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做的血清是什麼用處

菲律賓做的血清是什麼用處

發布時間:2022-06-01 10:46:26

❶ 血清是什麼

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後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或指纖維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漿。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生長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

血漿除去纖維蛋白原後的膠狀液體。每100ml人血清含有蛋白質6—8g,其中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不會凝固。

有免疫,維持酸鹼平衡和滲透壓的作用,血清蛋白質亦可儲備供給機體蛋白質不足時的應用。人和動物的血清常用以進行各種血清學試驗,幫助診斷疾病。含抗體的血清可作為預防或治療疾病之用。

(1)菲律賓做的血清是什麼用處擴展閱讀:

血清是由血漿去除纖維蛋白原而形成的一種很復雜的混合物,其組成成份雖大部分已知,但還有一部分尚不清楚,且血清組成及含量常隨供血動物的性別、年齡、生理條件和營養條件不同而異。

血清是血漿中不含纖維蛋白原的膠狀液體,具有維持血液的正常粘度、酸鹼度、滲透壓等作用。它主要由水和各種化學成分組成,這些化學成分包括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谷丙轉氨酶等。

血清中含有各種血漿蛋白、多肽、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長因子、激素、無機物等,這些物質對促進細胞生長或抑制生長活性是達到生理平衡的。對血清的成分和作用的研究雖有很大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❷ 血清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作用

血清
血液凝固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如將血液自血管內抽出,放入試管中,不加抗凝劑,則凝血反應被激活,血液迅速凝固,形成膠凍。凝血塊收縮,其周圍所析出之淡黃色透明液體即為血清,也可於凝血後經離心取得。在凝血過程中,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塊,所以血清中無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而在凝血反應中,血小板釋放出許多物質,各凝血因子也都發生了變化。這些成分都留在血清中並繼續發生變化,如凝血酶原變成凝血酶,並隨血清存放時間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這些也都是與血漿區別之處。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為避免抗凝劑的干擾,血液中許多化學成分的分析,都以血清為樣品。
血漿
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血液的重要組成分,呈淡黃色液體(因含有膽紅素)。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佔90~92%,溶質以血漿蛋白為主。血漿蛋白是多種蛋白質的總稱,用鹽析法可將其分為白蛋白、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三類。血漿蛋白質的功能有: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組成血液緩沖體系,參與維持血液酸鹼平衡;運輸營養和代謝物質,血漿蛋白質為親水膠體,許多難溶於水的物質與其結合變為易溶於水的物質;營養功能,血漿蛋白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可用於合成組織蛋白質或氧化分解供應能量;參與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漿的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狀態存在,正負離子總量相等,保持電中性。這些離子在維持血漿晶體滲透壓、酸鹼平衡、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血漿的各種化學成分常在一定范圍內不斷地變動,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質、脂肪和激素等的濃度最易受營養狀況和機體活動情況的影響,而無機鹽濃度的變動范圍較小。血漿的理化特性相對恆定是內環境穩態的首要表現。

血漿總滲透壓313毫滲量/升,相當於7個大氣壓(533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其中膠體滲透壓不超過1.5毫滲量/升(25毫米汞柱),其餘為晶體滲透壓。pH7.35~7.47。與水相比的相對粘滯性為1.6~2.4。
紅細胞
一、紅細胞的形態與數量

紅細胞體積很小,直徑只有7~8μm,形如圓盤,中間下凹,邊緣較厚。它具有彈性和可塑性,在通過直徑比它還小的毛細血管時,可以改變形狀,通過後仍恢復原形。正常紅細胞形態如圖所示。

正常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也沒有高爾基復合體和線粒體等細胞器,但它仍具有代謝功能。紅細胞內充滿著豐富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約占細胞重量的32%,水佔64%,其餘4%為脂質、糖類和各種電介質。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成年男性為500萬/mm3,女性為420萬/mm3。紅細胞數目可隨外界條件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高原居民和新生兒可達600萬/mm3以上。從事體育運動而經常鍛煉的人紅細胞數量也較多。血紅蛋白含量,男性為12~15g/100ml,女性為11~13g/100ml。

二、紅細胞的生理功能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CO2,此外還在酸鹼平衡中起一定的緩沖作用。這兩項功能都是通過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來實現的。如果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出來,溶解於血漿中,即喪失上述功能。

血紅蛋白(Hb)由珠蛋白和亞鐵血紅素結合而成。血液呈現紅色就是因為其中含有亞鐵血紅素的緣故。該分子中的Fe2+在氧分壓高時,與氧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HbO2);在氧分壓低時,又與氧解離,釋放出O2,成為還原血紅蛋白,由此實現運輸氧的功能(見呼吸章)。血紅蛋白中Fe2+如氧化成Fe3+,稱高鐵血紅蛋白,則喪失攜帶O2的能力。血紅蛋白與CO的親和力比氧的大210倍,在空氣中CO濃度增高時,血紅蛋白與CO結合,因而喪失運輸O2的能力,可危及生命,稱為CO(或煤氣)中毒。血紅蛋白在CO2的運輸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紅細胞的生理特性

1.滲透脆性(簡稱脆性) 正常狀態下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大致相等,這對保持紅細胞的形態甚為重要。將機體紅細胞置於等滲溶液(NaCl/0.9%)中,它能保持正常的大小和形態。但如把紅細胞置於高滲NaCl溶液中,水分將逸出胞外,紅細胞將因失水而皺縮。相反,若將紅細胞置於低滲NaCl溶液中,水分進入細胞,紅細胞膨脹變成球形,可至膨脹而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入溶液中,稱為溶血。

把正常人紅細胞置入不同濃度的溶液中(從0.85%、0.8%……0.3%NaCl溶液),在0.45%的溶液中,有部分紅細胞開始破裂,即上層液體呈微紅色,當紅細胞在0.35%或更低的NaCl溶液中,則全部紅細胞都破裂。臨床以0.45%NaCl到0.3%NaCl溶液為正常人體紅細胞的脆性(也稱抵抗力)范圍。如果紅細胞放在高於0.45%/NaCl溶液中時即出現破裂,表明紅細胞的脆性大,抵抗力小;相反,放在低於0.45%NaCl溶液中時才出現破裂,表明脆性小,抵抗力大。

2.懸浮穩定性 懸浮穩定性是指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狀態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將與抗凝劑混勻的血液置於血沉管中,垂直靜置,經一定時間後,紅細胞由於比重大,將逐漸下沉,在單位時間內紅細胞沉降的距離,稱為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以血沉的快慢作為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大小。正常男子第1小時末,血沉不超過3mm,女子不超過10mm。在妊娠期,活動性結核病,風濕熱以及患惡性腫瘤時,血沉加快。臨床上檢查血沉,對疾病的診斷及預後有一定的幫助。

關於維持紅細胞懸浮穩定性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紅細胞表面帶有負電荷之故,因為同性電荷相斥,紅細胞不易聚集,從而呈現出較好的懸浮穩定性。如果血漿中帶正電荷的蛋白質增加,其被紅細胞吸附後,使之表面電荷量減少,這樣就會促進紅細胞的聚集和疊連,使總的外表面積與容積之比減少,摩擦力減小,血沉加快。血沉的快慢主要與血漿蛋白的種類及含量有關。
白細胞
白血球,或稱白細胞,是血液中一種重要的血細胞。除白血球外,人體血液中還含有紅血球、血小板和血漿。

白血球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幫助身體抵抗傳染病以及外來的東西。正常情況下白細胞在健康成人體內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

白細胞也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除了在血液外,白細胞還存在於淋巴系統、脾以及身體的其它組織中。

由於白血球的增生失去控制而引起的一種癌症稱為「白血病」。

盡管巴斯德己證明了免疫能人和動物免患某些疾病,但人們對免疫起作用的機理尚不清楚。埃利·梅奇尼科夫通過研究機體如何抵抗疾病的侵襲,回答了這個問題。

梅奇尼科夫提出人體的血液中存在著特殊的細胞,能夠進攻由外界進入人體的外來物質。他把這種細胞稱為「吞噬細胞」,意思是「吃東西的細胞」,並證明了這些大白細胞能消滅細菌,當人體受到感染後,這些白細胞的數量就會增加。

左圖:這張電鏡照片顯示了一個人體白細胞(藍色)、其細胞核(橙色)以及受到進攻和包圍的細菌(紅色)。當細菌或顆粒受到包圍或吸收後,它就不再對人體造成損害。

除了識別出許多的細菌,羅伯特·科赫也識別出一種小一些的白細胞,稱為「淋巴細胞」。他還發現經過免疫的動物大白細胞和那些未經免疫的相比,功能更強。人們逐漸弄清了,是多種類型的細胞協調工作構成了人體的免疫系統。

人體內有數種白細胞,它們沿血管壁運動。如果遇到細菌或其他固體顆粒,白細胞就會游過包圍細菌,逐漸把它們消滅掉。有時細菌也會破壞白細胞,但在它們引起人們生病之前,大多數的入侵細菌都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所擊潰。
血小板
血小板(platelet) 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J.B.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動物圓口綱有紡錘細胞起凝血作用,魚綱開始有特定的血栓細胞。兩棲、爬行和鳥綱動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細胞,血栓細胞是有細胞核的梭形成橢圓形細胞,功能與血小板相似。無脊椎動物沒有專一的血栓細胞,如軟體動物的變形細胞兼有防禦和創傷治癒作用。甲殼動物只有一種血細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成熟的巨核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過脾臟,約有1/3在此貯存。貯存的血小板可與進入循環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換,以維持血中的正常量。每個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的數量每立方毫米大約200~8000,一般認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調節,但其詳細過程和機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壽命約7~14天,每天約更新總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臟中被清除。

形態結構 循環血中正常狀態的血小板呈兩面微凹、橢圓形或圓盤形,叫做循環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約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體積7立方微米。血小板雖無細胞核,但有細胞器,此外,內部還有散在分布的顆粒成分。血小板一旦與創傷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內膜表面接觸,即迅速擴展,顆粒向中央集中,並伸出多個偽足,變成樹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顆粒隨即釋放,血小板之間融合,成為粘性變形血小板。樹突型血小板如及時消除其刺激因素還能變成循環型血小板,粘性變形的血小板則為不可逆轉的改變。血小板有復雜的結構和組成。血小板膜是附著或鑲嵌有蛋白質雙分子層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種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與粘附作用有關,糖蛋白Ⅱb/Ⅲa與聚集作用有關,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體。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漿蛋白、凝血因子和與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有關分子組成的血漿層(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漿中有兩種管道系統:與表面相連的開放管道系統和緻密管系統。前者是血小板膜內陷在胞漿中形成的錯綜分布的管道系統,管道的膜與血小板膜相連續,管道膜內表面也有與血小板膜一樣的外覆層,通過此管道系統,血漿可以進入血小板內部,從而擴大了血小板與血漿的接觸面積,由於存在這套與表面相連的發達的管道系統,使血小板形成與海綿相似的結構;後者即緻密管系統的管道細而短,與外界不通,相當內質網。血小板周緣的血小板膜下有十幾層平行作環狀排列的微管,近血小板膜處還有較密的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它們與血小板的形態的維持及變形運動有關。血小板內散在著兩種顆粒:α顆粒和緻密顆粒。α顆粒內容物是中等電子密度,有的顆粒中央還有電子密度較高的芯。α顆粒中含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第4因子、組織蛋白酶A、組織蛋白酶D、酸性水解酶等。緻密顆粒內容物電子密度極高,含有5-羥色胺、ADP、ATP、鈣離子、腎上腺素、抗血纖維蛋白酶、焦磷酸等。另外,在血小板中還存在有線粒體、糖原顆粒等。

生理功能 血栓形成和溶解當血管破損時,血小板受到損傷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現血小板的聚集,成為血小板凝塊,起到初級止血作用,接著血小板又經過復雜的變化產生凝血酶,使鄰近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互相交織的纖維蛋白使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成血凝塊,即血栓(見凝血因子)。同時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纖維蛋白網內,隨著血小板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縮,使血凝塊收縮,血栓變得更堅實,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這是二級的止血作用。伴隨著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釋放血栓烷A2;緻密顆粒和α顆粒通過與表面相連管道系統釋放ADP、5-羥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細胞生長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通過激活周圍血小板,促進血管收縮,促纖維蛋白形成等多種方式加強止血而有些效果。物質則可加強損傷部位的炎症和免疫反應。

當血管損傷部位血栓形成,血液停止流失以後需要防止血栓的無限增大,避免由此而產生的血管阻塞。此時,由血小板所產生的5-羥色胺等對血管內皮細胞起作用,使其釋放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促使纖維蛋白溶酶形成,進而使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本身也有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與纖維蛋白溶酶原,產生纖維蛋白溶酶參與血栓中纖維蛋白的再溶解。

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起作用 血液在血管中迅速流動有時會損傷血管壁,血小板可從流動狀態轉而附在內皮細胞表面,兩者之間的細胞膜消失,細胞質相互融合,從而使內皮細胞得到修復。

血小板粘附、釋放及聚集的機制 血小板表面有許多不同受體,這些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即被激活。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內皮下組織中的Ⅰ型和Ⅲ型膠原暴露,兩者中有一9肽結構的活性部位。從這一活性部位通過VWF因子與血小板膜上的受體糖蛋白1b連接,實現了血小板與損傷部位的粘附。血小板激活後,環狀的微管向內凹曲。血小板出現放射狀的突起,其中出現與其長軸一致的微絲、微管。顆粒向血小板中心部集中,並靠近與表面相連的管道系統。血小板由循環型變為樹突型。在光學顯微鏡下血塗片上所見的血小板,如分為中央的顆粒區與周緣的透明區,就是處於這一階段的特徵。

粘附的血小板開始釋放其內容物,隨著血小板形態的變化,血小板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的磷脂分子中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進而受血小板膜上酶的作用,形成血栓素A2等。血小板顆粒內含物的釋放不是同時進行的。由緻密顆粒釋放ADP、5-羥色胺的反應出現得快。α顆粒則隨其內含物不同,釋放遲早不同;含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等成分的α顆粒先釋放,含酸性水解酶的顆粒(相當於溶酶體)後釋放。釋放是需能過程。膜上的鈣泵將Ca2+泵入血小板內,激活ATP酶,最後引起血小板收縮,導致血小板內顆粒的釋放。

血小板之間的相互粘附叫做聚集。ADP、腎上腺素、凝血酶和膠原等都是血小板的致聚劑。不同的致聚劑引起的聚集過程表現有所不同。如加入ADP可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釋放的ADP可以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從而可以出現兩個聚集波。膠原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只能在誘導血小板釋放ADP後引起。聚集發生的機制至今已知有花生四烯酸途徑,緻密顆粒途徑和血小板激活因子途徑,已知不少因素如Ca2+和纖維蛋白原都與血小板的聚集有關。激活的血小板中,血小板膜里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最後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烷A2(TXA2)。血栓烷A2是迄今已知的最強的致聚劑,而內皮細胞釋放的前列腺素I2(PGI2)可通過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環腺苷酸(cAMP)水平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

哺乳動物血小板存在著種屬間的差異。如兔血小板緻密顆粒中,除5-羥色胺外還含有組胺,人的血小板對致聚劑ADP、凝血酶等均無反應。兔、大鼠、小鼠、豬、羊、馬對腎上腺素無反應。在5-羥色胺含量、對聚集抑制劑的反應性等方面也有種屬差異。

❸ 血清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血清,指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起保護作用。

❹ 血清是什麼東西

血清是什麼2005-06-14 21:34
精製抗狂犬病血清製造及檢定規程

本品系由狂犬病固定毒免疫馬的血漿,經胃酶消化後用硫酸銨鹽析法製得的液體或凍干免疫球蛋白制劑。僅用於配合狂犬病疫苗對被瘋動物嚴重咬傷者進行預防注射。對已有狂犬病臨床症狀的患者,注射本製品無效。

1 製造

1.1對血漿的要求

1.1.1 用於製造精製抗狂犬病血清的血漿除須按附錄1《抗狂犬病血清生產用馬匹免疫方法》中的要求外,應符合《抗毒素生產用馬匹免疫方法》的規定。在保存期間如發現明顯的溶血、染菌及其他異常現象,不得投入生產。

1.1.2 血漿的中和效價不得低於80IU/ml。

1.2 製造程序

按《精製抗毒素製造及檢定規程》中1.2項進行。

1.3 製造工藝的要求及規定

按《精製抗毒素製造及檢定規程》中1.3項進行。

1.4 半成品檢定

按《精製抗毒素製造及檢定規程》中1.4項進行。

2成品檢定

由質量檢定部門進行全面檢定,半成品已會同檢定的項目可抽檢。

2.1 鑒別試驗

按《精製抗毒素製造及檢定規程》2.1項進行。

2.2理化檢定、無菌試驗、安全試驗、熱原質試驗及類A血型物質測定等項均按《精製抗毒素製造及規定規程》中2.2~2.6項規定進行。

2.3 效價測定

2.3.1 按《精製抗狂犬病血清效價測定方法》(附錄2)進行。效價測定用血清標准品由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分發或認可。

2.3.2 效價要求

精製抗狂犬病血清效價在200IU/ml以上為合格。

3保存與效期

保存於2~8℃。自效價測定合格之日起,液體製品效期為3年;凍干製品效期為5年。

附錄1抗狂犬病血清生產用馬匹免疫方法

1 馬匹

用於免疫采血之馬匹必須符合《生物製品生產用馬匹檢疫及管理規程》的規定。

2 抗原及佐劑

2.1基礎免疫用抗原

用羊腦死毒抗原或羊腦固定毒抗原,滅活前病毒滴度應在7.0Log/1.0ml以上。

2.2 超免疫用抗原

用羊腦固定毒抗原或細胞培養疫苗抗原。

2.3 所用抗原及佐劑不得含有人體成分。

3 免疫與采血

3.1馬匹免疫采血參照《抗毒素生產用馬匹免疫方法》中有關規定進行。

3.2基礎免疫

在超免疫前應適當進行基礎免疫。

3.3 超免疫

基礎免疫1月後可進行超免疫。

3.4 采血指標

血清效價在100IU/ml以上。

4 效價測定方法

按《精製抗狂犬病血清效價測定方法》(附錄2)進行。

附錄2精製抗狂犬病血清3效價(IU)測定方法

1 中和用病毒懸液的制備

要求中和用病毒懸液經37℃水浴作用1小時的LD50在32~320之間。

1.1病毒株的選擇:選用CVS毒種。

1.2 病毒株的傳代:取CVS毒種(一般為凍干毒種)製成10-2懸液,腦內接種體重10~12g健康小白鼠0.03ml,待發病後取腦再製成10-2懸液,接種於小白鼠腦內進行傳代,一般傳至2~3代即可製成凍干中和用病毒或–70℃凍存的中和用病毒,但要選用小白鼠在第5天發病並麻痹的服制備。

1.3 凍干病毒的制備:用第5天發病並麻痹的鼠腦以脫脂牛乳研磨稀釋成20%的腦懸液,按0.5ml分裝安瓿凍干後真空封口,存-30℃待用。

1.4-70℃凍存病毒的制備:用第5天發病並麻痹的鼠腦用20%小牛血清磷酸鹽緩沖液研磨稀釋成10-1懸液,經2000r/min20分鍾沉澱,取上清混勻後分裝小管,存-70℃冰箱待用。

1.5 病毒懸液的預測

1.5.1凍干病毒的預測:取含20%腦懸液的凍干病毒,啟開後加入含2%小牛血清PBS1.0ml,吹打均勻後再用4.0ml上述稀釋液與病毒液充分混勻,1500r/min沉澱10分鍾,取上清與等量的稀釋液混合則為10-2懸液,然後再用10-3、10-4、10-5、10-6稀釋,從10-6至10-2各取0.5ml加入5個小管內,每管再加入2%小牛血清PBS0.5ml,放置37℃水浴一小時。用體重10~12g小白鼠30隻,分成5組,每組6隻,經用37℃作用的10-6至10-2病毒懸液接種小白鼠,每個稀釋度接種6隻小白鼠,每隻小白鼠腦內接種0.03ml,觀察14天,每天觀察小白鼠發病死亡情況,接種後4天內死亡的小白鼠按非特異性死亡計。以接種5天後的發病死亡小白鼠統計LD50。

1.5.2-70℃凍存病毒懸液的預測:取含10%腦懸液的冰凍病毒用流水融化後即為10-1懸液,然後再做10-2至10-7稀釋。從10-7至10-3各取0.5ml加至5個小管內,每管再加入2%小牛血清PBS0.5ml,放置37℃水浴1小時,用體重10~12g小白鼠30隻,分成5組,每組6隻,用經37℃作用的10-7至10-3病毒懸液接種小白鼠,每個稀釋度接種小白鼠6隻,每隻小白鼠腦內接種0.03ml,觀察14天,每天觀察小白鼠發病死亡情況。接種後4天內死亡的小白鼠按非特異性死亡計。以接種5天後的發病死亡小白鼠統計LD50。

1.5.3按以上二種病毒的懸液預測的結果計算LD50。將用其100個LD50的病毒稀釋度作為中和用病毒懸液稀釋倍數,用於小白鼠中和試驗。

2 小白鼠的准備

用作中和試驗的小白鼠必須是未進行過其他試驗的健康小白鼠,體重為10~12g。

3 中和試驗

3.1狂犬病血清中和試驗用的血清參考標准品:由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提供,或用經檢定所認可的各生產單位工作用參考標准品。

3.2待檢定血清樣品的稀釋:取有代表性的血清樣品,按二倍連續稀釋的方法用2%小牛血清PBS進行稀釋,一般可採用1∶800、1∶1600…1∶102400,但可根據血清實際效價的情況適當減低或提高試驗時最低稀釋倍數,如採用上述8個稀釋倍數,則用待檢血清按2.7ml稀釋液加入0.3ml血清作為1∶10,然後再用3.5ml稀釋液加入混勻的1∶10倍的血清0.5ml為1∶80,再按2.7ml稀釋液加入0.3ml為1∶800。然後均按0.5ml加0.5ml稀釋的方法製成1∶800、1∶1600…1∶1024008個稀釋倍數,以上8個稀釋倍數的不同稀釋度分別以0.5ml加入8個小試管內待用。

3.3 效價檢定用血清標准品的稀釋:方法同待檢血清樣品的稀釋。如用檢定所的85RS國家標准品,稀釋度應從1∶80開始,其國際單位為26.53/ml。

3.4 中和用病毒懸液的制備:按病毒懸液預測的100個LD50的稀釋度作為中和用病毒懸液。

3.5 中和:將上述3.2項的8個稀釋度的各裝0.5ml的8支小試管和3.3項的8個稀釋度的各裝0.5ml的8支小試管共16支小試管各加入中和用病毒懸液0.5ml,放置37℃水浴1小時,作注射小白鼠用。另用相同體重的小白鼠測定中和用病毒懸液的實際LD50。其方法可將中和用病毒懸液作為原液再稀釋10-1、10-2、10-3四個稀釋度,以上4個稀釋度各加入0.5ml於小管內,每管再加入2%小牛血清PBS0.5ml,同樣放置37℃水浴1小時作為中和病毒對照。

3.6接種小白鼠:將已中和的待檢血清和血清標准品的不同稀釋度的懸液和病毒對照接種小白鼠,血清按從濃到稀的倍數接種小白鼠,而病毒對照則按從稀到濃的倍數接種小白鼠。每隻小白鼠腦內接種0.03ml。

3.7 觀察:共觀察14天,每天記錄小白鼠的發病死亡情況,接種後4天死亡的小白鼠作為非特異性死亡計。

4 待檢血清效價

按下列公式計算:

相對效力=待檢血清ED50的倒數/血清標准品ED50的倒數

血清效價(IU/ml)=相對效力×血清標准品的國際單位

精製抗狂犬病血清使用說明書

本品系由狂犬病固定毒免疫馬的血漿,經胃酶消化後用硫酸銨鹽析法製得的液體或凍干免疫球蛋白制劑。僅用於配合狂犬病疫苗對被瘋動物嚴重咬傷如頭、臉、頸部或多部位咬傷者進行預防注射。

液體制劑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明液體,含硫柳汞防腐劑,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搖散的沉澱。凍干制劑為白色或乳白色的疏鬆體,按標簽規定量加滅菌注射用水溶化後呈無色或微黃色的澄明液體。

使用對象

被瘋動物咬傷後注射愈早愈好。咬後48小時之內注射本品,可減少發病率。對已有狂犬病症狀的患者,注射本品無效。

用法

1.受傷部位應先進行處理。若傷口曾用其他化學葯品處理過時,應沖洗干凈。先在受傷部位進行浸潤注射,餘下的血清進行肌內注射(頭部咬傷可注射於頸背部肌內)。

2.注射量均按體重計算,每kg體重注射40IU(特別嚴重者可酌情增至80~100IU),在1~2日內分數次注射,注射完畢後開始注射狂犬病疫苗。亦可同時注射狂犬病疫苗。

注意事項

1.本品有液體及凍干兩種劑型。

2.製品混濁、有搖不散的沉澱、異物或安瓿有裂紋、標簽不清、過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安瓿打開後應一次用完。凍干制口應加標簽規定量滅菌注射用水,輕搖使完全溶解。

3.每次注射須保存詳細記錄,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注射次數、上次注射後的反應情況、本次過敏試驗結果及注射後反應情況、所用抗血清的生產單位名稱及批號等。

4.使用抗血清須特別注意防止過敏反應。注射前須詳細詢問既往過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曾有支氣管哮喘、枯草熱、濕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病史,或對某種物質過敏,或本人過去曾注射過馬血清制劑者,均須特別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注射前必須做過敏試驗

1.過敏試驗: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血清稀釋10倍(0.1ml抗血清加0.9ml氯化鈉注射液)。在前臂掌側皮內注射0.05ml,觀察30分鍾。注射部位無明顯反應者,即為陰性,可在嚴密觀察下直接注射抗血清。如注射局部出現皮丘增大、紅腫、浸潤,特別是形似偽足或有癢感者,為陽性反應,必須用脫敏法進行注射。注射局部反應特別嚴重或除局部反應外並伴有全身症狀,如蕁麻疹、鼻咽刺癢、噴嚏等,為強陽性反應,則採用脫敏注射,並做好一切准備,一旦發生過敏休克,立即搶救。

無過敏史或過敏反應陰性者,也並非沒有發生過敏休克的可能。為慎重起見,可先注射小量於皮下進行試驗,觀察30分鍾,無異常反應再將全量注射於皮下或肌內。

2.脫敏注射法:在一般情況下,可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血清稀釋10倍,分小量數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後觀察20~30分鍾。第1次可注射1ml,觀察無紫紺、氣喘或顯著呼吸短促、脈搏加速時,即可注射第2次2ml,如注射量達到4ml仍無反應,可緩慢地將全量注入。

門診病人注射抗血清後須觀察至少30分鍾方可離開。

過敏反應處理

1.過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後數分鍾至數十分鍾內突然發生。患者突然表現抑鬱或煩躁,臉色蒼白或潮紅,胸悶或氣喘,出冷汗,惡心或腹痛,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重者神志昏迷或虛脫,如不及時搶救可以迅速死亡。輕者注射腎上腺素後即可緩解;重者須輸液輸氧,使用升壓葯物維持血壓,並使用抗過敏葯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進行搶救。

2.血清病:主要症狀為蕁麻疹、發熱、淋巴結腫大、局部浮腫。偶有蛋白尿、嘔吐、關節痛,注射部位可出現紅斑、搔癢及水腫。一般系在注射後7~14天發病,稱為遲緩型;亦有在注射後2~4天發病,稱為加速型。對血清病應進行對症療法,可使用鈣劑或抗組織胺葯物。一般數日至十數日即可痊癒。

保存

保存於2~8℃暗處。

❺ 血清的功能是什麼

血清,指血液凝固後,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原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或指纖維蛋原白已被除去的血漿。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提供結合蛋白、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對培養中的細胞的起到某些保護作用。
血清的作用:
●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氨基酸、維生素、無機物、脂類物質、核酸衍生物等,是細胞生長必須的物質。
●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類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長因子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提供結合蛋白:結合蛋白作用是攜帶重要的低分子量物質,如白蛋白攜帶維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轉鐵蛋白攜帶鐵。結合蛋白在細胞代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
●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有一些細胞,如內皮細胞、骨髓樣細胞可以釋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這種作用是偶然發現的,則有目的的使用血清來終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因為胰蛋白酶已經被廣泛用於貼壁細胞的消化傳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機械損傷,特別是在懸浮培養攪拌時,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離子,他們在代謝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

❻ 血清什麼用什麼做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血清主要作用:

●提供基本營養物質:氨基酸、維生素、無機物、脂類物質、核酸衍生物等,是細胞生長必須的物質。
●提供激素和各種生長因子: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類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等。生長因子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提供結合蛋白:結合蛋白作用是攜帶重要地低分子量物質,如白蛋白攜帶維生素、脂肪、以及激素等,轉鐵蛋白攜帶鐵。結合蛋白在細胞代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供促接觸和伸展因子使細胞貼壁免受機械損傷。
●對培養中的細胞起到某些保護作用:有一些細胞,如內皮細胞、骨髓樣細胞可以釋放蛋白酶,血清中含有抗蛋白酶成分,起到中和作用。這種作用是偶然發現的,現在則有目的的使用血清來終止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因為胰蛋白酶已經被廣泛用於貼壁細胞的消化傳代。血清蛋白形成了血清的粘度,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機械損傷,特別是在懸浮培養攪拌時,粘度起到重要作用。血清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離子,他們在代謝解毒中起重要作用,如SeO3,硒等。

❼ 血清是用來做什麼的又是怎樣製成的

人體的血液由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組成,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是有形成分,血清是血液中的無形成分。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血液中的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等有形成分,血清為去除纖維蛋白原後的無形成分,顏色微黃,透亮。
血清的基本成分是水,水中溶有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溶有人體代謝產物。血清中有抗體,這是被稱作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質。

抗毒血清。
製作時是將蛇毒、病原菌產的毒等小量多次地注射到免子、馬血管內,每日慢慢加大注射量,一定時間後,因該動物體內產生抗體,經檢測,達到一定效價後,就可以抽血。血液分離血清後再經提純,就成了抗毒血清。
如蛇、白喉、破傷風、狂犬病抗毒血清等都是如此制備,用來治療相應毒素反應。

❽ 請問血清是檢查什麼的

這個化驗單中最異常的就是谷丙轉氨酶顯著升高,同時伴有穀草轉氨酶的輕度升高,提示的就是肝臟出了問題,是幹細胞在被破壞當中,可以導致幹細胞破壞的疾病有很多,但是我國最常見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所以我認為你應該去查查乙肝兩對半的定量檢查,明確有沒有感染肝炎病毒

❾ 什麼是"血清"有什麼作用

人體的血液由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組成,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是有形成分,血清是血液中的無形成分。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血液中的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等有形成分,血清為去除纖維蛋白原後的無形成分,顏色微黃,透亮。
血清的基本成分是水,水中溶有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溶有人體代謝產物。血清中有抗體,這是被稱作免疫球蛋白的蛋白質。

你說的應該稱抗毒血清。
因製作時是將蛇毒、病原菌產的毒等小量多次地注射到免子、馬血管內,每日慢慢加大注射量,一定時間後,因該動物體內產生抗體,經檢測,達到一定效價後,就可以抽血。血液分離血清後再經提純,就成了抗毒血清。
如蛇、白喉、破傷風、狂犬病抗毒血清等都是如此制備,用來治療相應毒素反應。
該生物制劑是異種血清,對人會有過敏反應,注射前均要做皮試。陰性可注射,陽性必需作脫敏療法才行。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做的血清是什麼用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