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1號台風前身是「風王海燕」,即將登陸的它風力等級有利奇馬高嗎
今年的第11號台風「白鹿」,馬上要登陸台灣和中國的,福建廣東地區。目前預測它登陸的最高風力10~11級。
所以受台風影響的地區都要提前的做好防災防颱風的准備。作為網友來講,我們是不期待有更強烈的台風的。那意味著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災難!
Ⅱ 台風海燕哪一年
2013年
台風海燕(Typhoon Haiyan,國際編號:1330,聯合台風警報中心:WP31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Yolanda,菲律賓華語譯名:約蘭達)為2013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是本年度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並創下登陸時最強風暴的紀錄。「海燕」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海燕鳥。2013年11月7日10時台風海燕升級為超強台風,中心風力17級。由於海燕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登陸時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
Ⅲ 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強的台風「海燕」於2013年11月8日凌晨登陸
超強台風海燕(英語:Typhoon Haiyan,國際編號:1330,聯合台風警報中心:3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Yolanda,當地華語譯名:尤蘭達)為2013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為本年度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海燕」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海燕鳥。
海燕的強度突破2010年台風鯰魚,成為西北太平洋有紀錄以來強度高於1979年台風泰培的熱帶氣旋。香港天文台最初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260公里(以10分鍾平均風速計算),僅以每小時10公里之差,遜於鯰魚之每小時270公里;後來更於「2013年11月熱帶氣旋概述」把海燕強度向上修訂至每小時275公里,以每小時5公里之差,超過鯰魚。中國中央氣象台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270公里(以2分鍾平均風速計算),以每小時10公里之差,高於鯰魚之每小時260公里。聯合台風警報中心亦評定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315公里(以1分鍾平均風速計算),高於鯰魚之每小時295公里,更超越1979年台風泰培之每小時305公里,成為1979年台風泰培後,34年以來首個1分鍾平均風速超過每小時300公里的熱帶氣旋。海燕更一度達到德沃夏克分析法中的「T指數」8之數值。若把下表內官方氣象部門評定強度綜合考慮,海燕顛峰強度超過台風鯰魚,並且也超過了台風泰培。
中文名超強台風海燕
外文名Super Typhoon Haiyan
生成日期2013年11月3日
消散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影響地區菲律賓、台灣、中國大陸、越南
傷亡人數16232人死、28715傷、26789失蹤
經濟損失共計75億美元
風暴強度超強台風
最低氣壓890 hPa(百帕)
中心風速75米/秒
中心最高風速315 km/h
瞬間最大陣風379 km/h
Ⅳ 菲律賓前年是不是台風還是什麼災難 中國的和平方舟還去救災 那是什麼事件
超強台風「海燕」於2013年11月8日凌晨4點40分在菲律賓中部薩馬省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速275KM/H(10分鍾平均),305KM/H(1分鍾平均)最大陣風達379KM/H,如果這些數據得到證實,將會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的最強登陸台。
由於海燕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海燕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登陸時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而其猛烈風力及引起的大規模風暴潮則在菲律賓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官方確認超過6100人死亡,菲國萊特省一名警官估計約1萬人罹難,而菲律賓紅十字會更表示失蹤人數高達25000人。風暴過後1個月,災區死亡人數仍然持續增加。
Ⅳ 2013年那個叫海燕的台風是幾月來的海南的台風一年幾次只要夏秋季節都有可能有台風嗎
2013年的海燕是11月的台風
海南的台風平均一年6.7次,(其中2.7次登陸並嚴重影響,此數據為1951年海南有氣象站建成後的統計數據)。但是這個平均值的方差極大,最多時13次,最少也有0次空台的【所以夏秋季看不到台風也很正常。】
海南台風夏季反而不是重災時段,重災時段在暮春夏初(5~6月底小高峰)和秋季到初冬(8月底開始大高峰)。如果包含南海諸島則四季都有,但依舊是暮春夏初小高峰,秋季到初冬大高峰。盛夏時南海風切會變大,不太容易令台風發展(當然機緣巧合下也可以發展);初冬之後東北季風抵達海南後環境和水溫皆轉差,近海台風變少,台風多隻能到南海東部地區。
Ⅵ 破壞力嚇死人,歷史上哪些恐怖的台風都有哪些被人銘記
坐標:北太平洋西部
年份:1979年10月
台風:泰培TIP
台風梅姬於2010年10月18日在菲律賓登陸,是有記錄以來登陸菲律賓風速最高的台風。梅姬,在韓語中為「鯰魚」的意思,最強時風速每小時達241千米,據JTWC指標,這一速度在西北太平洋地區,相當於超強台風。熱帶氣旋速度必須達到每小時118千米,才能被稱之為台風,而超強台風梅姬造成菲律賓和台灣地區69人死亡。
Ⅶ 世界上傷亡最大的台風是哪次
1922年8月2日,太平洋台風在中國廣東汕頭地區登陸。白天天空昏暗,6—8級東南風帶來陣陣狂雨。晚上9時,台風登陸,震山撼岳,拔木摧屋。3日凌晨3時,風力增至12級,潮隨浪來,海水陡漲3.6米,沿海150公里堤防悉數潰決,狂浪如瀑布入城,一時飛瓦倒牆之聲不絕於耳。汕頭城平均水深3米,沿海村鎮一片汪洋。「財生」號輪船吹到媽嶼外的乳蓬山上,「山東」號擱於狗母涵山腰,潮汕小火輪2艘覆於潮陽縣後溪、蝴蝶交山腰。
汕頭地區6縣1市遭到毀滅性洗劫,共死亡7萬多人,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汕頭市5/6居民受災,一半房屋塌毀,死難2000餘人。澄海縣4萬人喪生,外砂村無一生還,災後廬舍為墟,屍骸遍野,水面漂著腐屍,樹木掛著衣履,山頂覆著破船,積穢逾月猶末清除。海水淹過的耕地不長莊稼,井水咸而難以飲用,兩年後方才淡化。
Ⅷ 菲律賓什麼時候遭遇的台風海燕
北京時間11月7日晚間開始逐漸影響,8日凌晨登陸菲律賓,8日晚間離開菲律賓。
Ⅸ 海燕的超強台風「海燕」
中國天氣網訊 11月,一隻瘋狂的「海燕」飛過西太平洋,在菲律賓、中國、越南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的浩劫。它就是2013年第30號台風「海燕」,也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登陸最強的超強台風。
據統計,截至11月15日,聯合國表示「海燕」造成菲律賓4460人死亡,92萬人流離失所,災民人數達1180萬;中國至少13人死亡,5人失蹤;越南至少13人死亡,81人受傷。
空前的強度、慘烈的傷亡、巨大的災情,都在描繪著這個台風的獨一無二。「當一個台風破壞力太大或太特別,它的名字將會被棄用。」中國氣象局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說,「海燕」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會被除名。
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許映龍(張永寧 攝)
台風作惡被除名 受害國有發言權
從事台風預報20多年的許映龍告訴記者,2000年開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才啟用現行的命名規則,通常在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級別時,就有機會獲得命名。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14個國家或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一共140個名字組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循環使用。不過,在台風命名表上的名字並不是「終身制」,一旦台風作惡多端或太有個性,就會在命名表上被除名。
「除名是為了讓人們記住它的獨一無二。」許映龍說,一般來說被除名的台風都具有登陸強度強、災害損失大、人員傷亡重的特點,比如2006年重創我國的超強台風「桑美」;還有少數台風雖然不強,但足夠特別,比如2001年的熱帶風暴「畫眉」,它是有史以來最靠近赤道的台風。
那麼,台風到底怎麼被除名呢?許映龍介紹,除名申請由台風受害國在世界氣象組織台風委員會年會上提出,通過審議後即被棄用,次年年會上將公布台風命名國提交新的替補名字。
「海燕」過後,菲律賓島上房屋幾成廢墟。(圖片來源:美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