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軍怎樣攻佔菲律賓
菲律賓是一個島國,由700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它位於中國的東南,西瀕南海,東臨太平洋,是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印度洋的交通要沖。地理位置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菲律賓仍是美國的殖民地,其最大島嶼呂宋島上有美國在遠東最大的空海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也是美國在遠東和日本進行爭奪的戰略要點。
日軍對菲律賓的作戰企圖,是攻佔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和棉蘭老島,將美軍逐出遠東,以便支援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海上交通線。鑒於駐菲美軍有一定空海實力,日本認為,對菲律賓作戰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首先殲滅美駐菲空軍。因此,日軍作戰計劃規定,戰爭初期首先奪取制空權,在開戰之後三天內殲滅美空軍主力,同時在呂宋島實施多處登陸,佔領機場,以保障主力在仁牙因灣登陸,佔領馬尼拉。在群島的南部則佔領第二大島棉蘭老島,最後佔領菲律賓群島的全部島嶼。參加作戰的日軍是由本間雅晴中將為司令的第14軍,下轄2個師團、1個旅團共5.7萬餘人。直接支援作戰的有海軍第3艦隊和第11航空艦隊,陸軍第5飛行集團,共有各型作戰艦只43艘,陸海軍航空兵飛機500架。此外,還有南方方面軍的直屬部隊和進攻馬來亞的部隊進行支援。以上部隊分別在台灣和帛琉群島集結,准備登陸。
美國在制定遠東和太平洋地區作戰計劃時,對菲律賓的堅守缺乏信心。美國預計,一旦日、美發生對抗,日本將對菲律賓發動突然進攻。由於美、菲之間遠隔太平洋,美國在一定期間內難以從國內進行增援,菲律賓的防禦主要依靠現有駐菲美軍和當地部隊。1941年7月,美國在菲律賓成立了遠東美軍司令部,由麥克阿瑟上將任司令,並開始向菲增派人員和武器,同時繼續構築在呂宋島的巴丹半島和哥黎希律島的工程,但為時已晚,整個防禦計劃要到1942年2月完成。當戰爭爆發時,美菲軍兵力共有陸軍約13萬餘人,其中美軍1.9萬人,菲軍約11.2萬人,飛機200架,海軍1個混合艦隊,即亞洲艦隊,作戰艦只45艘。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海軍航空隊飛機500架先後從台灣起飛對呂宋島美空軍基地進行轟炸。當日機飛臨目標上空時,一度升空戒備的美機正降落休息,結果美國停放在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尼古拉機場上的200架飛機被炸毀約100架,日軍一舉取得了空中優勢。同日,日軍一個營攻佔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12月10日,日軍分別在甘米銀島和呂宋島北端的阿帕里登陸,11日在維甘登陸。12日從帛琉群島出發的日軍在呂宋島東南端的黎牙實比順利登陸。在呂宋島南北登陸的三支部隊分別奪取了阿帕里、維甘和黎牙實比三處前進機場,並向馬尼拉方向實施合擊。與此同時,日本航空兵繼續打擊美海空軍力量。12月10日至12日,日機轟炸馬尼拉灣的甲米地和蘇比克灣的烏朗牙坡海軍基地,炸沉美艦艇4艘,炸毀海軍巡邏機四分之一。至12月17日,美國把在菲律賓僅剩下的17架B-17型轟炸機全部撤到澳大利亞。從此,日軍完全掌握了制空、制海權。12月22日,日軍約1個師團在馬尼拉西北的仁牙因灣登陸。24日,日軍約1個聯隊在馬尼拉以東的拉蒙灣登陸。兩支登陸部隊對馬尼拉實施了向心突擊。在呂宋島登陸過程中,日軍於12月20日以1個聯隊的兵力在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登陸,迅速佔領了納卯以後,於25日在和樂島登陸。17天之內,日軍成功地實施了九處登陸。
美、菲部隊雖有13萬之多,但其中11萬名菲軍系倉促組成,裝備很差,缺乏訓練。菲律賓海岸線漫長,薄弱處很多,防不勝防。麥克阿瑟雖信心十足,決心保衛整個菲律賓群島,將全部島嶼劃為5個防區,建立防禦部署。但由於對日軍的作戰缺乏了解,兵力分散,在日軍登陸時,被動應付。特別是美、菲軍缺乏海空支援,戰鬥力大減。在日軍迅猛突擊下,部隊很快瓦解,馬尼拉的防線也被迅速突破。12月26日,麥克阿瑟下令撤出馬尼拉,將部隊集中於巴丹半島的預設陣地進行抗擊。日軍沒有緊追美、菲退卻的部隊,仍按原作戰方案向馬尼拉推進,並於1942年1月2日攻陷馬尼拉。
1942年1月10日起,日軍向巴丹半島美軍陣地發動進攻。此時南方方面軍已將第5飛行集團和陸軍1個師團調出准備進攻緬甸和參加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侵菲日軍戰鬥力大為下降。加之地形不熟,熱帶病流行,這次作戰傷亡和疾病減員較大。1月28日,日軍被迫停止進攻。4月3日,日軍在得到2.2萬人和飛機、火炮的增援後,對巴丹半島發起第二次進攻。美軍由於所期待的增援落空,病員很多,麥克阿瑟也於3月10日奉命去澳大利亞組織西南太平洋美軍司令部,美軍士氣更加低落。在日軍猛烈攻擊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其中美軍9300人)於4月9日向日軍投降。投降的美、菲軍被迫從巴丹半島南端的馬利維爾斯步行到聖費南多俘虜營,行程1000餘公里,飢病交加的戰俘隊伍在烈日下行軍,沿路倒斃甚多,加之押送的日軍任意虐待殺害,死亡達數千人。美國人稱這次行軍是「死亡行軍」。
日軍攻佔巴丹半島之後,對哥黎希律島連續實施猛烈的炮擊和轟炸。5月5日,日軍渡過海峽在哥黎希律島登陸,接替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少將溫賴特於6日廣播了投降書,駐島美、菲軍1.5萬人成為日軍戰俘。隨後,南部其他島嶼的美菲部隊也大部投降,一部潰散或潛入山林。日軍在進攻菲律賓的作戰中死傷約1.2萬人。
『貳』 二戰中,日軍為何想要攻佔菲律賓
菲律賓由70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是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印度洋交通要塞。最大島嶼呂宋島上有美國在遠東最大的軍事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
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馬尼拉和棉蘭老島達沃,將美軍逐出遠東,以支援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菲律賓對日本具有什麼樣的戰略地位
對日本來說,菲律賓至關重要。一旦失守,日本與東南亞各地的海上交通線路將被切斷,所以為了保住菲律賓,日本決定孤注一擲進行死拼。但日軍由於航渡組織不嚴密,空中掩護無力,突擊也沒有做到出其不意,而且各艦隊之間的通訊聯絡也很差,因此日本的各編隊在海空戰中被各個擊破。1945年1月20日黃昏,6萬名美軍官兵和10多萬噸物資已經上岸。萊特灣海戰大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因為美軍佔領萊特,意味著向菲律賓的大門已經打開,而日本從海上通往東南亞的通道被切斷。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了。
『肆』 為什麼日軍進攻菲律賓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即大舉進攻受美國政府保護的菲律賓,駐菲美軍及菲律賓軍隊抵擋不住,一路潰敗至巴丹半島,陷入危在旦夕的境地之中。按說寡不敵眾能夠全身而退,也並不是很丟臉的事情,這一點對駐菲美軍來說更是如此。但麥克阿瑟元帥既統領著駐菲美軍,又是菲律賓軍隊的元帥,他有臉逃出菲律賓嗎?不過,作為軍人的麥克阿瑟也不是孬種,為了自己的名譽,他決心奮戰到底,決不撤退。
『伍』 菲律賓戰役中日本做了哪些准備
日軍為了實施戰役,投入了第14軍、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
『陸』 日軍制訂了怎麼樣的攻佔菲律賓群島的計劃
日軍企圖攻佔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馬尼拉和棉蘭老島達沃,將美軍逐出遠東,以支援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日軍制訂的作戰計劃,採用了登陸作戰的正攻戰法,戰爭初期首先奪取制空權,在開戰後3天內殲滅美軍航空兵主力,同時派登陸先遣隊奪取主島呂宋島周圍的島嶼和呂宋島沿岸防禦薄弱地區,然後在呂宋島實施多處登陸,佔領機場,適時向前機動航空兵,保障登陸主力在仁牙因灣、拉蒙灣登陸,分進合擊馬尼拉,並奪取南部的棉蘭老島,從戰略上把菲律賓背後割斷,最後佔領菲律賓群島。參加作戰的日軍是由本間雅晴中將指揮的第14集團軍,下轄第16、第48師和第65旅,共5.7萬餘人。參戰的部隊還有海軍第3艦隊和第11航空隊以及陸軍第5飛行集團,共有各種作戰艦只43艘,飛機500架。此外,還有南方軍的直屬部隊和進攻馬來亞的部隊進行支援。這些部隊分別集結在中國的台灣省和帛琉群島等前沿陣地。
『柒』 關於二戰中,美日兩國在菲律賓群島的戰役詳細資料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捌』 二戰菲律賓是日本仆從國,為何它得到的戰後賠償還能最多
因為菲律賓准備殺了日本俘虜,所以日本才賠款8億美元的。
但是,日本仍然低估了菲律賓的堅定態度。不管日本怎麼說好話,菲律賓都拒絕妥協。菲律賓對日本的討價還價感到非常反感。雙方陷入僵局。菲律賓政府甚至打算殺了日本囚犯,美國後來介入。美國專門派遣人才與他們進行協調,經過多年的努力,雙方終於達成協議。 1956年春,日本和菲律賓簽署了《日菲賠償協定》,該協定同意日本向菲律賓提供5.5億美元的凈賠償,並在十年內還清。此外,它還需要在20年內向菲律賓提供2.5億美元的貸款。全部降到8億美元。
『玖』 二戰時期日本猛攻菲律賓,為何美國會輸掉菲律賓戰役
小油瓶想說,面對精銳日軍、精心謀劃、精心准備、突然襲擊,戰爭准備不足並且兵力並不佔優的美國人在“自信心十足”的麥克阿瑟中將帶領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驕傲的麥克阿瑟中將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要對他動手,疏於戒備,錯誤判斷,讓本就實力不足的軍隊雪上加霜。
下面小油瓶帶您走進這場對麥克阿瑟來說失敗的作戰!
至此菲律賓戰役徹底以美國人的失敗告終。
所以麥克阿瑟的錯誤判斷、疏忽大意導致空軍被殲滅,海軍望風而逃,自此制空權制海權徹底消失,而菲律賓部隊缺乏戰鬥力和戰斗精神被日軍精銳部隊擊潰,無奈退守巴丹,巴丹守軍又因缺乏糧食和支援,無奈被殲滅,這就是美國人是如何輸掉菲律賓戰役的!
『拾』 困守菲律賓的日軍被餓死,他們為啥不從菲律賓補充食物
首先我們來看看,二戰中究竟有多少日軍是被餓死的?
據統計,日軍在二戰中總共陣亡234萬人,這也是日本靖國神社裡面供奉的日軍亡靈數字,其中就有超過140萬人是餓死或者病死的,佔到死亡人數的六成以上。
侵佔菲律賓,是日軍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個戰場,有超過52萬日軍死亡,其中40萬人是餓死或病死的,餓死的居多。
愚蠢的是,那些對“天皇”效忠的日軍竟毫無怨言,反而個個“武士道精神”迸發,寧可“玉碎”,也不向美軍投降,結果,就有幾十萬人餓死、病死在島上。
據存活下來的日軍回憶,他們在島上最大的敵人就是飢餓,所到之處,樹皮、樹根都被他們吃掉了,甚至出現了日軍互相殘殺、吃掉戰友屍體的慘狀。有一個日本海軍登上了一個島,就有三個士兵正在吃“熏肉”,旁邊有五具士兵的屍體大腿肉已被剔掉,露出了白森森的骨頭,簡直慘無人道,毫無人性。
日本侵略者最終走向失敗是必然的,他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死有餘辜,絕不可以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