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跳傘隊在哪裡

菲律賓跳傘隊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30 17:48:06

1. 有誰知道美國佛羅里達跳傘中心在哪裡

佛羅里達州有至少20家跳傘中心,你是不是想問國家隊集訓去的跳傘中心呀?^o^

這個:SkydiveDeLand

位於:CityofDeland(迪蘭市)

地址:DelandMunicipalAirport,1600FlightlineBlvd,DeLand,FL32724

該地位於美國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中部,南部為奧蘭多市(Orlando),距離大約1小時的車程。迪蘭是個比較小的市鎮,在一般的大比例尺地圖上查不到,可能會查到Orange、DetonaBeach等地,Deland就離此地不遠

服務:這里跳傘的價格是:1-5000英尺(約1600米)17美元每人次,5000-10000英尺(約3300米),雙人傘150美元左右一次,空中攝像另付錢

2. 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英語:Bermuda Triangle,又稱魔鬼三角,有時又稱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區域並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語源),位於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是由英屬百慕大群島、美屬波多黎各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區海域,據稱經常發生超自然現象及違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積約390萬平方公里(150萬平方英里)。
亦稱魔鬼三角區[1]和喪命地獄。
事件
據說已有50多隻船和20多架飛機在此處神秘失蹤。該地區略呈三角形,位於美國南岸、百慕達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百慕大三角風光集萃(20張)之間。該地區無法解釋的事件可上溯至19世紀中葉。船隻失蹤有時原因不明,有時還沒有發出遇難訊號就無影無蹤。突出的實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迄今仍是一個謎。1945年有5架美國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空軍基地起飛,在飛行訓練途中用無線電報告他們遇難,然後電訊逐漸減弱消失,救難隊也告失蹤。百慕大群島是世界聞名的一個地方,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正東約600公里的海上。百慕大三角的具體地理位置是指位於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島、邁阿密(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和聖胡安(波多黎各島)這三點連線形成的三角地帶,面積達40萬平方英里。百幕大三角由36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這些島嶼好似圓形的環躺卧在大西洋上,由於百慕大群島與美洲大陸之間有一股暖流經過,因此,這里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島上綠樹常青,鮮花怒放。百慕大又被稱為地球上最孤立的海島.因為它與最接近的陸地也有幾百英里之遙,因此,百慕大群島四周是遼闊的海洋,具有藍天綠水,白鷗飛翔,花香四溢的秀麗風景。 不過,百慕大之所以出名,並非是由於它的美麗的海島風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們就會聯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區」。相傳,在這里航行的艦船或飛機常常神秘地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以致於最有經驗的海員或飛行員通過這里時,都無心欣賞那美麗如畫的海上風光,而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碰上厄運,不明不白地葬送魚腹。百慕大三角風光欣賞(20張)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名稱由來
「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有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流過,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觀點概括
到目前為止,對「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釋可歸納為如下幾類:一類認為,這些失蹤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第二類則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異常、洋底空洞、甚至還有人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等的看法,用一些奇異自然現象來解釋「百慕大魔鬼三角」。
新觀點
最近,英國地質學家,利茲大學的克雷奈爾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造成百慕大海域經常出現沉船或墜機事件的元兇是海底產生的巨大的沼氣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層下面發現了一種由冰凍的水和沼氣混合而成的結晶體。當海底發生猛烈的地震活動時被埋在地下的塊狀晶體被翻了出來,因外界壓 百慕大
力減輕,便會迅速汽化。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來所具有的浮力。恰逢此時經過這里的船隻,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如果此時正好有飛機經過,當沼氣遇到灼熱的飛機發動機,無疑會立即燃燒爆炸,盪然無存。
相反觀點
與此相反,有些人認為這些奇特的失蹤現象彼此間並無聯系,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大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這層神秘的面紗是否已經揭開,尚待後人的研究驗證。
編輯本段真實案例
本世紀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大概就要算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與輪船的失蹤案了。 所謂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在這片面積達4000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里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范疇。 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厄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這些渾號反過來又烘託了這里特有的神秘而恐怖的氣氛。 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怎麼獨獨有這么一個神奇而無法解釋的角落?怎麼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失蹤的飛機群
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復仇者」(Avenger)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里達的勞德代爾(Ft. Lauderdale)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里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里,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越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能試圖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復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Martin Mariner)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SS Gaines Mills)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面上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錶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么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復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裡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見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干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系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這件事被添油加醋再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無一生還。 飛機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無聲無息了。
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佇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顛簸,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竟嘎然而止了,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平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在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發現,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沒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但誰都明白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也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餚,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秘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百慕大的三角洲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位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噪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失蹤者再現之謎
「時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人們通常最普遍的認識誤區之一。根據科學家們判定:在通古斯隕石墜落的地區、核武器實驗地區、切爾諾貝利原子能發電站附近以及其他有死亡威脅的地方,即使最精確的表也會不準。有時發生的某種不可思議的事,好像「時間斷裂」一樣……神奇的海洋上,似乎也時時向人們展示著時間斷裂。 (1)海風號失蹤八年再現 1981年8月,一艘名叫海風號的英國遊船在「魔鬼三角」——百慕大海區突然失蹤,當時船上六人驟然不見了蹤影。 不料,時過八年,這艘船在百慕大原海區又奇跡般地出現了!船上六人安然無恙。 這六個人共同的特點就是當時已失去了感覺,對已逝去的八年時光他們毫無覺察,並以為僅僅是過了一霎間。當調查人員反復告訴他們已經過去了八年,最後他們才勉強接受這個事實,當問他們當時都做了些什麼事時,他們無話以對,因為他們只感覺過了一會兒,似乎什麼也沒干。 調查人員之一澳大利亞UFO(不明飛行物)專家哈特曼對此十分興奮,因為在百慕大海區失蹤的人員重新再現,這還是首次。雖然以前曾有失蹤的船隻出現,但無法弄清楚事情始末。盡管這六個人未能圓滿回答調查人員的話,但他認為,用催眠術很可能搞清他們這次奇遇的細節,從他們身上會得到驚人的發現。 這件怪事,雖然出現了時間差異,這對於研究第I類世界和II類世界之間的時間差異問題是絕好的案例。也是對「時間隧道」進行研究的好素材。這是在諸多不明飛行物案例中,當事者產生時間丟失或產生衰老現象是同樣重要的案例,引起了有關科學家極大的重視。 (2)失蹤三十六年的氣球再現 1954年在加勒比海,駕駛員夏里·羅根和戴歷·諾頓駕駛氣球和其他五十個參賽者參加氣球越洋比賽。當時天氣晴朗,視野清晰。突然,在眾人面前,這個氣球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1990年,消失多年後的氣球又突然在古巴與北美陸地的海面上出現。它的出現曾使古巴和美國政府大為緊張,特別是古巴,誤以為美國派出秘密武器來進攻了呢。 古巴飛機駕駛員真米·艾捷度少校說:「一分鍾前天空還什麼也沒有,一分鍾後那裡便多了一個氣球。」當時古巴軍方在雷達上發現了這個氣球,以為是美國的秘密武器,曾一度派飛機想把它擊落,最後大氣球被古巴飛機迫降在海上,兩名駕駛員則由一艘巡洋艦救起,送到古巴一個秘密海軍基地受審。 這件怪事不但古巴人感到驚訝,連兩個駕駛員諾頓和羅根也同樣感到迷惑不解。這兩個駕駛員說他們當時正在參加由夏灣拿到波多黎各的一項氣球比賽。他們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六年,他們只是感到全身有一種輕微的刺痛感覺,就好像是微弱電流流過全身一樣,然後一眨眼他們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變成一片灰白色,接著他們記得有一架古巴飛機在他們氣球面前出現。 芝加哥調查員卡爾·戈爾曾查證過羅根與諾頓的講話,他們確實在1954年參加一項氣球比賽途中神奇地失蹤,戈爾認為這氣球進入了時間隧道。「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瞬間,可在地球上卻已過去了三十六年,相差很大。」因此說,這是比地球時間慢的一條神奇隧道。 類似上述的案例還可以列舉許多,其共同點就是失蹤者再現時時間變慢。但是,也有失蹤者感到時間變快的案例。 (3)九十三名船員驟然衰老之謎 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出現過這樣的怪事,一艘前蘇聯潛水艇一分鍾前在百慕大海域水下航行,可一分鍾後浮上水面時竟在印度洋上。在幾乎跨越半個地球的航行中,潛艇中九十三名船員全部都驟然衰老了五至二十年。 此事發生後,前蘇聯軍方和科學界立即開始對潛艇和所有人員進行調查,並作出三份報告。 其中研究人員阿列斯·馬蘇洛夫博士認為:「這艘潛艇進入了一個時間隧道的加速管道。雖然對它仍知之甚少,不過除此之外,無其他更合理的解釋。」「至於在穿越時空之際,速度對人體有何影響,我們也知道不多,只知道對人體某些部位有影響。那些船員竟在很短時間內衰老了五至二十年,卻是我們前所未見的。」 該潛艇指揮官尼格拉·西柏耶夫說:「當時我們正在百慕大執行任務,一切十分正常,不知什麼原因,潛艇突然下沉。」「它來得突然,也停得突然,接著一切恢復了正常,只是我們感覺有些不妥,便下令潛艇浮出水面。」「整個事件發生得實在太快了,我們連想一下的時間都沒有,而當時我們的領航儀表明我們的位置已在非洲中部以東,就是說與我們剛才的位置相差1萬千米。潛艇立即與前蘇聯海軍總部進行無線電聯系,聯系結果證實他們潛艇的位置的確在印度洋而不在百慕大。 這艘潛艇回到黑海的潛艇基地後,艇上人員立即由飛機送往莫斯科一個實驗室接受專家檢查,結果發現他們明顯地衰老了,典型特徵是:皺紋、白發、肌肉失去彈性和視力衰退等。從使人衰老這方面看,這的確是一個悲劇,但從科學上看,這卻是一個可喜的新發現。這些船員所經歷的事告訴我們,可能有一個比地球時間快的時間隧道。 (4)海洋中漂流四十五年的士兵獲救 1945年,一艘戰艦觸雷,美國二十五名士兵漂流海上,1989年獲救。 1945年在南太平洋由於遭到日本潛水艇襲擊,與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一起沉沒在大海的二十五名美軍士兵在1989年被菲律賓漁民救起。 當人們接到SOS求救信號後,發現這二十五名美軍士兵正坐在一個海軍救生艇中,在菲律賓南部的西里伯斯海漂浮。他們所在的那個區域常有神秘的失蹤事件發生,人們稱為「南太平洋魔鬼三角」——即龍三角海區。 美國海軍當局對於這批水兵的出現感到困惑不解,那些重新出現的士兵,就像四十五年前巡洋艦沉沒時那樣年輕。 而被救起的二十五名美國士兵認為自己僅漂流了九天,實際上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四十五年。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沉沒是美軍歷史上最不幸的事件之一。當那條船秘密向沖繩島運送原子彈部件後向菲律賓開出時,突然遭到5顆水雷攔阻襲擊而沉沒大海,當時甲板上總共有1196人。而此次海難僅有25人獲救,其餘1171人命歸何處,尚不知曉。 闖入神秘百慕大
對此,我們除了用時間隧道解釋外實難理解。 如果我們按照士兵所說的九天比四十五年來計算,當時巡洋艦的航行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250米/秒)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初步計算,巡洋艦假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根據推算,那麼它起碼應達到844.9千米/秒的高速度,顯然這個速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光速。可惜目前做這樣的試驗尚有困難。 (5).失蹤二十四年再現的漁民 1990年8月在委內瑞拉卡拉卡斯市的一隻失蹤了二十四年的帆船尤西斯號在一處偏僻海灘擱淺再現(這只船是在二十四年前一次颶風中在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的)。帆船上三名船員由土著居民救起之後,就送到卡拉卡斯市尋求援助。 為這三個人檢查身體的醫生說:這三人雖然經歷這么多年,但一點也沒有衰老,好像時間對他們已完全停止了。柏比羅·古狄茲醫生說:「這三名船員中最老的一個在失蹤時是四十二歲,按理說他現在應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可是現在看起來依然像四十多歲,身體非常健康。」 這三名船員之一——來自美國緬因州的職業漁民柏狄·米拿說:「我們什麼也記不清啦,只知道當時起了場颶風。我們當時揚帆出海,駛向艾路巴小島,希望能捕到當地盛產的馬林魚。然而忽然天色大變,轉眼漫天烏雲,電閃雷鳴,波濤洶涌,我們便立即將船向岸邊駛去,這便是我所知道的所有經歷。我還知道的就是我們的船隻擱淺了,當我們向那裡的土人問起時,才知道今年是1990年。最初我們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我們是1966年1月6日出發的,原來打算出海捕魚七天,沒想到一去就去了二十四年!」 船上最年輕的十九歲的提比·保利維亞說他記得遇到1966年那場颶風前,他們還捕到一條金槍魚。當他們回到岸上後,當局派人上船調查,在船艙冷藏庫中真的找到了那條金槍魚。調查人員說:「這條魚仍然十分新鮮,就好像是剛捕到的一樣。」 英國政府曾查閱1966年記錄,證實當年確有這么一艘帆船無影無蹤了,原因不詳。 此事只能有一個解釋:帆船進入了時間隧道中,時間變慢。至於如何進入時間隧道?是否有不明飛行物在現場作怪,目前尚不可斷下結論。與此案情頗類似的現代案例是1994年夏,一架由菲律賓起飛的客機飛往義大利,中途經過非洲東部上空時,突然失蹤了二十分鍾(在雷達屏幕上消失後再現),到達義大利機場時晚點二十分鍾。可是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一無所知,每人的手錶指針也沒有晚點。該飛機是否進入時空隧道,還是受不明飛行物影響作用所致?有待探討。

3. 塞班在哪裡

Saipan塞班

塞班坐落於北緯15度13分,東經145度43分,面積約為115平方公里。塞班南北狹長,南北長度約19公里,東西寬約9公里。塞班是一座由珊瑚礁包圍的石灰岩島,擁有絕美的太平洋海島風光。塞班西部地勢較為平坦,大部分人口都在此居住,高達475米的踏破潮山是島上最高峰

北馬里亞納群島由14座島嶼組成,宛如一串散落在西太平洋上的璀璨珍珠。除了有常住人口並被開發成觀光地的塞班天寧和羅塔之外,其他島嶼大都是無人島。地球最深處深達11034米的馬里亞納海溝,就坐落在北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約200公里。

Tinian天寧

天寧位於塞班西南方約9公里處,面積約為101平方公里,與塞班隔海相望。天寧的地形相對平坦,一馬平川。

Rota羅塔

羅搭位チ塞班西南方約135公里處,面積約85平方公里,是北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的島嶼,被稱為「友好之島」,亦因其蔥郁的原始植被被稱為「花園島」。

4. 欲知百慕大三角的相關情況

「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有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流過,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
1.失蹤的飛機群
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復仇者」(Avenger)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里達的勞德代爾(Ft. Lauderdale)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里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里,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越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能試圖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復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Martin Mariner)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SS Gaines Mills)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面上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錶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么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復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裡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見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干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系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這件事被添油加醋再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無一生還。
飛機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無聲無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佇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顛簸,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竟嘎然而止了,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平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在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發現,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沒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但誰都明白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也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餚,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3.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秘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位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嗓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4 百慕大失蹤者再現之謎
「時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人們通常最普遍的認識誤區之一。根據科學家們判定:在通古斯隕石墜落的地區、核武器實驗地區、切爾諾貝利原子能發電站附近以及其他有死亡威脅的地方,即使最精確的表也會不準。有時發生的某種不可思議的事,好像「時間斷裂」一樣……神奇的海洋上,似乎也時時向人們展示著時間斷裂。
1.海風號失蹤八年再現
1981年8月,一艘名叫海風號的英國遊船在「魔鬼三角」——百慕大海區突然失蹤,當時船上六人驟然不見了蹤影。
不料,時過八年,這艘船在百慕大原海區又奇跡般地出現了!船上六人安然無恙。
這六個人共同的特點就是當時已失去了感覺,對已逝去的八年時光他們毫無覺察,並以為僅僅是過了一霎間。當調查人員反復告訴他們已經過去了八年,最後他們才勉強接受這個事實,當日他們都做了些什麼事時,他們無話以對,因為他們只感覺過了一會兒,似乎什麼也沒干。
調查人員之一澳大利亞UFO(不明飛行物)專家哈特曼對此十分興奮,因為在百慕大海區失蹤的人員重新再現,這還是首次。雖然以前曾有失蹤的船隻出現,但無法弄清楚事情始末。盡管這六個人未能圓滿回答調查人員的話,但他認為,用催眠術很可能搞清他們這次奇遇的細節,從他們身上會得到驚人的發現。
這件怪事,雖然出現了時間差異,這對於研究第I類世界和II類世界之間的時間差異問題是絕好的案例。也是對「時間隧道」進行研究的好素材。這是在諸多不明飛行物案例中,當事者產生時間丟失或產生衰老現象是同樣重要的案例,引起了有關科學家極大的重視。
2.失蹤三十六年的氣球再現
1954年在加勒比海,駕駛員夏里·羅根和戴歷·諾頓駕駛氣球和其他五十個參賽者參加氣球越洋比賽。當時天氣晴朗,視野清晰。突然,在眾人面前,這個氣球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1990年,消失多年後的氣球又突然在古巴與北美陸地的海面上出現。它的出現曾使古巴和美國政府大為緊張,特別是古巴,誤以為美國派出秘密武器來進攻了呢。
古巴飛機駕駛員真米·艾捷度少校說:「一分鍾前天空還什麼也沒有,一分鍾後那裡便多了一個氣球。」當時古巴軍方在雷達上發現了這個氣球,以為是美國的秘密武器,曾一度派飛機想把它擊落,最後大氣球被古巴飛機迫降在海上,兩名駕駛員則由一艘巡洋艦救起,送到古巴一個秘密海軍基地受審。
這件怪事不但古巴人感到驚訝,連兩個駕駛員諾頓和羅根也同樣感到迷惑不解。這兩個駕駛員說他們當時正在參加由夏灣拿到波多黎各的一項氣球比賽。他們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六年,他們只是感到全身有一種輕微的刺痛感覺,就好像是微弱電流流過全身一樣,然後一眨眼他們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變成一片灰白色,接著他們記得有一架古巴飛機在他們氣球面前出現。
芝加哥調查員卡爾·戈爾曾查證過羅根與諾頓的講話,他們確實在1954年參加一項氣球比賽途中神奇地失蹤,戈爾認為這氣球進入了時間隧道。「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瞬間,可在地球上卻已過去了三十六年,相差很大。」因此說,這是比地球時間慢的一條神奇隧道。
類似上述的案例還可以列舉許多,其共同點就是失蹤者再現時時間變慢。但是,也有失蹤者感到時間變快的案例。
3.九十三名船員驟然衰老之謎
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區出現過這樣的怪事,一艘前蘇聯潛水艇一分鍾前在百慕大海域水下航行,可一分鍾後浮上水面時竟在印度洋上。在幾乎跨越半個地球的航行中,潛艇中九十三名船員全部都驟然衰老了五至二十年。
此事發生後,前蘇聯軍方和科學界立即開始對潛艇和所有人員進行調查,並作出三份報告。
其中研究人員阿列斯·馬蘇洛夫博士認為:「這艘潛艇進入了一個時間隧道的加速管道。雖然對它仍知之甚少,不過除此之外,無其他更合理的解釋。」「至於在穿越時空之際,速度對人體有何影響,我們也知道不多,只知道對人體某些部位有影響。那些船員竟在很短時間內衰老了五至二十年,卻是我們前所未見的。」
該潛艇指揮官尼格拉·西柏耶夫說:「當時我們正在百慕大執行任務,一切十分正常,不知什麼原因,潛艇突然下沉。」「它來得突然,也停得突然,接著一切恢復了正常,只是我們感覺有些不妥,便下令潛艇浮出水面。」「整個事件發生得實在太快了,我們連想一下的時間都沒有,而當時我們的領航儀表明我們的位置已在非洲中部以東,就是說與我們剛才的位置相差1萬千米。潛艇立即與前蘇聯海軍總部進行無線電聯系,聯系結果證實他們潛艇的位置的確在印度洋而不在百慕大。
這艘潛艇回到黑海的潛艇基地後,艇上人員立即由飛機送往莫斯科一個實驗室接受專家檢查,結果發現他們明顯地衰老了,典型特徵是:皺紋、白發、肌肉失去彈性和視力衰退等。從使人衰老這方面看,這的確是一個悲劇,但從科學上看,這卻是一個可喜的新發現。這些船員所經歷的事告訴我們,可能有一個比地球時間快的時間隧道。
4.海洋中漂流四十五年的士兵獲救
1945年,一艘戰艦觸雷,美國二十五名士兵漂流海上,1989年獲救。
1945年在南太平洋由於遭到日本潛水艇襲擊,與美國海軍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一起沉沒在大海的二十五名美軍士兵在1989年被菲律賓漁民救起。
當人們接到SOS求救信號後,發現這二十五名美軍士兵正坐在一個海軍救生艇中,在菲律賓南部的西里伯斯海漂浮。他們所在的那個區域常有神秘的失蹤事件發生,人們稱為「南太平洋魔鬼三角」——即龍三角海區。
美國海軍當局對於這批水兵的出現感到困惑不解,那些重新出現的士兵,就像四十五年前巡洋艦沉沒時那樣年輕。
而被救起的二十五名美國士兵認為自己僅漂流了九天,實際上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四十五年。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沉沒是美軍歷史上最不幸的事件之一。當那條船秘密向沖繩島運送原子彈部件後向菲律賓開出時,突然遭到5顆水雷攔阻襲擊而沉沒大海,當時甲板上總共有1196人。而此次海難僅有25人獲救,其餘1171人命歸何處,尚不知曉。
對此,我們除了用時間隧道解釋外實難理解。
如果我們按照士兵所說的九天比四十五年來計算,當時巡洋艦的航行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250米/秒)相比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初步計算,巡洋艦假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根據推算,那麼它起碼應達到844.9千米/秒的高速度,顯然這個速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光速。可惜目前做這樣的試驗尚有困難。
5 .失蹤二十四年再現的漁民
1990年8月在委內瑞拉卡拉卡斯市的一隻失蹤了二十四年的帆船尤西斯號在一處偏僻海灘擱淺再現(這只船是在二十四年前一次颶風中在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的)。帆船上三名船員由土著居民救起之後,就送到卡拉卡斯市尋求援助。
為這三個人檢查身體的醫生說:這三人雖然經歷這么多年,但一點也沒有衰老,好像時間對他們已完全停止了。柏比羅·古狄茲醫生說:「這三名船員中最老的一個在失蹤時是四十二歲,按理說他現在應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可是現在看起來依然像四十多歲,身體非常健康。」
這三名船員之一——來自美國緬因州的職業漁民柏狄·米拿說:「我們什麼也記不清啦,只知道當時起了場颶風。我們當時揚帆出海,駛向艾路巴小島,希望能捕到當地盛產的馬林魚。然而忽然天色大變,轉眼漫天烏雲,電閃雷鳴,波濤洶涌,我們便立即將船向岸邊駛去,這便是我所知道的所有經歷。我還知道的就是我們的船隻擱淺了,當我們向那裡的土人問起時,才知道今年是1990年。最初我們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我們是1966年1月6日出發的,原來打算出海捕魚七天,沒想到一去就去了二十四年!」
船上最年輕的十九歲的提比·保利維亞說他記得遇到1966年那場颶風前,他們還捕到一條金槍魚。當他們回到岸上後,當局派人上船調查,在船艙冷藏庫中真的找到了那條金槍魚。調查人員說:「這條魚仍然十分新鮮,就好像是剛捕到的一樣。」
英國政府曾查閱1966年記錄,證實當年確有這么一艘帆船無影無蹤了,原因不詳。
此事只能有一個解釋:帆船進入了時間隧道中,時間變慢。至於如何進入時間隧道?是否有不明飛行物在現場作怪,目前尚不可斷下結論。與此案情頗類似的現代案例是1994年夏,一架由菲律賓起飛的客機飛往義大利,中途經過非洲東部上空時,突然失蹤了二十分鍾(在雷達屏幕上消失後再現),到達義大利機場時晚點二十分鍾。可是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一無所知,每人的手錶指針也沒有晚點。該飛機是否進入時空隧道,還是受不明飛行物影響作用所致?有待探討。
5百慕大三角的「死人復活」
百慕大三角在世人的心目中簡直比魔鬼還可怕,在那時莫名其妙的失蹤的飛機和船隻不知有多少,這個恐怖的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間事無其不有,也有人在百慕大「死」而復活,連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1989年2月26日,一艘由巴拿馬漁船在百慕大三角南75里處作業,人們發現一白色布袋在海面上一沉一浮,拉出海面一看,裡面竟是一個活人。這個人叫米高維爾斯奇思,他在1926年死於癌症,他隨身攜帶的一些文件證明了這點。他先被送到百慕大醫院,後又被轉至歐洲蘇黎世精神中心,以便找出其「死而復生」的原因?醫生們費盡周折也找不出原因,他自己也不明所以。
此人1918年移居百慕大,1923年患癌症,1926年3月24日,他的妻子遵照其生前要求海葬的遺願,把他裝在帆布袋裡海葬,拋到百慕大以南的海里。想不到63年他怎麼活過來了呢?即使「復活」了,在帆布袋裡也會淹死呀?他本人對這些也不能解釋,他說他「死」後自己也很模糊,只記得恢復知覺時被人救上了漁船。
1946年3月16日,白賴仁和莉地亞夫結為夫婦。一年後,他們在百慕大坐遊艇再度蜜月,在游覽中,白賴仁失足墜入海中,被洶涌的波濤卷的無影無蹤。莉地亞回到家鄉肯特基後,不再嫁人,苦苦思念著丈夫。四十三年後的1990年初,莉地亞心血來潮,她要故地重遊,租用了老船長63歲杜比亞辛的船,當船駛到她丈夫被溺的海域時,被認為早已溺死的白賴仁竟奇跡般的出現在該船的甲板上,與其忠貞的妻子擁抱、接吻,之後卻又出乎意料地雙雙消失了,好在船長並未因驚奇而發昏,就在這對夫婦擁抱、接吻的一剎那,他不失時機的利用照相機拍攝了一張珍貴的照片,並在返回港口後向警方出示了這張照片,警察們也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永無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部的海面下,發現一個不明物體以級高的速度在潛行。美國海軍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前去追尋。這個水下不明物體,不僅速度快,而且有奇異的潛水功能,可以下潛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聲納都無法搜索。人們只看到它有個帶螺旋槳的尾巴,而無法察出其真實面目。

5. 哪裡有高空跳傘.請問出國旅遊去哪個國家

1.紐西蘭弗朗茲·約瑟夫冰川跳傘

弗朗茲·約瑟夫冰川地處紐西蘭南島西部的韋斯特蘭國家公園內,擁有紐西蘭最高的跳傘運動19,000英尺,自由落體時間為75秒,不僅會讓您忘掉一生的忙碌,而且還可以欣賞南阿爾卑斯山的壯麗景色。

2.澳大利亞羅特尼斯島跳傘

羅特尼斯島位於澳大利亞的西南部的一個島嶼上,是澳大利亞著名的短期度假勝地。這里的跳傘高度為8,000-15,000英尺之間,從飛機上可以看到美麗的白色沙灘和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

3.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跳傘

迪拜位於中東地區的中央,位於波斯灣的東南角,是一片平坦的沙漠之地。跳傘高度為13,000英尺,來這里跳傘您可能會碰到來自好萊塢的明星,與他們一起體驗這美妙的飛機跳傘之旅。

4.加拿大惠斯勒跳傘

惠斯勒位於溫哥華附近,是世界知名的冬季滑雪勝地。惠斯勒高空跳傘的季節性降落區位於彭伯頓山谷,距離惠斯勒村東北33公里。在您的跳傘過程中,您會看到綿延數里的加拿大落基山脈的美景。來這里最好的體驗時間為五月至九月之間。

5.美國大峽谷跳傘

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為壯麗的景色之一。如果您想要參觀大峽谷,那麼跳傘是首選,所有的美景都可盡收眼底。

6.澳大利亞烏魯魯跳傘

烏魯魯(Uluru)位於澳大利亞的紅色內陸中部,地塊被稱為艾爾斯岩(Ayers Rock)。空中跳傘觀看烏魯魯是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體驗,如果您在日出或日落時的自由落體時看到它,那就更是如此。

7.瑞士勞特布龍嫩谷跳傘

勞特布龍嫩是瑞士伯恩州煙特勒根區的一個小鎮。如果問歐洲最美麗的跳傘聖地是哪裡,那麼就非勞特布龍嫩莫屬了。勞特布龍嫩山谷是許多極限運動愛好者的首選游樂場,因此您不僅可以在白雪皚皚的山峰中進行華麗的跳傘運動,而且還很有可能與跳傘精英擦肩而過。

「山谷」是尋求經典瑞士風光和共鳴的旅行者的熱門之選。勞特布龍嫩高空跳傘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跳傘勝地之一。

8.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科羅爾跳傘

密克羅尼西亞的帛琉島靜靜地坐落在菲律賓和新幾內亞之間的中太平洋上。著名的島嶼鬱郁蔥蔥,完全被樹木覆蓋,看上去就像已經鋪了地毯。在淺藍色和綠色的礁石水域中,它們為您的雙人跳傘運動提供了獨特而美麗的背景。

9.斐濟楠迪跳傘

楠迪是斐濟的第三大城市,從高空看,您會看到成百上千的小島正好坐落在南太平洋上。您甚至可以選擇降落在哪個島嶼上。跳傘高度為14,000英尺。

10.尼泊爾珠穆朗瑪峰跳傘

珠穆朗瑪峰(Mount Everest)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吸引了眾多想要挑戰極限甚至超越極限的人們。喜馬拉雅山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史詩級和最美麗的山脈,因此使珠穆朗瑪峰成為跳傘勝地非常有意義。不過這里的跳傘價錢很高,最低的雙人跳傘套餐價格為25,000美元。

如果您不想跑那麼遠去體驗跳傘,那麼您可以選擇我們。

全球十大高空跳傘

6. 日本在二戰中有 空降行動 嗎

有,按照一本比較權威的材料《世界空降作戰》(胡復生主編)之中的介紹,二戰中日軍空降行動有:

一、奪占萬雅老機場——日海軍空降兵的首次使用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駐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實施突然襲擊,接著對美、英、荷等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進行入侵。日軍在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外圍島嶼的作戰中,分兵三路,東路於1942年1月進攻蘇拉威西島,日軍從萬雅老、肯達里和望加錫三地登陸。在萬雅老登陸作戰中使用了海軍傘兵1個營。這是日軍的第一次空降作戰。
1941年底,日海軍傘兵營移駐菲律賓的達瓦奧,進行作戰准備。1942年1月10日,傘兵營營長侯立鳥基率各連長在空中對萬雅老進行了偵察,根據偵察和活動在萬雅老附近海域潛艇的報告,日海軍司令部確定第二天空降。10日晚,營長向全體人員下達了作戰命令,全營500人,在萬雅老城南的蘭格安機場傘降,任務是佔領機場及其周圍的地區,保障航空兵使用機場和支援海軍陸戰隊登陸。任務區分是:第1連、第2連第1批空降,奪取機場後,第1連迅速攻佔蘭格安城,並扼守通往萬雅老公路上的重要目標;第2連沿通往卡卡斯的公路前進,佔領並扼守卡卡斯水上機場。第3連為預備隊。營長隨第1連空降
1月11日晨,第1批340人,使用運輸機30架(每架乘載20—25人),從菲律賓起飛。海上飛行時,遇到雷雨,機群降低高度,脫離雷雨區後,升高到6000米。接近目標前,傘兵在機上吃了干糧,喝足了水,脫下救生衣,背上降落傘。航行中由於自己驅逐機的攻擊,運輸機被擊落2架。9時許,運輸機以100—150米的高度進入目標上空進行傘降,傘降時遭到守軍高射炮的射擊,但飛機沒有損失,9時44分,兩個連全部著陸。由於著陸在守軍陣地近旁,最近的僅30米,同時地形開闊,在守軍機槍火力壓制下,傘兵不能活動,空投的武器無法收集,傘兵以隨身攜帶的手槍、手榴彈迎戰,用傘刀及頭盔挖掘單人掩體。接著守衛部隊在裝甲車掩護下開始向傘兵反擊,傘兵處境非常不利。為了擺脫這種挨打的局面,傘兵在敵火下冒著生命危險,找來了空投的重機槍,對守軍進行猛烈還擊,不久預備隊空降,傘兵力量得到增強後,向機場守軍發起了進攻,經激烈戰斗,中午佔領了機場。佔領機場後,按照預定計劃,第1連攻佔了蘭格安城,第2連沿公路發展進攻,於當天下午佔領了卡卡斯水上機場。12日第2批185人在機場機降。當日夜,海軍陸戰隊在萬雅老登陸,與傘兵會合,同時航空兵進駐蘭格安機場。此後傘兵在萬雅老擔任搜殲任務。14日,日軍控制了蘇拉威西島。

二、在古邦的空降

日東路部隊佔領蘇拉威西島後,於2月20日向南進攻帝汶島。在進攻帝汶島時再次進行了空降作戰。帝汶島又名的摩爾島,當時由荷、澳軍隊防守,兵力3000餘人。空降兵的任務是在海軍陸戰隊登陸時,在島的邦富伊機場附近空降,佔領機場,保障航空兵進駐使用,同時切斷守島部隊退路。參加作戰的為海軍1個傘兵營。根據萬雅老空降作戰經驗,對組織准備工作作了改進。如輕機槍不再裝在空投袋內,由傘兵隨身攜帶傘降;傘兵不在機場跑道上看陸,而改降在機場外數公里的地方。空降兵編為2個梯隊:第1梯隊450人,由第1、3連和營部組成;第2梯隊250人,由第2連等組成。連、排長分乘在各架飛機上,以便著陸後收攏人員,指揮戰斗。空降出發機場為根達利機場,空降距離740公里。
2月21日拂曉,日海軍陸戰隊兩個營在數輛坦克的配合下,在島的南端古邦登陸。10時,日海軍傘兵營的第1梯隊在古邦以東28公里的邦富伊機場附近傘降,使用運輸機30架。當時天氣很好,航行中有戰斗機掩護。接近目標時,運輸機飛行高度由700米降到100米,空降兵從100米高度跳傘。由於是在遠離機場的地區空降,地面守備兵力很弱,著陸後只遇到輕微抵抗,2個連很快集合起來,並收集了空投的武器彈葯,而後向機場前進。此時日登陸部隊已經上陸,傘兵為加快行進速度,放鬆了戰斗警戒,在距機場3公里處遭到守衛機場分隊的突然襲擊,傘兵措手不及,損失很大,各連傷亡人數過半,所有排長都陣亡。傘兵無力發起進攻,當夜在原地休息。第二天拂曉發起進攻時,機場已為登陸部隊佔領。第2梯隊在第1梯隊向機場進攻時在原空降場空降,於22日上午來到機場。

三、奪占巴鄰旁機場、煉油廠——日陸軍空降兵的首次使用

巴鄰旁又名巨港,位於蘇門答臘島慕西河下游,東距海岸110公里,是內河港口城市,有兩座大型煉油廠和一個機場,當時由英、澳、荷等國軍隊防守。日軍在進攻蘇門答臘時,為了確保島的煉油設備不被破壞,確定使用空降兵在登陸前空降佔領巴鄰旁的機場和煉油廠。
機場位於巴鄰旁市西北120公里,煉油廠在市東郊穆西河支流的兩岸。守衛機場的部隊有530人,13門高射炮及5挺機槍。守衛兩座煉油廠的有550人,10門高射炮及5挺機槍。日軍計劃以1個步兵師從海上溯慕西河而上,於2月11日在巴鄰旁登陸,在登陸前2天,以陸軍傘兵第1旅的第2營在機場及煉油廠附近傘降,奪取機場、煉油廠,同時切斷交通線,阻止守軍後撤和預備隊開進。傘兵營共700餘人,分成3個梯隊:第1梯隊為傘兵營第2、4連及1個機槍排、2個工兵排、1個通信隊,共240人,負責攻佔機場;第2梯隊為傘兵第1連和一個機槍排,共90人,負責攻佔兩座煉油廠;傘兵第3連和1個工兵排共96人為第3梯隊。營長甲村少校隨第1梯隊行動。旅長久米上校也隨傘兵營一起參加戰斗。由航空兵第81團和第12空運隊的70架運輸機擔負空中輸送,3個戰斗機團進行空中支援。空降出發機場為新加坡的居鸞、卡杭機場,空降距離600公里。2月6日,傘兵營調至馬來亞西北部的雙溪大年機場待命。2月8日轉場到新加坡的居鑾、卡杭機場。
原計劃2月11日登陸。2月6日至8日日軍出動轟炸機50架對巴鄰旁實施了航空火力准備。由於登陸部隊未能按時進到規定地點,登陸作戰時間推遲5天,在此期間,航空兵繼續對巴鄰旁進行了轟炸
2月14日8時30分,傘兵乘70架飛機起飛,11時許進入慕西河上空。而後機群分成兩隊,分別飛向機場和煉油廠。所有飛機都裝上英國飛機的識別標志,偽裝為英國飛機。
11時26分,攻佔機場的第1梯隊開始傘降,跳傘高度100—150米。當時遭到守軍高炮射擊,有16架飛機被擊落
第1梯隊主力在機場東南3公里外的沼澤地著陸,由於灌木叢生,觀察困難,同時遭到機場高炮的平射,無法集合和收集空投的武器,傘兵以小組為單位,匍匐向公路運動。進到公路時營長集合了100餘人,開始向機場和高炮陣地進攻。第1梯隊的另一部分人員在機場西南的沼澤地著陸,著陸後以隨身攜帶的武器向機場前進,攻佔了一個高炮陣地和兵營。至晚上21時,即著陸後10個小時,傘兵第1梯隊佔領了機場。
攻佔煉油廠的第2梯隊於11時20分開始傘降,分為2個小隊,分別攻打兩個煉油廠。攻打B·P·M煉油廠的小隊在油廠附近的沼澤地著陸。當時煉油廠鐵門緊閉,門外有鐵絲網和地堡。傘兵消滅了地堡之敵,12時30分攻入煉油廠辦公大樓。進樓後,搜捕技術人員,收集重要資料,並將日本國旗升在瞭望台上。下午14時10分,煉油廠守軍在迫擊炮火的支援下,向傘兵進行了反擊。次日3時,守軍反擊停止,全部撤走,8時40分,傘兵全部完好地佔領了這個煉油廠。攻打N·K·P·M煉油廠的小隊,著陸在煉油廠前的湖面上。湖水深1.5—3米,湖中有條小船,直通煉油廠。傘兵著陸後向小路游去,並使用了3隻小船,集合後遭到煉油廠附近地堡火力的封鎖,不能前進,至晚上9時才發起進攻,11時攻入煉油廠,佔領了辦公大樓,第二天清除了殘存敵人,佔領整個煉油廠。
15日10時,旅長久米在機場著陸,日航空兵參謀長也來到機場。13時,預備隊在機場傘降。在機場的傘兵力量增強後,准備攻佔巴鄰旁市。此時偵察報告,巴鄰旁市已無守軍,在機場的空降部隊即向市區開進,在慕西河大橋與登陸的先頭部隊會合,傘兵營戰斗到24日離開巴鄰旁返回金邊。此次空降作戰,傘兵第2營亡38人,傷50人,失蹤10人。

四、臘戍作戰中空降兵的使用
日陸軍傘兵旅在東印度群島的作戰結束不久,又參加了緬甸的作戰。
1942年初,日軍開始了對緬甸的進攻。3月8日,日軍佔領仰光,而後分兵三路,向曼德勒推進。右路1個師,經勃固、東枝,直插臘戍,以切斷英軍和中國遠征軍的退路。中路2個師,沿鐵路向曼德勒進攻。左路1個師,沿伊洛瓦底江向卑謬、仁安羌進擊,從左側包圍曼德勒。在右路作戰中,計劃使用陸軍傘兵旅除參加巴鄰旁作戰的其他全部人員,任務是空降佔領曼德勒北部屏障—臘戍,切斷中國遠征軍的退路。
4月3日,日傘兵旅在仰光集結。旅長久米上校根據指示,制定了空降作戰計劃。以第1營主力450人發起第一次突擊,首先佔領臘戍軍營,爾後進攻南部高地,阻擊中,英軍退卻;以第1、2營之一部共450人,進行第二次突擊,首先佔領臘戍機場和停車場,爾後南下擔任阻擊任務。為保障順利奪取機場,組織了一個24人的突擊隊,攜帶重機槍1挺,輕機槍7挺,直接在機場著陸,以掩護其他人員空降。
4月中旬,日軍奪取了制空權。由於右路部隊發展很快,預計4月30日可進逼臘戍,因此,確定4月29日對臘戍實施空降突擊,即在地面部隊發起攻擊的前一天投下傘兵
4月29日晨,裝載第1批傘兵的100架運輸機由仰光起飛。仰光地區天氣晴朗,在戰斗機掩護下,機群順利向目標飛去,當機群進入臘戍准備傘降時,周圍高地突然被黑雲蓋住,飛行員看不見地面目標,由於無法空降,指揮部確定全部返航。當天,地面進攻部隊突入臘戍,因此,原定的空降作戰計劃被撤消。以後,日軍派出了一個小分隊,空降佔領了中國遠征軍從曼德勒經伊洛瓦底江右岸向北緬和西緬退卻的道路,給中國遠征軍造成了很大混亂。
五、襲擊布勞恩機場
1944年10月,美軍開始向菲律賓群島發起進攻,首先攻佔萊特島。
萊特島又名禮智島,位於呂宋島的東南和棉蘭老島的北面,它扼菲律賓中部蘇里高海峽的要沖。10月20日,美軍4個師在萊特島登陸,至11月中旬,登陸場擴大到島的東部主要地區。
日軍防守該島的為步兵第16師,被迫退入中部山區。日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堅守萊特島,從島西部的沃謀克港不斷進行增援,至11月20日調來了步兵第26師,使島的守衛兵力增加了一倍。
美軍除繼續發展進攻外,同時在島的布勞恩等地修建簡易機場,儲存作戰物資,為進攻山區和爾後進攻菲律賓其他島嶼進行准備。當時,萊特島有5個簡易機場。在布勞恩附近有巴尤哥、布里和聖巴勃羅機場,此外,在塔克洛班及杜拉格還各有一個機場。美軍登陸後,曾通過布勞恩附近的機場,向進入山區作戰的部隊提供空中補給,平均每天運送作戰物資21噸,解決了叢林山區運輸不便的困難,對日軍造成很大威脅。11月27日夜,日軍曾派出4架飛機運送1個傘兵隊襲擊布勞恩機場,共60人,但未達到目的,1架飛機途中失事墜毀,1架為美軍擊落,1架迫降在水上沉沒,1架在布里機場強行著陸,著陸後被殲。為此,日軍作出計劃,集中島上的部隊攻擊布勞恩等機場,在攻擊機場的作戰中,使用空降兵配合地面部隊行動。
日軍的攻擊計劃是,島上部隊第16步兵師由西向東滲透,12月6日晨向布勞恩附近機場發起攻擊,與此同時,陸軍傘兵第2旅第3營在5個機場內空降。由營長白井少校率330人乘運輸機26架,攻擊布勞恩附近的巴尤哥、布里機場;124人乘運輸機9架,攻擊聖巴勃羅機場;26人乘運輸機2架,攻擊杜拉格機場;26人乘運輸機2架攻擊塔克洛班機場。共500人,使用三菱100式運輸機39架,有12架戰斗機擔任空中掩護。空降出發機場為呂宋島的安費雷斯和利帕機場,空降距離600公里。由於運輸機數量少,分兩批空降。
美軍獲悉日軍對機場進行攻擊的情報後,加強了對機場的警戒,派出了1個步兵營在機場附近組織防禦。
時逢大雨,地面部隊行動困難,日指揮部將進攻時間推遲了一天,而第16步兵師由於和指揮部失去聯系,不知道進攻時間的改變。
12月6日凌晨,日第16步兵師按原計劃時間向布勞恩附近的機場發起了攻擊。全師能作戰的只500餘人,6時30分攻佔了布里機場,下午在美軍1個營的反擊下,被趕到機場之外。
在地面戰斗已經開始的情況下,傘兵營進行空降。
6日14時30分,載運傘兵營營部及2個步兵連、1個工兵連的第1批飛機起飛,18時許進入目標上空,跳傘高度為210米。降落時,擔任掩護的戰斗機已經返航,運輸機遭到地面高射火器的猛烈射擊,有18架被擊落。天黑後,第2批空降,有1個步兵連、1個重兵器連,由於天黑,又逢大雨,傘兵在看不見地面目標的情況下跳傘,大都沒有降到預定地域。
在巴尤哥、布里及聖巴勃羅著陸的傘兵,當日夜間都佔領了機場,對機場設施及停放的飛機進行了破壞。7日晨,美軍發起反擊,戰斗到上午,日傘兵被迫收縮到布里機場,與從地面進到這里的第16步兵師殘部會合在一起。8日,美軍以2個團向布里機場的日軍發動攻擊,至9日午夜,將日軍包圍。10日19時30分,日步兵1個團從中部山區突破美軍防線來到布里,企圖增援傘兵。在美軍抗擊下,企圖未能得逞,復又撤回山區。11日,被圍在布里機場的日軍全部被殲,營長白井少校於1945年1月底獨個逃回到山區日軍指揮部。
准備在塔克洛班機場空降的2架飛機途中被擊落,准備在杜拉格機場空降的2架飛機中途迫降,均未遂行預定任務。
日軍在布勞恩是一次破壞性的空降作戰,空降兵曾一度佔領美軍3個機場,對美空中活動造成一定威脅。據戰後統計,當時共破壞美軍飛機近100架,由於美軍的堅決反擊,同時日地面部隊提前行動,空降作戰未達到目的。
六、在沖繩的「敢死空降」——一次不求生還的空降
1945年4月1日,美軍在沖繩登陸。4日,佔領了島上近岸的嘉手納和讀谷兩個機場。美軍使用這兩個機場襲擊日本本土和反擊日軍特攻機,使日受到嚴重威脅。為此,日軍下決心破壞這兩個機場。
5月1日,日駐沖繩的第32軍司令牛島滿中將制定了以空降兵為核心強行攻擊機場的計劃。決定使用一個不求生還的敢死空降隊,在嘉手納、讀谷兩機場機降,破壞機場設施,摧毀機場上的飛機,在空降突擊機場的同時,海軍發動一次航空總攻擊。
由陸軍傘兵第1旅抽調120人組成的空降隊,命名為「義烈空降隊」,隊長為奧山少校。這次作戰稱為「義號作戰」。空降隊由聯合艦隊司令指揮,12架轟炸機運送。5月19日,空降隊長和各飛行隊長討論了作戰方案,計劃由空降隊長奧山少校率領3個小隊乘8架97型轟炸機攻擊讀谷機場;由渡邊上尉率領2個小隊乘4架97型轟炸機攻擊嘉手納機場。強行在機場機降。原定5月23日空降,由於天氣不好,行動推遲一天
5月24日18時40分,載運「義烈」空降隊的12架飛機起飛,22時飛抵目標。途中,有4架飛機因故障迫降或返航,在兩個機場著陸的為8架飛機。所有飛機上,除隊長乘坐的有電台外,均無通信設備,隊長的飛機在飛抵目標後也即中斷通信,因此,飛機著陸時的情況日軍指揮部全不知道。25日,兩個機場沖天大火。讀谷機場燃燒到27日9時,嘉手納機場燃燒到26日20時,空降隊及機組人員全部戰死。由於25、26日天氣不好,日海軍未能利用空降突擊效果實施航空總攻擊。6月30日美軍佔領了沖繩全島。

7. 何為「時空隧道」

據美國海軍部的資料記載,1945年7月30日,美國海軍「印第安納堡利斯」號在西太平洋被日本潛艇擊沉,當時大致有25名官兵乘救生艇逃離沉船,因為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收到他們發出的求救訊號。後來,艦隊立即派出飛機與船隻廣泛搜尋,卻無功而返。可是時隔46年整,即1991年7月31日,菲律賓的一隊拖網漁船卻在菲律賓群島以西的西比斯海域,發現一條救生艇,上面擁擠著25名美國海軍將士,但其制服卻與今日不同。

一問,他們說,是昨天從「印第安納堡利斯」號上逃出來的。他們的船被日軍擊沉了。菲律賓的漁民們好生奇怪:怎麼日本又同美國干開了?但沒聽說呀!漁民們將這些美軍人員送往菲律賓的美軍基地,更令美軍專家困惑萬分:這些獲救人員所報姓名,竟能同「印第安納堡利斯」號中的25名海員的姓名一一對上號。問他們對當時太平洋艦隊、當時「印第安納堡利斯號」的情況,其回答絲毫不差!

對於在航空史上「神秘再現」的事件更是不勝枚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北美戰場的一支空戰隊,戰斗結束後整編時發現少了一架P-38戰斗機。編隊飛機立即在附近空域搜索,但是沒有發現失蹤失機的殘骸,也沒有發現飛行員跳傘了。後來,這架失蹤的飛機卻神秘地歸來,但在機場上空爆炸,飛行員跳傘了。

基地官兵目睹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機身編號證明,這架飛機正是失蹤的那架P-38戰斗機。但它的油箱早已用干,怎麼可能飛返基地?而那名跳傘的飛行員前額中彈,又怎麼還能跳傘?這一奇案被引入美國空軍機密檔案,檔案上附有基地指揮官和所有目擊者的簽名。

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內瑞拉的加拉卡斯機場,有位機場控制塔人員,發現天空出現一架「式樣古老的客機」。機場官員通過無線電傳呼,要求那架「不速來機」報出自己的身份,客機上的飛行員感到十分困惑,他大惑不解驚問題:「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現在在什麼地方?」

官員回答說:「這里是委內瑞拉,請問,你們是不是出事了?」

飛行員聽罷驚叫:「天哪!我是美國914號班機,由紐約起飛,飛往佛州的,怎麼會飛到你們這里來呢?」

官員不由也吃了一驚,他接著問道:「你們幾時從紐約起飛的?」

「我們是2號早上9點55分起飛的。」

官員有點頭暈:今天是9號,於是他又問題:「你們是幾月2號起飛的?」

「這還用問?」飛行員很不耐煩地說,「先生,我們是1955年7月2號起飛的!」

官員身邊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大為震驚。官員將手握緊,搖頭道:「天哪!今天是1990年9月9日了,你有沒有搞錯哇?」

事後經過了解,這架突然出現又突然飛去的DC-4型914號班機,是在1955年7月2日由美國紐約起飛,飛往佛羅里達州的邁亞米市去的。但它在途中突然失蹤,與地面失去了任何聯系。然而,當它再度出現在「人間」,卻是1990年,距當年足足35年整了。

「穿越時光再現」的歷史記載中,不僅有人,而且還有物——船隻。

1935年,英國「阿茲台克」號船上的水手們在大西洋海面上看到一隻所謂的「鬼船」。這只鬼船的名字是「拉·達哈馬」號。好幾名船員曾登上鬼船察看,發現它上面沒有一個人影,連一具屍體也找不到。這只船天窗破碎,船板斷裂、桅桿落在船外,只有航海日誌完好無損。彷彿船長不過剛擱筆離開,然而不久,義大利班輪「雷克斯」號船傳出更為驚人的消息。據說在「阿茲台克」號遇到鬼船之前,他們在大西洋海域遇到一隻已經損壞的船,名叫「拉·達哈馬」號,當時那隻船在急速下沉,桅桿已經折斷,拖翻在水裡,船員們在絕望中竭力挽救它,然而無濟於事,在狂風巨浪的拍擊下,沉船沒入了茫茫的大海……

船已沉入水底,何以又重新漂浮在海面?是它有神出鬼沒的特殊功能?還是「穿越時空」的再現呢?1990年5月,在奧地利發現這么一件怪事:人們在一座古堡地底下挖掘時,找到一具十分奇異的骷髏頭骨。在這個頭骨上,有兩個對穿的子彈孔。

本來,這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令考古學家愛德華·桑馬博士也頗感納悶的是:這具骷髏頭骨不是現代人,而是名中世紀的武士。據維也納大學的科學家們鑒定,這名武士大約死於1450年。15世紀的武土為什麼會死在現代的一點四五口徑步槍的子彈之下?這個難題令所有的科學家們都步入了迷宮,沒法找到合情合理的答案。

於是,有人大膽提出,那位古代武士之死極有可能和「時光隧道」有關,那名武士無意之中闖進了「通往未來世界」的「時光隧道」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不幸被流彈擊斃,造成意外喪生。

前些時,在文明古國埃及曾發現一樁時光倒流4000年的人間奇跡,當今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也找不出正確的答案。

法國一個考古工作隊,來到尼羅河流域最早有人類生活的地區考察,發現了一座建於公元前大約2000年的太陽廟遺址,這里沒有人煙。

法國考古專家們對該遺址進行了認真考察,當他們掘開一塊古老的石碑仔細尋找時,發現一枚深深埋藏在地下的銀幣。

令人驚嘆的是,這是一枚美國早已鑄造好了,還沒有正式發行的一枚面值25美元的硬幣。一枚藏在美國金庫中尚未在市場流通的銀幣怎麼會「超前行動」,「跑」到4000年前的古埃及神廟的地底下去呢?真叫考古學家們百思而不得其解!

穿越時空的再現,即神秘的失蹤與神秘的出現,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也真正地難倒了科學家們。

那麼,什麼叫「時空隧道」呢?迄今為止的說法,主要有三種。其一稱,「時空隧道」就是「時間停止」。即是說,「時空隧道」與地球不在一時間體系內,它的時光是相對靜止的。凡進入「時空隧道」者,即意味著失蹤,而且無論失蹤多少年(三年五載或幾十年數百年),都等於零。因此當失蹤者再現時,更同失蹤前的面貌一樣了。其二稱,「時空隧道」是「時間逆轉」。當失蹤者進入這種時間體系裡時,即有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而當其退出這種體系時,即又回復到失蹤的那一刻。這種進入與回復的過程,就是時間逆轉與再逆轉的過程。其三稱,「時空隧道」仍為「時間關閉」。對於人類而言,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可視作關閉。有時它偶爾開放一次,即人類進入到它裡面去了,從而造成所謂的失蹤;但當它再關閉時,即會對人類造成排斥,於是失蹤者又再現了。

8. 菲律賓最嚇人的極限運動是什麼,有什麼驚險的地方

9. 野外求生的事例

一、什麼是野外生存野外生存即人在食宿無著的山野叢林中求生。 一些世界著名小說,如英國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科特。奧代爾的《海島孤女》、法國儒勒。凡爾納的《神秘島》、美國傑史。倫敦的《熱愛生命》等,書中的主人公失落在沒有人煙的荒野上,食宿無著,但他們以豐富的野外生存知識和頑強的毅力戰勝了種種艱難險阻,擺脫了困境。 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真實的事例: 1971年聖誕節的前夕,一架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在秘魯上空失事,乘客中只有一位十六歲的德國姑娘朱利安妮活了下來。朱利安妮遇難之後,孤身一人失落在茫茫的熱帶叢林中。由於朱利安妮在十四至十五歲時,曾和父母同住在南美一個研究站里,在那兩年中,學到許多如何在熱帶叢林里求生的寶貴知識:她知道森林中哪些野果可食哪些是有毒的;知道那裡的蜘蛛、蒼蠅、蚊子和螞蟻非常多,對人來說都和美洲虎一樣危險;還知道能夠逃生的辦法就是找到一條河,順著河流便可以到達安全地帶。朱利安妮全部的食品就是一袋餅乾和一塊被雨淋濕了的聖誕節蛋糕。她在許多人喪生的熱帶叢林中奇跡般地度過十天,在叢林中跋涉了25公里,終於活了下來。 1973年,菲律賓警察部隊得到當地農民的報告,在盧邦島發現了兩個舊日本軍人在山崗上燒稻草。菲律賓警察部隊索特上士等三人連忙趕到現場,山崗上的兩個日本軍人立即舉槍射擊。在對射中,一名日本軍人被擊斃,另一名逃入密林中。 後經查明,被警察擊斃的是一等兵小冢金七,而跑掉的是少尉小野田寬郎。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扔下,奉命潛伏(自稱是沒有接到上級的撤退命令),竟在異國的山林荒野中秘密的生活了二十八年。據說小野田之所以能夠在山林里象原始人一樣長期生存下來,是因為曾在日本陸軍中野偵察學校受過有關的訓練。還有消息說,目前在南太平洋的巴納島仍有遺留下來的舊日本軍人活動的遺跡。 1980年,我國科考隊在新疆羅布泊沙漠地帶進行科學考察。其中有的同志懂得哪些生物是可食的,哪些是不可食甚至是有毒的,因而他們在食物、飲水缺乏的艱苦環境中,會捕捉晰蜴,剝皮而生吞其肉,吃蛇,飲野駱駝奶,還用梭梭(一種沙漠植物)的根莖和蘆葦根來充飢。他們「茹毛飲血」,與大自然搏鬥,表現了頑強的生存能力。 這些活生生的事例,說明了人們掌握野外生存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野外生存在作戰中的意義深入敵後作戰的偵察兵、游擊隊和空降兵、海軍陸戰隊,以及在戰斗中與部隊失去聯系的戰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員,在孤立無援的敵後或生疏的荒野叢林和孤島上,在食品斷絕的情況下,如何生存下去?野外生存所包括的知識非常廣泛,總的來說是:判定方位、迷途的處置;獵捕動物和採食野生植物充飢;就地取材,構築簡易的露營遮棚;識別利用草葯救治傷病等。概括起來,即走、吃、住、自救四項。這是偵察兵、特種部隊及空勤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敵後游擊戰將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對於無固定後方、無固定後勤保障的敵後游擊隊來說,掌握野外生存的本領,堅持作戰,更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我國革命戰爭中,由於敵強我弱,我軍在敵人優勢兵力的圍追堵截下,糧食補給困難,甚至斷絕。我廣大作戰員經常不得不依靠採食野菜、野果充飢。長征經過草地時,紅軍戰士曾用縫衣服的針線製成魚鉤釣魚。敬愛的朱德總司令不顧生命危險,親自嘗試野菜是否有毒。老一輩革命軍人,在這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樹立了艱苦奮斗的光輝榜樣。陳毅元帥在《贛南遊擊詞》中對我軍這種艱苦卓絕的野營戰斗生活作了生動的描述:「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解放以後,新一代革命戰士發揚老一輩軍人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廣西邊防某團觀察所的十三名偵察兵、通信兵、炮兵,吃野菜,用雨布接露水,堅持七晝夜,取得了指示炮兵摧毀敵九個目標,殺傷敵大量有生力量的顯著戰績。在戰斗中還有一些負傷掉隊的戰士,他們靠吃魚腥草、稔子等野菜、野果,以極大的愛國熱忱和頑強的毅力返回戰友們的身邊。我們的戰士,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無論是深入敵後遂行偵察作戰任務,還是戰斗中與部隊失散,或是由於海、空事故而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境,都應當發揚我軍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堅定必勝信念,克服孤獨、恐懼、飢餓、疲勞、傷痛等一切困難,不但與敵人斗,還要與大自然搏鬥,並且要戰而勝之,這才無愧於革命軍人這一光榮稱號。三、外軍的野外生存訓練在越南戰爭期間,一些美軍飛行員跳傘落到叢林中,因缺乏生存知識而喪生。因而美軍於1965年把野外生存列為正式訓練科目,並在菲律賓的呂宋島、巴拿馬等美國空軍基地設立熱帶生存訓練學校,在美國的阿拉斯加空軍基地還設有專門訓練寒區求生的極地訓練學校。學校請當地的土著人(如印地安人)指導學員掌握各種條件下的吃、住、自救等方面的生存技能。美軍的生存訓練分為室內教學與野外實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室內教學:講授有關野外吃、住、自救等方面的知識,並放映關於山野叢林地生活的電影、幻燈來介紹作戰區域的地理環境,以及各種可能遇到的動、植物。室內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員了解野外生存的知識並消除恐懼心理。第二階段,野外實踐:受訓學員將室內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在食品斷絕的情況下,訓練學員利用簡便器材獵捕野兔、野豬、蛇;用肩章、領章、針、骨頭做成魚鉤來釣魚;採食野果、野菜;以及「鑽木取火」和利用竹筒作飯等應急條件下就地取食的技能。還要學會就地取材搭設臨時的棚帳和床鋪,以及利用野生葯用植物醫治傷病等。日本航空自衛隊很重視訓練飛行員在跳傘或迫降到海上後如何脫險和生存。內容包括:室內教學、地面訓練和海上實習。地面訓練有:海上一般生存方法,救生衣和各種救生艇的使用,應急處置法,信號的使用,海上可食動、植物及防鯊魚等危險魚類的一般知識,耐水服的正確使用,創傷、暈船、溺水等救急處置。海上實習有:學會穿戴救生衣、鞋、飛行服游泳,落水後因強風而被傘拖拉時的解脫方法等。 目前,一些國家的軍隊十分重視野外生存訓練。1982年4月的英阿馬島戰爭中,甚至連臨時隨軍采訪的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也要接受野外生存的速成訓練。以使這些非軍人能迅速地適應艱苦的戰場環境。這些記者在報道中寫道:「應當迅速掌握原始的求生技能,例如這會隨時保留一雙乾燥的襪子,並且把潮濕的襪子拴在褲子裡面,或者在夜間把它們放在腿襠里,到早晨就幹了。」 野外生存更為各國特種部隊所注重,如美國「綠色貝雷帽」部隊的士兵,在掌握了軍用車輛的駕駛、徒手格鬥、夜間跳傘、海上和山地滲透等特種部隊作戰技能後,在最後的綜合訓練中還要求士兵能在體力和精力消耗很大的情況下通過野外生存的考驗。士兵不帶地圖、食品和飲用水進入生疏的熱帶叢林,向指定的目標行進。途中,隊員只能捕食蛇獸充飢,採掘植物的根莖,吃其汗解渴。而教官則作為假設敵預先設伏,頻頻發起偷襲,凡疏於戒備當了俘虜的,就要從特種部隊中淘汰。 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直接指揮的特種部隊,他們除了進行搜集情報和搞破壞活動的訓練外,為了適應敵後派遣任務的需要,還要學習單兵或以小組形式的野外生存技能和如何應付盤問。 英阿戰爭中,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登陸作戰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特別舟艇勤務突擊隊」(SBS),在和平時期訓練中,經常攜帶防雨斗篷、匕首、手槍、繩索、釣魚的鉤和線、小指北針,由教官率領,在大雪覆蓋的深山中,進行為期一周的生存訓練。英國皇家陸軍「特別空勤團」(SAS)的訓練課程中,最能考驗士兵的是在埃克斯穆爾舉行的為期三周之久、稱之為「戰斗—活下來」的生存課。訓練中,「特別空勤團」的隊員在其它部隊士兵搜捕的情況下,在荒野中度過許多個艱苦的晝夜。他們只能挖掘陷井獵捕動物,釣魚,採食海藻、蘑菇充飢。正是這種嚴格的訓練,使「特別空勤團」士兵能成為生存技術的行家。在英阿馬島戰爭時,英軍在大舉登陸前的偵察中,一隻「特別空勤團」的橡皮艇被風浪沖到遠離目標的南喬治亞半島附近。艇上的士兵涉水上岸,他們將野外生存的技能付諸實踐,堅持了五晝夜,直到該地區阿根廷軍隊投降。另一個潛伏在阿軍陣地中間的偵察組,只攜帶了14天的壓縮干糧,然而他們依靠這些口糧堅持了26天。 設立在法國東南部的科利烏爾和蒙路易地區的法軍突擊隊全國訓練中心,在其單兵訓練中亦有「隱蔽」、「野炊」、「尋找食物」等訓練課目。 日本自衛隊突擊隊亦極重視軍人的生存訓練,在陸上自衛隊富士學校,附設一個專門培養特種部隊教官和助教的研究班,生存技能也是訓練內容之一。 通常,日本自衛突擊隊的生存訓練持續一個星期。在此期間,每個受訓隊員只發一點點應急的糧食。這點糧食肯定是不夠的,他們只有「自找生路」。為了防止隊員向當地居民乞食,訓練場地都選在荒無人煙的深山密林。隊員們必須以野果、草根、蛇、鼠、野兔等一切能吃的東西充飢,以鍛煉瀕臨絕境的生存能力。 日本陸上自衛隊突擊隊還有一套供單兵使用的生存裝備,這些物品是在無後勤保障條件下,求生存最低限度的必需品,全套裝備共十四樣,收納在一個天藍色的小盒子中。其中有: 鏡子(它不僅是日用品,還可利用陽光的折射,進行陸、空聯絡,指示位置。必要時,鏡子邊緣銳利的稜角還可以起到小刀的作用);鉛筆、紙;縫衣針、線和小刀片;以及夜光紙、蠟燭、防風火柴、凸透鏡(放大鏡,它可在沒有火柴或火柴受潮時,利用太陽光聚集取火);還有獵捕小動物的繩套;釣魚的鉤和線;識別可食或有毒植物的說明書;人體不可缺少的鹽;用途廣泛的酒精;高級營養素;防炎症的外用軟膏;用於飲用水消毒滅菌的凈水劑等。待續……

10. 百慕大三角怎麼回事

概況 「百慕大魔鬼三角」名稱的由來,是1945年12月5日美國19飛行隊在訓練時突然失蹤,當時預定的飛行計劃是一個三角形,於是人們後來把美國東南沿海的西大西洋上,北起百慕大,延伸到佛羅里達州南部的邁阿密,然後通過巴哈馬群島,穿過波多黎各,到西經40線附近的聖胡安,再折回百慕大,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區,稱為百慕大三角區或「魔鬼三角」。在這個地區,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從1880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奇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是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40°、西經35°-75°之間的寬廣水域。這兒是世界著名的墨西哥暖流以每晝夜120-190千米,且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不僅如此,這兒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 成因 到目前為止,對「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釋可歸納為如下幾類:一類認為,這些失蹤是由於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聯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飛碟在作怪。第二類則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異常、洋底空洞、甚至還有人提出泡沫說、晴空湍流說、水橋說、黑洞說等等,用一些奇異自然現象來解釋「百慕在魔鬼三角」。最近,英國地質學家,利茲大學的克雷奈爾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造成百慕大海域經常出現沉船或墜機事件的元兇是海底產生的巨大沼氣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層下面發現了一種由冰凍的水和沼氣混合而成的結晶體。當海底發生猛烈的地震活動時被埋在地下的塊狀晶體被翻了出來,因外界壓力減輕,便會迅速氣化。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來所具有浮力。恰逢此時經過這里的船隻,就會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如果此時正好有飛機經過,當沼氣遇到灼熱的飛機發動機,無疑會立即燃燒爆炸,盪然無存。與此相反,有些人認為這些奇特的失蹤現象彼此間並無聯系,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在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這層神秘的面紗是否已經揭開,沿待後人的研究驗證。 案例 在本世紀海上發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以最令人費解的,當屬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輪船失蹤案。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這片海域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的無故失蹤。失蹤事件之多,使世人無法相信其盡屬偶然。所謂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島,南到波多黎各,西至美國佛羅里達州這樣一片三角形海域,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由於這一片海面失蹤事件疊起,世人便稱它為「地球的黑洞」、「魔鬼三角」。 1945年12月的一天,美國第十九飛行隊的隊長泰勒上尉帶領人14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泰勒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有著在空中飛行2599小時的飛行記錄,他的飛行技術對完成這樣的訓練任務應該是根本不成問題的。但當飛行的機群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了泰勒上尉的呼叫:「我的羅盤失靈了!」,「我在不連接的陸地上空!」以後兩個小時,無線電通信系統斷斷續續,但是還能顯示出他們大致是向北和向東飛。下午4點,指揮部收到泰勒上尉的呼叫:「我弄不清自身位置,我不知在什麼地方。」接著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大對頭,立即派一架水上飛機起飛搜索。半小時後,一艘油輪上的人看見一團火焰,那架水上飛機墜落了。 在短短的6個小時,6架飛機,15位飛行員一下子都不見了。他們消失得莫名其妙。這件事使美國當局受到極大的震動,軍方決心查個水落石出。次日,在廣達600萬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出動了300架飛機和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進行了最大規模的搜索。搜索范圍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的每一處海面,時間達5天之久,可仍沒能找到那六架飛機的蹤影。 多年來,人們對這次事件眾說紛紜,百慕三海域也就隨著這次事件的披露而出了名。然而,該地區無法解釋的船隻或飛機失蹤事件,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 早在1840年,一艘名叫「洛查理」的法國貨船航行到百慕大海面時,人們就發現船上食物新鮮如初,貨物整齊無損,而船員卻全部神秘地失蹤了。 1872年,在亞速爾群島以西的海面上,又有人發現叫「瑪麗亞·米列斯特」的雙桅船在海上漂流,船上擺放著新鮮的水果、食物,甚至半杯咖啡還沒喝完,而船內空無一人。 1935年,義大利藉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眼看著美國蕎帆船「拉達荷馬」號一點點的被海浪淹沒。但5天後,他們又親眼看到這艘帆船居然又漂浮在海面上。水手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他們連同被救起的「拉達荷馬」號船員一起跳到這艘船上,他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夢。 另一個突出事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這艘巨型貨輪擁有309名水手,並有著當時良好的無線電設備,竟沒有發出任何呼救訊號就無影無蹤。 1951年,巴西一架水上飛機在搜尋他們一艘在這片海域失蹤軍艦時,發現百慕大海域的水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正以驚人的速度掠過。 1977年2月,有人駕駛私人水上飛機飛過百慕大海域,發現羅盤指針偏離了幾十度,正在吃飯的人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飛離這里後,他們還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噪音。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長說,有一次他乘船途經百慕大海域時,船上的羅盤指針突然猛烈擺動,正在運轉的柴油機功率突然消失,濁浪滔天,船的四周都是大霧。他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但這片海域外的海浪並不大,也沒有霧。他說,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百慕大三角發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和有關方面的注意。人們對此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因此會造成羅盤失靈。1943年,一位名叫裘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作了一次實驗,以兩台磁力發生機輸出十幾櫚的磁力。磁力發生機開機後,船體周圍湧起綠色煙霧,船和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事後裘薩卻自殺而死。因此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有人認為百慕大區域有著類似宇宙黑洞的現象。但「黑洞」是在太空中的一種狀態,在地球上否有黑洞,還有待於證明。有人認為百慕大海域海底有一股與海面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會造成海上事故,但這股海底的潛流又是怎樣形成的此也沒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 此外,還有次聲破壞論、空氣湍流論等種種說法,但這些解釋也都是一種假說,既缺乏足夠的依據,也未能為人們普遍接受。 科學探索 1979年,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織的聯合考察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發現一個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據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還要巨大。塔身上有兩個黑洞,海水高速從洞中穿過。 水下金字塔的發現,使百慕大三角謎變得更為神秘莫測,它到底是人造的還是自然形成的?它與百慕大海域連續發生的海難和空難有什麼關系?這些都有待於人們的進一步探討。百慕大這個黑洞,至今還沒有看見底。 並不存在的「百慕大魔鬼三角」 ·方舟子· 百慕大群島是大西洋上著名的旅遊勝地,然而卻跟一個恐怖的名字聯系在了一起。在地理學上,並不存在「百慕大三角」這樣的劃分,但是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將百慕大群島、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和波多黎各的聖胡安這三個地方硬是劃了三條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後聲稱在這一海域曾多次發生過莫名其妙的航船、飛機失蹤,稱之為「魔鬼三角」。有的甚至聲稱這種「魔鬼三角」在地球上還有多個,較著名的還有一個日本「魔鬼海」。這種說法經過無數文章、書籍的渲染,越傳越神,不僅家喻戶曉,甚至連某些專業人士也信以為真,比如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海洋信息網也將「百慕大三角」當成「海洋奇觀」、「海洋之迷」,收錄了幾篇有關文章。國內海洋方面的主要科普雜志《海洋世界》在80年代初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以 後又多次提起這個話題,直到2000年,上面至少還有兩篇介紹文章,一篇是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2000年第2期),一篇是洋洋《海洋中的神秘地帶》(2000年第4期),聲稱:「幾十年來,有許多船隻、飛機在這里神秘失蹤,而且從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這片海域內,無人駕駛的鬼船飄來忽去,奇光異霧時隱時現……百慕大三角被人們稱為『死亡三角』、『魔鬼三角』、『魔海』……」(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一個風景優美的人間天堂在這些作者筆下成了人間地獄,實在駭人聽聞。 五花八門的理論、假說被提出來試圖解釋這個神秘現象,簡直成了一門學問。比如上面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外星人綁架」、「大西國發射激光」、「黑洞理論」、「海上次聲波振動理論」、「高壓油氣說」、「平行宇宙」、「第二重力」、「四維空間」、「時空收縮論」等等。最流行的說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底有個外星人基地,那些失蹤的飛機和船隻被外星人掠走了,失蹤者被外星人帶去當實驗品,科幻電影《第三類親密接觸》就有幾十年後那些失蹤的飛行員被外星人放回的鏡頭,而且還跟失蹤前一樣年輕。還有一種很迷人的科幻說法,說是這些飛機和船隻進入了「時間旋渦」或第四維空間,去了另一個世界。也有人試圖根據現有的科學知識,給出合理的解釋,比如海嘯、地震、龍卷風、重力異常、磁異常(美國海軍在普查繪制海圖時測量過這個海域,並未發現任何異常)。其中有一個「磁偏角異常」的說法,看上去似乎很合理,甚至連一些懷疑論者也接受。眾所周知,地球的磁極和地理極往往是不相吻合的,導致羅盤所指的北極與實際的北極有一定的偏差,不同地點的磁偏角一般均不同,這種磁偏角現象早在宋朝就已被中國人發現,是航海的一個基本常識。 有人聲稱,百慕大三角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磁北極和北極卻是在同一直線上,即磁偏角為零,如果海員、飛行員在百慕大三角繼續保持校正磁偏角的習慣,就會迷失方向。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磁偏角現象是每個海員、飛行員都時刻牢記著的,如果他們一時忘了,在別的地方會偏離航向,在磁偏角為零的地方卻偏偏不會。即使有海員、飛行員發神經突然在不需校正羅盤的地方去校正羅盤,也只能解釋為什麼飛機、船隻偏離了航線,卻無法解釋它們為什麼會消失。地磁上有很多地方磁偏角為零,將這些地方連接起來,成了一條假想的「零磁偏線」,這條線從美國五大湖區,經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古巴一直延伸到南美。百慕大三角實際上並不都在零磁偏線上,只有在靠近佛羅里達的地方磁偏角才接近零,往東則磁偏角逐漸增加,在百慕大群島處達到15度。 神秘現象的鼓吹者都承認,並沒有一個合理的理論、假說能夠解釋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失蹤現象。問題是,如果這個神秘失蹤現象本來就不存在,又何必挖空心思去解釋呢?但是這些「研究者」卻沒有一個想到要去調查調查是否真有那麼多船隻、飛機在百慕大三角失蹤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員拉里·庫舍(Larry Kusche)決定為他們代勞,挨個挨個地調查神秘現象鼓吹者所具體提到的全部五十多(因為有的相關事故很難說該算在一起還是分開,所以不用確定數字)起事例的真相,查閱美國空軍、海軍、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LLoyd's)保險公司的有關調查報告,事故發生時報紙的報道,以及向有關人員寫信查詢,在1975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 Solved)一書,詳細地介紹了他對每一起事例的調查結果。該書被美國海岸警備隊、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和許多權威機構認為是對百 慕大三角現象的定論。在這本書中,庫捨得出了十條結論: 一、在找到了足夠的資料以後,大多數的事故都能有合理的解釋,並不神秘。比如,有的是因為遇到了颶風,有的是船體結構本身有缺陷又遇到壞天氣,這些在事後的調查報告中都有結論。 二、在一些傳說的「事故」中,關鍵的細節,甚至整個事故,都是虛構的。 三、一些明顯發生在別處的事故也被算進了百慕大三角之中,最臭名昭著的是1902年發生在太平洋的一起海難和1951年發生在愛爾蘭的一起空難,都被當成了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如果我們根據鼓吹者所提到的百慕大三角事故劃定百慕大三角,它將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無比廣闊的海域。船隻、飛機失蹤是全球各地到處發生的,比如,自1850年以來,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和北歐之間,有近兩百艘、架船隻、飛機失蹤或被遺棄。事實上百慕大三角的失蹤現象並不突出。 四、有一些失蹤的船隻的航線經過了百慕大三角,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們是否是在那裡失蹤的。 五、在許多事例中,船隻或飛機的失蹤地幾乎完全未知,搜尋者不得不被要求尋找廣闊的海域。 六、許多事故在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並不認為有神秘之處,但在許多年後,神秘現象的鼓吹者在尋找證據時,卻開始把它們也算入了神秘事故。這時候要再去完全搞清楚發生在多年前的事故的詳情,一般是很困難的。 七、與傳說的相反,在許多事故發生的時候,天氣都非常惡劣。在幾起事故中,颶風應承擔責任。 八、許多事故發生在下午或晚上,使得援救人員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看清現場,因此大海有整夜的時間破壞現場,難以找到殘骸。 九、許多作者在介紹事故時,並未做原始的調查,而只是引用別的作者的文章,因此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 十、在介紹某些事故時,鼓吹者隱瞞了那些能對失蹤有明顯的解釋的重要細節。 庫舍在書中(第二版)並沒有具體統計有多少起事故是可以確定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我根據他對每一起事故的具體描述算了一下,在這五十多起事故中,只有二十起左右可以確定是發生在百慕大三角或其鄰近海域。考慮到那是一個船隻、飛機出入極其頻繁的地區,在一百多年中只發生了這些事故,並不算多。此外,與傳說的相反,有的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事故找到了殘骸,甚至還有倖存者。 這些結論也同樣適用於其他的「魔鬼三角」,比如日本的「魔鬼海」,庫舍發現實際上是美國人捏造出來的。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想到,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頻繁發生神秘的海難、空難,最該重視的是海洋保險公司,應對經過百慕大三角的船隻收取額外的保險費。但是保險公司並不認為百慕大三角是個特別危險的海域。1975年,在答復《命運》(Fate)雜志的詢問時,壟斷英國海洋保險的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聲明:「根據勞埃德記錄,自1955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有428艘船隻被報失蹤,而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我們的情報部門未能發現任何證據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蹤案的說法。美國海岸警備隊有關大西洋事故的計算機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 如此看來,所謂「百慕大魔鬼三角」神秘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秘的倒成了,這個神秘現象是如何被炮製出來、流傳開去的?這必須從美國航空史上一起著名的空難事故--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失蹤說起。 第19飛行中隊由5架「報復者」(Avenger)魚雷轟炸機和14名飛行員(包括5名駕駛員,其他為無線電員和槍炮手)組成。其中四駕飛機由學生飛行員駕駛,第五架飛機的駕駛員是負責訓練這些學生的中隊長查爾斯·泰勒(CharlesTaylor)上尉。在1945年12月5日下午2點,這五架飛機從佛羅里達的勞德代爾堡(Ft. Lauderdale)海軍航空基地起飛進行飛行訓練,既定航線是從佛羅里達半島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巴哈馬群島上空,然後折回勞德代爾堡,全程約300英里,飛機上攜帶的汽油足夠飛行6個小時。在下午4點,基地接到了泰勒發來的遇到麻煩的信號。這時飛機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上空,但是並未按原定的向南、向西折回,而是繼續向北、向東飛行,離開大陸原來越遠,向大西洋深海飛去。基地收到的最後一次通訊是7點過後不久,那時飛機還有一小時的燃料,但很顯然仍然繼續向大西洋深處飛去,直到汽油耗完沉落海底。飛行員可 能試圖在海面迫降,但在黑暗之中失敗而遇難。援救人員未能發現飛機的殘骸和屍體,顯然它們都已沉入了大海深處。「復仇者」綽號「鐵鳥」,空機重達14000磅,一旦掉到海面上就很快沉落海底。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結束,在當天晚上7點27分,兩架「水手」海上飛機(Martin Mariner)起飛前去救援,其中的一架在升空23分鍾後發生爆炸,機上13名乘員全部遇難。「水手」海上飛機有容易漏油的毛病,綽號「飛行油箱」,如果有乘員吸煙或因別的原因出現火花,就可能發生爆炸而出事。「甘斯·米爾斯」號(SS Gaines Mills)的海員目睹了這架飛機的爆炸經過,並發現了掉到海面上的殘骸。 隨後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包括庫舍)的調查結果,都認為泰勒上尉必須為第19飛行中隊的失蹤承擔主要責任。泰勒並不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而以馬虎著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兩次因為在海上迷航而不得不棄機跳傘而獲救(泰勒還被迫在海上第三次棄機跳傘,不過那一次不是他的責任)。在這次飛行訓練時,泰勒既忘了帶手錶又忘了帶基本的導航儀器。在飛行中,他報告他的飛機上的羅盤失靈,但是相信自己能夠根據目測繼續帶領飛行,聲稱無需幫助。在4點45分時,基地發現泰勒顯然已迷失了方向,要求他把指揮權交給跟隨的飛機,但是泰勒顯然沒有這么做。從通話記錄可知,泰勒一直在率領飛行中隊向錯誤的方向航行,遲至6點時,泰勒還在命令飛行中隊向東飛行,而至少有兩名學生飛行員認為應該向西飛行,但是由於軍中的紀律,他們不得不跟隨泰勒飛向深淵。基地反復地要求泰勒改用更可靠的緊急頻道通訊,而泰勒也拒絕這樣做。因此這次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人為錯誤導致,其次天氣也不佳。盡管在第19飛行中隊剛起飛時,天氣情況良好,但很快就變得惡劣。救援飛機報告遇到強烈的氣流和危險的飛行條件,當時在該海域的船隻報告風暴和巨浪。一位迷航而又剛愎自用的中隊長帶著沒有經驗的學生飛行員在惡劣的天氣中夜裡飛行,遇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並沒有任何神秘之處。 但是泰勒的親屬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他們向美國海軍高層上訴。在40年代末,美國海軍最高當局滿足了泰勒親屬的要求,把事故原因歸咎於壞天氣和「未知因素」。「未知因素」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能力。第19飛行中隊的失事成了「百慕大魔鬼三角」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神秘故事,在傳播中又被有意無意地添油加醋,於是惡劣的氣候被說成「當時天氣很好」(見趙俊濤《百慕大:死亡三角》,下同),一次對學生飛行員的訓練飛行被說成「參加訓練的14名飛行員也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泰勒拒絕使用緊急通訊頻道被說成「無線電聯絡受到干擾」,那架升空後不久就爆炸的「水手」救援飛機被說成「與基地保持一段聯系後也失蹤了」,好像也很神秘,而實際上那隻是當天出動的眾多救援飛機中的一架而已。 對「百慕大三角」的渲染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16日,合眾社在那一天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在佛羅里達海岸和百慕大之間,船隻和飛機神秘失蹤」,該文的作者瓊斯(E.V.W. Jones)可視為「百慕大魔鬼三角」之父。兩年以後,《命運》雜志發表了一篇署名喬治·桑德(George X. Sand)的文章,總結了在百慕大一帶發生的「奇怪的海上失蹤案」。隨後又有幾本描述百慕大一帶的神秘現象的書籍出現,比如傑薩普(M.K. Jessup)著的《不明飛行物案件》(The Case for the UFO),奇霍(Donald Keyhoe)著的《飛碟陰謀》(TheFlying Saucer),都宣揚這些百慕大失蹤案是由於外星人綁架。1964年2月, 在一本名為《商船隊》(Argosy)的小說刊物上,嘎迪斯(Vincent Gaddis)發表了《致命的百慕大三角》(The Deadly Bermuda Triangle)一文,首次提出「百慕大三角」一詞。1969年,斯賓塞(John Wallace Spencer)出版《失蹤地帶》(Limbo of the Lost)一書,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影響不小。兩年後,一部名為《魔鬼三角》(The Devil's Triangle)的長篇紀錄片發行。1974年貝里斯(Charles Berlitz)出版《百慕大三角》(The Bermuda Triangle)一書,成為暢銷書,賣出了五百萬冊。在這些文章、書籍、電影的鼓吹下,「百慕大魔鬼三角」成了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神秘地帶。庫舍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已解》一書,主要就是為了反駁貝里斯的暢銷書而寫。在該書出版後,貝里斯又四處散布謠言,聲稱在百慕大三角的海底發現了一座大金字塔,至少高420英尺,底座邊長540英尺,並認為這座金字塔可以揭示神秘失蹤的奧秘。1978年3月,庫舍向貝里斯提出挑戰,要求貝里斯提供發現海底金字塔的證據。庫舍與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海軍等機構的海洋學家聯系,都無人知道有海底金字塔這一發現。他要求與貝里斯打賭,各向一家銀行存入一萬美金,如果在1978年9月1日之前,貝里斯能夠出示海底金字塔存在的證據並被美國考古研究院、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全國地理學會等權威機構證實,將贏得賭金,更重要的是,庫舍將承認貝里斯是 正確的。在截止日期的前一周,1978年4月24日,貝里斯通知這家銀行的副行長,他不願接受庫舍的挑戰,等於承認了自己是在毫無證據地信口開河。這出以訛傳訛的鬧劇至此在美國告一段落,緊接著卻在中國開演,至今未息。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跳傘隊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