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黃雞出欄要多少天
圈養的三黃雞的公雞要100天~110天才能出欄,母雞的話就更久,得120天~130天出欄。三黃雞要是在戶外散養的話,長到比較好賣大概需要2.5斤,得養兩個月左右。
三黃雞是雜種雞,它是由優良的雞種經過雜交培育出來的優質雞,可以說是家禽中的戰斗機。
三黃雞的生長速度要慢一些,所以養殖三黃雞的農民要耐得住寂寞。三黃雞雖然飼養周期長,但是回報率也很高。在市場上,三黃雞是消費者最歡迎的雞肉品種之一,價格也比別的就雞高一些。
(1)菲律賓仔雞出欄多少錢一斤擴展閱讀:
三黃雞主要特性:
體型偏小,頭細腳細,嘴黃、腳黃、皮毛黃。
公雞單冠,冠、髯碩大鮮紅。喙短寬,褐黃色,頸羽、鞍羽、鐮羽金黃色,背羽、翼羽深黃或紅黃色,胸、腹羽淡黃色。主尾羽黑色閃光。脛和爪橘黃色,脛內、外側有點狀紅斑,腳偏矮。
母雞單冠直立,冠中等大小,冠、髯、耳垂呈鮮紅色。全身羽毛黃色。整個尾翼呈鴕背狀下垂而不上翹,為本品種外形特徵之一。
三黃雞飼養方式:
1、地面厚墊料平養的方式:地面厚墊料平養的方式就是在雞舍內的地面上鋪設10厘米左右厚的墊料,雛雞從入舍飼養到上市出售一直生活在上面。這是目前最普遍採用的一種飼養方式。地面上的厚墊料要求乾燥松軟、吸水性強、不霉變。
2、網上平養的方式:就是在離地50-60厘米的高度上架設網架,用2厘米左右粗的圓竹竿或木條平排在網架上製成網床,上面鋪上塑料網或鐵絲網,雞群就生活在網上。
這種方法雖然設備投資較高,但由於雞糞落在地上,雞群不接觸雞糞,可顯著降低雞群的球蟲病、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發生率,減少醫葯費用,雞舍內環境容易控制,也節省了墊料的費用。
『貳』 養殖的肉雞周期是多長時間
肉雞育種是雞育種的重要品種,具有市場周期短、效率高的特點。但是,要注意正確合理的營銷方法,把握營銷時機。那麼,肉雞養殖的上市周期是多長?如何確定肉雞的上市時間?讓我們來看看。肉雞的日增重在生長高峰前升高,在生長高峰後降低。雞7周齡、公雞9周齡、混合肉雞8周齡生長達到高峰。因此,肉雞不應超過上述時間上市銷售。
仔雞出生後5周齡的肉仔雞需要4周齡的飼養管理要求和生長高峰期肉仔雞的飼養管理要求。肉仔雞的日增重一般為母雞日增重的10%~15%,其他日齡雞為15%~20%。肉仔雞的日增重受雞群的體質、飼糧、日齡、環境等影響,其中飼糧影響肉仔雞的生產性能。 本期內容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對文章的閱讀,可以關注小編哦。
『叄』 怎樣確定肉用仔雞的出欄時間
肉用仔雞到什麼時間出欄屠宰,直接關繫到飼養者的經濟效益。在生產實際中,飼養者關心的主要是以最短時間獲得最大增重,同時也計算何時上市飼料利用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由於肉用仔雞的品種和性別不同,致使它們在同一時間的體重大不一致,因而出欄時間也不一樣。如地方品種肉仔雞多在90日齡左右出欄,體重達1.5千克以上,而引進的雜交肉用仔雞,母雞在7周齡後,增重速度相對減慢,飼料消耗急劇增加,如果這時體重已達1.75千克以上,即可出欄屠宰;公雞在9周齡仍保持較快的增重速度,可延至9周齡出售,對於市場需求來說,活重在2千克以上的雞,可按腿、胸、背與頸、翅等部分分割,按質論價出售,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此。在安排自用仔雞出欄期時,要綜合考慮商品雞的生產性能、飼養管理水平、出欄體重、飼料轉化率、飼料和商品價格、上市季節及全年飼養批次等因素,通過經濟效益分析和核算,確定最佳上市周齡。在核算時,將不同飼養天數的平均體重、飼料轉化率、出欄成活率、飼養密度、全年周轉批數、總支出、每千克商品雞價格、每千克增重純收益、每平方米雞舍年純收益等數據列表加以比較,便可在不同飼養期及相應活重范圍內,按經濟效益大小,篩選出最佳出欄期與相應活重。 一般來說,對於引進的雜交肉用仔雞,若採用全進全出制公母混群飼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出欄日期安排在7-8周齡、體重2.0-2.5千克比較合適。
『肆』 養雞有多少利潤
1、佔用土地面各積:200畝山林地,以平均每畝放養50隻計算,租金20000元/年,每畝租金100元/年。
2、建舍費:1000M2 以每平米養5-10隻計,可養10000隻。當養妻三個月時公雞要淘汰掉90%,僅剩下5500隻雞,所以只造1000平米雞舍。造價為水泥瓦、空心磚、毛竹屋樑,簡易門窗,砂石土夯實地面,高度1.7-2.0m,造價為50元/M2,共計50000元。折舊時間為五年,每年10000元。
3、養雞器具,如料桶,水管,噴霧器,鐵鍬,蛋框等,共計5000元,折舊每年為2000元。
4、雞苗成本:2元/只,成活率為98%,即10000隻雞需要買10400隻苗,需20800元。
5、飼料成本:土雞放養時每天早晨和晚上要補飼飼料,育雛28-35天脫溫,全部用小雞料。按現在小雞料2500元/T,每隻小雞一斤,10000隻雞就是5000公斤,小雞料12500元。後期料分公雞料計,A,公雞養三個月,體重1.5kg,中大雞料3.5kg,單價2.4元/公斤。即需要8.4元/只公雞。B、母雞養到20周齡,體重1.5kg,用料為育成料,單價2.2元/kg,需要量為6kg,即計13.2元/只母雞。C、母雞在140日齡後已產蛋,平均每天採食飼料85g,2.25元/公斤產蛋料。即每天需要0.195元/天,產蛋率在55%,即每枚蛋飼料成本0.35元。
6、葯品疫苗費:疫苗三毛/只,葯品八毛/只,計1元。
7、電費墊料費,電費0.1元、墊料0.2元、保溫費0.3元,共計每隻雞0.6元。
8、每隻公雞的90天直接成本:即,雞苗飼料葯品費等。M=2.08元/苗+1.25元/小雞料+8.4/中雞料+1元/葯品等+0.6保溫等+土地折舊1元+雞舍折舊1元+0.5用具等15.83元/只,體重一般2.5斤,每斤成本為6.4元。
9、每隻母雞到產蛋成本(140天):M=2.08元/苗+1.25元/小雞料+13.2/中雞料+1元/葯品等+0.6保溫等+(土地折舊1元+雞舍折舊1元+0.5用具等)×2加倍母雞佔用時長=23.12元/只,每隻2.8斤,故每斤成本為8.25元。
10、每枚雞蛋的成本前面說了:0.35元+0.05元設備折舊費=0.4元/枚
11、每枚種蛋成本為:另加10%的種公雞料成本,即商品蛋簡易演算法加10%,即0.45元/枚。
12、總投入資金:養到產蛋140天計算,以後雖然有雞在養,但雞蛋的售價是有利可賺,不需要再追加投入了,只需滾動發展了。M=2000元租金+50000元雞舍建造費+20800元/苗+12500元/小雞料+(8.4元/公雞料×4500隻公雞=37800元)+73200/產蛋前的雞料(淘汰掉仔公雞剩下5500隻所用)+10000元/葯品等+6000保溫等+5000元/蛋框等=235300元。
13、每隻公雞在90天出售時純利:體重2.5斤,市場批發售價9元//斤。合計23.5元/只,減去成本前面說了的15.83元,即7.67元/只.
14,每隻母雞140天出售利潤計算:體重2.8斤,市場批發售價15元,合計為37.5元/只,減去札本23.12元,可獲利14.38元/只.
15,種蛋每枚市場定加工孵化用的價,每枚1.2元,減去成本是0.45元,共計賺0.75元/枚;如果當商品土雞蛋售價0.80元,每枚獲利0.35元,如果按雞產蛋率為55%計,每天5000隻母子雞可產2750枚商品蛋,每天可賺960元/天.如果做種蛋出售,種蛋產收率為55%,合格率為95%,每天可獲合格種蛋2610枚,可獲利1960元/天.
16、每隻母雞養到450天時可獲利:體重3.5斤,售價15元,中間成長成本增加的由雞蛋增值所代彌補足夠了,計出售52.5元/只,減去成本23元,可賺29元/只。
17、綜合萬只土雞場可獲利情況:每批10000隻,最後淘汰老母雞時為5500隻。有4500隻種公雞,4500隻×7.67元利/只公雞+5500隻×29元/只老母雞(450天的)=194015元。
『伍』 肉雞出欄日齡是幾天
每批肉雞的出場時間,通常是根據雞群周轉和雞舍利用計劃來安排的。在正常情況下,養到一定周齡(如6~8周齡),平均體重大致符合要求時,就按計劃出欄了。按照經驗或粗算,只要能盈利,一般不再做太細的核算。不過,如果能經過研究總結,找出肉雞出欄的最佳時間,使每批雞都能獲得最高的利潤,那麼肉雞場全年總利潤將有大的提高。這是所有經營者的目標。
對肉仔雞利潤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肉雞出欄體重,基本上可以說達到肉雞最適出欄體重的時間就是肉雞最佳的上市時間。那麼如何找到肉雞最適出欄體重的時間呢?讓我們先分析一下肉仔雞的生長規律及盈虧變化規律。
肉雞體重是隨日齡增加而不斷增加的,增重的規律是:日增重在生長高峰前呈遞增趨勢;到生長高峰後,變成遞減趨勢;與此同時,日耗料量顯然始終處於不斷增加狀態;然而飼料轉化率卻一直呈遞減趨勢,尤其是在生長高峰過後,下降速度更快。由於肉雞的增重及飼料轉化率的變化規律,導致了肉雞每天日增重帶來的收入(簡稱日收入)與當日的一切費用(簡稱日成本)之間有如下變化規律:在肉雞生長前期,是日收入小於日成本;隨著日齡增大,逐漸變成日收入大於日成本;日齡繼續增大到一定日齡後又逐漸變為日收入小於日成本。就是說,在肉雞飼養期較長時,要經歷「日收入小於日成本→日收入大於日成本→日收入小於日成本」這樣一個過程,整個過程為一動態變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陸』 成雞體重不足一斤的袖珍柴雞
土雞養殖成本利潤概算養土雞以每個月養500隻雞,年出欄5000隻雞為例:用我們的技術養一隻土雞4個月可達2.5-3斤左右,一隻雞的飼養成本為15元,生態土雞一般價格在13元至20元之間,以15元/斤計,每隻雞按平均重2.5斤計,一隻生態土雞的純利在10-20元左右,年出欄5000隻雞,年純利有5-10萬元。養土雞的成本概算養生態土雞90-100天即可達到2.5-3.5斤/只,即可出欄,但為了保證肉質,一般要養4個月,一隻雞的成本在15元左右。詳細核算如下:養一隻生態土雞4個月上市,重2.5-3斤左右,所需飼料分別為穀物(稻穀、玉米、小麥、高粱、紅薯均可)6斤,按1元/1斤計即6元,黃粉蟲3斤,自己飼養每斤成本1.5元即4.5元,蠅蛆3斤,自己用雞糞飼養成本0.5元/1斤,3斤即1.5元,青菜5斤1.5元(自己種或撿菜葉不用錢),土雞苗自己孵化約2元/只,疫苗每隻0.2元,總計:15.8元。養土雞投資成本概算1、養雞要多少錢投資,這和你的養殖規模大小有關,以每個月養殖土雞500隻,年養5000隻雞為例,需資金26800-29800元;在農村,如果自家有糧食,前期投資只需6800元,最多有10000元即可。年養5000隻雞,只需准備3個月1500隻土雞的資金就夠啦。1500隻土雞用我們的大棚技術建設雞棚,費用為1500元;1500隻土雞苗3000-6000元;養1500隻雞需要養黃粉蟲200箱,200箱黃粉蟲需資金2000元,1500隻雞需養蟲養雞飼料20000元,1500隻雞疫苗費300元,總投資約26800-29800元即可。每個月養500隻雞,年出欄5000隻,年純利約5-10萬元。2、一畝地可以養多少土雞,這和你的飼養方法,飼養技術,以及你的飼養環境有很大關系。從理論上講,一隻雞的活動空間0.25平方即可,算下來一畝地至少可以養2600隻雞左右。?目前,全國的專業土雞養殖戶,多採用自由放牧的方式,一般每畝養殖土雞200-500隻。而採用我們的生態鏈圈養放牧方式,經益生菌處理,一般每畝可以養殖1000以上,以1000隻為宜。土雞需要放養,從以上可以看出,養土雞的缺點是佔地面積較大。但由於生態、安全、無污染,味道好,價格比飼料雞高出2倍以上,所產蛋也比圈養雞價格高出2倍以上,且供不應求,非常暢銷。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村人員說,養土雞佔地面積大就不是什麼缺點,在農村的林地、草地、果園、沙地、荒地都可以養,但一定要注意防止老鼠等天敵。養雞利潤分析按湖南懷化的物價:土雞苗1隻:3-4元,從小雞出殼到商品雞出欄所耗飼料在14-15元,四個月可以出欄,最低達到2.5-3斤,商品土雞批發價1斤14元,即:2.5/斤*14/元=35元,除去雞苗4元和飼料15元,一共:19元。養一隻商品土雞的純利:35-19=17元。按投資500隻土雞計算,所需成本:500隻雞苗需500/只*4/元=2000元;飼料需15元/只*500/只=7500元,總共投資9500元;另外500隻雞舍建設需500元,500隻雞總投資10000元左右。純利在5000至10000之間。養雞需育雛舍、料槽、料筒(要有不同規格的)、料盤、飲水器(大小不同規格的)、基礎設施需要的材料、加溫和保溫工具、通風工具、注射器、網、疫苗、其它勞動工具、電路等工具、雞籠或周轉的箱(用來臨時抓雞的)、運輸車(拉飼料或糧食喂雞的)、稻草簾(保溫用、溫度計、濕度計、稱、斷喙器等其它必備工具。土雞養殖技術農村飼養的土雞肉質好、味道鮮,深受消費者喜歡。但由於它生長速度慢(5個月才長大出欄),農戶零星散養量不多,因而養殖者的總體經濟效益不高,難增收致富。如何改變這一現狀,開發農村土雞產業,使土雞長得快,肉質又好,戶養量多呢?採用「優質高效養殖土雞新技術」養殖土雞,既能達到保持土雞肉味特色,又有較快的增重速度(90~100天達1.5~2.0公斤)。現將技術要點介紹於下。品種選擇土雞,即本地雞,有的叫草雞。由於品種間相互雜交,因而雞的羽毛色澤有「黑、紅、黃、白、麻」等,腳的皮膚也有黃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場消費也不一樣。故要選養適宜當地消費市場的品種,就廣東而言,三黃雞、杏花雞、麻雞均是較好的品種。溫室育雛修建「立體式網床」育雛溫室,進行專業化規模育雛,農戶養育成雞成活率高、風險小、容易成功(能育雛的則可從育雛開始)。育雛中主要注意幾點:1.室溫:0~1周齡時為35~32℃,2~3周齡時為31~24℃,4周齡為23~20℃,也可在1周齡之後以每天降0.5℃。2.相對濕度:室內的相對濕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為60%~65%,10天之後為55%~60%;室內保持空氣新鮮,無刺鼻、熏眼的感覺。3.補充光照:頭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時的光照,以後為17小時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內)。4.適時飲水和開食。小雞應盡早開食和飲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斷,自由採食。在初次的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連用兩天;第三天在飲水中加入0.02%~0.03%的高錳酸鉀。5.高密度育雛。在15天之前為60~70隻/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雛在5000隻(視養殖戶對雛雞的需求量來定育雛規模)。「網、床、散」結合養殖戶應根據自己飼養的數量來適當改造雞舍,要求室內地面為水泥地面,有窗戶和地窗,使空氣流通和採光充足,並做好網床或雞籠,且以立體式三層為宜。網床的多少以養雞的數量來定,一般按45~20隻/平方米來計算(前期密度大一點)。網床第一層離地面高40厘米,網床高30厘米,上下層之間的距離20厘米,一二層網床頂部應擱置承糞板(可用三層板)。網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夾竹,網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網目的塑料網固定好。料桶和飲水器均置於網床內。將庭院林地用尼龍網圍起來,每隔2~3米遠打一根樁柱,將尼龍網捆在樁柱上,靠地面的網邊用泥土壓實。所圈圍場地的面積,一般以每隻雞不少於1.5平方米計算,越寬越好。買回的脫溫小雞(已經過育雛的小雞)至1公斤體重的階段在網床內飼養,1公斤後至出欄期間在所圈圍的院林地內放養(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飼喂中,做到料、水不斷,自由採食。網床內飼養,雞活動范圍小、雞體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雞在圈圍的院林地散養,能捕食野生雜草和生物昆蟲,改變食物結構,肉質品味高(保持土雞肉質的品味)。日糧搭配選擇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易於消耗的肉雞全價顆粒料,再適當搭配其他的飼料養雞,才能保證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加快增重速度和使雞肉風味不變,因此要科學地搭配日糧。育雛期,應選用肉雞全價顆粒料,最初開食時要將飼料稍浸泡轉化一下,並用手搓碎一點。脫溫雞至1公斤體重期間,則選用中雞料,更換時應逐步替換,不能一次性全部更換,以免造成應激反應。同時,應添加5%~10%的完整穀粒(或小麥),並給予10%~15%的青綠飼料。在庭院散養期間,選用大雞全價顆粒料,日糧中還要加入10%~15%的完整穀粒(或小麥),添加15%~20%的青綠飼料。若光喂全價飼料,一來飼養成本高,效益不核算;二來雞肉的肌間脂肪多,吃起來不爽口;三是無土雞肉的獨特風味,消費者不喜歡。添加適量的青綠飼料,一來可增加維生素的含量,二是可降低養殖成本,三可減少雞肉的肌間脂肪含量。消毒免疫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這是規模養雞成功的關鍵所在。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種和消毒防疫工作,減少雞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對土雞的免疫程序,應結合生產的性質(商品肉仔雞)而定,最好是按肉雞的免疫程序來參照進行,即1日齡的雛雞免疫接種馬立克氏疫苗(無條件時也可不搞,這主要是在孵化場搞);6~7日齡的雞用雞新城疫Ⅳ系苗(或Ⅴ4苗)、法氏囊B87苗、傳支H120苗等混合飲水免疫;24~28日齡用雞新城疫Ⅱ系苗飲水免疫一次;60日齡再用雞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種一次,以後不再免疫接種。在飼料飲水中添加一些葯物可預防疾病的發生。在2~7日齡添加0.02%的痢特靈和0.01%的土黴素或青黴素、慶大黴素等,13~17日齡又重復用上述葯物。19~90日齡在飼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蟲的葯進行驅蟲、雞舍每天要清掃干凈,並用生石灰對地面和承糞板上進行消毒。每半月用復合酚兌水將舍外進行噴霧消毒,用百毒殺對雞舍內帶雞消毒。出欄後對場地要徹底清掃、沖洗和消毒;雞舍門口處的消毒池要經常有石灰或消毒液,並注意常換。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柒』 雞的養殖
給你一篇文章,你仔細看看,很有幫助,至於"三到四萬的資金怎麼分配"的問題,我建議你增加投資或與人合資,肉雞每一隻的利潤很少,必須要規模化.
(一)肉雞生產現狀、前景和策略
肉雞生產是一項高產高效養殖業。首先,肉雞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49日齡時公母混養群平均活重約為初生重的45~50倍。料重比可達2∶1,比豬高50%。其次,肉雞可適當加大飼養密度。與蛋雞相比,肉仔雞性情溫順,很少跳躍、啄斗,因而飼養密度可比同樣方式飼養的蛋雞提高一倍左右。第三,由於肉雞生產周期短(6周齡可上市,一年可生產5-6批),因而可提高雞舍、設備的利用率,加快資金周轉,故投資回收期短,生產效率高。第四,肉雞適於集約化生產,經濟效益好。採用平養方式,在我國人均每批可養肉仔雞2000~2500隻,一年可出欄1~1.5萬只;機械化飼養,人均每批可養0.8~1萬只,一年可出欄4~6萬只。上述特點促進了國內外肉雞生產迅猛發展。
1.世界肉雞生產發展概況
現代肉雞飼養業始於本世紀20年的美國,後風靡全球。近20年來,在肉類生產領域中,肉雞飼養業一直以最快的速度持續增長。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肉類總產量增長了36.6%,而其中禽肉增長76.2%,而禽肉中又以雞肉增長最快。
1998年世界肉類總產量約為1.92億噸。美國以年產禽肉1100萬噸,持續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國則以395萬噸的產量超過原蘇聯躍居第二位,在世界禽肉生產中,以中國、墨西哥、巴西和東南亞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最快,產量已佔到世界總產量的1/3。隨著肉雞業的發展,飼養技術也有很大發展,1988年與1962年相比,肉仔雞的出欄日齡由65天縮短到42天,出欄體重由1.71千克上升到1.86千克,料重比則由2.15降至1.80。進入90年代,肉雞生產水平又有很大提高,尤其表現在提高生長速度、縮短出欄時間、減少飼料消耗和增加胴體瘦肉率等方面。發達國家不少育種公司計劃將在2000~2010年培育出35日齡個體重1.8~2.0千克、每千克增重耗料1.7~1.8千克、成活率達98%以上的肉雞新品種。
在經營體制上,歐美一些國家採用以行業一體化為紐帶的聯營合同制。即飼養戶(場)專營飼養、孵化廠按約送苗雞、飼料公司定期送料、屠宰廠按時把雞運走。目前美國90%的肉雞生產採取這種方式。
2.我國肉雞飼養業的現狀與前景
我國現代肉雞飼養業起步較晚,大約開始於80年代中期,生產水平與畜牧業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產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但1995年禽肉產量已達到935萬噸,是1984年的6.3倍,躍居世界第二位。不過,禽肉在肉類結構中僅佔17.7%,比世界平均水平差7.9%,人均禽肉佔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8.82千克差3.4千克,比美國相差45.3千克,所以潛力很大。
肉雞商品化生產須做到品種優良化、飼料全價化、飼養集約化、防疫系列化、管理科學化、經營一體化。在品種上,目前從國外引進肉雞優良品種達十幾種,如AA雞、艾維茵雞、彼得遜雞、星波羅雞等。國內近幾年也培育出了不少優良品種,如新浦東雞、京黃肉雞、蘇禽85肉雞等。在飼料方面,近幾年我國的飼料工業也有很大發展。據1997年統計,全國已建成6000多家飼料加工廠,年產配合飼料已達5700多萬噸。配合飼料的應用已基本得到普及。
在經營體制上,目前我國肉雞生產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
(1)企業化或工業化生產。即集種雞飼養、商品雞飼養、飼料加工、屠宰加工、產品銷售為一體,產權屬一,生產由企業統一控制。企業化生產由於規模大、飼養管理和經營管理水平高、經濟實力雄厚,因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強。
(2)產業化生產。即對區域性主導產業實行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集飼養、加工、銷售、生產經營為一體的體系。有龍頭企業帶動型、市場帶動型、主導產業帶動型、專業協會帶動型、基地帶動型等。
(3)一家一戶自給自足式分散飼養。生產條件低下、技術落後、效益不高、商品率較低,對市場的波動不敏感。
3.肉雞生產策略
肉雞生產實現盈利目的,不僅要掌握飼養、疫病防制等技術,還必須有一定的經營管理策略。否則就可能虧損,甚至破產倒閉。
(1)市場預測
所謂市場預測就是根據有關信息資料分析對未來的需求,正確地估計和判斷其可能的發展趨勢和發展狀況。
一般來說,市場預測主要內容有:
①肉雞生產的發展變化情況預測。
②市場需求變化情況預測。
③城鄉消費習慣、消費結構和消費心理變化預測。
④市場價格變化情況預測。
⑤同類產品進出口貿易情況預測。
⑥國家法規、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對供求影響的預測。
⑦本地區及國內肉雞場變化情況,包括雞場數量、規模及分布等預測。
市場預測方法很多,簡便易行的方法有:經驗判斷法、市場調查預測法、實銷趨勢分析法、季節變動分析法等。
經驗判斷法。包括專家評議法、管理人員評議法及銷售人員評議法等。主要憑直覺、經驗和銷售情況判斷市場發展趨勢。適用於不同規模、各種類型的雞場,尤其是缺乏歷史資料而預測因素又比較多的新建雞場。但此法不夠精確,運用時要謹防遺漏,避免失誤。
市場調查預測法。包括典型調查法、全面調查法、抽樣調查法、表格調查法、詢問調查法和樣品征詢法。適用於數據、資料不完整、預測的問題不能定量分析的肉雞生產者。
實銷趨勢分析法。不考慮其他因素,根據過去實際銷售增長趨勢(即百分比),推算下期預測值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比較穩定的趨勢預測,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銷售實際值
下期銷售預測值 = 本期銷售實際值 × ————————
上期銷售實際值
(2)市場分析
①肉雞市場潛力分析。我國年人均消費禽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差3.3千克,比美國差45.3千克。我國人口多、市場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將日益擴大,總量供應不足和結構性短缺的狀況更趨明顯。因此,國內市場潛力相當大。
②肉雞市場動態分析。應考慮飼料市場、肉雞價格、社會需求等變化因素。
飼料市場。飼料原料主要是糧食,其豐收與否直接影響飼料生產及飼料的價格。飼料成本又占生產成本的70%左右。因此飼料對肉雞生產的影響很大,生產者須密切注視飼料市場的變化。
肉雞價格。它直接關繫到肉雞生產的經濟效益。飼料價格與肉雞價格的比率要保持基本平衡。否則,會導致肉雞生產走向低谷。生產者要善於通過市場調查,預測低谷的出現和高峰的到來,合理安排生產,取得最好效益。
社會需求。市場供求關系制約肉雞生產的效益。供過於求時,肉雞價格下跌。供不應求時,肉雞價格上漲。一年中不同季節的飼養成本、銷售價格常有不同。通常冬季飼養成本高,夏季市場價格低。此外,節日期間,因需求量增大,價格上揚。因此,須根據這些市場變化規律,安排生產和出欄時間。
(3)銷售渠道
①銷售渠道類型有:
直接銷售渠道。即生產者直接將產品銷售給顧客,沒有任何中間環節的流通形式。
間接銷售渠道。即生產者把產品銷售給消費者的過程中,加入了中間環節的銷售渠道形式。
代銷渠道。即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有代理商的銷售渠道形式。
②影響銷售渠道的原因主要有商品、市場和生產者自身等因素。
肉仔雞均勻一致、合格率高、品質好、無葯物殘留,銷售就比較順暢。
市場因素包括市場容量、地理分布、競爭性、顧客的購買習慣、銷售的季節性等對銷售渠道的影響。
肉雞生產者自身因素包括生產者自身的聲譽、資金狀況、經營能力和經驗以及生產的經濟效益等。
(4)經營決策
包括經營方向、生產規模、飼養方式、生產計劃和產品營銷等決策。
①經營方向決策。就是根據本場的地理位置、飼料資源和技術力量等以及社會需求狀況,分析可能取得的經濟效益,確定終端產品。
②生產規模決策。就是通過市場調查,結合本場的資金、勞力、設備、技術水平及市場環境等要素,確定生產規模。
③飼養方式決策。就是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自身的管理水平、經濟實力等,決定本場的飼養方式。
④生產計劃決策。就是根據本場的基建設備、人員、技術、飼養品種、市場需求等,分別制訂定產品生產計劃、飼料供應計劃、產品銷售計劃等。
⑤產品營銷決策。就是根據市場狀況,確定產品價格,選擇銷售渠道,決定促銷方法等。
(5)經營方向
經營方向是雞場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綜合性雞場經營范圍和規模較大,需要較多的財力、物力和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飼養種雞投資較多,飼養技術較高。故一般可選擇飼養肉仔雞,就地銷售,獲取最佳收益。若具備一定條件,也可飼養父母代肉種雞,以滿足當地對種蛋或苗雞的需要。
(6)生產規模
從目前的市場和以後的發展看,肉雞生產需要實行集約化、專業化生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肉雞生產需要較高的技術。
②每隻雞利潤較少,需要靠規模化經營獲取效益。
③飼養數量大,能以批發價購得苗雞和飼料等物資。
④小規模分散飼養既不利於疫病的控制,而且也因產品品質、體重大小等很難一致,不利於加工銷售。
但是,生產規模並非越大越好。生產者應根據市場需求、自身實力、技術等,確定生產規模。
(7)飼養方式選擇
各種飼養方式優缺點參見後面章節。應根據經營方向、資金狀況、技術水平和房舍條件等因素確定飼養方式。一般來說,生產規模小、資金不足、飼養經驗缺乏、但房舍較為寬裕,可選擇地面平養方式;生產規模較大、資金比較充足、技術力量強的可選擇網上平養或籠養方式。
(8)品種選擇
目前國內肉雞品種很多,可分為速長型和優質型兩大系列。應根據自身的設備條件、經濟實力及產品的銷售價格,選擇飼養品種。
(9)雞舍建築選擇
應根據生產規模、飼養方式、資金狀況等因素確定是磚瓦結構,還是土木草棚結構;是開放式,還是密閉式。還可以利用塑料大棚養雞。但總的要求是雞舍舉架不要太低,應冬暖夏涼,通風良好。
(二)肉雞生產特點
肉雞產品作為商品參與市場競爭,受著規格、質量、價格、葯物殘留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飼養方式已遠不能適應。只有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才能解決好生產中和生產後的許多問題。現代肉雞生產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產品規格化。肉雞產品必須適應市場要求,規格整齊一致。目前投入市場肉雞有三大類:一類是活雞,以市民餐飲業為主;第二類是分割成「兩裝雞」,雞腿、雞翅、雞脯、雞爪等,分別包裝、計價,供應超市、炸雞店,因此要求大小、重量基本相同;第三類是加工出口,對品種、飼養日齡、均勻度、重量、膘度、葯物殘留等要求都非常高。
2.飼養規模化。規模化飼養是現代肉雞生產的顯著標志。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不斷需求,必須源源不斷地向屠宰加工廠提供足夠的貨源。在我國目前條件下,出現了公司加農戶、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專業村等許多小群體大規模合作的形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經營一體化。即將各個生產環節納入一個大公司,協調好各部門、各專業戶之間的利益關系,形成一個經濟聯合體,實施產供銷一條龍,開展規模化大生產。這種模式已在世界各國普遍採用並獲得了極大成功。以資本為紐帶全面實行產銷一體化經營,逐步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的集團公司,這是肉雞業未來發展之路。
圖1-1 肉雞生產體系模式
4.技術服務系列化。即人們常說的一條龍服務,從育雛到出售,從飼料到疾病防治,從飼養管理到收購服務全過程。與此同時,把國內外先進的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並根據當地存在的問題進行試驗和研究,及時有效地予以解決。
5.衛生標准化。雞肉的衛生質量主要有二個方面因素,其一是雞肉的保鮮程度,即色澤、氣味、肉質三項指標;其二是肉中各種葯物及有害元素的殘留量。要提高衛生質量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第一,把住飼料衛生質量關,嚴防霉變或污染嚴重的飼料及不允許作飼料葯物添加劑的獸葯接觸雞群;第二,要有達到一定衛生標準的屠宰加工廠,在加工工藝流程中嚴把衛生質量關;第三,在加工、冷凍、貯運、銷售等環節中,制訂一套衛生操作制度和衛生標准,確保商品的衛生質量。
6.肉雞生長特點
(1)肉仔雞1-2周齡相對生長速度最快,以後隨周齡的增長逐漸降低。
相對增重 =(末重—始重)÷始重×100%
試驗表明:
周 齡: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對增重:278 165 80 55 37 29 19 19 15 15
故應特別重視0—4周齡的飼養管理,否則將嚴重地影響後期的增重。
(2)肉雞的絕對增重的高峰期在6、7、8、9周齡,以後逐漸下降。
絕對增重=末重—始重,
試驗表明:
周 齡: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增重:110 240 300 360 400 430 450 440 410 390
根據這一特點,應在高峰期滿足採食量,增加能量飼料水平,控制飼養密度,降低應激反應。
(3)肉雞的飼料轉化率是養殖業中最高的一種,一般料重比為2:1左右。因飼料費用占總成本的65%—70%左右,因此,應根據飼料轉化規律,同時綜合考慮當時的市場行情、飼料價格等因素,合理安排肉雞的生產和出欄,最大限度的提高經濟效益。
(三)肉雞生產的幾個環節
1.正確的經營決策。應根據主、客觀條件制訂出長遠的奮斗目標和正確的發展方向,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產品結構,全面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提高整體素質,增強競爭力。提高整體素質包括領導者、飼養管理人員、設備工藝及產品等的素質。當今市場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知識的競爭,要增強市場競爭力,必須重視知識、重視人才。
3.重視科學技術,提高技術水平。目前發達國家社會生產力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靠科學技術進步提高的,因此,在養雞生產中,實施規模飼養,推廣良種雞,採用科學的飼料配方,加強科學的飼養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保證。
4.加強經營管理。雞場要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內部搞好經濟核算,外部加強對市場的研究,把生產、加工和銷售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建立和健全各種形式的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
(四)肉雞生產投資概核算
養雞的目的是為了獲利。因此,必須設法提高產值,降低成本。肉雞的產值主要由種蛋、雛雞、仔雞及糞肥等價值構成,成本主要包括雛雞、飼料、工資、燃料、葯品、化學試劑、墊料、企業管理費、房屋設備維修費及折舊費等。
①生產成本
由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部分構成。
直接費用包括飼料費和初生雛費。
間接費用包括水電費、燃料費、葯品費、利息、修理費、折舊費、勞務費、稅金及管理費、保險費、通訊費、交通費等雜費。
飼料費和初生雛費一般約占總成本的85.6%。而生產成本主要由飼料轉化率、飼料價格、初生雛價格、體重和出欄率五要素決定。
②銷售收入
綜合性肉雞場的銷售收入包括種蛋、雛雞、淘汰雞、肉用仔雞及雞糞等收入。
③肉雞生產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又稱盈虧平衡點分析。它是綜合分析業務量(產量、銷售量)和成本、利潤三者的關系,用以預測利潤和經營決策的一種數學分析方法。盈虧平衡點(保本點)是指業務收入和業務成本相交的臨界點。如業務量位於臨界點,則不盈不虧;如業務量位於臨界點以上,則盈利;反之則虧損。
保本點的業務量和業務額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成本
保本點的業務量 = ————————————————
單位產品售價 -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
保本點的業務額 = ————————————
1 - 變動成本/業務收入
其中,固定成本相對恆定,如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共同生產費、企業管理費等。變動成本則隨著產量變化而變化,如飼料費、燃料和動力費、醫葯費等。
在盈虧臨界點以上,業務量愈大,業務收入和業務成本的差距愈大,則盈利愈大;反之,在盈虧臨界點以下,業務量愈小,業務收入和業務成本的差距愈大,則虧損愈大。所以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徑是擴大業務量:一是提高畜禽生產率(提高單產);二是實施規模經營,實現規模效益。
若業務收入不變,固定成本或單位產品變動成本愈大,則盈虧臨界點愈高;反之,則愈低。所以應努力降低固定成本和單位產品變動成本。降低固定成本要充分挖掘人力、物力的潛力,如精簡非生產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提高禽舍利用率等;降低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則要採用科學的飼料配方,提高飼料轉化率。
④影響肉雞生產經濟效益的因素
出欄體重與飼料轉化率 如果飼料價格和肉仔雞出售價格恆定,那麼出欄體重大,飼料轉化率高,則收益增加。若出欄體重雖重,但出售日齡偏大,則飼料轉化率降低;若出欄日齡偏小,飼料轉化率雖高,但出欄體重偏輕。這兩種情況都不會增加收益。
出售價格與出欄時間 出售價格是影響收益的關鍵因素之一。它既受肉仔雞品質影響,又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非生產者所能決定。但出售時間不同,肉仔雞的體重、等級和價格上會有很大差異,生產者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最佳出售時間。
飼養密度與雞舍周轉次數(雞舍單位面積出售的重量) 同一生產設施在一定的時間內出售的肉仔雞量愈大,則單位重量的費用愈小,收益愈高。所以,合理的飼養密度和雞舍周轉次數,也是影響收益的關鍵因素。
出欄率與品質 肉仔雞出欄數與入雛數的百分比,稱為出欄率。一般來說,出欄率高的雞群品質好、飼料轉化率優、每隻仔雞或單位體重所負擔的初生雛費也少。若出欄率雖高,但肌肉不豐滿或傷殘的雞多,就要大大降低生產者的收入。因此,應在飼養管理和銷售上下功夫。
整齊性 肉仔雞品種發育標准表所列體重均為平均數,並非全群雞都是此重量,而是要求雞群中應有盡可能多的個體重量接近此平均體重。不過,母雞的均勻度比公雞稍差。
肉仔雞一定日齡或周齡體重的個體差別基本是遺傳的,但飼養管理不當會加劇這種差別。適當的飼養密度、良好的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會使雞群發育整齊。反之,整齊性則差。
經營環境 綜上所述,影響肉仔雞生產收益的最大因素是飼料價格和肉仔雞出售價格。也就是說,肉仔雞經營成果的好壞隨出售價格與飼料價格變化而變化。兩者的關系指數(雞料價格比)可顯示各個時期的經營情況,即:
每千克肉用仔雞的出售價格
雞料價格比 = —————————————
每千克飼料的購入價格
這個數值愈大,對生產者就愈有利。
『捌』 一隻蛋雞從幼雞養到可以下蛋,就是120天。120天它要吃掉多少斤飼料。另外現在一斤飼料多少錢
蛋雞的養殖成本,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仔雞。通過調查了解到,近期全市仔雞價格在3元/只左右。
2.飼料(飼料成本=飼料消耗量×飼料價格)。
消耗量。其中:
育雛期(0--2月),消耗飼料約3.7斤
生長期(3~5月),平均每隻雞每天消耗飼料約0.17斤,由此推算,每隻雞每月消耗飼料約0.17×30=5.1斤,每隻雞生長期(3個月)消耗飼料約5.1×3=15.3斤;
產蛋期(5~17月),平均每隻雞每天消耗飼料約0.27斤,由此推算,每隻雞每月消耗飼料約0.27×30=8.1斤,每隻雞產蛋期(12個月)消耗飼料約8.1×12=97.2斤。 生長期和產蛋共消耗飼料約3.7+15.3+97.2=116.2斤。
飼料價格請咨詢當地飼料經銷商。
『玖』 怎麼計算養殖雞的成本及利潤
肉仔雞的成本構成與肉種雞相比,除少一項育成期攤銷外,其他完全相同。
(1)飼料費
肉雞單位體重的飼料費(元/千克)=料肉比×飼料價格(元/千克),可見,飼料費隨料肉比和飼料價格變化而變化。
(2)雛雞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