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菲律賓北部舞蹈有哪些風格
北部山區的舞蹈動作簡單、樸素無華,模仿性動作比較多。在這些舞蹈中,女性含蓄庄嚴,男性威武強悍,男女動作差別明顯,反映出艱苦生活帶來的長期磨難。不同部落其舞蹈動作大同小異,表現出文化、宗教信仰的一致性,如卡林加和伊富高等民族有表現山區生活和節慶的宗教儀式舞蹈,這類宗教儀式舞蹈已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動作程式,如手臂向前上方舉起,是典型的祈禱姿態;手掌向下表示對神的敬意;手掌朝上表示祈求平息鬼神的不滿和怒氣等。除宗教舞蹈外,還有豐富多彩的表現世俗生活情景的舞蹈,其中愛情舞和婚禮舞都很受人們歡迎,這類舞蹈基本上採用男女對舞的形式,男子時而昂首闊步,時而晃動身體,圍著女子舞動一塊色彩鮮艷的彩色被毯,並高唱歡欣的愛情歌曲,很有風采和趣味性。此外,還有慶祝部落反抗殖民者和部落之間戰爭勝利的本格特·本迪安勝利舞,關於獵人頭和競賽、報復內容的博內托克戰爭舞,以及歡慶本民族婚禮的卡林加婚禮舞等。
呂宋北部山區原住民至今依然保留著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人們大多數信奉神教,習慣用歌舞向仰慕的神靈感恩禱告,祈福收獲、婚喪誕辰,這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義大利歷史學家安東尼奧·庇加費塔在他《環球旅行》一書中,對16世紀菲律賓原住民的舞蹈有過很具體的描述:大鑼敲響了,兩個女祭司手拿竹號走進場內,她們先向太陽鞠躬致意,口中念念有詞,圍著一頭被困住的豬吹號跳舞,做著喝酒並把酒灑在豬胸口上的動作。然後用長矛向豬的胸口連續猛刺數次,她們用手沾上豬血,往觀望者身上塗抹。庇加費塔所描述的舞蹈場景在菲律賓大部分地區已不多見,但在呂宋島北部的部落居民中,還有與此相似的宗教舞蹈。幾乎所有的菲律賓歌舞團體都把山區純朴凝重的土風舞蹈作為晚會的節目。
北部山區舞蹈
⑵ 菲律賓代表舞蹈有哪些
這類舞蹈是菲律賓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也是菲律賓獨立後整理加工的舞蹈。大多分布在菲律賓經濟最發達的呂宋平原中部、米沙鄢群島和沿海平原,由於被西班牙長期統治,西班牙的華爾茲、瑪祖卡、雷塔等舞曲逐漸在這些地區廣泛流傳。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和發展,西班牙的舞蹈逐漸帶上了菲律賓的民族色彩,菲律賓獨立後,經過人們加工整理,這些舞蹈成為最具有代表性「鄉村舞」。鄉村舞的舞姿輕快、婀娜多姿,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久經苦難的菲律賓人民樂觀、熱情、豪爽的性格。它深受人民群眾喜愛,並得到廣泛的推廣普及,有國舞之稱。這類舞蹈的模仿性強,節奏單一,動作簡單,以腳部的地面動作為主,表演過程中只有一些情緒變化,或激烈或輕松。鄉村舞蹈中著名的有:竹竿舞、班當果舞、鴨子舞、索畢利舞、捕蝦舞、長凳舞等。20世紀以後,由於美國的入侵,西方的輕音樂和交際舞在此地區廣為流行。
1.竹竿舞
竹竿舞在菲律賓被認為是全國性的民間舞蹈。表演時,一對舞者在兩根竹竿之間跳躍,竹竿略高於地面,隨著音樂節奏撞擊在一起。起源於萊特省的竹竿舞實際上是模仿鳥在樹間、草梗或閃避農民設的陷阱時的跳躍動作。舞者在表演時,動作相當優雅,且快速地在竹竿間跳躍。
2.鴨子舞
鴨子舞的起源有一個傳說。傳說一個名叫Kanang的年輕女子是北蘇里高省最優秀的舞者,在一次洗禮接待會上,別人要她跳搖擺舞,她就開始在她的舞蹈中即興模仿了一種鴨子搖擺行走和吸引同伴時濺水到背部的動作。由於其獨特的步伐和迷人的表演,觀眾開始模仿她,由此,鴨子舞在菲律賓廣為流傳。
3.卡里諾薩舞
該舞被視為國舞,是菲律賓人的求愛舞,同時反映了菲律賓人友善、可愛及熱情的性格。「卡里諾薩」是一個詞語,描述的是一個親切、友好、可愛的女人,這個舞蹈用調情的方式,通過扇子和手帕來協助舞者捉迷藏般的動作,舞蹈表演生動、有趣,讓人沉醉在愉悅、活潑的氣氛中。
鄉村舞蹈
⑶ 菲律賓的穆斯林舞蹈風格是怎樣的
穆斯林舞蹈風格充滿了神秘色彩,以舒緩的手臂、彎曲的肘部和各種手指動作為主。穆斯林舞蹈的手指動作不同於印度的手勢動作,它時而伸直並攏,時而里外彎曲;雙腿膝部外開,做半蹲狀,身體重心不斷向兩旁移動。此外,舞者還戴腳鐲、腳鈴、假指甲,以突出舞蹈的效果。
⑷ 菲律賓舞蹈大致分為幾類
菲律賓舞蹈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它的樂舞文化保持了原有的風貌。
菲律賓舞蹈大致分4類:鄉村舞蹈、北部山區舞蹈、南部棉蘭穆斯林舞蹈和西班牙風格的舞蹈。
鄉村舞蹈是土著人表演的舞蹈,未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類舞蹈模仿性強,節奏單一,動作簡單,舞蹈只有一些情緒變化,或激烈,或輕松。舞蹈以腳部的地面動作為主。舞蹈內容是驅鬼逐疫的巫術舞、求愛舞、戰爭舞、模仿動物舞等。伴奏樂器有竹器、木器、豎琴、響板和各種銅鑼、銅鼓,大鼓。
⑸ 菲律賓外來舞蹈主要有什麼風格
菲律賓的外來民族舞蹈主要為西班牙風格舞蹈。16世紀,西班牙人佔領菲律賓後,伴隨著傳教活動菲律賓出現了新的舞蹈,這些舞蹈從節奏到舞姿,都具有西班牙舞蹈開朗、潑辣的特點。可以看到一些直接來自西方,有著鮮明的西班牙特色的舞會舞,這種舞蹈的動作、隊形排列都明顯吸收了西方舞蹈的形式,尤其是西班牙傳統舞蹈的語匯和表現手法,但它不如西方舞蹈熱烈奔放,動作頓挫有力,相反,卻受東方人的民族性格和審美觀點的影響,舞姿輕柔典雅、細膩溫情。這類舞蹈帶有基督教的色彩,是一種完全不同於菲律賓傳統舞蹈的西方舞蹈。起初,舞蹈表演者幾乎都是修道士,他們採用當地的傳統表演形式,在修道院內或廣場上表演西班牙舞和歐洲的各種舞蹈,菲律賓當地有一部分人受其影響,開始模仿西班牙舞蹈,並把它與當地的傳統舞蹈結合起來,從而使本土舞蹈失去了原始純朴的野性,而帶有了西班牙舞蹈的特色。表演者身著菲律賓化的西班牙服裝,通常手持竹製響板。其主要舞蹈有:求愛舞、亞來舞、巴愛巴得馬尼舞等。
1.菲律賓燈舞來自西班牙舞蹈,這種舞蹈隨著四分之三拍的節奏變化活潑踏步和鼓掌,該舞蹈需要卓越的平衡技巧,以保持放在頭部和每個手背上的三個油燈的穩定。
2.瑪麗亞克拉拉舞
瑪麗亞克拉拉舞反映了一部描寫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人情況的文學作品當中一個主要的女性角色的狀況。她被描述為美德和高尚兼具的菲律賓女人。這種舞蹈採用了西班牙舞的優美道具和個性化的本地道具,如竹響板和亞洲扇子。女性穿著代表歐洲風格的瑪麗亞克拉禮服,而男性則穿著菲律賓傳統的由菠蘿纖維製成的綉花長袖襯衫。
3.薩約薩邦可舞
該舞產生於巴拉望庫約這個小島嶼,屬於節日舞蹈,每逢聖奧古斯丁節,來自整個庫約島和附近小島的人們就用傳統的方式——遊行、列隊表演、小型演出等慶祝聖奧古斯丁節。庫約人跳著這種具有強烈的舊庫約種族特色和西班牙式步子的海島舞蹈,迎來自己的節日。
4.潘托米那舞
這個舞蹈的意思是「鴿子舞」,是索索貢市每年10月的第三周的卡桑嘎呀漢節的亮點。參與者主要是成年人,人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伴隨著潘托米那歌曲的旋律起舞。潘托米那舞是一種求偶舞,模仿鴿子求愛的動作,然後通過男人試圖討好女人的舞蹈來表達。
⑹ 菲律賓的穆斯林舞蹈方式是什麼樣的
穆斯林舞蹈風格充滿了神秘色彩,以舒緩的手臂、彎曲的肘部和各種手指動作為主。穆斯林舞蹈的手指動作不同於印度的手勢動作,它時而伸直並攏,時而里外彎曲;雙腿膝部外開,做半蹲狀,身體重心不斷向兩旁移動。此外,舞者還戴腳鐲、腳鈴、假指甲,以突出舞蹈的效果。西班牙舞蹈服飾、道具多帶有西方色彩,舞者經常手持一把精緻的小扇舞蹈,動作圓潤、優雅。
⑺ 菲律賓的舞蹈有什麼特色
菲律賓四大類舞蹈各有其特色,鄉村舞蹈、山區舞蹈,其舞蹈動作簡單、樸素無華,模仿性的動作比較多,舞蹈造型多以「三道彎」為主,舞蹈多以柔韌、扭擺、跳躍為主,舞蹈形式自由鬆散。穆斯林舞蹈風格充滿了神秘色彩,以舒緩的手臂、彎曲的肘部和各種手指動作為主。穆斯林舞蹈的手指動作不同於印度的手勢動作,它時而伸直並攏,時而里外彎曲;雙腿膝部外開,做半蹲狀,身體重心不斷向兩旁移動。此外,舞者還戴腳鐲、腳鈴、假指甲,以突出舞蹈的效果。西班牙舞蹈服飾、道具多帶有西方色彩,舞者經常手持一把精緻的小扇舞蹈,動作圓潤、優雅。
⑻ 菲律賓舞蹈有哪些造型
鄉村舞蹈的造型多以「三道彎」為主,動作多以柔韌、扭轉、跳躍為主,形式自由鬆散。《鄉間》是一組充滿歡樂愉悅的鄉村歌舞,著重表現了菲律賓鄉間村民誠摯友善、開朗活潑的性格。這段組舞的手法細膩,銜接流暢,每段既有獨立的個性,又都緊湊地圍繞主題,毫無偏離。舞蹈描述的場景是農民辛勞的一天。表演從緊張的田間勞作開始,在一陣插秧收割的忙碌過後,才聽到公雞打鳴和水牛的叫聲,伴隨著小夥子舂米和姑娘簸谷的笑聲,一群頑皮的小女孩學著丑小鴨搖搖擺擺地讓飛濺的水花打濕全身。淘氣的男孩子把椰殼綁在自己的腿部、胸部、背部、臀部,用手中的椰殼依次擊打出歡快自然的節奏。舞蹈歡快活潑,掌聲、笑聲不絕於耳,讓人們不自覺地被演員的激情所感染。在菲律賓,鄉村舞蹈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色彩豐富,情緒歡快,生活氣息濃郁,富有鮮明的時代精神。
⑼ 菲律賓最嚇人的極限運動是什麼,有什麼驚險的地方
⑽ 菲律賓文明程度較高的舞蹈藝術是什麼
南部棉蘭穆斯林舞蹈是菲律賓的文明程度較高的舞蹈藝術。伊斯蘭教徒經常朝拜聖地麥加,始終保持阿拉伯人的生活習慣,穆斯林舞蹈因之得到很好保存。菲律賓穆斯林舞蹈有「辛基爾」傳統舞蹈,舞蹈表現王子尋妃的感人故事。「辛基爾」舞蹈由一位女舞者在「井」字形交叉的四根竹子中間,跳進跳出地表演,舞者雙手還持扇子。舞蹈沒有音樂伴奏,只有竹竿子敲打出來的音響節奏,舞者通過在竹竿子敲打中的動作表現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