一般的日常活動)的旅行者:減少與他人接觸防止感染他們;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用後將紙巾丟進垃圾箱並洗手,或者,如果這不能做到,咳嗽或打噴嚏時對著上衣的袖子上,而不是手上;盡快向醫務人員報告。
建議從中東地區旅行歸來的旅行者,如果回來後兩周內發現有明顯急性呼吸道疾病,並伴有發熱和咳嗽(嚴重到足以干擾一般的日常活動),應立刻就醫,並通知當地的衛生部門。
建議曾密切接觸過從中東地區歸來、出現明顯急性呼吸道疾病並伴有發燒、咳嗽(嚴重到足以干擾一般的日常活動)的旅行者的人群,如果接觸後出現類似症狀,要報告給當地的衛生部門,以進行MERS-CoV檢測。
提醒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注意從中東地區回來的並伴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旅行者感染MERS-CoV的可能性,特別是那些發熱、咳嗽和肺器質性疾病的(例如: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患者。如果臨床表現表明可能為MERS,應根據WHO的病例定義開展MERS-CoV實驗室檢測,並採取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臨床醫生也要意識到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現非典型表現。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的要求,各國應確保採取常規措施,以評估在交通工具(比如飛機和船)和入境口岸發現的患病旅行者,並能對有症狀的旅客採取安全措施送至醫院或指定的機構,以進行臨床評估和治療。如果患者出現在飛機上,可以使用乘客定位表格。此表格對於收集乘客的聯系信息非常有用,可在需要時用於隨訪。
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治療】
(一)基本原則。
1.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確定治療場所:疑似、臨床診斷和確診病例應在具備有效隔離和防護條件的醫院隔離治療;危重病例應盡早入ICU治療。轉運過程中嚴格採取隔離防護措施。
2.一般治療與密切監測。
(1)卧床休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2)定期復查血常規、尿常規、血氣分析、血生化及胸部影像。
(3)根據氧飽和度的變化,及時給予有效氧療措施,包括鼻導管、面罩給氧,必要時應進行無創或有創通氣等措施。
3.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抗MERS冠狀病毒葯物。體外試驗表明,干擾素-α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4.抗菌葯物治療。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葯物,加強細菌學監測,出現繼發細菌感染時應用抗菌葯物。
(二)重症病例的治療建議。
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治療原則是在對症治療的基礎上,防治並發症,並進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實施有效的呼吸支持(包括氧療、無創/有創機械通氣)、循環支持、肝臟和腎臟支持等。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效果差的危重症病例,有條件的醫院可實施體外膜氧合支持技術。 維持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胃腸道功能,適時使用微生態調節制劑。詳見國家衛生計生委重症流感病例治療措施。
㈥ 菲律賓首都及周邊四省放鬆限制,這是自食其果嗎
我覺得菲律賓目前算不算是自食惡果,我們還未可知,主要是看這一次首都及其周邊四省放鬆限制之後,疫情發展趨勢怎麼樣再來確定,但是菲律賓政府表示自己在放鬆限制的同時,將會擴大檢測,看擴大檢測能不能彌補放鬆限制的錯吧。
同時菲律賓也表示現在必須要進行重新幅度經濟,因為現在有眾多的中小企業已經在艱難的求生了,這一次的沖擊可能對於那些大型企業來說還能夠靠儲存的資金在支撐一段時間,可是中小企業既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也沒有穩定的市場地位,所以只能由政府實行一系列的經濟措施來進行救助。
㈦ 病毒MERs:友急需知道的八大問題
一、什麼是中東呼吸綜合征?
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MERS-CoV)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該病毒於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次被發現。冠狀病毒是一組能夠導致人類和動物發病的病毒,常能夠引起人類發生從普通感冒到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多種疾病。
二、中東呼吸綜合征發生在哪裡?
以下國家已經報告了中東呼吸綜合征病例:中東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達和葉門;非洲的埃及和突尼西亞;歐洲的法國、德國、荷蘭、希臘、義大利和英國;亞洲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黎巴嫩以及北美的美國。
病毒似乎在整個阿拉伯半島廣泛循環。近期中東以外地區報告的所有病例最初均在中東感染,然後輸入到中東以外地區。這些旅行相關病例在本國內似乎沒有感染其他人。2013年法國和英國的輸入性病例導致了有限的人傳人傳播。
三、中東呼吸綜合征有那些症狀?
典型病例常呈現發熱、咳嗽和氣短等症狀,在檢查中經常發現肺炎表現。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等也有報道。重症病例可導致呼吸衰竭,需要在重症監護室內機械通氣和支持治療。部分病例可出現器官衰竭,尤其是腎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大約為27%。該病毒似乎會導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老年人和伴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癌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發生更嚴重的疾病。
四、可以感染病毒而不發病么?
可以,部分人感染病毒後並不會出現症狀。他們是因為在感染病例密接者的隨訪研究中被檢測出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而被發現的。
五、人類如何感染該病毒的?
還未確切了解人類如何感染該病毒的。在某些情況下,病毒似乎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這常出現在家庭成員、病人和醫護工作者之中。最近,醫護工作者感染報告增加。在一些社區病例中未找到可能的感染源。他們有可能是因為暴露於動物、人或者其他感染源而感染。
六、可以人傳人么?
可以,但僅僅在有限的范圍內。這種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似乎不大容易,除非有密切接觸,如看護病人時未進行保護。在醫院內集聚性病例中,人際間傳播更容易,特別是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不足的時候。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有持續的社區內傳播。
七、病毒的感染來源是什麼----蝙蝠、駱駝、家畜?
全部的感染來源尚不完全清楚。但在埃及、卡達和沙特的駱駝中分離到和人類病毒株相匹配的病毒株。很多研究已經在非洲和中東的駱駝中發現病毒抗體。人和駱駝的病毒基因序列數據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可能還存在其他宿主。
八、人類應該避免和駱駝或駱駝產品接觸么?去參觀農場、市場或者駱駝集市安全么?
作為一般的預防措施,目前前往農場、市場、谷倉或者有其他動物場所的任何人,都應該採取一般的衛生措施,如接觸動物前後要經常洗手,避免接觸患病動物。
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動物產品(如奶和肉),帶來了多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風險。通過烹飪或巴氏滅菌法適當處理的動物產品可安全食用,但也需小心處理,避免與未煮過的食物交叉污染。駱駝肉和奶在加熱滅菌、烹飪或其他熱處理後是可以持續消費的營養產品。
在更多的信息被獲得之前,患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腎衰,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被認為是患MERS-CoV的高風險人群。因此,這些人群應避免與駱駝接觸,或者吃尚未煮熟的肉類。
駱駝農場和屠宰場的工人應該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在接觸動物後勤洗手、可行的面部保護和穿防護服(工作後需要脫下和每天清洗)。工人們還應該避免讓家庭成員接觸被駱駝或駱駝排泄物污染的臟工作服、鞋子或其他物品。不宰殺食用生病的動物。避免直接接觸已經確認被MERS-CoV感染的動物。
九、MERS-CoV感染有可用的疫苗可預防嗎?治療方法是什麼?
目前尚無可用的疫苗或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方法是支持性的和基於病人的臨床狀況的。
十、醫務人員有感染MERS-CoV的風險嗎?
是的。在一些國家的醫院內已經發生了傳播,包括從病例傳播到醫護工作者。由於並不總是能夠在疾病早期或未做檢測時就發現MERS病例,因為疾病的症狀和其他臨床表現並不是特異的,因此,醫務人員要確保在診療所有病人時始終採取標准防護措施。當診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病人時,除標准防護措施外還應採取飛沫防護措施。診療疑似或確診MERS病例時,應增加接觸防護措施以及眼部保護措施。當進行可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時,還需採取空氣傳播防護措施。
㈧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感染新冠,當地的防疫措施很差嗎
三月十五日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哈里-洛克在例行的視頻記者會上向媒體表示由於他最新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所以他在這之後已經被進行隔離,目前他的身體還沒有出現任何的症狀,但是在被確認安全之前他將一直在隔離居所中進行遠程工作,他同時表示在檢測結果出來以後他沒有與總統杜特爾特進行過任何接觸,所以總統目前是安全的。
實際上今年以來世界范圍內的疫情反撲就說明了現在將控制疫情的希望放在疫苗上有些不太現實,畢竟全球疫苗的產量有限,而且新冠疫苗也在不斷的變異之中,疫苗的效果是否能夠保持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