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各國的國名是怎麼來的翻譯來的還是其他的
有直接用漢語起的名字,像日本,朝鮮,越南.這不用翻譯.
有意譯的,如古代的"獅子國",就是後來的"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冰島也是意譯.
有直接音譯的,這是絕大多數.如法蘭西,義大利,馬來西亞......
有間接音譯的,比如阿爾巴尼亞,他們自己的名字是shq這樣連續的輔音字母字打頭的詞,我都沒有辦法讀!這個"阿爾巴尼亞"不是阿爾巴尼亞語的名稱,是從其他語言的名稱翻譯過來的.
有的音譯留下來很奇怪的結果,比如法國就是法蘭西的簡化,英國就是英格蘭的簡稱,這都正常.可是人家俄國,人家自己叫rus,漢語原來是翻成"羅剎"國的,後來清朝時,滿洲語裡面正好有個顫音r,翻譯俄國的名字本來正好,但是,滿語(還有朝鮮語)里還有個規矩,r不能做單詞的開頭,所以按照母音和諧律,在前面加了一個o,成了oros,跟俄語倒也差不多.但是再一簡稱,就成了o國,其實人家的名字前面根本就沒有這個o!本來該簡稱為羅國才對!
② 菲律賓自認是高貴的國家,曾經想把國名改成什麼
公元1519年8月10日,這一天在世界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一直認為“地球是圓的”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指令下,以特里尼達號為旗艦,率領著4條船從西班牙出發了。
在這之後,菲律賓人不斷發動起義,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卻讓美國人漁翁得利。公元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僅僅3個月後,菲律賓就宣布獨立。而獨立不久,菲美戰爭爆發,在公元1901年,菲律賓領導人阿奎納多被美軍俘獲,宣布投降,自此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
直到1946年,才脫離美國的統治,獨立建國。
如此來看,菲律賓這個國名的確有著殖民主義色彩,是菲律賓人的恥辱。這引起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的不滿,他曾公開表示,要把國名改為“馬哈利卡(Maharlika)”,按照加祿語的意思就是“貴族”或者“自由人”的意思。
③ 世界國名的由來有哪些是怎麼由來的
加拿大:1525年,法國政府派出探險隊,到今天加拿大的東海岸進行勘查,並將該地區命名為「新法蘭西」。法國探險家在沿著聖勞倫斯河逆流而上的時候,發現一個村落。他們向村裡的印第安居民打聽這是何處,印第安人用依洛科伊語回答:「這里是加拿大(村落)。」法國人誤以為這是整個地區的名稱,於是加拿大就成了以後的國名。
冰島:公元865年,挪威人弗洛基乘船來到了一座新島。島上山高谷深,冰河閃著寒光,弗洛基就把該島暫時定名為冰島(Island)。後來很多移民遷徙而來,有的移民叫它「雪島」,島名一直沒有確定下來。最後,支持Island(冰島)作為島名的意見佔了上風。這個地名才確定下來。但是國際上將原名英語化了,is(冰)改成ice(冰),冰島(Ieeland)的名字就此叫開了。
俄羅斯:俄羅斯一詞是從羅斯演變而來。羅斯人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名字源自第聶伯河有一條支流羅斯河。1世紀,東斯拉夫人最初的國家基輔公國誕生。14世紀末,東斯拉夫人民族統一了除烏克蘭以外的所有地方。也就是從那時起,公國的詔書上開始出現俄羅斯(Rossiya,羅斯人之國)這一名稱。漢譯名「俄羅斯」,是通過蒙古語轉譯過來的。
厄瓜多:原屬舊印加帝國,1532年,西班牙人侵入這一地區,開始了殖民統治時代。由於該殖民地因處於赤道線上,所以被稱為厄瓜多(赤道)殖民地,國名由此而來。
法國:很早以前,法蘭克人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投槍,這種投槍被稱為法蘭卡(franca或franka),他們這一族人正是因此才被稱為法蘭克族的。5世紀末,法蘭克人佔領高盧,後來發展成為統一王國,定都巴黎,這個王國就通稱為法蘭克王國。
菲律賓:源於一個西班牙王族的名字。1512年,麥哲倫將它命名為「聖拉扎拉斯群島」。1543年,西班牙殖民者佔領此群島,並更改了麥哲倫起的名字,以當時的西班牙王儲腓力(Felipe,後稱腓力二世或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為菲利皮那群島(Islas Filipihas),意為「王儲腓力(英語讀為『菲利普』)的群島」,菲律賓由此而來。
哥斯大黎加:在哥倫布的第四次航海中,途中他發現一個地方,這里的居民都戴著黃金裝飾品。他以為走進了他嚮往的黃金半島,於是他把這個海岸命名為哥斯達·德爾·奧羅(黃金海岸)。後來「黃金海岸」這個地方就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當弄清此地並無黃金,當地居民所佩戴的黃金裝飾品只不過是印第安人從別處遷來時帶來的之後,人們便更改了舊名,稱這個地方為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富饒的海岸)。
格陵蘭:公元982年,挪威人「紅鬍子埃里克」的船從冰島向西航行,來到一個終年冰雪覆蓋的巨大島嶼。埃里克想把這兒變成一個充滿希望的移民之地,於是取了個動人的名字——格陵蘭(綠島)。現在的英語地名格陵蘭(Greenland),就是譯自這個挪威地名。
荷蘭:荷蘭其實只是一個俗稱,它的正式國名叫尼德蘭王國,荷蘭只是它的一個省。1581年,以荷蘭省為中心,人民掀起了爭取獨立的運動,成立了尼德蘭(Nederland,低地的國家)聯邦共和國。由於荷蘭省在聯邦中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最重要,所以人們也用「荷蘭」來代表該國的國名。
埃及:埃及(Egypt)這個地名是外國人起的。古埃及人稱呼自己的國家為凱姆·特(黑色之國)或是巴格·特(橄欖之國)。在埃及分成上下兩國的時代稱上埃及為「塞毛」(水渠網)之國,稱呼下埃及為「梅胡」(紙草)之國,從來沒有人用過「埃及」這個名字。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來到尼羅河上,當時下埃及的都城叫做哈特·卡·普塔,當希臘人向當地居民打聽後,得知名字開頭的「哈特」表示「地區、國家」後,便將其改為希臘語的「艾」(國、地區),「卡」字則訛讀為「吉」(gy),「普塔」在埃及語中沒有記載字母,就沿用下來,寫為「普特」(pt),然後在其後面加上希臘語的語尾os,便譯成了一個完整的希臘語地名,後來羅馬帝國征服了埃及,用拉丁語將其讀作「埃及普特斯」,埃及就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④ 菲律賓共和國的國名:
菲律賓共和國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⑤ 各個國家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日本國名的由來
在我國古代,起先稱日本為「倭」,較早見於文獻的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山海經·海內北經》)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王充:《論衡·恢國篇》)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漢書·地理志》)自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以來,史不絕書,中國人對東方海中倭國的情況,逐漸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識,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也益見頻繁起來。
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小雅·四牡》雲:「四牡��周道倭遲。」《說文》釋倭:「順貌,從人,委聲。」有人說,倭字從人又從禾、從女,蓋由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來。這種解釋,顯然是一種無稽之談,純屬附會。一些學者認為,古之稱日本為「倭」,可能同「匈奴」、「鮮卑」一樣,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稱「和」,「和」為「倭」的諧音字。這個說法,似乎比較有道理。
然而,現在日本語中的「和」、「倭」二字均讀為yamato,與「和」、「倭」二字原來的發音迥異,這又作何解釋呢?
在日本語中,「倭」讀為yamato實始於日本現存最早的古史《古事記》(公元712年)和《日本書記》(公元720年),二書均為安萬侶所著,比我國最早記載日本「邪馬台」王國和「卑彌呼」女王的《三國志》晚了400餘年。安萬侶誤以為《三國志》所載「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就是日本傳說中的神功皇後,但神功皇後與卑彌呼的年代不符,於是將神功皇後以及她以下諸皇的年代拉長,以合卑彌呼的生活年代;《三國志》說邪馬台王國的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這或許就是安萬侶任意拉長的根據。日本古史紀年與中國史籍相符始於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小野妹子遣隋一事,此前32代(神武天皇至崇峻天皇)純屬口頭傳聞,那時既無文字,又無歷法,怎麼可能有精確的歷史紀年呢?所以,日本國內研究日本古史的學者,關於崇峻天皇以前的歷史,寧肯相信中國正史的記載,也不輕易引證日本古史中那些傳說。
既然安萬侶誤認為神功皇後就是卑彌呼,而卑彌呼的都城是邪馬台,於是神功皇後的都城也變成邪馬台了。這樣,日本平安朝奠都以前歷代天皇所居的畿內即「大和」地方,只好與九州島的邪馬台合二而一。而中國原來稱「倭」,日本素來名「和」的這兩個字,在發音上非讀yamato不可了。日本語「倭」、「和」二字之所以要改變原來的讀音,其奧秘就在這里。至於安萬侶這樣做究竟出於什麼用心,那不是這里所要探討的問題。
至唐代,中國始稱「倭」為「日本」。在《舊唐書·東夷傳》中,「倭」與「日本」分列並敘,《新唐書·東夷傳》則單敘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並對改「倭」為「日本」作了如下的說明:
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或雲日本乃小國,為倭所並,故冒其號。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書》為宋歐陽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說法當有所據。從這段話看,「倭」改國名為「日本」當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後。然而,為什麼要改國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緣由,其說是值得懷疑的。
為什麼要改「倭」為「日本」呢?說是倭國派到中國的使者略懂「夏音」(漢語)之後,發覺「倭」的含義不好,此後就改稱「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國古人稱日本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譯,本身並無貶義,所以,以其「惡」的說法難以置信。
再是說倭人改國號為「日本」,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因為認為日本「近日」,那隻能是中國人的觀念———日本在中國東方遙遠的海上,從視覺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山海經·海外東經》說:「�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訓》也說:「日出於�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身居日本列島的人,並不見太陽從本土升起。因此,說日本是「日之所本」這種觀念只能產生在中國,後來日本人這樣說,也顯然是受了中國觀念的影響。
還有一種說法是倭國附近原有一個小國叫「日本」,為倭所吞並,後來倭國遣唐使者便對中國人冒用「日本」這個名稱了。這一說法,當時就很可疑,更不足為據了。
倒是唐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提供了一條罕為人知的證據,或許有助於解開「日本」國名來源之謎:「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原來,倭國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意見才改國名為日本的。張守節系玄宗時人,離武後統治時期不遠,他的說法當有所據。如果此說確定無誤,以上種種疑惑也就不復存在了。
⑥ 外國國名的中文名是怎麼來的
先把全稱部分意譯,部分音譯(無法或不能意譯時),然後就完全翻譯過來了,您說的美國、德國是簡稱。
舉例:the United States 美利堅合眾國(此處把United意譯為合眾國)
⑦ 菲律賓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
菲律賓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3億(2016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65年,西班牙侵佔並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被美國佔領。1942年被日本佔領。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菲律賓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十四世紀之前,菲律賓群島上未形成國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據《吳時外國記》記載,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
公元226年,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總面積為29.9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占菲律賓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
⑧ 菲律賓國名的由來
菲律賓國名的由來:
菲律賓全稱為菲律賓共和國,日軍於1942年1月2日佔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
(8)菲律賓國名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菲律賓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36,289公里,居世界第五位,菲律賓各島多丘陵,僅呂宋島中部有較大平原。
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的最高峰,海拔2954米;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是菲律賓最大的活火山,貝湖是全國最大湖泊。
菲律賓海岸線長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森林佔地40%以上,礦藏有金、銀、鉻、銅、錳、鐵等。並且菲律賓北部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
全國各地普遍炎熱、潮濕,全年可分為三個季節,分別為3月至5月炎熱乾燥的熱季,6月至11月的雨季及12月至隔年2月的涼季。
5月至10月間的西南季風稱之為Habagat,11月至4月乾燥的東北季風則被稱為Amihan。氣溫通常介於21℃至32℃間,但隨著不同季節而有些許差異,1月最涼爽,5月為最熱的月份。