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時亞洲有多少個國家
清代時,亞洲國家由於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前後變化很多,以18世紀 清中期為例:
主要的獨立國家有:
1、清帝國
2、李氏朝鮮王國
3、安南
4、日本國
5、暹羅王國(泰國)
6、緬甸(貢榜王朝)
7、柬埔寨
8、廓爾喀(尼泊爾)
9、阿富汗(杜蘭尼王朝)
10、波斯
11、阿曼
12、哈薩克汗國
13、希瓦汗國(阿姆河下游)
14、布哈拉汗國(今烏茲別克)
15、浩罕汗國(費爾干納盆地)
16、奧斯曼帝國
17、莫卧兒帝國(此時的莫卧兒帝國已經衰落,次大陸已經分裂成若干諸侯,沿海的城市則落入歐洲各國殖民者手中)
此外:
1、荷蘭東印度公司占據了印尼 和馬來半島,但只能控制沿海,內陸地區仍然是當地土王轄區,但需要向荷蘭人納貢。
2、荷蘭也控制了錫蘭沿海,但內陸仍然是獨立的康提王國。
3、西班牙占據了菲律賓,但南部摩羅地區一直無法實施佔領。
4、俄羅斯帝國占據了從烏拉爾到堪察加廣袤的北亞地區,並開始積極地滲透中亞,到19世紀末完全控制了中亞。
B. 大清曾有多個附屬國,如今他們的現狀怎樣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曾經也是世界最強的國家,在康乾盛世之時,經濟總量接近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可見當時的清朝是多麼的強盛。而對於強國周圍的國家,既是威脅也是靠山。根據史料記載,清朝歷史上一共有19個附屬國。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也滅忙了,而那些附屬國的現狀也各不相同。
十、其他的附屬國
此外,還有浩罕、布魯特、薩克、安集延、馬爾格朗、那木干、塔什干、八達克山,這些後來都是被俄國滅忙收納,最後一個博羅爾,被英國滅忙,現在是屬於阿富汗。
C. 菲律賓在漢朝時叫什麼
呂宋在古代是菲律賓的古國名,即今菲律賓之呂宋島,主要指馬尼拉及附近
D. 清朝時菲律賓想要加入大清,為什麼乾隆不同意呢
因為政策、實力不允許、乾隆皇帝不是傻子
要說整個中國歷史上,想要依靠中國的國家真的很多,就算在清朝也是一樣,很多的小國家就想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比如蘇祿國,也就是目前的菲律賓所在地,但是清朝直接給拒絕了,但是藩屬國不行,那時候的蘇祿國直接說要入籍清朝,就是成為清朝的國土,但是一樣被拒絕,好慘一個蘇祿國國王。
第三乾隆皇帝不是傻子,為啥這么說,因為蘇祿國申請入籍,主要是想依靠清朝來收歸國土,在乾隆皇帝時期整個世界都在發生著變化,西方世界的殖民活動開始光布世界,當時的蘇祿國就是被現在的西班牙所奴役,他們的國主希望大清朝能幫他收回國土,守住自己的領土,這個一個有預謀的入籍申請,乾隆皇帝不是傻子,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他來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蘇祿國最後只能被殖民。
E. 「菲律賓」主動向清朝獻土歸降,卻被乾隆拒絕,是何原因呢
乾隆十八年十月,清朝的國都北京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這些來自東南亞蘇祿國的使者給乾隆皇帝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原來蘇祿國的蘇丹,主動提出向清朝獻土歸降,成為中華的一部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皇帝卻婉言拒絕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蘇祿國位於東南亞蘇祿群島上,是今天菲律賓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唐宋之際,蘇祿就與中國有著密切的往來,到了明朝時期,雙方的關系更加緊密。比如說鄭和下西洋,曾三次前往蘇祿國,蘇祿國國王甚至親自到明朝朝貢,歸國時病死在山東德州。
首先來說,乾隆皇帝對遠在海外的蘇祿國並不感興趣,他仍然抱著傳統的天下觀,萬國來朝即可,沒必要納土歸降,通俗而言咱們不缺你那塊地。此外乾隆皇帝缺乏對西班牙殖民者的認識,他認為西班牙與蘇祿的沖突,是「島夷常事,中國不必代伊申理」。
F. 古代菲律賓的古稱是什麼 菲律賓的歷史
蘇祿國(Saltanah Sulu) ,是古代存在於菲律賓蘇祿群島上的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政治體制為政教合一的素丹制,掌握蘇祿國的國家主要權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別為東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東王權利最大。蘇祿國很早就出現在了中國史書的記載中,早在元代的古籍《大德南海志》(1304)中便記有其名,而在元代著名學者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1349)中更是詳細記載了蘇祿國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物產。
G. 「菲律賓」主動向清朝獻土歸降,卻被乾隆拒絕,是為何
擁有央央國土的乾隆皇帝是看不上蘇祿國的那點海島土地,從當時中國的背景下來看,乾隆在位期間將康乾盛世推動到了最繁華的時候,菲律賓在那時是蘇祿國,乾隆皇帝是沒有把那點兒土地放在眼裡,那個時候的天朝思想在皇帝以及臣下的心裡已經很嚴重了,一個個都自負得很,看不上這巴掌大的地方。
後來蘇祿國在與西班牙的殖民抗爭中缺乏物資來清朝求援乾隆也不予理會,認為這是你們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情,與我無關。乾隆只是吩咐人送了對方一些小禮物,人家想要求的物資一點沒給,人家年年來朝貢,現在有難了向你求援卻是這樣的態度,不免讓人覺得心寒,於是從此以後蘇祿國停止了朝貢,回去專心對付西班牙了。
H. 大清朝的中期,乾隆為什麼會拒絕菲律賓納入中國的請求
乾隆十八年(1753年),蘇祿蘇丹國王上請乾隆皇帝《奉納版圖表文》,請求將本國土地、丁戶編入中國版圖,也就是說成為大清的一部分。
蘇祿蘇丹國是古代在蘇祿群島上建立的一個國家,是現在菲律賓國土的一部分。
(乾隆)
這就好比現在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他多次提出要把菲律賓變成美國的第51個州,也就是說讓菲律賓加入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是一樣拒絕了嗎?
最後一句話,古代蘇祿蘇丹國其實並不是現在的菲律賓,只是現在菲律賓國土的一部分。
題目說菲律賓請求加入大清不正確,菲律賓在1946年才宣布獨立的,這時候大清已經滅亡30多年了,之前菲律賓是西班牙,美國和日本的殖民地。
I. 請問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在我國古籍中的古稱分別都是什麼
越南——安南
菲律賓——呂宋
馬來西亞——柔佛 / 馬六甲
汶萊——泥國
朝鮮 / 韓國:Korea
中國古稱:樂浪 / 高句麗 / 百濟 / 新羅 / 高麗
來源:漢朝設置樂浪郡。公元4世紀時,在今天的朝鮮半島上建立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本來是中國的民族,因為搶地盤,打不過鮮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趕出國門,流放到朝鮮半島北部。高麗為高句麗的簡稱(但高句麗與高麗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國,國號「高麗」,並於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國歷時近500年,為各國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稱音譯仍為 Korea(高麗)。1392年,高麗三軍都總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國名為「朝鮮」,意為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或晨曦清亮之國。《東國輿地勝覽》一書說:「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朝鮮語中朝字讀作Zhao,今轉讀成Chao。
在漢朝,如今的韓國地區,分布著三個原始部落,為「三韓」,即馬韓、辰韓和弁辰(弁韓)。1897年2月,朝鮮國王高宗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不過這個「大韓帝國」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廢除了,又改回「朝鮮」。
日本:Japan
中國古稱:扶桑 / 倭奴 / 東夷 / 海東 / 東洋 / 東瀛
來源:古代中國人認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來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發扶桑,入於落棠」語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實際上起源於中國文明,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關於日本的記載。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如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 這說明當時中國人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另據范曄《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到隋唐時,始稱「日本」。《舊唐書·東夷傳》中將「倭」 與「日本」分列並敘,還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舊唐書·日本國傳》載明:「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Japan 是英語「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對它的稱呼。
越南:Viet Nam
中國古稱:甌越 / 占婆 / 林邑 / 環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來源: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在紅河三角洲建立甌雒國,由甌越和越兩個部落合並而成。中國史書上的占婆(又稱林邑、環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國。漢朝設置交趾郡。唐朝設安南都護府。五代時從中國獨立出來。1054年李朝改國名為大越。以後幾個王朝稱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稱帝,改國號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為越南。1804年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越南之名便始於此。越南族就是中國的京族。
寮國:Lao
中國古稱:堂明 / 南掌 / 寮國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訪東吳。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臘幫助下,統一寮國全境,建立了以佬族為主體的封建國家——瀾滄王國。明代永樂二年,瀾滄國獲得中國的承認,封為「寮國宣慰司」,史稱南掌。國內第一大民族寮國族(又稱「老龍族」,中國稱其為「寮人」)佔全國總人口1/3以上,以族為國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泰國」泰語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到宋,宋鑒於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後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 Malay 半島的大部分。1963年,Malay,與加里曼丹島上的沙撈越和沙巴地區,共同組成了一個聯邦國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於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
傳說,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為了尋找理想地點建立新城市來到淡馬錫。在潔白的沙灘上,王子突然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怪獸向他致意後急弛而去。這怪獸紅身、黑頭、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歡,便問隨從:「那是什麼動物?」隨從信口答到:「獅子。」王子十分高興,認為這里是吉祥之地,便決定在此建都,並取名「獅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獅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於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後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恆河流域,漸漸的席捲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聖」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國古稱:安息
來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從東遷往波斯,占據了伊朗高原或其東南部地區,並在這兒創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臘、古羅馬將這片地區稱為 Aryana ,意為「雅利安人的地區」。Iran為其轉音。Persia(波斯帝國)是伊朗歷史上最顯赫的一個帝國。(其實 Persia 並不單只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稱為 Persia 。)
俄羅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輔羅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蘇聯
中國古稱:羅剎
來源:9世紀下半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諾曼人在東斯拉夫人地區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斯拉夫人把來他們稱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這個詞起源於古諾曼語 ruotsi,意指「劃獨木舟的人」,後來為斯拉夫人所採用。元朝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國」。蒙古人在拼讀俄文 Rocia 時,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個母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時期,Oroccia 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蘇聯曾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歷史時期。
西班牙:Spain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這里野兔出沒,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語 Shaphan)。漸漸的,轉換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爾圖的名字演變而來的,本來翻譯成波秋歌更為恰當
義大利:Italy
中國古稱:大秦
來源:古希臘人殖民到亞平寧半島的普利亞地區附近後,把這里的維圖利部落稱為 Italoi。後來羅馬人沿用了這個名稱,拉丁語 ltalia,並用它作為義大利半島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稱呼。
J. 南掌、暹羅、蘇祿,這些昔日大清的潘屬國胞都在哪
在這三個屬國所在的地區還在,只是物是人非了。它們不是被弱肉強食並入強國, 就是改換姓“重塑金身”。其具體表現如下:
1、改名換姓,暹羅泰國
泰國原名叫暹羅,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近現代,二戰之後,而暹羅鑒於在二戰中。為日軍站台的表現,在二戰結束後,決定改名換姓,重塑金身。所以在今天的是世界地圖上找不到暹羅,只有風景秀麗,熱帶風物的泰國了。
3、蘇祿入籍,菲律賓國
著名的蘇祿國王帶隊,在明永樂大帝時代來到中國,其東王及其後裔,還定居古中國。於是蘇祿國與古中國,開始漫長的宗藩情誼。直到15世紀中期伊斯蘭的封建國家建立。至此它成為在菲律賓和印尼之間海島上,頗有實力的存在。
最終16世紀西班牙人,終於將他拖入殖民地時代, 在美國成為菲律賓之主後,終於將蘇祿變成了菲律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