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德州的菲律賓國王墓是怎麼來的
這是當初這位國王來到我國訪問返回自己國家的時候,不幸死在山東德州境內,於是就在山東德州將其安葬了。在我國山東半島的德州市,不僅僅出產電鋸、扒雞和撲克【不是】,還有一座菲律賓國王的墓。其實,說是菲律賓國王的墓倒也不是,如果嚴格來說,應該是一個名叫古蘇祿國的國家的國王的墓穴。古蘇祿國一直到1915年還存在著,可以說是一個存在時間很長的國家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和中國建交的時間很早,在元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往來,到了明朝,往來更加密切。
所以,朱棣給其寫了祭文,而且,因為天高水遠,想要把東王的屍體運回去實在是很不方便,於是朱棣就賣了個人情,允許東王的遺體在山東德州安葬。於是,東王的親屬分了兩部分,一部分以東王長子為首,抓緊時間回國繼承王位安撫民心,另一部分則以剩下的兒子為首,留在德州為東王守靈。於是,蘇祿國和中國就一直維持著交往關系,這層關系即使是明朝滅亡都沒有丟掉,到了清朝,蘇祿國還是和清廷交往著。而蘇祿國東王的墓,到了近代也成了著名的景點之一。
⑵ 中國德州蘇祿王墓詳細資料
在德州市北。古蘇祿王國在今菲律賓國蘇祿群島上。我國明代,古蘇祿國同我國開始了密切友好往來。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與西王,峒王率大型使團訪問中國,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盛情款待、歸國途中,東王病逝德州,明成祖為他舉行隆重葬禮,遣官致祭並親撰碑文,勒石以志。墓在德州市北,陵園內松柏蒼翠,墓碑題「蘇祿國恭定王墓」六字。甬道兩側翁仲、石獸排列有序。東南有御碑亭。 東王長子圖馬哈率眾回國繼承王位,東王妃葛木寧和王次子溫哈利、三子安都魯及待從10餘人留中國守墓,俱受明朝俸祿,並拔給祭田,派人守護陵園祠廟。永樂十二年,東王妃回國,偏妃及溫、安二子繼續守墓,逝世後皆葬在王陵。 蘇祿國東王墓,是中菲友好的歷史見證。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德州市北郊有一處普通的村落,近600年來,這個普通的村落始終被菲律賓及東南亞許多國家關注著。這個村落叫北營村,是蘇祿國(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國王的墓葬和他的後裔世居之地。幾百年來,菲律賓始終沒有間斷派遣使者前來祭奠先祖,而當年國王的後裔們也與當地百姓和諧相處,融為一家。
病逝於德州的蘇祿王
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9月,蘇祿王在訪問明朝都城北京回國的路上病逝於德州,迄今已經歷了近600年的漫長歲月。
中菲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根深,自古以來便舟楫相通,有史記載的經濟和文化交往有1000多年歷史,兩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我國明朝,是中菲兩國關系史上往來最為頻繁的時期,呂宋島的呂宋國和蘇祿群島的蘇祿國,已經與中國直接建交,友好使節往返不斷。古蘇祿國是現今菲律賓的一部分,位於菲律賓西南部。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遵明太祖遺訓,遣使出訪南洋15國。蘇祿國王決定親自來中國拜見朱棣。永樂十五年,東王率西、峒兩王連同眷屬、隨從340多人,來中國進行訪問。蘇祿使團到中國後,由總兵太監鄭和陪同北上。使團到北京後,明成祖在皇宮款待蘇祿國王一行,並在比武場上各顯技藝。這時,海盜羅景龍、坎卡瓦竊走了蘇祿國王的大珍珠,並殺死了護衛阿布貝卡。案件迅速被查清,兇手被就地正法,大珍珠也奉還蘇祿國王。明成祖追封阿布貝卡為驃騎將軍,以親王之禮厚葬。蘇祿國王十分感動,決心與中國世代友好。
蘇祿使團在北京居留27天,於當年9月沿運河南下歸國,回國時明廷回贈了豐厚禮品,還派遣官員護送。他們沿京杭大運河行至德州時,蘇祿國東王不幸病倒,明成祖命太醫火速前往診治。但終因病重不治,逝世於德州境內。訃報到京,明成祖派禮部郎中陳世啟赴德州為東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按照明代諸侯王陵墓規格,為其修建了蘇祿王墓,明成祖親自撰寫碑文和悼文。按照中國的習慣,冊封其長子麻都合為蘇祿國新東王,此後西、峒兩王歸國,留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及侍從十人留居中國,守墓三年。對守墓的王室家人,由德州官倉給每人每月提供口糧一石,以及布匹、銀鈔等,還「恩賜十二連城祭田三頃三十八畝,永不起科」。每當年節,德州地方官派專人祭掃王墓。王室後裔世代生生不息,與齊魯鄉民世代友好,書寫了一曲不同國度、不同民族友好相處、文化融合的動人故事。
陵墓符合中國式喪葬規制
王陵園區佔地80餘畝,墓高4.2米,直徑16.6米。走進墓區,但見蒼松翠柏,鬱郁蔥蔥,長長的神道前豎立著石頭牌坊,兩側對稱排列石獅、石虎、石豹、石羊和華表等石儀,石刻雕鑿精緻,形象生動。盡頭處是威嚴的儀門。進得儀門,恩門、正殿、東西配殿,依序排列。正殿正中,高懸著蘇祿國王巨幅畫像,正殿後正中是一個碩大的圓頂土冢,墓碑上書「故蘇祿國恭定王墓」。陵墓完全是中國式的喪葬規制。王墓東南側的永樂帝御碑亭內,有明成祖親撰「御制蘇祿王東王碑」的碑文,額雕蟠龍,龜跌承馱。碑亭旁邊是其王妃、二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之墓。陵園南側是一座清真寺。
清雍正九年(1731年),蘇祿國王蘇老丹訪問中國,途經德州,曾瞻拜祖塋。此後,菲律賓駐華的許多任大使和菲前任總統馬科斯的兒子都曾來過德州,拜祭蘇祿國東王墓。1999年,菲律賓蘇丹王到德州拜祭祖先。現在院中所立的「蘇祿國東王紀念碑」也是由菲律賓蘇祿國東王後裔蘇丹王、菲律賓實現黎剎信念協會、菲律賓國家歷史協會聯合為蘇祿國東王所立的紀念碑。
北營村的「王室後裔」們
如今的北營村共有100多戶、近700人。當時王室守陵人員以安、溫兩姓加入中國籍,現安氏有26戶、120人左右;溫氏8戶、40人左右。1980年,菲律賓駐華大使雷耶斯博士來訪,聽說此地的後裔人數不多,還曾就此詢問陪同人員。其實他並不知道,這里歷來兵荒馬亂,天災人禍不斷。民國初年運河大水,一場洪災,全村僅剩下三間房子,溫、安後裔和當地村民紛紛逃離,流落他鄉。現在全國各地的王室後裔究竟有多少人,已經無法確切統計,他們早已經與華夏民族融為一體。
北營村的「王室後裔」們勤奮敦厚,有不少人在許多領域都卓有建樹。這些年來,不僅菲律賓的各界人士經常來這里訪問,他們也多次派代表去菲律賓參觀訪問,為兩國的睦鄰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⑶ 五百年前的明朝有多強大,它有一隻強大的軍隊曾經讓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唐朝不僅從軍事上強大從經濟上繁榮,而且國土地域遼闊,影響著周圍各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可有人認為五百年前的明朝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
明朝當時擁有一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就是鄭和七次下西洋率領的船隊。一路上所到周邊小國還以為海上飄來了整座城市,沿途三十多個國家,所到之處更是無不臣服,對大明的敬仰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
在永樂年間,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就達三百多次,很多國家的使團來華都是國王親自帶隊,而且國王到中國要住上好幾個月才回國,甚至有三位國王,在率團訪問大明時候病逝,並邀請葬在中國的土地上。最有名的是菲律賓的一位國王蘇祿,病逝後就藏在山東德州,留下來守墓的有他的王妃和兩個王子,之後他們的後代以溫、安二姓入籍中國。
當年,鄭和率領船隊一路西行,所到之處各國紛紛便是與大明世代修好。不過,錫蘭國國王卻貪戀鄭和船隊的寶物,結果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被鄭和率領的兩千多精兵攻佔了他們的皇宮。國王、王妃、王子等人成為了俘虜。據史料記載,這是鄭和下西洋和外國人唯一一次打仗,也正是這一次讓錫蘭國王徹底臣服。為了表示誠意,他讓自己最心愛的兒子跟隨鄭和出使大明。
就在王子離開錫蘭國沒多久,國王的侄子謀反奪取,王子准備從泉州港出發回國,得知政變後只好帶著泉州和一位阿拉伯女孩結婚,並為自己改姓世,從此隱姓埋名,再也沒有人之都錫蘭王子的下落~
⑷ 明朝時菲律賓國王為什麼到中國來
蘇祿國(Saltanah Sulu) ,是古代以現菲律賓蘇祿群島為統治中心的、區域有時包括蘇祿群島、巴拉望島等和馬來西亞沙巴州東北部的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政治體制為政教合一的蘇丹制,掌握蘇祿國的國家主要權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別為東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東王權利最大。
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難之役勝利後登基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為彰顯靖難之役勝利及慶祝身登大寶成為皇帝,朱棣下詔召開大朝會,廣邀各附屬國及外國前來朝見,在此期間,蘇祿國三王率眷屬及侍從340人,遠渡重洋訪問中國,受到明朝永樂皇帝盛情款待。
在回程途經德州時,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樂皇帝派禮部郎中帶祭文趕赴德州,以藩王之禮安葬東王,還賜謚「恭定」,並親撰碑文(蘇祿國東王墓)。東王病逝後,其長子回國繼任王位,王妃和另兩個兒子就留在德州守墓並定居,其後裔在清朝獲得中國國籍,取安、溫姓氏。
⑸ 中東哪個國家的國王死於中國
第一個歿於明朝的是浡泥國(今汶萊國)的國王麻那惹加那乃。 埋葬在京師安德門外石子岡,
第二個歿於明朝的就是蘇祿國(今菲律賓國西南部蘇祿群島)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被以王禮葬於德州城北。
第三個歿於明朝的是麻剌國王哇來頓本,他不幸病歿於福州,永樂皇帝特為謚「康靖」。
另外,據《明史》載,大明天順三年(即公元1459年) ,錫蘭國王(今斯里蘭卡)派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奉使大明朝,隨鄭和朝見大明皇帝,住在泉州。大明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國王去世,王位被外人篡奪,錫蘭王子世利巴交喇惹無法回國,於是定居泉州,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後人取王子名字第一個字「世」為姓。明清時期,錫蘭王子後裔成為泉州的名門望族。
具體的參考這個網頁吧http://bbs.tiexue.net/post_4070331_1.html。這里有內容我在這發不出來。
⑹ 曾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蘇祿,為何最後滅亡了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歷史上,在周邊國家看來,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存在於中國。許多國家主動成為中國的附庸國。其中,位於南洋的蘇祿就是其中之一。
1、蘇祿是一個古老的酋長國:
它是以菲律賓為統治中心。其領土包括蘇祿群島、巴拉望島等等以及馬來西亞的沙巴東北部。有三個國王統治蘇祿。他們是峒王、西王和峒王。峒王受人尊敬。蘇祿早期中國人與人之間有著密切的貿易關系,他們崇尚中華文明。在我國的明朝成立後,蘇祿主動成為明朝的來朝國家,並加入了明朝的一年一度的朝貢。蘇祿國王接受了明朝皇帝的稱號。
然而在20世紀剛開始的時候,美國攻打並占據了整個菲律賓。在蘇祿建立了“摩洛省”,此後,蘇祿成為菲律賓的一部分,蘇祿國也隨之滅亡。
⑺ 長庄長閑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歷史
材料 茄子1根,肉末50克,生薑1片,大蒜1瓣,小蔥1根,醬油1湯匙,食鹽1/2茶匙,白糖1/4茶匙,自製辣椒油1湯匙,生粉(干澱粉)1/2茶匙,冷水適量,食用油適量 做法 1.用清水把茄子洗凈,用刀切下茄子蒂 2.用刀順著茄子的長度,把茄子分切成厚薄均勻的茄子墩 3.取一個茄子墩,用刀刃在刀切面部分橫豎各劃三刀,使刀切表面出現9個小格形成網狀結構 4.鍋里倒入少量食用油,燒至三四成熱 5.放入茄子墩,小火煎制 6.煎到兩面茄子果肉變綠,表面出現焦黃色,把茄子控油撈出 7.鍋里的底油燒熱,放入肉末,用鏟子炒制 8.炒到肉末變色,蔥姜蒜分切切末,放入鍋中煸出香味 9.鍋里倒入1湯匙醬油 10.放入1/2茶匙食鹽,1/4茶匙白糖 11.放入1湯匙自製辣椒油(傳統方法沒有辣椒油,這一步是我在製作過程,自己加入的) 12.鍋里加入1勺清水,一邊加熱,一邊用鏟子攪拌大約1~2分鍾,至香味飄出 13.炒好的肉末呈十字形擺放在盤子底部 14.煎好的茄子擺放在肉末上面,把炒肉末時鍋里留下的湯汁倒在盤子里 15.鍋里放入足量冷水,支好蒸架,盤子上拉一層保鮮膜,放在蒸架上 16.蓋好鍋蓋,大火蒸制10分鍾左右至茄子熟 17.蒸好的茄子取出,把盤子里的湯汁潷出,倒在一個小碗里 18.蒸熟的茄子放在另一個盤子里,把肉末放在茄子表面 19.潷在小碗里的湯汁放在鍋里,中火加熱至湯汁燒開 20.生粉(干澱粉)1/2茶匙和冷水適量調成水澱粉,淋入鍋里 21.用鏟子朝一個方向攪拌 22.使湯汁濃稠成透明狀,關火,這就是炒好的芡汁 23.用小勺舀著炒好的芡汁淋在每個茄子上 24.撒入小蔥做點綴,即可
12+30=手動輸入:手動輸入:Ⅹh⒐、 P Щ!
麵疙瘩湯是一道家常湯品,關鍵食物是小麥麵粉。麵疙瘩湯里的湯能夠是冷水或骨頭湯、魚頭湯、大骨頭湯等。從健康飲食的視角來講,麵疙瘩湯更合適晚飯服用,由於面點類非常容易消化吸收。 1.小麥麵粉倒進海碗里。 2.添加適量水攪拌成粘稠。 3.番茄切片,蔬菜扒開清洗 4.鍋中燒開水,將面漿一點點圍住鍋邊倒進鍋內,輕輕地攪拌一下。 5.添加蔬菜和番茄煮一分鍾。 6.生雞蛋打撒。 7.將生雞蛋順著鍋邊倒進鍋內,滴進適當芝麻油,添加鹽,攪拌均勻就可以熄火 營養成分: 蛋白質是殼下皮內半流動性的膠狀物物質,容積約占蛋黃的57%-58.5%。蛋白質大約含蛋白12%,主要是卵白蛋白。蛋白質中還帶有一定量的維生素b2、尼克酸、生物素和鈣、磷、鐵等物質。 雞蛋黃多處於蛋白質的中央,由陰莖系帶懸在兩方面。雞蛋黃容積約蛋黃的30%~32%,關鍵構成物質為卵黃磷蛋白,此外脂肪率為28.2%,人體脂肪多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類中一的大豆卵磷脂。對人類的營養成分層面,雞蛋黃帶有豐富多彩的維生素D和維他命D,且帶有較高的鐵、磷、硫和鈣等礦物。
⑻ 山東德州有一大墓,居然是菲律賓國王墓,為什麼外國人的墓在中國
在中國子所以會出現菲律賓國王的墓,是因為明朝永樂時期萬國來朝,有一個國王病逝在中國,所以就在中國留下了墓地。
綜上所述,之所以會有這個菲律賓國王的墓,是因為這個國王非常喜歡中國,而且他不幸在中國去世了,所以他的墓地就在中國。
⑼ 六百年前,病死在中國的菲律賓國王是誰
菲律賓東王巴都葛叭哈剌不幸阿安上了重病,而且很快就因病而離開了人世。安葬在山東德州蘇祿國東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