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在我國古籍中的古稱分別都是什麼
越南——安南
菲律賓——呂宋
馬來西亞——柔佛 / 馬六甲
汶萊——泥國
朝鮮 / 韓國:Korea
中國古稱:樂浪 / 高句麗 / 百濟 / 新羅 / 高麗
來源:漢朝設置樂浪郡。公元4世紀時,在今天的朝鮮半島上建立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本來是中國的民族,因為搶地盤,打不過鮮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趕出國門,流放到朝鮮半島北部。高麗為高句麗的簡稱(但高句麗與高麗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國,國號「高麗」,並於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國歷時近500年,為各國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稱音譯仍為 Korea(高麗)。1392年,高麗三軍都總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國名為「朝鮮」,意為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或晨曦清亮之國。《東國輿地勝覽》一書說:「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朝鮮語中朝字讀作Zhao,今轉讀成Chao。
在漢朝,如今的韓國地區,分布著三個原始部落,為「三韓」,即馬韓、辰韓和弁辰(弁韓)。1897年2月,朝鮮國王高宗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不過這個「大韓帝國」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廢除了,又改回「朝鮮」。
日本:Japan
中國古稱:扶桑 / 倭奴 / 東夷 / 海東 / 東洋 / 東瀛
來源:古代中國人認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來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發扶桑,入於落棠」語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實際上起源於中國文明,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關於日本的記載。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如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 這說明當時中國人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另據范曄《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到隋唐時,始稱「日本」。《舊唐書·東夷傳》中將「倭」 與「日本」分列並敘,還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舊唐書·日本國傳》載明:「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Japan 是英語「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對它的稱呼。
越南:Viet Nam
中國古稱:甌越 / 占婆 / 林邑 / 環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來源: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在紅河三角洲建立甌雒國,由甌越和越兩個部落合並而成。中國史書上的占婆(又稱林邑、環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國。漢朝設置交趾郡。唐朝設安南都護府。五代時從中國獨立出來。1054年李朝改國名為大越。以後幾個王朝稱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稱帝,改國號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為越南。1804年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越南之名便始於此。越南族就是中國的京族。
寮國:Lao
中國古稱:堂明 / 南掌 / 寮國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訪東吳。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臘幫助下,統一寮國全境,建立了以佬族為主體的封建國家——瀾滄王國。明代永樂二年,瀾滄國獲得中國的承認,封為「寮國宣慰司」,史稱南掌。國內第一大民族寮國族(又稱「老龍族」,中國稱其為「寮人」)佔全國總人口1/3以上,以族為國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泰國」泰語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後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 Malay 半島的大部分。1963年,Malay,與加里曼丹島上的沙撈越和沙巴地區,共同組成了一個聯邦國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於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
傳說,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為了尋找理想地點建立新城市來到淡馬錫。在潔白的沙灘上,王子突然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怪獸向他致意後急弛而去。這怪獸紅身、黑頭、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歡,便問隨從:「那是什麼動物?」隨從信口答到:「獅子。」王子十分高興,認為這里是吉祥之地,便決定在此建都,並取名「獅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獅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於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後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恆河流域,漸漸的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聖」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國古稱:安息
來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從東遷往波斯,占據了伊朗高原或其東南部地區,並在這兒創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臘、古羅馬將這片地區稱為 Aryana ,意為「雅利安人的地區」。Iran為其轉音。Persia(波斯帝國)是伊朗歷史上最顯赫的一個帝國。(其實 Persia 並不單只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稱為 Persia 。)
俄羅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輔羅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蘇聯
中國古稱:羅剎
來源:9世紀下半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諾曼人在東斯拉夫人地區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斯拉夫人把來他們稱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這個詞起源於古諾曼語 ruotsi,意指「劃獨木舟的人」,後來為斯拉夫人所採用。元朝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國」。蒙古人在拼讀俄文 Rocia 時,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個母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時期,Oroccia 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蘇聯曾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歷史時期。
西班牙:Spain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這里野兔出沒,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語 Shaphan)。漸漸的,轉換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爾圖的名字演變而來的,本來翻譯成波秋歌更為恰當
義大利:Italy
中國古稱:大秦
來源:古希臘人殖民到亞平寧半島的普利亞地區附近後,把這里的維圖利部落稱為 Italoi。後來羅馬人沿用了這個名稱,拉丁語 ltalia,並用它作為義大利半島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稱呼。
Ⅱ 急求中國與東盟十國自漢代後的交往歷史!
那時候有東盟十國嗎?
首先,排除新加坡
其他的,
越南見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51403289.html
柬埔寨
http://iask.sina.com.cn/b/3524690.html?from=related
緬甸
(1)中緬交往史比較長,唐以前與雲南是一個國度,為南詔疆域;唐開始便與緬甸有了深厚交往,在交往上與越南等是相同的,但在血肉聯繫上就有所不同了。(2)元朝以後,在無明清代緬甸實際上成為歷代附屬領土,保留蕃王。而越南等屬於中國附屬國,這就產生了差別。(3)緬甸與越南相對於中國來說作用不相同。緬甸臨近印度洋,是中國未來走向印度洋的出海口;而緬甸由於鄰近印度,也希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越南等不同,他們與中國在海洋和海島主權上有爭議。(4)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持後方供應和國際通道,與緬甸就關系很好。國民黨失敗後,其軍隊大量撤退入緬,成為緬甸的勢力;而新中國也不希望這些人返回,與緬甸達成協議,在原地居住。(5)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外交上孤立,在劃定版圖邊界中非常照顧緬甸,把一塊領土(你可以看到中國地圖在這里拐了個大彎)給了緬甸,使緬甸非常高興。
泰國
http://..com/question/22676961.html
菲律賓(醫學)
中國與菲律賓的交往歷史悠久。兩國間從7世紀的唐代起就有交往,自10世紀的宋代起,中菲即有商業貿易關系,菲律賓的葯物如真珠、玳瑁、檳榔等流入中國,中國輸入菲律賓的各種商品中包括有葯材和醫療器具(瓷葯壺)。另外,菲律賓遣使進貢的葯物有丁香、丁香目、白龍腦、玳瑁等。
15世紀,中菲兩國的友好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明洪武、永樂年間,呂宋(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貓里霧(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明多羅島)均派使臣前來訪問中國,明朝政府也派遣使節出訪菲律賓群島。1408年到1410年間,鄭和也訪問了馬尼拉和民都洛島。蘇祿(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蘇祿群島)與中國在貨物方面的交流,主要是用黃蠟、珍珠、玳瑁等換取中國的赤金、八都刺布、青珠、鐵條等。1417年,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刺率領西王、胡王、眷屬、臣僚等共340多人,組成龐大使團訪問明朝,並獻上珍珠、黃蠟、寶石、玳瑁等禮物,明朝永樂皇帝也以襲衣、冠帶、鞍馬、儀仗等回贈。蘇祿王不幸未回國,在途中病死於山東德州。乾隆年間,蘇祿國貢使來華,其副使阿石丹患咳嗽久久不愈,請蘇州名醫薛生白為其診治,留下了一則方案:蜜炙枇杷葉、麥門冬、明天冬、南沙參、川貝母、經霜桑葉、甜杏仁、薏苡仁、合歡皮。
明代後期,中國商船運去胡椒、肉桂、丁香等葯材。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呂宋商人郎安敦、牛黎美亞等帶領商船來到廈門,運來蘇木、胡椒、檳榔等與中國貿易,帶回中國的土茯苓等葯材。
馬來西亞
去看《中國古籍中有關新加坡馬來西亞資料匯編》
印尼猴子
汶萊
http://tieba..com/f?kz=17366120
寮國
Ⅲ 菲律賓強佔西沙群島,他將其收回並立下界碑,至今仍受國人尊敬嗎
張君然於191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祖籍安徽壽縣。年方十七歲時,親歷「九一八」事件的他流亡北平,考入北京交通大學鐵道管理學院求學。後因抗日戰爭爆發,北方鐵路交通斷絕,張君然進入青島海校求學,成為第五期航海科學員。
不幸的是,因為戰爭原因,青島海校舉校遷入四川萬縣山區。張君然四年海校學習竟都是在不見半點海水的大山上進行的,更別提去艦船上試煉了。所以張君然畢業後,並沒有進入海軍,而是在長江區航政局工作。
直到1946年一個夏天,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成立,海軍招兵買馬,似有將要大力發展之勢,張君然應同學之邀,重回海軍,任海事處參謀員,軍銜為上尉。在張君然任職後不久,他就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進駐西沙群島。
在1947年1月,一架來自法國的飛機悄然停留在永興島上空偵察,18日上午,法國軍艦東京人號抵達永興島附近,並且派遣官兵登陸,無理要求我國駐守人員撤退。在經過一番激烈交談後,我國軍隊領導人員成功斥令法國軍隊退走,護衛住了西沙群島。
1948年3月,張君然駐扎海島,為紀念駐島以來的艱苦工作,又親手刻制了一座上書「海軍收復西沙群島記事碑」的水泥石碑,碑身正面鐫刻「南海屏藩」四個朱紅大字。在碑文中他詳細講述了收復和經營西沙群島的經過,並且將所有參加西群島收復工作的人員名單刻錄其上,激勵著島上工作人員在我國南海上努力奮斗。
1954年,南越當局曾經登陸西沙群島洗劫,島上諸多有紀念意義的事物皆被毀去,包括張君然登島時所立的花崗岩碑,只有他後來立的那塊水泥石碑因被樹林遮掩,逃過一劫。因此,這塊石碑,更顯彌足珍貴。這座紀念碑至今還屹立在永興島上,接受風吹雨打,守望潮起潮退,成為我國固有神聖領土西沙群島上的歷史證物,捍衛我國領土主權。
Ⅳ 菲律賓自認是高貴的國家,曾經想把國名改成什麼
公元1519年8月10日,這一天在世界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一直認為“地球是圓的”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指令下,以特里尼達號為旗艦,率領著4條船從西班牙出發了。
在這之後,菲律賓人不斷發動起義,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卻讓美國人漁翁得利。公元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僅僅3個月後,菲律賓就宣布獨立。而獨立不久,菲美戰爭爆發,在公元1901年,菲律賓領導人阿奎納多被美軍俘獲,宣布投降,自此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
直到1946年,才脫離美國的統治,獨立建國。
如此來看,菲律賓這個國名的確有著殖民主義色彩,是菲律賓人的恥辱。這引起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的不滿,他曾公開表示,要把國名改為“馬哈利卡(Maharlika)”,按照加祿語的意思就是“貴族”或者“自由人”的意思。
Ⅳ 為什麼菲律賓要佔領我國領土
為霸佔中國南海自然資源;
一、南海
1,南海,為南中國海(地理水域)、中國南海(中國領海)的簡稱,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 ,九段線內海域為中國領海,北起廣東省南澳島與台灣島南端鵝鑾鼻一線,南至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 西依中國大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東抵菲律賓,通過海峽或水道東與太平洋相連,西與印度洋相通,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閉海。南海南北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越約1000公里,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海總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
2,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清代逐漸改稱南海。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南海中國大陸海岸線長5800多公里,沿海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和海南、台灣。南海北部沿岸海域是傳統經濟魚類的重要產卵場和索餌場。
二、南海資源
1,南海有豐富的海洋油氣礦產資源、濱海和海島旅遊資源、海洋能資源、港口航運資源、熱帶亞熱帶生物資源,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島和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熱帶生態系統分布區。20世紀70年代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相繼出兵侵佔了南沙部分島礁,引發南海爭端;
2,資源圖片
3,除了以上等自然資源而外,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其資源密度高,全球分布廣泛,具有極高的資源價值,因而成為油氣工業界長期研究熱點。自上世紀60年代起,以美國、日本、德國、我國、韓國、印度為代表的一些國家都制訂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研究計劃。迄今,人們已在近海海域與凍土區發現水合物礦點超過230處,涌現出一大批天然氣水合物熱點研究區。
三、菲律賓很早就對我國南沙群島有了野心
1,在1933年法國佔領南海九小島時,除了我國和日本提出抗議外,菲律賓也有人提出異議。1946年,菲律賓又對南沙群島提出過主權要求。1956年菲「探險家」到南沙一些島礁活動,將這些島礁命名為「卡拉延群島」。1971年菲律賓政府第一次正式向所謂「卡拉延群島」提出主權要求。1978年6月11日,菲總統簽發1596號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延群島」歸菲所有。菲律賓為了石油和所謂安全原因,於1967年開始佔領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又於1971年正式提出對南沙的主權要求。
2,早在1933年法國侵佔南海九小島時,菲律賓國內就有人主張南沙群島(斯普拉特利群島)是菲律賓群島的一部分。但美國官方認為其位於菲律賓主權之外(Kathleen Barnes, Far Eastern Survey, Vol. 8, No. 9, p109, 1939-04-26)所以並未生出事端。而事實上,菲律賓當時為美國殖民地,根據美國與西班牙1898,1900年所簽署的協議,以及1930年協議,南沙群島都不在菲律賓的領土范圍之內。
四、菲律賓在爭奪和佔領南沙群島中的石油因素
1,Samuels曾經在他的Contes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中指出,「確實的說,在南沙群島的三個爭端方中(指中、菲、越),菲律賓主權聲索的功能很清楚的是對海底石油的尋求。與中、越兩國相比,石油動機更容易解釋菲律賓在南沙群島的興趣」 。
2,菲律賓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純石油進口國,直到1976年菲律賓才在巴拉旺西北的Nido Reef發現可觀的石油儲量,並在1979年進入商業投產,所以1968-1970年傳出南沙地區有石油的消息,菲律賓馬上有了很大的興趣。
3,菲律賓也是第一個將南沙群島地區簽約給外國石油公司的主權聲索者,早在1976年菲律賓就迫不及待地在位於爭議地區的禮樂灘試鑽4座油井,但是沒有油氣發現。
Ⅵ 如今中國周邊的國家在古代都叫什麼名字呢
中國周邊國家眾多,其中還有不少是古國,那麼他們在古代都被叫做什麼呢?
印度、巴基斯坦:東漢、南北朝、隋唐、兩宋叫天竺或身毒。兩宋時又名摩伽陀、婆羅門。明代,印度東部被稱為傍葛剌,中部被叫作沼納朴兒,“印度”之名亦見於《明史》。
尼泊爾:唐代叫泥婆羅,清代叫廓爾喀。
菲律賓:明代,其北部叫呂宋。明清,菲律賓被史籍稱為“蘇祿”。
汶萊:明代叫婆羅,也叫汶萊。
蒙古:明代叫韃靼,韃靼西邊的蒙古部落在明代叫瓦剌。今蒙古國在清代被稱為藩部,當地主要有喀爾喀土謝圖汗部、喀爾喀車臣汗部、喀爾喀賽音諾顏部、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等。
俄羅斯:《清史稿》作鄂羅斯或俄羅斯。
中亞諸國:《清史稿》均歸為“浩罕”名下,其中,哈薩克叫哈薩克部,此地漢代稱為“康居”。阿富汗在清代已定此名,當時亦叫愛烏罕。
Ⅶ 在南海國家中最早搶佔中國島礁的國家是()
越南。
1956年,南越西貢政權派海軍佔領南沙群島,入侵西沙。至1974年西沙海戰,中國海軍將西貢南越軍趕出西沙。1975年,越南又非法侵略南沙群島一些島嶼,提出對西沙、南沙的領土要求。
在南海諸島爭端中,以越南同中國對南沙群島的爭議最為激烈,但其不是最早發現、最早經營、最早管轄南沙群島的國家。元代中國「四海測驗」已確定南海西部所過之處在外羅山(今越南廣東群島)附近的分水洋作為中國與占城(今越南中部)「以域華夷的分界」,緯度北緯15°。
菲律賓,1946年成為獨立國家,其同南海諸島無任何歷史淵源。20世紀70年代以前,菲律賓並沒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領導人講話提及本國領土范圍包括南沙群島。美國與西班牙1898年簽訂的巴黎條約和1900年簽訂的華盛頓條約明確規定了菲律賓的領土范圍,並未包括南沙群島。
1953年菲律賓憲法、1951年菲美軍事同盟條約等也對此作了進一步確認。但因菲律賓因其國境鄰近中國南沙群島,而南沙海域油氣資源豐富,所以推行「保護南沙海域油氣資源」的海洋新戰略,強行侵佔中國南海諸島的部分島嶼。
1996年,菲海軍在中國南海黃岩島舉行兩棲登陸演習,其中許多演習是針對中國南沙群島的。1999年,菲律賓軍艦撞沉中國漁船。
(7)菲律賓漢代叫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中國對南沙群島的認識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時期,中國對南沙的認識以及在南沙的經營開發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至明清兩代,中國已明確了對南沙群島的主權管轄,出版的權威地圖都將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
20世紀初,隨著西方殖民者和帝國主義者加大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侵略,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開始覬覦南沙群島,但他們的企圖無一例外都遭到中國晚清政府、民國政府以及民眾的強烈反對,大部分侵略舉動都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39年日本為實施控制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南下戰略」,侵佔了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
1943年11月,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首腦在《開羅宣言》中寫明:「……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1945年7月26日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且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日本戰敗後,民國政府於1946年12月派艦巡視和收復了太平、中業等南沙群島主要島礁,接收了南沙全部島礁並進駐南沙主島太平島。1947年,民國政府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全部島礁沙灘名稱共159個,並公布施行。
同時,民國政府對外公布中國南海疆域圖,用11段線標注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歷史性水域范圍。此後相當長時期內,美國官方對此未持異議,考慮到二戰後美國在亞洲的重要影響和民國政府及後來的台灣當局與美國長期保持盟友關系,美國對這一切顯然是知曉和認可的。
台灣問題、冷戰的爆發、全球兩大陣營的對立,使得美國政府在南海島礁歸屬問題上有了更多權宜的考慮。這首先體現在戰後的對日和約安排上,旨在解決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的領土及國際地位問題的《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以下簡稱「舊金山和約」)於1951年9月8日簽署、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
該和約聲明「日本承認朝鮮半島之獨立、放棄台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島嶼的主權」,其中第二章「領土」部分第2條第6款規定「日本放棄對南沙群島與西沙群島之所有權利、名譽與請求權」,但未言明南沙群島等領土的歸屬。
Ⅷ 菲律賓在漢朝時叫什麼
呂宋在古代是菲律賓的古國名,即今菲律賓之呂宋島,主要指馬尼拉及附近
Ⅸ 漢代文獻一般稱我國的南海為
漢代文獻一般稱我國的南海為漲海,南海及南海諸島地名很早就出現於古籍。
海南島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暖熱,雨量充沛。
位置境域
南海位於北緯23°37′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北抵北回歸線,南跨赤道進入南半球,南北跨緯度26°47′,位於印尼的南蘇門達臘和加里曼丹之間,北邊至中國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和澳門,東北至台灣島,東至菲律賓群島,且包含呂宋海峽西半側,西南至越南與馬來半島。
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南海周邊國家(地區)從北部順時針方向有台灣地區、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大陸地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南海
Ⅹ 南海在漢代南北朝時叫什麼
漲海。東漢時期人們稱呼現在的南海為漲海,根據記載可以推出這個名字一直被使用到南北朝。南海位於我國大陸的南方,它有兩百一十萬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為我國領海,是我國面積最大、水深最深的近海。
唐朝時逐漸改稱為南海,直到今天。南海海域面積有356萬平方公里,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岩礁,當然,這都是現在我們才知道的,古代人他們對南海的詳細情況並不了解。
(10)菲律賓漢代叫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漢朝時中國人最先發現了南海,並與之命名,那時侯越南還是漢朝的一個郡,屬於中國領土。而菲律賓島上都還是土著人,光屁股到處跑那種。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今天的海南三亞設置了珠崖郡,在今天的海南儋州設置了儋耳郡,南海就屬於這倆郡管理,這是對南海訴諸主權的象徵啊。那時候中國的漁民就經常到南海打漁了。
中國歷朝歷代都是這么過來的:海南島的漁民們愉快地在南海打漁,越南、菲律賓從來沒說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