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菲律賓馬拉特屬於哪裡

菲律賓馬拉特屬於哪裡

發布時間:2022-01-18 13:30:03

1. 印度近代歷史,有誰知道

莫卧兒帝國時期(1526~1858) 莫卧兒帝國統治集團原是蒙古-突厥族後裔,16世紀上半期入主印度。最早的兩代國王巴布爾和胡馬雍(1530~1539,1555~1556 在位)沒有嚴格實行伊斯蘭的宗教統治。第三代國王阿克巴企圖在行政制度上擺脫部落傳統,融合區域王國勢力加強中央政權。阿克巴強調王權高於宗教,宣布國王有權解釋伊斯蘭教義,禁止伊斯蘭教職人員(烏力馬)干預政治。他自稱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公平君主。他在改進部落酋長制的基礎上建立了曼薩布達爾制(見莫卧兒王朝)。這些措施曾經維持了伊斯蘭朝廷與印度教貴族的和睦關系,穩定了中央政權。16世紀下半期版圖得以擴大,除南印度外,東起阿薩姆,西至阿富□東陲均並入莫卧兒疆域,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東方國家(波斯、奧斯曼、中亞諸國)承認它的強國地位。西方國家(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盡力與其建立外交關系,通商謀利。沙·賈漢(1628~1658在位)提高田賦征額,從產量的1/3增至1/2。17世紀下半期奧朗則布加強伊斯蘭的宗教統治,兼並戰爭多年不息,武力征服不可能消滅根深蒂固的區域王國和新興的馬拉特勢力。 18世紀初實行賦稅承包制(伊賈拉-ijarah)。因此出現了包稅階級,農民無力承受無限制的榨取,離鄉逃稅,或結幫反抗。府庫空虛,中央財政瀕於破產。1738~1739 年,波斯勢力入侵北印度。1748~1767年期間,阿富□勢力入印搶劫,帝國奄奄一息。1761年帝國統治范圍縮小。 1764年被英軍擊敗於布克薩爾。1803年德里一度被英軍佔領。1759~1858年,莫卧兒帝國名存實亡。英國在消滅了馬拉特勢力(1818)以後,於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義時正式滅亡了莫卧兒帝國。(見莫卧兒王朝)
馬拉特政權是在莫卧兒衰落中萌發出來的一株民族國家的幼苗。這是一個非種姓的世俗政權。馬拉特政權創建人曾經分配土地給農民耕種,反對軍事采邑制-賈吉爾制和農村中間階層。這些措施深受農民的擁護。馬拉特軍隊紀律嚴明,軍風樸素,各地農民多攜械來歸。馬拉特軍曾一度聯合印度各方面的武裝力量代表印度中央政權對英軍作戰(1780)。馬拉特一直是英國殖民者不得不謹慎對待的勁敵。但是,在17、18世紀的印度,民族國家的條件還遠未成熟。馬拉特政權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機構。西瓦吉家族(彭斯拉王朝)是馬拉特政權的創始人,因為該家族不是婆羅門出身,所以徒有王室空名,沒有實權。馬拉特的帕什瓦是婆羅門出身的首相,從首任(1714)起,即掌握實權。重要將領各自建立王朝,如蓋克瓦爾(1721年建)、辛地亞(1726年建)、霍爾卡爾(1728年建)都各有地盤,擁兵自衛。馬拉特政權如此政出多門,恰好給英國以可乘之機。英國對馬拉特進行過3次戰爭(1775~1782,1803~1805,1817~1818)。最後,英國利用馬拉特自身的弱點,結束了帕什瓦政權 (1818)。其他政權以土邦的形式被保留到1947年。(見馬拉特人)
莫卧兒末期的歷史說明在印度區域王國的大地上民族國家的難產。莫卧兒王朝告終,接踵而來的是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殖民統治。由於殖民統治本身的需要,中世紀有些社會組織延長了壽命,阻礙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近代印度(1757~1947) 當殖民掠奪在資本主義破曉中出現的時候,印度的中世紀史尚未終結。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中世紀末西方國家熱慕印度的富庶,千方百計想到印度發財致富。發現好望角(1488)和繞過好望角直達印度西岸卡里卡特(1498)的都是葡萄牙人。他們收購印度的香料 (胡椒、生薑、肉桂、豆蔻)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但葡萄牙國弱民貧,只能佔領印度海口,不能深入內地,不能成為殖民主義強國。繼之而起的是荷蘭。荷蘭商人壟斷了香料貿易,抬高了產地收購價格,降低了西方的銷售價格。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英荷兩國商人劍拔弩張,武裝沖突一觸即發。到了1623年,英荷才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80年後,1689年孟加拉、馬德拉斯、孟買3 個管區形成。1651年東印度公司被允許在胡格利通商(見彩圖孟加拉胡格利港-葡、法、英殖民者先後在此建立商站)。1698年買下3個村子的包稅權,實際上等於買下3個村子的領土,其中的一個村子就是加爾各答。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就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其中清除法國勢力和培植親英勢力是主要因素。加爾各答原是偏僻荒村,從18世紀初起,商業開始繁榮。當地商人和錢商都大發橫財,出現了一股強大的親英勢力。這股勢力的存在為英國取得孟加拉政權創造了條件。普拉西戰役(1757)開創了英國統治印度的時期。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印籍人員負責辦理事務,但無實權。史書稱之為「雙層統治」。當時,統治者是一夥強盜,人民深受痛苦。從 1772年起情況有所改變,但「雙層統治」的格局卻持續很久。過去,東印度公司要從英國撥款來印度購買貨物運往國外銷售。自從1765年以來,他們就用孟加拉的稅收購買印度貨物,運銷國外,牟取厚利。但英國政府每年迫使東印度公司向政府交付40萬英鎊。當時英國殖民勢力霸佔市場,盛行強制買賣,生產者往往被迫按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產品,因此英國大量收購印度貨物並沒有刺激印度的工業生產。
18世紀下半期,英國工業革命迅猛發展。英國工業資本家不遺餘力地迫使東印度公司增加英國工業品的出口。他們認為東印度公司壟斷貿易是英國工業發展的障礙。從1793年起,英國工業資本家對東印度公司及其商業特權發動猛烈攻擊。 自從東印度公司成立以來,英國新貴族海陸軍軍官為帝國擴張領土立下了□馬功勞,新貴族資本家在東印度公司的名義下積聚了大量財富並且集中了巨大權力。自從工業資本取得優勢以來,新貴族在東印度公司的權力和財富就逐步被轉移到代表英國資產階級總體的英政府手中。1773年,英國議會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法》。其目的是使政府管理東印度公司在倫敦和印度的事務,使政府取得對英屬印度的政治指導權。1784年英國議會又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領地行政法》(即《印度法》),使政府享有政策上的管理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 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在52 年內(1766~1818)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定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最有成效的兼並方法是同土邦締結「補貼金聯盟條約」。這是利用盟國的經費供養英國軍隊。它把精兵駐扎在盟國要地,控制它的防務和外交。巨額的「補貼金」往往超過土邦的承受能力,迫使土邦財政破產,割地抵債。 1798年英國同海德拉巴簽定第一個「補貼金聯盟條約」,土邦解散原有的法國人訓練的軍隊,每年出24萬多英鎊給英國人並由後者訓練6個營的軍隊,要英國保證它不受馬拉特勢力的侵擾。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 和旁遮普(1849)。英俄兩霸的角逐遍及亞洲。19世紀的戰爭大多是為了侵略殖民地或是爭奪殖民地。英國慣於利用印度的人力財力對鄰國進行戰爭。除前一時期侵略尼泊爾戰爭(1814~1816)外,其他重要戰爭如兩次侵略緬甸戰爭(見英緬戰爭)、第一次侵略阿富□戰爭(見阿富□抗英戰爭)以及侵華鴉片戰爭(1840)都發生在這個時期。經過對錫克教徒兩次戰爭(1845~1846,1848~ 1849)占據了旁遮普以後,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它們的被兼並,與英國的紡織工業有關系。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19世紀30、40年代印度大興鐵路,50年代電報暢通。英國自信實力已經強大,可以不再依靠舊勢力的協助,用自己的力量單獨地統治印度。在這個時期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那格浦爾(1853) 和詹西(1854)。
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 1857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行政制度不斷強化。《帝國立法參事會的法案》規定,印度由英王通過印度事務大臣進行管理。印度事務大臣接管了原屬東印度公司董事會及印度事務管理局的全部職權。印度事務大臣是內閣成員,對議會負責。有一個顧問性質的印度委員會協助印度事務大臣管理印度。印度委員會的人員不超過15人,不少於10人,任期7年,由印度事務大臣任命,其中至少有 9人曾在印度任職(或居住)10年。
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亦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 6人,任期5年,亦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帝國立法參事會的法案》(見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增補成員61人,使立法會議的成員共達68人。《1909年法令》實行穆斯林分別選舉制,使教派政治進入行政體制,毒害印度政治生活。 ~

2. 為什麼把英語做為全世界通用語言

一、英語成為不列顛的共同語

5世紀中葉,三個日爾曼部落從歐洲大陸(丹麥和德國北部)渡海遷居不列顛群島。他們是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不列顛原住民的凱爾特語很快被他們的日爾曼語所代替。

盎格魯人來至歐洲大陸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的「angle」(地角),古英語稱他們為「Engle」(地角人),他們的語言被稱為「englisc」(地角語),後來改寫為「English」(英語)。他們的居住地區被稱為「England」(英格蘭)。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西部語支,與德語、弗里西亞語、尼德蘭語(荷蘭語和佛蘭芒語)關系密切。

英語經歷三個時期:古英語(1150年前),中古英語(1150~1500)和近代英語(1500年後)。古英語時期有四種方言。中古英語時期變成三種方言: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泰晤士河以南)。地處南部和中部之間的倫敦方言成為文學語言。

1066年,歐洲大陸的諾曼底人入侵英格蘭,把法語帶到英國。其後200年間,法語是英國貴族的語言和行政語言。亨利第四在1399年登位,他是諾曼底人入侵以後以英語為母親語的第一位英王。

14~15世紀,倫敦方言成為不列顛共同語的基礎。這時候,英語的語音和語法發生重大變化。不同語言的一再接觸和融合,使英語的形態曲折基本消失,成為語法最簡單的歐洲語言。

英文字母經歷三次變換:魯納字母、愛爾蘭羅馬字母和近代羅馬字母。古英文的魯納字母大都是直線,適合在木頭上刻畫,當時沒有紙張。公元600年時候採用愛爾蘭羅馬字母。近代英文用26個近代羅馬字母,不加符號。

英文拼寫法到15世紀已經基本穩定,但是跟口語脫節。1908年曾訂出簡化拼寫法的規則,沒有實行。二次大戰以後,英國國會討論拼寫法改革,未能通過。

《聖經》在1382年初次譯成英文,1611年重新譯成英王定本,1961~1970年又用現代口語徹底重譯。英文的文體一再現代化。

英語在不列顛逐步發展。1362年法院採用英語。1476年西敏寺設立印刷廠。16世紀文藝復興。1611年出版《聖經》英王定本。1755年約翰遜完成他的《字典》,這是一本開創性的英語詞典,對英語的發展和規范化起了積極的作用。1933年成為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由於多方面吸收外來詞,英語是詞彙最豐富的語言。一般英語詞典收詞50萬條,較大詞典收詞75萬條。

16世紀時候(中國明朝),英語只是住在英格蘭的不多幾百萬人的母親語。20世紀晚期,以英語為母親語的人超過3.5億,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超過7億。全世界每7個人中就有1個人以英語為第一或第二語言。

二、英帝國和英語的全球性擴張

1492年哥倫布發現北美洲,後來的航海家又發現南美洲和澳洲。這些新大陸合計面積等於一個歐亞大陸。世界上頓時增加了一個歐亞大陸,連上帝也要大吃一驚!1522年,麥哲倫和他的同伴環航地球成功,發現地球原來是一個水球,各大洲不過是浮出水面的幾個大島。陸地是彼此分割的,海洋是全球連貫的。

這些新發現鼓勵了殖民者開辟全球性大帝國的野心。不久之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和非洲建成兩個海外大帝國。羅馬教皇調解西葡兩國的糾紛,1494年在大西洋中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以西370海里處,從北極到南極畫一條「教皇子午線」,線西的美洲和太平洋島嶼歸西班牙,線東的亞洲(包括中國)和非洲歸葡萄牙,一家半個地球!

當時英國在海洋探險方面比西班牙和葡萄牙落後。眼看西葡帝國有黃金從殖民地滾滾而來,自己也無法建立起殖民帝國。只能採取下策,西班牙對此深惡痛絕,1588年派遣「無敵艦隊」加以懲罰。戰艦130艘,水兵2.8萬人,浩浩盪盪進入英吉利海峽。想不到只有一群小戰艦的英國,用火燒聯船的戰術,使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英國代替了西班牙掌握制海權。

英國和法國爭奪霸權和殖民地,進行了60年的斷續戰爭。「七年戰爭」(1756~1763),法國失敗。1763年簽訂《巴黎條約》,法國放棄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拿破崙戰爭」(1793~1815),法國又失敗。法國皇帝拿破崙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法國的大帝國夢破滅。

英國積極建設強大海軍,為創造全球化的殘民帝國而奮斗。從1607年在北美洲設置第一個殖民據點詹姆斯敦開始,到1997年把香港歸還中國為止,英國建成了跨越亞非洲四大洲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日落大英帝國」歷時390年。如果從1588年打敗無敵艦隊算起,那就有409年,到1914年,英帝國殖民地的土地共計3350萬平方公里,相當英國本土人口的8倍。

發現新大陸之前,歷史上的大帝國都是陸地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如此,蒙古大帝國也如此。陸地帝國都是地區帝國,不是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帝國是海洋帝國,但是只有「半球」,沒有「全球」。英帝國是海洋帝國,而且是全球性的帝國。英國每建立一處殖民地,就用英語作為行政語言,並在當地由基督教會傳授英語,強化英國的統治。英帝國在全球各處的殖民地相互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國際貿易,促進了英國的生產和技術,推動工業革命。

英語作為英帝國的信息紐帶,跟隨著英帝國的擴張而在亞非美澳四大洲風行四百年。全球性的英帝國使英語得到全球性的傳播。

三、獨立和英語的擴大傳播

美國脫離英帝國而獨立,是英帝國的重大挫折。可是從英語的擴張來看,不是縮小了傳播范圍,而是更加擴大了傳播范圍。

華盛頓領導獨立戰爭,經過8年(1755~1783)戰斗,終於建成第一個由殖民地獨立起來的民主國家。當時美國在世界上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國家。美國走向強大,第一步是向西部大陸開辟邊疆。

1783年,從大西洋岸到密西西比河以東(佛羅里過除外,美國東部),面積約207萬平方公里。

1803年,增加路易斯安那地區(美國中部,購自法國),214萬平方公里。

1819年,增加佛羅里達地區(美國東南邊區,割自西班牙),15萬平方公里。

1845年,增加得克薩斯地區(美國中南部,從西班牙獨立後歸並美國),101萬平方公里。

1846年,增加俄勒岡地區(美國西北部,加拿大根據條約讓給美國),74萬平方公里。

1848年,增加加利福尼亞地區(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割讓),137萬平方公里。

1853年,增加加茲登(加利福尼亞南邊,購自墨西哥),8萬平方公里。

1867年,增加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購自俄國,1959年建立州),159萬平方公里。

1898年,增加夏威夷(原為獨立國,後並入美國,1959年建立州),1.6萬平方公里。

擴張西部邊疆的速度是驚人的。1783年以前,定居線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1820年,邊疆越過密西西比河。1840年,到達子午線100度處。1865年後,佔領廣大平原。1890年從大西洋海岸到太平洋海岸,不再有西部邊疆線。

1783年,美國人口只有300萬。1890年,人口超過歐洲(俄國除外)的總和。美國是內向的帝國主義。

早期13個殖民地的居民大都來自英國,當然以英語為共同語。後來土地擴大,居民中越來越多來自非英語國家的移民。美國為了統一共同語,普及全民義務教育,200年來堅持重視英語教學。這是八方雜處的移民國家所不可忽視的基礎教育。

英語在美國隨著國家的興盛而發達,漸漸產生了地區性的變異,形成「美國英語」。韋伯斯特(Noah Webster,1758~1843)1783年發表《美國英語拼寫手冊》,行銷1億冊,對美國的英語教學影響深遠;1840出版《美國的英語詞典》,提高了詞彙和詞典的規范化水平。

美國英語跟英國英語雖然有差別,但是不妨礙通話和了解。事實上,美國英語豐富了英國英語。這跟中國方言彼此隔閡的情況不同,不要把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比做廣東話和北京話。

出乎英國的預料,美國這個殖民地出身的國家,經過100多年的艱苦經營,居然在各個方面都超過了不可一世的老大祖國。兩次世界大戰,拯救英國於危亡的正是這個破壞大英帝國的叛變殖民地。美國除一度統治菲律賓(1898~1934)以外,沒有大塊的殖民地。它國外擴張勢力和傳播英語,主要不是依靠土地的兼並,而是主要依靠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活動。

一次大戰之前,法語是國際的外交語言。一次大戰之後,1922年舉行華盛頓會議。美國對法國有禮貌地說:「在華盛頓開會,可否同時用英語?」法國不好意思回答「不」。這一答應,改變了國際的語言形勢。從此,英語後來居上!

聯合國設立在美國的紐約,無意中擴大了英語的影響。聯合國有6種工作語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都是英文。

兩次大戰期間和大戰之後,美國的人員和物資像潮水似的輸往戰勝國和戰敗國,同時帶去了美國技術和美國英語。當是,各國的閭巷兒童都喜歡學講幾句洋涇英語。

美國開創了電影事業。在沒有發明配音技術時,全世界看美國電影,同時就是學習美國英語。英國鄙視缺少文化的美國電影,但是抵制無效,只能接受。法國到今天還在反對美國電影,據說法國70%的電影來自美國。

電視開始於美國。美國電視滲透到世界各國的窮鄉僻壤,美國英語和美國生活走進了家家戶戶。不論電腦是英國還是美國發明的,今天國際互聯網路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法國的官員們無可奈何地大聲疾呼:「反對網路殖民主義!」

航空也是開創於美國。航空時代需要一種、而不是兩種航空語言。英語已經獨占鰲頭。世界各國的飛機場都能見到美國的遊客。英國是國際旅遊語言。

美國是今天的科技大國,英語成為科技語言。科技新術語大都以英語為造詞基礎。國際會議一般規定用英法兩語,實際常常只有英語一種。英語泛濫世界,主要的推動力來自美國。

四、英帝國和英語佔領印度

在美洲殖民遭遇美國獨立的挫折之後,英國改變侵略方針,把主要力量轉向印度。

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經非洲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歐國家開始爭奪印度。1600年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1612年英國擊敗印度的葡萄牙人,從印度統治者莫卧兒帝國獲得貿易權。莫卧兒帝國(1526~1858)的皇族是蒙古-突厥的後裔,信奉伊斯蘭教,1526年侵入印度,到17世紀後期佔領了整個印度大陸,只少南印一小塊。

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一役戰勝印度土邦和法國的聯,佔領富庶的孟加拉,從這個根據地再向外擴張。「七年戰爭」(1756~1763)之後,法國放棄在印度的所有殖民地。

1818年英國擊敗印度教的馬拉特人。馬拉特人是印度的新興力量,正在反對莫卧兒王朝,企圖另立帝國。1849年英國擊敗錫克王國,兼並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1757~1849,前後共92年,英國完成佔領印度。

1857~1857印度發生反英大起義,(英稱「僱傭軍兵變」),但是被英國的優勢兵力壓倒。英國不得不進行政治改革,取消東印度公司,同時滅亡莫卧兒帝國。1858年,英國政府直接管轄印度。1876年,改稱印度為「印度帝國」,總督改稱「副王」,英王兼任印度「皇帝」。

英語跟隨英帝國在印度一步步擴張。1813年英國撥款給東印度公司辦理教育。印度的教育委員會把撥款全部用於英語教育,傳授「英國文學和歐洲知識」,培養「血統和膚色是印度的,情操、思想和智慧是英國的,能為英王效忠的精英分子」。英語成為印度的行政和教育語言。

19世紀,印度知識分子掀起革命的啟蒙運動,主張改革印度教,提倡民主和科學,要求印度獨立。1885年,革命領袖甘地成立國民大會黨,進行不合作運動。英國的對策是「分而治之」。1906年,英國慫恿成立穆斯林聯盟。二戰後,1947年印度獨立,分成印巴兩個敵對國家。

印度獨立後,以印地語為全國性的國語,另有11種「邦用」官用語言,以及梵文(文言)和伊斯蘭教徒用的烏爾都語,共計14種官方語言。英語不是官方語言,這是聯系全國的紐帶語言。

英語長期統治印度使印度本土語言沒有發展機會。印地語跟英語相比,現代詞彙不豐富,文字元號不方便,北方各邦贊成,南方各邦反對。印度憲法規定,繼續使用英語15年,此後廢除英語。到了時候,實際無法廢除,不得不無限期地延長使用。印度總理尼赫魯說,印地語代替英語的日期,要由不懂印地語的人來規定,不能由懂得印地語的人來規定。

南方為什麼反對印地語,北方的雅利安人是三千年前外來的,南方的達羅毗荼人才是本地的原住民。北方反對帝國主義的英語,代之以印地語。南方說,英語是帝國主義,印地語也是帝國主義,不過古今不同罷了。可是南方拿不出另一種代替印地語的語言,反對印地語客觀上等於支持英語。

長期使用英語,要想一旦廢除,是辦不到的,二戰後,國際語言生活發生了變化。大英帝國瓦解了,遺留下來的英語成為國際的公共語,在國際政治、貿易、科技、旅遊等方面共同使用。參加國際活動,印度人比其他亞洲人多一個英語的有利條件。

在印度,已經形成「印度英語」,跟「澳大利亞英語」並立。印度出版物中,英語書刊占的比例為42%,一年7000種(1982)。公開反對英語的父母,暗地裡把兒女送到英語學校去讀書,希望畢業後得到較好的待遇。但是學習外國語比學習本國語困難得多。英語在學校里長期傳授,印度能自由應用英語的人口只佔5%。提高人民的文化,不能不重視印地語。

印度和美國使用英語的情況很不相同。英語在美國已經成為多數人的母親語,美國沒有一種強大的民間語言希望代替英語,美國的民間語言是分散的沒有地區性的移民語言,英語是美國惟一的全國共同語。英語在印度沒有成為多數人的母親語,印度有本土的印地語希望代替英語,印度有多種地氏性的民族語言和文字,英語是印度的第一外國語。

五、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的條件

英國以一個島嶼國家能建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是由於有先進的技術和有效的管理。亞非美澳的原住民族和部落,不幸都是知識後,反對革新,力量分散,自相殘殺。土邦失敗,就此完結。英國失敗,必定重來。英國以一份力量就能征服和統治眾多地區。

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由於有5個有利條件:人口眾多、流通廣、文化高、出版多、使用方便。

人口眾。以英語為生活和工作語言的,有受過良好教育的3.5億人。以英語為主要母親語和全國共同語的國家有:英國、愛爾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亞。原英國殖民地獨立後大都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流通廣。聯合國原始文件80%用英語。國際互聯網路90%用英語。全世界的學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語課程。

英國前後共有殖地69處,歐洲2處,如愛爾蘭。美洲15處,如加拿大、美國(13殖民地)。大洋洲11處,如澳大利亞、紐西蘭。非洲22處,如埃及、奈及利亞、肯亞、坦尚尼亞、南非。亞洲19處,如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這些殖民地已經獨立或歸還,原來的英語大都保留下來。現在英國還剩下12處小島,如百慕大,都流通英語。

文化高。英語是現代科技的主要語言。

出版多。英語出版物比任何語言為多。

使用便。英語用26個字母,不加符號頁數編號

國際共同語不是一成不變的,以前從法語變以英語,今後英語也可能被別的語言所代替。但是任何一種語言想代替英語,必須有對等的有利條件,這不是一旦一夕所能達到的。語言有一條規律:滾雪球原理。雪球越滾越大,這就是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的道理。共同語分為三個層次:1.國際共同語,只可能有一種:2.區域多國共同語;3.一國共同語,此外是眾多的民間語言。國際共同語跟多國或一國共同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

以上幾點的調查資料說明,英語是由一地方性語言發展起來的全球共同語,它通過英國一系列的殖民統治推廣至全球,所以學好英語是對將來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一點的,另外,通過以上資料可見,英語和漢語一樣,也是一門語言,只要正確地理解它,便不會對其產生厭惡和恐懼的心理,學習英語是要平時多注重環境,以及聽、說、讀、寫,它學起來也是可由「輕松」二字形容的。

3. 近期去菲律賓旅遊安全嗎

最近菲律賓國內安全和與中國國際關系堪憂。如果你想最近去菲律賓旅遊,建議找信任的旅行團或者最好有認識的朋友在那裡。
但是我想說明一點,有排華傾向的東南亞國家並不一定不安全。這個得從你去的地區和途徑看。如果你是自由行,行前多了解那邊的局勢,最好結伴而行;如果是各高校學生交流或志願活動,項目來說會安全許多。
總之,如果你對當地自己出行團隊的安全沒有信心,可以選擇其他地方遊玩,等局勢穩定了再去。如果你有信心,那麼就放心地去,不過,時刻都要有安全意識,不光是去菲律賓,去任何地方都是要注意的。

4. 德拉薩大學的基本信息

學校名稱:德拉薩大學
學校地址:菲律賓馬尼拉市馬拉特區塔夫特大道2401號
2401 Taft Ave, Malate, Manila, Philippines
學生人數:20142人
中國教育部是否認證:獲得認證

5. 國內什麼牌子的藍莓果汁好

絕對是佰蒂的啊!老好喝了那藍莓果汁。我特別愛喝呢,女人更是每天都要喝一小瓶呢。對了,佰蒂藍莓之所以那麼好喝,是因為佰蒂藍莓種植基地在湖北襄陽,跟美國優質藍莓屬於同一個維度,全年日照充足,氣候冷涼濕潤的,特別適合藍莓的生長,而且土壤屬於天然酸性土壤。所以佰蒂的藍莓特別大而飽滿,味道正宗,以至於果汁也特別好喝!

6. 英國人統治了印度多少年

統治年數:89年,1858年通過《改善印度管理法》到1947年印度自治領成立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失敗和撤出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6)菲律賓馬拉特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東印度公司

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

7. 中國人在菲律賓安全嗎

中國人在菲律賓比較安全。

來菲律賓旅遊,的確要注意安全,尤其別去南部地區。」多數綁架殺人案件都發生在有反政府武裝的南部地區,伊斯蘭教為當地的主要文化,貧富差距巨大。警官所在的棉蘭島同樣位於菲律賓南部,屬於菲律賓的第二大島。

好多人都說那裡不安全不敢去,但我卻覺得菲國的小夥伴們很友好,我們走到哪裡都會跟我們打招呼,超熱情。我喜歡這種感覺。宿務航空也是我必往返之一!我還將准備帶全家再次去菲國海島游,陸地游,感受不一樣的旅程!

菲律賓是我學潛水的地方,也是對怕水的我給予力量感受大海美好的地方。忘不了PG島上朴實的島民、長灘繁華熱鬧的商業區、馬尼拉街上local的熱情幫助…國際化與落後的沖擊感、蔚藍大海和黝黑皮膚的強烈對比,一切都美的不像話。食猿雕作為國鳥,也告誡大家,保護這僅存的美好,留住這片水、這片綠。

8.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印度的近代史

近代印度(1757~1947)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0)_起到它在印度佔有統治權時(1757),有一段早期殖民掠奪史。這段歷史在年代上屬於印度中世紀末期,但它的時代性質則屬於殖民統治的早期。
英國在印度的早期殖民掠奪(1600~1757) 葡萄牙人收購印度的香料在西方銷售,獲得厚利。繼之而起的是荷蘭。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1623年英荷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609年續領特許狀時,取得了5項特權:掠地鑄幣、築城養兵、締結盟約、宣戰媾和、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後來,東印度公司的中心從西海岸轉移到孟加拉。在這個時期內東印度公司的活動主要是為建立政權准備條件。1765年東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的收稅權,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財政和軍權,間接掌握了行政權。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資本家力圖控制印度,以使英工業品暢銷印度各地。所以,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也是英國在印度擴張領土最突出的時期。在55年內(1763~1818)英國在印度直接進行過30次兼並土地的戰爭 。在52年內(1766~1818) 英國與印度地方政權簽訂過23次割地條約。它在50年內(1765~1815)解決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印度絕大多數的據點。
1818年6月,馬拉特勢力覆滅。拉賈斯坦、中印度、卡提阿瓦半島的一些首腦都承認了英國的主權。除旁遮普和信德外 ,英國已經控制整個印度 ,印度成了英屬印度帝國。1818年後,殖民統治基本上處於鞏固政權時期,但是也還有過兩起兼並高潮。第一批被兼並的是信德(1843)和旁遮普(1849),英國殖民地疆域就達到了防範沙俄南下的天然界線。
另一批被兼並的土邦是貝拉爾(1853)和奧德(1856)。貝拉爾是理想的原棉供應地,奧德是理想的英國棉織品的銷售市場。 英國用「絕嗣喪權原則」兼並的土邦有薩塔拉(1848) 、那格浦爾(1853)和詹西(1854)。最後階段的兼並引起了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這次大起義後,英國正式結束了名存實亡的莫卧兒王朝,也結束了東印度公司。1858年頒布的英國女王詔書開辟 了一個新的統治方式。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858~1947) 1858年後,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在印度的最高機關是印度政府。印度政府由印度總督及其執行委員會組成。印度總督稱為參事會總督,又稱副王,由英王任命,任期5年。總督的執行委員會成員6人,任期5年,也由英王任命。外交部部長由總督兼任,其他各部由執行委員會分配。立法工作由執行委員會的擴大會議進行。擴大會議的成員有在職官員、應邀人士和當選人士。全印度分13省,其中五大省為孟加拉、孟買、馬德拉斯、旁遮普、聯合省。省有級別,級別差距很大。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省督及其執行委員由英王任命。全印度的土邦約有700個。大土邦只有海得拉巴、邁索爾、巴羅達、「克什米爾和查謨」。英國對土邦有嚴密的監督制度,嚴禁國內外結盟。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和剝削 1702~18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貿易、直接掠奪、實行以柴明達爾為對象的永久性在此建立商站土地整理等方式對印度進行殖民掠奪和剝削。19世紀中葉,田賦約占東印度公司總收入的2/3。

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成長,1813年英國議會取消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壟斷權。從此,印度逐漸成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1833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准許英國人在印度經營種植園。這是英國把印度直接變成它的原料產地的開始。從19世紀中期起,英國資本開始輸入印度。19世紀後期,英國對印度的投資主要限於鐵路、水利和種植園。其中以鐵路為主(始於184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資本大量進入印度的工業部門。印度成為英國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結果,使印度的大量財富流入英國。史書稱之為「財富外流」。
印度資產階級的形成和發展 從19世紀中葉起,印度開始發展民族工業(主要是紡織工業 。70、80年代,在西印度的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形成了第一批工業資產階級。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印度已形成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壟斷集團。

閱讀全文

與菲律賓馬拉特屬於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