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荷蘭和菲律賓什麼關系

荷蘭和菲律賓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2022-05-13 06:56:53

Ⅰ 亞洲有哪些國家被殖民過

沒有未被殖民主義侵略過的國家,有四個始終獨立的國家:中國,日本,泰國,伊朗.

英國:印度(全南亞),現馬來西亞(包括新加坡),緬甸,中東部分(奪自土耳其),阿富汗
法國:印度(敗於英國後,僅存幾個據點),中東部分(奪自土耳其),印度支那(越南,寮國,柬埔寨)
荷蘭:東印度群島(今印度尼西亞)
俄國:原蘇聯加盟國亞洲部分國家,中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外高加索(由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另外俄國從中國竊取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
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取菲律賓
日本:吞並朝鮮,割取台灣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歷史更久,葡萄牙是印度尼西亞的中心地區,西班牙是菲律賓

Ⅱ 菲律賓與周邊國家的領土問題

中立的說
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宣稱 是蔣介石地圖開疆的結果
有興趣可以自行網路 地圖開疆

首先你需要了解一下近代史 然後自己做出決定和規劃
先說明一點
日本對近代亞洲歷史的影響很深遠 下面有些說的不太合適的也請你不要介意

大航海時代之後 菲律賓成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後來在美西戰爭後 西班牙在太平洋的勢力范圍盡數被美國奪取
菲律賓也成為了美國的傀儡國

二戰 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這個偉大構想之下
(雖然過程不值得稱道 但大東亞共榮圈這個理念確實是不錯的)
在東南亞發動了對西方殖民者的聖戰
並且一度解放了被英國 法國 荷蘭 和 美國佔領殖民或者傀儡統治的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馬來西亞 緬甸 越南支那 以及菲律賓 等廣大的東南亞地區

二戰日本雖然戰敗 但確實沉重打擊了西方殖民者在東南亞地區的統治 各殖民地相繼獨立並建立政權
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 在前領袖蔣介石的領導下 收割了原來日本的勢力范圍
就這樣南海在二戰後 西方列強舔舐傷口無暇他顧 南海諸國忙於獨立時候被蔣介石地圖開疆收入囊中

而現在已經完成了領土獨立的南海諸國 自然對南海目前的劃分狀況感到不滿

但是中國是經過了無數中國人流血流淚 八年艱苦抗戰 才最終擊敗日本 成為二戰的戰勝國
所以南海作為對二戰戰勝國的褒獎 理所應當是屬於中國的

而作為菲律賓 自然應該和美國日本 乃至越南合作 鉗制中國 盡量收復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南海領土

Ⅲ 菲律賓是發達國家嗎 菲律賓國家發達嗎

菲律賓在60年代時算是發達國家,是亞洲第二富國。後來由於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導致現在成為發展中的國家。已經成為亞洲最不發達的經濟體制之一。

(3)荷蘭和菲律賓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

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

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 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

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 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菲律賓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對外部市場依賴較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比重。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80年代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盪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

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採取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菲沖擊不大,但其經濟增速再度放緩。

杜特爾特總統執政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的投入,推進稅制改革,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也面臨通貨膨脹高企、政府財力不足、腐敗嚴重影響經濟等問題。

服務業

2016年服務業產值約為7.85萬億比索,比上年增長8.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1%。菲律賓是全球主要勞務輸出國之一,在海外工作的勞工有1000多萬。2016年菲海外勞工匯款達269億美元,同比增長5%,佔GDP的7.3% 。

旅遊業

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

財政金融

2016年,菲律賓財政收入462.3億美元,同比增長4.12%。財政支出53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3%。財政赤字74.4億美元,佔GDP的2.4%。

截至2017年底,外匯儲備為814.7億美元。2016年外債總額為453.89億美元,佔GDP的14.74% 。(資料來源:財政部、菲律賓中央銀行)

主要銀行有:首都銀行,資產額155億美元;菲島銀行,資產額138億美元 。

對外貿易

截至2019年1月,菲律賓與150個國家有貿易關系。2016年菲律賓對外貿易額為137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出口562.3億美元,同比下降4.4%;進口811.6億美元,同比增長14.2%。

近年來,菲政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外貿市場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傢具、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

外國資本

根據菲律賓貿工部公布的數據,2016年菲律賓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為46.1億美元,同比下降10.7%,主要來自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日本、新加坡,主要流向製造業、水電氣供應、服務業等行業。

外國援助

據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統計,2015年OECD國家及多邊援助方對菲律賓官方發展援助總額達35.23億美元,最大來源為日本政府,約佔38.5%。

Ⅳ 菲律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菲律賓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

拓展資料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3億(2016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並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被美國佔領。1942年被日本佔領。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十四世紀之前,菲律賓群島上未形成國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據《吳時外國記》記載,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

公元226年,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總面積為29.9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占菲律賓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

Ⅳ 菲律賓原來是誰的殖民地

公元三世紀左右,同中國友好往來。14世紀前後,菲律賓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佔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並三次連任。1983年8月,反對黨領導人貝尼格諾·阿基諾被謀殺,導致政局動盪。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此後,拉莫斯和埃斯特拉達先後按憲制當選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繼任總統。

Ⅵ 為什麼亞洲只有菲律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班牙在16世紀時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帝國領土遼闊,橫跨了整個中美洲,大部分南美洲,一部分非洲和亞洲的菲律賓。西班牙全盛時期的軍隊勢力強大,就連南美洲那麼大的帝國都能被殲滅,所以亞洲的大部分土地西班牙也可以佔領。然而,西班牙只得到了菲律賓這杯羹,似乎是奇怪的現象。要知道為什麼西班牙只佔領了菲律賓,就要知道地理大發現的背景和經過。

地理大發現主要的推動力有中東穆斯林帝國的貿易壟斷和歐洲義大利的商人貿易壟斷。由於穆斯林帝國在歐洲人發現亞洲前就已經和東南亞諸國和中國進行貿易,所以很多來自東方的奢侈品,如茶,絲,香料,中國瓷器等都要通過阿拉伯人才能在歐洲上市。而阿拉伯人往往都把這些貨品賣給義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威尼斯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繁忙,最大的國際港口)。而威尼斯的義大利人就把從阿拉伯人手中得到的東方奢侈品轉賣給歐洲其他國家。這樣的貿易方式使歐洲人買到的奢侈品高出原價幾百倍。

此外,文藝復興也促使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推動人文主義,注重思考和實踐。文藝復興也修復了歐洲中古時代封建制度的衰弱經濟。歐洲經濟復甦推動了貨品市場擴大,也就因此,來自東方的奢侈品需求量也大增。然而,專賣多次的昂貴東方物品使歐洲人吃不消,所以他們覺得要以最便宜的價格得到東方的奢侈品就是直接和東方進行貿易。

馬可波羅東游雖然促進了歐洲和中國的關系,也開發了新陸路貿易航線,可是中途關卡重重,政治不穩定和路線不安全都使到陸路貿易活動受到嚴重打擊。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封鎖威尼斯港口使歐洲人覺得迫切需要開通一道通往東方的海上路線。

在這樣的背景摧使下,歐洲人積極的進行探險活動。由於當時歐洲科技進步,造船術,地圖學和航海術都比中古時期進步許多,所以歐洲人要進行探險活動不會很困難。

首先進行探險活動的歐洲國家就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哥倫布,達伽瑪,迪亞士等探險家陸續發現了加勒比群島,好望角和通往印度的航線後,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賣命地擴大帝國版圖。他們如此行就是希望能夠發現並控制出產香料的「香料群島」。葡西的探險活動在巴西遇到挫折,為了調和紛爭,著名的《托爾的西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就簽訂了。這項條約規定巴西以西的地區為西班牙勢力范圍,西班牙可以隨意征服;巴西以東地區就是葡萄牙的領土。也就因此,大部分的南美洲,就是巴西除外,成了西班牙帝國的版圖。

南美洲蓄藏豐富的資源,致富了西班牙人。然而,他們所嚮往的「香料群島」卻不是做落在南美洲。南美洲也不出產香料。西班牙為了控制這個群島,就在次積極進行探險。

就在那時候,葡萄牙就已經佔領了非洲一部分地區,印度的果亞,馬來半島的馬六甲,印尼的一些群島,中國澳門;葡萄牙人也抵達了台灣和日本。

1521年,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的批准和贊助下進行環球航海活動。就在越過太平洋後,麥哲倫在印尼的摩鹿加群島遇到了葡萄牙人。而摩鹿加群島就是所謂的香料群島。就這樣,兩國開始進行談判,結果就在1523年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修訂勢力范圍,將摩鹿加群島以東地區歸為西班牙勢力范圍,以東為葡萄牙地區。西班牙同意撤離摩鹿加群島,葡萄牙同意給西班牙35萬金葡萄牙幣做賠償。至於位於位於摩鹿加群島以西的菲律賓群島則繼續成為西班牙領土。

所以,亞洲只有菲律賓是西班牙殖民地。由於17世紀開始歐洲其他國家,如荷蘭,英國,法國等都開始進行探險活動,而領土小的葡萄牙不低檔不過荷蘭的勢力,就將印尼,馬六甲和台灣等地讓給荷蘭。後來也就來了英國人和法國人,東南亞也被他們瓜分了。

葡萄牙的勢力范圍雖然包括整個非洲和亞洲,可是由於本土國家小,資源貧乏,人力資源不足,導致他們不能像西班牙那樣佔領遼闊的領土。所以,亞洲國家並沒有給西班牙殖民並非和明朝有關。其實,澳門就是在明朝時期被割讓給澳門的。而當時的馬六甲也是明朝的屬國,可是最終也被葡萄牙人佔領了。法國也佔領了印度支那這個龐大的中國屬國。

其實中國就在明朝末期,歐洲人發現新大陸時就沒落了。當時許多的反叛,革命和滿人入關使中國不堪一擊。雖然清朝中期乾隆等皇帝的統治復甦了中國的經濟,然而從軍勢和科技來說,還是比不上歐洲人。所以,中國其實不是在歐洲人瓜分中國時衰弱的,而是早在明朝末期就開始沒落了。

Ⅶ 菲律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開始向北美移民。英國後來居上,到1773年,英國已建立了13個殖民地。

Ⅷ 哪些國家是雙國籍國家

承認雙重國籍

亞洲
韓國(有條件承認)、泰國、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喬治亞、土耳其、伊朗
歐洲
愛爾蘭、英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有限期承認)、瑞典、瑞士、芬蘭、波蘭(默許)、奧地利(有特殊貢獻)、匈牙利、義大利、波黑(有條件承認)、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塞普勒斯、馬爾他
北美洲
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美國(默許)、墨西哥、巴貝多、多米尼克、哥斯大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牙買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
南美洲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巴西、阿根廷
大洋洲
澳大利亞、紐西蘭、薩摩亞,庫克群島(新)、索羅門群島、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紐埃(新)、托克勞(新)、美屬薩摩亞、北馬里亞納(美)、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吉里巴斯、斐濟、湯加、庫克群島(新)共22個。
非洲
埃及、剛果共和國(剛果[布])、民主剛果(剛果[金])、摩洛哥、喀麥隆、衣索比亞、索馬里、亞速爾群島(葡)、馬德拉群島(葡)、厄利垂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吉布地、烏干達、加彭、赤道幾內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蘇丹、蒲隆地、貝南、多哥、利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迦納、象牙海岸、查德、盧安達、南非、葉門、奈及利亞、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加那利群島(西)、安哥拉、塞內加爾、塞席爾、納米比亞、史瓦濟蘭、模里西斯、馬達加斯加、象牙海岸、留尼汪(法)、聖赫勒拿(英)、賴索托,共49個。
各國政策

愛爾蘭
對於加入他國國籍的愛公民,只有其按法律規定宣布放棄愛籍後才不具有愛籍。除在北愛爾蘭出生者外,愛國籍法並無明文規定承認雙重國籍,但在實踐中對雙重國籍予以默認。如有相當一部分人員同時具有愛爾蘭籍和英國國籍、愛爾蘭籍和美國國籍;
奧地利
奧一般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對奧有特殊貢獻者,可保留其奧國籍;
波蘭
根據波蘭法律,波蘭公民不能同時擁有外國國籍。但實際上持雙重國籍的波蘭人佔有相當比例,政府對此採取默許態度。
波黑
波黑有條件地承認雙重國籍。
1999年8月26日頒布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國籍法》第4條規定:波黑公民可擁有與波黑簽訂了承認雙重國籍協定的國家的國籍。
丹麥
丹麥《國籍法》未明確承認雙重國籍,其第二條第一一三款規定可視為對雙重國籍的默認,此即「父母一方」「通過申請或以認同的方式取得外國國籍」,或因「擔任他國公職取得外國國籍」,而另一方「仍保留丹國籍者」,「其18歲以下未婚子女」可依外國國籍法取得某國國籍。
德國
自2000年1月1日起德國新國籍法實施生效,對原國籍法做了較大的修改與補充,改變了過去單一根據血統原則確定國籍的做法,引入了出生地原則,有限期的承認雙重國籍,並且進一步簡化了外國人入籍的手續。
法國
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之一。取得法國國籍主要採用出生地制和血緣制。現行法國國籍法規定,人們可以通過決定的或自然的血緣關系取得法國國籍。對出生在法國或定居在法國的外國人,也可以通過出生地(定居地)的關系來獲得法國國籍。
荷蘭
荷蘭的國籍政策主要採用血統主義原則,即以父母的國籍而不是以出生地來判定新生兒的國籍。凡是父母當中有一方或雙方具有荷蘭國籍,則新生兒一出生即具有荷蘭國籍。荷蘭採取有限度承認雙重國籍的做法,即一個具有荷蘭國籍的人取得另外一個國籍,如果該國籍不是自己通過主動申請獲得的,而是由於出生、結婚等原因被動獲得的,則此人可保留荷蘭國籍。
阿根廷
阿根廷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擁有較為寬松的國籍政策,凡是在阿根廷出生的小孩均可自然擁有阿根廷國籍。阿根廷承認雙重國籍並與西班牙、菲律賓、義大利等國簽有雙重國籍協議的意思是說,根據阿根廷國籍規定擁有阿根廷國籍的人,如果同時根據阿根廷上述簽約國的規定取得了西班牙、菲律賓、義大利等國的國籍的話,他可以同時擁有雙重國籍身份,即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的公民權。
韓國
韓國2011年修訂的法律規定藝人可以有雙國籍。所以韓國藝人可以是雙重國籍。
俄羅斯
2014年5月20日俄羅斯下議院批准法案,要求俄羅斯人擁有雙重國籍需申報,否則將面臨刑事追究。
該法案規定,若俄羅斯人擁有其他國家國籍卻未向當局申報,將處以罰金20萬盧布(5800美元)或400小時社區服務。
批評人士稱,該法案會導致擁有雙重國籍的人被猜忌,並擔心此舉目的是通過暗示異見人士服務於外國政府,從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4]
香港、澳門
香港和澳門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5-6]

Ⅸ 求17世紀歐洲殖民者在東南亞的勢力。

17世紀時菲律賓群島並不直屬西班牙本土政府,是作為「新西班牙(也就是墨西哥)」的一個行省來管轄的。

西班牙人來之前中國商販已經和菲律賓人打過好幾世紀的交道了,與中國的貿易和華工湧入也對西班牙殖民地的初期發展起了巨大作用,可隨著在菲華人數量的增長,西班牙人對其漸漸產生了恐懼和敵意。並對其推行迫害政策,稱中國人為桑雷人。1603年「第一次中國人叛亂(起義)」,兩萬多華人被西班牙人屠殺,「第二次中國人叛亂」發生在1639年11月19日至1640年2月24日,始於中國居民與中國海盜聯合試圖攻佔馬尼拉,但謀事不密只得倉促戰斗,具體大屠殺發生在哪天我找不著史料,但應該是在這個時間段里,又有大約兩萬三千華人遇害。

當時菲律賓最重要的城市是馬尼拉,也就是其首府。殖民地的經濟主要是靠往來於中國和墨西哥港口Acapulco的貿易來支撐(從墨西哥運來銀子換中國貨)。但多年的戰爭經常使它入不敷出。

從1598到1648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地都在與那一地區的荷蘭人進行著持續的戰爭,荷蘭1581年剛擺脫西班牙統治獲得獨立,當時也在東印度群島積極地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國,曾數次封鎖馬尼拉港。後來西班牙放棄了對印尼的聲稱主權,而把它轉交給荷蘭,他們的矛盾也就漸漸化解了。這一時期也是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和摩洛海盜激烈交鋒的階段。西班牙人頗受來自棉蘭老島和蘇祿群島穆斯林勢力的擾襲,穆斯林們為了報復侵略者,經常襲擊西班牙人控制下的呂宋、米沙鄢群島。

1640年菲律賓總督叫:塞巴斯蒂安.烏爾塔多.德.科奎拉,此人曾在佛蘭德斯、秘魯作過戰,之前任巴拿馬總督,1635年6月25日至1644年8月11日任菲律賓總督,他在任期內實行高壓政策得罪了不少人,卸任後由於政敵陷害坐了幾年牢,經過皇室特許釋放後又於1659年被任命做加那利群島的總督,直到一年後去世。他被後世奉為西班牙在菲律賓最傑出的兩位軍事領導之一。

1637年他從八寶顏出發率八百之眾登陸菲南部的巴西蘭島清剿海盜,大勝而歸,回來後受到英雄般的凱旋儀式歡迎。海盜們在西班牙人離去後卷土重來,佔領了整個棉蘭老島。1638年烏爾塔多總督又率五百西人和一千土人組成的軍隊前去清剿,無果而還。

在任期內他為了緩解財政危機,曾招募了幾個團的當地土兵(因為他們比西班牙人便宜)。他軍隊里還有一些日本人。

西班牙軍隊里單兵武器裝備最多的是火繩槍和毛瑟槍。戰艦為西班牙大帆船,數量很少,但戰鬥力強,如1646年荷蘭18艘戰艦圍困馬尼拉,西班牙方面只有兩艘帆船出去迎戰,每艘裝載30多門大炮,重創了荷蘭人。

1640年時印度尼西亞正處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之下。澳大利亞應該還未被探索,雖然1606年就有荷蘭人在這登陸,並取名為「新荷蘭」,但並未建立殖民地,直到1770年才由英國的庫克船長宣布這片土地為英國領土。

參考下面這幅圖,當時西班牙以馬尼拉為中心占據著北部和中部,而南部的島嶼則更多地屬於穆斯林的勢力范圍。

閱讀全文

與荷蘭和菲律賓什麼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