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次大戰,日美分別的傷亡人數
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以下是主要國家死傷人數: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美國有38萬軍人死於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英軍有40萬人死於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餘在歐洲和北非。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60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方面統計)
義大利死亡約20萬,大部分為士兵,主要死於北非戰場
南斯拉夫死亡人數為170萬
法國死亡人數為30萬左右
二戰的傷亡統計數據很混亂,這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國籍不明。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全面戰爭,參戰各國都是不擇手段的尋找兵源,尤其是日德兩國,兵源來源很復雜。日本除了本國兵源外,還有不少來自殖民地朝鮮與台灣的,這些人與漢奸偽軍不同,他們是穿正規的日軍軍裝,編入日軍編制的。
德國的情況更復雜。除了本國兵源外,德軍兵員還有以下這么幾個來源。一、德國之外的日耳曼民族。以希特勒祖國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日耳曼人為主,這兩個地區的參軍比例與德國本土不相上下。其次是居住在波蘭、匈牙利、烏克蘭、羅馬尼亞、波羅地海三國的日耳曼人。這些人戰後命運很慘,受到所在國的迫害與驅逐,絕大部份被迫背井離鄉,最後被原西德接收,成為西德國民。二、美洲及澳洲的德裔,以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為主,其中美國最多。三、法國的阿爾薩斯及洛林地區居民,這些人至今弄不清楚自已是德國人還是法國人。四、大北歐優秀民族。與德國血緣關系較近的丹麥、瑞典、挪威、荷蘭也有不少人加入德軍。五、波蘭、烏克蘭人。
所以德國的傷亡數據的統計口徑一直很不統一。有說990萬的,其中正規軍人死亡400萬,其餘是平民與民兵。當然,這可能包括了所有參加德軍的人。
蘇聯雖然沒有什麼外籍人參軍,但情況也很復雜。有不少平民是被蘇軍自已當叛徒槍斃的,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倒斃在流放西伯利亞與中亞的途中,這應當不能算做傷亡的。此外,一般認為蘇正規軍傷亡是860萬,但民兵與游擊隊的數據是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
英國死亡40萬,不知道包不包括殖民地軍。
南斯拉夫170萬,其中大部份死於自相殘殺。德軍佔領南斯拉夫後,採取了扶持克羅埃西亞打擊塞爾維亞的政策,數十萬塞族人遭到克羅埃西亞傀儡當局的殺害。
波蘭死亡600萬,其中300萬猶太人,大部份死於納粹集中營,小部份死於波蘭人之手。另外還於一部份波蘭人參加了德軍,大部份死於蘇德戰場,小部份死於西線。
美國的數據可能是最清楚的。因為沒有外籍人參軍,也沒有平民傷亡。所以美國40萬的數據沒有異議。
Ⅱ 世界大戰共死多少人,擊中頭部而死的佔多少比例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失敗,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Ⅲ 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參戰國傷亡人數是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18,00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8,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其中,約有六百萬為猶太人。
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
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3百萬人
注釋:二戰中蘇聯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軍人為870萬,平民為1800萬。但由於存在大量臨時編入軍隊的平民。所以也有的統計數字認為軍人陣亡為1400萬,平民為1300萬。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的傷亡情況是怎樣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185萬人:
(1)對美英等國作戰死亡129萬人(包括飛虎隊在中國戰場打死的日軍)。主要分布於菲律賓(52萬)、緬甸(18萬,包括中國遠征軍打死的1萬多日軍)、沖繩(10萬)等等。
(2)在中國戰場死亡44萬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傷、亡、俘累計則為133萬。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間損失累計為17萬,其中死亡2.6萬)。
(3)蘇日戰爭死亡8.3萬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
(1)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蘇軍死亡4.9萬,受傷15.9萬人次。
(2)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1832萬人次。
附:蘇德戰爭雙方歷年損失數:
1941年:德軍損失85萬人。其中死亡30萬人、被俘或失蹤數千人。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其中死亡50萬人,失蹤或被俘約10萬人。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其中死亡70萬人,被俘或失蹤約20萬人。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萬人。其中死亡123萬人,被俘或失蹤約60萬人。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約300萬人。其中死亡50多萬人,被俘或失蹤約70多萬人。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萬德軍)、傷病累計約700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380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奧地利、蘇台德、阿爾薩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後大量參戰的人民沖鋒隊之類的民兵組織的損失。
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部隊及邊防軍等,也包括與德國的盟軍作戰所遭受的人員損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隊報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則死亡人數約為737萬人,最終死亡人數為915.3萬人。
(3)蘇軍參與的另外幾場戰爭(如蘇波1939.9-1939.10、蘇日1945.8)死傷人數均遠遠低於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蘇波戰爭:蘇軍死亡人數僅737人,蘇日戰爭:蘇軍損失累計3.64萬人,其中死亡1.2萬人。
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
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485萬人(包括死亡的俘虜):對蘇作戰死亡380萬人(含俘虜),其他主要分布於:義大利15萬、西歐34萬、非洲1.6萬、南斯拉夫5萬等等。
中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傷情況(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員):(1)國民黨軍隊死傷363.3萬。其中陣亡132萬、病亡等42.2萬,受傷累計189萬人次。(2)共方傷亡人數有50多萬和70多萬兩種說法。
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不含俘虜):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員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佔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人員約70%分布於歐非戰場,其中僅西歐戰場(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萬人陣亡、45.1萬人(次)受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三分之二,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三分之一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行刑隊集體屠殺的,佔二戰中遭刻意屠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其中蘇聯死亡2660萬人(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死亡約185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戰還不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13世紀的蒙古擴張戰爭,13世紀的蒙古戰爭可稱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戰場覆及歐亞兩洲,面積達2500萬平方公里,造成上億人死亡,僅僅在中國,人口便從戰前的11000多萬降至戰後的5000萬人(人口減少與死亡還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它已抵消了出生的人口,因此實際非正常死亡人數要比人口減少數大得多),其中中原地區從768萬戶降至87萬戶,南方則從1267萬戶降至900萬戶,而當時世界人口不過4億左右。這場戰爭所波及地域之廣,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之慘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戰難望其項背,就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相形見絀,攝影機、照相機等機器的發明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烈,而700年前蒙古戰爭的血腥和野蠻卻只能從白紙黑字中去品味了。但不管如何,戰爭永遠是平民百姓的噩夢,願世界再無大戰。
-----------------
各大戰場死傷數:
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共死亡880萬人。德軍以及7個仆從國軍隊共死亡572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歐戰場:盟軍共死亡90萬人(美軍25萬,英軍35萬,法軍20萬,其他國家10萬人),軸心國軍隊共死亡55萬人(德軍50萬,意軍5萬),雙方死亡比例1.7:1
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共死亡148萬人,日軍死亡44萬人,雙方死亡比例約3.36:1
太平洋戰場:日軍死亡138萬人,美軍死亡12萬人,英軍3萬,雙方死亡比例約9.2:1
遠東戰場:日軍死亡10萬人,蘇軍死亡1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0:1
總表:
數字順序分別是國名 死亡 受傷 合計死傷
蘇聯2680萬3300萬6000萬
中國1800萬1700萬3500萬
德國800萬2000萬2800萬
波蘭650萬100萬750萬
日本290萬400萬690萬
南斯拉夫170萬300萬470萬
美國38萬150萬190萬
英國40萬120萬160萬
義大利20萬50萬70萬
法國30萬20萬50萬
總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5 700多萬人死亡。其中:
前蘇聯:死亡2060萬人,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波蘭:死亡600萬人,是受納粹摧殘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僅奧斯威辛等三個集中營被殺害的就有290萬猶太人。
德國:死亡730萬人,其中有士兵370萬人。
法國:死亡81萬人;
美國:死亡38萬人;
義大利:死亡33萬人,
荷蘭:死亡21萬人;
此外,歐洲各國被希特勒分子殺害的猶太人和其他人種有500萬~600萬人;
在亞洲戰場,中國:死亡1200萬人;日本:死亡180萬人。
兩次世界大戰有關數據
參戰國數目:61
持續時間:2 194天(6年)
參戰國總人數:17億人(佔世界人口80%)
Ⅳ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損失了多少人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共派出兵力270萬,累計傷亡超過30萬人,其中死亡人數超過10萬。損失的艦船飛機也是不計其數。
日本想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夯實東南亞的戰略位置,並以此來切斷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的補給線。而美國當時的想法是,通過索羅門群島來實現阻止日本擴張的目的。然後,他們就在瓜島相遇了。
這一仗一開始日本差不多是勢在必得,但卻犯了戰略性錯誤。日本進攻的重點只放在了奪取機場上,而忽視了美軍的補給線。於是,一場遭遇戰最終給打成了消耗戰,而日本由於幾乎無法正常補給,最後不得不淪落到人吃人的地步。
最終,雙方付出的代價是:
日本:38艘艦船沉沒,683架飛機損毀,19200人陣亡,其中8500人死於戰斗,其餘10700人,大多死於飢餓。
美國:29艘艦船沉沒,615架飛機損毀,7100人陣亡,7700餘人受傷。
瓜島戰役的勝利,使美國首次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相應地,日本在太平洋上已經從攻勢轉為了守勢。美國的全面勝利,也就只剩下了一個時間問題。
1945年2月,硫磺島戰役,傷亡26040這是一場本沒什麼懸念、美軍實力一邊倒的戰斗。美國以5倍於日本的兵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代價是巨大的。
雙方投入的力量為:
美國:包括3個陸戰師、第五艦隊等在內的110000名軍人,以及500多艘艦船。
日本:主要是陸軍109師團和海軍警衛隊,共計21060名軍人,以及23輛坦克、438門火炮、33門海軍炮和69門反坦克炮。
最終的結果則為:
美國:1艘航母沉沒,1艘航母嚴重受損,137輛坦克被毀,6821人死亡,總傷亡人數26040人。
日本:18000人在戰斗中死亡,216被俘,其它約3000人一直躲藏到幾周甚至幾年之後,最終被消滅或投降。
硫磺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唯一一次美國傷亡人數超過日本的戰役,戰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好在平民在戰前已經全部撤離,整個36天的戰斗沒有造成平民傷亡。
1945年3月,沖繩戰役,傷亡75357人沖繩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行動,也是整個太平洋戰區發起的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整個戰役持續了3個多月,共造成18.5萬人傷亡,另外還有4~15萬沖繩平民死亡。
此次戰役,美國的主力是第十集團軍和第五艦隊,其中,第十集團軍投入了全部54萬兵力的近一半,高達25萬。而日本的兵力為11.6萬,包括32軍的7.6萬人,和沖繩4萬左右的本地部隊。
沖繩戰役的結果:
美國:12艘驅逐艦沉沒,15艘兩棲登陸艦沉沒,221輛坦克被毀,763架飛機被毀,最高20195人死亡,總傷亡人數75357人。
日本:1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沉沒,27輛坦克被毀,1430架飛機被毀,死亡人數約11萬。
沖繩的地理位置對美國來說極其重要,因此即便要付出高昂的代價,也是在所不惜。奪取沖繩之後,美國就擁有了一個理想的艦隊基地,為入侵日本本土做好了准備。
「沒落行動」部署
當然,美國計劃中的入侵日本的「沒落行動」,最終被原子彈轟炸所代替,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沖繩戰役的慘狀所震驚到了。如果沒有原子彈,美國將在不久後,發起一個比諾曼底登陸規模還要大得多的兩棲戰役,而美國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是超過100萬人的死亡。
倘若當時原子彈沒有準備好,這一幕相信會有人樂意見到。
……
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在大部分戰斗中,美國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實際上美國人的總傷亡人數超過了日本。
另外,也可以發現,日本傷亡人數中,受傷的比例要比美國低不少。這其中主要有2個方面的影響:
Ⅵ 菲律賓戰役日軍純減員多少人1944
菲律賓戰役雙方真實傷亡,日軍傷亡11萬名,其中和族真日本兵陣亡7萬名(和族真日本兵還有10多萬在戰後回國了。)。美軍傷亡6萬5千名,其中戰斗陣亡2萬名。日軍沒有一個完整師團參戰,全部都是精簡師團或缺編師團,都是海洋型的輕裝師團。
Ⅶ 朝鮮戰爭停戰60年,各國傷亡人數是多少
朝鮮戰爭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蘇、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入侵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並肩作戰,戰事陷入膠著狀態。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美軍和聯合國軍被俘人數
美軍: 7,140 聯合國軍: 92,970
聯合國軍共計傷亡人數
死亡:683,079 受傷:1,167,737 傷亡合計:1,850,816
中國人民志願軍
自1950年10月25日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共陣亡114,000餘人,醫院救治戰斗和非戰斗負傷的傷員383,000餘人次,其中救治無效致死者21,600餘人,去掉傷員因第二、第三次負傷而造成統計上的重復數位和救治無效死亡以及非戰斗負傷者,故最後確定的戰斗傷亡減員總數為366,000餘人。
除傷亡減員外,志願軍還有29,000餘人失蹤,失蹤者中除在美方戰俘營中的21,400餘人外,尚有8,000餘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在戰地或在被俘後死亡。
如此可以確定,加上失蹤,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戰斗損失390,000餘人。除戰斗損失外,醫院還收治過患病住院的軍民450,000餘人次,其中病亡者13,000餘人,加上陣亡、因傷救治無效死亡等明確死亡者和失蹤後估計已死亡者,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民因各種原因死亡的人數在1560,000餘人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犧牲。
加上朝鮮人民軍的傷、亡、失蹤數位,中朝軍隊共付出628 000餘人的兵員損失代價。在戰爭中,中國軍隊共消耗各種物資560萬噸,其中彈葯一項即達25萬噸,開支戰費62億元人民幣。中國軍隊共戰損坦克9輛、飛機231架、各種炮4 371門、各種槍87 559支(挺)。
聯合國軍的數位與中朝方的統計大相徑庭,而且前後不一
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曾發表了一個數位,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和失蹤/被俘總數為1 474 269人,其中美軍戰斗傷亡及失蹤人數為144 360人。
1957年,在朝鮮戰爭中曾擔任過美步兵第七師師長、後來又先後擔任過美國遠東戰區司令官、美國陸軍參謀長、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萊曼·蘭尼茲爾上將曾在漢城對此說予以認同。但韓國方面後來聲稱,這個數位包括平民的傷亡。
韓國軍隊報出的戰損數位最為混亂
根據美聯社公開的數位,韓國方面共損失1 312 836人,其中陣亡415 004人,傷殘425 868人,失蹤459 428人,被俘12 536人。
而1976年韓國國防部戰史編寫委員會出版的《韓國戰爭史》則聲稱,聯合國軍方面的傷亡及失蹤/被俘數位是1,168,160人。而韓國軍隊的損失 為984,400餘人,其中陣亡227,800餘人,負傷717,100餘人,失蹤43,500餘人。
這個數位與中朝方估計殺傷韓軍的數位相差不算太遠。但韓方另外的資料聲稱這其中包括非軍事人員的傷亡數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細究起來,韓國方面承認的最低的軍人戰斗傷亡約為30餘萬人,失蹤10萬餘人,失蹤人數中作為戰俘遣返者僅7 800餘人。
戰爭期間,韓軍曾多次陷入整體性混亂,其統計數字水分很大。美國軍方的數位雖然也有過變動,但相對來說前後比較一致。
據美國方面近年的數據統計,在整個戰爭中,美國軍隊共計陣亡33 629人,其他原因死亡20 600餘人,負傷103 248人,被俘後遣返3 746人,另外尚有8 142人失蹤,估計也只好歸於死亡一類。共計損失169 300餘人。
戰史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大校認為,相對於韓國軍隊來說,美國軍隊這個統計數字要更可靠一些。按美國的國家體制,在死亡人數上不太可能出現大的差錯,否則如果有人沒有列上陣亡名單,刻上朝鮮戰爭美軍陣亡將士紀念牌,那麼死者家屬肯定會折騰,一折騰,輿論界掀起的軒然大波會讓合眾國政府極為難堪。
其他國家軍隊損失情況
英國:陣亡710人,負傷2 278人,失蹤1 263人,被俘766人,共計5 017人。
土爾其:陣亡717人,負傷2 246人,失蹤167人,被俘217人,共計3 349人。
澳大利亞:陣亡291人,負傷12 40人,失蹤39人,被俘21人,共計1 591人。
加拿大:陣亡309人,負傷1 055人,失蹤30人,被俘2人,共計1 396人。
法國:陣亡288人,負傷818人,失蹤18人,被俘11人,共計1 135人。
泰國:陣亡114人,負傷794人,失蹤5人,共計913人。
希臘:陣亡169人,負傷543人,失蹤2人,被俘1人,共計715人。
荷蘭:陣亡111人,負傷589人,失蹤4人,共計704人。
哥倫比亞:陣亡140人,負傷452人,失蹤65人,被俘29人,共計686人。
衣索比亞:陣亡120人,負傷536人,共計656人。
菲律賓:陣亡92人,負傷299人,失蹤57人,被俘40人,共計488人。
比利時、盧森堡:陣亡97人,負傷350人,失蹤5人,被俘1人,共計453人。
紐西蘭:陣亡34人,負傷80人,被俘1人,共計115人。
南非:陣亡20人,失蹤16人,被俘6人,共計42人。
日本:陣亡數人,被俘1人。
以上合計,其他國家軍隊兵員損失約為17 200餘人。
幾方面數位匯總,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方面所確認的最低人員損失統計數字是: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在58萬人以上。而這個數位中,估計由中國軍隊造成的損失佔2/3以上,也就是38萬人以上。
朝鮮:
215,000 陣亡
303,000 負傷
101,000 失蹤或被俘
中國:
148,000 陣亡(其中34,000 為非戰斗死)
380,000 負傷
7600 失蹤
21,400 被俘
美國方面的數據:
400,000+ 陣亡
486,000 負傷
21,839 被俘
蘇聯:
315 陣亡
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志願軍官兵,他們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個地方。其中北京市1,438名,天津市977名,河北省10,155名,山西省5,835名,內蒙古自治區1,683名,遼寧省13,374名,吉林省18,260名,黑龍江省8,222名,山東省19,685名,上海市1,634名,江蘇省7,268名,安徽省4,151名,浙江省3,732名,江西省2,162名,福建省982名,河南省10,673名,湖北省5,167名,湖南省10,687名,廣東省3,186名,廣西壯族自治區2,915名,陝西省2,802名,寧夏回族自治區461名,甘肅省1,041名,青海省48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1名,四川省30,789名,貴州省2,799名,雲南省1,482名。
相關資料來源於:網路搜索
網路:http://ke..com/view/14827.htm
中國時刻:http://www.s1979.com/a/news/world/2009/0908/1236_2.shtml
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傷亡人數都是多少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18,00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8,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其中,約有六百萬為猶太人。
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
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3百萬人
Ⅸ 困守菲律賓的日軍大量餓死,為何不能從菲律賓就地補充食物
菲律賓戰役是二戰中美國對日作戰的重要戰役。其主要戰略目的就是切斷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補給線,使得日本從東南亞掠奪的戰略資源無法運回本土,又可使得日本南方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有人可能會問菲律賓地處熱帶物產豐富,日軍為何不能就地補充食物?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雖然菲律賓物產豐富,但是在戰時部隊都是需要機動作戰的,不可能頑固守在地點。在此過程中大批日軍都被美軍趕入了叢林和山區,有很多被困在了島上。在這種情況下,隨身攜帶的干糧補給吃沒之後,就不得不搜集其他食物。有人的村莊和部落基本都美軍所控制,他們不可能去送死,而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迷失在叢林之中。在密林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吃,如果誤食不能吃的東西輕則拉肚子,重則中毒身亡。能找到寄養和野果是很少的,更何況那些食物不能夠提供充足的熱量,時間長了,人就會營養不良,生老病死。
日軍處於絕望的島嶼和密林中時,最開始人們可能因為飢餓不得不吃死去同伴的屍體,因為其是可靠的蛋白質來源。後來死人吃沒了的時候,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會促使人們互相殘殺,來確保自己活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能夠找到的殘余的日本兵都是個體的原因。他們很多人或避免自己被殺而逃走,或者是殺了別人而活下來的。菲律賓戰役持續了將近10月的時間,美軍吸取相關之前硫磺島的戰役教訓,減少自身傷亡,拉長了整個菲律賓戰役的進程,沒有對於那些避退叢林和島嶼日軍過分追擊,放任他存在。日軍沒有補給,彼此聯系也被切斷,無法組織大規模進攻。這其實造成大批日軍餓死和病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