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菲律賓有哪些民族文化
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人口主要分布在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三大地區。菲律賓有90多個民族,主體民族為馬來族,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比薩揚人、米沙鄢人、維薩亞人、比科爾人等;他們大多居住在平原地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占據主導地位,由於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響,西方文獻稱其為「基督民族」。在呂宋島的北部和南部、民都洛島的東部、棉蘭老島等地的山區還居住著50多萬少數民族,包括邦班牙人、幫加錫南人、卡加揚人、伊富高人、馬拉瑙人、阿埃塔人等。此外,還有外來的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歐美人,以及為數不多的原住居民。
菲律賓群島的民族與文化豐富多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南島民族的遷徙和宗教貿易的發展,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菲律賓有70多種語言,國語為他加祿語,英語為官方語言。菲律賓的風俗、藝術等方面滲透著多元文化的風格特色,菲律賓的舞蹈藝術也受到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西方文化的深刻影響,具有多元文化的舞蹈風格特徵。
② 菲律賓文化是什麼樣的
菲律賓社交習俗:
菲律賓人很坦誠 性格直率喜開朗
多信羅馬天主教 十三為喪兆不幸
美國方式喜模仿 女士優先頗盛行
普遍喜歡茉莉花 喻為國花表吉慶
善交朋友講禮貌 重視禮儀與文明
習慣西餐 對中餐也感興趣
③ 關於緬甸、菲律賓或者印度尼西亞的風俗文化或有意思點的介紹
印度尼西亞城市同其他國家一樣,大多是現代化建築,農村卻到處是帶有民族特色的建築。 由於天氣炎熱,人們每天至少要沖洗三次澡。印度尼西亞人習慣用手抓飯,人擅長烹調,咖膽雞是馳名東南亞的美味佳餚。那裡的風味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團、糯米糕、肉包子等。人們普遍喜歡吃辣的,辣椒、辣醬是餐桌上常見的佐料。
禁忌和禮儀 印度尼西亞人很重視禮節,講究禮貌。「謝謝、對不起、請原諒、請」等敬語經常掛在嘴上。 與人見面行握手禮,一般不主動與異性握手。伊斯蘭教是印尼的主要宗教,忌食豬肉和飲司之 性酒;,摸別人的頭;忌用左手拿遞東西、吃飯。指人或物時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場合忌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等。印尼人對來訪的客人並不一定要求非送禮不可。但出於禮節,可以送給主人一束鮮花,或最好說上幾句感謝的話等。在與印尼人談話時,最好避開與當地政治、社會和國外對他們的援助等方面的話題。
信仰忌諱
印度尼西亞人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還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印度尼西亞人忌諱用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他們把左手視為骯臟、下賤之手,認為使用左手是極不禮貌的。他們忌諱有人摸他們孩子的頭部,認為這是缺乏教養和污辱人的舉止。印度尼西亞巴杜伊人衣著色彩除了他們只崇尚的白色、藍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連談論都不允許。爪哇島上的人最忌諱有人吹口哨,認為這是一種下流舉止,並會招來幽靈。印尼人對烏龜特別忌諱,認為烏龜是一種令人厭惡的低級動物,它給人以「醜陋」、「春葯」、「性」、「污辱」等極壞的印象。他們忌諱老鼠,認為老鼠是一種害人的動物,給人以「骯臟」、「瘟疫」和「災難」的印象。伊斯蘭教徒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大多數人不飲酒。印尼人一般都不喜歡吃帶骨刺的菜餚。
菲律賓社交習俗:
菲律賓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菲律賓人很坦誠 性格直率喜開朗
多信羅馬天主教 「十三」為喪兆不幸
美國方式喜模仿 女士優先頗盛行
普遍喜歡茉莉花 喻為國花表吉慶
善交朋友講禮貌 重視禮儀與文明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菲律賓上層社會的人,由於受西方社會的影響,很盛行女士優先的風氣。他們無論做什麼事,一般都習慣對女士給予特殊的關照。但是在農村,由於女子大多於男子,而婦女的地位卻很低下。其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們最喜歡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家庭觀念很強,一般都喜歡別人談論和贊美他們的家庭。上層社會人士普遍喜著西裝;一般百姓,男子喜歡白色襯衫和西裝褲;女子喜穿無領的連衣裙或沙籠;老年人仍愛穿著麻或草或木製的拖鞋。他們最愛茉莉話。認為茉莉花芳香四溢,給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們都尊其為國花,並視其為純潔,情操和友誼的象徵。好客的菲律賓人,在迎接賓客時,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麗的花環,敬獻給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們對來訪客人的一片純真友誼之情。
禮節禮儀:
菲律賓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間時,無論男女都習慣以握手為禮。在與熟人或親朋好友相間時,一般都很隨便,有的男女之間相逢時,常以拍肩膀示禮。年青人與長輩相見時,則要吻長輩的手背,以示對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見長輩時,則要吻長輩的兩頰為禮;如果晚輩遇見長輩時,說話前要把頭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並稱呼長輩為「博」(意為大爺)。伊斯蘭教徒見面時,要施雙手握手禮,在戶外相見若沒戴帽子,則必須用左手捂頭。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的方式很獨特。他一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是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他們認為這才是真誠的、真正的握手。
信仰忌諱:
菲律賓人大多數信奉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鱷魚和鳥類,認為有一種神鳥是偉大全能的創造之神,它創造了天、地和人,稱為巴塔拉。
菲律賓人很忌諱「13」數。認為「13」是「凶神」,是厄運和災難的象徵,是令人極為厭惡的數字。他們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左手是骯臟、下賤之手,用左手是對人的極大不敬。他們一般都不願談論政治、宗教及本國狀況和腐化問題。伊斯蘭教徒忌諱豬。他們禁食豬肉和使用豬製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賓人不愛吃生薑;也不喜歡吃獸類內臟和腥味大的東西;對整條魚也不感興趣。
飲食習慣:
菲律賓農村人一般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副食以各類蔬菜、海鮮、蛋禽及肉類為主。菜餚喜多放調料,尤喜香辣調味品。菲律賓三寶顏市沿海及蘇祿海域的巴交族人,慣以木薯、魚類為食。他們很少吃大米。雖然不忌食牛肉、羊肉、豬肉,但多數人卻厭食用肉類。他們喜食各類水果,尤其偏愛甘蔗。菲律賓人在日常生活中嗜嚼檳榔。在他們待客中,也總少不了以檳榔來招待。伊戈羅人除有此俗外,還喜歡咀嚼煙葉。他們習慣吃西餐,但對中餐也感興趣。上層人士用餐慣使刀叉,農村人及穆斯林信徒慣用右手抓食。
飲食習慣
緬甸人常用米粉、面條或炒飯作早點,也有喝咖啡、紅茶和吃點心的。午餐和晚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菜餚特點為油多、帶酸辣、味重。常用各種幼果、鮮菜嫩葉作小菜,蘸佐料吃。進餐時將米飯盛在盤子里,用手抓著吃。隨著社會發展,用刀、叉、勺進食者逐漸增多。
服飾
緬族的服飾與中國雲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稱「籠基」,女裙稱「特敏 」。男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女上衣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場合,男人多戴緬式禮帽(緬語稱「崗包」,用細藤編胚、以粉紅或淺黃色紗巾裹扎而成)。緬甸婦女多留長發,挽發髻,戴鮮花,喜愛用緬語稱為「檀那伽」的香木漿塗在臉上,有清涼、防曬、護膚作用。緬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場合均穿拖鞋,軍人除外。
佛教
緬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教)與中國的佛教(大眾部,俗稱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誠,每天早晚均要念經一次,每逢緬歷初一、十五或齋戒日都要到寺廟朝拜、布施錢財、物品。遇有紅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請僧侶到家供齋或到寺廟布施。佛教傳入緬甸已有上千年歷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形成緬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體系。緬為避免宗教矛盾,未把佛教定為國教。
緬人名字: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稱,以示性別、長幼和尊卑.對長輩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吳」(叔、伯之意),對晚輩則稱「貌」(意為弟弟)。一個人隨其年歲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稱發生變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齡小的稱其為「哥吞威」;比他年齡大的或長輩稱其為「貌吞威」;成年後的一般稱其為「哥吞威」;年長後或有一定社會地位後,尊稱其為「吳吞威」。婦女也同樣,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稱「杜」(姑、姨、嬸之意),對晚輩或平輩稱「瑪」(意為姑娘、姐妹)卑稱或昵稱冠以「米」。如名叫「欽溫」的姑娘,小時有人叫她「瑪欽溫」或「米欽溫」,長大成人結婚後稱「杜欽溫」。凡是軍人,名字都冠以「波」或軍銜,軍官轉業後則冠以「吳」相稱。
④ 關於菲律賓的文化
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90多個民族。主要民族有比薩揚人、他
加祿人、伊洛克人、比科爾人、卡加延人等,共佔全國人口的85%以上。少
數民族有華人、印度尼西亞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
有為數不多的土著民族。居民約85%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
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華人多信奉佛教。
菲律賓群島上的阿埃塔人的祖先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其次是約在公元
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自亞洲大陸由水路遷到菲律賓的原始馬來人,他們
帶來了新石器文化。新馬來人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6世紀分批遷入菲律賓,
他們帶來了金屬工具和拼音字母,是後來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克人的
祖先。總之,從史前時期的矮種人、馬來人的混合中逐漸形成了今天菲律賓
的眾多民族。在這些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後來又移入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
人等亞洲人,此後又和歐洲白種人相互通婚,吸收了其他民族以及人種的成
分。
平原地區各民族人數最多,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方面佔主導地位,
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響。西方文獻稱他們為「基督民族」。其數量
上佔全國的90%,所在地區是菲律賓群島最富裕的地區。正因為如此,平原
民族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也高,因而大民族多。而山區的民族由於條
件艱苦,雖然出生率也高,但自然增長率卻不高,因而都是小民族。
⑤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5)菲律賓文化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
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菲律賓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⑥ 該如何了解菲律賓民俗
菲律賓的民俗風情融合了東西方多元文化的許多特點,既傳承了亞洲人的勤勞與朴實,又吸收了西方人的輕松與活潑,東西合璧,形成了獨具異國風情的氣質,人們的性格隨和爽朗、熱情奔放。
菲律賓人的服飾頗具特色,種類繁多,男士的傳統禮服是一種名叫「巴隆」的絲質刺綉長袖或短袖襯衫,女子的傳統禮服叫「特爾諾裙」,是一種用菠蘿纖維布料做成的圓領短袖連衣裙。少數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圍一條T形花布;女子的服裝類似裙子,顏色鮮艷。菲律賓的飲食也反映出多元文化的特色,如來自馬來祖先的椰奶、具有中國特色的烤乳豬,另外還有不少西班牙風味的美食。
西班牙人將斗雞帶入菲律賓,使斗雞成為菲律賓老百姓喜好的娛樂方式。其場面很慘烈,雞爪上綁上鋒利的刀子進行廝殺,一直斗到流干最後一滴血。直至今日,菲律賓仍是世界極少數承認斗雞合法的國家之一,並使得斗雞變得更刺激、更瘋狂。菲律賓的民間舞蹈很多也是模仿雞的動作來表演的,如薩莉思得舞,男、女舞者分別扮演公雞和母雞來表演求偶舞蹈;芭諾哥舞的表演者分別扮演獵人和雞,描繪了獵人為保護雞與鷹做斗爭的場景。
菲律賓終年節日慶典不斷,並且伴有各種民間舞蹈,充滿民族宗教特色,最著名的要數聖嬰節。聖嬰節在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屆時首都馬尼拉大街小巷都擠滿了人,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手捧著或抬著聖嬰雕像,沿街歡呼舞蹈。舞蹈者退一步,進兩步,徐徐前進,非常壯觀。聖嬰節的遊行聲勢浩大,遊行隊伍長達幾千米。每個遊行方隊以裝飾華麗、風格各異的花車打頭,人們在花車後面盡情舞蹈。隊伍中有塗面文身、沾滿羽毛的原住民,有穿著西班牙服飾的混血兒,還有舞動小旗、身著短裙的美式少女。舞蹈更是花樣百出,集聚西班牙舞、原住部落舞、鄉村舞等各類舞蹈,顯示了菲律賓人民熱情、奔放與包容的性格特點。
⑦ 菲律賓當地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菲律賓人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徒,都很友善,非常好相處。除非你打人,罵人,或者在他們頭上拉屎,否則絕對不會冒犯菲律賓人。
此外只要能遵守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就行了,比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亂刻亂畫,不損壞或帶走當地的動植物。
小費很隨意,可給可不給,給的話最多20P就好,沒必要給太多。
⑧ 菲律賓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16世紀前後,菲律賓人多穿用棉紗、麻纖維製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稱「康崗」,無領、短袖,下身用一條叫「巴哈」的布裹著腹部,上衣下擺略低於腰。衣服的顏色多為藍色或黑色,只有尊長著紅色的衣服。21世紀,菲律賓中上層人士多著西裝,老百姓衣著則比較簡單。男子上身穿襯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裝褲;女子喜歡穿無領連衣裙。大部分青年著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頭、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土著人婚俗多樣。居住在北呂宋高山地區的伊戈羅特人的婚姻主要有兩種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試婚。一般來說,較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家庭的財產、地位不致旁落,在兒女幼時即由雙方父母作主訂婚。到了十四五歲時,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後一方表示不滿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隨時可以分開,男女另找對象。不能生育的,也隨時可以分開。巴交人允許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則禁止通婚,如具有後一種關系的人要結婚,必須作一些「預防」措施和儀式,如將一些貴重物品丟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須以弓箭射女子在遠處安置的竹筒,如果沒有射中,說明男子沒有能力養活妻子,就難以達到求婚的目的。
另外,在菲律賓的法律規定一個男子最多可以擁有四個妻子。
⑨ 請問菲律賓人是什麼人種,他們的語言,文化和祖先
目錄
歷史溯源
民族特徵
華人
經濟發展
菲律賓人
菲律賓人無憂無慮的性格,首先是因為他們篤信宗教。菲律賓是亞洲唯一的天主教國家,有85%左右的人天主教徒。教徒家裡就是一貧如洗也會掛上一副耶穌「最後的晚餐」的油畫。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吉普尼,幾乎每一輛上都寫有與宗教有關的字句。菲律賓人最大的魅力,就在於他們的幸福感很強。這種幸福感很有感染力,大街上不管富人窮人,臉上都掛著微笑。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每月只賺一點點錢,他們也整天樂呵呵的,幾乎沒有危機意識。
中文名稱:菲律賓人
人口:4948萬人
地區:東南亞
國家:菲律賓
歷史溯源
菲律賓群島的古老居民系尼格利陀人,約在兩萬多年前從連接亞洲大陸的陸橋遷入,帶來舊石器時代後期文化,其後裔為今日的阿埃塔人。公元前3000年紀至前1000年紀,先後有兩批原始馬來人從海上遷入,帶來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後裔為今日的邦都人、卡林加人、伊隆戈特人、巴戈博人、曼達亞人、布基農人等。公元前2世紀至16世紀,又有3批新馬來人遷入,帶來金屬工具、階級制度和文字,其後裔為今日的伊富高人、比薩揚人、他加祿人、伊洛卡諾人、比科爾人以及14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摩洛人等。
民族特徵
這些不同來源的人們有的仍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有些則互相混合,並不斷吸收以後陸續遷入者的文化和血統,社會發展達到較高水平。3世紀時,菲律賓人即與中國有友好往來。中國宋代趙汝適《諸蕃菲律賓人志》中已有關於民都洛島麻逸國的記載。當時菲律賓人已輸入中國瓷器和其他商品。其後,在東南部又建有蘇祿國,在班乃島建有馬迪加亞斯國,在北部和中部建有呂宋和馮嘉施蘭等國。14世紀後有大批中國移民遷入,參加當地的經濟開發。1521年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賓人民奮起抵抗, 率隊入侵的F. de麥哲倫在此次進犯中斃命。 自1565年起受西班牙殖民統治達 330多年。1896年以A.博尼法西奧為首的 "最尊貴民族兒女協會" ("卡蒂普南")發動反西班牙殖民者大革命,於1898年宣布獨立。其後又開展反對美國侵略、保衛獨立的斗爭,失敗後,自1901年起受美國殖民統治達40多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攻佔菲律賓,菲律賓人又進行抗日游擊戰爭,於1946年獲得獨立,建立菲律賓共和國。
⑩ 菲律賓風格:什麼是菲律賓風格
菲律賓是東亞太平洋中由眾多島嶼形成的一個國家,菲律賓屬於東南亞國家聯盟,因此菲律賓風格可說是東南亞風格的一種。菲律賓風格在家居裝修上秉承著親近自然的宗旨,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造就菲律賓風格充滿自然氣息的特點,它清爽的氣質,淳樸的風味,帶給我們的是源自於太平洋海域的爽朗海洋味道,就像酷夏午後,微涼的海風中輕輕顫動的芭蕉葉,浮光掠影中,明暗斑駁中,裸露的腳踝所感受到的來自冰涼木地板的沁人觸感,靜謐中暗涌著掩藏不住的蠱惑人心的香艷。
說到一種藝術形式的起源,其實常常與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時間的長河中跋涉,遺留下的點滴成為今天的文化痕跡。對於菲律賓家居裝修風格的起源,其實可以從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它的殖民歷史中找到痕跡和根據。在東南亞的各國中,菲律賓雖也與他們有著相同的基本價值觀和信仰,但因為受到了西班牙和美國的兩次殖民統治,菲律賓人的文化中已然帶有幾種文化的融合氣質。在注重等級的菲律賓國度中,和諧的關系是他們的強調重點,因此,在菲律賓風格中,特別是裝修客廳的效果圖中,對於裝修元素的運用就會鮮明的帶著這個印記,和諧、統一,色彩的協調搭配,對於禮儀的注重和對於他人的尊重等等各個元素間的配合是極有講究的。
既然已經對菲律賓風格做了一些簡單介紹,就要進一步深入說明一下關於菲律賓家居風格的一些特色。每個裝修風格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是他們區別於其他風格的標記。菲律賓風格在家居中的使用已經很頻繁了,但不論是什麼地方的菲律賓風格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對自然的崇敬。作為島嶼國家,菲律賓在海洋與沙灘的世界中生活著,它的這種貼近自然的感覺直接表現在家居風格的設計上,我們可以在菲律賓風格的東南亞傢具圖片看到無論是色彩圖案還是傢具材料,都接受自然的饋贈,都像在向人們娓娓道來一段發生在南洋海島上的美麗傳說故事。
由於是東南亞風格的一種,菲律賓風格必然帶著濃厚的東南亞色彩,深褐色的基調,原木的清新材質,使菲律賓風格對穩重與溫馨的闡述有著自己的理解,雖然充滿東南亞的韻味,但菲律賓風格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的。前文已經闡述,菲律賓風格對自然有著強烈的崇拜意味,木、藤、竹等取材自自然的材料,在菲律賓風格的家居中屢見不鮮。而在海風吹拂下,大量的植物擺飾與綠色的絲麻窗簾都在傳達著熱烈的亞熱帶風情,雖是不明艷的色調,卻透露出平靜海域下的暗潮洶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