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看菲律賓 > 為什麼菲律賓不能戴手套

為什麼菲律賓不能戴手套

發布時間:2022-06-07 10:13:32

1. 為什麼不能戴手套操作車床

一.這樣的案例很多,二.根據(JB-7741—95金屬切削加工安全要求)7.1上有明確規定,「在切削加工車間工作的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有關勞動保護用品。機床運行時不得帶手套操作。工作眼應定期清洗。

2. 不能帶手套進行的活動有哪些

摘要 么場合不能戴防護手套: 1、在使用砂輪機時,應該戴手套。但雙手要一直緊握砂輪機的手柄! 2、在使用車床打磨材料時,不能佩戴手套。車床會將手套捲入纏繞! 3、在操作鑽床時,不能佩戴手套。手套會被卡在旋轉的卡盤中! 4、在台式磨床上打磨金屬時,不能佩戴手套。即使是緊身的手套也會有捲入機器的風險!

3. 沖床為什麼不能戴手套

沖床外號老虎機,會吃人的。你帶手套的話,萬一手套掛在了件上沖床就咬掉你手指。很恐怖的,我以前的工廠里每年都會有2-3次老虎機吃人的現象,希望工友們按照安全守則工作,安全第一。

4. 常見的五種秩序

基本禮節習俗知識

一、語言問候禮節常識

1.什麼是語言問候禮節

語言問候禮節是指接待客人時所用的親切、熱情而又有分寸的關切、恭候、致意的問候語。

例如,初次見到客人,你熱情迎上去親切地問一聲:「您好,見到您很高興。」主動打招呼問候,就是向客人示意:我樂意為您服務或者我們歡迎您的到來,在這一瞬間,你與客人之間就建立了感情聯系。

若客人遠道而來,初次見面還可以說:「歡迎您到我們酒店來,先生(夫人)」;對於曾在酒店下榻過或在酒店用過餐的客人則可以說:「歡迎您回來,先生(夫人)」,「重新見到您十分愉快。」

當客人到你工作處時要問:「早晨好!」,「晚上好」,然後問:「您有什麼事需要我辦嗎?」

分別時說:「再見」、「祝您一路順風」、「歡迎您再來」、「謝謝您來我們這里住,請您以後再來」等等。

2.不同情況的問候語

問候語除了要注意用語得體之外,還要根據客人的不同情況來使用相應的問候禮節。如運動員參加比賽可以說:「祝你們比賽取得勝利。」對演員可以說:「祝你們演出成功。」如果是節日可問候:「祝您聖誕節快樂」、「祝您新年快樂」。如知道客人住宿本酒店,也可說:「祝您在這兒過得愉快,」當客人因長途旅行而顯得疲勞可說聲:「祝您睡好」等等。

如果酒店員工根據客人的不同情況而致以親切的問候,客人就會感到十分愉快。

3.不同國籍的問候語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慣問候語。

例如,歡迎問候語,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一般見到客人後的問候語是:「您路上辛苦了」之類的話;若對外賓用這種歡迎用語,外國人就不習慣,他覺得我一路的旅行都非常愉快,沒有一點兒的辛苦,到底為什麼事你這樣說呢?會覺得奇怪難以理解,所以我們應該這樣說:「你一路很愉快吧?歡迎您到廣州來。」

又例如,當我們看見朋友面色蒼白時,就會關心地問:「你是否病了?」而西方人則往往會說:「你臉色有些蒼白,你挺好嗎?」由此可見,我們是從擔心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關心,而西方人則從祝願朋友健康的角度表示關心,言殊意同。如果對方表明身體不太舒服或感冒,我們就會關心地說:「多喝些開水,穿暖和點,不要再著涼」等,但若你對西方人士這樣說,他們會認為你帶著父母腔講話或以監護人高高在上的語氣教訓人。這對於有強烈獨立意識的西方人士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可以說:「聽到你病了我很難過。我真誠希望你很快會好起來。」如果對方否認自己身體有任何不適,就不宜繼續談這個話題,免得使對方不愉快。

4.問候語要切合情境

切合情境是指問候語運用要與所處的語言環境和空間相切合、相適應,還需作文化背景的思考,要注意不同文化所帶來的語言運用、理解方面的明顯差異性。

在遠古時代,人們使用的工具極其粗糙簡單,無法抵禦毒蛇猛獸的侵襲和吞噬,因此人們相遇的問候語是「無它乎?」古時候「蛇」與「它」相通,「它」象徵毒蛇猛獸,這在當時是最大的關心,「無它」則對彼此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具更新,已相對能抵禦毒蛇和猛獸了,「恙」即疾病對人類的威脅又上升到主要地位,人們的問候語遂以「無恙乎」取代「無它乎」,直到解放前在民間仍流傳著這樣的俗語,「窮人無病就是福」。又過了若干年,醫學醫葯發展了,人們對疾病的防治能力大大加強了,溫飽又成了主要的問題,於是人們見面時的問候語又變成了「吃過飯了嗎?」

現在,在我們的同事、朋友或鄰居間問「一早到哪兒呀?」、「飯吃過了嗎?」我們習以為常地認為這是問候打招呼,會使人感覺到親切友好,甚至能起到聯絡感情的作用。但如果你見到一些外國友人,你也問他們:「一早到哪兒呀?」、「飯吃過了嗎?」外國友人聽起來卻會引起誤解和不快。問他(她)吃過飯沒有?會認為你要請他們做客吃飯,可是我國僅作問候,並無下文,問他一早上哪裡去,他會認為你干預他的私事。

另外,我們中國人送客的時候,主人說「慢走」,客人說請主人「留步」,這些話你如果直翻過去,也會使外國人感到困惑,心想,我就要走了,怎麼還叫我慢走,是不是叫我不要走呀?這樣就會感到有疑問。

同樣,英國人、美國人習慣說「so Long」(到此為止),也就是再見的意思,如果我們想so long就這么長?也會感到困惑,所以我們在跟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最好是用國際上習慣的打招呼用語,與世界潮流「接軌」,否則就難以適應世界各國的交流。

5.國際上習慣用的見面招呼用語

早上:Good morning!(早上好)

中午以後:Good 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Good evening!(晚上好)

晚上分別的時候:Good night/Goodbye!(晚安/再見)

6.各國習慣用的招呼用語

(1)阿富汗。阿富汗人無論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僻的鄉村,親友、熟人相逢時,說的第一句話是:「願真主保佑你!」

(2)日本。日本人平時見面以「您早」、「您好」、「請多多關照」、「拜託您了」、「失陪了」等短語互相招呼,但不能問「您吃飯了嗎?」

(3)蒙古。蒙古人主客相見是互相詢問:「牲畜好吧?」同輩相遇說聲「您好」。

(4)寮國。寮國人相見常用的祝詞有:「願您像鹿的角、野豬的顎骨和象的牙一樣強壯」、「願你活到千歲,象、馬、糧食,應有盡有,金玉滿堂」、「倘若你得了寒熱病,願它消失!」、「願你在世上萬能」、「願你長壽、健康、幸福而有力量!」等等。

(5)土耳其。土耳其每當親戚朋友相會時,雙方必須互道平安,然後說一句尊敬的客套話「托您的福」,否則對方會不高興。當客人離去的時候,主人必定要說一句:「請下次再來玩。」一個初到土耳其的異邦人士,只要你會一些土耳其語,即使只會說一句話,主人對你就會顯得格外親熱。

(6)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是一個比較開放的阿拉伯國家,客人和朋友相見時總喜歡說一句「真主保佑你」。

(7)突尼西亞。突尼西亞人的問候語也是「真主保佑您」。

(8)美國人。美國是極其重視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國家,人們連使用日常用語也注意節約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人們見面打招呼說:「How do you do?」四個音節,後來變成一個單詞「Hello」,只有兩個音節,現在就乾脆簡單地說一聲「Hi(嗨)」。

如用英語問候,切忌用「Hello」或「Hi」,因為這只是熟人之間隨便的問候語,如用於服務人員問候客人,就顯得不夠尊重。

二、動作問候禮節應知

握手禮在交際場合也是最常見的。握手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它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禮節,現在它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禮節,有代表性的問候動作。

1.握手的淵源

握手禮在今天已經是最平常的禮節,它起源於很久的古代。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人們用以防身和狩獵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頭。傳說當人們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時,如果雙方都無惡意,就放下手中的東西,伸開雙手讓對方撫摸掌心,以示親善。這種表示友好的習慣沿襲下來就成為今天的握手禮。

另一種說法認為,握手源於中世紀,當時打仗的騎兵都披掛盔甲,全身除了兩隻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時就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錶示沒有武器,消除對方的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即為和平的象徵。沿襲下來到今天,它成為一種國際通用的相互見面和離別時的禮節。

握手是當前社交場合最常用的一種禮節,如何握手,這裡面有許多學問,尤其在國際交往場合,更要注意握手的技巧和禮儀。

2.怎樣握手

(1)伸手。

握手一般要用右手來與別人握手,不能用左手,伸左手一般不禮貌,因為一些國家認為左手是不潔的,是臟的。握手用右手,左手可加握,也就是雙手握對方右手,以示恭敬和熱情,但男子對女子一般不用此種握法。握手還可右手握其右手,左手抓住對方的右前臂或右肩膀,這種握法更表示親密的關系,但英美等國最忌拍肩搭臂,認為是失禮的。

(2)站立。

握手時一般要站著握,除因重病或其他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著與他人握手。

如果你坐在辦公桌後面,不要隔著辦公桌與客人握手。

(3)握法。

正確的握法是伸出右手,五指齊用,四指並攏,拇指張開,稍微一握。握手時,如果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顯示著一個人強烈的支配欲,無聲地告訴別人,他此時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平等而自然的正確握手姿勢是兩人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最穩妥的方式。

(4)輕重。

握手時輕重要適度,正確的握手是在相當於手掌高處結實地握一下。有力,表示誠意、決心和感激之情,握得愈緊愈能表現出握者的熱情和信任,但不可握痛對方的手。握手時需要上下輕微地搖手,不要一握不動,也不要抓住對方的手使勁搖動。握手不宜太緊,尤其是和戴著戒指的女性握手時,把人家的骨頭幾乎握碎的握手法與其說是粗野,不如說是不關心人的行動。

握手輕重要適宜,要有度但又不能太重、太緊,同時又不能太輕、無力。有些不懂交際禮儀的人在握手時只伸幾個指頭,漫不經心,缺乏應有的熱情和力度,這不僅對別人是一種輕蔑,而且也表現了自己缺乏教養。行握手禮是雙方的事,不管誰先伸手,只要握上去,就是代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願望,自己的態度。因此,與人握手時不能有氣無力,顯得過分柔弱,不可手指輕輕地觸碰一下對方的手掌算作握手,這樣有可能使對方產生錯覺,認為你是虛偽地敷衍,或者感到你是一個拘謹或者傲慢無禮的人。

(5)時間。

握手時間太短,表達不出熱烈的情緒,彼此兩手一接觸隨即松開,表明雙方沒有交往或進一步加深關系的慾望,純粹是一種客套或應付。但如果時間過長,會使人感到局促不安。

禮節性的握手時間大約有兩、三秒鍾就足夠了。一般情況下,握一下即可。如果關系親近的,則邊握手邊問候,兩人雙手可以長時間地握在一起。但如果在路邊,男子握著女子的手,只顧熱情地說話,長時間不放,那是很令人討厭的。

(6)身體的彎度。

在外交場合,握手一般身體要稍稍向前欠一下,以示恭敬。與地位相等的人握手,除非需要特別表示謝意,一般不必彎腰,要表現出不卑不亢的態度,切忌那種又點頭又哈腰的握手動作,如果這樣,別人會以為你太卑賤,有失身份。對長者或身份高的人,要求彎腰握手,以表尊敬。有些人跟人握手時腰板筆挺,像塊鐵板,昂首挺胸凸肚,給人造成傲慢無禮的印象,認為你架子大,旁若無人,難以接近。

(7)表情。

握手本是親熱、友好和感激的表示,除了手上的動作與身段的配合以外,還應以臉上的表情給以輔助。

首先,態度要自然,面帶微笑。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激情,喜形於色會使人望之可親,假若面無表情、冷若冰霜,那會令人望而生畏,感到不安。其次,握手時精神要集中,注視對方的眼睛。但不能過久地不停地打量對方,盯著對方眼睛,一動不動,特別是對女子,尤其不可盯著不放,貫注太強烈的感情。最後,不要一邊握手,一邊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或者和第三者說話,或手拿香煙,這些都是不禮貌的。

3.握手的常識

(1)同一天多次見面不必握手。

如果在同一天不同的場合,人們多次見面,就不一定要再握手了,可以點頭致意,可以打個招呼,也可以微微一笑或者說句客套話:「喂,我們又見面了。」

(2)戴手套時應摘下右手手套。

握手時如果戴著手套,男子應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應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例如歐美的傳統禮儀,穿大禮服、戴羊皮手套者,因不易脫下,按習慣可以不脫手套握手,但須請求對方原諒。

按國際慣例,身穿軍服的男軍人是可以戴著手套與女子握手的;另外,女子戴著禮服手套,穿著晚禮服的時候,可戴著手套握手,這些是例外。一般來說,戴著手套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

在大多數國家內,戴著手套與人相握既不禮貌也是對對方的侮辱,應注意避免戴著手套同他人握手。

(3)人多時握手。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經常都只有兩個人在握手,而是常常會碰到很多人在一起握手。比如說,碰到什麼大的宴會,晚會等等,開場或結束時會有很多朋友,那麼大家同時在握手,這個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遇到若幹人在一起要握手致意時,握手的順序應是:先貴賓、老人、後同事、晚輩,先女後男。在眾多的下級面前,可以只與主人及熟識的人握手,而其餘的人則點頭示意。

還須注意的是,不要幾個人競相交叉握手,即越過另一雙握著的手與另一個人握手。每逢熱烈興奮的氣氛中,有些人容易忽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自己伸出手的時候,如果看到別人已經伸出手或者已經握住的時候,就要馬上把自己的手縮回來,說一聲對不起,然後等別人握完後,自己再伸出手去。俄羅斯人最忌諱形成四手交叉,這樣會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

另外,也不要在跨門檻甚至隔著門檻時握手。

(4)戴帽子時握手。

男子在戶外,如果當時戴著帽子,如果是擦肩而過,把帽子輕輕地抬一抬就可以了。如果要停下來談話的時候,就要把帽子摘下來,拿在手裡,然後再跟別人握手,等談完了話,告別了,再戴上帽子離開。

軍人戴軍帽與人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5)在公共場所或者馬路上握手。

在公共場所或者馬路上,熟人相見,彼此距離比較遠,就不一定要跑過去握手,可以點點頭,笑一笑,或者舉起手來,打個招呼就可以了。

(6)注意手的干凈。

在社交活動中,除了應注意自己儀容的整潔之外,同時也應該注意保持雙手的衛生,以不幹凈或弄濕的手與人相握,是欠禮貌的。

如果老人或者貴賓來到面前,並主動向你伸出手來,而你又恰巧正在幹活,比如洗滌東西,擦弄油污之物等,你可以一面點頭致意,一面亮出雙手,簡單說明一下情況,並表示歉意,以取得對方的諒解,同時趕快洗好手,熱情招待。另外,如右手有皮膚病,包紮等不便,可以說明,點頭致意。

4.不同國家(地區)握手的差異

(1)美國。現在美國人比較不拘禮節。他們之間第一次見面不一定與人握手,只是笑一笑,說一聲「Hi」或「Hello」,並不正正經經地握手。

(2)日本。日本男子往往一邊握手,一邊鞠躬,而日本女子一般不與人握手,只行鞠躬禮,因為在日本人看來,觸及女性身體是失禮的。

(3)菲律賓。菲律賓的一些原始部落人,他們握過手就轉身向後走幾步,意思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是真誠的握手。

(4)非洲。中非黑人彼此見面,不是和對方握手,而是用自己左手握右手,揮動幾下,就代替了握手。有些非洲地區的人握手之後,還將手指弄出清脆的響聲,以示自由。握手可以說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打招呼方式,一般都是習慣輕輕地握。在非洲不同,握手時如果握得有氣無力,被認為是「禮貌不周」,他們會生氣的,尤其在阿爾及利亞,握手愈用力愈受尊敬,他們認為用力的程度跟對方友好的程度是成正比例的,最好握得他們手都感到麻痛。奈及利亞人在握手前要用大拇指先在手上輕輕地彈幾下,然後再握手。坦尚尼亞人,見面時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後鼓掌,再互相握手。

(5)法國。法國人處處勿忘握手,多握幾次更好。

(6)德國。德國人與法國人正好相反,他們一天之內一般只握一次,如果和德國人頻頻握手,他們會感到惶恐不安。

(7)英國。英國人平時很少跟人握手,一般只是在至愛親朋,初次相識,朋友間久別重逢或長途旅行告別前才握手。

5. 為什麼車床工人不能帶手套

車床屬於特種職業。帶手套會導致在加工零件時手套纏繞到零件上,出現危險,車鑄鐵大零件時轉速慢,可以,還有的穿緊袖的布衣服,不允許穿尼龍材質的,女的必須帶帽子

6. 菲律賓安全嗎

首先,說說菲律賓,菲律賓有些地方的確很亂,但是不代表所有的地方亂,其首都馬尼拉,也是中國人最集中的一個地方,如今在菲工作的中國人,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三十萬人,治安雖稍遜於國內,但是也是得挑地方的。菲律賓是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地方,分平民區,富人區的,就拿馬尼拉最為著名的富人區阿拉棒來說,街上經常可以看到正在執法的當地JC,你在某處逗留超過半小時,就會前來盤問你,所以在治安這一塊,還是不錯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那種人煙稀少的小巷子,或者是當地的一些貧民區,最好不要走,容易發生被搶劫的事件,晚上太晚出門的話,最好結伴同行。總得來說,只要你不要脫離安全的地方,就不會遇到危險。
中國人在這邊工作,都會選擇安全性高,治安好的地點,簡單直白點來說,老闆過來開設公司是為了賺錢的,也不會把自己置身於危險的環境當中。所以來這邊工作,只要自己不到處瞎跑,安全各方面是有保障的。
再補充一下,菲律賓雖然是可以持槍的國家,但是要注意一點,是需要合法持槍,這邊持槍人員,需要擁有相關的證件,持槍證,這個證件也不是輕易就能拿到的,需要經過包括心理測試,素質測試等很多的測試,才能持有。

那麼在菲律賓要注意什麼呢
一、不管是在哪裡,記得,不要一個人走人煙稀少的地方,晚上盡量早點回家,在菲律賓打車,特別是晚上,不要打計程車,不要打計程車,不要打計程車,重要的事說三次,這邊的計程車管理制度比較混亂,坑乘客錢的比比皆是,特別是中國人,如果你需要打車的話,用手機下載一個打車軟體(常用的是Grab),類似於國內的滴滴,相比於計程車安全更有保障。
二、不要漏財,菲律賓窮人多,而在這邊的中國人都有錢,所以不要像在中國那麼張揚,低調點,就算再有錢,也盡量看著普通點,你說這些窮人盯著誰,還不是盯著有錢的人。
三、如果你是女生,平時不要穿得太性感,到處跑,特別是喝醉了,萬一遇到國內的滴滴司機這樣的人那就慘了,你懂的。
四、菲律賓是分富人區,跟貧民區,這個區分一看就知道,貧民區的治安肯定要差。但是平民區也不是完全不能去,貧民區購買東西,還是要便宜很多的,但是晚上就不要一個人溜達了,特別是不要去荒無人煙的地方溜達。

最後,提醒下,如果你是過來這邊工作的,你要知道,你畢竟是出來工作的,能安安穩穩好好賺錢,這才是最重要的。菲律賓工作還是很辛苦的,工作時間都比較長,休息比較少,有時候也會說去輕松一下,但是一定要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這邊工作的人很多都比較墮落的,一不小心就是每天紙醉金迷,辛苦工作的錢,都吃喝玩樂花掉了,希望你盡量把握好自己,多賺點錢。

7. 機械加工為什麼不能戴手套

不是所有的機械加工都不能戴手套
不能戴手套的主要是對於高速旋轉的機械加工方式
比如鑽床、車床、銑床等,因為這些告訴旋轉的機床會在你不注意時將手套纏上,直至將你整個身體捲入、攪碎。
當然,如果你的機床有防護罩、防護門,並且是開門斷電的
那麼你還是可以戴手套的。

8. 菲律賓的風俗民情

獨立日:6月12日(1898年)
國慶日:6月12日(1898年)
自由日:2月25日
巴丹日:4月9日(紀念二戰陣亡戰士)
五月花節:5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家英雄日:8月27日
英雄節:12月30日(紀念民族英雄黎剎就義) 16世紀前後,菲律賓人多穿用棉紗、麻纖維製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稱「康崗」,無領、短袖,下身用一條叫「巴哈」的布裹著腹部,上衣下擺略低於腰。衣服的顏色多為藍色或黑色,只有尊長著紅色的衣服。21世紀,菲律賓中上層人士多著西裝,老百姓衣著則比較簡單。男子上身穿襯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裝褲;女子喜歡穿無領連衣裙。大部分青年著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頭、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賓穆斯林男子著短外衣和寬大的長褲,圍一條「沙隆」作為腰帶。到麥加朝聖過的信徒頭上圍一條白色頭巾或戴一頂白帽子。婦女穿緊身的短袖背心,釘上兩層金屬紐扣,穿緊腳口的寬大褲子,或穿裙子。婦女像馬來人一樣結發型,有時裹著顏色鮮艷的頭巾,他們戴手鐲、項鏈和耳環。
少數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圍一條T形花布;女子穿著類似裙子,顏色鮮艷。丁岡人衣服極為簡單,男子普遍僅在腹部圍一塊布,有的也穿前襟分開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纏繞腹部,矮黑人的服裝最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樹葉圍於腰間。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
農民在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然後用香蕉葉包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干,磨成粉,然後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喝牛奶。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菲律賓人多是自由戀愛後結婚。在戀愛中,男子多贈女方以化妝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顏色則以白色和桃色為佳,茶色和紅色乃屬禁忌之色。結婚儀式均在教堂中舉行。菲律賓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決定。男方須通過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並交付聘金。婚禮儀式由伊斯蘭阿訇主持,並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客人。菲律賓實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歲便被視為已達結婚年齡。
土著人婚俗多樣。居住在北呂宋高山地區的伊戈羅特人的婚姻主要有兩種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試婚。一般來說,較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家庭的財產、地位不致旁落,在兒女幼時即由雙方父母作主訂婚。到了十四五歲時,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後一方表示不滿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隨時可以分開,男女另找對象。不能生育的,也隨時可以分開。巴交人允許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則禁止通婚,如具有後一種關系的人要結婚,必須作一些「預防」措施和儀式,如將一些貴重物品丟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須以弓箭射女子在遠處安置的竹筒,如果沒有射中,說明男子沒有能力養活妻子,就難以達到求婚的目的。
另外,在菲律賓的法律規定一個男子最多可以擁有四個妻子。

9. 請問去菲律賓不能帶什麼

一、菲律賓海關規定,遊客允許攜帶入境的免稅物品有1.4公升的酒類、香煙200支、雪茄50支、煙絲250克。菲律賓攜帶入境的貨幣金額不得超過3000美元,否則需要提前進行申報。

二、入境注意事項:


1、旅遊者需申報其攜帶物品的總價值,如實填寫海關申報單,如有虛假申報或未申報者,一經查出,將按違反菲律賓海關條例予以處罰;在旅遊期間的個人自用物品,可不申報。


2、根據菲律賓法律,嚴禁攜帶武器、爆炸品以及接收器、光碟、立體聲收錄機等物品入境; C、禁止攜帶麻醉品、化學物品、未附處方的葯品等管制物品,一經查出將視為非法。


3、限制農作物、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入境,如有攜帶必須申報,否則,將予以沒收並受到處罰。


4、攜帶超過10萬比索的紙幣、硬幣、支票、匯票而未申報者,一經查出,將予以沒收和處罰。


5、走私或攜帶毒品將被判處死刑。

(9)為什麼菲律賓不能戴手套擴展閱讀:

菲律賓共和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2]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參考資料:菲律賓——網路

10. 中國是世界最大軍用手套出口國,為何美國士兵都戴,中國很少戴

外國人戴手套一是因為他們的貴族禮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汗腺發達,戴手套遮醜!而我國基本沒有這個習慣和困擾!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菲律賓不能戴手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