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麥克阿瑟在菲律賓傷亡了多少兵力

麥克阿瑟在菲律賓傷亡了多少兵力

發布時間:2022-05-10 23:55:12

❶ 二戰中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攻佔菲律賓時,麥克阿瑟指揮的遠東軍兵力有多少

1941年12月10日,日本開始進攻菲律賓。麥克阿瑟指揮的遠東軍僅有美軍1.9萬人,菲律賓軍1.2萬人,另外還有10餘萬當地民兵。空軍僅剩下菲律賓軍隊的150架飛機,海軍只有一支小艦隊。

❷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評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菲律賓作戰失利,面臨全面崩潰的危險,於是,美軍做出了全面撤退的決定。美軍的對手,日本陸軍第14軍,在司令官本間雅晴的率領下,由台灣島和佩斯加多爾列島的港口登陸後,由大批巡洋艦、戰列艦護航,很快到達位於菲律賓西北部仁牙因海灣的海灘。與他們對陣的是由溫賴特少將所指揮的北呂宋部隊,這只主要由民兵正規騎兵和童子軍混編而成的部隊,訓練不良,裝備更差。
戰斗持續到第二天,日軍的坦克,士兵像潮水一樣被駁船送上岸。到了中午,登陸的日軍除了偶爾遭到一陣射擊外,幾乎沒有遭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日軍就像平時演習一樣,非常輕松地向縱深地帶快速推進。美軍車輛從四面八方退往巴丹。從馬尼拉出城的三條公路上擠滿了卡車、推著大炮的牽引車、裝載著槍炮的卡車以及小轎車、牛車等。
本間雅晴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沒有在此時出動他的航母隊,來打擊地面這一股龐大的後撤洪流。顯然,日軍打算為控制這座城市進行決戰,卻沒有料到麥克阿瑟會從馬尼拉撤退,從而打亂了日本人的作戰計劃。此時,面對美軍的全面後撤,本間雅晴錯誤的認為,這是美軍的全面潰敗,便揮兵直逼馬尼拉,忽視了運用空中優勢摧毀馬尼拉是北面兩處重要的橋梁。這兩座橋坐落在涉隆比特河上,是向巴丹撤軍的咽喉要道,只要日軍在橋上扔兩顆炸彈,就可將後撤部隊的道路切斷。就像歐洲戰場,站在敦刻爾克的德國人沒有對正在候車的英法軍隊發起致命一擊一樣,日本人也沒有利用空中優勢來加強進攻,沒有襲擊在唯一的兩座公路橋上擁擠的車輛和士兵,也沒有摧毀橋梁。
到新年的第一周為止,麥克阿瑟一共從呂宋島撤出8萬美菲聯軍以及2.6萬菲律賓難民,開始在橫貫巴丹島沼澤地和納蒂布山的兩座火山峰的阿布凱防線上,挖壕固守。這一下,麥克阿瑟有了可供調遣的1.5萬美軍和約6萬菲律賓部隊,麥克阿瑟計劃在半年內或更長的時間里,阻止日本人的進攻。在這城戰役戰役中,美國人顯然是輸了的贏家。日本不懂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這一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戰場准則,只知佔領那些毫無意義的地方,放走了大量的美軍,為其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後來,美軍的反攻正是由這批撤退的士兵擔任主力的。

❸ 菲律賓光復後,麥克阿瑟是走的當年撤退之路嗎

隨著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勝利,日本已經認識到,日軍不可能再有翻盤的機會,於是制定了對盟軍進行決戰的計劃。其中,對菲律賓方向的代號是“捷一號”,計劃在陸地上牽制盟軍的同時,聯合艦隊駛向萊特灣,與麥克阿瑟決一死戰。

按照這個計劃,就在麥克阿瑟登陸萊特島的同時,日軍開始實施“捷一號”計劃。得知消息的麥克阿瑟一面將司令部移向陸地,一面抓緊修機場。雙方在萊特灣海域進行了一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也是太平洋戰場上最後一次航母大戰。

盡管日本聯合艦隊的數量只有盟軍的一半,但抱著決死的信心,攻擊異常兇猛,並第一次出現了有組織的“神風特攻”行動。哈爾西憑借著兵力優勢,也不停地向日軍航母編隊發起攻擊,很快壓住了日軍的攻勢,斬獲頗豐。

4天的海戰,美軍僅以損失6艘戰艦的代價,擊沉了日軍包括4艘航母在內的26艘戰艦。也就是這一戰,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基本被消滅,再也沒有組織過一次像樣的艦隊,徹底喪失了太平洋的制海權。聽到消息後,麥克阿瑟長舒了一口氣。

上島後的麥克阿瑟一點也不輕松,因為情報顯示日軍開始向戰俘“下黑手”。他命令部隊快速推進的同時,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解救戰俘上。他成立了許多支“別動隊”,使命就是穿插到敵後,在盟軍到達前,尋找或解救那裡戰俘們。

麥克阿瑟的緊急救援行動很有效。在戰線後方56公里的卡巴納瑞,解救了500名美軍戰俘;在馬尼拉,他乾脆隨部隊一同攻擊前進,進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被解救的5200名戰俘。他們個個骨瘦如柴、衣衫襤褸,麥克阿瑟黯然淚下。

尤其是面對昔日的戰友,他幾乎是賠罪式說道:“我回來晚了,但畢竟還是回來了。我盡可能快地趕到這里來,並將給你們所需要的一切醫療照顧,治癒後就送你們回國”。如今的馬尼拉沉浸在狂歡之中,人們簇擁著麥克阿瑟,向他歡呼。

麥克阿瑟為了紀念菲律賓的勝利,別出心裁地邀請當年一起撤離的參謀、部下,向海軍借了4艘魚雷快艇,沿著原來撤離的路,重新走了一遍。他頗有感慨地說道:“我們在一個陰暗的夜晚離開的,回來卻是陽光明媚的、嶄新的一天”。

盡管麥克阿瑟就像凱旋的“凱撒大帝”一樣,一副菲律賓“救世主”的做派,多少讓人有些看不慣,但不管別人怎麼看他、評價他,唯一有資格能這么做的只有他了,因為是他始終念念不忘故土,並光復了菲律賓。

❹ 麥克阿瑟 菲律賓 巴丹 數萬美軍 事件拜託各位大神

巴丹?是指二戰中日本進攻菲律賓時,菲律賓的美軍守軍的最後一戰么?那一戰後日本俘虜了大概三千美軍吧,巴丹島一役後,菲律賓整體落入日本之手,麥克阿瑟在最後一刻決定離開,用小艇出海,換乘小潛艇逃到了澳大利亞,在那裡重整勢氣,在戰爭後期反攻回菲律賓後,麥克阿瑟曾說過「巴丹死鬼終於可以安息了。」是這個吧,您想問具體哪部分呢?

❺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損失了多少人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共派出兵力270萬,累計傷亡超過30萬人,其中死亡人數超過10萬。損失的艦船飛機也是不計其數。

日本想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夯實東南亞的戰略位置,並以此來切斷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的補給線。而美國當時的想法是,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實現阻止日本擴張的目的。然後,他們就在瓜島相遇了。

這一仗一開始日本差不多是勢在必得,但卻犯了戰略性錯誤。日本進攻的重點只放在了奪取機場上,而忽視了美軍的補給線。於是,一場遭遇戰最終給打成了消耗戰,而日本由於幾乎無法正常補給,最後不得不淪落到人吃人的地步。

最終,雙方付出的代價是:

日本:38艘艦船沉沒,683架飛機損毀,19200人陣亡,其中8500人死於戰斗,其餘10700人,大多死於飢餓。

美國:29艘艦船沉沒,615架飛機損毀,7100人陣亡,7700餘人受傷。

瓜島戰役的勝利,使美國首次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相應地,日本在太平洋上已經從攻勢轉為了守勢。美國的全面勝利,也就只剩下了一個時間問題。

1945年2月,硫磺島戰役,傷亡26040

這是一場本沒什麼懸念、美軍實力一邊倒的戰斗。美國以5倍於日本的兵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代價是巨大的。

雙方投入的力量為:

美國:包括3個陸戰師、第五艦隊等在內的110000名軍人,以及500多艘艦船。

日本:主要是陸軍109師團和海軍警衛隊,共計21060名軍人,以及23輛坦克、438門火炮、33門海軍炮和69門反坦克炮。

最終的結果則為:

美國:1艘航母沉沒,1艘航母嚴重受損,137輛坦克被毀,6821人死亡,總傷亡人數26040人。

日本:18000人在戰斗中死亡,216被俘,其它約3000人一直躲藏到幾周甚至幾年之後,最終被消滅或投降。

硫磺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唯一一次美國傷亡人數超過日本的戰役,戰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好在平民在戰前已經全部撤離,整個36天的戰斗沒有造成平民傷亡。

1945年3月,沖繩戰役,傷亡75357人

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也是整個太平洋戰區發起的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整個戰役持續了3個多月,共造成18.5萬人傷亡,另外還有4~15萬沖繩平民死亡。

此次戰役,美國的主力是第十集團軍和第五艦隊,其中,第十集團軍投入了全部54萬兵力的近一半,高達25萬。而日本的兵力為11.6萬,包括32軍的7.6萬人,和沖繩4萬左右的本地部隊。

沖繩戰役的結果:

美國:12艘驅逐艦沉沒,15艘兩棲登陸艦沉沒,221輛坦克被毀,763架飛機被毀,最高20195人死亡,總傷亡人數75357人。

日本:1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沉沒,27輛坦克被毀,1430架飛機被毀,死亡人數約11萬。

沖繩的地理位置對美國來說極其重要,因此即便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也是在所不惜。奪取沖繩之後,美國就擁有了一個理想的艦隊基地,為入侵日本本土做好了准備。

「沒落行動」部署

當然,美國計劃中的入侵日本的「沒落行動」,最終被原子彈轟炸所代替,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沖繩戰役的慘狀所震驚到了。如果沒有原子彈,美國將在不久後,發起一個比諾曼底登陸規模還要大得多的兩棲戰役,而美國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是超過100萬人的死亡。

倘若當時原子彈沒有準備好,這一幕相信會有人樂意見到。

……

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在大部分戰斗中,美國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實際上美國人的總傷亡人數超過了日本。

另外,也可以發現,日本傷亡人數中,受傷的比例要比美國低不少。這其中主要有2個方面的影響:

  1.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會讓士兵們流盡最後一滴血,重傷也不能下火線。

    後勤力量懸殊,尤其是醫療方面,美國人太強大。這種情況下打消耗戰,日本一點贏得希望都沒有
  2. 後勤力量懸殊,尤其是醫療方面,美國人太強大。這種情況下打消耗戰,日本一點贏得希望都沒有

❻ 菲律賓戰役的戰役兵力

參加菲律賓戰役的日軍有第14軍團(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海軍菲律賓戰役聯合編隊(司令為高橋伊望中將,巡洋艦10艘、驅逐艦29艘、航空母艦1艘和水上飛機母艦3艘)、陸軍航空兵第5兵團(司令為小冰英良中將,飛機200架)、海軍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隊(司令為冢原二四三中將,飛機300架)以及約100艘運輸船和輔助船隻。在菲律賓群島的美菲集團計有13萬人(麥克阿瑟中將任司令,其中3.1萬美國人)和270多架飛機(其中可作戰的142架)。美國亞洲艦隊(司令為哈特上將,主要類型的戰斗艦艇45艘)協同該集團作戰。
菲律賓戰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登陸兵先遣支隊迅速奪取敵基地和機場以及日本航空兵轉場至這些基地和機場,對保障主力順利上陸和繼續作戰起了促進作用。作戰中,日軍死傷約1.4萬人,損失飛機80餘架、艦船4艘;擊毀美菲軍飛機250餘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美軍資料為驅逐艦1艘、潛艇2艘、其他艦船2艘)。美菲聯軍士兵死亡2500人,負傷5000人,11000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美軍中將溫賴特)。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美軍憑借海空優勢,採取集中兵力、中間突破戰術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美軍佔領菲律賓群島使日本的戰略態勢進一步惡化。日本與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其戰略原料只有從中國東北和朝鮮向本土運進。美軍完全控制了南海,並為進攻海南島、台灣島、琉球群島和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許多基地。

❼ 馬尼拉這座城市被戰爭打得怎樣

馬尼拉市中心被打得四分五裂,建築物和建築物,房間和房間之間分崩離析。這一戰製造出了歷史中最血腥的也是本世紀里最壯觀的火葬場之一。「火焰有1000英尺高,而它噴冒出來的大片大片的黑色濃煙則高達2000英尺。"一位膽戰心驚的將軍記錄下了他在戰斗開始階段從飛機上看到的情景。

美軍進入馬尼拉後不久,麥克阿瑟司令部的參謀們就擬出了勝利大遊行計劃,但是戰斗迫使這一計劃推遲,再推遲,最後取消了。在收復馬尼拉以前,整個城市只剩下4個沒有遭到破壞的公共和商業建築了。這座被稱為「東方明珠」的城市已是廢墟瓦礫堆。日軍實際上被殲滅3.5萬人。麥克阿瑟的戰斗傷亡人數是6500人。

1945年7月,美國陸軍數十萬人從歐洲戰區出發前往太平洋戰區,陸軍部時刻監視著日軍在九州的大規模集結。一些激進分子描述了一幅令人生畏的場面,說是一個巨大的殺人場正在籌建之中。倉庫里近5000架神風特攻機只加註了夠飛單程的汽油。美軍從8萬日軍手中奪取沖繩,卻付出了傷亡5萬人的代價。如果按這個比例推算正像馬歇爾擔心的那樣,攻佔九州美軍將傷亡27.5萬人。

❽ 麥克阿瑟是怎樣為馬尼拉這座城市戰斗的

麥克阿瑟發現自己不得不為這座城市而戰,這是一場會毀滅這座城市的戰斗。他盡力不傷害這里的人們。肯尼建議轟炸稱為「內城」的有城牆的市區,把它夷為平地,免得步兵還要把守軍從城裡「摳」出來,麥克阿瑟對此建議不予考慮。「不,我不能讓你這么做,」他告訴肯尼,「你可以全殲日本人,這沒問題,但是那裡還有幾千菲律賓人也會死。」結果,麥克阿瑟不讓肯尼向馬尼拉的任何地方投放炸彈。因為當時轟炸的精度還不能保證讓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大量無辜市民免遭殺害。

起初,麥克阿瑟盡量避免在這場戰斗中使用重型炮,但是當他的部隊受到日軍炮火的猛烈襲擊時,他不得不解除了這些限制。當時的美國大炮是全世界最好的。這種火炮的協同動作與控制能力都很出色。麥克阿瑟發現,一旦開火,這種炮幾乎能摧毀人類能建造出的任何東西。在馬尼拉之戰中,大部分建築物是被美國的炮火毀壞的,而死難的數萬菲律賓人中大部分則是日本人殺害的。

❾ 二戰時的太平洋戰爭期間,麥克阿瑟是不是曾經在菲律賓被日本打敗,並退出菲律賓

1941年6月,美國軍方採納「彩虹5號」計劃,決定一開始與軸心國作戰就把重點放在歐洲。7月,華盛頓下令將菲律賓陸軍與駐菲美軍合並,將麥克阿瑟轉服現役,晉升為中將,任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下轄溫賴特指揮的第1軍和帕克指揮的第2軍。12月8日, 日軍繼偷襲珍珠港之後,對菲律賓發動進攻。由於麥克阿瑟判斷錯誤和處置失當,駐菲律賓的美軍轟炸機和戰斗機大部被毀,空中防禦能力喪失殆盡,再加上美菲軍兵力有限,裝備低劣而缺乏訓練,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麥克阿瑟幾乎要拿父親留下的手槍自殺,與菲律賓人民共存亡。但是,羅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國家的名義,再次命令麥克阿瑟及其家屬撤離菲律賓。2月22日和23日,羅斯福和馬歇爾連續給麥克阿瑟發電,讓其撤離,並允諾讓麥克阿瑟到澳大利亞指揮盟軍反攻,3月11日晚,麥克阿瑟無奈撤離。於是所有部隊則從馬尼拉撤往巴丹半島固守,宣布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麥克阿瑟晉升為上將。1942年1月,日軍進占馬尼拉。日軍隨後多次進攻巴丹半島,但未能成功。當日本廣播電台的「東京玫瑰」嘲笑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時候,麥克阿瑟要求陸軍部派遣飛機飛越菲律賓上空以打擊「敵人宣傳的氣焰」,穩定守軍士氣。然而,這種要求沒有也不可能得到滿足。3月,得到增援的日軍向孤立無援的巴丹半島等地的美菲軍發起攻勢。美國政府為避免麥克阿瑟成為俘虜,命令他將指揮權轉交溫賴特並赴澳大利亞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指揮該區盟軍作戰。3月11日夜,麥克阿瑟在從科雷吉多爾登上魚雷艇離開菲律賓之前,發誓「我還要回來」。4月9日,巴丹美軍及菲律賓軍約75000人被迫向日軍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後轉移到哥黎希律島指揮作戰的溫賴特被迫請求投降,並於次日通過馬尼拉廣播電台命令所有美菲軍隊投降。

❿ 麥克阿瑟的遠東軍的兵力情況是怎樣的

3天後日本開始進攻菲律賓。麥克阿瑟指揮的遠東軍僅有美軍1.9萬人,菲律賓軍1.2萬人,另外還有10餘萬當地民兵。空軍僅剩下菲律賓軍隊的150架飛機,海軍只有一支小艦隊。

閱讀全文

與麥克阿瑟在菲律賓傷亡了多少兵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