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1952年3月菲律賓發生了什麼

1952年3月菲律賓發生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5 12:22:09

⑴ 1952年發生的一場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的戰爭是什麼

1952年發生的一場引起世界各國關注的戰爭是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於1950年6月爆發,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朝鮮戰爭是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沖突,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⑵ 菲律賓內戰的由來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建立了伊斯蘭政權,穆斯林阿訇們以此為基地,開始向周圍傳播伊斯蘭教,在其鼎盛時期,影響力一直延伸到巴西蘭島、巴拉望島、三寶顏的南部海岸地區和婆羅洲,並向棉蘭老島延伸。

阿拉伯人在此生活了兩三百年以後,菲律賓迎來了荷蘭人。殖民者們用西方的眼光給他們看到的一切重新定義,荷蘭人不知道他們是阿拉伯人,不明白為什麼在典型的馬來人種地區會有這些深鼻高目體形高大的人,就用雅典時代的蠻族摩爾人給他們命名,他們生活的地方,也逐漸的變成現在的發音:摩洛蘭,意思是摩爾人的土地。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曾經到達這里。1565年後由西班牙統治,菲律賓這個名字,就是從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於1898年被美國統治。1935年創建共同體, 1946年獲得完全獨立。

二戰期間被日本佔領。1965年以後,斐南迪·馬科斯獨裁統治,1981年科拉松·阿基諾競選勝利後,馬科斯被逐。1998年5月,埃斯特拉達當選菲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繼任。

⑶ 菲律賓之戰進展如何

945年9月2日代表盟國接受日本投降。後以盟軍最高司令官名義,執行美國單獨佔領日本的任務。朝鮮戰爭爆發後,任侵朝「聯合國軍」總司令,極力主張擴大侵朝戰爭、進攻中國。因同H·S·杜魯門政府的全球戰略方針有分歧,1951年4月被撤職。 麥克阿瑟返回美國後曾在國會發表演講,繼續主張擴大侵略戰爭,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慫恿蔣介石反攻大陸等政策。美國國會亦曾舉行麥克阿瑟聽證會。1952年,麥克阿瑟企圖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後任蘭德打字機公司董事長,著有回憶錄《往事的回憶》。1964年4月3日,麥克阿瑟在沃爾特·里德陸軍醫院因病死去。

⑷ 外媒報道,菲律賓奎松市發生火災致5死3傷,是否有中國公民受傷

根據菲律賓奎松市消防局消息,當地時間3月20日1時左右,奎松市的一處民居發生火災,致屋內5人死亡,另有3人受傷。

據報道,由於該房屋有護欄和厚重的窗戶,消防員難以及時入內展開營救。大火在5時25分左右被撲滅。

3月13日,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奎松市市長貝爾蒙特宣布該市進入災難狀態。

市長貝爾蒙特在記者會上說,這是奎松市多年來首次宣布進入災難狀態。宣布進入災難狀態可以讓該市的142個村使用應急資金進行緊急采購。

目前菲律賓全國確診的52例病例中,有6個來自奎松市。

據菲律賓當地媒體報道,4月30日下午4時40分左右,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區奎松市兩個住宅區發生火災。當局發布了5級火災警報。目前已有多輛消防車和救護車前往火災現場救援。目前,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

⑸ 「數千人避難,多人死傷,人們不敢回家」菲律賓究竟發生了什麼

菲律賓居民不敢回家的原因是地震造成的房屋塌陷,人們對於餘震隨時可能發生的恐慌,對自然災害的敬畏,讓很多菲律賓居民無家可歸

如果現在採取措施,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大量的居民在公路上搭建帳篷,讓原本擁堵的交通雪上加霜。

⑹ 菲律賓近代史

據歷史學家考證,菲律賓的遠古文明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嘟裨?0萬年前。菲古人類以塔崩人為代表,約生活在2萬多年前。約到公元前7000年,菲石器文化已有較大發展。此後經歷了新石器時代和金屬時代,農業、手工業商品貿易及航海均有發展。菲於公元前2世紀進入奴隸社會。14世紀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蘇祿和棉蘭老等地出現了封建蘇丹政權,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同中國的文化、貿易往來可上溯至14世紀前。中國以絲綢、陶器、黃金、象牙與珍珠交換菲律賓的蜂蠟、燕窩、柚木、藤條等。1521年3月7日,麥哲倫西班牙王朝命令來到菲律賓,決定以西班牙王儲菲律普名字命名該島為菲律賓群島;1571年西班牙在馬尼拉建立殖民政府。此後,西班牙從政治、社會、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改變了菲律賓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15至18世紀,菲律賓人民不斷反抗,震撼了西班牙殖民統治9世紀後半期起,菲民族解放運動興起;1872年,菲工人與士兵聯合,喊出「打倒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口號」。1892年,主張以武裝革命襀實現獨立的「卡蒂普南」成立,領導了震撼全國的反西革命。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失敗,根據美西《巴黎條約》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同年6月12日,菲在美國扶持下宣布「獨立」,阿吉納爾多出任菲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統。此後,菲人民爭取真正民族獨立的斗爭此起彼伏,未有間斷。1935年11月,美國被迫允許菲成立「自治政府」,並答應10年後允許菲正式獨立。奎松當任「自治政府」總統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發展民族經濟、文化教育及國防的政策,但經濟結構的殖民地性質,仍是菲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民族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於1942年5月佔領馬尼拉美國對菲的佔領遂告結束。何賽·勞雷爾在日本當局的威逼下成立傀儡政府,菲人民在菲律賓共產黨等領導下,組成人民抗日軍,積極進行抗日斗爭。

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重新統治菲律賓,恢復了菲「自治政府」。以奧斯敏納為首的菲政府把經濟重建的希望寄託於美國政府,但所得援助遠遠未能解決菲經濟所面臨的嚴重困境。民族獨立運動高漲在壓力下,美國被迫於1946年7月4日同意如期「給予」菲「獨立」。羅哈斯當選總統,菲再度建立共和國。然而,美國政府迫使菲政府接受「同等權利法」、簽定「美菲貿易協定」、「軍事基地協定」、「軍事援助協定」和「共同防禦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繼續控制菲經濟命脈。1953年,馬格賽賽在美國支持下當選總統,一方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信貸合作等,一方面在貿易和外交上繼續依附美國。1957年,因馬在飛機失事中身亡,副總統加西亞繼任總統,實行經濟緊縮及「菲人第一」政策,經濟困境與社會矛盾相對緩解。1961年,馬卡帕加爾當選總統,通過土地改革法案,取消外匯管制,企業經營自由化,外交上主張「回到亞洲」。1962年,菲政府宣布把菲律賓的獨立日從7月4日改為6月12日(即菲律賓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日子)。

1965年馬科斯當選菲第六任總統。在其執政最初兩年中,政府在澄清吏治、抑制貪污和打擊走私方面卓有成效,但發展經濟的計劃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後在東南亞民族解放斗爭及國內民族主義浪潮高漲的影響下,馬調整對外政策,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和影響,尋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積極作用,並摒棄了過去20年間不與社會主義國家來往的政策。1969年馬連任總統後,菲再度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和社會動盪,南部叛亂及菲共武裝斗爭加劇,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1972年至1981年,馬政府實行軍管,廢除兩院制國會和多黨制,改為一院制的「國民大會」。其間前期(1973至75年)經濟發展較快,社會矛盾有叛亂形勢受到遏制,但後期馬獨裁加劇,全國民眾抗議運動高漲。1983年8月21日,菲反對黨領袖、前參議員貝尼尼奧.阿基諾結束在美國的流亡回國時在機場遭暗殺,導致政局急劇惡化。反政府運動更加高漲。此壓力下,馬被迫宣布於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但賄選丑聞引發空前規模的「人民力量革命」,阿基諾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馬及其家人逃亡美國。

⑺ 菲利賓詳細歷史

早在唐朝時期中國人就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中國史籍中所提及的呂宋、蘇祿、麻逸、古麻剌朗等國皆於今日菲律賓國內。在菲律賓當地,考古發掘甚至發現有日期在3世紀的中國瓷器。

1390年,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建立了蘇祿蘇丹國,他們是在13世紀以來從蘇門答臘島移民而來。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此地。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為美屬菲律賓領地)。
1935年3月24日,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6年7月4日,獲得完全獨立。
1965年,斐迪南·馬可仕當選總統。
1971年,斐迪南·馬可仕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
1986年,柯拉蓉·艾奎諾競選勝利後,馬可仕被逐。
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羅慕斯勝選,柯拉蓉·艾奎諾和平轉移政權。
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
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艾若育夫人繼任。

公元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費迪南·麥哲倫受西班牙皇帝之命,進行環球探險。當他來到菲律賓的薩馬島,參與了當地的部落斗爭,被當地首領拉普拉普殺死。
公元1543年,西班牙的航海家R.洛佩斯·德·維拉洛博斯,以西班牙皇儲菲力浦之名命名菲律賓群島。
公元1565年,西班牙帝國派遣黎牙實比率軍佔領了宿務島。
公元1571年,西班牙人佔領馬尼拉,並把殖民政權的中心設在此地。
西班牙的駐菲律賓總督獨攬行政、司法和軍事大權,通過推行賜封制度,籠絡土著上層份子,對當地人橫征暴斂。天主教會則占據著大量的肥沃土地,把持著教育文化事業,成為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支柱。
在經濟上,殖民者實行閉鎖和壟斷政策,簽訂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貿易協定,使菲律賓成為西班牙-墨西哥殖民地下屬的原材料供應市場。
16--18世紀,菲律賓人不斷發動起義,多達數十起反殖民統治的起義遍及全島各地。其中,達俄輝起義持續的時間最長。
公元1834年,西班牙殖民政府宣布馬尼拉成為自由港。
隨著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菲律賓人的民族意識也在逐步加強。由菲律賓教士發起的天主教會菲化運動,要求當地教會進行改革。菲律賓的國父何塞·黎剎博士組織了著名的宣傳運動,極大的鼓舞了菲律賓人的民族意識。
公元1892年,菲律賓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博尼法西奧組織了名為「卡蒂普南」的秘密革命組織,策劃革命和武裝斗爭。
公元1896年8月24日,博尼法西奧在巴林塔瓦召開大會,宣布了武裝起義。
公元1897年,以阿奎納多為首的資產階級右翼集團排擠博尼法西奧,奪取了菲律賓革命的領導權。
公元1897年12月,起義者和西班牙殖民政府簽訂「破石洞協議」,阿奎納多同意放下武器,出走香港。
公元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5月,阿奎納多搭乘美軍艦返抵菲律賓,繼續領導菲律賓的革命。6月,起義者宣告了菲律賓獨立宣言。9月,起義軍召開革命議會,通過了憲法。
公元1899年1月23日,菲律賓共和國宣告成立,史稱第一共和國。2月,由於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戰敗,並把菲律賓群島割讓給美國,於是美國發動侵菲戰爭。歷時三年之久的菲美戰爭爆發。(一說是1899年至1906年菲美戰爭)。
公元1901年,阿奎納多被美軍俘虜,宣布投降,菲律賓陷入美國的殖民統治。

閱讀全文

與1952年3月菲律賓發生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