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菲律賓鳳頭鸚鵡的繁殖方式
菲律賓鳳頭鸚鵡一次約產下2到4枚卵,孵化期約28天。籠養的菲律賓鳳頭鸚鵡數量很少,繁殖難度也很高,很容易罹患PBFD等疾病。
B. 鸚鵡與鸚哥有什麼不同
沒有區別,鸚哥即是「鸚鵡」的俗稱。一般指體型中等的中國鸚鵡。
鸚鵡是鸚形目眾多羽毛艷麗、愛叫的鳥。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常被作為寵物飼養。以其美麗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現中國境內有六種鸚哥,分別是緋胸鸚鵡、花頭鸚鵡、紅領綠鸚鵡、大紫胸鸚鵡、灰頭鸚鵡、回聲鸚鵡等。
(2)菲律賓鸚鵡是什麼主奏樂器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鸚鵡在取食過程中,常以強大的鉤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在樹冠中攀援尋食時,首先用嘴咬住樹枝,然後雙腳跟上;當行走於堅固的樹幹上時,則把嘴的尖部插入樹中平衡身體,以加快運動速度;吃食時,常用其中一足充當」手」握著食物,將食物塞入口中。
模仿技能:
人們對鸚鵡最為鍾愛的技能當屬效仿人言。事實上,它們的」口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這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
C. 鸚鵡是什麼
鸚鵡是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眾多羽毛艷麗、愛叫的鳥。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常被作為寵物飼養。它們以其美麗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體長可達100厘米,最小的是藍冠短尾鸚鵡 ,體長僅有12厘米。
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
鸚鵡類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種類非常繁多,有2科、82屬、358種,是鳥綱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於熱帶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灰鸚鵡、情侶鸚鵡、牡丹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
D. 這種鸚鵡是什麼品種的
太平洋鸚鵡
太平洋鸚鵡(Pacific Parrotlet)別名口袋鸚鵡,個體在鸚鵡里算比較小的,該鸚鵡性格非常好,非常頑皮且勇敢自信,因此飼養的人非常多。
雖然太平洋鸚鵡的說話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有耐心去訓練它們,還是有機會能教會幾句話與吹口哨的。太平洋鸚鵡主要分布在從厄瓜多西部至秘魯西北部境內安地斯山脈旁的太平洋沿岸地區。
中文學名:太平洋鸚哥
英文名稱:Pacific Parrotlet
拉丁學名:Forpus coelestis
別 稱:太平洋鸚鵡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鸚形目
科:鸚鵡科
屬:Forpus屬
種:太平洋鸚哥
命名者及年代:Lesson, 1847
E. 我想知道這是什麼鸚鵡有什麼習性出自哪裡等急求謝謝了
這個是虎皮鸚鵡
虎皮鸚鵡(學名:Melopsittacus unlatus)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又名嬌鳳,屬小型攀禽品種,原產於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野生的虎皮鸚鵡棲息於林緣、草地等處。結群活動。以植物種子等為食。繁殖期為6-1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4-8枚。孵化期為18天。性情活潑且易於馴養,在中國是大眾最喜歡的寵物鳥之一,野生種群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F. 菲律賓短尾鸚鵡的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森林邊緣、樹木繁茂的地區、次生林、果園和椰子種植園。也出現於村莊附近的竹林和耕地的灌木叢。通常生活在垂直高度低於海拔1250米的平原和低地,這個高度以上,它們比較分散。但有些鳥觀察到可高達海拔2500米。是樹棲鸚鵡,在茂密的樹冠頂層活動。
G. 這是什麼品種的鸚鵡
鳳頭鸚鵡科編輯 葵花鸚鵡一般指鳳頭鸚鵡科 鳳頭鸚鵡科(Cacatuidae)共有21種鳥類,和其他的鸚鵡有相同的特點,都有鉤曲的喙和對趾足。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幾個生物特徵,包括能夠收展的頭冠,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鸚鵡羽毛呈現出虹彩的結構。鳳頭鸚鵡平均要比其他的鸚鵡體型大,但其中雞尾鸚鵡卻是一種很小的鳳頭鸚鵡。鳳頭鸚鵡是最容易患上鸚鵡喙羽症的鸚鵡之一。該科與鸚鵡科一起組成鸚形目。自然狀態下僅見於澳大利亞和其鄰近島嶼。中文學名 鳳頭鸚鵡科拉丁學名 Cacatuidae界 動物界門 脊索動物門綱 鳥綱目 鸚形目科 鳳頭鸚鵡科屬 6屬種 21種亞種 44亞種命名者及年代 Cacatuidae目錄1外形特徵
2棲息環境
3生活習性
4分布范圍
5保護級別
6該科物種
1外形特徵編輯鳳頭鸚鵡科(40張) 鳳頭鸚鵡科共有6屬21個亞種,這是一些頭頂長有冠羽的鳥類,屬於大型鸚鵡。它們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長有一個半月形的喙,蠕蟲狀的舌頭。大多數鳳頭鸚鵡的羽毛是白色,但也有黑色、粉紅色和雜色。鳳頭鸚鵡的嘴是鐮刀形的,而且很堅實,可以啄碎硬的果殼,還能挖出樹根。鳳頭鸚鵡和其他的鸚鵡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不同的部分主要在幾個解剖學特徵。包括能夠收展的頭冠,以及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鸚鵡羽毛呈現出虹彩的結構。鳳頭鸚鵡平均要比其他的鸚鵡體型大。但雞尾鸚鵡卻是一種很小的鳳頭鸚鵡。[1]2棲息環境編輯適應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從潮濕的森林到乾燥的灌木叢,草原,茂密的熱帶森林,樹木繁茂的相思樹和桉樹地區。棲息與築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繁殖季節偏好在桉樹林地和松樹種植園,在那裡更容易找到適應繁殖的自然樹洞。[2]3生活習性編輯在森林地區時只在樹上覓食,喝水時才會到地面上,在開闊地區或農作物區域,則經常在地面上覓食,棲息與築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尤其是桉樹林。在傍晚入夜時分常大叫,特別是在有月光的夜晚。以堅果、種子、花蜜、漿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蟲為主,最喜歡的食物為當地的樹種和松果,在森林中撕開樹枝取食蛀蟲和甲蟲有時鳳頭鸚鵡一起在農作物園區內覓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主要是花生田與玉米田。[2]4分布范圍編輯鳳頭鸚鵡的分布比其他鸚鵡類群狹窄。自然狀態下僅見於澳大利亞和其鄰近島嶼。[2]5保護級別編輯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2種;瀕危(EN)——2種;易危(VU)——3種;近危(NT)——1種;低危(LC)——13種。[1]註:鳳頭鸚鵡科圖冊網址[3-4]6該科物種編輯鳳頭鸚鵡科(5屬、21種、44亞種)中文名稱拉丁學名一、白鳳頭鸚鵡屬Cacatua1.白鳳頭鸚鵡Cacatua alba2.杜科波氏鳳頭鸚鵡Cacatua corpsii3.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4.戈芬氏鳳頭鸚鵡Cacatua goffini5.菲律賓鳳頭鸚鵡Cacatua haematuropygia6.米切氏鳳頭鸚鵡Cacatua leadbeateri7.鮭色鳳頭鸚鵡Cacatua moluccensis8.藍眼鳳頭鸚鵡Cacatua ophthalmica9.西長嘴鳳頭鸚鵡Cacatua pastinator10.小鳳頭鸚鵡Cacatua sanguinea11.小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sulphurea12.長嘴鳳頭鸚鵡Cacatua tenuirostris二、紅冠鳳頭鸚鵡屬Callocephalon13.紅冠鳳頭鸚鵡Callocephalon fimbriatum三、黑鳳頭鸚鵡屬Calyptorhynchus14.紅尾黑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banksii15.白尾黑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baudinii16.黃尾黑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funereus17.輝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lathami18.短嘴黑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latirostris四、粉紅鳳頭鸚鵡屬Eolophus19.粉紅鳳頭鸚鵡Eolophus roseicapillus五、雞尾鸚鵡屬Nymphicus20.雞尾鸚鵡Nymphicus hollandicus六、棕櫚鳳頭鸚鵡屬Probosciger21.棕櫚鳳頭鸚鵡Probosciger aterrimus[2]H. 鸚鵡的品種介紹是什麼
1、錐尾鸚鵡
暗色錐尾鸚鵡是綠頰錐尾鸚鵡的五個亞種之一。暗色錐尾鸚鵡:又被稱作黃邊錐尾鸚鵡,外型和綠頰錐尾鸚鵡非常類似,不同的是,他們的顏色比較淺。
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東部及東南部至昆士蘭島西部,新幾內亞及北部、東部島嶼等地。因雪白而漂亮的羽毛,金黃色的冠羽及善學人語,深受朗鸚鵡愛好者喜愛。
I. 菲律賓鳳頭鸚鵡的保護級別
菲律賓島的巴拉望以及拉薩島,已經宣布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僅存野生菲律賓鳳頭鸚鵡最後兩處聚群棲息地。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極危(CR);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類保護級別。
J. 菲律賓鳳頭鸚鵡的分布范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曾經在整個菲律賓比較普遍,現在只限於巴拉望,棉蘭老島西部(三寶顏市),錫亞高島和馬斯巴特,呂宋島,薄荷島和錫基霍爾,也可能生存在萊特島和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